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平台下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2022-04-29

【摘要】近年来,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渗透到各个领域,这一局面促使我国高校教育面临着重要的转型。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网络平台下高校教育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网络平台下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篇1:

网络平台沟通在高校教育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摘要:目前,越来越多的高校将网络平台沟通引入到教育管理体系之中,以实现师生之间高效、民主、平等、互动、自由、开放的新型交流模式。本文首先介绍了网络平台在沟通层面的优势,而后阐释了将其引入高校教育管理的必要性,最后为其实践及应用提供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网络平台;沟通;高校’教育管理;应用

一、网络平台沟通的优势

首先,网络平台沟通在时效方面具有实时性和高效性。借助网络平台,师生沟通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限制,不论何时何地都能够立即收到对方的消息并及时予以反馈,真正实现二十四小时全天候零障碍交流,特别是手机网络的普及和优化更是进一步提升了这种沟通的便捷性,老师通过微信、微博、QQ等网络交流平台,可以第一时间将通知和其他信息发布给全体学生,而学生也能够在得到信息的那一刻对相关信息进行实时反馈和传播,让老师迅速掌握学生的想法及动态,实现师生互动之间的有实时性和高效性。

其次,高校教育管理网络平台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众所周知,网络是一个虚拟的平台,具有匿名性、开放性和自由性特点,这也使网络具有了一定的不可靠性。但是高校教育管理网络平台则不同,它是一个范围有限的网络平台,针对的只是一所学校、一个院系或者一个班级内的老师和学生,每个人都以实名进入,比如班级微信群、QQ裙,学校官方论坛等,每个人都是真实的,所公布的信息也是相对可靠的。在网络平台上沟通的师生平时通过线下互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感情基础,在网络平台上沟通并不会产生与现实迥异的感受,而是一种真切的真实感和可靠感。

再次,网络平台在形式和内容上具有多样性和丰富性。平常的教育管理中,老师能够用到的资源通常为黑板和投影屏幕,音响、光效等多媒体设备虽然也有应用,但总体频率是非常低的。而网络平台则大大改善了这一情况,借助各类平台,老师只需轻点链接,就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种影像、视频、音频、光影等效果。

最后,网络平台在信息架构上的集约型和可检索性。经常使用微信公众平台、浏览网站的人不难发现,在这些网络平台上,虽然信息非常丰富,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应有尽有,但在信息架构上并不是一次性倾倒型的,而是按照信息的内容将其有序地分为几个类别,在首页上将这些类别用精简的文字列出,让人们对平台上包含的信息一目了然,人们如果有意向进一步把握其中一个,只需单击首页上的标题,即可进入副页进行深度阅读。另外,在这些平台上往往设有检索栏,人们可以在其中输入关键词,对相应的信息进行检索,获得自己需要的内容。网络平台的这个优势是传统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所不具备的,彰显出强烈的“用户友好性”特征。

二、高校教育管理引入网络平台的必要性

将网络平台引入高校教育管理体系,构建崭新的网络平台沟通模式,有利于构建新型师生关系,促进老师完善教育方法,提升教育质量,营造和谐互动的校园氛围。

在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老师是一切教育信息的输出者与传授者,而学生一直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这种单一且单向的填塞式教育模式很容易造成师生之间的二元对立关系,使双方无法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上进行真诚无间的交流,从而不利于教育水平和效果的提升。而以网络平台为沟通阵地的教育管理模式则将老师和学生放置在平等、和谐的沟通环境之中,学生可以主动向老师发起积极、有效的互动,而老师则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及其学习需求给予科学合理的反馈,从而推进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帮助构建严肃而活泼、认真而生动的新型教育模式和师生关系。

同时,老师运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管理活动,还能够直接促进老师对于多媒体设备的学习、把握和运用,进而推动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高新科技日益普及的今天,学生对老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也提出了新的期待。传统的以升学为目的的教育理念和单一落后的教育方法已经远远落后于学生的要求,学生希望体验的是一种活跃、多彩而高效的课堂,希望自己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能够把握老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还能够根据老师的教育内容,发散出更多的新奇点子,碰撞出更多的思想火花。因此,老师应当紧跟时代步伐,积极利用网络平台提供的各种便利,将网络平台上的多种信息资源带入课堂,丰富教学及教育生活,扩大课堂容量,让学生对于教学内容拥有全面而系统的理解,并为其后续学习和研究提供专业平台,从而极大幅度地提升教育效果。

另外,运用网络平台沟通进行高校教育管理,还能够帮助学校营造出和谐、平等、民主、自由、开放的校园氛围。众所周知,良好的校园氛围是学生学习、研究的基本保障,是一所院校特色与声誉的重要体现。通过在师生之间搭建起基于网络平台的沟通桥梁,可以有效增进师生之间的联系,极大地调动学校和教师的管理热情与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以及完善校园建设意识的提升,形成学校、老师、学生三者之间的良性互动,促进三者的有机统一和共同进步。

三、高校教育管理引入网络平台沟通的几点建议

高校教育管理人员运用网络平台沟通时,应当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运用网络平台沟通时,老师要注重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互动的新型师生关系。从传统的教育理念上来说,老师是知识的持有者与传授者,是学生难题的解答者与排除者,同时又是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实行者与实践者,是学生学习生活的监督者与管理者,其地位理应在学生之上。网络平台沟通则打破了这一理念,将老师与学生放置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在这一交流平台上,老师应当本着平等、民主、自由、开放的心态,积极主动地拉近与学生的关系,认真倾听学生的心声与困惑,切实负责地为解决学生的难题寻求解决方案。老师在使用微信、QQ、微博等平台发布教育信息、了解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情况时,应当主动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分享给学生,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保证学生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对于那些难以用几句话说明白的内容,则通过分享有关链接,从各个层面为学生提供指导,让学生少走弯路,与学生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另外,老师还要明确自己的角色,不能单一地将自己定义为“管理者”,而应将自己视为学生的朋友与亲人,积极地通过各种方式与学生沟通交流,为学生答疑解惑,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怀、理解和爱护,提升他们对老师的信任和尊重,从而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老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校园学习氛围的优化,从根本上推进学校的整体发展。

第二,老师应当积极运用多种网络平台,实现沟通的全面性、体系性与多样性。例如,微信是腾讯公司推出的继QQ之后最受欢迎、用户最多的信息交流平台,它直接与手机号码绑定,相比较其他通讯工具而言,具有较强的真实性,并且其信息接收与手机短信无异,在网络覆盖区域可以随时随地收发信息、查看公众账号发布的消息,用户如果不方便打字的话可以发送语音消息或者发起实时对讲,还可以对单个朋友、群组或者朋友圈发送图片、视频以及地理位置共享信息等,其功能性可以说是所有国内现有聊天平台之中最强大的。老师可以借助微信的这些特性,建立专门的班级微信群组,发布学校公布的最新消息、重要通知等,实现师生之间的实时互动。而博客、论坛等网络平台则是“长篇大论”的阵地,人们可以在此全面、完整、系统、详尽地阐释一个事件,或者就这个事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平台上的留言和评论版块则实现了作者与受众之间的互动。老师可以建立公共博客账号,将学校的具体规章制度发布在博客上,并对难以理解的部分加以解析,而学生则可以在评论部分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促进教育管理活动的完善。总而言之,老师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一个或多个适当的网络平台运用到教育管理活动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沟通交流作用。

第三,建立并健全高校教育管理应用网络平台的制度保障,为网络平台沟通机制提供强有力的运转基础。网络平台的运用需要健全、有效、科学而合理的制度作为保障,高校教育管理沟通平台也不例外。目前,网络技术发展的速度以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期以及相关规章制度发展完善的速度,倘若有关部门无法建立起一个有效的规制体系,那么网络平台的发展将会驶离正轨,对社会带来不利影响。对于高校而言,应当通过加强制度建设和体制完善为网络平台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保驾护航,保证平台处在一个健康、安全的内部发展空间之中,师生的隐私信息都能得到很好的保护,敏感、重大的言论也能被控制在合理范围内,避免不成熟话题的扩散及其引起的焦躁心理,保证学校秩序的有效性和学生心理的安定性,从根本上维护学校的良性建设。

第四,网络平台应用需要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做为技术支撑和运转保障。网络平台是高新技术发展的产物,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技术信息,需要拥有较高素质的教师团队来维护其正常运转。高校管理部门应当积极引进业务素质过硬、综合能力较强的高新技术人才,为其提供活泼、自由、宽松的教学环境,激发他们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力,为网络平台的高效运转提供智力支持。同时,高校老师还应当具备良好的道德伦理素养和信息甄别意识,能够迅速分辨出信息的良莠,保证学校网络沟通平台的纯净性。

参考文献:

1.谭海军.网络平台在现代教育管理中的应用[J].湖南第一师范学报,2008(12).

2.曾莉.浅析网络技术对高校行政管理的技术实现[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2(04).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管理学院)

作者:倪乐一

网络平台下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篇2:

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基本要素和对策

【摘要】近年来,隨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人们对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此背景下,我国政府对教育高度重视,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互联网逐渐走进千家万户,渗透到各个领域,这一局面促使我国高校教育面临着重要的转型。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以使高校教育管理形成一个有序的系统为其主要目标,通过组织协同教育管理所涉及的各个要素,充分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等信息的作用,利用一系列有利的条件,最终实现教育管理的最终目标。本文通过对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的必要性进行简要说明,进而对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基本要素进行探讨,并对此提出几点对策。

【关键词】高校 教育管理 协同机制 要素 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校教育正处于发展、改革的重要时期,也是高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阶段,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不断研究下,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不仅从理论上,而且从实践方面均有了新的发展与突破。随着现代系统科学的逐步兴起,在协同学的基础上,系统各部分之间进行相互协作,与此同时,教育管理协同机制涉及面较广,不仅包含其职能结构、信息控制、制度创新更包含舆论引导、决策执行等多种重要要素。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全面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时,一方面,我们要注重组织及管理模式的变革,做到组织及管理模式的创新与突破;另一方面,我们要利用信息技术,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构建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协同创新机制。

一、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的必要性

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所涉及的范围较广,涉及的部门较多,各部门之间相互分工又互相配合、协作,只有各职能部门充分发挥自身最大的职能,实行优势互补,才能具备较强的应急处理事务的能力,才能更高效的发挥其自身的使命,因此,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点以在校师生为主,在校师生这一群体,其思维较为活跃,充满活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及创造能力;另一方面,高校教师以学术性、研究性工作为主,需要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需要及时与外界取得联系,需要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素养与科学内涵;与此同时,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受“全球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当前我国高校正面临改革与发展的重要时期,这势必要求,广大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全面构建新时代背景下的教育管理协同机制。

二、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基本要素和对策研究

近年来,在社会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我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均发生了重大的变革,我国广大高校教育工作者在吸收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管理理念的基础上,不断深入探讨与研究,逐渐形成了符合我国高校教育特色的独特的教育管理理论体系。对此,从理论上讲,新时代背景下我国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其基本要素具体应包含以下几方面的内容,如:高校各部门职能结构的协同、信息的协同、舆论的协同、指挥决策执行的协同以及高校制度的协同。对此,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在全面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的对策方面,本文主要强调以下几点:

(一)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强化各部门职能结构的协同

高校构建高效的教育管理协同机制,首先应注重各部门职能结构的协同,在强化组织的领导的同时,从高校教育管理当前实际出发,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并对此制定相应的计划方案,落实各职能部门相应的职责,保证各职能部门能够各司其职;其次,高校相关教育管理工作者要不断完善相应的职责体制,注重分工与协作的高度统一,在明确各部门职责的基础上,强化协同,保证高校教育管理机制的有效运行;最后,要完善高校监督体制,保证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能职责到人,有据可循,完善落实[1]。

(二)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注重互联网形式下的信息协同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互联网+”这一模式逐步运用到人民生活的各行各业,为适应时代发展的趋势,同时也使得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高效、快速运行,我们在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的同时,就必须注重互联网形式下的信息协同[2]。因此,在此大背景下,高校可借助信息技术的手段,完善信息化的建设,推进学校网络平台的建设,这不仅有助于将各类网络思想文化、社会信息等进行全面覆盖,以此来保证高校教育能够具备丰富的信息来源;与此同时,我们要有效统筹合理运用各类平台相对应的教育资源,不断完善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注重优化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加强社会、家庭、舆论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监督,同时做到信息的采集要全面、信息的处理要严谨、信息的传递要迅速、信息的反馈要及时,将教育管理与人才培养有效结合。

(三)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注重教育管理制度协同

古语有云“无规矩不成方圆”,高校要想获得可持续发展,构建高效的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就必须注重教育管理制度的协同。加强制度的协同,注重发挥制度整体的功效,建立健全的行为规范,着力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体系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对此,高校应与相关主管部门及各职能部门建立定期洽谈制度,强化制度的协同,各相关部门共同研究、相互探讨,并最终确立相应的教育和人才培养等重大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

例如,一方面,高校应该建立相应的教学评价与反馈制度,以定期或不定期的方式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等进行全面综合的评估,以便及时发现教育、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据此迅速对其做出反馈及跟踪,如此,才能落实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实现教育管理的有效调控;另一方面,高校可成立相应的董事会,并组织高校所在地区科技局、科技厅、相关卫生部门等定期举办相应的会议,对高校自身的专业设置情况、高校人才培养方案、学习教育管理机制等进行全面研究与探讨,在了解当前社会发展形势的同时,能够不断完善学校的专业设置、逐步建立高校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变革,促使社会相关部门给予学校相应的指导,给学校指明发展方向,使高校的发展与建设能够在整个教育大环境中获得持续的发展。因此,注重教育管理制度的协同,对构建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也是新时代背景下,教育可持续发展对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建设的必然要求。

结语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的广泛普及,互联网全面进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现象使得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在面临新的历史机遇的同时,也将面临着一系列的新的挑战。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时期,我们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具体应做到以下两点:一方面,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的专业内涵建设,不断学习先进的管理理论,进而更新自身的建设理念,以此来适应时代的发展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具体要求;另一方面,高校教育管理工作者要与广大的教育实践工作者紧密结合,相互协作,共同探讨与研究,并能够勇于创新,最终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符合时代需求的,能满足高校实际的高校教育管理协同机制。

参考文献:

[1]石贵舟.高校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涵义、作用及机制构建[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50-54.

[2]白洁.我国高校课程管理制度改革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5.

作者:毕建平

网络平台下高校教育管理论文 篇3: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实现信息化的策略

摘 要:随着信息科技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快节奏时代,因此对信息获取的有效性与便捷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数据应运而生,之后也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中。受大数据背景的影响,高校教育管理也走上了信息化的道路。本文通过分析大数据给高校教育管理带来的机会,结合我国高校教育管理现状提出了优化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几点策略。高校教育管理者只有把握住大数据带来的管理工作效率提升机会,才能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

关键词:大数据;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

0 前言

2001年中国加入了WTO,我国的经济、科学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时至今日我国所处宏观大环境也变得错综复杂。因此,我国国情要求社会各行各业重视高质量的发展,创新便成了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必要因素。作为重中之重的教育制度也积极响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各高校教育管理者在大数据背景下对管理工作进行创新,努力将高校管理教育实现信息化,以此提高其工作效率,达到预期效果,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1 大数据的概念及其特征

1.1 大数据的概念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这个概念在1980年被托夫勒提出,之后被更多的行业关注及应用,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各个行业。大数据概念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定义,一个是从数据来源的本质,另一个是数据的分析处理方式。数据来源方面,大数据是由一些容量超规格的数据库软件对信息收集、分析整合、储存管理的大数据群,这是普通数据软件工具在短时间内无法完成的。在分析处理方式上,大数据是通过特殊数据库软件迅速地将海量的信息进行筛选以及集合整理并储存,在整理数据的过程中能有效分析出数据之间隐含的关联性,这是普通数据库软件不能提供的分析处理功能。

1.2 大数据的基本特征

根据大数据的概念,我们总结出了大数据的基本特征有如下几点:第一,海量的数据规模及多种数据类型,每天大数据软件库都会收集各个行业的大量数据,这些数据不局限于文字,还有音频、视频等其他多媒体数据。第二,数据分析处理迅速,大数据软件库有专业的后台技术支撑,能及时处理信息。第三,数据的真实及科学性,大数据持续不断地收集实时数据,在保证数据的客观性的同时又有专业技术软件分析,使得数据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第四,凸显数据的隐含价值,大数据软件库分析处理数据时能体现出数据间的关联性,以此企业可以利用关联性来制定产品策略。

2 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

大数据的产生使得高校管理者的管理行为方式发生了改变,大数据给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端。

2.1 大数据给高校教育管理者带来的机会

(1)有利于实现精准化教育管理。传统的高校教育管理都存在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统一管理。高校教育者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如果没有差异化的管理方式很容易出现管理效率低下、管理效果不明显等问题。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者可以通过学生的校内学习登录平台、校内互联网使用记录、校内公众平台留言等分析学生的行为方式,划分不同的学生并制定差异化的管理策略,用精准化教育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并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2)有利于实现科学化教育管理。传统的高校教育者在作出管理决策时,通常是根据学生所处情景分析再加上自身的经验作出管理决策,很大程度上忽略了个体的差异性,并且教育管理者的经验也不一定适用于现在的学生。由于大数据软件库分析出来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和科学性,高校教育管理者通过分析学生的学习数据、娱乐数据等之后结合专业的管理制定出科学的教育管理方案。

(3)有利于实现高效化教育管理。大数据环境下,对于知识传导方面高校教育管理者通过网络平台学习、参加自习活动等数据分析后可以对学生实施个性化的精准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于学生人格塑造方面,高校管理者通过对课余互联网登录、图书馆借阅记录等数据分析后结合柔性管理理论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完善自我。总体来说,高校教育管理者可以利用大数据实现高效管理,以达到高校的教育目的。

2.2 大数据给高校教育管理者带来的挑战

大数据给高校教育管理者管理带来便利的同时,挑战也随之而来。教育管理者只有应对挑战,战胜困难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1)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大数据概念从被提出来发展到现在,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各个行业。特别是一些零售企业为了找到消费者行为之间的关联更是大力开发大数据软件库并充分利用大数据,大数据也在这些企业的推动下不断优化发展。大数据技术自身的优化和发展必定对高校的信息化建设速度有一定的要求,目前我国高校对于信息化建设实施不及西方国家的高校,其中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投入不足,平台设施构建完整度较其他行业相对滞后,收集的教育管理数据比较零散,缺少统一、系统性的整合和管理。我国高校对于管理信息化建设的速度只有追上大数据的发展步伐,才能在大数据背景下提高教育管理效率。

(2)教育管理数据调研的程度。大数据在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经过4个处理过程分别是管理数据的获取,管理数据的储存及整合,管理数据的分析及挖掘,分析结果的应用。其中,管理数据的获取是首要条件,是其他过程有效进行的前提。因此,数据获取和调研程度关乎整个分析结果的真实性及科学性。根据调查发现,目前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数据的主要来源是政府,高校作为教育管理工作的直接参与人,其自主获取数据的动力非常小。由于数据主要来源于政府,高校收集到的数据通常都是分散、不统一的,很大程度上不利于教育管理者对数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整理。此外,我国专门关于高等教育数据调研和评估的第三方單位非常少。所以,高校教育管理数据的调研是大数据背景下实现教育管理工作信息化的极大挑战。

(3)教育管理数据挖掘的深度。在上述大数据处理过程中,管理数据的分析和挖掘决定着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数据分析将数据整合成一个相互关联的集合并进行保存是数据挖掘的前期准备,再通过相关性分析、决策树等原则对已有关联集合数据进行探索,找到数据之间存在的隐含关系,并建立管理数据框架,对管理行为和学生行为进行相关性分析,最终制定出教育管理决策。综上,教育管理数据挖掘对最终管理决策的有效性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对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数据挖掘的深度也是一个重要挑战。

3 实现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策略

在分析了大数据给高校教育管理带来的机会和挑战后,提出了关于如何实现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的三个策略。

3.1 明确高校教育管理大数据观

大数据是信息技术革命的产物,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技术支撑。高校教育管理想要与时俱进就必须重视大数据,明确高等教育管理大数据观。高校教育管理者需要明确以下两点大数据观念:第一,充分了解大数据概念及大数据分析整合数据的运作过程,深刻认知大数据背景下教育管理者在管理工作中的机遇以及挑战,坚信大数据是高校教育管理工作中主要的数据来源;第二,大数据软件库分析的数据具有真实性及科学性,但同时需要保证其数据的隐私性,不会被随意泄露。这就要求高校教育管理者在构建大数据平台时注意数据的私密性,最大可能地保护学生的隐私。

3.2 完善高校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结构建设

高校教育管理要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建设所包含的内容是很多的,其中包括基础信息平台建设、信息化资源共享平台建设、应用硬件及软件建设、数字环境建设、项目综合管理及软件环境建设等。目前,我国多数高校资金有限、专业人才稀缺,造成了信息化平台建设的不完整。一方面,不能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另一方面,也是在浪费资源,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与产出难成正比。高校教育者应该结合高校自身的优势以及发展需要,合理选择信息化建设内容,合理安排资源分配,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

3.3 培养及引进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

目前,我国高校对教育管理信息化平台建设投入较少,其中数据来源主要依靠政府,自主获取数据的动力较小,高校因此对专业的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及引进较为不重视。可想而知,高校在具备完善的信息化平台之后,如果没有专业的教育管理者分析整合的数据,并根据分析结果作出科学的管理决策,最终还是没有充分利用大数据的优势,没有真正实现教育管理信息化。因此,组建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团队十分重要。

4 结语

在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育管理想要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就必须明确大数据观念,并结合自身的优点及发展需要完善信息化平台建设,培养及引进具有大数据分析能力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婧.大数据时代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挑战与对策分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4,30(2):128-130.

[2] 万辉.大数据在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4,6(4):48-51.

[3] 王江丽.高职学生自我管理方式创新——基于大数据视域下的“量化自我”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1):57-59.

[4] 張峻山.大数据环境下高校档案信息收集工作新探索[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14):38-39.

[5] 包艳,金越.大数据时代高校学困生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6):134-138.

作者:吴谦益

上一篇:固态继电器应用问题分析论文下一篇:城镇化进程中的经济哲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