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2022-04-17

[摘要]随着教育的发展,以综合素养为本,以优化知识结构为途径,以打造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学为目标的教育改革在职业院校和各大高效开展起来。以实践为取向,成为各个专业教育教学的基础改革目标。本文主要从学前教育专业入手分析,结合教育类课程的特点,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契合的教学改革对策。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篇1: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本文以大学英语课程为例,通过具体的案例演示如何将课程思政融入到大学英语课堂中。通过分析挖掘大学英语课程《读写》和《视听说》这两本教材中的课程思政元素,从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探讨如何提升课程思政的课堂教学效果。在巩固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综合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同时,也达到增加民族文化自信、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为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课程中得以顺利融合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课堂教学改革

一、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含义及建设意义

“课程思政”这一理念正式与高等教育相结合,源于习近平总书记的一次重要讲话:“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3]。为此,国内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课程思政”进行了解读。高德毅,宗爱东指出课程思政“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程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实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1] 赵继伟认为是“依托或借助思想政治理论课、专业课、通识课等课程而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2]。在2020年发布的《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对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行了整体设计提出了新要求。大学英语课程作为全国高等教育普及性和覆盖率最广的公共课程之一,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纲要》要求结合大学英语课程的特点,科学合理的设置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推动课程思政全程融入课堂教学环节。如何将课程思政有效的与大学英语课堂相结合,成为了教师的主要目标之一。相较于之前的教学目标,除了在课堂上让学生学习语言及西方文化之外,更要自觉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此同时,2020年发布的《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也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应融入学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因此,将课程思政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是当代大学教育的新方向,也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因素和手段。

英语作为全球流行的语言之一,不仅是沟通的重要工具,也是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一直以来,大学英语课程兼具工具性和人文性。工具性体现在要进行交流时,就要掌握基本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人文性体现在对国内外文化的理解和阐释。但是在提倡教学要融入课程思政之前,大学英语的教材中强调西方文化的素材较多,所涉及到的中国文化的素材较少,不利于学生深度的了解中国的优秀传统文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实力在国际地位上不断攀升,中国文化也越来越有影响力。为此,大学英语课程除了让学生了解西方文化,提升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之外,也要培养学生对中国本土文化的理解,并尝试用英语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理想信念。在潜移默化中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塑造正确的三观,为祖国培养优秀的人才,这对于国家今后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的课堂改革方案

《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科学设计课程思政教学体系。鉴于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有意识地将教材内容与课程思政有效地结合起来。把握课前、课中和课后这三个过程,善于思考,深度挖掘与教材相关的课程思政元素材料,在各个授课的每个阶段自然地导入包含课程思政的素材,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此过程中传递正确的三观,以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以《新视野大学英语2 读写教程》Unit 5 The Money Game 这一单元為例,该单元主题为消费。在面对“存钱”还是“花钱”这两种对立的选择时,教师要主动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做出理性的选择,培养正确的理财意识。在面对五花八门的商业广告时,应做出理性的选择,避免消费陷阱,不要冲动消费。在课前,教师可以通过调查问卷,摸查学生的消费习惯,设置问题,让学生主动反思平时的消费习惯是否存在铺张浪费的情况,进而有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并自然融入中国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引导学生学习相关词汇短语和名言警句。在课中,结合课文,引入中国的传统文化价值观,让学生进行中西方消费观念的对比学习,并向学生传递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警惕享乐主义和拜金主义。学生不仅可以学到课文中提及的美国传统价值观,也能进一步对比中国的文化价值观,学习如何用英文准确地表达。在课后,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写一份每月消费的计划书。通过反思之前的消费习惯,审查自己是否存在非理性消费,从而更合理地规划自己下个月的消费计划。通过这样方式来培养学生勤俭节约、理性消费的意识。

对教材中已有的课程思政教学材料,要充分剖析,为学生传递材料中所蕴涵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全新版大学英语视听说教程2》Unit1中的Part 2 EXTENDED LISTENING 的News Report 1为例,这篇英文新闻听力素材介绍了习近平总书记到山西宋家沟村考察新村建设情况,并鼓励当地的人民群众要“撸起袖子加油干”,争取未来的生活像“芝麻开花节节高”。在课前,教师可向学生播放与该听力主题相关的视频,让学生提前熟知授课内容。在课中,当播放这篇新闻听力时,学生不仅需要掌握新闻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抓住听力中所包含的“案例”的信号词,而且要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中国时事。掌握应用“撸起袖子加油干”(roll up their sleeves and work on)、“芝麻开花节节高”(rise joint by joint like sesame flowers on the stem)等表达,学会述说中国故事。在课后,教师可以基于这篇新闻报告来布置作业。可要求学生参照本节课所学的新闻报道结构,用一个具体的英文案例描写自己家乡近年来发生的新变化。通过运用本节课所学到的词组和句子来描述家乡这些年的变化给当地人的生活带来怎样的契机。通过样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检测学生的课堂掌握情况,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给学生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念:想要过上幸福生活,就要艰苦奋斗,努力工作,珍惜当下。

教师要通过不断地尝试,以不同的方式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前、课中及课后这三个环节,将课程思政与所学内容结合起来,通过这样的路径,达到立德树人的目的。努力将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符合《指南》的能力发展目标——与不同国家的人进行沟通时,能够应对与对方在文化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让学生能够用英语准确地说出中国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让课程思政能够有机地融入到大学英语课程中。这样才能进一步体现课程思政的价值。

三、结语

将课程思政自然有效地融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中,这条路任重道远。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深度挖掘教材中与课程思政相关元素,灵活地去制定相应的课堂教学设计,不断地归纳总结,将课程思政的方案得以传播推广,以此发挥最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高德毅,宗爱东. 课程思政:有效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的必然选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31-34.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 发展 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赵继伟.“课程思政”: 涵义、理念、问题与对策[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9(2): 114-119.

作者:苏东晓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篇2:

实践取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摘  要]随着教育的发展,以综合素养为本,以优化知识结构为途径,以打造实践性和创新性教学为目标的教育改革在职业院校和各大高效开展起来。以实践为取向,成为各个专业教育教学的基础改革目标。本文主要从学前教育专业入手分析,结合教育类课程的特点,提出了理论与实践相契合的教学改革对策。

[关键词]实践取向  学前教育专业  教育类课程  课堂教学改革

课题:幼儿照护1+X证书制度试点研究(编号:HZZYJY2021087)。

引  言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到幼儿园实习,往往很难适应幼儿园的实践工作。虽然受过专业的理论教育,但是其工作效能往往不如专科毕业的经过多年教育教学实践的幼儿教师。产生这一现象的本质原因在于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过程中,未能以实践为导向,真正发展学生的实践意识,落实学生的实践能力发展。因此,有必要对学前教育专业相关课程进行实践取向的教学改革,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实践能力水平,提高就业竞争力。

实践取向概述

所谓实践,就是在人类社会活动中通过一系列的客观活动来认识与改造世界。所谓取向,就是在面临选择时具备的态度。实践取向就是一种以具体的、有目的的、有意义的客观活动为主导的一种观念。从学前教育专业来分析,所谓实践取向的教学改革就是要通过实践教学来提升学生的实践意识、能力,强化实践在学前教育专业的价值导向。具体来说,实践取向的课程更加注重知识的生成,是鼓励学生在自主实践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知识的习得、实现知识构建的过程,不仅能掌握基本知识,还能掌握知识背后的内涵,掌握运用知识的途径和方法,提高知识构建与运用的能力,发展多维素养,包括幼儿管理、活动组织、沟通交流、保教保育等相关能力素养。但是,所谓实践取向,并不仅仅是单纯去理论的学习过程,必须要在理论的指导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融合。一方面,从实践中深化理论;另一方面,用理论来指导实践。除了要结合理论,也要注重实践的反思性,不能仅仅只是开展实践而不注重实践反思和技能优化。注重实践反思,也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让教学更加理性的整体表现。

实践取向的课程教学价值

一方面,传统的培养方式往往重视对于学生教育理论体系的培养,认为完整的、高度概括的、实践提取的理论体系才是教育的最大宗旨。这一目标设定,往往会忽略理论的拆解过程,试图用储藏式的教学理论以求放之四海而皆准,忽略了对学生解决具体问题能力和反思能力的养成,由此导致学生在理论和实践上的脱节,久而久之,理论不能应用于实践中,也就趋于遗忘了。而实践取向的课程教学能够打破这一矛盾,能让学生了解到知识体系是如何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通过实践案例分析,自主地完成理论体系的架构。

另一方面,实践取向的课程教育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用拓展性的眼光来看待教学内容,发展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的能力。同时有助于促进课程中的交流和对话,让学生在互动中构建主观逻辑,扩展个人视野和知识厚度,迸发出创新的观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获得更具特色的教育教学经验。这种方式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性,将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新模式转变,体现出“以生为本”理念的先进性。在强参与性的课堂中,学生能够在实践案例中提升反思意识。实际参与反思的过程也会有助于学生进一步理解教学,进一步丰富实践经验。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课堂教学的现状

1.教学目标对实践能力的忽视

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在设定教学目标的时候,过分重视知识理论体系的完整,相对忽略了理论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过程,以及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同问题不同理论指导的变通性。在设定这种教学目标的情况下,教学往往更加关注“幼儿园教育理论”,例如在《学前教育学》的教学中,学生可能仅仅关注到对于幼儿的教育要落实在“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四育目标上,仅仅认识到四育的内涵,对于在实际教学中应该如何渗透四育目标则并没有了解,教学中也不会有相关对策和实施措施的讲解。可见,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偏重理论、缺失实践的严重性。而正确的教育目标设定必须要有三层内涵,第一是教学理论,第二是以案例模拟的教学过程,第三是工作能力的培养。显然,学前教育专业仅仅关注到了第一层内涵,忽略了专业实践性课程的意义。

2.教学内容与专业教学存在脱节

一方面,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存在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现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具备学术性的专业特征,倘若仅使用教材作为唯一教学资源,并不能体现出教学的实践性和创新性,无法充分塑造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因此,应把教材和其他教学素材一起结合使用。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都是围绕一本书来设计教学,形成“一本书大学”的局面。在教学中,教师往往用一整节课的实践来阐述课本上的某一个基本概念,尽管教师讲得很细致,但是并没有结合实际案例,与实际的联系并不密切,学生学起来并没有课本之外的收获。教材是一个学术性的集合,仅提供一种教学参考作用,需要教师依据本专业实情,结合实际案例来尽量扩展教学内容,将课本上的理论和概念扩充为具体可实操的内容,使教学变成一个融合情境、质疑、提问、探索、互动、交流、总结、反思的动态过程,把“死”的课本讲“活”,才算是正确使用教材的一种方式。教材的编写有其科学性,本身没有错误,但是在使用层面也要尽量科学,倘若陷入“照本宣科”的误区,教学自然也是趋于无效的,甚至引起学生的负面情绪,排斥上课,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发挥。

另一方面,理论与实践密切相关,但是在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却容易忽略其中的实际问题。教师往往将实践部分寄托于未来的实习和工作当中,仅仅关注理论部分,也不注重学生的反思和吸收,整个课堂都只是喋喋不休地讲述。即便有时候能举一些实例,分析也不够透彻,且很少给学生留下独立、深入思考问题的空间。整个课堂像是在追赶进度,毫无艺术性可言。可见,忽略了实践的教学有多么糟糕。更糟糕的是,现任教师的这种教學模式和习惯,可能会影响下一代的“准教师”同样以这种“教师中心、理论中心”的教学思路开展教学,延续错误的观念和行为,而不会对教学的过程进行反思。

3.教学方法单一低效

缺乏互动性的教学方法,仅仅以教师为中心开展教学,学生获得不了参与感,思维活动也会减弱,对于教师的讲解或许当时能够理解,但是并没有历经知识构建的过程,因此之后也很容易忘记,并且不利于实践应用解决问题。所以常常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讲得很多很细,但是让学生运用知识做练习的时候,就像完全没有听过讲解一样,无从下手,也不能运用得全面。假如是在实际的幼儿园教学工作当中,这些理论也是发挥不出任何指导意义的。教师之所以容易忽略与学生的课堂互动,一方面固然是因为教学内容很多,需要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教学目标的设定并没有以实践为主,教师也就逐渐丧失了教学反思的意识,单纯认为只要讲解到位,学生就一定可以理解,完全忽略了知识构建的过程。

4.教学评价不完善

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掌握学习情况、进行学习反思的重要环节。但是当前的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分数,忽略了学生对知识能力的自我认识和反思,不能形成“学习—评价—反思—再学习”的循环过程,使教学评价不够完整。其次,教学十分重视结果,对于学生学习实践的过程有所忽视。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课堂教学中提升实践取向的对策

1.教学目标以实践为导向

要发展实践取向,首先,要立足于幼儿园的教学实际、工作实情和特点,确定具备专业导向性的教学目标。综合考虑幼儿的发展特点、幼儿园的工作规程、教师工作的全面性和幼儿园活动设计的适应性等,规划好每一节课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其次,结合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习需求来合理制定教学目标。教师要跳出知识传授者的角色,向能力培养者的角色转变。能够意识到学生的差异和需求,才能更好地设计实践性的教学目标,促进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主要体现在基础知识水平、学习特点和性格特点等方面,在进行目标设定的时候,可以依据学生的特点实施动态教学分层。

2.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

首先,既然是实践取向的教学,那么自然脱离不了幼儿教育的实际问题。教师要善于在课程中创设情境,模拟幼儿园的相关场景,帮助学生分析场景,分析幼儿心理和行为,找到问题的突破口。例如,在“了解幼儿的想法,从幼儿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教学中,就可以通过实际教学案例,让学生从幼儿的角度分析,幼儿为什么不愿意上幼儿园,每次都在幼儿园门口与父母难分难舍,发生分离焦虑的原因是什么。基于这一角度,不仅能够让学生快速掌握解决问题的办法,结合相关课程的理论性内容,更加了解幼儿的心理,还能让学生养成一种以幼儿为本的意识。在未来的工作实习中,也能养成以生为本、实践取向的教学意识和教学习惯。其次,实践取向的教学要求教师必须能够合理应用教材,不过分依赖教材,不照本宣科,而是将教材作为参考性工具来使用。在教学的时候,也要适量引入参考资料和优秀教学案例作为补充,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科内容,认识幼儿园的日常工作和常见问题的解决办法,培养实践能力,丰富学前教育的理论性经验。

3.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

为了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感,实践取向的课程要能够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情况,灵活教法,引导学生获得良好的课程体验,提升理论认知,获得实践契机。例如,可以让学生在课程中体验幼儿教师角色,组成小组来研究幼儿行为、幼儿管理、师幼关系、家园关系、家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教师也可以设计相关主题,进行主题性答疑,让学生依据某一学前教育主题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引导全班学生和教师一起就问题进行讨论答疑。此外,还可以采取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分析总结法等来开展教学,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最后,也要注重对学生实践主动性的培养。学生要能够独立实践,愿意开展实践,主动开展实践,实践取向的教学才算足够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注重引导和鼓励学生锻炼实践能力,在实践中质疑,不断提升实践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4.评价体系注重过程结果

实践取向的教学也要重视教学评价的过程性,能够在明晰的实践性目标下确定评价的方向,注重专业情感、专业能力、专业知识三位一体的评价指标,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不限定评价的主题,实现全方位的评价参考。

5.注重教师素养与能力的发展

实践取向的教学要求教师具备较高的素质能力水平,因此,也要不断发展教师的素养,要能够深入幼儿园,获取丰富的实践经验,提取真实的教学案例,融入到教学设计当中,给予学生有效指导。也需要以身作则,以实践为取向,不断进行教学反思,从而影响学生、做好学生的榜样。

总之,要充分认识实践取向的课程教学价值,分析教学中的弊端,采取有效的对策,促进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课堂教学的有效改革。

参考文献:

[1]熊彩云,李欢欢.改革课堂教学,探索“六步一体”教学模式——以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园活动指导类课程为例[J].山西青年,2021(14):7-9.

[2]郑启云.实践取向的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类课程课堂教学改革[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20.

[3]江建华.基于《教师教育标准》的教育类课程课堂教学改革——以教师教育專业课程《教学论》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6(28):140-141.

(余欣榕:汉中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余欣榕

课堂教学改革研究论文 篇3:

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研究

【摘要】核心素养直接关乎学生的未来成长及发展,为了提升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许多高中化学教师以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中心目标,进一步的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通过转化教学思路、打破教学常规、创新教学策略来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成长环境,帮助学生逐步的树立化学学科思维意识,主动自觉地掌握学科学习技巧,实现个人化学学习成绩以及综合技能水平的稳步提升。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改革

引言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难度系数相对偏高,与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理性思考能力存在关系。教师需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基础,结合学生的综合表现深入了解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诉求,主动掌握高效科学的化学学习技巧,深入剖析化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在层层抽丝剥茧的过程中全面提升个人学学以致用和举一反三的能力,实现核心素养水平的稳步提升。

一、初中化学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的综合性比较明显与个人的情感态度、基本技能、基本知识和价值观存在密切联系,对学生的终身成长及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教师需要了解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的真实情况,分析学生的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以及个人修养,坚持以立德树人树人为根本教育教学理念,逐步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修养,顺利适应社会发展的实质需要。化学学科思维能力的提升以及人文情怀素养的培养是重点,直接关乎初中化学教学改革的成效。教师需要让学生全程参与化学学习的具体过程,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让学生以高涨的学习热情和高尚的人文情怀独立完成化学学习任务,对化学这门学科有一个全新的认知,主动借助个人所学习的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化学现象。

二、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对策

在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拉长战线,尽量避免教育教学工作流于形式。采取多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格,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为学生终身学习意识的树立做好准备,让学生能够拥有更高的追求和远大的理想抱负,主动利用化学思维和化学意识解决生活中的難题。

(一)培养学生化学思维能力

良好的化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学生高效处理各种学习问题以及学习阻碍,真正做到胸有成竹、得心应手。教师需要想方设法地调整教学节奏,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借助多媒体教学工具刺激学生的多个感官,让学生能够动脑思考、动手操作。比如教师可以着眼于合作学习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在小组内部主动分析寻找代替氯气处理自来水的物质,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综合对比氯气处理自来水的优点以及不足。在完成前期的探索任务后,学生会对氮气处理自来水的优点有一个深入的理解,其中价格便宜、杀菌是重要的优点,但是氯气处理之后自来水会有气味,同时还会存在有害的物质,无法发挥净化水的作用。大部分的学生能够对“氯气处理自来水”的相关知识有一个深刻全面的认知,教师则需要趁热打铁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样,鼓励学生跳出课堂,在课内外实践活动的过程中了解自来水的处理方法并进行综合对比。学生会主动结合个人在化学课堂中所学习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这一点对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核心素养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学生的学习能动性比较足。

(二)塑造学生终身学习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初中化学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自主能动性,促进学生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顺利过渡,有目的、有意识的锻炼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在日常教学中给予学生更多自由发散的机会,让学生独立学习、理性判断、科学分析。作为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存在关系,如果学生能够高效掌握化学知识,那么个人的自主学习积极性将会更高。教师需要围绕教学任务以及教学目标,预留更多的时间,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小组内部交流讨论时激发个人的学习能动性,形成化学思维,真正实现自主学习和大胆探索,进而树立良好的终身学习意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主动的讲解著名化学家的故事,展示化学家顽强拼搏、勇于进取和应对困难的好习惯。比如教师可以讲解俄国著名化学家门捷列夫在撰写化学原理时所经历的各种重重考验,当时的化学知识比较零散,还未构建完善的知识系统,门捷列夫主动搜集已知元素并对未知元素进行简单推论,综合整理与元素相关的性质资料和数据,在总结成果经验的过程中对元素进行排列,进而了解元素的化学性质及其规律性。

(三)设置教学情境

情境教学在初中化学中的出现频率较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在全面推进化学教学改革时,教师面临诸多的压力。许多教师从学生的兴趣着手,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化学思维,根据学科教材主动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能够积极探索新的知识。比如在指导学生学习钙和锌元素时,教师则可以问学生为什么老年人在摔跤后非常容易骨折?为什么年纪大的人比较容易得骨质疏松症呢?大部分的学生在生活中有相应的经验,因此会比较感兴趣,各抒己见,说出自己对相关化学知识的理解及认知。教师只需要给予学生自主推理的机会和独立思考的方向指导,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分析,了解钙和锌的性质结构以及组成部分,进而意识到缺钙和缺锌后身体的不同表现,这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形式对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的影响。

结语

为了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真实诉求,关注学生多方面能力的培养情况,想方设法的调整教学方向。选择契合学生主体需要的教学对策,真正实现环环相扣和与时俱进,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大胆创新。

参考文献:

[1]潘凤娟.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的研究[J]. 才智, 2017(5):1.

[2]计玲凤. 基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优化的研究——以"物质燃烧的条件"为例[J]. 数理化学习, 2017, 000(007):P.26-27.

[3]王梅. 基于发展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实践研究——以高三一轮复习氯水的性质为例[J]. 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 2018(3):2.

作者简介:李庆华;1975.04;男;山东省济宁市金乡县;汉族;大学;中小学一级教师;初中化学教育;

作者:李庆华

上一篇:数学学习兴趣分析论文下一篇:大学英语听力考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