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新授课应用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探讨在高等数学教学,研究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应用能力培养和数学知识获得的关系,运用新的观点和数学思想检视传统的教学内容,从而形成高等数学教学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完整体系和策略,最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拥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数学应用能力。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数学新授课应用管理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数学新授课应用管理论文 篇1:

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策略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的授课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授课模式逐渐向多样化和全面化转变,新课程理念不仅要求加强对学生成绩的重视,更要使小学生的逻辑思维得到全面的培养,尤其是要加强小学生创新性思维的培养,从而可以有效地提高小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师应该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情况来制定合理的教学方式,有针对性地加以辅导,使全体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明显的提高,从而实现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课堂的授课目标。

创造小学数学课堂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联系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课堂情境

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具有创新性思维,这样才能够营造出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情境,要注意不能让学生养成死记硬背而不会灵活运用的不良习惯,而是尽可能地让学生灵活应用,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够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这也是新课程理念的基本目标。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缺乏一定的邏辑思维和历练,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授课的时候,有必要依据小学生的学习接受能力来规划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间接地将小学数学知识和日常所见所闻紧密地结合起来,从而使小学生真正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在自己的生活中处处有所体现,这样就可以在内心深处意识到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此外,授课教师要着重构建学生的数学知识体系,这可以为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培养奠定基础。情境教学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已经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自己的数学逻辑思维,还培养了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且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虽然情境教学可以同时取得多方面的教学效果,但是也应该注意到,情境的创建和创新对于大多数小学数学教师来说具有很大的挑战性,授课教师应该在日常教学生活中多注意阅览相关的资料,积累经典的教学案例,运用到实际的授课过程中,从而提高教学质量。情境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和自己的生活紧密地结合起来,比如:超市在做活动,每块橡皮之前的价格是5角钱,现在打7折进行售卖,现在小王拿着5块钱去买10块橡皮,可以节省多少钱?可以发现,如果在课堂上创建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情境,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从而较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的授课效果。

情境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

情境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应该盲目应用,情境授课的直接目的是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而不是让学生沉迷于想象之中,脱离了书本知识。很多授课教师运用的情境和实际生活严重不符,这就导致学生无法理解,甚至有些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情境,因此达不到情境创建的理想效果,甚至还可能会影响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所以,情境教学模式要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相结合。

提倡课堂动手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小学数学授课的过程中,授课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牢固地掌握好书本的基础知识,还要提倡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实际动手操作,这样有助于深化学生对关键知识点的深化理解,并且能够取得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的效果。授课教师在课堂上要经常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学生之间就每个问题共同讨论,以达到解决问题的效果,从而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会让学生感觉到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从而培养学生的推理思维,显著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比如,在让学生观察相同体积的铜块和金块哪个更重的时候,就可以把它们分别放在电子秤上,让学生有一个直观的了解,加深学生的印象。这样的动手效果不仅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物质重量和种类关系的正确理解,还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积极探索生活中未知的事物。

倡导学生之间的合作,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爱玩的年纪,对新生事物的好奇心也比较强,授课教师要积极地利用小学生的这种天性,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开展一些合作性的集体学习活动,在这个过程中,授课教师要积极地引导学生加强相互之间的交流。授课教师可以把全班小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在分组的时候要注意各个小组之间的成绩分布不应该有显著的差别,这样就可以保证各个小组之间学习能力的差距不至于过大,更便于授课教师对学生的管理,同时也能够针对不同的小组提出相应的问题,从而提高每个小组的讨论质量。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授课教师要确保每位学生都参与到问题的讨论中,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取得良好的小组讨论质量,也能够更好地创建良好的合作机制,确保取得理想的授课效果

结语

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小学数学教师必须完善传统教学模式当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积极探索适合小学生的授课方式,树立新时代的教学理念,创新小学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显著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新课程理念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应用策略提出了多方面的建设性建议,能够为小学数学教师提高授课水平提供一定帮助。

作者:娄亭

数学新授课应用管理论文 篇2: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探讨在高等数学教学,研究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内涵和结构,应用能力培养和数学知识获得的关系,运用新的观点和数学思想检视传统的教学内容,从而形成高等数学教学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完整体系和策略,最终使学生具备扎实的高等数学基础知识,拥有较宽的知识面和较强的数学应用能力。

[关键词]高等数学;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近几十年来,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不断更新,数学建模的开展越来越深入,使得数学应用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数学教学的主旋律。学界指出数学科学的研究工作主要有两个目标,一是充实数学科学核心领域,一是运用数学解决问题。从历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每个国家的数学课程教学目标都是一致的,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建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当前,我国数学教育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数学教育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相对于国外数学教育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还有一定些差距。如何准确把握、准确理解高等数学教学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关系,怎样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实现高等数学教学和应用能力培养的合理有序发展,已经成为当前高等数学教育需要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

目前国际数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趋势就是用学到的数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高等数学是大学生课程学习的一门基础性课程,这门基础课是管理、经济、化工、建筑、医学等理工农医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在有的高校文科类,比如文学、历史、教育学等文科专业也同样开设高等数学课程。高等数学对学生在学习期间以及毕业之后的工作和生活都会产生较大影响。这主要是由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实际往往和高等数学所涵盖的知识是相通的、相连的,并且在分析问题时和解决问题时所展现的多维度思考方式的特点,非常容易引起大学生的学习和研究兴趣。同时,我们通过对比中西方大学生学习运用高等数学的能力中,可以发现:中国学生在常规计算方面要比较擅长,而数学应用能力相对较差;外国学生相对比较擅长在解决模糊且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但是计算能力相对较弱。另外,中国学生在近几年的国际数学大赛中屡获大奖,但是在重大数学问题研究方面,成果寥寥无几。由此,也就说明我国大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存在较大缺陷,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已经迫在眉睫。

数学是技术发明和科学研究的必要条件,是一项基础性学科,而且已经在社会的各个行业和生活学习工作的各个方面中得到广泛应用。当前,考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就是其公民数学应用能力的平均值。同时,伴随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也已经成为数学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也成为数学学科发展的助推器,因此,这也就要求高校和教师要把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放在突出位置,重点落实。

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现状

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学生游刃有余的数学应用问题往往是那些思路清晰、题目明确、结论唯一的问题,可以相对比较容易得出结论和应用有关知识,这也证明学生的数学应用解决能力有一定基础,但是在遇到复杂而又背景关系不熟悉的情况时,他们的解题思路就相对比较僵化,比较单一,有时候更是无从下手、不知所措,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数学知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还不能够熟练应用,数学应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

1、思想认识不足

大部分大学生,甚至是一些从事高等数学授课的专业教师,对加强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认识也不尽相同,有很大一部分教师的认识相对比较不够全面,没有充分理解培养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对加强数学应用能力教育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理解不清晰。有的数学课程教师根本不考虑数学课程的主渠道作用,仅仅以应付考试、应付教学为目的,把培养大学生数学应用能力放在最边上,但在实际的工作中却鲜有行动。

2、教材编选滞后

当前,大部分高校使用的高等数学教材在选编上仍然以理论性教材为主,主要以理论推导为中心,以论述讲授为重点,这种教材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当前高等数学教学需要,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发挥的作用相对较小,甚至阻碍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近几年来,在高等数学教材的编著上,虽然已经逐渐认识到教材选编的重要性,但教材中数学理论知识应用的内容和比重仍然较少。例如数学学科的专业教学,相对就更多地关注内容和体系,使高等数学成为纯粹的学科,单一的专业,而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则没有益处,这种情况的不断发展必将使学生弱视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甚至丧失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意识。因此,高等数学教材的选编,对于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而言,是催化剂、是助推器,如若教材中的应用理念、应用知识、应用技巧不能与时俱进,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就不能得到有效培养和提高。

3、教学方法单一

高校由来已久的应试教育教学模式已经根深蒂固,教师和学生都在为了考试而授课和学习,以分数论的局面还是当前高校评价学生和教师的主要指标,甚至在有的学校是唯一指标。数学学科具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应试教育下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数学教育的发展需求。同时,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课堂讲授,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占有主导地位,填鸭式教育形式较为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没有得到体现,长期的、单一的教学模式下,使得学生的思维方式僵化、思路不清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更是无从谈起。

4、实践教学欠缺

近几年,通过数学建模竞赛我们可以看到,大学生对于数学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已经相对比较牢固,非常令人满意,但是在实际应用和创新能力方面还相对比较欠缺,数学软件的应用、数学模型设置时间等方面还有待提高。另一方面,高校对于数学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实验教学在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作用沒有真正凸显。

三、加强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转变思想观念

当前高等学校教授数学课程的教师基本来自高校数学专业毕业生,而且绝大多数是从毕业后直接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基本也就是从学校到学校的过程,长时间学习养成了以知识为核心的教学观念和行为模式,在教学目标设定、教学方法设计和教学技能运用等方面,都是围绕知识传授这个重心,忽略了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在高等数学教学中的重要体现。高等数学课程任课教师要转变思想观念、把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当做高等数学课程教授的第一要素,建立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观念,把理论知识和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全力推进学生数学应用能力培养。

(二)推进教学改革

在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社会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源源不断地产生新的问题,而新的问题的出现需要运用新的数学科学知识来解答,这有利于数学的理论学科发展,有利于数学教学改革的推进,有利于相关学科的协调发展。因此,在高等教育改革的背景下,推进高等数学教学改革,优化数学专业课程设置,建立完善以应用为中心的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目标和授课模式,是当前高等数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趋势。现代数学也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逐渐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连续到间断、由精确到模糊等,这也要求在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应注重加大实践课程的比例,注重开设数学建模类课程、数学实验教学课程等不同类别,不同形式的课程,以及运用计算机、多媒体、数学软件等计算机应用课程。

(三)加强数字教学

当前,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告诉发展,在高等教育中运用以计算机为主的多媒体技术也日臻成熟正在不断的发展。建设数字化课程、数字化教学也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数字化教学技术可以不同类型的动画、音响效果进行综合展示,从而使课堂教学更形象、更具体。利用数字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将高等数学理论知识清晰地展示给学生,更能增强高等数学教学的针对性和吸引力,使得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也会增强,从而产生数学教育的良性循环。因此,在高等数学的教学过程中要逐渐增强数字化教学模式,使数字化教学和传统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增强教育效果。

(四)强化数学建模

长期以来,数学学科教育界一直致力于探索培养和增强大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的新途径、新方法、新渠道,其中最有益、最有效的尝试就是开展数学建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是基础性学科竞赛,主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数学建模竞赛要求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充分结合,用理论知识解决实践问题,用实践促进理论知识体系建设,这种理论和实践双向结合的良性互动循环,将抽象的数学活动和具体的实践问题相结合,既能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又能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推动大学生学生综合素质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五)增强实验教学

在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教育界一直强调增加实验教学,同样,在高等数学教育中更应该注重实践实验教学,要把实验教学作为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运用探究式教学方法,让学生学会从问题出发,借助计算机的功能,用实际行动解决问题。同时,任课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出发,来思考和解决问题,然后运用数学理论知识和实践行动完成数学实验。实验教学可以使学生充分体验从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在分析问题时候可以查阅更多的数学理论知识、可以动手操作实验程序,最终完成探究学习,从而实现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提升。

四、结束语

经过对学习高等数学课程的在校大学生和已毕业学生追踪调查显示:数学应用能力较强的学生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仅仅是单纯掌握数学理论知识的学生则相对较弱。提升大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项亟待解决的课题,成为数学教育界探索奋斗的重要目标和努力方向。

参考文献

[1]黄晓妃.高校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和实践[J].科技资讯,2015年第19期

[2]孟桂芝,王树忠,宋迎春.基于数学竞赛的高等数学教学改革初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5年第10期

[3]孙志红.基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的数学教学改革思考[J].亚太教育,2015年第33期

作者简介

豆永丽(1982年—),女,汉族,河南周口人,助教,本科学历,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研究方向:数学与應用数学。

作者:豆永丽

数学新授课应用管理论文 篇3:

对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一些思考

摘要:数学教育中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是近年来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议题之一。论文给出了讨论这个问题的必要性和一些认识误区,然后从教材、教师数学应用思想、教学形式、评价制度、非智力因素等方面给出了培养大学生应用意识和能力的一些思考。关键词:大学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教学改革

最近几年,对于数学教学来说,有一个问题越来越严重,那就是我们长期坚持的“重逻辑、轻应用”的教育理念,使得学生对数学的学习与实践应用严重脱节,学生学完数学之后不知道怎么应用,即使自己在应用,也没有意识到。导致的结果是大部分学生厌恶数学,没有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连数学专业的研究生也是如此。当然,也有许多学者注意到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办法。但这些办法中有一些又有些过分注重应用,导致培养的学生不具备数学的基础,只能解决已有的问题或类似的相关问题,对出现的新问题则束手无策。本文正是在此形势下,试图给出培养大学生在数学方面应用意识和能力的一些建议。

一、大学生培养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必要性

我们先从两个方面分析讨论一下这个问题:

1.数学是一个重要而有力的工具。数学的产生和发展的历史表明,它从来不是与生产生活实践相脱离的,恰恰相反,它是我们从事生产、生活、学习、研究的基础,是一个解决实际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意识到,即使是原来很多人认为不需数学的文学研究、语言学研究,如果脱离了数学,相当多的工作也不好开展,这些领域的研究者已经慢慢开始注重借用数学工具。以往我们说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皇后”,现在我们发现,对于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领域,数学也不可或缺。大学生是国家培养的高级专业人才,在大学里面形成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对他们以后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是大有裨益的。

2.当前中小学数学教育存在一些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教师具有高等教育经历,对数学教师来说,只有自己对数学有深刻的理解,才能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能力,这其中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培养学生善于利用数学工具解决实际问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求学生养成针对具体现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提炼成数学模型的能力;除此之外,近年来,部分省市把微積分、概率统计的一些知识放到了中学课本中,对一些老师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作为教师对这些内容没有深刻理解,就只能照本宣科,学生也就难以理解,只能死记硬背套公式,如此学生是很难对数学产生兴趣的。

二、当前对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中的问题

目前,对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开展的讨论比较多。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在大学实际教学中,对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培养,存在着一些误区。

1.忽视数学内在的抽象性。受苏联学界的影响,以往我们的数学教材理论性相当强,注重严格的逻辑推导,这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普遍觉得难以接受,因而有些学者提出了教材改革。然而改革之中却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情况,一些老师完全放弃了教材中的理论推导部分,很多时候只是介绍一个结论,然后单纯地强调应用。经过这样的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没有总结实际问题进而将其提升为数学理论的能力,只能够处理已经遇见的问题和类似的情况,问题稍加变换他们就束手无策了。简而言之,这种教学模式实际上培养的是工人,而不是具有严谨数学思维和强可塑性的符合社会需要的人才。实际上,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把具体的问题抽象化,这恰恰是数学的魅力所在,而如果我们继续这样的培养模式,恐怕没有多少学生能真正地体会到数学中的美。

2.教师的数学积淀不够深刻。任何一个数学理论和思想的产生,都是有一定的思想背景的,教师在教学时尽量将这些思想背景贯穿于其中。比如说导数,我们知道牛顿和莱布尼茨是分别通过研究物体的变速运动和曲线的斜率而得到导数的概念的,那么教师在教授导数这一概念时就应当向学生介绍这样一个背景,从实际应用中提炼出严格的数学定义,这样学生是比较容易理解这一概念的。但笔者所见到的大学教学,相当一部分是照本宣科,这种情况下学生和自学没有什么两样,这种教育所培养的学生,很难具有严谨的数学思维,一旦他们从事教学或研究工作,自然也就无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3.现有制度制约了教师对于教学的热情。很多人把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不强归责于教师。然而,极少有老师不想开展好教学工作,但一些现实的问题严重地限制了老师的发挥。比如说,大学扩招使得生源质量不能得到保证,然而学校为了声誉和学生就业考虑,并不希望出现大面积的补考和重修,这就形成了连锁反应,大学老师为了完成学校提出的要求,授课时就不能超纲,与考试无关的内容尽量不讲,课时、作业一减再减,同时还要保证考试的及格率等等。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学生的负担都大大减轻了,学校在教务管理上也很轻松,但学生却没有学到多少知识。除此之外,大学对于教师的评价基本上只看重科研,这就促使老师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科研上,没有办法对教学投入更多。

三、对如何培养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一些提议

我们前面已经探讨了出现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情况,笔者想谈一些对培养大学生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的想法。

1.教材的因素。近几年我们引进了国外的部分教材,同时国内也有部分专家编写了一些教材。由于编者的经历和阅历不一样,对于数学的理解也就有不同程度的侧重,加上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背景不一样等等因素,所以不能简单地评价哪一本教材更好。

2.加强对教师数学应用思想的培养。尽管教材很重要,但教学中主要还是要靠教师对数学思想进行讲解。这就需要老师需要有较高的数学修养,引导学生对每一个问题都要思考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这对老师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对教师的数学思想培养应该是重中之重。

3.探索新的教学形式,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笔者认为,在教授每一门课时,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该课程的价值。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数学有一个全面的认识,要意识到学习数学对培养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很有益处;要意识到数学的美;要意识到数学是来源于实践,应用于实践的;要意识到数学是其他学科的基础等等。

4.改进现有的评价体系。评价体系涉及教师和学生两个方面。对于教师来说,要能公正客观地评价教师在教学、科研等各方面的表现,在晋级职称时不能一刀切,只考虑科研成果,限于篇幅,有关这方面的问题我计划在另一篇文章讨论。对学生来说,应该要改变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注重考察学生的综合能力,发挥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培养自己的特长。

以上仅为个人意见,培养大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能力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教师应当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希望各位同行共同探讨。

参考文献:

[1]康新闯.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培养[J].吉林教育,2008,(13).

[2]郑斯宁.加强数学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的培养[J].高等理科教育,2003,(4).

[3]刘冬香,张军舰.统计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J].高教论坛,2003,(1).

作者:文昕,张军舰

上一篇:声乐文化与声乐教育论文下一篇:新时期语文高效课堂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