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情感教育论文

2022-04-19

摘要:移情机制的介入对于技工学校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但许多技工学校由于教师对移情机制重视不够、学生移情能力不足以及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等原因,师生关系存在“缺情”问题。技工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形成互相理解、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技工学校情感教育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技工学校情感教育论文 篇1:

试论技工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

摘 要:由于技工学校学生的特殊性,技工学校班主任在工作中尤其需要重视情感教育及其在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本文探讨了在技工学校班主任的工作中,如何进行有效的情感教育应对未来班主任工作策略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技工学校 班主任 情感教育

由于技工学校的学生往往是由于中考或者高考未能如愿而进入技工学校,因此学生对于自身的定位和认知容易出现偏差,并伴有消极面对学习和生活的问题。因此在技工学校的班主任工作中,需要对学生的心理进行有效的疏导,而情感教育就是进行心理疏导的一种有效策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管理实践经验,与同仁分享如何在班主任的工作中进行情感教育。

一、情感教育的现实意义

1、情感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有很大影响。教育实践表明,情感教育对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尤为重要,这里所讲的情感就是教师对学生的爱。如一个经常受到教师真诚的爱的学生,他就会从教师的爱中感受到社会对他的关心与肯定,由此获得心里上的满足,并在这种满足中发展他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而诱发出积极向上的热情,使他对人生感到有意义,因而情绪经常是愉快乐观的。同时,他又从自己所感受到的关心、爱护中,陶冶了良好的情感,学会了如何以高尚的情感去对待别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关心他人,对人友爱,助人为乐,团结互助等优良的个性品质。相反,一个教师如果不热爱自己的学生,而是以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学生,这对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极易使学生形成多疑、对人怀有敌意、感情冷漠、自暴自弃等不良个性特征。马克思曾经指出,人就其本质来说,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因此.一个人对人生的态度,对集体、他人、社会的情感等,往往同他在日常生活中感受的人际关系方面的人情冷暖密切相关。当前,有极个别的高年级学生,他们对人生感到彷徨、苦闷、对他人冷漠,对社会感到不满,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其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原因,也正是由于他们不能在人与人的相处中,实际地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其中自然也包括教师的关心、爱护。可见,师爱不仅关系到学生的个性能否健康发展,而且还影响到学生对整个现实体系的感情和态度。

2、情感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良好途径。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就需要把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所灌输的思想转化成为学生本身的要求和思想。而实现这种转化,正需要借助于师爱这种情感的触动和催化。也就是说,教师的某一种要求和意见,只有被学生认作为是出于真正的关怀和爱护时,学生才会产生对教师的信任感,才会对教师的意见和要求产生肯定的倾向而愉快地接受。相反,同样的要求和意见,如果被学生认作是教师故意的非难、恶意的打击,学生就会引起抵触情绪和行动上的抗拒。

3、情感教育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润滑剂。情感关系是师生之间心理关系的又一个重要方面。在教育过程中,最强烈、最深刻的情感莫过于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教师对学生的爱不同于一般的“爱”或“母爱”,它是具有明确的社会目的和稳定性特征的普遍的爱,因而在教育中起巨大的相互调节作用。在教育实践中,倘若教师把爱的情感“投射”到学生心里,师生间就会有心心相印的体验。师生情感上的一致性,会引起双方心息的“共鸣”和“共振”。心理学研究成果也已表明:在师生情感的“共鸣”、“共振”期所给的教育,学生的可接受性最强,教育效果亦最佳。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只有“动之以情”,才能收到“晓之以理”的效果的道理。

二、技工学校学生情感教育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技工学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大多自尊心较强,但又缺乏自信,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希望得到认可;部分同学在处理人际关系矛盾时,遇事冲动不够冷静,打架往往是他们解决事情的第一选择;对待学习的态度不够端正,学习自觉性差,学习兴趣不大,学习目标不明确。分析导致这样状况的原因,离不开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影响这几个因素。这些学生,有些是来自单亲家庭,也有一些来自父母知识文化水平和性格修养有限的家庭,这些家长有些是对孩子不闻不问,置之不理的,有些是不知道如何与子女进行有效地沟通,关爱孩子,在孩子遇到问题需要解决时,或溺爱或训斥,家庭的教育方法对孩子的性格成长起到决定性因素。

其次技校学生大多数是初中落榜生,学习能力较弱,而进入技工学校后,从原来的应试教育变成技能教育,课程的设置和学习方法,对他们来说有了很大不同,专业性突出,使得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因为学不好而不想学,因不想学而学不好,从而产生恶性循环。再者,当今社会仍把高考当成是学生唯一出路,把读技校当成迫不得已的选择,所以在社会对技工教育还存在一定偏见的情况下,一些技工学校学生认为自己与同龄人比较,未来似乎更渺茫,因此具有一定的自卑感。

三、技工学校班主任开展情感教育的途径

1.首先,关爱学生。技工学校的学生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作为技工学校的班主任,更需要关爱学生,为学生倾注情感,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如同母亲一般的温暖。首先,班主任需要能够能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同时能够予以及时的表扬和赏识,让学生能够逐渐建立起自信心,从而重拾对生活与学习的热爱,逐步摒弃陋习与不良行为。苏霍姆林斯基提出,教育的全部奥秘就在于教师如何去爱学生,也只有班主任在工作中对学生倾注情感,以关爱来感化学生,认真负责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状态,发现学生的优点,才能够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效率。而关爱学生,不能因为学生的学习与行为区别对待,需要关爱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但更需要关爱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学生,关爱生活行为好的学生,更需要关爱生活行为差的学生,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从而让学生们能够真正的信赖班主任,即所谓的“亲其师,信其道”。

2.其次,在技工学校班主任工作中,除了关爱学生,还需要尊重学生。尊重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的基本条件,也是相互的,只有班主任充分尊重理解学生,学生才会信赖、尊敬班主任。尊重学生,并不意味着迁就和姑息,更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班主任需要在把握教育要求的基础上关心学生的生活,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和情感世界,能够换位思考。技工学校的学生有各种不良行为,班主任首先需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同时根据学生的特点来制定有效的策略来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具体而言,班主任需要在平时的教育过程中穿插改正不良行为的要求,并且需要能够看到学生的进步,同时予以鼓励和支持。并不是一次性让学生改掉所有的不良行为习惯,这也不符合客观规律,班主任要让学生在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上逐渐进步,逐步建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从而逐渐改正不良行为。

四、小结

目前,情感教育培养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尤其是在技工学校中,更是才刚开始应用,缺乏足够的经验积累,因此,开展情感教育需要有更多的关注与支持,班主任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的素质修养,从而为技工学校的学生的发展而努力。

参考文献:

[1]常小琴. 浅谈技工学校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5(4).

[2]刘小平, 丁章蕴. 论班主任工作中的情感教育——情感教育让学生心灵之花盛开[J]. 青春歲月, 2014(6).

作者:马宇丽

技工学校情感教育论文 篇2:

基于移情视角的技工学校师生关系构建

摘 要:移情机制的介入对于技工学校构建良好师生关系具有重要作用,但许多技工学校由于教师对移情机制重视不够、学生移情能力不足以及学校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缺陷等原因,师生关系存在“缺情”问题。技工学校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自身主动性,并致力于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形成互相理解、共同成长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移情    技工学校    师生关系

移情是社会心理学的重要内容,强调社会成员对其他人的感同身受,即“心理过程的参与使一个人所产生的感受与另一个人的情境更加一致”。由于移情机制的存在,社会成员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能够基于这种感同身受的能力,体会对方的真实感受,并采取相应的行动。学校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场所,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前提。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师生移情机制的有效介入。

技工学校承担着为社会输送优秀技能人才的重要任务。技工学校如何发挥移情机制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构建技工学校良好的师生关系,成为技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技工学校师生关系中存在 “缺情”问题的原因

伴随着技工学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和社会对优秀技能人才需要数量的增长,技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日益凸显,其中技工学校师生关系中存在“缺情”问题尤为值得关注。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忽视移情机制。目前,技工学校与普通学校相比,在生源方面存在差异,大多数基础知识扎实的生源通过中考进入普通中学继续学习,而知识基础较薄弱的生源则选择进入技工学校学习,因为缺少对未来的明确规划和学习动力,导致技工学校与普通学校学生在基础知识水平上拉开了差距。

除了生源上的差距,技工学校教师还需要面对学生数量增长和教学任务增加所带来的教学压力,加上技工学校与普通学校相比,缺少较有效的考核机制,多方面因素导致技工学校教师在客观上出现了懈怠情绪。出现懈怠情绪会使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不愿意以一种积极的态度去了解和体会学生的感受,缺少换位思考意识,从而导致教学质量下降以及学生对教师教学工作的不认同。

第二,技工学校学生的移情能力较弱。与普通学校的学生相比,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能力较弱、学习兴趣不高、知识基础薄弱等问题,在成长过程中由于受到环境或者自身因素影响,技工学校学生移情能力不足,很难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在与教师的交往过程中,移情能力不高的学生往往保持着在家庭或者在小学、初中阶段的为人处世方式,将教师对自己的善意误认为是教师对自己的为难,從而导致师生间出现误解,甚至演变为学生对教师产生敌意,严重影响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如果不能提升学生的移情能力,对学生未来职业生涯的发展将会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第三,技工学校的培养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师生关系的“缺情”问题。优秀技能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技能,也需要树立建设国家、服务社会的正确价值观,形成团队协作意识。技工学校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注重培养学生形成对他人处境能够感同身受的能力。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市场迫切需要大量优秀技能人才,因此技工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往往更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忽视了对学生道德品质的培养。这种培养模式对师生关系的影响显而易见。教师只注重对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培养学生道德品质等方面的软实力,学生只将教师视为职业技能的培养者,导致学生缺少对教师的尊重。这种单纯教授职业技能的培养模式导致师生关系出现“缺情”问题也就不难理解。

二、移情机制在构建良好师生关系中的积极作用

技工学校师生关系中出现“缺情”问题,从侧面说明技工学校师生并没有认识到移情机制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技工学校师生关系中移情机制的介入具有三方面的积极作用。

第一,移情机制的介入能够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教学不仅是知识的传授,也是一种积极的有导向性质的情感运动。技工学校的学生普遍知识基础比较薄弱,加之缺少明确的学习目标,导致学生普遍缺少对语文、英语、政治等基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而更愿意花时间学习对其未来职业发展有实际促进作用的专业实践课程。在这样的情况下,基础学科教师如果仍然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课堂教学不能缺少理性的参与,教师要对学生有一个理性的认知,让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主动掌握必要的知识。有了理性的参与,感性的介入也必不可少,教师只有以一种感同身受的态度去体会学生的心理状态,体会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困难,才能促使教师积极思考如何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

第二,移情机制的介入能够拉近师生关系。技工学校的学生由于学习基础较差,在初中甚至小学阶段往往会被身边人忽视,这对学生心理产生了消极影响,导致学生出现厌学、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与人发生矛盾等问题。由于自身没有得到关注,学生与教师的关系往往并不融洽,带着一种对教师的误解,这部分学生毕业后进入技工学校,如果继续处于被忽视的境地,那么对技工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将带来不利影响。

移情机制的介入能够充当增进师生情谊的催化剂。基于移情机制,教师在与学生相处中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应该耐心且带着温情与学生交流,了解他们的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技工学校教师的关爱,从而让教师赢得学生的尊敬和爱戴,拉近师生关系。

第三,移情机制的介入能够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技工学校的学生正处于青春期,学生应对压力以及抗挫折能力都有待提高,一旦生活和学习出现波折,教师仅靠单纯的理性说服教育难以帮助其摆脱困境。

教师在同学生交流过程中,特别是在同心理健康出现问题的学生的交流过程中,如果能够提高移情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心实意,理解教师切实从学生面临的困境出发为其解决问题的心,有助于消除学生的抵触情绪,让学生敞开心扉与教师交流。移情机制的介入能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形成真正的沟通,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心理。

三、利用移情机制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路径

技工学校的教育者应当充分认识移情机制的重要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发挥移情机制的积极作用,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一,教师要发挥主动性,积极调动自身移情能力。在技工学校师生关系中,教师有能力也有责任为形成良好师生关系而发挥主导性作用。与学生相比,教师无论是学识还是社会阅历都更为丰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性地位。教师不要错误地认为自己在课堂上讲授的知识都非常重要,学生理所当然应当认真听讲,主动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主观地认为学生学习都具有高度自觉性,这并不符合教学实际。无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如何,教师自身都必须对教学内容和教育对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进行针对性的教育,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具备较高的移情能力。

对于技工学校的教育教学而言,教师的主动性尤为重要。在学生缺少学习意愿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充分调动自身积极性,充分将移情机制引入教学过程,通过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和真正需求,以此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做到情理交融。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具备较高的移情能力。情感不仅能成为教育的有效手段,也应当成为教育的重要内容。真正有效的教育不仅要做到教师愿意教,还要做到学生愿意学。要想增强学生的学习意愿,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接受程度,需要加强學生的移情能力。

以思想政治教育课堂对英雄人物的学习为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在课堂上讲述英雄人物的事迹以及优秀品质,加强课堂内容的感染力。同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非被动接受,可以运用移情能力,对教师所讲授的英雄人物事迹进行深入学习与体会,以此更好地理解教师讲授的内容。

学生如果完全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忽视在学习过程中移情机制的积极作用,那么学习效果将大打折扣。因此,教师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移情能力,这种培养既包括教师自身的言传身教,也就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学生,也包括教师通过相关事例,采取情理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有意识地提升移情能力。

第三,加强师生互动,建立起师生之间的深厚情谊。与普通学校相比,技工学校的学生在学习自觉性等诸多方面都存在差距,这无疑加大了技工学校教师的教学难度。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班级管理等方面,技工学校教师都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这个过程既是教师运用移情机制,打动学生的过程,也是学生不断培养自身移情能力,主动接受教学内容的过程。

教师想要实现教学目标和完成教学任务,既需要自身积极努力,也需要学生的主动改变。对于技工学校的师生而言,通过移情机制实现感同身受的师生互动,师生之间才能够真正建立起互相理解、共同成长的理想师生关系,从而为培养新时代技工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马丁·L·霍夫曼.移情与道德发展:关爱和公正的内涵[M].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2]朱小曼.情感教育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3]刘晓伟.情感教育——塑造更完整的人生[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高级技工学校)

作者:赵婧杰

技工学校情感教育论文 篇3:

技工学校素质教育的实践与思考

摘 要: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我国面临着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传统工业的改造、职业流动的加快要求对下岗人员再就业进行及时的培训、农村乡镇近几年所释放出的数千万劳动力必须经过培训才能成为合格的工人等,这一切都要求技工学校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改变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方法,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为社会培养出更多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中、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本文作者从素质和素质教育的涵义、技工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技工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技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自己的浅见。

关键词: 技工学校 素质教育 实施 内容 措施

在目前我国经济加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背景下,国家对人才的培养也越来越重视,充分地调动各方面的力量,力求加快教育事业的发展。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及产业结构的进一步调整,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出现了多样性的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大力发展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与新型服务业相适应的新型职业技术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劳动力和具有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技术人才成了我国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配合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和需要,切实体现国家对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视,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颁布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全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①这对推动我国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素质和素质教育的涵义

(一)素质的涵义。

在《辞海》中,“素质”一词被定义为:人的素质是在先天遗传和后天获得的基础上形成的,它是人的智力、体质和品质才能的综合的基本情况,是体现人的身心发展水平质量和功能的基本因素。素质是在人的先天生理基础上、经过后天教育和社会环境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

素质的涵义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人的自然的、先天的、正常的禀赋,它构成了人的素质教育的自然的、物质的基础,不具备这个基础是无法进行素质教育的。另一方面是社会的教育和教化,它构成了人的素质教育的现实内容和社会价值。社会的教育和教化塑造了人的社会本质,使人变成了社会的人,形成独特的社会角色和社会品质。

(二)素质教育的涵义。

关于素质教育的定义众说纷纭。究竟何谓素质教育?综合各家的学说,我们把素质教育的涵义界定为: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思想,它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进而提高国民整体素质为最终目标,强调综合利用遗传和环境的正面作用,调动学生认识和实践的主观能动性,形成理想的教育合力,促进学生生理与心理、智力与非智力、认知与人格等因素主动而和谐地发展,促进人类文化向学生个体身心品质的内化及个体精神境界的提高,并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②

素质教育归纳起来有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1.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人的素质是以整体的形式发生发展和表现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改变只重视智育,轻视德育、体育和美育的倾向,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2.素质教育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我国的《教育法》中明确规定每位公民:“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对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来说,应当为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提供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对于学校和老师来说,要改变以往只重视少数精英学生的做法,努力开发每个学生的潜能,做到有教无类。

3.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要重视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针对个性差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使学生健康活泼主动地发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4.素质教育是鼓励创新和重视实践的教育。在技工学校的教育中,尤其应着重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学生,不断地更新知识,使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和需要。

5.素质教育就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一词是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科长、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于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的成人教育国际会议上提出的。终身教育是指人们在一生各阶段当中所受各种教育的总和,是人所受不同类型教育的统一综合。目前,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或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时,均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依据,以终身教育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为基点,并以实现这些原则为主要目标。

(三)技工学校素质教育的涵义。

技工学校的素质教育是指: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加强学生的职业素质教育,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中、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目前,随着科技和经济的迅猛发展,我国正步入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新时代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将越来越高,人才竞争也将日益激烈,无论是传统的“应试教育”还是技工学校一贯实行的“技能教育”已远远不能满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技工学校办学的宗旨是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如果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和创新能力,在就业中就会缺乏竞争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直接面向市场、面向社会的,必须适应社会各行各业的需求,因而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由于技工学校所提供的是一种职业教育,有别于其他形式的教育,因此其素质教育的本质也有所不同。

1.技工学校的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职业人才的教育。其教育学生的理念应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向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转变。不能把职业技术教育单纯地看作是“岗位教育”,而应把其当成是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

2.技工学校的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其教育目的不仅是为学生找到一个就业岗位,而且应该重点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转岗的普遍适应能力并能在其岗位上发挥自己的潜能,最终使学生的职业能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不被社会淘汰。

3.技工学校的素质教育是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相结合的教育。人文教育是指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旨在促进其人性提升、理想人格塑造及个人与社会价值实现的教育,其核心是人性教育。③技工学校的素质教育要达到促进人的综合素质和谐均衡发展的目标,必须强调人的科学素质与人文素质的协调发展,并努力使二者整合。

二、技工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情况

(一)技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快速发展,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具有实际操作水平的技能型人才。国家主席胡锦涛在第十七次人大会议上的报告中也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对我国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无疑是极大的鼓励。目前,许多技工学校建立了“以就业为导向,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把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的培养摆到了重要位置。但技工学校学生的素质教育却没有跟上专业技能教育的发展步伐,大部分技工学校的素质教育仍然只是停留在形式上,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全面、实质性的素质教育。技工学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优势,但人文素质上却比较欠缺,这已是不争的事实。例如,技工学校学生上课迟到,课堂上喧哗、睡觉、玩手机,课间在走廊旁若无人的抽烟或追逐打闹的现象比比皆是。毕业后在工作中无故旷工,不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工作上易产生畏难、厌倦情绪的情况也十分常见。不过,面对这些问题,许多技工学校在愈来愈重的就业压力下,还是有意无意地忽略了人文素质教育,依然把重心放在岗位能力培养上。长此以往,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人文素质和创新能力,无法成为一个综合能力强、身心和谐的人。

(二)目前技工学校素质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大部分技工学校近几年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素质教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性,但在推进素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急需解决。

1.有关素质教育的法制、法规建设不够完善,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一些侵犯学生、教师权益的问题。尽管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我国早已建立了教育法律法规的基本框架,但是由于没有形成一个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相关的法律、规定、政策等也没有较为健全、有力的保障机制,导致素质教育在技工学校的推广过程中仍出现无章可循、素质教育课程可有可无的现象。

2.“教育是立国之本”的观念尚未深入技工学校管理者和教育者的心中,素质教育观念在技工学校中还有待普及。虽然国家已经将素质教育提升到一个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但是许多学校和教师由于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到位,不了解素质教育的本质涵义,在宣传和实施素质教育中出现把素质教育和文化学科的学习相分离或相对立等问题,没有在两者中找到一个平衡点。技工学校有关素质教育的课程课时偏少,课堂教学枯燥,教学方法单一,许多素质教育的课本内容陈旧过时,不能体现学校对素质教育的重视,也无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的目的。

3.技工学校师资队伍薄弱,整体师资水平有待提高。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基地,教师则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是实施素质教育的灵魂与核心。虽然许多技工学校都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但目前其实际建设和国家的要求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相当一部分技工学校中,都存在着理论教师偏多,实习指导教师不足的问题。至于双师型教师更是严重缺乏,这十分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2)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这是技工学校开展素质教育的重大障碍,其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主要原因有:学生生源复杂,理论知识基础普遍较差,对学习不感兴趣;技工学校老师的地位比较低;工资待遇低于其他工业行业平均收入水平,等等。

(3)教师的知识更新不够。大多数技工学校由于资金紧缺而无力承担教师知识更新的需要。因此造成教师知识陈旧,教法保守单一,教学质量自然就难以提高,更别提素质教育的质量了。

三、技工学校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素质教育。

学生的心理素质是其综合素质的基础,是他们全面、和谐发展的前提条件。技工学校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品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技工学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有: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使学生认识自身,了解心理健康对成才的重要意义,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介绍保持和增进心理健康的有效途径和方法,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向学生传授心理调适的方法,使他们学会自我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承受挫折的能力。

(二)技工学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思想道德素质是客观存在反映到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加工产生的观念结果,以及这种结果在长期改造自然、社会实践活动中积淀形成的基本稳定的方向性与规范性精神品质。④它是一个民族文明素质的核心,也是衡量一个人的行为方式的重要准绳,决定着社会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的基本走向。技工学校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应该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于2006年12月1日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发表讲话,提出“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并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概括为四个方面,即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思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⑤此外,由于技工学校教育的特殊性,其素质教育还必须包括职业道德教育、社会责任感教育等。

(三)技工学校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

专业素质教育是指人们对从事某一职业或承担某项工作所需的专业技术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的占有范围和理解程度,它包括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因为技工学校专业设置种类较多,所以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专业素质也要结合职业要求来确定其内容。

技工学校的专业素质教育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途径:首先,必须明确专业素质教育的目标。这是因为技工学校教育要求学生具有相应的文化基础理论和知识迁移能力,而且必须突出其职业定向性。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职业工种及其内涵变化加快,作为面向就业的职业教育,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要具备适应某一岗位需要的技能,而且要具有适应岗位变化要求的理论基础和素质基础。其次,要建设能力本位的专业素质教育体系。能力本位教育体系结合社会、企业、职业、学生等因素的动态影响,最大限度的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对知识的传授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为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服务。最后,要注重提高专业素质教育内容的实践性,在教学中突出实践教学环节,在理论教学中强化应用性的特征,突出职业技能培养。

(四)技工学校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

所谓创新,是指能为社会进步创造出有价值的、前所未有的物质产品或精神产品。创新素质则是一个人的整个创新精神品质的整合,是长期磨练的毅力、精细观察的能力、灵活思维的技巧、不懈追求的目的及丰富渊博的知识的整合。技工学校学生的创新素质教育包括:创新意识教育、创新思维教育、创新知识教育和创新行为教育等内容。技工学校应根据这五个方面的内容通过制定各种有效的政策,改变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营造平等、开放和宽容失败的校园创新文化氛围,鼓励学生大胆开拓、勇于创新。

(五)技工学校学生的审美素质教育。

审美是指人们对美的事物的欣赏、评价、追求和创造的活动。审美素质是人在审美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关于美和美感的基本素养。它是后天培养起来的,具有生成性和可塑性,较之专业素质、创新素质和道德素质等是更高层次、更综合的素质。技工学校审美教育的核心是情感教育,是通过生动的形象来达到动之以情的目的,从而培养学生们的美好情感,净化他们的情操品质,使他们在愉悦的精神享受中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通过培养技工学校学生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使之树立正确的审美观,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影响,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四、在技工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提高学生的素质。

“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由来已久,它既有着中华文明的深厚积淀,又体现着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以人为本”的涵义,可以引用中央党校庞元正先生的话来阐释,他在《如何理解“以人为本”的科学涵义》一文中,把“以人为本”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必须把依靠人作为发展的基本前提,把提高人作为发展的根本途径,把尊重人作为发展的根本准则,把为了人作为发展的根本目的。

在技工学校中贯彻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学校改革的目的在于不断完善自身的培养模式、教育教学方法以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中国教育部部长袁贵仁指出“学校的根本职责和使命是育人”。所以,“以人为本”的办学思想就是要以学生为中心,坚持育人为本。素质教育的实施要面向全体学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他们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技工学校学生的综合素质。

就业是技工学校毕业生走向社会的开始,是人生道路上一次重要的质的飞跃。2008年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波及全球,就业问题成了普遍困扰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难题。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数量居世界各国之首,其就业形势严峻程度可想而知。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总人数超过600万,在这么严峻的就业竞争形势下,技工学校学生要增强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就必须更新观念、提升能力、学会择业,这是迈出职业生涯第一步的关键。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必要理论的专业和较强的技术开发能力,能够学习和运用高新技术知识,创造性地解决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实际问题,沟通科技人员和实际操作人员的应用型专门人才。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心理素质,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较强的动手能力、表达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技工学校可以通过一般素质、职业能力、岗位技术“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模式,使课程目标与就业目标直接挂钩,以大大缩短学校教育与就业需求之间的距离,为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创造有利条件。此外,学校也可以积极推进校企合作,实施“订单式”人才培养,使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很快进入角色,适应职业环境。最后,技工学校还可以推行“双证书”制,促进培养模式的创新。“双证书”即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学生在校期间,除了拿到学历证书外,还可以拿到一个或几个职业资格证书,既具备第一岗位的任职能力,又有转换岗位的适应能力。

(三)建设校园文化,促进学生的素质教育。

校园文化是学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文化形态,是在校园的特定背景下由师生共同营造的文化精神和氛围。党的十六大强调,要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的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这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方向,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行动纲领。

技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要深入开展以理想信念为核心的社会主义教育,以爱国主义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基本道德规范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全面发展为目标的基本素质教育。第二,要建设和培养良好的校风,形成良好的教风和学风。第三,要积极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中,促进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素质协调发展。第四,要加强学校的人文环境建设,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技工学校应根据本身的条件和办学需要,把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学校的总体规划中并给予重视,切实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深入开展校风建设,建设科学、健康、务实的技工学校校园文化。此外,还要精心组织校园文化活动,特别是立足专业,开展实践活动,把技工学校的校园文化构筑成一个繁荣兴旺、蓬勃向上的共同体。

(四)建设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保证学生的素质教育。

技工学校素质教育的紧迫性要求我们必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必须是思想道德、专业理论、身心素质均过硬,同时还要熟练掌握专业技能的复合型教师。只有这样的高素质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复合型人才。

教师履行着教书育人、培养现代化建设者、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同时也是学校教学质量的关键。但长期以来,我国的学校更多是注重教师的专业学术水平和学历,而忽视了教师的师德建设。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生力军。教师直接面对学生,其一言一行对学生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教师良好的师德和人格形象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人格示范,对下一代或几代人才的成长有直接的影响。

提高技工学校的师德建设,应注意两方面的内容:首先,要把师德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建立健全技工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及其实施细则;其次,要通过树立师德典型,宣传师德榜样,逐步形成“修德、明理、敬业、开拓”的教育教学氛围,使全体教师不断提升职业道德素质。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市场特征日趋明显,没有知识、没有技能、没有素质的劳动者,今后就会因无法适应越来越激烈的人才竞争而被社会所淘汰。因此,我们应该在技工学校中大力提倡、推广实行素质教育,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快培养德才兼备、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专业技术人才。

注释:

①金一鸣,唐玉光.中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10,(第1版):1.

②贾永堂.学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审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0,(第1版):43.

③贾永堂.学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审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10,(第1版):121.

④斯亚平.质教育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3,

(第1版):26.

⑤陶秀伟,李柏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论.辽海出版社,2008.1,(第1版):79.

参考文献:

[1]金一鸣,唐玉光.中国素质教育政策研究.山东教育出版社.

[2]贾永堂.大学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与实践审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3]斯亚平.素质教育概论.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

[4]陶秀伟,李柏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论.辽海出版社.

作者:许小莉

上一篇:高中地理教学方法论文下一篇:个人素质测评企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