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论文

2022-04-25

摘要: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代化发展进程逐步加速,企业为了长远发展,提高市场份额,需要根据市场发展需求不断完善自身,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评价实际上就是内部控制再控制,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论文 篇1:

商业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与对策

摘 要:自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后,我国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城市化水平也得到了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口向城市转移,这导致了城市住房需求量急剧上升,尤其是最近几年,房地产行业这个年轻的新型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也成为我国重要的国民经济支柱之一。虽然房地产的发展前景乐观,但是由于社会经济市场竞争激烈,导致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而内部会计控制问题就是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快速有效的解决,势必给企业带来不可估计的损失,所以本文就房地产企业内部管理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案。

关键词:房地产;会计控制;内部管理;解决方案

近幾年来,伴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房地产这一行业的兴起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关注,由于中国人口不断向沿海地区迁移,使得沿海地区的房价不断攀升,从而带动了全国房价的上涨。这一问题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于是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对房价进行抑制,房地产行业本来内部就存在畸形发展,再加上国家一定的干预以及面临经济结构变化带来的制约,房地产行业面临的挑战更加严峻。因此,房地产行业应该有计划的调整内部管理,这样才能应对突如其来的经济变化情况。一直以来,我国房地产企业始终立足于内部控制管理制度,内部会计工作问题对房地产行业的各项经营活动的开展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下面就来对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状况进行分析。

一、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现状

我国房地产企业的发展现状主要有以下两点:

1.房地产的整体规模增大,但区域发展不平衡。就目前我国发展的状况来看,国民对于购房的需求只会增加不会减少,这使得我国房地产行业的投资规模不断扩大,据统计2013年,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86013亿元,比上年名义增长19.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9.4%),增速比1-11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比2012年提高3.6个百分点。虽然规模实际增加了不少,但是在区域方面的发展极不平衡。这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东部地区和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所以房地产企业发展比起中西部地区来说,相对完善。尽管近几年来,中西部的经济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是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第二,城市和农村的住房条件存在差异。经济的发展使得城市的水平要高于农村的水平,城市优越的生活条件吸引了大批农村人口向城市涌入,这改变了我国的土地结构,导致城市的住房用地不够,使得房价飞涨,而在农村,却存在大量的农用地得不到很好的利用。

2.房地产价格提升的过快。在我国,商品房价格一直呈现稳定发展的趋势,但从2009年开始,全国商品房价格开始飞涨,东部沿海地区出现这种现象尤为显著,这给中低收入的家庭带来了不小的困难,因此国家采取一系列的政策来改变这种状况,但是还是有不少投机者利用此种机会来炒房,使得房地产行业面临更大的问题。

二、房地产企业内部会计存在的问题

1.监督体系不够完善

监督管理制度一直是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保障,尤其是对于会计这一重要的环节,监督制度的完善显得尤为突出。对于房地产内部来说,监督管理执行力度显然不够,比如对内部工作人员的监督不够,尤其是对高层领导来说,他们是最能体现滥用职权的主体。还有就是内部审计部门缺乏相对的独立性,使得其功能无法得到很好的发挥。

2.企业内部人员自身素质不高

如今,房地产内部的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存在一定的差距,一个企业如果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的不高,也会影响一个企业的良好发展,而对于房地产内部会计工作这重要的部门来说,相应的人员也必须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才能满足这个企业的需要,才能适应这个社会的发展。

3.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

信息的透明确保了数据的有效性和真实性,信息的畅通有利于各部门交流的畅通无阻,从而降低沟通成本,但在房地产这一行业中,管理层与员工缺乏交流,而对业务部来说,也经常表现为各自为政的状况,导致整个企业信息沟通渠道受阻,对于内部会计部门来说,及时获得信息资料,将有助于该部门对某事项进行合理的资金预算,从而为企业预算盈利。所以加强内部信息的畅通很有必要。

三、解决房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问题的对策

1.完善内部监督体系

内部控制建设是一项需要全体参与的活动,从企业内部高层领导到基层工作人员,只有相互配合,才能有效的进行监督工作,所以首先要做的就是建立一套完善的内部监督机制,并且制定相应的监督计划,如对内部资金的每一笔用途都要及时的备案记录;再者,充分发挥内部审计部门的职能,这就需要内部审计机构对本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做出有效的评价以及监督,从而完善内部审计监督职能。

2.加强员工综合素质,增强企业内部工作人员的责任感

员工的综合素质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思想道德素质两方面。从专业知识来看,企业可以组织一定的活动来加强对会计人员道德的测验和提升。而从专业知识方面来看,则可以定期组织人员学习最新相关会计的改革和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专门的培训。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了,责任感也会随之加强。

3.加强各部门信息的沟通

房地产企业应根据内部经营情况,实现资源共享的目的,达到每个部门能够及时获得信息的地步,从而是每个部门高速的运作,例如,在具体的运作中,只有通过业务部把信息和计划及时有效的传达给会计部门,会计部门才能根据具体的情况制定详细的资金预算,如果所有信息都能像这样及时有效的传达的话,那么房地产企业内部的运作将会更加快速有效的发展。

四、总结

本文就我国的新型化企业—房地产行业的情况进行了探讨,主要从它的内部会计控制方面出发,具体的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具体有三个主要方面,分别是监督体系不够完善、企业内部人员自身素质不高、企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并对这三个问题提出了具体的解决方案,希望这些解决方案对房地产行业起到一定的建议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曼.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的建立与执行[J].财经界(学术版),2009.

作者:陈航空

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论文 篇2: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

摘 要:中国经济飞速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现代化发展进程逐步加速,企业为了长远发展,提高市场份额,需要根据市场发展需求不断完善自身,完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内部控制评价实际上就是内部控制再控制,有利于实现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本文结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相关理论,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存在的问题作了分析,提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对策,为企业稳健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前言

市场经济发展,不仅有利于构建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体系,还有利于提升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从目前来看,中国在各方面都取得巨大进步,这也使得市场发展速度逐步加快,市场竞争愈发激烈。为了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市场份额,那么需要构建更加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满足现代化建设要求。作为企业管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内部控制体系为企业有效运行、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实践效果上看,企业内部控制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企业内部控制,由于缺乏完整评价体系,致使企业内部缺乏完善、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

一、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相关理论

(一)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内涵

企业内部控制为了提升企业业务活动有效性,确保资产安全性与完整性,为了能够纠正错误,确保生产资料真实性、完整性、合法性而制定的政策和程序。企业内部控制包含会计系统、控制程序、控制环境三个方面,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片面认为内部控制与内部会计控制等同,认识上的局限性,企业内部控制体系不够完善。

(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目标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目标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需求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内部控制评价需求主要来自审计需求、企业管理需求以及合规需求。根据评价需求不同,目标彰显多元化。从审计需求方面来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旨在于测评财务报告可靠性对内部控制活动的影响,进而对内部控制有效性进行判断,为审计程序的合理化、审计效率的高效化以及审计质量最优化提供保障。从合规需求方面来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旨在于企业内部控制活动和法律法规相关规定保持一致,促使企业内部控制实现企业合规经营,重视企业监控与规范,有效规避企业合规风险。从企业管理需求方面来看,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旨在于全面测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明确企业经营管理的内控环节,诸如,人力资源环节、财务环节、审计环节等等,有效落实企业经营措施,实现企业经营管理战略目标。

(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1、复杂性

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属于系统性工程,实际构建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合理性与科学性,严格遵循构建原则,彰显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复杂性。首先,作为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主体,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并未保持静态,呈现开放性与动态性;其次,考虑到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相关结果需要面向社会发布,综合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结构与企业内部控制利益信息需求向社会公布后,需考虑其产生的市场影响;最后,應用过程中,考虑到环境复杂性,那么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方面具有非常严格的要求。

2、经济性

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科学性与可行性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实施结果。评价指标、评价标准以及评价方案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为了构建更加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那么需要贯彻经济性原则,综合平均成本,构建更合适评价系统。

3、权变性

企业组织背景以内外部环境为主,不同企业的内部环境也存在差异,外部环境也存在很大差别,这就证明不同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有很大差别,即使是同一个企业,在不同发展背景下,需要面临的风险也有很大差别。为了实现企业的长足发展,企业需要将控制风险视作主要内部控制任务,那么需要重视风险管理工作,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保证。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时,需考虑风险不确定性,将风险管理作为发展主线,面临内部环境与外部环境灵活调整管理方式,构建更有效内部控制评价体系。

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重视

从近些年来看,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应用过程中,无论是理论知识方面还是实践效果方面都获得一定的成长,但整体上看,很多企业管理者仍然未重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未严谨、科学分析企业内部问题,致使企业对于新知识的认识度与接受度不高。

(二)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与检查机制

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内部并未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即使已经构建相关体系,但是留存于表面,并未根植企业深处,这就使得很多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仍然以管理者决策作为运行核心,并未认识到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重要意义。为了确保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真正应用于企业发展中,那么需要确保内控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很多企业并未设立专门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监督部门,致使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应用效果并不理想。

(三)缺乏清晰的内控评价目标与标准

从目前来看,现代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为企业内部活动运行提供了保障,为了确保企业内部资产的安全性和完整性,会计资料精确性和合法性,这与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具有非常密切的联系。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仍然以报表审计为主,对企业报表数据信息的真实性与精确性进行评估,以企业战略规划、管理理念作为出发点,但造成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内容偏差。由于企业并未落实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评估工作,这就使得企业管理工作与内部控制目标间存在偏差,直接影响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甚至可能造成结论错误。从目前来看,中国对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未制定统一标准,现有相关法律法规也并未针对不同规模、行业企业制定统一化、详细化评价指标与评价标准,致使各企业之间的标准不统一,缺乏可比性。

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对策

(一)明确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重要地位

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全部效益,那么需要企业内部人员明确认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重要性,促使企业内部所有人员更加重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从目前来看,很多企业管理者强调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并未充分发挥其作用,致使企业管理者并不重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很多企业管理者大多是参照其它企业发展模式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评价制度,但是却并未考虑企业实际发展情况,进而渐渐忽略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若是企业管理者并未重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只是企业内部并未按照规则实施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医药企业管理者需要明确定位,重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建设工作,详细制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内容,结合实际工作情况,因地制宜、对症下药,制定更加有效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详细分析研究如何以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提高企业工作质量,确保实际应用效果。为了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在企业管理中的效果,企业管理者需重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增加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监督力度与检查力度

在企业构建更加完善的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后,企业管理者需要研究如何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更好应用于企业日常管理,企业管理者需要设立专门部门从事内部评价控制体系的监督工作与检查工作,提升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在企业的应用效果,更科学、更合理做好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监督工作,提高企业工作效率与工作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企业管理者在实际管理过程中,需要在内部设立专门监督机构与检查机构,针对性监督与检查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在企业内部的应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避免问题发酵而影响企业日常运行及经济发展,优化企业工作效率,有效把控企业的经济活动运行情况。为了有效规避企业在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方面“钻空子”,监督管理工作部门需要明确工作责任,减少企业经济风险,同时摒弃可能阻碍企业发展的因素。医药科技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监管工作部门需坚持公平性原则,加大企业内部的考核力度。企业管理者、工作人员都需要正确对待企业考核内容,严格遵守各项考核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对企业发展的积极意义。

(三)提升企业内部人员综合素质

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人们愈发关注企业发展,综合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只有确保人才质量,企业才能够实现长足发展。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时,若是缺乏完备的人才,那么无法发挥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价值,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员工,都需要具备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相关知识储备,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效果。企业管理者需不断提升个人专业素养,提升对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理解能力,否则的话,企业内部员工也无法重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进而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无法深入企业内部,直接影响企业发展效果。企业管理者素质能力直接影响企业人才的选用,若是企业管理者能力不足,那么可能造成人才选拔方面的错误,人才大量流失,因此,企业管理者能力在企业发展中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医药科技公司,需要重视内部人员的专业培训,医药行业信息更新速度比较快,由于专业特殊性,日常管理过程中,企业管理者需重视内部员工培训工作,尽可能定期开展内部培训,逐步提高员工质量,优化员工培训效果。企业管理者可以在企业内部开展培训班、讲座等,提高企業员工学习方式多样性,避免企业内部员工厌倦单一化学习,不断更新企业内部人员的知识体系,促使企业内部人员能够更快适应市场,帮助企业更加积极完善目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真正融入企业发展中。在完成阶段性学习后,企业管理者需要对企业内部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对于三次及三次以上未达到考核人员需按规定给予惩罚,若是考核优异,那么可以给予响应奖励,激发内部人员工作主动性与工作积极性。

(四)合理界定内控评价目标与标准

在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中,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标准至关重要,借助科学统一内部控制评价标准正确判断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企业构建内部控制评价体系过程中,需要将《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作为主要依据,从企业的内部监管、内部环境、风险评估、管控互动以及信息交流等角度着手优化内部控制评价体系,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可以根据内部控制标准优化评价指标,细化内部控制评价内容,提高企业评价结果准确性,构建更科学、更规范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传统企业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内部控制评价目标以审计着手,着重考核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可行性、合法性以及运行效果。实际实施中,内部控制体系考核侧重点在于可行性与合法性方面,进而忽视了企业的经营效率与经营质量。随着人们逐步认识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企业在构建内部控制评价目标过程中,不仅需要考虑监管工作部门所提供、披露的信息需求,还需要结合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提升企业的经营效率。因此,在制定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目标时,需要将内部控制制度作为依据,有效规划与实施内部控制评价目标,对是否实现企业内部控制目标进行考核。

四、结语

为构建更加完善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企业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选择最为合适解决方式,企业管理者在企业内部需设置统一标准和专门管理方式,根据企业发展目标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加企业市场份额,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全部效益,提升企业经济效益同时,提升企业内部控制效率,构建更加健全、更加科学、更加有效内部控制评价体系,推动企业发展。

参考文献:

[1] 徐利明. 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J]. 财会学习, 2020, 000(011):263-265.

[2] 魏木兵. 关于构建国有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思考[J]. 今日财富(中国知识产权), 2020(03):131-132.

[3] 许瑜,冯均科. 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体系的构建[J]. 财会月刊, 2020, No.886(18):97-102.

[4] 吕钢. 浅谈连锁零售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及实施[J]. 中国经贸, 2020(12):18-19.

[5] 商红波. 风险导向下房地产开发企业内部控制体系的构建[J]. 中国集体经济, 2020, 000(008):37-38.

作者:朱余晶 肖凤清

地产企业内部会计控制论文 篇3:

关于企业内部控制的探讨

【摘要】 内部控制制度在完善企业的经济管理,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实现企业的经营方针和目标等方面都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从企业内部控制的问题出发,最后提出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企业 内部控制 管理

1. 企业内部控制的定义

很长一段时期,国内学术界对内部控制的普遍定义是:企业为了保证财产的安全完整,检查会计资料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以及促进企业贯彻既定的经营方针,所设计的总体规划及所采用的与总体规划相适应的一切方法和措施。

该定义指出内部控制是在保证财产安全、会计信息有效的前提下,为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实現企业经营目标而采取的措施。但由于会计信息的来源、种类和层次非常复杂,基本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层面,企业的资金流、物资流、人员流、信息流中的各项数据最终都将汇聚到会计部门,形成会计信息。所以,只有通过利用有效的控制制度来规范这些链条上的环节和流程,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合法、真实、准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内部控制应该具备两个层面的含义:一层含义是指对会计工作本身的控制,这一层控制主要依据相关财经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来进行,保证会计工作的流程、方法符合制度和准则要求,这是内部控制的内涵;另一层含义也是更深一层的含义,是指一方面会计工作和会计信息能对企业的整个生产经营活动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监督,反过来,另一方面,对企业整个生产经营的规范和有效控制,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准确真实,这是内部控制的外延。

正是认识到内部控制在这两方面的含义,我国2008年6月28日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这样定义:本规范所称内部控制,是由企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实施的、旨在实现控制目标的过程。而国际上对内部控制定义描述是:内部控制是由董事会、经理阶层和员工所实施的为营运效率效果、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相关法规的遵行性等目标的达成而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我国新发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对内部控制的定义与国际上的定义从内涵和外延上均达到了一致:①内部控制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非一个静态的方法。旧有定义认为内部控制是一种方法和措施,就是一个静态的定义。②内部控制的主体是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和全体员工。这就将内部控制的主体界定在了企业的全部人员范围上,而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某一个部门或者某一部分人。旧有的定义并没有明确界定内部控制的主体,因此,带来很多认识上的误区。

2. 企业内部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2.1企业治理结构不完善,内部控制流于形式

内部会计控制的目的是保护企业资产,保证会计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其作为由管理层为履行实现企业管理目标而构建的一系列规则、政策和组织实施程序,内部控制不仅仅涉及会计,而是贯穿于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过程,与公司治理及公司管理是密不可分的。由此可见,内部控制与企业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是形成内部管理监控系统与制度环境的重要关系。当前,我国企业的管理结构中虽然设立了监事会、董事会等,但是在实际的工作中,公司总经理往往兼任董事或董事长的职务,由此造成董事会的监控力度被削弱。结果对内部控制至关重要的内外部审计、薪酬激励机制、投融资决策没有专门董事监督。导致企业虽然制定了很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却忽视了执行的力度。在企业实施内部控制的具体问题中,也会将制度放景一边而采取灵活的处理方式,结果导致内部控制流于形式,失去了企业内部控制其应有的严肃性。

2.2风险控制意识薄弱,导致风险控制力度弱化

在变幻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足多重的。当前,优异我国的企业长期处于国家保护之下,风险意识不强。对于风险控制,一方面是企业人员对风险本身存在的认识不足;另一方面鉴于对风险存在的认识不足,使其在构建和执行内部控制时偏离了风险控制的方向。缺乏系统性与全局性的管理,企业没有专门的人员和机构进行风险管理,每给人或部门多半都是针对自己工作中的风险独立地采取应对措施。缺乏系统、科学的风险管理理论方法指导。由此,导致企业把控制资源主要的放在了一些细小的控制上,往往会舍本求目。如有些企业在差旅费的规定上,一张报销单上需要七、八个签字程序,极其烦琐,表面上控制的很好,降低了工作效率也浪费了很多的管理资源,还会忽视企业重大风险。

2.3缺乏内部控制的评价程序,导致对内部控制的监督不力

在国际上,有关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做的比较完善的国家,大多都会通过立法的形式保证内部控制制度在实际企业管理中的有效实施。由此可见,内部控制制度实施,需要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监督与推动。而当前,我国企业内部控制活动中存在的最大的薄弱环节在于缺乏健全、有效地考核奖惩机制,由于管理体制和管理方式的问题,我国企业内部控制的监督很薄弱,管理控制的方法不够先进,内部评价监督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来实现对企业整个内部控制的过程必须建立评价程序并施以恰当的监督,并通过监督活动在必要时对其加以修正。

2.4企业内部控制信息披露职责不清,信息流通不畅

当前,我国的内部控制在企业的信息披露方面的规定尚未完善,并未对企业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做出要求。即使是一些己经开始了一定程度和范围内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的企业,也并未对其做出有关内部信息披露的强制性、政策性的明确规定。从而,导致企业往往存在着这样的现象工作中职责不清,谁都可以管,谁都又可以不管,责任不明确。在企业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上存在较大的选择性和随意性,出了问题以后互相推卸责任。与此同时,由于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定,导致企业难以依据自身的实际需要对某个时间之内辨别,取得适当的信息并加以沟通。

3. 提升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途径

3.1正确认识企业内部控制,提升内部控制的执行力度

基于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正确认识,企业才能够建立企业适于自身发展的内部控制制度。建立与完善企业的内部控制需要股东、董事、高级管理层以及其他所有员工的参与。企业建立和完善内部控制,必定有一定的成本支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不能使企业在短时间内取得收益,因而,必须在观念层面上认识到内部控制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促使企业内部控制的完善。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发展,信息系统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已成为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企业可以通过借助信息系统来令及时、准确的将管理层的指传达给相关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人员;企业通过采用信息技术,可通过信息系统了解其指令的执行结果,这样可以克服信息传递不畅带来的损失,增强企业内部控制手段的高效性和严密性,使操作人员严格执行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规定的流程,从而提高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

3.2优化组织机构及职责

组织机构和职责是企业内部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部控制的基础之一。直接关系到内部控制实施的有效性。如果没有合理的组织机构和明确的职责分工,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就像建筑失去了稳固的根基,其制度框架和结构必定缺乏应有的条理性、系统性,其内容也必将是散乱和的。因此,应注意优化组织机构及职责,即首先按照职责明确、程序定位、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原则以及企业内控制度的要求,合理设置组织结构,界定各部门职责和授权管理权限,再将各职能部门业务分为若干具体的工作岗位,然后按岗位确定每个人的具体任务,从而明确企业所有员工的责任与权限,做到业务往来能分清责任,具体到每一项业务都有相关责任人承担,并能定期考核。同时,某项经济事项的全过程或者某些重要环节上,都必须由两个部门或两名以上工作人员共同负责、共同处理,在人员分工、职责界定、业

务处理等各方面体现内部牵制,特别是不相容的职务一定要严格分离,做到授权与执行相分离,执行与审核相分离,执行与记录相分离,保管与记录相分离,以达到相互制约的作用,逐步形成一整套自我制约和自动检查的岗位工作关系。

在优化组织机构过程中,应特别注意保持会计部门和审计部门的相对独立性和监督控制方面的核心地位,这是内部控制在组织机构设置中的特别要求。会计和审计部门只有保持相对独立性,才能通过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采用预算管理、责任会计、控制评价等先进的控制手段,形成对经济业务活动的动态监控机制,在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监督到位。

3.3提升企业自身风险管理与控制的能力

企业风险管理是由企业的董事会,管理层和其他员工共同参与,应用于企业战略制定和企业内部各个层次和部门,用于识别可能对企业造成潜在影响的事项并在其风险偏好范围内管理风险的,为企业目标的实现提供合理保证的过程。在当前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也强化了风险的观念,但对风险认识的高度还不够,企业经营风险不断提高,时刻威胁着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因而,应以企业经营目标为风险控制的起点,进一步将风险管理提升到一定的高度,逐步以风险管理为内部控制的核心。找出经营过程中可能导致不能达成经营目标的关键点,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和方案,将风险管理系统化、程序化、完整化。

3.4建立统一高效的信息管理系统

统一高效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能节省时间、减少人为因素干扰,大大提高各种信息在企业内部的沟通和传递速度与质量,有助于减轻企业员工在基础工作方面的负担,使其投入更多的精力从事更复杂、更专业的工作,增强企业信息的保密性和安全性,防止商业秘密泄露,更加方便企业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进行整合、分类、提炼,促进企业信息分析的便捷和及时。因此,企业应建立集团化、一体化、网络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信息管理系统应与企业的经营全过程相契合,同时将内部控制的理念、流程与信息管理统一起来,通过信息的传递、处置,使内部控制扩展到对企业经济业务的预测、管理、监控、考核、分析等多方面,实现控制活动、信息管理和业务处理的一体化,实现最高效的内部控制信息收集和传递、最及时的信息反馈和控制修正。尤其要加强电子信息技术的运用,企业要设计开发适于本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特点的计算机应用软件,同时将内部控制的要求、程序等设计进去,使其成为业务处理和内部控制相结合的软件功能模块,为内部控制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3.5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市场经济始终伴随来自于行业、市场、筹资、投资等各种经营风险,企业应该充分认识到面临的这些风险,在正视风险的基础上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寻求对风险的最佳控制。企业应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制度,将风险管理系统化、程序化、完整化。应以企业经营目标为风险控制的起点,找出经营过程中可能导致不能达成经营目标的关键点,利用各种科学的风险分析技术,对其进行识别和分析,然后采取积极有效的风险应对措施和方案,对风险加以控制,降低其带给企业的不良后果。从某种意义上说,风险的预警比风险的应对更为重要,风险预警在于主动防范,同时预测风险一旦产生的后果,据此预先制定详细的处理方案和流程,在风险发生前即做好应对准备,尽可能将风险发生后果降至最低。

结束语

当前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促使企业在发展中所面临的风险越来越复杂。为应对这些风险,企业就应加强自身的风险管理意识。作为现代化企业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企业内部控制由于自身的有利于保证企业方针、政策和法规得到有效的贯彻与落实等优点在企业的经营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内部控制能够保证财务报告信息的真实性。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保证对财务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过程进行全面监控,保证财务信息能够真实完整地反映生产经营活动的实际情况。其次,有效地对企业所面临的风险进行防范。内部控制通过促使企业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加强对薄弱环节的控制,将各种风险对企业造成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再次,促进企业经营方针政策的贯彻与落实。对所发生的各类问题都能及时反映和纠正,促使企业内部的任何部门,任何经营环节的有效监控。最后,健全完善的内部控制促使企业各单位、部门之问进行有效地协调与统一,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最終实现企业整体效益与效率的提高。

(作者单位:重庆市地产集团)

作者:王品

上一篇:雾天高速公路交通安全论文下一篇:会计信息质量研究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