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控制审计风险论文

2022-07-03

摘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它不仅决定着审计部门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影响着审计部门在经济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工作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尽快提高广大审计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和审计风险的防范意识,对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质量控制审计风险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质量控制审计风险论文 篇1:

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及质量控制

一、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成因

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是通过对领导干部任职期间,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借以评价领导干部执行国家财经法规、履行经济职责和廉洁勤政情况,是组织、人事、纪检监察部门对干部进行考察考核、综合评价、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存在风险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从内因讲,有审计人员素质、审计方法与手段、审计范围与重点等原因;从外因讲,有被审单位的财会工作不规范、对内审的认识态度不端正、内审标准不统一等原因。笔者认为,经济责任审计缺乏独立性、审计模式和方法落后、审计质量控制制度不健全、审计机构的地位低下、审计人员的素质不高是造成审计风险的主要成因,具体讲,导致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至少有以下六个方面:一是审计力量缺失。二是审计流程不规范。三是审计重点不突出。四是与相关部门配合协调不够。五是审计手段不完善。六是审计范围缺乏统一标准。

二、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质量控制对策

化解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风险,从总体上讲,要提高单位领导人对内审工作的认识和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采用先进的审计方法和手段;以及加强对审计质量的控制(包括:内审人员素质控制;审计业务流程控制;审计报告控制;审计分歧意见解决过程控制等)。具体讲,甚少应采取以下六项对策。

(一)规范经济责任审计流程 建立一套严密的经济责任审计流程,是化解审计风险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该流程包括:审前调查、编制审计工作计划、下达审计通知书、开展现场审计、撰写审计工作底稿、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发布审计报告和后续跟踪审计等。尤其要重点关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编制审计工作计划。 审计机构在接受经济责任审计委托后,应当根据具体要求编制审计工作计划,在编制审计方案之前,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情况,内部控制的设计以及运行情况,相关的财务、会计资料,重要的合同协议以及会议记录,上次审计的结论、建议以及后续审计的执行情况 。从而确定审计重点、审计方法、审计时间和审计要求,使审计方案具有可操作性。二是关注审计工作底稿。审计工作底稿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记录,是关系到审计证据和审计结论的桥梁。审计工作底稿编制要全面,不仅要编制问题类审计工作底稿,而且要编制记录审计人员工作全过程的工作底稿。为了保证审计质量,避免审计风险。现场审计组长应当对所有工作底稿进行详细复核,以确定必要的审计测试是否履行、重点审计领域和重要审计项目是否已经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受到限制的审计程序是否已经实施替代的审计程序、是否存在尚未解决的重要审计问题或者重大事项,并判断对其审计结论的影响程度。复核中发现有重大疑问应当及时反馈给审计小组进行进一步的取证和修改。三是作好后续跟踪审计和审计成果的转化。跟踪审计是实施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后续跟踪审计主要是检查被审计单位对前一次的审计问题、审计建议或者审计决定的落实情况,尤其应当注意的是执行审计建议或者审计决定的效率和效果,并针对整改中出现的新情况提出进一步切实可行的审计建议,检验审计建议的有效性,体现为被审计单位服务的审计宗旨。

(二)重点关注内部控制环节 卫生系统经济责任审计涉及的范围较广,涉及到单位各项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健全及执行情况,应当作为审计重点关注的内容。卫生系统医院经济责任审计应当重点关注的内部控制环节:一是合同管理的程序。医院所有合同、协议的管理是否经过了相关的程序,如医疗方面的对外合作项目是否进行了市场调研、成本分析、充分考虑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等因素。二是收款环节的内控制度。收款结算环节是否制定了相关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情况怎样,是医院财务控制环节中的重中之重。如闻名全国的石巧玲案件,就是收款环节没有设立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才使得不法分子有空可钻。因此,在对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审计时,应当采取调查问卷、相应的书面证据等多种形式收集大量的审计证据。三是大型器材购买环节。大型器材的购买环节是否建立了相应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相应的招投标程序,购买活动的考察、谈判与付款环节是否分置等,是购买环节重要的控制措施。通过分析性测试,审查三者之间是否有严格的制约与监督关系,三者之间没有产生制约与监督关系,支出的真实性就值得分析,要进一步审核购买事实是否存在,购买物品的质价比、性价比等都属于重点审查范围。四是基建工程决策程序是否规范。单位固定资产的投资程序是否合规,是否经过招投标,购置决策是否经过集体研究,公开操作。有无利用职权牟取私利的可能性存在,是这一个环节应当重点关注的问题。五是医用耗材采购以及药品的采购程序。目前国家对医用耗材以及药品的采购都有明确的规定,应重点考察医院是否设置了相应的规定,以及这种相应的规定是否得到了落实。通过内部控制程序的设计和执行情况的测试,分析有无通过购买耗材和药品收取帐外回扣的情况存在。

(三)合理确定审计范围 经济责任审计不是涵盖的内容越多越好,审计范围也不是越广越好。经济责任审计应当依据相关性原则,从经济责任审计的范围、经济责任的性质和经济责任的大小等方面把握审计重点,切实选择能准确、客观、恰当地反映或体现领导干部经济责任的内容或事项,有效地揭示问题。对重大经济事项进行审计和调查,不搞面面俱到。不属于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范畴的部门及其活动或行为,不应列入审计范畴;虽属领导干部经济责任范畴,但审计无法查实或缺乏可操作性的事项,也不应在经济责任审计范围之列。同时,根据审计范围和审计结果,建立科学公正的责任认定标准和评价体系。

(四)纪检、组织部门密切配合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象收取租金不入帐、私设小金库、账外收取回扣等问题,是审计中最容易出现的风险所在。这些问题通过常规的内部控制测试,或全面的财务收支审计很难发现。针对这种情况应借鉴纪检监察的取证方法加以实现。这类问题虽然账面没有反映,但是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最大的突破口就是从群众反映的问题入手。经济责任审计是一个涉及面广、层次高、内容复杂的工作,不只是审计部门一家的事,出现审计手段难以核实的情况和问题时,需要纪检、组织等部门介入,通过纪检、组织等手段加以解决。

(五)增加效益审计评价内容 随着客观形势的发展,经济责任审计中以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规性、合法性为主的审计,已不能满足对领导干部监督工作的需求。经济责任审计要增加效益评价的内容,保证领导干部任职期间资金的合理有效使用及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要从执行国家财政经济政策、遵守国家财经法规制度和社会影响方面判定其合规性、经济性和效益性。单位的一切经济活动,包括各项经济政策的贯彻、制订和执行,各项资金和财物的接纳、调配、管理及使用,重大工程和项目的决策、组织、实施和运作,以及所有涉及到与国有资产有关的一切经济活动和经济行为,都是否遵循了相关的程序和规定。注意揭露由于决策失误、管理不善造成的严重损失浪费等问题,从而为科学评价领导干部提供充分的依据。

(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素质 审计是一个专业技术要求很强的职业,同时也是一个不断面对新法规、新知识、新技能的行业。要求内审人员不断学习,提高其政策、业务水平,以便更好地胜任各自岗位,满足内审工作要求。经济责任审计虽然从帐务监督审查入手,围绕经济责任展开工作,但内审人员仅仅会查帐是远远不够的。内审人员的政策水平、业务技巧以及处事协调的综合能力,在各个审计环节都起着积极作用。卫生系统内部审计人员提高素质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从职业准入入手,选拔综合素质较高、实践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到内部审计队伍中来。二是组织高起点、多层次、全方位的职业培训,使内审人员具有较为广博的专业知识。不但要熟悉财务会计和审计业务,而且要具备经营管理、工程技术、经济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建立一支知识结构多元化、专业知识技能化、技术职称资格化的卫生系统内部审计专业队伍。三是提高内审工作的技术方法,建立审计数据库。加快审计的网络化建设步伐,加大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工作力度。四是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增强内审人员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引导和督促内审人员努力提高自身素质。使经济责任审计真正发挥其在领导干部管理领域的高层次监督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明辉:《高级审计理论与实务》,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2]王风华:《网络审计风险的防范》,《中国管理信息化》(会计版)2007年第3期。(编辑 园 健)

作者:王立姝

质量控制审计风险论文 篇2:

浅谈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

摘 要: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它不仅决定着审计部门的生存和发展,而且还影响着审计部门在经济监督中的地位和作用。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审计工作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审计工作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尽快提高广大审计人员的质量控制意识和审计风险的防范意识,对提升审计工作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审计质量 审计风险 质量控制 风险防范

一、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的涵义

审计质量,是指审计组织从事各项工作的优劣程度。它包括审计工作质量和审计项目质量两方面的内容。

审计工作质量包括审计各项规章制度、审计标准的制定;审计计划的组织、审计项目的实施;审计工作汇报、总结;审计报表的填制、上报;审计资料的收集、汇总、分析;审计人员的聘用、培训;审计档案的管理等。审计项目质量则包括审计计划是否可行,审计证据是否充足、有力;审计工作底稿是否真实、客观、全面反映了审计中发现的问题;审计报告的结构是否合理,问题阐述是否客观、清晰;审计意见及评价是否客观、公正,对问题的定性是否准确;审计建议是否切实可行等。审计工作质量是审计项目质量的基础;审计项目质量是审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最终衡量审计工作质量好坏的标尺和准绳。

现代审计是以“风险导向审计”为特征的。审计风险既是决定审计质量的关键因素,也是分配审计资源的先决条件。一般认为,广义的审计风险包括审计职业风险和审计工作风险。前者是指对审计职业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因素与环境总和;后者是审计主体对各种经济活动实施审计时,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或者由于审计人员能力所限,作出不恰当的审计判断或是对存在的错弊未予揭示,从而造成国家或企业遭受损失的可能性。简而言之,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因做出错误审计结论和表达错误审计意见,从而导致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承担法律责任和相应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从以上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的涵义中,不难看出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之间存在着某种必然的联系。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逐步确立,审计工作也逐渐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审计的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审计的风险也随之日益增大,这就要求审计工作与其他各项经济工作一样,不仅要讲究经济效益,还要回避风险。而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正是通过建立严格的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体系,来达到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的目的。

二、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的关系

审计质量控制,是指由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对审计的各种业务活动或行为进行有计划的监督、综合和协调的一种活动或行为。其实质是作为主体的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一种自我控制行为。

审计风险防范则是在审计质量控制基础之上,通过分析审计风险产生的各种原因,建立相应的审计风险控制措施,从而达到控制或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

首先,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风险控制的基础。现代审计更多的采用抽样审计方法,即根据总体的样本特征来推断总体的特征。然而,样本的特征与总体的特征总会有一定的差别,另一方面审计人员素质的不同也决定了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且伴随着审计活动的始终。但这并不意味着审计风险不可控制,审计组织可以通过有效的审计质量控制手段,将审计风险控制减小到最低限度。例如:可以通过严格审计作业程序控制,加强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培训,建立审计报告审核制度等,将审计风险控制在可以接受的水平上。

其次,审计风险防范会促进审计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审计风险虽然存在,但审计人员可以通过认识审计风险,分析其存在或产生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预防和控制,即通过审计风险控制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同时促进审计质量控制水平的提高。

三、制约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因素分析

从审计管理角度来看,制约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的因素可以分为: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

1.可控因素。即由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可控制的因素而产生的制约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的因素。

(1)审计人员的素质。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决定审计质量控制程度和审计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它包括从事审计工作所需要的政策法规水平、专业知识、经验、技能和审计职业道德等。从总体上看,目前,一部分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尚不合理(多为财会、审计、工程人员),缺乏相关法律、金融、外语等知识,学历、职称层次偏低,特别是业务骨干断档问题已十分紧迫。随着审计工作逐渐深入到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综合素质人员的缺乏将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开展的深度与广度,伴随而来的审计风险也会越来越难以控制。

(2)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不完善。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体系建设涉及到审计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在审计项目计划和立项方面,审计部门对审计项目计划的组织和立项缺乏必要的审计调查程序,对审计项目的实际情况不了解,就会造成审计人员到达审计现场后,审计项目无法开展或因审计资料准备不足,出现停工、窝工现象,造成审计成本增加;在实施审计项目过程中,审计人员配置不合理,审计组人员之间职责划分不明确,就会造成审计程序执行不到位,审计成果不突出,甚至出现个别项目重大“漏审”现象,不仅严重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同时对审计形象也会造成负面影响;在审计报告阶段,由于审计人员对审计问题的认识高度和深度不够,难以发掘审计问题产生的深层次的原因,审计结论流于表面,审计意见和建议无法对决策产生影响,审计报告难以引起决策层的关注。因此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体系建设不完善,就会导致审计质量控制的目标不能实现,审计工作质量难以提高,审计风险增大。

(3)审计人员的质量控制和风险意识。审计工作是一项团队工作,审计工作质量的好坏涉及到审计工作的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人员,只有每个人都注意自己岗位的工作质量,注意整个过程相互衔接的质量,共同防范风险,才能最终达到提高审计工作质量的目的。个别审计人员质量控制和风险意识淡薄,在执行审计业务的过程中,对所发现的问题和疑点不能采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合理的方法进行职业判断,没有完全遵守专业标准和职业道德要求,认为审计只是奉命行事,而且上有领导,即使出现差错,也在所难免,不必大惊小怪,就会造成审计工作质量不高,审计风险难以避免的后果。

2.不可控因素。是指由审计机关或审计人员不能直接加以控制的不确定性因素而产生的制约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的因素。

(1)法律、法规、审计标准有待完善。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政策不断调整、变化和发展,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不断涌现,而法律法规建设相对滞后,有些规定已经过时或不够明确,对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或新问题的判断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及规章制度的支持,如果仅仅依靠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必然会影响审计工作的质量,带来新的审计风险。

(2)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不健全。审计人员在实践中发现,企业资产的安全与否,会计资料的正确与否,同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有着密切关系。当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较为健全、并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的執行时,则资产、会计资料出现错弊的可能性就大大减少,审计工作也因此而容易进行,审计风险也较小。当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混乱或部分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而执行不力,有效程度不高,形同虚设等情况,审计风险则较大。

四、开展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的对策

1.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控制和风险意识,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实质上是作为主体的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的一种自我控制行为。所以,要保证和提高审计质量,首先应当从作为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主体的审计人员抓起,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增强审计人员的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意识。一是增强全员全过程控制和风险的意识;二是增强依法审计、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意识;三是加强对审计人员职业能力培训工作。

2.建立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体系。

(1)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控的组织和监督机制。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控体系不仅要有健全的组织机制,还应有健全的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监督机制,才能达到满意的审计质量。一是建立健全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的组织机构和岗位责任制;二是建立健全审计质量和风险防控的考评制度和奖惩制度。

(2)对审计作业过程的控制与风险防范。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应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首先,要充分考虑审计的范围和复杂性,合理调配审计组成员,精心组织。使审计组成员的专业技术和业务知识搭配得当,能互相兼容、取长补短,同时还应具有在工作中团结协作的精神。

其次,精选项目。制定审计计划前应充分做好审计立项的调查工作,确定审计立项的依据、内容及审计立项所要达到的目标等。

在实施审计之前应认真做好审前调查工作,详细了解审计项目和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审计工作的内容及审计工作的重点,在此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工作方案,明确审计工作的内容和审计工作的重点,合理安排审计工作时间和审计组成员的分工,确定审计工作的程序等。

进入审计现场开始审计工作之后,应严格按照审计方案确定的审计工作内容和审计重点开展审计工作,并明确审计组成员各自的分工和职责。审计组成员之间应定期进行沟通,对前期工作进行总结,交流下一步审计工作的想法及准备采取的审计程序或方法;对审计发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将问题查深、查透,找出问题产生的制度及体制上的根源,提出切实可行的审计意见和建议,杜绝同类审计问题屡查屡犯的现象,提高审计成果的转化和利用效果。

最后,精写报告。在审计实施阶段结束后,审计组以书面报告的形式向审计人員所在的审计机关和被审计单位反映审计的结果。审计报告是审计质量的综合体现,因此,审计报告也成为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的最关键一环。它主要包括:审计报告中对问题的阐述事实是否清楚、准确;所涉及数字是否真实;所附材料是否可靠有力、齐全;审计结论是否措辞得当,有理有据,评价是否符合事实,所提出的审计建议是否切实可行;以及审计报告格式是否标准、要素是否齐全,语言、文字表达、结构、条理等各方面是否符合要求等。上述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过程所实施的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措施的目标。

(3)对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的检查控制。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的检查控制是审计组织对已完成的或正在进行的审计业务或项目进行检查,其控制的内容包括:审计工作中执行有关法律、法规的情况;执行审计质量控制和风险防范制度的情况。审计质量检查可以进行事中的跟踪检查,也可以以检查审计档案的方式进行,必要时可以到被审计单位核查等。

总之,风险和控制是互相对应,互为镜像的,质量控制和风险管理防范不仅仅是一个风险管理过程,还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因此,审计质量控制与风险防控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它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审计人员在日常工作中时刻树立质量控制与风险防范意识,在工作中不断识别风险并适当地应对,努力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张连华.内部审计原理与实务.湖南人民出版社

(作者单位:新疆油田公司审计处 新疆乌鲁木齐 830000)(责编:郑钊)

作者:段海蓉

质量控制审计风险论文 篇3:

浅析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

摘 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活动的不断频繁化和复杂化,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也在日益显现。而正确评价审计风险,则可以在对风险进行防控时,促进审计监督发挥积极的效用。充分了解审计风险的含义、特征、产生的原因以及防范措施,才能有助于将审计风险降低到合理水平,对审计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關键词:审计风险、缘由、防范措施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蒸蒸日上,这使得经济活动不断频繁化和复杂化,从而使审计工作的重要性也在不断增强;并且随着审计工作内容和工作范围的不断扩大,审计风险的发生概率也随之加大。为此,人们应该对于审计风险有着正确的认识,并在实践活动中给予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

一、审计风险的含义及特征

审计风险就是指审计人员对存有重大错报和漏报的财务报表在经过审计后不予重大错报和漏报事实的发表,从而产生的具有风险性的审计意见。

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普遍性、潜在性、偶然性和可控制性等特征,具体讲:

第一,审计风险具有客观性特征。根据现代审计的工作原则(抽样审计),这就会使被用来进行抽样审计的样本与总体样本存在着差异性的可能性发生,而这种差异性是可以控制的,但是却不能彻底消除。

第二,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特征。如前所述,审计风险的客观性特征使得其在实际的经济活动中是普遍存在的,并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所以,在审计的过程中,由于微小的疏漏都会诱发风险因素,审计风险可能随时发生。换句话说,只要有审计活动,就会有审计风险,不过是审计风险的程度不同、种类不同而已。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审计活动,就会有与之相适应的审计风险存在并最终影响到总体的审计风险。

第三,审计风险存在隐匿性特点。欲使审计风险出现,审计人员必须承担一定的审计责任。换种说法就是,由于审计人员对自己的工作不担负任何义务,即在工作中不被审计风险控制,使得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里具有了隐匿性。

第四,审计风险存在巧合性特点。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都可能引起审计风险,并不一定是审计人员的有意施为。因而,在实际的审计过程中,由审计人员接受审计风险和承担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也往往是无意的,具有巧合性。这与审计人员有意做假,出于私利考量给出违背事实的审计结果,从而担负相关责任和处罚是不同的,那种故意的行为是要受到职业道德谴责并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的。

第五,审计风险具有可控性的特征。正确认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不必害怕审计风险的产生。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以避免,并要从自身做起,钻研审计理论,促进审计效率,减少审计风险。

二、引起审计风险的缘由

审计风险的产生是由各种因素共同造成的,下面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以下分析。

第一,审计风险的产生与审计对象抽查以及审计内容的复杂性和广泛性相关。随着现代经济活动的日益深化和频繁化,审计对象也体现出了复杂性和广泛性,这就使得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而造成其产生的原因既有主观性原因又有客观原因。现代社会,因为企业持续地扩大规模,出现了很多非现金交易,比如赊销产品、补偿贸易、股票期权等等,并且,这些交易行为已经普及为经常性的经营行为,导致企业会计信息系统更加复杂,使得审计对象庞大繁杂,而由此引起的审计的风险也在不断加大。例如,会计记录中出现错记、漏记的可能性会被另外大量的信息所掩盖,增加了其在审计中不被发现的可能性。又如,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审计单位改组、兼并、重组等行为会不断增多,这就使得审计人员对企业的实际情况往往难以达到全面的反映和评价,从而增加了审计风险。此外,当今的审计范围已不仅仅是传统的财务报表,揭露企业经营中发生的严重差错和徇私舞弊,对于企业经营是否可持续等做出评价等都成为了审计的内容,还包括对于企业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的审计发表意见等。这些充分说明了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和内容在增多,其工作难度也在日益加大,进而促进了审计风险的产生。

第二,审计风险的生成也和审计法律环境的不完善性与局限性相关。审计法律环境是指在某一定时期内,国家法律对于审计工作在干预、指导、制裁等方面的相关管理。它对于审计制度的组织方式、独立地位、审计组织和审计人员在诸如权利与义务、职责与任务等方面都有着严格的规定,确保审计监督制度的独立性、客观性、透明性。目前,在我国的实际审计活动中,需要从规范性和完善性来寻求改进和提高,降低审计风险产生的可能性。

第三,审计风险产生还与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本身缺陷性相关。目前,在审计风险分析中发现,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本身缺陷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对于审计风险的内部控制制度及机制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防止错误和舞弊行为的发生。但是,不能完全避免和消除。大致来说,产生审计风险的因素主要有:内部控制结构或是控制能力、项目评价和注释、项目流动性和交易量、财务状况、抽样技术等等。这些都可能是造成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缺陷性的原因。因此,对于最终审计风险的控制是需要从各种风险控制和降低来给与保证的。此外,由于经济因素的考虑以及时间和经费的限制,现代审计方法强调审计成本和审计风险均衡性,但是,这种现代审计采用的方式虽然降低了审计成本,但是同时也增加了相应的审计风险。

第四,审计风险产生还与审计人员自身专业性和职业素质相关。一方面,具备较强审计专业性知识、丰富的审计实践经验以及较强职业判断能力是审计人员进行审计工作的重要因素。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职业谨慎的要求也是审计人员从事审计工作的重要因素。为规避审计风险,合格的审计人员应有过硬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同时还需要具有职业素养,能够严守自身的职业操守,使得其工作流程和工作内容具有规范化和客观化特征,而不是成为某些人或是企业的庇护者。但不容忽视的是,某些审计人员并不完全具备上述提及的专业性及职业素质,这就使得审计风险在加大。具体表现为,有些审计人员自身的专业性知识和技能不强,无法真正有效地处理实际工作中的审计性工作,或是缺乏实际的从业经验来保证其审计工作的实际运行和操作;此外,有些审计人员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性素质,就会出现审计工作的不客观和不规范的情况,这就直接导致了其审计工作的可信度和有效性大打折扣。

三、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

由于主、客观因素的存在使得审计风险不可避免,因而需采取必要措施来予以防范,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第一,运用分析对策,对审计对象合理、客观地进行分析,进而预测和控制审计风险,这是减少审计风险的措施之一。运用分析的方法,可以进行风险性最小方案的选择和应用,并以此采取相应有效的控制性措施来降低审计风险。根据完整建账之后的财务资料进行审计工作,坚持严谨、具体、清晰的原则,表示审计结果,并且说明其实用界限和注意事项,注明只负责此例。通过对审计责任有关规定的理解并执行,可以将风险责任转移给有关部门和个人来承担,以此来提高其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和客观性。通过对审计风险诱发因子的预测和控制,用以保证审计的公平正义,提高审计的透明度,强化审计人员承受风险的能力,确保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第二,采取主动性对策来防范审计风险并以此提高审计质量。在审计工作中要注重案例分析和理论研究,通过不断的总结来进行再学习和再提高。在审计过程中要严格执行相关审计准则,使得其审计工作在规范性的要求下有条不紊地进行;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和法律法规来实施审计,并进行量化和细化操作;不断完善审计工作中的质量控制要求,责任落实到人是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保证;完善激励和约束机制,对于审计工作中的突出表现要给予激励性奖励,而对于过失要如实追究其责任。

第三,通过提高审计人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来促使其审计工作的严谨性和公正性。审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素质是以独立性、客观性、公正性、严谨性为原则,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实质上,都要切实与所服务的对象和其它外部组织相独立,保持独立性和客观性。审计人员的个人主观性评价要避免,应以诚实和正直的工作态度、坚持“以证据说话”来认真执行审计工作。审计人员思想道德的提高能够更好的提升服务对象的质量,因此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当前工作中不容忽视的问题,必须加强审计人员的不断学习。

第四,通过提取风险基金或购买责任保险来降低审计风险。为了更好地服务客户,通過提取风险基金和投保的方式可以使得事务所的赔偿能力和社会信誉得到大幅提升,最大限度进行降低甚至避免审计风险损失。

总之,从各个方面提升审计质量,能够有效地减少审计风险,审计质量与审计风险存在着反比例的效应关系,即:提高审计质量会使审计风险降低,反之,降低审计质量则会使得审计风险加大。所以,通过上述种种措施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其中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是至关重要的,必须要使审计质量的提高融入到审计工作的各个方面和环节,并及时进行有效和科学的管理。

参考文献:

[1] 费丽敏.浅议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现代商业.2010(33).

[2] 王强军.浅析审计风险及其防范[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1).

(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 黑龙江佳木斯市 154007)

作者:马云平 王天骄

上一篇:国内投资差距分析论文下一篇:金融资产确认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