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国情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2022-04-23

摘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表现出两面性,既有积极向上发展的一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合理解决与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即是机遇又是挑战,努力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化学国情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化学国情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篇1: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省部班的培训需求分析与教学设计研究

摘要:培训需求分析是整个培训工作的重要前提和依据。近年来,我们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基于胜任能力等分析方法,对学院已举办的4期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学员进行了培训需求调研,获取了较为详细的培训需求信息,并结合学院功能定位和教学优势,不断优化相关班次的教学设计。

关键词: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需求;教学设计

目前,我国已逐步构建了分工明确、优势互补、布局合理、竞争有序的干部教育培训机构体系,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以下简称“中井院”)作为“一校五院”的国家级干部培训机构之一,在中高级领导干部培训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2006-201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中明确提出:“中央根据需要适时举办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就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理论与现实问题进行集中研讨。每年安排500名左右省部级在职干部、3000名左右厅局级干部参加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的脱产培训”。自办学以来,中井院已经衔接举办3期中央党校省部级领导干部进修班(党性分析阶段),培训学员86人,并且于今年独立设置了1期省部级干部“弘扬井冈山精神,坚定理想信念”专题研究班,培训学员24人,这些班次都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为了使学院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继续顺利开展,我们不但要积淀已取得的经验,还要进一步深入了解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培训需求,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才能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培训需求和教学设计研究也就成为学院一项重要的教学研究工作,对于学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培训需求分析

为了加强对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规律的探索与研究,不断提高学院干部教育质量和培训效果,进一步增强教学针对性和实效性,我们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基于胜任能力(competency-based)等分析方法,对学院已举办的4期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学员进行了培训需求调研,共发放学员培训需求调查问卷110份,收回106份,有效问卷104份,获取了较为详细具体的培训需求信息。

首先,从个人层次来看,虽然个人需求复杂多样,难以统一界定,但基于职位需求的个人需求却有一定的共性。省部级领导干部处于重要的决策层,把握一个部门(地区)的发展方向,面临的问题具有复杂多变性,在组织管理上拥有很大的权力和责任。十七以来,为了形成干部年龄梯队,确保党和人民的事业的顺利推进,一大批德才兼备、年轻有为、锐意进取的干部走上了领导岗位,其中不少“60后”的省部级领导成为了我国政坛冉冉升起的新星,他们学历层次高(研究生学历约占77%),实践经验也很丰富。为了更加胜任新晋岗位,他们希望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素质和能力,调研显示,比较靠前的培训需求有科学决策、驾驭全局、危机管理、组织协调和心理调适等方面的能力。

其次,从组织层次来看,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培训需求是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紧密相连的。调研显示,省部级领导干部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高度关注,尤其把科学发展观放在需求首位(约占95%),希望能更加深入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此来提升政治素质和理论水平。同时,还有不少省部级领导干部(约占89%)表示,自身还相对缺少对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的系统了解,还需要加强党性锻炼,希望通过培训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再次,从战略层次来看,创新已经成为时代进步的灵魂。当今世界,在全球经济市场化与政治民主化的背景下,政府在经济和社会中的职能和管理方式正在发生着深刻变化,人们对政府执政能力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要求我国加快行政体制改革的步伐。与此同时,蔓延全球的金融危机既给我国社会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又给我国参与建立公平、公正、包容、有序的国际金融体系提供了机遇,有利于切实提高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性和发言权。所以,作为时代改革的主要推动者,省部级领导需要以更宏观的角度审视发展问题,切实提高创新开拓能力,化危机为动力,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除了上述培训需求,我们还运用基于胜任能力的培训需求分析方法,学习和借鉴了西方发达国家高级公务员核心能力框架的构建方法,拓展对我国省部级领导干部的培训需求的理解。高级公务员核心能力框架是西方发达国家政府在对公共和私人部门成功的高级领导者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并经过科学分析,制定的高级公务员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和具体要素,每项核心能力与工作情景相关,具有动态性,并且可以预测工作者将来的工作绩效,核心能力之下的具体要素不仅是对核心能力的解释,还有一系列的关键行为特征描述。我们也初步提出了一个高级领导干部核心能力框架,作为我们进行教学设计的重要依据。

责任价值这一能力体现了我国政治体制的现实特色,高级领导干部必须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牢靠的政治素养,这样才能始终保持为人民服务的责任意识,理解依法执政的重要性。

决策驾驭这一能力要求高级领导干部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基于对现实状况的充分了解,作出科学合理的决策。同时,身处当今的风险社会,高级领导干部面对频繁的突发事件,要能迅速反应、驾驭掌控。

创新开拓这一能力强调高级领导干部要能正确认识内外环境,把握有利时机,构建战略愿景,有效地管理人、财、物、信息等资源,致力于愿景的实现。

组织领导这一能力要求高级领导干部支持一种积极的组织文化,对组织内外的个人、群体进行协调,激励个体的发展,使其潜能最大化,促进合作和团队工作,旨在完成组织的任务、目标和使命。

二、中井院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的教学设计研究

(一)培训需求与教学优势的结合

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不但要建立在全面了解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需求的基础上,还要充分认识到学院的功能定位和教学优势,寻找结合点,才能看清自己的发展方向,真正做到特色立院,发挥学院在干部教育培训大格局中的独特作用。

中井院的功能定位主要是“两基一站”,即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基地,广大党员干部永葆革青春的加油站,侧重于理想信念教育和党性教育,既区别于中央党校的系统理论教育、国家行政学院的政府管理培训,又不同于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的能力培养和行为训练、中国大连高级经理学院的企业管理培训。

在革命传统教育方面,学院依托井冈山及周边地区丰富且不可替代的教学资源,一是通过解读井冈山革命斗争历史,帮助学员理解井冈山革命道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脉相承的内在逻辑,从独特的视角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教育培训,增强学员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通过挖掘井冈山精神的历史蕴含和时代价值,帮助学员在新时期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转变工作作风。

在基本国情教育方面,学院认真总结当代中国特别是江西等中部省市在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的经验,以社会实践课程为主体,形成以现场体验、调查研究、案例分析互为补充为特色的独特的国情教育课程,通过培训,帮助广大学员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解决影响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保证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此外,学院还通过现场教学、体验式教学、激情教学、音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形式,在“情”、“理”、“史”的结合上下功夫,努力实现理论与史实相统一、内容与形式相统一、激情与理性相统一,将静态的历史资源成功转变成生动的、具有感染力的形象,使学员“心灵受到震撼、灵魂得到净化、党性得到锤炼,精神得到升华”,从而成为了“广大党员干部永葆革青春的加油站”。

因此,在学院的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的教学设计中,必须将学员的培训需求与这些教学优势相结合,在教学目标上,应围绕“理想信念”、“艰苦奋斗”、“敢闯新路”、“优良作风”等主题开展设计;在教学内容上,把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做优做强,通过学习井冈山精神,帮助学员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提高思想政治素质,重点满足学员在责任价值方面的培训需求,通过调研国情民意、研讨交流、案例分析等教学内容,兼顾学员在决策驾驭、创新开拓和组织领导方面的培训需求;在教学方法上,考虑到领导干部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把课堂讲授和现场体验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学员论坛、分组研讨、激情教学、音像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和学员两个方面的积极性,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

(二)关于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教学设计的评估

在已举办的4期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中,学院还开展了教学督导和评估工作,征求学员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学员普遍认为,弘扬井冈山精神是时代发展和党建的需要,井冈山有着不可替代的独具特色的教学资源,在此进行干部培训,可以坚定信念、牢记宗旨、强化责任、提升能力,不断增强党员先进性意识和执政意识,永远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学员们反映,学院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教学设计针对性强,培训目的明确,培训重点突出,培训方法新颖生动,教学管理严格,整体教学工作令人满意。

学员也提出了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可供我们将来进行教学设计参考,具体包括:

1.教学主题:应紧紧围绕井冈山斗争和井冈山精神,更加突出办班主旨和特色。要充分运用井冈山及其周边地区的革命历史资源,把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培训重点。

2.课程内容:避免大而全,注意保持学院的特色,避免与其它培训机构的重叠。教学内容要相对集中,主要围绕井冈山革命斗争史、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警示教育等,不宜开设太多专题。

3.现场教学:应跳出井冈山讲井冈山,要在与时代的结合上多做文章,要从历史汲取营养,目的是要为今天更好地服务。

4.专题教学:要留有充分的互动时间。相对“井冈山精神”等特色课程,少数其他课程稍显逊色,可做适当调整和提升。

5.分组讨论:这是比较积极有效的教学形式,学员可以互相启发,思想碰撞,火化时现。建议多安排一些分组讨论课,充分发挥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聪明才智。

6.时间安排:应适当宽松一些,两周的学制较为适合。考虑到参加培训的学员大多年龄偏高、平时工作任务繁重等实际情况,尽量留出一些时间,以便学员适当休整,阅读原著,思考问题。

(三)关于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教学设计的建议

第一,在教学内容上,要在充分考虑学员个人层次、组织层次和战略层次方面培训需求基础上,同时突出学院的教学优势,把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培训重点。

中央要求,新一轮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要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来谋划,围绕党的十七大确立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战略思想、重大工作部署来开展。因此,省部级领导干部培训班的教学设计要把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培训的中心,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来武装干部。具体说,就是依托井冈山以及周边地区的教学资源,深入挖掘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重点开设“井冈山革命斗争史概述及几个重大问题”、“从井冈山道路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井冈山精神的时代价值”等专题品牌课程,同时开展“七个一”模式(即围绕一个主题、优化一套流程、设计一次活动、开展一次互动、突出一个亮点、进行一次点评、收获一次独特效果)的现场体验教学,做好历史和现实的结合,充分发挥“让历史告诉现在,让历史启迪未来”、“使现代承接传统,使现代继往开来”的重要作用,使广大干部更加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增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能力。

第二,在教学布局上,保持培训特色和教学优势的同时,进一步完善能力本位的培训内容,提高相关课程的教学水平,兼顾学员的其它培训需求。

在保证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作为培训重点、搞好特色课程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完善教学布局,加入一些能力本位的培训内容。比如在课程设置上,有选择性地增加一些突发事件的预警与应对、提高协调利益关系能力和管理社会事务能力、领导干部心理健康与调适等方面的课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并且留出充足的互动时间,引导学员思考和研究问题,从偏重理论知识传授向能力培养转变,在培训中把握实践前沿,突出培训的实践性、应用性,有效地提升领导领导干部的总揽全局、科学决策、战略思维、机遇判断、用人激励等能力,兼顾满足学员在决策驾驭、创新开拓和组织领导方面的培训需求。

第三,在教学方法上,要注意创新培训方式,推进培训的多样化,灵活安排培训时间,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培训方法的创新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途径。要遵循领导干部的学习培训规律和特点,适应现代教育培训的发展趋势,不断创新培训方式和手段,使领导干部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得以更好地体现。在教学中采用多种培训方式,除了专题教学和现场体验教学外,还应有针对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教学,组织学员实地考察调研,带着问题去了解民情、民意,调研要有总结、有成果、有收获;应多开展分组研讨、学员论坛、学员讲坛等研究式教学,以研究实际问题为导向,充分发挥学员的主体作用,调动学员的学习潜能,提高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大案例教学的力度,将学员带入真实情景,搭建学习平台,把教师深厚的理论资源和学员丰富的实践经验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相长、学学相长。此外,学制安排上,适当延长,留给学员阅读和思考时间。还可以鼓励学员回到工作岗位后,利用业余时间在线学习,可以满足他们个性化、差异化学习要求,增强学习的自主性,树立终生学习的观念。

参考文献:

[1]十七大报告编写组.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2]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试行)》学习辅导[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06.

[3]翁文艳.国外领导教育与培训概览[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4]王雪:现代培训管理[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4.

[5]赵洪俊.中国领导人才能力测评技术参考手册[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责任编辑/石银)

作者:柯 华 屈 亚

化学国情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篇2: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及应对措施

摘 要:在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表现出两面性,既有积极向上发展的一面也存在着一定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的合理解决与否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即是机遇又是挑战,努力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对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教育 思想政治教育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继续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发展态势,思想政治状况和精神风貌积极向上,人生观、价值观务实进取,成长成才愿望迫切。

1.视野开阔,评价积极。当代大学生已能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关注国家的政策和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已能完全脱离传统的视野;能在更为广阔的社会背景下看待国家的政治问题;能运用自身的知识能力在社会实践中充分认识到国家的政策、方针、路线的正确性,切身的感受到祖国的发展和国力的提升,并对未来的前途充满信心;能从国内外及周围的大环境中,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中,深深的感受到共产党领导的正确性,坚定社会主义道路;大部分学生已能明确的认识到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环境的发展,能普遍关注国际国内重大政治事件,爱国热情普遍高涨。

2.鉴别力强,冷静理性。当代大学生通过不断的实践、学习已能通过理性的思考一系列的政治问题,能在特殊的时期和特殊的环境中不易被外界的力量、思想或者某些反动势力所左右和控制,产生过激的行为和言论并对国家和社会造成不良的影响,这一现象也充分说明大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逐渐成熟。在社会快速的发展过程中也能发现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对政治问题的判断能做到科学、理性,已能用发展的眼光评价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方面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主流表现出积极、健康、良好的发展趋势,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参与政治活动的主动性不强,有功利主义思想存在。在国内外的环境影响下,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步伐不断加快,招生扩大、办学开放、高等教育不再是精英教育而是过渡到平民教育,这一格局的变化使大学生不再有以往的优势,这也使大学生对于政治活动的热情趋于平淡。一般来说文科学生政治意识比理科学生意识较强、即将毕业的学生相比低年级的学生政治意识较强,党员学生、学生干部比一般学生热情高。

另外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学生存在功利主义思想,认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目的就是为了以后很好的发展,把个人的利益作为入党的最终目的。这部分学生有一定的政治远见,把政治作为实现个人利益及价值的一种手段,这类学生即不愿意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社会责任也不愿意为集体的利益而奉献力量,功利思想鲜明。

2.不正之风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国家反腐倡廉的大环境下,仍然有一部分有重大权利的党员干部经受不起金钱、权利、美色的考验,这些所谓的党员干部腐朽堕落、以权谋私、胡作非为严重影响了党的形象和威严,给国家和人民造型巨大的损失和伤害,对大学生在党的信念上造成一定的迷糊,给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带来负面的影响,使一些学生对政治产生了厌恶感而无所适从。

这些问题的出现不仅是社会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在现代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对这一问题的重视与否对于国家人才培养意义重大,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三、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与措施

思想政治教育是学生工作永恒的课题,对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学生工作的根本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要职责。

1.强化理论学习,巩固教育基础。思想教育者既是大学生的领路人也是引导者,因此必须要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理论水平,不仅要以高姿态对待新的知识,而且要以高姿态对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要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问题中提升自己,要有把问题提升到理论高度的水平和能力,这就要求思想教育工作者,不断的学习,不断的提高。在平时工作中也要注重创新,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切身感受到我国现代化建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坚定政治方向和理想信念。建立长效的理论学习机制,把保持党的先进性放在思想政治教育的首位来抓,只有这样才能使每个思想教育工作者接受长期的教育,保持党的先进性,不断提升自身的理论知识水平,夯实思想教育的基础。

2.多种形式开展主题教育,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以世界观、人生观为着手点,以思想教育为入手,通过主题班会、座談会、主题报告会、宣传橱窗等形式开展主题教育,引导学生认识国情、了解国情、关注国情、热爱国情教育。把国情教育和自身的发展结合起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科学合理的规划未来,积极营造良好的学风和院风,使大当代大学生在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氛围中不断提高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根据自身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理有据、有章可循,确保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实取得实效。

3.典型示范传递正能量。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以优秀典型为榜样,以正能量为导向,利用各种信息平台宣传事迹、报道事迹、推广事迹,加大宣传教育力度,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使现代化的信息平台成为学生思想引领的积极向上的有力武器,加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信息平台成为学生思想教育的风向标、爱心岛及归宿,传递正能力。

4.完善保障机制。现阶段我国思想政治工作者主要是以辅导员为主,这些老师事务繁忙,大部分老师管理学生超过国家1:200的人数限制,工作时间基本都在处理学生的相关琐事,基本无暇分身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并且在学校工作中也充当了多个角色,加之各种形式的会议、检查、各种材料的整理、各个部门工作的对接以及上报,根本无力也无心专门从事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这一现象在高校普遍存在,并无实质性的改变,这也给思想政治工作的辅导员老师带来很多的困惑和迷茫,使得大学思想政治工作面临困境。而专业的思政老师又忙于自身的课题申报、职称评定,加之大部分高校的科研政策倾向,使这些思想政治专业老师偏离了教育的核心变“以人为本”为“以己为本”,有些老师甚至为了自身的利益,把相关的思想政治课程能推则退,能少则少,重心完全放在了自身利益发展的层面。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施并没有得到健康的发展,现实问题依然存在。现阶段思想政治教育距离国家达到的教育层次还有很长的道路需要我们去探索,高校在办学理念、师资、培训、管理、课程结构、评价方式各个方面都有待于完善,学校应该像关心教学骨干一样关心当前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发展和成长,使思想政治教育更专业化、职业化,这些实质问题都需要解决。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会议的精神,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高校教育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和任务,要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其它学科教育的方法和途径,构建桥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建设,努力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建立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导向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机制,使当前思想道德教育得到良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前沿》 人民出版社,2006年.

[2]厚慧君.《高校学生工作内容与机制系统设计》 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 2009年.

[3]陈秉公.《思想政治教育学基础理论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年.

作者简介:贾小飞(1978.08—)男。民族:汉。陕西咸阳人。硕士。教育科学学院。讲师。 研究方向:艺术、思政。

作者:贾小飞

化学国情教育教学管理论文 篇3:

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问题分析与改进策略

摘    要   道德与法治课程不仅涉及各领域的知识,而且以非系统、散点式分布在主题教材之中,对知识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旦缺乏精准解读教材的能力、静心梳理知识点的态度,以及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适切方法,就会造成知识教学存在“不准”“不清”“不全”的现象。对此,教师需要通过丰富知识储备,强化课前准备;强调集体备课,提倡学科互补;运用讲解技巧,讲求教学方法三方面,提高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实效。

关 键 词   道德与法治;知识教学;课程性质

文献编码   A

调研目前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我们发现,教师在进行本课程的知识教学时普遍存在着“三不”现象。一是“不准”,即出现科学性、知识性错误;二是“不清”,即不能准确把握螺旋上升的难度梯度,不同年级同主题相关知识的教学目标在同一水平上简单重复甚至螺旋下降;讲解知识时缺乏逻辑线索,眉毛胡子一把抓,含糊混乱,对学生的问题敷衍应答;三是“不全”:教学过程中忽略对知识的教学,目标维度不全;也表现为实施了知识教学,但以偏概全,甚至挂一漏万,该教的没有教全,知识教学的目标没有全面达成。这引起了我们的思考。

一、问题透视:道德与法治课程“特性”对知识教学提出更高的要求

造成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教学时“三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综合而言,课程内容的高度综合性和散点式知识呈现方式等“特性”,对教师完成本课程知识教学的任务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一方面,道德与法治课程强调依据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和道德发展规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将生活教育,品德、行为规范和法治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国情教育,历史和文化教育,地理和环境教育等有机融合。这决定了课程知识具有一定的宽度和广度,涉及伦理道德、法律、社会学、经济、环境、历史、地理、文化学、民俗学等多方面的基础知识。这要求教师有完善的知识结构、有多领域的知识储备,以应对课程教学的需要。加之当前学习途径的多元与开放,使得学生完全有渠道比教师先获得某些知识,师生之间“先知”与“后知”的差距被淡化,“后喻学习”的状态更明显,教学中教师面对学生的预设之外的突然提问无法及时而准确地进行解答,答错或者含糊其辞的“不准”“不清”情况就难免发生。

另一方面,道德与法治有别于以系统的知识学习为主要目的的学科课程,不强调知识的系统性,相关学科知识以散点的形式相机呈现在各主题内容中。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的设计思路是:一条主线,点面结合,综合交叉,螺旋上升,同样的学习素材在不同主题、不同年级会重复呈现,同一主题在不同年级也会循环出现,但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求逐步提高。这样的呈现方式对教师在教学时精准把握各年级目标梯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就对知识教学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而与之对应的是,鲜有教师能拥有如此完善的知识结构,以满足这样的教学需要。尤其是当前,道德与法治课程鲜有专职的任课教师。“兼职”教师自身的知识储备不够完善,其知识教学面临很多困难。

一方面,道德与法治课程具有明显的情感性特征,本身就容易造成教师对知识教学的忽视。很多教师对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知识教学的重要性缺乏清醒的认识,错误地认为既然道德与法治是德育课程,那么,教学的重点就应该在于情感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知识的教学自然不是本课程的重点。其实,无论是道德意识的培养、行为习惯的养成,还是对生活、社会现象的认识、对历史文化的理解以及民族国家的认同,都离不开基础知识的学习。教师如果认识不到知识教学的重要性,发生“不准”“不清”“不全”现象就不足为奇了。

另一方面,由于道德与法治教师多为兼职,缺乏统教全套教材的实践经验,对本课程知识螺旋上升的年级要求“心中无数”。而教材散点式的知识分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有意识地重新寻找和梳理教材中的知识点,在教学时运用合适的教学方式将这些梳理后的知识点教给学生。教师既要有精准解读教材的能力、静心梳理知识点的态度,还要有将知识传授给学生的适切方法。任何一方面的不足都会造成知识讲解“不准”“不清”“不全”的现象发生。

二、策略探尋:立足一线教学实际强化知识教学的准备与实施

要解决以上问题,需要机制和政策的保障,如配置专职的课程教师,打破根深蒂固的以学生应试成绩衡量教师教学业绩的评价机制,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需要业务部门协调区域优势,加强学科教师培训,同时为教师提供尽可能详尽的、有针对性的教学资源等。但是,这些改变都不是任课教师能力范畴内的事。那么,为了解决知识教学中的“三不”问题,从教学准备和实施的角度,教师本身可以做些什么?

1.丰富知识储备,强化课前准备

教师个体首先要重视课程的知识教学,强化学习意识,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为课程教学丰富知识储备。上课前,教师要认真备课,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加强课前资料的搜集。需要着重强调的是教师在备课时不仅要备本节课,还要有意识地重点了解本课所涉及的知识在其他年级中有没有出现,不同年级的内容是如何分布的,难度要求是怎样螺旋上升的。厘清年级要求,丰富知识储备,是教师实施“准”“清”“全”的知识教学的基本前提。

一位教师在执教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一课时,有学生提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颁布至今,已经经历了五次修订,最近一次修订是2018年”。执教教师充分肯定了该同学主动学习和关心法律的态度,同时明确指出该学生发言中的错误。教师告诉学生,我国法律的修改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修正,另一种是修订。修正是指对法律的部分条款进行的修改,是局部的或者个别的修改。我国宪法一共四章一百三十八条,2018年人代会表决通过了其中21条的修改,是局部修改,所以属于修正宪法而不是修订宪法。这些修正的内容由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进行公布。而法律的修订则是指对法律进行全面的修改,是整体的修改。五次宪法的修改都属于局部修改,因此应该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从颁布至今,已经经历了五次修正,最近一次修正是2018年”。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是统编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法律专册二单元第四课,本课教材的“知识窗”栏目阐述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提出的“保障国民权利”,以及“1954年颁布的宪法”和“1982年颁布的宪法”中对于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对于教材的这一知识点,教学的落点应是引导学生感受广大人民在国家生活中的当家做主的主人翁地位,却也涉及宪法的发展和改进,也才有了教学预设之外的关于法律“修正”和“修订”的课堂争议。试想,如果教师课前没有涉猎这方面的知识,或者没有进行充分的准备,面对这样的教学生成,就不可能这么敏锐地发现并纠正学生语言中的错误。所以丰富知识储备,强化课前准备是道德与法治课精准施教的前提。

2.强调集体备课,提倡学科互补

教师团队要强调同学科教研组的集体备课,同时要创设机会,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相互沟通和学习。相比其他学科,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的知识内容具有更大的广度和宽度,因此教师间的年龄、经验、性别、学科倾向、兴趣爱好等的差异都可能造成实际教学的差异。强调同学科教研组集体备课,同时加强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联合教研,实现组内同伴互助,组际优势互补,是缩小教学差异,帮助教师实施“准”“清”“全”的知识教学的有效途径。

在校本教研活动中,一位教师执教了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上册“我们神圣的国土”一课。教学结束时,该教师充满激情地总结道:“我们的祖国就像一只雄鸡,傲立在世界东方……”课后教学评议的时候,同学科教师对组内试教时比较关注的学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进行了充分评议,对这节课进行了充分肯定。一起参加教研活动的一位科学老师却对课堂中的一个知识点的教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认为该教师将中国的版图比喻为公鸡,就是犯了将蓝色海域的国土“抛弃”的常识性错误。如果为了教学的形象生动,确需将我国的版图形状进行比喻,“像火炬”也比“像公鸡”来的更贴切。一席话点醒了执教教师以及一起参与前期备课的同学科伙伴,大家意识到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固然需要强调目标制定精准、内容选择合理、活动设计适切,但是知识教学正确无误还是基本底线。如果知识教学有误,这节课就只能是需要给学生重新“回炉”补课的遗憾之作了。

以上案例让我们看到,由于加强了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沟通、学习、合作,学科优势得以互补,原本可能产生的知识性错误得以纠正,知识技能的教学任务得以更好地完成。因此,学校教学管理层面要协调和支持各学科教研组进行联合教研,以帮助广大的道德与法治兼课教师更好地把握知识教学的内容。如果条件限制不能进行联合教研,邀请其他学科的个别骨干教师参加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研活动,或者道德与法治教研组成员将相关背景知识进行梳理,然后请其他学科的教师一起把关,都不失为易操作、有实效的好办法。

3.运用讲解技巧,讲求教学方法

运用技巧,讲求方法,能提高道德与法治课中的知识教学的实效。如采用典型的、适量的例子进行举例,让教学更形象;引用文献资料、诗词古文、名家名言、典故谚语等,让教学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通过比较的方式,让内容更鲜明,特征更突出;用准确无误的数据让内容便于理解,信服度更高;采用分类的方式,让教学更清晰;学会打比方,能增强教学生动性;采用图表,弥补文字表达的不足,让教师的讲解更直接、简洁……道德与法治课程包含的基础知识领域广、内容宽、种类多,针对不同的内容,运用不同的技巧,采用适切的方式,是教师实施“准”“清”“全”的知识教学的必要手段。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要让學生了解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到中国共产党诞生的这一段历史。教材介绍了这一历史时期发生的五四运动、一大召开、南昌起义等历史事件以及李大钊、毛泽东、朱德等历史人物,教学容量非常大,教学内容离学生实际比较远,教学难度不小。一位教师在教学本课时,分步完成了以下这张主题框架图。

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自学课文,将各个历史事件按照先后顺序填写在中间的时间轴上。然后按照时间线索,学习历史事件,并以讲故事的形式了解历史事件背景下的历史人物。最后一个课时的教学总结环节,教师让学生将时间轴上的历史事件与相应的历史意义进行连线,将颇有难度的教学内容上得非常成功。

“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所属的道德与法治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百年追梦  复兴中华”是历史主题的教学单元。本单元教材遵循明暗两条逻辑线索进行编写。暗线逻辑是以历史发展为顺序的知识逻辑,展现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复兴走过的历史进程;明线逻辑是学生可感可知的生活逻辑,呈现具体的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人物。明暗两条线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有了知识逻辑,历史学习才能线索清晰、进程了然;有了生活逻辑,历史学习才能有血有肉,生动感人。教材采用“面上选点,红线串珠”的编写方式,知识逻辑是“面”是“线”,体现了历史主题教学的内容特点,生活逻辑是“点”是“珠”,体现了小学生学习的年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们习惯采用网络等途径进行资料收集、故事会等方式进行汇报交流。这样的教学方式强化了生活逻辑,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有助于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感受人物形象。但是仅强调生活逻辑是不够的,弱化甚至忽略知识逻辑会让教学有“珠”无“线”,历史线索断裂,历史背景缺失,从而让历史教学缺乏意义,教学效果当然大打折扣。以上“中国有了共产党”一课的教学中,主题框图起到了很好的提纲挈领的作用。该教师围绕这张主题框图进行教学,学生在了解历史事件,感受历史人物的过程中,不断地明晰着历史线索。整节课既体现了知识逻辑上的清清楚楚,又体现了生活逻辑上的有血有肉,很好地突破了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采用类似适切的教学方法,提高知识教学实效的案例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还有很多。道德与法治五上“中华美德  源远流长”一课,从“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立己达人的仁爱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三个方面诠释“中华美德”这个大概念,而每一方面又从多个角度阐述其内涵,如“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就包含“明志”“气节”“诚信”“求新”等要素。一位老师执教本课时,先不忙着让学生学习教材中的大量的古代名人的故事,而是先用思维导图对“中华美德”这个宏大的概念进行逐层梳理,厘清教材的知识逻辑,通过精准、清晰、全面的知识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

综上所述,虽然道德与法治课知识教学的要求很高,难度很大,但是只要老师们重视这方面的教学,通过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协同同伴力量认真备课,并采取适切的教学方法,就一定能提高教学实效,充分实现本课程的学科价值。

(作者单位:杭州市基础教育研究室  浙江杭州  310003)

责任编辑   毛伟娜

作者:方丽敏

上一篇:学校德育教学品德教育论文下一篇:高职体育教学职业素质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