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质量控制对策分析论文

2022-04-24

作者简介:章丽琼,1972年6月,女,汉族,湖南,南京信国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本科。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发展充实,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我国中小企业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审计质量控制对策分析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审计质量控制对策分析论文 篇1:

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

【摘要】审计质量控制存在审计计划不科学、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审计结论容易出现偏差等问题。加强审计质量控制,要加强审计基础工作,全面贯彻审计准则;要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优化审计人员群体结构;要采用科学取证方法,确保审计证据充分正确;要严把“四关”,加强审计项目管理。

【关键词】审计质量;质量控制;问题;对策

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机关为实现审计目标,规范审计行为,明确审计责任,确保审计质量符合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而建立和实施的控制政策和控制程序的总称,可分为全面质量控制和项目质量控制。随着市场经济和证券市场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各界对会计信息质量的要求与日俱增,对审计信息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对审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充分发挥审计职能作用,强化监督力度,规范经济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审计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审计计划不科学,审计实施缺乏约束力

审计计划方案是审计的工作大纲,是审计工作不可或缺、简化的基础环节,应体现审计依据、目标、范围、内容、步骤等要素,对整个审计过程具有约束力。在发达国家,制定一个项目审计计划的时间要占完成整个项目的三分之一以上。这说明,在搞好调查基础上编制一个科学、完整的审计计划,对保证审计项目高质量、高效率、全面、规范地实施是很重要的。而在我国,许多项目的审计计划存在三个突出的问题 :一是相当一部分审计人员不搞审前调查,特别是对那些多次审计过的单位和项目,自以为熟悉情况无须调查,殊不知审计对象的机构设置、资金来源、管理方式和核算方法总是处在变化之中,纵然是年年审计也不会一成不变 ;二是虽搞调查但蜻蜓点水不深不细,只了解一些基本的人员、机构和资金总量,而具体到资金来自哪些渠道,资金安排到哪些二级单位,使用财政资金较多的是哪些单位,哪些单位预算外收入和其他收入最多,财政财务管理方式有些什么变化,有哪些重大开支和特殊开支等等情况,则了解得不够 ;三是审计计划简单,重点不突出,针对性差,和以往的方案大同小异。若不是立卷归档必须有方案,一些审计人员可能不去编制审计计划。这样一来,方案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无从考究,所列内容简单笼统,容易造成人员分工不细、落实具体责任不清、审计目标和标准不明等问题,对实施审计缺乏约束力。

(二)审计工作底稿不规范,审计质量直接受影响

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过程中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及其结果的记录。它与审计证据是编制审计报告、检查审计程序合规与否的重要依据,也是形成审计评价意见和审计结论最主要的支持。审计底稿的质量直接决定审计工作的质量。

但是,目前一些审计人员编制审计底稿不规范。突出表现在底稿编制不健全,层次不清。审计证据事实不清楚,定性欠准确,表述不清晰,似是而非,模棱两可,且没有汇总项目。审计记录和审计证据只与审计报告中被审单位的违纪违规问题相对应,而对合规但需审计认定的事项、账户所进行实质性测试的过程和结果却没在底稿中反映。这样,对审计方案所分配的工作是否进行了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深度如何,是否达到了所定目标,有关事项是否漏审等等,底稿中无法反映,也不能全面考察。这就对审计结论的客观性和真实性留下了风险隐患。

另外,底稿制作的基本要素不完整。内容简单,也没有复核监督制度。有的底稿没有编制者、复核者的签名,缺少审计人员对所查事项审计质量的监督、评价和处理意见,不符合规范要求。

(三)审计人员专业技能不过关,审计结论容易出现偏差

审计人员仅局限于审查会计资料,不了解被审计单位自身存在的问题、所在行业的情况和被审计单位的业务,难以发现隐藏在背后的错弊,未能识别重大错报和漏报。具体表现为:

一是未深入审查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现代审计工作都是在审查和评价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上,再对其有关经济活动进行审查。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机制,确定审计范围,抓住薄弱环节对其进行审查,既能节省审计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又能抓住关键,达到事半功倍之效。然而有的审计人员在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做评价时,并未对内部控制制度是否有效进行测试,即使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较为理想,但是对被审计单位是否真正遵循这一内控制度,执行的程度如何,并未做进一步了解。某些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或执行不力,而审计人员又不能察觉,从而造成了很大的审计风险。

二是未能发现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信息失真。造成会计资料失真的原因很多,主要表象有:会计原始凭证混乱,有白条抵库现象;会计账簿、报表失真,如企业收入不真实、成本不真实、虚增利润、虚减利润等;有账无实或资产不入账,如虚构存货或其它资产;企业在多间银行开户。对于上述种种迹象,一些审计人员却熟视无睹,取证不到位。

三是被审计单位经营状况的不稳定。审计人员未对企业从独立生产到联合生产、从独资到合资、改组、兼并、重组等这些新的因素的出现与存在进行核实,从而影响审计结论的正确,影响审计质量。

二、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对策研究

(一)加强审计基础工作,全面贯彻审计准则

审计基础工作是指审计从项目的立项、实施、总结等过程进行组织和管理的基础性工作。加强审计基础工作,一要严格审计项目审批程序。对每项审计业务,都要明确其审计的对象、范围、内容及时间要求等,做好审前准备工作。二要严格审计工作计划的编制。审前调阅原有的审计档案,掌握被审计单位的基本状况,了解其执行审计结论的情况,以确定审计的范围、重点和方法。编制审计工作计划时,审计范围、内容、目标、步骤、人员责任如何落实等问题应尽可能详细。三要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编制程序。要根据审计工作计划确定的项目内容,逐项逐步编制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并在此基础上,按分项目审计工作底稿的性质、内容进行分类归集,综合编制汇总审计工作底稿。要严格遵守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要求,做到内容全面充分、完整真实、重点突出、观点明确、条理清楚、用词恰当、字迹清晰、格式规范,记载的事实应当附有证明材料。要严格审计工作底稿的复核,建立完善的复核制度,并加强审计终结阶段的复核,规范管理。

(二)提高审计人员素质,优化审计人员群体结构

审计质量控制中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是人,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是关键。因此,要加强审计人员的素质培养。这要求以人为本,深入抓好学习培训,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审计人员的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和专业能力,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具体来说,一要加强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要求审计人员德才兼备,具有高尚的品德、正直的人格和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具备德、能、勤、公、廉、俭六个方面的素质。二要定期对审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拓展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空间,保证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更新与业务活动保持同步;并在掌握本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掌握其他相关专业技术知识。三要加强审计人员的审计责任学习,分清自己审计责任和被审单位的责任,明确在哪些情况下要承担经济或法律责任。

(三)采用科学取证方法,确保审计证据充分正确

很大程度上,审计的过程就是取得、分析审计证据的过程。审计结论的恰当性要求其依据的资料和事实(审计证据)达到一定的要求,对其结论要有充分的证明力。合格的审计要求收集充分适当的证据,并恰当地加以评价。这要求制止审计取证中的主观随意性。对审计查出的问题必须做到事实清楚、准确,要有法律法规依据,要有可以实际收集到的证据。审计人员在取证和选用证据上,要研究和采用科学的方法,注意审计证据相关的取证范围、取证的全面性。要鼓励企业积极开发内部控制,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促使审计职能由从前的监督向管理服务延伸,并且利用自身对企业情况较熟悉的优势,发现问题的根源,提出可行的建议,为企业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

(四)严把“四关”,加强审计项目管理

一是计划关。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突出重点,摸清被审计单位财务收支、资产负债损益、管理等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制订周密的审计计划,明确审计目标,细化审计内容,突出审计重点。二是记录关。审计工作底稿主要记录审计成果,包括资金来源、收入和支出情况、查出的主要问题。审计底稿则应一事一记,同一类事项可做一个底稿,后面附上原始材料或取证材料。审计底稿由审计人员编制,审计组长审核,并存档备查。三是复核关。对每一个审计项目从审计工作底稿到审计决定,都要严格复核程序、复核权限,进行全面复核和检查,提出复核意见。四是考核关。每年年初,要对上一年的审计项目从立项到立卷归档进行检查、考核、评比,激励先进,营造氛围,以促进审计项目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桂建平.强化审计管理,加强审计质量控制[J].中国审计,2005,(5).

[2l王娟.加强内部拉制,提高企业管理水平[J].中国内部审计,2004,(8).

[3]徐伟刚.审计质量控制之我见[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

[4]刘俊墚.浅论审计质量控制体系[J].中国审计信息与方法,2003,(9).

[5]袁因,刘骏.审计独立性与会计信息质量[J].会计研究,2005,(3).

【作者简介】朱震(1952-),男,供职于无锡宜信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研究方向:审计报告的质量控制。

作者:朱 震

审计质量控制对策分析论文 篇2:

中小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作者简介:章丽琼,1972年6月,女,汉族,湖南,南京信国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本科。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中小企业在市场经济大潮中不断发展充实,作为商品经济的产物我国中小企业能很好地适应市场的不断变化,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同时国家连续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中小型企业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小企业的发展。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担负着服务全国中小企业的重担,在当前我国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历史时刻,我国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审计质量是会计师事务所生存发展的生命线。中小会计师事务所要想促进自身发展,需要严格把控审计质量,加强审计质量监管。本文分析了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系列解决对策,希望对促进中小会计事务所的发展有所参考。

关键词:质量控制;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对策分析

一、中小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中存在的问题

1、从注册会计师行业角度分析

(1)行业竞争激烈

自1980年我国注册会计师制度恢复重建以来,注册会计师行业得到不断的发展和壮大。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网站公布的数据,截止2013年6月30日全国有会计师事务所8151家,其中有80%是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执业注册会计师10万人。日益激烈的市场竟争导致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在执业能力和优势明显处于下风的情况下,中小会计师事务所为了生存,难免会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揽取业务上,甚至为招揽业务竟相压价,这就导致部分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节约审计成本,减少了必要的审计程序,严重的削弱了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的能力,增加了审计风险。

(2)业务季节性强

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业务大多集中在每年的1-6月份,在审计旺季,部分事务所为了抢占市场,赚取更多的利润,不严格按照规定的审计程序进行审计,由此而产生的审计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的保证。

2.从会计师事务所内部分析

(1)审计人员的独立性不够,有待提升。

人才无疑是会计师事务所的第一生产力。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人员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着审计工作的质量。审计人员的素质包括:专业知识、执业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平。根据会计事务所目前的现状,很多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为了节约审计成本,在人员招聘中不能给员工提供较高的薪资待遇,招不到具有较高专业知识和较强执业能力的审计人员,另一方面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薄弱,有些审计人员收受被审单位贿赂,与被审计单位相互勾结,为被审计单位的虚假财务信息提供证明。上述两点最终导致审计质量下降,审计的独立性差。

(2)内部审计控制系统不健全,不利于审计质量提升。

一般来说,审计过程质量的控制主要有三个方面: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加强内部审计系统建设,需要同时做好三个方面的审计控制,加强质量监管。事前控制,主要是在实施审计之前对总体审计工作进行相关规划,这是一个非常重要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此句出自于《礼记·中庸》,意思是说: 不论做什么事,事先要有准备,就能得到成功,不然就会失败。《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01号—计划审计工作》中也特别强调计划审计工作对于注册会计师顺利完成审计工作和控制审计风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是从我国目前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的状况来看,很多审计人员忽略这一环节,不重视对总体审计策略和具体审计计划的编制,即使有审计计划也留于形式,且未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计划进行及时的修订和调整,审计计划对审计风险控制的作用无法体现出来。事中控制,是指在整个审计实施过程中对审计质量进行控制。由于审计业务执行对业务质量有直接的重大影响,是业务质量控制的关键。我国很多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人员在进行审计时,为了能够提高审计速度,促进利润增加,未对搜集的审计证据进行充分的考证,该履行的审计程序没有履行或履行不到位,导致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这就不利于审计报告的真实性的保持。事后控制,是指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由会计师事务所负责质量控制的人员,对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项目组作出的重大判断和形成的初步审计意见进行最终的复核。这一环节是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的最后环节,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对质量控制承担最终的责任。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领导不重视审计质量,未根据本所的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审计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委派负责质量控制的人员不具有足够的专业胜任能力,导致准则要求的审计三级复核制度和程序未能有效执行,从而使得审计质量无法保证、审计风险大大增加。

3.从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方面分析

我国目前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模式采用的是政府监督和行业自律相结合。政府监督是指政府各部门包括财政部门、审计机关、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等的监管。《中国注册会计师法》第五条规定:“国务院财政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依法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协会进行监督、指导。”明确了财政部门在注册会计师行业监管中的主导地位。行业自律:是指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和地方注册会计师协会的监管。目前在监管过程中存在问题是:一方面由于各个部门联系不紧密,导致监管的职责分工不清晰,往往容易出现几个部门共同监管同一个事项的状况,甚至各部门之间监管相互重叠,这就容易造成多头监管,最终导致监管无效。常见的现象是事务所屡屡遭受重复检查,各检查主体要求的标准不一致,让事务所无所适从,不利于审计质量的提高;另一方面《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章程》规定注册会计师协会是注册会计师的行业组织,依法取得社会团体资格。注册会计师协会在日常监督中一直扮演着“亦民亦官”的角色,表现在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的检查不到位,监控滞后,对违规会员的处罚力度不够,这使得违规造假成本较低,不利于从根本上杜绝违规造假行为,提高全行业的执业质量。

二、解决中小会计事务所审计质量控制中问题的对策分析

1、杜绝不争当竞争,维护良好的行业秩序

各地注册会计师协会应结合本地区情况,研究制定治理行业不正当低价竞

争的政策措施,重点研究不正当低价竞争行为的检查政策和程序;积极推动当地财政部门和价格管理部门制定本地区会计师事务所收费办法和收费标准,规范事务所的收费行为,杜绝或有收费和拥金,维护良好的行业秩序和环境。

2、完善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加强内部审计系统建设

(1)建立内部培训制度,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师事务所重视和加强对CPA的后续教育和对员工的培训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举措。会计师事务所应当分层次开展对员工的培训,尤其是对新进员工的培训。此外还要对有执业资格的注册会计师、部门经理等依据独立审计准则开展后续教育工作,加强对新制度的学习,以满足开展审计业务的实际需要。对员工除了专业知识的培训以外,还应加强职业道德培训,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风险意识。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审计人员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既具有专业胜任能力又能保持独立性。

(2)建立内部考核与激励制度,留住优秀人才。

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内部考核与激励制度包括建立合理的分级绩效考评体系

和在此基础上建立激励机制。在设计绩效考核指标时,应该遵循业务数量指标与审计质量指标并重的原则。就会计师事务所而言,甚至应稍稍偏重审计质量考核指标。会计师事务所建立内部考核与激励制度有两点好处:①有利于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使得满足员工的利益和讲求事务所利益最大化两者目标实现双赢。②会计师事务所激效考核指标将分级考核指标与审计项目质量考核结合起来,由各级复核人担任考核人,考核的具体指标与审计复核中关注的问题挂钩,从而使绩效考核与质量控制两者相得益彰。

(3)制定和执行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落实三级复核制度。

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控制准则第5101号—业务质量控制》的规定,考虑自身规模和业务特征等因素,制定适合本所的,能够实现规定的质量控制目标的政策和程序。会计师事务所制定的质量控制政策和程序主要包括以下七个方面的因素:对业务质量承担的领导责任、职业道德规范、客户关系和具体业务的接受与保持、人力资源、业务执行、业务工作底稿、监控。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工作的载体,记录了整个审计业务的执行过程,所以必须有效落实审计工作底稿的三级复核制度,在出具审计报告之前由项目经理、部门经理(签字注册会计师)、主任会计师对审计底稿进行全面复核,从而有效地保证审计质量。

3.严格行业自律, 加强政府监管

财政部门要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注册会计师法》和设立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规定,按照公平、公开、公正、便民、高效的原则办理会计师事务所及其分支机构的设立审批;定期开展执业质量和执业资格检查,严厉惩治虚假报告、挂名签字、兼职执业等违法行为,及时收回不具备资质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许可;严肃查处低价恶意竞争等不良行为,维护市场秩序。针对注册会计师行业多头监管,无效监管的现象,财政部门、审计机关、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税务部门、中国人民银行等监管主体要加强沟通和协调,通过信息共享、联合办案等多种形式形成合力,提高监管效能。

注册会计师协会要在财政部门领导下,严格注册会计师考试及注册管理办法,定期开展行业自律检查,及时撤销不具备条件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资格,建立执业质量检查制度、业务报备制度、谈话提醒制度、注册会计师年检制度、惩戒制度、诚信档案制度等相关制度,强化协会的监管职能,切实提高注册会计师行业的审计质量。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只有加强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规范化建设,才能促进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质量的提升,满足更多中小型企业多样化、系统化、全面化发展的需求。只有事务所对自身的执业水平严格要求,中小会计师事务所才能走上发展的良性轨道,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行业中找准自己的坐标,注册会计师行业整体的执业水平也能够大大提升。

参考文献:

[1] 钟建.中注协全面启动我国会计师事务所质量检查制度的改革性工作.[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1

[2] 岳宝德.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目前发展状况和思考.[J]会计之友.2005

[3] 骆朱梅.中小型会计师事务所业务质量的现状浅谈.[J]财会通讯.2010

作者:章丽琼

审计质量控制对策分析论文 篇3:

试论加强审计全过程质量管理 促进审计工作提质增效

摘 要:审计质量控制是审计质量的制度保证。随着审计工作不断深化和审计影响的不断扩大,审计质量越来越成为影响审计事业生存与发展的重大问题,受到审计机关和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审计质量控制贯穿于审计工作的全过程。 本文就加强审计质量管理促进审计工作提质增效进行一些探讨。

关键词:审计全过程;质量管理;提质增效

1以人为本,领导先行,创造审计质量控制的环境基础

审计质量控制中最活跃、最积极因素是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首先,必须加强审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审计人员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平和专业能力。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增强审计人员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大力培养独立公正、严谨负责的职业道德和一专多能的复合型审计人员。其次,审计质量控制作为各级审计机关共同面临的任务,同样需要全体审计人员的共同参与。通过全员参与,可以使审计人员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审计质量控制中扮演的角色:审计人员既是审计项目的执行者,又是审计质量控制的管理者。从而最大地激发广大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第三,审计质量控制非常重视组织中领导者的作用。为了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职能作用,各级审计机关的领导干部,要认真研究制定审计质量控制的方针、原则和目标,并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领导干部尤其是一把手要以身作则,带头贯彻执行与审计质量控制有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作为审计质量的“第一责任人”,统一组织领导审计质量管理活动,履行好与审计质量控制有关的指导、审批、审定职责,以确保审计项目质量目标的实现。

2 加强审计全过程质量管理 促进审计工作

审计质量控制要善于抓住审计过程中的关键环节,有针对性地解决审计质量控制中实际问题,增强审计质量控制的实效。一是把好审计项目计划关。审计项目立项和计划编制,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好的审计计划有利于切实履行审计职责,确保审计工作的有效开展。要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針,选好选准审计项目,加强调查研究和项目论证,保证审计项目立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行性。二是坚持依法审计,是审计质量控制目标的价值所在。审计行为的合法性和规范性,直接影响审计结果的有效性。把好这一关的核心在于确保做到坚持原则,敢于如实揭露和反映问题,敢于依法处理问题,保证国有资产和国家资金的安全、完整和有效使用。三是审计报告是反映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的载体。高质量的审计报告不仅要求形式规范,报告要素完备,在内容上更要做到如实揭露问题,深刻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宏观的、全局的高度,提出解决和预防问题的办法。另外试行审计公告制度,提高审计工作透明度,把审计监督与社会监督、舆论监督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审计监督的权威,这对审计报告质量的控制显得更为重要。四是审计意见建议和审计决定能够得到全面落实和执行,是审计成效的具体体现。要强化措施,加大力度,健全审计结果跟踪检查和督促落实办法,疏通审计落实情况的信息反馈渠道,使审计结果落实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此外,审计机关对移交查处的重大案件线索,要与有关部门加强联系,督促落实,跟踪到底。

3 完善制度,严格管理,健全审计质量控制规范体系

审计质量控制的重点在于审计工作规范化,即能不能依法规范审计活动,不断健全并落实各项有关制度和内控措施。一是要进一步加强领导。分管领导要切实履行好工作职责,加强对审计组的组织领导和审计质量控制管理,深入审计一线,进一步加大督促、协调力度,及时掌握审计实施进度,及时解决审计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实际问题,确保按计划进度完成审计任务。二是要进一步强化目标意识。审计人员要进一步树立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目标意识,咬定目标不放松,无论审计项目大小,都要按照局领导要求完成时限和审计计划完成的时间节点,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审计力量,合理调配审计时间,务必保证按序时完成审计任务。三是进一步加强督促检查。局监察室要定期对在手审计项目实施进度情况进行跟踪督促检查,及时掌握工作进度情况,对审计组未按规定时限完成审计任务或慢于序时进度的,要及时提醒,定期通报,有效推进审计工作的全面落实。四是严格审计过程管理。将审计准则、审计质量控制标准和制度落实到审计方案、审计证据、审计底稿、审计报告等审计的各个环节,把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要求贯穿于审计工作全过程。

4 科学考评,明晰责任,强化审计质量监控应对机制

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开展审计质量管理活动,对审计项目质量进行科学考评,是审计质量控制的重要方面,也是促进增强质量意识,提高审计水平的有效途径。一是加大事前、事后控制力度。审计组和所在部门要重视搞好审前调查,编制好审计方案,为审计项目的高质量创造好的前提。另一方面,要加强事后控制,重视开发利用审计项目成果,不断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二是运用文件和记录控制方式,确保审计记录清晰、完整。各类证明材料要真实、可靠,报告修改依据要准确、充分,所有审计公文送达回证签署内容要完整无误。三是运用外部监督方式,促进审计系统整体质量控制水平和审计质量的提高。适时组织上级对下级质量检查、系统内同级交叉检查观摩和政府法制部门评议等质量检查活动。四是完善审计质量问责制。建立问责制的前提,要通过规范审计过错追究行为,加强审计项目质量控制的制约机制。

5 结语

加强审计质量控制任重而道远。各级审计机关在审计实践与理论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建立健全审计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体系、建立审计培训教育长效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和指导、促进审计质量的提高 和审计成果的实现。在实践中,及时总结审计质量控制的实际经验,更好地借鉴先进的管理理论和方法,切实提高审计质量控制水平,提升审计成果质量,全面履行审计职责,不断推进审计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毕秀玲,薛岩.我国内部审计质量控制问题及对策研究[J].审计研究,2005(3):47-52.

[2]彭慧芬. 试论加强审计质量控制的主要措施[J]. 经济视野, 2014(8):214-214.

作者:王成杰

上一篇:职称评审工作专业技术论文下一篇:本科生培养教学金融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