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及改革探析

2022-09-11

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必须加强中职学校德育教学工作。然而, 据调查,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并不十分理想。许多德育课存在内容单调乏味, 课堂沉闷现象;教师缺乏激情, 学生缺少主动性、积极性, 厌学、逃课现象比较普遍;学生对待作业考试无所谓, 考试成绩较差等。因此,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德育课的积极性, 增强德育课教学实效, 真正实现其育人教化功能, 是当前摆在每一位德育课教师面前的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一、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

(一) 德育课得不到足够重视。

虽然《大纲》要求中等职业学校重视德育课, 但事实上, 德育课在许多中职学校并没有得到足够重视。一方面, 中职教育重专业课、轻文化课, 重技能、轻理论的思想比较突出, 师生轻视德育课现象也有一定影响;另一方面, 中职学校德育课教学研究薄弱, 德育教师缺乏足够的教学指导。他们既不象高中政治教师, 也不象中职学校专业教师, 可以有许多培训提高的机会。德育教研活动很难得到正常开展, 教师难得参加课改培训, 外出参观少、见识少;教辅资料相对缺乏, 课外辅助资料主要靠自己收集, 教学方法也多靠教师个人去摸索等等。这些个体问题不容忽视的。

(二) 教师素质不高。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决定了教师的“教”始终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一是教师知识面狭窄。德育课是属于综合性的社会学科, 概念较多, 而且比较复杂、抽象。这就要求德育课教师要具备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对社会现象有较深刻的理解, 才能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地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否则因理论缺乏, 知识单薄, 必然出现照本宣科、内容单调、课堂枯燥乏味现象;二是教师对时政变化不够敏感。德育课要“贴近时代、贴近生活”, 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当今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变化之快, 青年学生非常关心, 如果教学过程缺乏时政资料的收集和教学引入, 必然造成“理论空洞”, 学生漠不关心。

(三) 教学缺乏艺术。

教学是一门艺术, 是创造性劳动, 德育教师必须按照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特点进行教学。德育教师不仅要有渊博的理论知识, 还要有善于把自己掌握的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的教学技巧;不仅要懂得教育学、心理学, 而且要善于把教育理论运用于实践。但是, 由于一些学校一些教师没有认真学习贯彻新的《大纲》精神, 一直沿用传统教学模式, 采取“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方法, 始终坚持以教师为中心, 忽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地位, 忽视教学活动的双向性, 教学模式僵化单一等。这是德育课效果不佳的根本原因。

二、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的基本对策

根据上述原因分析, 要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 必须首先从学校着手, 对德育课从根本上加以重视, 其次从教师着手, 重视德育课教师素质的提高和能力培养。

1、学校高度重视。《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既然明确指出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 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课, 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法制教育、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教育、创业教育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等的主阵地。作为中等职业学校就应该而且必须把德育课摆在重要位置, 而不仅仅是只抓德育工作, 却不重视德育课。学校要重视德育课教师的培养, 加大经费投入, 加强教师培训力度, 适当组织教师外出参观、考察、研讨、学习交流, 为德育课教师创设一个良好的成长提高环境。学校和领导自上而下的重视是真正贯彻和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的先决条件, 更是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2、德育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和能力。俗话说“打铁需要自身硬”。首先, 德育课教师要有组织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学习的能力和基本功。组织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递、反馈的动态系统, 作为信息源的教师, 要懂得如何分析处理教材, 如何备课, 设计课型, 选择教学方法;同时又要通过观察、提问、复习、考核等手段了解学生的情况, 及时调整、改进教学工作, 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效果, 这是一个把教学理论、业务知识、教学方法及教育机制等因素有机地融为一体的能力。德育课教师应努力使自己具备这样的能力。其次要具有运用语言艺术的能力和基本功。教学语言直接影响教学效果, 好的教师在运用教学语言时应力求做到科学性、思想性、艺术性的统一。德育课教学以明理为基本方法, 教师的语言应简明、准确, 有条有理, 逻辑性强。在阐明理论观点时, 要深入浅出, 通俗易懂;在联系实际时, 应力求真实感人, 生动形象;启发学生思维时的教学语言要富于思辨性、哲理性。再次, 德育教师要注重博览群书, 重视知识更新, 关注时政变化, 并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其灵活运用, 做到说理时能够博古论今, 育人时能够联系实际。这是德育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的。

3、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中职生大部分来自农村, 具有踏实肯干、艰苦朴实、积极上进等优良品质。但离开乡村来到经济、社会较为繁荣的城镇, 进入中职学校学习后, 受社会、同学、网络信息等因素的影响, 往往会在生活上、自我、学习上有所迷失。德育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 积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友善的, 它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具体到教学过程中, 应多给学生以激励和赞扬, 这样, 既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又有利于学生产生更加强烈的学习愿望。教学要以激励为主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学效果的根本办法

《大纲》指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 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 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 切实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这一规定为深化德育课教学改革、为提高德育课教学效果指明了方向。

1、改进丰富教学内容。第一, 增加实践活动内容。根据教学进程, 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一定的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此外, 还可以安排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 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既有利于增强德育课教学的吸引力, 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第二, 增加时政新闻知识。教师及时把国内外以及身边新近发生的重要事件与所学的有关知识结合起来, 不仅能使抽象、空洞的理论深入浅出、生动活泼, 使学生易于理解记忆, 而且还可以让学生长知识、长见闻, 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和思辨能力, 这是学生非常乐意的事情。第三, 适时增加专题选修课。根据社会发展, 教师要注意及时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适当增加选修知识, 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近两年来, 我校利用专门时间开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谐社会”“国际形势”等专题讲座, 学生热情高、兴趣浓、思维活跃、气氛热烈, 极大地增强了德育课的教学效果。课堂教学要改变过多采用讲授法、“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 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采取专题讲授、案例教学、自主学习、课堂讨论、辩论、演讲比赛等多种教学方法, 要使专题讲授、案例教学成为主要的教学方法, 真正使德育课“入耳、入脑”。

2、重视运用教学艺术。实践证明, 相同的教学内容, 常常会引发不同的学习态度, 导致不同的学习效果, 这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教师的教学艺术。德育课教师只有不断改革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方法, 改变“填鸭式”、“一言堂”的教学模式, 才能增强德育课教学效果。

首先, 重视课堂导入艺术。一堂好课的开头如同一出好戏的序幕。开头讲得好, 能先声夺人, 激发起强烈的学习兴趣,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从而引起“探究反射”。开讲一般从“情、趣、疑”入手。教师应以饱满的激情、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方式, 导入新课, 达到酝酿情绪, 渗透主题和带入情境的目的。疑是思维的开端和启动器。趣是激发心理活动和思维活动的兴奋剂和催化剂, 它能使学生情绪高涨、思维高度活跃。其次, 重点抓住教学的主体环节, 以灵活的教学方法点拨释疑, 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导入后, 只有通过点拨释疑, 才能使学生在解开疑团的基础上, 切实掌握知识, 提高认识能力, 才能使得学生的学习进一步深入下去。采取启发式教学法、茶话式教学法、幽默式教学法等。教师要根据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教学经验, 在教学过程中灵活选用、综合运用多种方法进行教学。

3、运用现代教学手段。当今科学技术迅速发展, 为搞好德育教学提供了便利条件。德育课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录像、幻灯、照片、录音及计算机等现代科技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通过事先制作好的视听材料取代教师的口讲手写进行教学, 它比传统的教师口讲手写教学具有更多的优点, 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利用电教设备在课堂上创设一种具体的情境, 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 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摘要:笔者认为, 自上而下的重视是关键, 提高教师素质是根本途径, 而加快教学改革, 创新教学方法, 是搞好德育课教学工作的根本方法。

关键词:德育课,教学效果,师生关系,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课程设置与教学安排的意见.教职成[2001]2号.

[2] 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 2004.11.

上一篇:浅析国际标准舞的大众健身价值下一篇:B超筛查出生缺陷3178名报告及在出生缺陷干预方面的应用价值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