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综合素质与影视文化论文

2022-04-28

[摘要]中职教育发展到今天,课堂教学的变革势在必行,要想更好地培养出国家、社会需要、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职业专业技术人才,就必须结合市场需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改变教学方式,多元化办学。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会计综合素质与影视文化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会计综合素质与影视文化论文 篇1:

中职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语文学习任务群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已经逐渐明确起来,学习任务群是以学科素养为大纲、以具体的教学实践为主线,通过完成真实生活情境中的任务群,把核心素养落实在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学习任务群已经在各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得到应用。学习任务群在中职语文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开展的,在开展过程中出现哪些问题,有哪些注意事项,这些都是处于教育一线的中职教师应当探讨的。本文从教学任务群的本质内涵出发,针对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具体实践开展论述,希望能够为各位同仁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习任务群;中职语文;教学实践

一、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实施背景

在当前的新课程教学改革中,坚持以德树人的教学理念不断深化,基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语文课程也开始转型,语文教学内容逐渐从语文知识的教学转向了技能训练和德育教学为主的教学课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任务群教学法逐渐走到广大教师的视野之中。但是,学习任务群并不是凭空出现的,也不是与以往语文教学方式完全割裂,在某种意义上,学习任务群教学更像是清晰化的群文阅读法、专题学习法等的综合。在具体的开展方式上,学习任务群教学法更加注重“语文学科素养+语文课程实践”。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形态,教师需要做到坚持以语文学科素养为大纲、以具体的教学实践作为主要开展方式,以此促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发展与进步,提升学生在当前阶段的有效发展。

学习任务群教学法的最初概念诞生于叶圣陶先生在《国文百八课》中所提出的“各项打成一片”的思想,以“文话”为纲领,“文选”配合“文话”,“文法”又取材于“文選”,加上“习问”,意在让全书构成一个整体,每课自成一个单元。但是,在当时的课堂教学中很难取得实质性的教学进展,教师在文本为纲或知识技能为纲或几条线索并存的结构中摇摆,甚至出现了片面发展,走向某个极端的情况,并且以“文话”为纲太过于狭隘和单薄。语文学习任务群以核心素养为纲,以此统筹组织语文各学科之间的单元,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深入发掘教材单元之间的人文主义情怀以及相应的工具价值,把握其中各项内容之间的衔接,将各项教学因素之间进行有效统筹,这样单元的内容不再是以知识内容体现为主体,而是以学科素养为主要体现,真正体现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具体实践

1.以合作探究为方式,以语文实践为主线

教师在开展任务群设计的过程中,是以学生完成任务为导向的,这就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学习小组的方式,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践活动进入预设的情境,以达成目标任务。教师要杜绝传统教学中针对文中一个知识点来回讲解,单篇文章独立完成的方式,在内容规划上更加偏重于教学行为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具体实践作为主要线索,完成教学方式和教学身份的双重转变。

例如,在学习《合欢树》这一节课程时,教师可以设计以下情境与任务。母亲节要到了,班级准备举办一个有关“亲情”的主题班会,全班可分为四组,小组经过讨论后选一名学生结合所给材料主题发言。学习资源包括课文《合欢树》、老舍的《我的母亲》、奥尔罕·帕慕克的《父亲的手提箱》以及傅雷的《傅雷家书》选文。具体的学习活动每组又分为两小组,一组着重比较不同文章中父母亲的形象,从中探究对亲情的多角度表述,另一组重在比较的基础上表达与交流,寻求对亲情的深度认知并形成文字。这种以结合不同文章表达共同思想情感的教学,让学生之间通过以小组讨论等思辨性的阅读为主要表现形式,以学生的阅读、探讨、表达为主要线索,对于文章内容进行深入整理,以此提高学生内在的逻辑思维能力,并进一步就亲情的含义产生全新的理解与认知。这是以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进行的,但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没有被削弱,相反教师比以前所能发挥出来的作用更加显著,只是所扮演的角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以往的语文知识传授者变成了语文活动的引导者。

教师在设计相关题目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自主学习,即对阅读展开鉴赏,对于知识点进行自主梳理以及相应的表达与交流。在任务群的学习过程中,阅读、探索以及梳理并不等同于在传统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听说读写,教师可以更深层次地将其理解为其对于核心素养为指导的语文教学的优化与升级。语文任务群中的学习,大多都离不开这三种语文教学实践,它与传统教学不同。它是通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活动把这三种方式有机整合、统筹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对学生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够只是简单地按照阅读、写作以及口语进行简单的分类,而是要结合核心素养,从语言、知识以及情感思想等诸多方面进行统筹教育,以此实现学生在当前阶段的有效发展与进步,这样才能够充分体现出语文学科的规律,反映出当前阶段的教学方向。

2.以核心素养为中心,学习项目为主题

语文学习任务群的核心本质就是单元整合。通常教师对于语文教学过程中的单元内容的整合多是以教学内容为主题的整合方式,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以教学的知识点为主要开展途径。相比于以往的单元整合,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方式最大的不同就在于选择方向上的不同,它往往以一个任务群为主线,在设定的情境任务中对文章进行全面的教学任务规划,使学生在完成任务中获得各个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这就需要学习任务群的设置要紧扣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学的内容要围绕学习项目也就是学习任务群来完成,从而完成教学内容的转变。

例如,在作文训练中,为了让学生的审题立意更加丰富和深入,笔者引入了“思辨性阅读与表达”和“跨媒介阅读与表达”两个学习任务群,要求学生欣赏《死亡诗社》这部电影。设定的情境任务是:现在要拍摄《死亡诗社2》,其中一个情节是尼尔死后,尼尔的家长去学校讨说法,校长和尼尔父亲正猛烈批评基汀老师,这时候尼尔的魂魄出现了……如果你是编剧,你会为每个身份设计什么样的台词,全班分成四组,抽签决定对应身份。任务群的学习项目包括:(1)归纳出影片中出现的事件,并讨论出每个事件的关键词;(2)整理出让你印象深刻的台词,回归到影片场景中,组内分角色配音,上传到配音秀APP中,班级群里投票;(3)根据事件关键词和台词,确定作文的审题立意,以此立意为对应身份编写台词。在学生展示结束后,让每组互换身份并现场创作。

事件和台词是跨媒介阅读与表达任务群中跨媒介信息获取、呈现与表达的要求,关键词和立意则是审视思想内涵的体现。就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任务群而言,“台词→事件→关键词→立意”体现的是实证、推理、批判与发现,换身份解读则是训练思维的逻辑性与深刻性。在这两个任务群中使学生的思维获得了发展和提升,对影片的欣赏再现则锻炼了他们的审美与创造能力,而每组的展示则发展了他们的语言与构建能力。

学习任务群的设置要紧扣核心素养的要求,同时也要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参考学生的实际水平。教师也应注意到影视文化对于任务群教学的作用,这是新时代背景下一种新兴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能够充分参与到影视文化的探讨中,并且让学生能够书写相关的电影评价,使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发展与进步。

三、学习任务群教学的实践反思

通过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实践,笔者确实看到了任务群教学的一些优势,如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学生的思维拓展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鉴赏更加多元化,这些正是当代社会所迫切需要的。但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有一些困惑,學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巩固不够,一些教学目标难以达成,教学的预设难以实现等,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任务群的设置科学性不够

任务群设置是学习任务群教学的核心,是学生核心素养能否落实、语文学习活动能否顺利开展、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的关键。在任务群设置时教师容易走入两个极端,一是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任务群设置以识记、了解为主,其还处于讲授者的角度为学生讲解知识点;另一个极端则是任务群的设置天马行空,脱离了文本,把语文常态课变成了语文活动实践课,或者是只注重了某一个核心素养的养成,而忽视了核心素养的融会贯通,忽视了学生的全面综合发展。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则是对语文教学的意义和《新课程标准》的精神学习领会不够。

2.教师在课堂中的定位不清晰

语文学习任务群是以学生的实践为主要线索开展的,其本质是对学生主体性的一种塑造,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教学过程中敢于表达自身对于文章内容的看法,改变以往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被动地位。很多时候,教师让学生充分进行了发言,最后的总结却还是按照自己的预定结论,或者是把学生的观念引导到自己的观念中去,看似学生主动,实际还是教师主导。教师只有放下自己的身份,让自己成为一名普通的学生,从学生的视角去理解学生的观念,这样才能真正领悟到学生观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教师身份是帮助学生梳理自己观念的核心,形成他们的结论,教师也可以有自己的观念和学生共享,让学生在比较中鉴别。

3.学生的完成度不统一

学习任务群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体现的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引导地位,中职学生学习的依赖性强主动性弱,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在教学实践中,同样的任务,有的班级100%完成任务,其中良以上达80%,有的班级完成度只有50%,达到良以上的不到10%。关注到这个情况后,笔者采用了分层教学的方法,对不同班级的学习任务群进行了调整,同一班级的学习任务群也注意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设置不同难度的任务,提出不同层次的完成标准,以期提高学生的完成度,实现不同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综上所述,在中职阶段开展语文学习任务群教学法,需要教师强调以语文学科素养为大纲、具体的教学实践作为为主线,以此改变课堂的呈现方式、改变学习的内容形式、改变教师的身份位置,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主,引导他们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实现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改善语文课程的教学氛围,以此提升中职阶段语文课程开展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满春燕.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2(7).

[2]卢仲贵.中职语文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广西教育,2012(19).

(作者单位:浙江省杭州市杭州财税会计学校310012)

作者:钞宇

会计综合素质与影视文化论文 篇2:

针对课堂教学、改革措施及预定目标

[摘           要]  中职教育发展到今天,课堂教学的变革势在必行,要想更好地培养出国家、社会需要、家长放心、学生满意的职业专业技术人才,就必须结合市场需求,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改变教学方式,多元化办学。

[关    键   詞]  课堂教学;改革措施;预定目标

我校原是一所农村综合高中,普职并存,多年来针对学校的课堂教学现状、改革措施及预定目标方面,我想谈一谈学校的课堂教学,以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学校课堂教学现状

(一)学校课堂教学现状的特色

1.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发生转变,大部分教师关注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观念逐步强化,对“以教导学、以学定教”“小组合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理念和动手操作模式有了更深的理解。各专业教师能结合技能竞赛、就业岗位需求、资格证考试的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学生的综全素质,如酒店专业的中餐摆台、中式铺床、茶艺,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舞蹈、手工;会计专业的专业理论课,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课。

2.大部分教师能积极开发、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服务于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大多数教师上课时能使用课件、教学软件,同时教师能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充分挖掘社会中的时政、新闻以及影视文化等资源充实到课堂教学中,使内容枯燥的课堂变得生动有趣。

3.课堂教学实行三课联动,各具模式和特色。公共基础课针对学生基础差、知识面窄、自主性差的特点,教师在授课时根据自己所教学科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难度、对教材内容进行资源整合,教学过程中设计的问题由浅入深让学生够得着,教学内容与学生所学专业课程紧密衔接;专业理论实训课实行推行理论联系实际,模拟工作实际的生态课堂。如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钢琴课、手工课;酒店专业的客房中式铺床、中餐宴会摆台、茶艺、菜点酒水课;旅游专业的导游实务实训课;机电专业的安全用电实训课;会计专业的翻打传票、点钞实训课以及计算机实训课等。企事业岗位实习、实践课堂以“多元化的评价”为载体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学校定期组织酒店专业、旅游专业、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分别到合作的酒店、旅行社、幼儿园去实习、实践,在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实现多元化评价,即有组内评价、组间评价、带队教师评价、师傅评价、共处的他人评价。如学前教育的学生到池北区幼儿园实习,通过园长的评价、同事的评价、指导教师的评价,带队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评价等,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我校课堂教学的不足

1.存在管教不管导现象

管教管导是一个教师应尽的职责,但在平时课堂检查中发现,部分教师在上面讲课,学生在下面玩手机、睡觉、说话,尤其是男生多的班级如机电专业、计算机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等,学生综合素质差,大多数不太服从管理,教师平时上课也管,但没什么效果,个别教师干脆“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把教学内容讲完了事。

2.文化课教学没有很好地为专业课服务

学校的文化课教师多数是由普通高中转型而来,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普遍带有传统的授课方式等特点,教学主要用来进行知识传授,面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有时深感矛盾,常常是教师在讲台讲得热火朝天,学生在下面云里雾里,职业学校的文化课没有充分吸引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效率低下,现代化教学设备使用应用型的内涵发展方向无从体现。

3.部分专业课教师实训教学力不从心

我校的专业课教师“一缺二弱”,如酒店专业的茶艺、客房实训、中餐摆台;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模拟导游、导游实务课;机电一体化的安全用电、电工基本技能、传感器应;汽修专业的汽车构造、机械机基础,CAD制图等都是以前带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课的教师,硬着头皮上实训操作课,由于缺少培训和实践,教学工作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常常是边教学边学习,系统性较弱。

二、改革的措施

今年上半年组织了教学领导和机电一体化专业课教师分别到抚松职教中心、长白山职业技术学院、吉林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集安职教中心、农安职教中心参观学习。组织文化课教师省培、国培,专业课教师跟岗学习,实训课教师与学生一起下放到指定幼儿园学习,感受到教学一定要为用而教学。

提升我校教师的专业化素养,与省内发展好的职业院校教师交流,吸取经验,少走弯路,快速成长。学校以教研组为阵地,进行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加快教师专业的发展,以师带徒带动教师队伍发展。由骨干教师上示范课,教研组长上引路课,普通教师上探索课,开展每学期的“三课”教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有了快速提升,教学质量有了稳定而长足的发展。

(一)建立任课教师教学绩效考核方案

为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制定了规范的教学绩效考核方案,开学初在全体教学大会上向教师公布,教务处做到严检查,重实施。检查后日通报、周汇总。这是常规教学检查很重要的管理方式,检查的排名作为评优选先的依据。极大地调动了全体任课教师的积极性,规范教学,严格管理自身。

(二)加大培训力度

让教师走出去,把专家请进来,让教师在继续教育中不断成长。要求骨干教师必须参加区、省业务能力提升培训,回校后进行二次培训,普通教师加强专业业务能力提升培训,每位教师二年循环培训一次。促使教师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主,服务于课堂教学。

(三)落实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

我校已将专业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落到实处,学前教育专业、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和酒店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所有专业教师在学生到企事业实习、实训期间,专业教师也分别到相应企事业实践、学习,通过專业教师到企事业实践学习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做到了在学中教,在教中学。

(四)加强教科研引领

任课教师做好人人有课题,教研组有课题,学校任课教师有大课题。让教育科研深入教学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升引领,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校鼓励老师积极参加国家、省、市(区)课题研究,让教师的科研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科学研究水平在研究中实践、提升、推广。

(五)加大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引进企业进校园,提高学生的实践经验,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校园内引进企业或自办工厂。

三、预定目标方面

1.加大文化基础课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的力度,做到让学生学有所用。

2.专业课体现“理实一体化”教学,以技能竞赛、资格证考试为抓手,凸显专业课教学。

3.引进企业进校园,实行厂中校、校中厂对接。在企业有教室,企业人员上课,校内有工厂,企业人员到校内采取师徒制教学。

4.借鉴双元制等模式,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实践性课程一半以上,实习半年。

5.开展国家产教融合建设试点,建立产教融合性企业认证制度(优惠)。

6.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构建专兼结合的职教教师队伍。

7.探索组建高水平、结构化教师教学创新团队,教师分工协作进行模块化教学。

参考文献:

[1]李慧卿,刘喜梅.“目标学习法”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J].内蒙古教育,2015(13):24-25.

[2]龚海平.课堂教学目标的合理设定与有机达成[J].江苏教育,2009(34):12-14.

[3]吉菁.韩向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对确定课堂教学目标的启示[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S1):40-41.

◎编辑 武生智

作者:郭金梅

会计综合素质与影视文化论文 篇3:

对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与指导

摘要:以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为研究对象,明确其特征和类型,并对其就业难的成因做具体分析,试图构建符合高校不同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服务体系,以便为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顺利就业提供高效的就业服务与指导。

关键词:高校;就业困难群体;服务与指导

作者简介:姚利(1978-),男,黑龙江望奎县人,硕士,西南石油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党委副书记,研究方向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廖颖(1978-),女,西南石油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育及教学法,。

一、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涵义、特征及其类型

所谓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主要是指那些由于自身、家庭和社会环境因素而导致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一般是指在心理、综合素质、身体、性别、家庭经济等方面处于相对弱势的毕业生。毕业生就业工作本来就是关系到高校自身发展和稳定的全局性、基础性工程,而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就业更是关系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在教育领域的具体落实。

高校就业困难毕业生有如下特征:其一,具有被动的社会排斥性。例如身体残疾、民族、女生等客观因素导致无法顺利就业,是基于社会系统对他们的排斥,他们所面对的困境并非他们自身不够努力、自暴自弃的结果。而是社会结构和传统文化习惯有意无意地将之排斥于正常的社会生活之外。其二,就业可持续性不足。他们之所以由“天之骄子”转变为“天之焦子”,其中重要原因就是就业的硬实力和软实力不足。从硬实力来说,专业知识和求职知识储备不足,应聘技巧缺乏、实践动手能力较差;从软实力来说,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不善于认知自己的优劣势、不善于调整自己的心态、不善于自我管理。就业可持续性不足。导致他们无法获得企业的青睐,成了“嫁不出去的姑娘”。

笔者认为,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一)经济困难型。高校中存在着大约25%的贫困生,特困生大约3%~5%。虽然国家设立了励志奖学金和国家助学金,但只是满足了他们基本的生活需求,而找工作需要大笔费用,如服装费、交通食宿费、通讯费、制作简历费等,总共算起来少则几百元,多则上万元。求职成本的增加无疑加重了学生的负担,拮据的经济使他们不得不考虑降低就业成本,这样必然会减少他们的就业机会。

(二)身心“不健康”型。衡量健康状况的标准是健全的肢体、正常的智力水平和良好的的心理品质,当代大学生绝大多数处于健康的状态,当然有部分人除外,有些大学生是先天性或后天性肢体残缺,有些大学生是心理脆弱,心理调试能力差,这两部分群体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自卑、胆怯、内向、孤僻的品格特征,他们因为过于担心自己品格、气质与形象,而不敢主动地去接触就业单位,造成不是招聘单位排斥他们,而是他们首先自我排斥。

(三)专业冷僻型。人才培养、供给和市场需求总是存在着不协调的方面,教育效果具有相对滞后性,它总是跟不上人才市场的变化。例如前些年有的专业就业比较好如法学、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计算机技术、会计等专业,多数高校把扩招的比例向这些专业倾斜,考生也把进入这些专业作为奋斗目标。导致人才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很多毕业生被“剩”下来。另外,有的专业是传统冷僻性专业,如农林、食品工程等专业,这些专业的学生本身承担比较大的就业压力,如果其所读院校为二流学校的话,他们的就业压力更为巨大,根本不知道就业之路在何方。

(四)地域歧视型。企业招聘的是能持续为他们带来利润的员工。除了学历和职业技能证书外,他们更需要踏实肯干、成熟稳重、善于团结合作的人。因此,不少用人单位瞧不上城市生源的毕业生,嫌他们“太自我”“娇气和霸气并存”,认为农村生源的毕业生踏实、任劳任怨。在全国各高校毕业生中。企业更加青睐来自于湖北、四川等省份的毕业生。其一是因为这些地区高中教育水平较高,二来这些地方的人淳朴、吃苦耐劳、适应能力强。因此,教育相对落后地区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不会太理想了。

(五)性别歧视型。除了师范类和影视文化类女毕业生没有受到过多的社会排斥外,其他类型高校的女毕业生就业压力较大。招聘单位认为女生和男生在工作能力、工作思维上有一定差距,工作几年后又面临着婚育和抚养孩子的问题,无形中增加了企业的成本,因此,不愿意招聘女性毕业生。

(六)学业成绩歧视型。高校学分制的实行,客观上为招聘单位提供了衡量毕业生质量的标尺。根据笔者多年的就业经验,一般招聘单位要求学生的最低学分绩点为2.0,换算为平均成绩即是每门课程平均70分左右。然而。由于极少一部分学生达不到要求,这部分人的就业就成了学校的心病。向招聘单位推荐的话,怕砸学校的牌子,不推荐就业,这些人又可能影响学校的招生和安全稳定。

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激增,就业困难的大学生也随之攀升。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成为当前高校就业部门急需解决的重要工作。当然,做好这项工作的必要前提就是认清其产生的原因。

二、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成因

客观来说,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形成不是偶然的,是多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从学生自身来看

1.就业能力不足。就业能力应该包括基本工作能力,它是实现就业的基础;专业知识技能和创新潜能,它是实现就业的关键;求职技巧和技能,它是实现就业的前提。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可能缺乏就业能力的一项要素或几项要素而不能实现就业。

2.不能正确认知自我。并不是每个人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劣势以及怎样转化它。

3.职业生涯规划不明确。从高中生转变为大学生不仅仅是身份的转变,更是思维的转变。他们不明门“大学能够为我提供什么,我在大学里能做什么”。換言之,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四年大学生活怎么规划,如何把自己的规划和企业的需求结合起来、和个业文化融合起来,规划好大学生活才能规划好未来。另外,受中国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很多乡土意识浓厚的大学生要回老家找工作,丧失了在乡土之外就业的机会。

(二)从学校方面来看

1.重视就业整体指标,忽视就业特殊群体。一般来说,教育行政部门每年会把教育任务即就业率分配给所管辖高校,高校就业职能部门又把就业指标层层分配给二级院系,只要总体上完成任务,就算就业率达标。这样的结果就忽视了包括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在内的未就业群体。

2.重视联系就业单位,忽视组织专人进行就业指导。招聘单位与毕业生沟通交流的平台就是高校的就业处,为了学生的就业,就业处可谓煞费苦心,每年10月份就开始到处联系招聘单位人校,每年寒暑似还要到各企事业单位进行宣传,结果是来的单位不少,和毕业生签约的不多。原因在于没有对毕业生进行行之有效的小班化的就业指导,很少高校能为大学生做过职业倾向测验和就业创业教育,这使学生无法准确定位,适时调节就业期望值。

(三)从社会层面来看

1.社会排斥的惯性作用。其一就是以学历和证书为条件的社会排斥。很多企业招聘时都要求毕业证和学位证齐全、英语四六级证书、计算机二级证书、专业技能认定证书等,使很多证书不全者被挡在就业的大门之外。其二就是以生理条件为由的社会排斥。招聘单位招聘者所考虑的生理条件主要有肢体是否健全、外貌和性别等。近年来由于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经转变为用人单位具有主动话语权的买方市场,居于市场优势的用人单位在生理条件方面要求苛刻,剥夺了一部分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例如招聘海报上往往都会注明要求五官端正,肢体健全,只限男生。

2.就业市场的地区分割。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如北京、上海等特大城市对户口的迁入有严格的限制,不利于人才的正常流动和资源配置。同时。企业从企业稳定的角度考虑,也愿意招聘本地区高校的毕业生或其他地区本省籍的毕业生,从而减少了其他毕业生的机会。

三、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就业服务与指导对策

首先,帮助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提高自身的就业能力。就业状况直接关系到大学生的人力资本投资能否获得收益,以及收益的多少,失业对于本来就没有收入的大学生来说,影响是巨大的。高校可以通过讲座、团体辅导、个体指导等方式讲解心理学、社会学等知识,使就业困难学生提高自己的情绪管理能力;鼓励他们刻苦钻研专业基本知识、技能,重视实践环节,积极投身于社团联、学生会和班委的工作,增加沟通、协调和组织能力,最终提高自己的核心竞争力;鼓励就业困难学生多向老师、学长、同学学习就业礼仪、就业技巧、应聘经验,多参加就业讲座,多了解就业法规,从而拓展自己的就业空间;以选修课《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为载体,教会他们分阶段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勾勒出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从而正确认知自我、认知职场、认知就业环境。

其次,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师队伍。随着高校就业规模的扩大,高校就业部门的压力越来越大。目前学校只能完成职业规划知识的普及。而不能做到一对一或多对一的辅导。这就必须壮大就业指导队伍。笔者认为,应该以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心作为主干力量,适时选拔一些经验丰富的辅导员去参加职业指导师和高级职业指导师的培训学习,不断壮大职业生生涯规划指导师的专职队伍。同时,可以邀请资深就业指导专家来校定期为辅导员、班主任、专业课教师培训,让职业指导队伍熟练掌握就业政策、职业与职业发展、职业指导的多元化服务,学会运用职业测评软件。总之,通过对学生的性格、气质、能力、兴趣、偏好、特长、优劣势进行客观评价,帮助就业困难群体正确认知自我,规划职业。

第三,借鉴兄弟院校成功经验,实施大学生就业导师制计划。湖北武漢工程大学较早地实行了就业导师制(指一名教师采取“一对一”或“一对儿”的形式面对面针对大学生职业生涯及就业问题进行心理疏导及帮扶),取得不错的成效。我们应该借鉴其成功经验,构建起具有自己特色的就业导师制。具体做法是,在大一上学期,学生根据自愿原则选择就业导师,二级院系根据学生“选人”情况和学院师资情况配备就业导师,一般来说,就业导师带五六名学生为佳。就业导师可以分阶段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在大一大二,可以把思想教育工作与毕业流向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明确就业方向:大三大四,指导学生夯实专业基础知识,为就业“充电”,如果学生确定的专业与将来的职业取向有矛盾,可以通过双学位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课余时间,就业导师可以组织“模拟面试”和“职场挑战大赛”等活动增加学生的体验。

第四,筹建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数据库。高校教育的公益性决定了它不能只负责招生,更要负责大学生的就业。为适应就业信息化的需要,高校应该建立包括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的类型、原因,个人状况、个人就业意向、困难等级、学校拟帮扶方式等内容的信息库,并通过学校、招聘单位和个人了解单位的反馈意见,帮助高校毕业生困难群体调整就业期望值,从而实现学生低成本、低风险就业。更为重要的是,通过数据库的建设。可以建立一套完善的评价体系,有利于这项工作的科学化,从而减少人力成本。如,对于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就业难的同学,学校勤贷中心可以发放定额临时补贴,对于毕业后还未就业的贫困生提供延续性的就业服务:对于因心理障碍而就业难的同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以通过心理疗法帮助其减少心理压力,使其正确面对职场压力;对于因性别或地域歧视而就业难的同学,可以在本专业同学就业时。实行捆绑式“推销”,对于因学业差或受过处分而就业困难的学生,鼓励其自主创业。以减少学业差或处分对其的不利影响。

最后,积极进行创业教育。2008年,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等11部委联合签发了《关于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指导意见》,其中明确指出:要重点指导和促进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适当放宽高校毕业生创业的市场准入条件。为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国家又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涉及融资、开业、税收、创业培训、创业指导等诸多方面。所以,高校要大力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将创业教育列入教学培训计划,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适时进行创业失败教育。以避免重走老路;充分发挥高校的大学生创业教育示范基地的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推进大学生创业教育健康开展。据麦可思公司对我西南石油大学2007届毕业生创业情况进行的调查显示,大学生创业困难的主要原因在于:缺少资金占31%、市场推广困难占25%,缺乏企业管理经验占20%,技术水平不够高占8%项目论证不够占4%。通过数据不难看出,大学生创业需要高校相关部门的支持,要增加创业指导、政策优惠和一定资金支持,构建创业服务体系。总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既是高校扩大就业策略的重要内容,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 何颖萍

作者:姚利 廖颖

上一篇:我国会计国际化进程研究论文下一篇:会计与税法差异处理原则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