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学期新授课教学策略

2024-04-12

上学期新授课教学策略(精选8篇)

篇1:上学期新授课教学策略

其他老师积极参与听课听课、评课,对课的设计与执教者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推敲、琢磨。执教的三位老师都在集体讨论备课后先试教再修改后再上,经过组内各位教师的评课与执教者多次研究、修改,从“一上”到“二上”“三上”,每一环节的课都各自的特色与不同程度的进步、改革。教学中,教师总能带给学生一次又一次的精彩与快乐,让孩子们在这个研究活动中得到较大的发展。各位研究教师也受益匪浅。

这几节课都立足于学生的主体发展,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合作交流。教师的“导”得心应手,学生的“学”积极主动。教育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它的遗憾也值得我们深思和探究。

充分给予自主合作学习的时间与教学任务的完成产生矛盾。

知识与能力同步发展,较好地实现了研究内容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特色: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里主动获取知识;让学生在“玩”的时候激活思维,自主探究;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互相交流中自己发现规律、解决问题。

发展合作学习能力与促进独立思维能力产生矛盾。

在以后的教学生涯中,我组教师将通力合作、积极学习、积极研究探索,不断提升品味。

篇2:上学期新授课教学策略

新学期线上网络授课心得体会总结1

疫情期间,学校实行“停课不停学”,让大家在家中上网课。

三月的一个晚上,家里的网络坏了,而我的手机流量支撑不了第二天上网课,爸爸无计可施,只好在半夜给电信公司打电话,请求支援,电信公司的客服听后十分理解,表示明天清晨就派两个工作人员来修理网络,不耽误学生上网课。

第二天清晨,我照例6:30就起床早读,没想到有两个电信的工作人员早早的就到了我家,地上摆满了我从未见过的工具和零件,他们正在地上用仪器检测路由器,但他们检测了半个多小时,也没有找到路由器的故障所在,大家不知如何是好。其中一个工作人员,像是想到了什么,他把路由器翻转过来,拿一把工具捣鼓了一会儿,就发现,里面有个零件坏掉了,他询问了技术支持,才知道,那个部件出现损坏的几率非常小,他们几乎忽视了对这个零件的检测,好在终于找到问题所在。

虽然找到了路由器坏掉的部分,但工作人员手边并没有合适的零件,只好返回车上去拿,大约过了十分钟,那两位工作人员就回来了,我这才察觉到他们的样子,左边的那个叔叔头发有些凌乱,衣服最上面的扣子没来得及扣好,袖口沾满了灰尘,脚上的一双鞋子不知穿了多久,神情还有些疲惫。另外一位叔叔的帽子边缘有些湿了,他一只袖子卷起,另一只可能是因为跑得太快,耷拉了下来。他右手拿着装着零件的箱子,看上去保护得很好,没有一点被雨水打湿。

他们坐在地上熟练地将箱子中的零件拿出来,十分钟之后,就把路由器修好了。他们匆匆忙忙奔赴下一家,到了门口还不忘了留个号码给我爸爸,说他们是负责一个区域的,如果网络不稳定马上联系他们。

在生活中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为我们负重前行,我们不光需要感谢此次抗疫前线的医务人员,同时,也要对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是他们让我们能够舒适地待在家中。

感谢有你们!

新学期线上网络授课心得体会总结2

一场全民疫情,改变了寒假,也改变了开学。这是你从未体验过的特殊的开学方式——网络授课。疫情让我们足不出户地上课学习,老师们的教具从讲台、粉笔与黑板,变成了电脑、手机和摄像头,同学们也终于能够“名正言顺”地打开手机屏幕,观看在线直播。

作为一名从教者,每个假期的到来,我们都会好好的珍惜,本想趁着这段时间好好充充电,夯实基础,提高业务水平,顺便好好疗疗伤,开学后以饱满的精神面貌去迎接同学们的到来。可是随着疫情的漫延与扩散,我们也不得不提早着手准备新学期的教学任务,于是“停课不停学”“空中课堂”的理念应用而生。对于教育部这个网络教学模式的提出,我还是挺支持的,毕竟现阶段疫情何时结束,我们还没有一个确切的时间点,小朋友的假期如果放的太长,再加上自制力不够坚韧,那么学业肯定是会慢慢荒废与落下!

根据这几天网络授课的实际情况来看,它能够有效地解决在疫情影响下正常进行教学任务的问题。

线上教学不受空间地点的约束,实现在家上课,这是最重要的一点;利用手机电脑,只要人员到位,随时可以开始上课,十分快捷;部分课程可以实现直播回放,方便有问题、没听懂的同学反复观看,查漏补缺;新颖的上课方式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部分同学的上课积极性变高,课堂回复参与度比线下要好。

但对于网络授课而言,也有其一定的缺陷。线上课程中学生与老师间的互动不及时。由于网络直播具有延迟性,学生与老师间存在时间差,往往老师提出问题,需要等待一段时间才能收到同学们的回复,对课堂效率有所影响;认真听课需靠学生自制力、自觉性。面对家中一些事物或者面前手机电脑的“诱惑”,部分同学极易上课“神游”到其他地方,无心听讲,这方面与线下的教室相比有很大的缺点;部分平台使用困难。有些授课平台由于设施不够完善,造成卡顿严重甚至无法进入。但条条大路通罗马,也有平台可以“无伤”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这个缺陷问题不大;上课情况难以反馈给老师。老师面对摄像头,难以感受到课堂氛围和同学们的听课状态,难比线下面对面;老师同学们的适应情况都还有待提高。

尽管网络授课褒贬不一,好坏参半,在这个特殊的社会背景下,网课是最好的课堂伴侣。也愿我们能早日摘下口罩,迎着阳光,重返校园,伴着星光,奋斗在前进的路上!

新学期线上网络授课心得体会总结3

瘟疫来袭,给寒假的进度条上了闸,某天从床上醒来:寒假还有4天,第二天从床上醒来:寒假还有14天。寒假延长了,开学时间推迟了,学生的学习咋整啊,这是老师家长同学都很关心的问题,于是教育部推出了“停课不停学”,就是所谓网课。

网课的课程不多,我们这儿一天六节,上午三节,下午三节,可还是“要了我们的命啊”:

在学校,早晨五点半起来都不是起不来的,可在家里,十点起来怕是都没可能的。磨磨蹭蹭起床,磨磨蹭蹭洗漱,磨磨蹭蹭吃个早餐,磨磨蹭蹭回到房间,哦吼,下午了。

点开手机,准备上课写作业,哦吼,QQ里聊的好欢,我也去回复一下。哦哟,QQ看点有一博的视频!给我刷!(内心os:太帅了啊啊啊啊啊啊啊)刷着刷着有人发信息,去回一下,哦吼,两三个小时已经过去了。

必须开始写作业了,再不写就要死翘翘了,待会老师发觉名单被我妈看见了我得完,写!别给我发信息谢谢。(芒果TV推送:《天天向上》又更新了,王一博……)不能看!要搞学习!要更优秀才能活着去见自己的爱豆!加油!(内心挣扎)算了还是先看完这一期再写吧。点开芒果TV,播放《天天向上》,又是爱一博的一天。

要吃晚饭了,我作业还没开始动???赶紧扒饭!扒!吃它!火速吃完饭,回到房间,我下决心了:不看学习以外的东西!搞学习!加油!点开生物老师发的文档,哦!预习!看视频,做题目,记笔记,哦!语文:自学《……》,做导学案,写评述,看《红楼梦》,哦!英语:翻译,摘抄语法,阅读题,哦!数学:自学,做练习,哦!物理:自学,做学案,哦!地理:自学,看视频,做题目,哦!政治历史:自学,做学案,哦!化学:看文案,默方程式,哦!是这样的,看了眼时间,凭我深刻的自我认知,我做不完,是的,就是古滴。强行死记硬背,哦!这里是这样,那里是那样,学完了!做题目!啊呀,这个不会做啊,问同学,求助作业帮,啊呀,作业完成了,接龙了,交了,可了。

又是美好的一天,过去了。

新学期线上网络授课心得体会总结4

新年伊始,新冠病毒席卷全国,我们度过了一个不一样的春节。而紧接而来的便是教育部发出的“停课不停学”指令。

刚开始听到这个消息时,我怀揣着好奇而略带一点悸动。毕竟全面实施线上教学课可是曾几何时想过的美好的梦啊!而看到美爹发在家长群里的课表,内心暗自感叹道网课可真轻松:能够比平时上学晚起2小时左右,中午可以比平时上学休息更久,就连夜晚都会自由与轻松许多许多……

可现实却总是那么不尽人意。九个微信群相继创建,响起一条一条只关于学习的信息提示音,每天需要阅读文言文版的红楼梦并完成相关阅读作业,每天需要翻译那似乎永远翻译不完的英语单词,写完那略显深奥的数学测试题……压力,可谓是接踵而至;而刚开始那好奇而略带一点悸动的心情也随着时间的流逝渐渐消磨。不论哪一科的学习任务,我在那规定的45分钟之内完成的次数也仅仅只是打破了零记录。而数学与物理,甚至没有一次。

明明日思夜想的手机就在身边却克制自己去玩的感觉真心憋屈;但一玩,就好像是汽车的刹车失灵,只能一心向前冲,再难停下。理智克制着冲动,它冥冥之中诉说:你背不下的古诗,总有人能背下来;你做不出的题目,总有人能做出来;你愿意拖到明天做的事,也总有人能今天努力做完。你自己的未来取决于现在的你,不要在该选择努力的时候选择安逸。

兴许是不希望曾偷过的懒在日后成为最深的遗憾吧,在接近一个星期的颓废后,我最终选择的是尽力。

网课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儿,锤炼的是一个人的自律水平,它会成为人生的一段宝贵财富,也会成为高中阶段为数不多的一段特殊记忆。

新学期线上网络授课心得体会总结5

我是一名老师,在疫情期间,我不能像医生一样冲锋在一线治病救人,为国家分忧,但好在我可以在自己的教育本职工作上,尽心尽力讲好一节课,改好一次作业,给党的教育事业献上自己绵薄之力,让自己的一方教育天空,洁净靓丽,让家长朋友们看到老师的努力,党的温暖,为中国这个有深厚底蕴,有担当团结一心的国度而自豪。

我是一名老师,我宣誓,我一定高质量完成疫情期间各项任务,不辱使命,利用好各项教学资源,做好家长的工作,停课不停学,给家长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首先,我要认真领会学校领导的会议精神,上好研讨课,不会的技术问题虚心向别人请教,并学习实践到自己的教学中,这个假期,每个人、每天,都在五味杂陈中度过。有钦佩,有感动,有心痛,有焦虑。更多的,我相信是对生命与健康的领悟,以及对未来与希望的坚定。今天,是新学期第一天。有的有“网络开学典礼”,有的将进行“网络直播”,有的组织学生以其他形式学习。现在,我把自己上直播课的感悟和反思表示在这里,今天上午,我在钉钉开了一次直播课。这一次的直播时长大概是20分钟。这是我第一次做直播。直播完了,我来做一次总结,以此提升自己的能力。一。做的准备不够,应提前把要说的话写在一张纸上,免于因慌乱出错误。和平时上公开课一样去准备。我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下面的工作就好进行了。下一次,我要先把要讲的内容详细地写出来,再开直播。2.缺少练习,练习题也是要准备的,用于调控课堂时间,我练习太少,这也是我做的不好的原因。二。紧张,头脑一片空白,就是因为没做好准备,所以自己很紧张,当时头脑一片空白。我是看着文字稿去说的,有些话我要想一想才说,这样就出现了卡顿。一步错,步步错。没做好准备,下面的工作很难顺利进行。还有,我担心我的普通话说得不好,担心我的字音发不清楚,这也造成了我紧张。我今后要练好发音,我要练好普通话,这样我才有自信,才会放松。这一次的直播是我第一次直播。因为担心做得不好,但我可以改正,争取下一次做一次好的直播。熟能生巧,我相信我会越做越好。实践能检验你的能力,实践能验证你的理论。做一次直播课,能让你知道自己讲得怎么样,有哪些问题。讲师要靠讲课来提高自己的水平。学会游泳的方法是要下水游泳。同样,学会讲课的方法就是去讲课。

篇3:上学期新授课教学策略

1.构建问题情境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新授课形式, 都是以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为目的而进行的, 所以问题情境的构建是新授课的第一步, 而问题情境的“问题”应如何设计, 应该更值得关注。 笔者认为, 创设数学问题情境, 应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中或者已有的知识结构中, 找到问题起点, 其目的是使学生能够在最近的思维发展区探索新规则。 如在认识“全等图形”时, 像这样的以概念教学为主的新授课, 可以先为学生创设一个 “概念情境”, 首先让他们能够迅速地明白 “全等”是什么, 可以让学生回想或者观察一下自己身边的两张书桌、两扇窗户, 结婚时贴的双喜字等, 为接下如何证明全等埋下伏笔。 然后, 再构建问题情境:“怎样能够在不重合的前提下, 画出一个与已知三角形全等的三角形? ”这样的构建过程, 让学生对三角形三边与三角及两者关系都进行了了解, 而且在这个问题解决过程中, 学生可能会找到“全等”的方法, 也可能会找到“非全等”的方法, 所以这是一个“证实”与“伪证实”的探究过程。 在学生探究完毕之后, 师生共同对证实方法进行梳理, 教师引导学生将过程和结论进一步“数学化”, 完成“提纯”的过程, 这样学生就会完成从“已经达到”的水平向“新水平”跨越的过程。

2.基础性训练

基础性训练, 是让学生将自己通过探究取得的知识与方法应用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中, 从而使其问题解决能力在一定的广度与高度上得到提高。 它关注的是学生对掌握的方法如何进行实际应用, 因此一般在新授课基础性训练环节, 教师通常应采用先由学生独立解决, 再引导其进行小组合作, 最后进行陈述展示的方法, 以达到巩固知识、提高能力的目的。 如在讲到“一次函数的图像”时, 先让学生猜想:“一次函数图像会是怎样的? ”接着让他们尝试自己验证, 如何在同一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画出 “y=3x, y=-2x, y=-2x-3” (先独立解决, 独立思考) ;然后在尝试中开始归纳一次函数图像的特征, 并思考一次函数图像与位置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可以提议学生自由结组, 合作完成) ;教师引导学生学生确定研究方法, 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得出了解析式中待定参数“k与b的值”与函数图像位置有关, 这时教师进一步引导:对于两个参数函数问题进行研究时, 可以先将一个固定, 然后对另一个参数在“数”上的变化进行研究, 就会发现因“数”而产生的“形”上的差异。 最后让学生再次观察他们所画的四个一次函数图像, 并派出小组代表回答当k相同, b不同和当k不同, b相同的一次函数图像存在怎样的关系? 通过这种基础性训练, 学生对研究函数图像的方法非常明确, 同时也参与了整个研究过程, 所以对知识有着更牢固和更深刻的理解, 并且直接体验了研究函数图像的一般方法, 对于方法的运用更得心应手。

3.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就是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的基础上, 对知识进行再回顾、再认识与再总结的过程, 通过知识的进一步延伸, 让他们适当接触到与知识相关的更多的问题, 从而使他们的知识、经验和思想得到深化。 如在学习了“二次函数”之后, 教师提出了解个关于“设计公路隧道”的方案, 要求学生分析这个方案的可行性, 并写出具体的操作实施过程。 让学生在经历“提出分析方法”、“操作实施”和 “作出合理判断”的过程中, 提高他们的数学知识应用的意识、效率和质量。 如果学生表示出了对于提出分析方法有困难, 那么可以让他们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 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 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 并开展组间交流活动, 搜集他人的意见, 完善自己的报告, 最后在课上通过演讲的方式进行呈现。 这样的拓展活动, 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应用知识的层次, 让学生意识到自己究竟掌握了哪些知识, 而这些知识又如何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应用, 在实际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 在与其他人的交流与沟通中, 学生会慢慢积累起更多的思想方法与知识经验, 清楚地明白自己究竟应该学什么, 讲什么。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学讲计划”, 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体验从知识理解到知识构建的过程, 它是教学中心从“教”到“学”的转移。 “新授课”是学讲计划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 它是在教师引导与学生互助前提下展开的一系列的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最终谋取共同发展的过程。 数学教师要在不断尝试中对新授课进行改进, 让其真正成为学生培养能力、学习知识、提升情感的“助推器”。

摘要:“学讲计划”背景下的初中数学新授课形式, 是一种为了让学生探究某个数学法则或者定理, 让他们直接体验知识形成过程, 从而能够学懂、理解和运用的教学新方法。为了使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数学教学中能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 对新授课类型及实际应用策略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初中数学,学讲计划,新授课,教学策略

参考文献

[1]卢彩霞.学会对中学数学教学内容的拓展延伸[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5 (23) .

篇4:上学期新授课教学策略

1.1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教学目标:激发兴趣,提出问题。

操作要领:准确把握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的生活及学习经验,运用多种方式或手段,恰当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与本课学习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

1.2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教学目标:自主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

操作要领:充分体现自主合作交流的学习理念。给学生参与的时间,让他们带着自己原有的生活背景、活动经验和理解走进学习活动,并通过独立思考、与他人交流和反思等活动,构建对数学的理解,获得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1.3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教学目标:巩固知识,培养能力。

操作要领:根据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要设计一定数量的练习题。练习题的设计要注意现实性、趣味性、层次性和科学性。练习过程中教师要加强点拨和提升。

1.4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教学目标:反思学习过程,明确学习收获。

操作要领: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全面回顾学习收获。

2.策略解读

2.1第一环节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数学情境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能力、发展心理品质的重要源泉,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因此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精心创设数学情境,开拓创新空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发学生思考,生成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基本程序是: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创设情境: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音像、图画、故事、游戏、操作、问题等形式,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情境可以是直观的,也可以是抽象的,但必须是有价值的。情境的创设要能够使学生触境生情、触境生思、触境生问,并能为课堂教学的内容服务,能体现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数学情境一般有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操作情境和活動情境等几种类型。

生成问题:这一步骤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思考,为第二环节的学习奠定基础。根据学习内容的不同,有些数学问题是由学生对情境中的信息进行数学化整理,然后提出的;有些数学问题是随着情境的出现而直接提出的。有的问题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而有的问题只是一节课若干问题中的第一个,并且不是最重要的。

2.2第二环节: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本环节是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其主要任务是针对要解决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数学思考,对已经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组织,找出对解决当前问题适用的对策,问题一旦解决,学生的思维能力会随之发生变化,对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基本程序是:自主探索—互动交流—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自主探索:要求学生独立思考,根据自己的学习经验和知识基础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初步形成自己的解决方案。

互动交流:首先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成果,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展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案,并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对比,对争议性问题进行探讨,逐步补充完善,形成小组意见。

其次,是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展示小组学习成果,小组之间可以互相质疑,互相补充,相同意见不要重复,教师要积极参与,调控全局,注意在关键环节点拨提升。

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互动交流的环节也不尽相同:有些比较简单的问题,不需要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来完成,可以由学生个体直接把自主探索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互动交流的形式可以灵活应用:低年级学生没有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不能有效组织小组学习,可以从同桌合作交流开始,逐步向小组合作交流过渡。

共同优化,形成结论:在交流、研讨的过程中,通过比较、质疑和反思,不断优化个人或小组的学习成果,直至达成共识,形成科学结论。

教师要参与到交流中去,积极“捕捉”学生真实的思维状况,以便对自己的教学预设作出适当的调整;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倾听习惯,在倾听中思考,在思考中质疑;要鼓励学生发表不同的观点,为学生的交流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包括情感环境、思考环境、人际关系环境等);要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交流中去,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当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应当成为一个鼓励者和启发者;当学生取得进展时,教师应充分肯定学生的成绩,树立其学习的自信心;当学生取得成果时,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回顾与反思。

2.3第三环节: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应用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形成技能,产生策略,提高认识,发展思维,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基本程序是:基本应用—综合应用

基本应用:是应用的最低目标,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在应用的过程中,不能只注重寻找答案,要重视过程,强调应用的方法和技巧。

综合应用: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要注意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使综合应用的过程成为学生构建知识体系的过程。

学生在基本应用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过程中,会表现出应用知识的灵活性和创造性,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学习和借鉴,教师要及时鼓励和提升;同时也会暴露出学习的不足和疏漏,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加强点拨指导,引导学生诊断矫正。

在本环节操作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要点:应用要有目的性,题目要围绕学习内容设计,着眼于指导思路,有利于方法和技巧的形成。应用要有现实性,要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解决学生身边的数学问题,让学生在应用知识的同时,体会数学的价值。应用形式要有多样性,要以新颖多变的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应用要体现主体性,给学生独立完成的时间,让学生在独立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思想和方法,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应用评价要有发展性,对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应用效果要及时进行诊断评价,引导矫正,让学生在评价中发展提高。

2.4第四环节: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本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课堂学习进行全面地回顾总结。在回顾知识的同时,还要对情感态度和学习策略进行回顾总结。

3.策略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5:上学期新授课教学策略

一.教学流程: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展示成果 质疑深化—梳理知识 归纳整合—强化训练 巩固提升

二.策略解读:

(一)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教师: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学生:激发兴趣、进入状态

目的:通过教师设置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对教学无关的活动得到抑制,把学习的注意力吸引到新课学习中来,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并使之保持;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愉快地接受学习的课题,以跃跃欲试的心态投入新课的学习。

操作提示:创设情景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兴趣点,以便在学生的经验世界里取得共鸣,能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的欲望。同时明确这一课题主要是解决什么问题,从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激情和求知的迫切愿望。

教学情景可以是小故事、小资料、时事新闻,可以是演示实验、某一生活现象,也可以是上节课与本节课的内在联系等等。

注意:(1)新课导入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明确本节课的学习意图,激起求知欲,不要长时间没有进入主题,使学生在等待中丧失兴趣。

(2)要由已学知识的局限性,体现新课研究的必要性,激起学生迫切学习的积极性。

(3)创设的情景和问题不能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认识水平,更不能远离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二)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教师:出示材料、明确任务、调控参与、帮助促进 学生:自主探究、组内交流、达成共识、生成问题

目的:这一环节是学生为实现学习目标而进行的基础性学习活动。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内的“合作交流”解决了解水平层面的知识并形成基本技能。学生将自主学习中获得的知识点、方法、规律或疑惑进行合作交流,达到知识共享,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培养学生能讲、敢问、善思、善辩的能力。

操作提示:教师出示探究材料或问题,学生组内全员参与,组长组织本组学生先独立思考,形成独立的自主意识,后组内认真讨论,生成问题,合作解决。教师则巡回指导,采集信息,适时点拨,规范要求。

注意: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学情,认真分析,科学设计和呈现学习任务,给学生的每一项学习任务,要具备以下几个要点:(1)为学生探究学习指明方向,即解决什么问题。(2)为小组合作探究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问题情景,以驱动学生进行合作交流。

(3)要明确完成任务的具体要求,让学生在具体任务的驱动下,通过个体自主探究和小组成员的合作达成学习目标。

(三)展示成果 质疑深化

教师:提供平台、点拨评价、完善结论 学生:展示交流、质疑释疑、成果共享

目的:通过成果的展示,进行思维碰撞,点燃创新火花,交流探究中发现的新问题,交流解决问题的规律和方法,对探究问题进一步深化,同时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操作提示:交流互动过程是一种自我完善与评价过程。教师必须给学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机会,创设一个交流争辩的平台,以增进相互之间的交流,使学生在交流中得到互补,在争辩中得到提高,通过师生间的互动评析,激起主体与主导之间的思维共鸣,使个体从不同侧面得到自我完善。交流的方式有:可以以一个小组为主,其他小组完善补充;也可以对分解的几个问题分别由不同小组展示,其他小组补充。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教师注意总结,以提升问题解决的深度和广度。注意:(1)学生要依据事实组织好语言,用最简洁的语言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要大胆陈述自己的观点(包括可能是错误的观点),要善意地与他人争辩;(2)要以成果共享,互相完善的追求真理心态进行交流;(3)要关注为什么,不能只关注是什么;(4)学生展示成果和进行争辩的时间要充分;

(5)教师必须根据交流情况,通过引导、点拨等方式使学生达成共识,必要时进行补充完善,确保最后结论的正确性;

(6)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进行评析,而不要对学生的成果进行裁决;

(7)信息的采集要有代表性,要明确对错误信息的辨析过程比死记正确信息更重要。

说明:学会分享与合作是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之一,也是现代人必备的重要素质。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形成的观点和看法,在科学探究中得到的初步结论,往往都还有很大的完善空间,这些空间的完善不能靠教师的讲解补充(甚至纠正)来实现,而只能通过学生之间成果的交流,进行互动争辩,以实现自我完善。

(四)梳理知识 归纳整合

教师:搭建平台、引导归纳、知识整合 学生:学生自结、交流互评、共建网络 目的:这一环节是为学生及时构建知识体系而开展的整合性认知活动。让学生对学得的知识及其本质属性进行再认识,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归类链接,重新整合,构建出个性化的比较科学的知识体系。

操作提示:(1)学生个体先自结,整合知识点,构建并以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知识网络。(2)组内可以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3)教师适当地引导组间交流,完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交流互评”中不断丰富学习的经验和策略,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中使思维有更深入的卷入与批判,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

注意:学生自己的总结整理,教师决不能包办代替!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学生自主总结,完善自己的思维过程,形成新的知识体系;知识体系主要构建本节的,也可以构建出与上、下节知识的内在联系等。

(五)强化训练,巩固提升

教师:提供材料、诊断补偿、反馈矫正 学生:自我演练、查漏补缺、巩固提升

目的:本环节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实现认知目标后,而进行的形成性评价,使学生已获取的知识进一步地巩固和提高;同时也对前几个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偿教学,也对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拓展和提高。

操作提示:教师出示训练材料(可以是《同步学习与探究》的智能检测,也可以是备课中的预留问题。),材料的出示形式应根据学情,灵活设置。学生自我演练,独立完成;后组内交流,解决部分问题;对本组内仍存在的争议或疑惑再在班内进行生生、师生的交流,在交流互动中进一步达成共识,完成查漏补缺和巩固提升。

注意:选题时,除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外,要注重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要控制题量和难度,要在知识的重点、学生的疑点和不同知识的衔接点上设置题目;在训练时,要注重独立性、规范性;在交流时,要注重互动性、规律性。新授课课堂教学策略

(二)一、教学流程

导学 → 展示 → 整合 → 测评

二、策略解读

(一)导学

目的:让学生借助预习提纲,通过阅读课本、查阅资料等方式最大限度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既落实一些基本知识点的了解和识记,又要对下一步的展示内容做好充分的准备。操作:

1、教师通过认真备课,依据新课标、教材以及学生实际制定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编制导学提纲,用以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编制的导学提纲应要有一定的梯度,可以分成两个版块:一是侧重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达成,这部分内容要针对全体学生,通过自读课本基本能够独立完成;二是将课本的重点及难点进一步明晰、深化、整合,再加上学生在自学中暴露的困惑和疑点,以问题的形式再次投放并分配给各学习小组,使每个小组都有明确的学习任务,通过小组各个成员的合作学习,把自己负责的主要知识点研究透彻,便于下一步在班内进行展示交流。提纲的内容形式可以是填空、简答、图表等;教师可根据当地教学条件利用学案、多媒体或黑板等方式将提纲内容呈现给学生。

2、学生结合导学提纲,自主学习,完成提纲中的问题,对学习中产生的疑惑进行合作交流,统一答案、统一认识,并根据学习目标,对了解水平的知识进行记忆,对于理解和掌握层面的知识,需要学生在个人理解和掌握的前提下,组内互相探讨,力求多形式多角度的对相关知识进行拓展和发散;在此基础上,各小组在组长的带领下根据导学提纲,共同探讨应该展示知识处理的方式、方法,并形成本组的展示方案。教师在此阶段内应该主动认真参与,要关注探究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或发现的奇特现象,及时把握学情,适时调控各组的学习进程和发展方向,尽量将各组讨论时出现的问题搜集到手,并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以便能够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帮助学生。

因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讨论和交流会用一定的时间,所以实施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时间不够用的现象,这需要老师要进行适时调控,对一些有研究价值的符合本节内容的问题可以讨论和延伸,但要避免讨论与本节内容悬殊比较大的问题,需要老师们有收放自如的功力,能把学生的思维发散出去还要能及时把学生的思维收回来。

(二)展示

目的:通过学生交流展示内容,使学生对重、难点能够达到进一步的理解和掌握,从而达到成果共享;学生在展示中出现了思维碰撞,从而引发创新的火花,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敢讲、敢问,善思、善辩的能力,张扬了学生的个性。

操作:

1、展示的内容主要是学生对课本重、难、疑点知识的理解、掌握和感悟;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要根据具体的问题和各小组学生的特长,如可以采用讲解、实验、宣传画、小品等各种丰富多彩的形式。在各组展示时,其他同学有生成的问题可以提出来,让展示的同学给解释,学生讲解不透彻的,其他同学或老师可以补充,从而实现了互动合作的课堂生态。此过程不仅让学生对这些知识能够有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锻炼了他们的各种能力,并能在交流合作和知识共享中,端正学习态度,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2、在展示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针对课堂中所出现的各种情况予以评价、点拨和调控。比如:各组完成任务中的精彩表现,不足之处,教师要予以激励评价;有些知识与方法,学生难以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去认识和体会的,教师要予以点拨、补充。由于时间限制,展示的内容或同学提出的问题与本节内容无关,或对有些问题纠缠不清时,教师要通过恰当的语言将他们快速引入正题。其他的学生也可以对展示同学的表现作出评价并表达自己的见解。

在此环节中学生能够选择的事,教师绝不越俎代庖;学生选择不当的事,教师应稍加调整;学生不会选择的事,教师应暗示启发。教师要把握好点拨的时机(学生最激愤的时刻、积极思维的起爆点)、点拨的方法(设置合适的思维梯度)、点拨的力度(突出指导性,减少暗示性,杜绝包办性)与点拨的标准(使其明理)。

我们的课堂既然定位于学生自主学习,就得在课堂上给学生以充分的自由,各小组把讨论结果展示在黑板后,其他组的同学可以离开自己的位子,到展示区域自由吸取别组探讨的精华。这种超市式的学习方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个性,追求他们自身的价值、促进学生的发展,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也让学生学会了比较和评价。

(三)整合 目的:为学生及时完善知识体系而开展的建构认知活动,让学生对学得的知识及其本质属性进行再认识,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归类链接,重新整合,构建科学的知识体系。操作:学生在全面学习的基础上,回扣本节的学习内容,整体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先自主构建并在小组内进行交流,然后将各组形成的体系通过板演、投影或讲述等方式展示出来,然后再在班内进行交流、评价、共建并形成科学完善的知识体系(本环节也可揉进第二环节,最后一并展示)。展示时注意的问题:

各小组代表在展示小组合作学习成果时,不必局限于一种形式。可以自己解说,其他同学倾听;可以以提问的形式,让其他同学回答;也可以由其他同学提出质疑,进行辩论,即使争得面红耳赤,正确的结论会在争论中显山露水,学生的印象反而会更深刻,学得更有趣味,更能凸现学生的个性创造。

(四)测评

目的: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形成性检测,加强所学知识的巩固及应用,并且通过交流进行查漏补缺而完成补偿教学。

操作:

1、教师提供检测题,要依据学情,内容既要覆盖知识点,又要体现重点知识重点考查;题量要适中,题目的设计要有一定的梯度,既利于学生的达标,又能让学生进一步暴露问题,以便师生进行查漏补缺而进行补偿教学。

2、学生先自我检测,独立完成,然后组内交流,解决绝大部分问题;对本组内仍存在的争议或疑惑再在班内进行生生、师生的交流,以便在交流中进一步达成共识,达成补偿教学。对本教学策略的说明:

以上课堂教学策略可根据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灵活地使用。如教学内容少的章节可用一课时完成,教学内容多或难度较大的章节可利用两课时或三课时,其中的环节可以分开来完成也可以合并完成。

初中生物复习课课堂教学策略

一、教学流程

投放学案 自主复习——展示交流 拓展知新——检测反馈 巩固提升

二、解读

(一)投放学案 自主复习

目的:让学生依据复习目标,自主复习,巩固基础知识,构建知识网络;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说明:

1、教师提供学案,学案的内容可以是一个章节、一个单元或一个专题。学生依据学案中的复习提纲独立回顾课本,解决基础知识。复习提纲可以根据复习的实际内容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编写,如填空、问答、图表、简图、甚至是设计一个综合性的题目都可以,只要能够覆盖本部分的知识点或主要知识点就可。

2、学生活动的形式可以是自主答题、可以画图、也可以是小组同学之间相互提问或者各自大声背诵等,只要是能够调动起每个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他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

3、教师要适时地参与到学生的复习活动中来,对学生求助的问题随时提供帮助,调控好学生的复习进度,搜集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将问题与复习提纲中的内容进一步整合,分配给各小组进一步讨论,鼓励他们在下一步的展示交流中能够得到进一步的落实和提高。

4、各小组在教师的调控下,由小组长带领,对本组需要展示的内容做好周密的安排;对在展示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或需要向其他小组提出的问题,做好充分的准备。

注意:

1、教师要根据前后章节的联系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安排好复习内容及复习时间,不要拘泥于课本的章节安排和课时安排。

2、导学提纲的设计目标一定要明确,导学思考题的针对性、指导性要强,注意题目设置的密度和梯度。

3、要给学生充足的自主复习和准备展示的时间。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时不要拘泥于课堂形式,要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记忆,有助于重难点问题的理解。

二、展示交流、拓展知新

目的:该环节是知识不断拓展并深化的过程,通过展示交流,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能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掌握,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人交流的能力),在学习和交流中达到成果共享,感悟成功的快乐,形成正确的求知态度和价值观。操作说明:

1、教师搭建展示交流的平台,根据课堂教学的进展,宏观调控交流展示的时间,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总结学习规律和学习方法,并对学生适时进行激励性评价。

2、各小组展示交流教师分配的学习任务,可以讲解,也可以将内容以问题形式呈现出来提问其他小组的同学,对答的不正确或不完善之处再补充讲解,也可以提出本组难以解决的问题,让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忙解决。

3、其他小组对展示小组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在展示小组讲解的过程中也可以不断提出新问题,达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由展示小组最终完善结论,达到成果共享。

4、合作交流,共建完整的知识结构。

注意:

1、质疑问题应注意基础性、综合性,并力求有创新精神,但不能进行无意义的刁难。

2、学生展示交流时,教师应正确地引导学生,保证探讨的问题不偏离课堂主题。

3、展示交流方式应灵活多样,如动手操作、讲台提问、讲解、口头回答、黑板板演等。

展示交流的环节中,整个课堂是活跃的,学生思维被进一步激活,通过学生之间的思维碰撞,不但达成了共识,加深、巩固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生的参与意识、自我完善意识以及合作、交流与表达能力等得到了充分的提升。;

三、检测反馈 巩固提升

目的:通过检测,对本次复习内容进行过关评价、查漏补缺,以便及时进行补偿教学,同时也是对相关知识的进一步巩固提升。操作说明:

1、教师组织的检测题,知识覆盖面要全,突出重点,并且具有一定的梯度。可以根据具体时间和内容灵活确定题量。

篇6:新学年上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今年新学期我教初三思想品德和初一历史教学任务,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情况,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配合学校教学计划,坚持校长对我们的指导办法,积极落实双基,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特长同时,能够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任务。积极配合学校完成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一、初三教学工作计划

在初三教学工作中不仅重视学生学习成绩,同时也重视少部分学生即将步入社会需要对自己人生方向的指导。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因为我是新教师,要积极象老教师学习经验,自己也积极研究教材,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复合型教师。同时自己多做习题,辛苦自己一个人能够叫学生做些比较好的题。同时针对县直学校开学比较早,讲授知识比较多的情况,尽量在10月底前完成新课,尽量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够跟上。争取在复习中学生主体是为了打到55分以上。

认真扎实的落实帮助学困生具体计划。每次考试坚持谈话制度,公布优秀考生名单。通过鼓励好学生有光荣感,积极扶植学习困难学生的办法使得班级整体成绩能够比较稳定。争取在上半年能够全额完成教学计划。

二、初一教学工作计划

在初一历史教学上,结合初一学生特点,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兴趣,通过新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学生产生学习的欲望,从能内心深处去学习历史。在学生有内在学习动力后,积极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使得学生能够在初一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为了将来更高层次的学习而服务。

在具体的教法中,针对历史学科的特点尽量用通俗的方法,简单的语言使得学生能够明白知识。同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得学生脑海中能够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同时树立强烈的信心,用成绩来作为学生学习历史的外动力。用兴趣作为学习历史的内动力。同时注意叫学生能够快速从小学到初中的适应过程。

三、综合教学工作计划

1、在科研上,研究学生心理。对优、中、差生的不同辅导方法。争取能够取得积极的效果

2、在德育方面,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的阵地作用使得思想品德课堂成为德育的主阵地。积极引导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成才关。

3、在教学提高上,我尽量用多种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教学实践活动。使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同时多听老教师的课。丰富自己的阅历。争取在这学习出一节优质的汇报课。

在实际教学中,我会根据初三学生和初一学生不同的情况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法,初三学生马上就要面临高考了,所以我要重点加强对他们的教育,让他们在中考之前弄清思路,考出更好的成绩。初一学生我会让他们尽快的融入到初中生活中来,不能再像小学一样,而是不断的进步和努力!

篇7:线上授课教学反思

在网上教学准备阶段,我们就遇到了各种困难,在和家长沟通,准备教学工具时,发现好多农村家庭,都是老年人在带孩子,智能手机不会使用,这使得我们的普及工作,加大难度。有些新开发的软件,我们也是一边摸索,一边教家长。但是经过努力,很多家庭家长都学会了新的APP使用方式,我非常感谢家长的支持。

在网上教学开始时,我们采用了电视直播和手机直播两种方式,在第一天,就遇到大量网络卡顿,观看不成功的情况。经过这一周各个方面的努力,我们班每个人都能网络观看课程了。

篇8:高中数学新授课导入策略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学的起点, 首先在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愿望.”一节课, 导入得法, 片刻就能营造一种浓郁的学习氛围, 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 并迅速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 进而为师生学习新课内容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一开始平淡无奇, 就不容易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课堂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作为教师必须关注课的导入.现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 谈谈自己的心得.

一、创设问题情境, 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伊始, 教师通过精心创设的情境, 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愿望, 使他们的思维处于异常活跃的状态, 迅速地投入新授课的学习.

例如, 在学习数列的概念与简单表示时, 创设问题情境:大千世界蕴涵着无数的自然规律, 从细胞分裂到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从树木的生长模式到葵花种子、鹦鹉螺壳花纹, 它们各有其消长的方式和特点.如:

情境1树木生长规律:1, 1, 2, 3, 5, 8, …

情境2彗星每隔83年出现一次:1740, 1823, 1906, 1989, 2072, …

情境3一尺之棰, 日取其半, 万世不竭:

情境4我国参加6次奥运会获得金牌总数:15, 5, 16, 16, 28, 32.

问题上述例子有何共同特点?

这样的问题情境的导入, 既能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感性认识, 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设置疑难问题, 导入新课

教师在新授课导入时, 设置疑难, 通过提问, 让学生回答, 激发学生兴趣, 导入新课.问题是课堂教学中最基本的操作行为之一.教师提出问题, 设置的疑难要恰如其分, 既要有挑战性, 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例如, 在学习直线的点斜式方程时, 这样设问:确定一条直线需要几个独立的条件?学生的回答: (1) 两个点P1 (x1, y1) , P2 (x2, y2) ; (2) 一个点和直线的斜率 (有的学生回答倾斜角) ; (3) 斜率和直线在y轴上的截距 (说明斜率存在) ; (4) 直线在x轴和y轴上的截距.紧接着提问:给出两个独立的条件.例如, 一个点P1 (2, 4) 和斜率k=2就能决定一条直线l. (1) 你能在直线l上再找一点, 并写出它的坐标吗?你是如何找的? (2) 这条直线上的任意一点P (x, y) 的坐标x, y满足什么特征呢?学生回答:直线上的任意一点P (x, y) (除P1点外) 和P1 (x1, y1) 的连线的斜率是一个不变量, 即为k, k=, 即y-y1=k (x-x1) .这种一问一答的方法导入, 打破了以往教师唱独角戏的导入新授课的做法, 这样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使新授课的学习非常顺利.

三、通过生活经验, 导入新课

学生所学的知识和他们的生活经验有着紧密的联系, 知识既来源于生活、生产实际, 同时也运用于生活中, 从而实现它的社会意义.新授课的导入从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入手, 极大唤起学生的学习热情, 使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 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投入新授课的学习.

例如, 在学习“平面向量”一节时, 为了引入“向量”这一概念, 我是这样导入的:在物理及日常生活中, 我们经常遇到许多量, 如质量、密度、体积、距离与位移、速度、力、加速度, 学生在物理课上已学过标量和矢量, 在让学生区分前四个量与后四个量时, 学生齐声回答前者只有大小, 后者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这时老师适时引导, 后面四个量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向量, 即物理中的矢量.从学生熟悉的日常生活经验导入新授课, 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亲和力, 能使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明确学习的目的.

四、开门见山, 导入新课

开门见山, 直接导入, 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导入方法.好的导入, 教师短短的几句话, 就可以将本节新授课的中心揭示出来, 使学生的注意力迅速转移到将要学习的内容上, 明确本节课所要讲授的主要内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例如, 在学习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时, 让学生直接观察函数的图像, 得出正、余弦函数的定义域、值域、最值、奇偶性、周期性、对称中心、对称轴.这样的导入, 开门见山, 直截了当, 不仅明确了这堂课的主题, 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促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把注意力迅速集中到新知识的探索追求之中.

五、以旧引新, 类比导入

新授课的教学中, 新授的知识既可能与学生原有的知识有联系, 也可能与其他学科有关联,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对新授课内容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里积极学习, 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 以旧引新, 类比导入.

例如, 在学习总体特征数的估计时, 涉及方差与标准差的概念, 学生已经在初中学习过方差的概念, 现在的教学不能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上, 要将用方差刻画数据的稳定程度的理由讲清楚, 充分暴露用方差作为比较数据稳定性水平的特征数的思维过程.通过方差的单位与原数据的单位的比较, 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 让学生了解到用方差反映稳定性水平的不足之处是与原数据单位不一致, 且平方后可能夸大偏差的程度等, 从而引入“标准差”的概念.这种引入, 学生用已有的知识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 教师这时导入新授课, 学生的学习兴趣被高度调动起来, 教学自然会得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 新授课的导入对一节课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入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能否在短短几分钟内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实现学生兴奋点的转移;能否实现师生、生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能否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能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否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 尽快投入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因此, 我们在以后的新授课课堂教学导入时, 要努力引入一些有“挑战性”的问题, 从而使学生迅速进入课堂,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真正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

参考文献

[1]郭芬云.课的导入与结束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0.

上一篇:海儿-贝莉个人资料下一篇:麦哨语文教案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