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心理认知英语教育论文

2022-04-26

摘要:本文通过对元认知监控学习策略进行探讨,指出其对高职学生英语成绩的重要影响。并研究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在学习过程中的元认知监控能力,对深化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高职心理认知英语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职心理认知英语教育论文 篇1:

基于教育大数据的高职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摘要:如今教育数据发展十分迅速,在高职英语教学方面需要对观点和方法进行改变和创新,才能给英语教育带来新的机遇。因此本文根据教育大数据的内容,对高职英语教学策略进行分析,研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策略,希望能够在现实教学当中得到借鉴。

关键词:教育;大数据;高职;英语教学;策略研究

引言:

如今多媒体信息技术发展速度十分迅猛,高职英语教育也出现了新的变化,给教师带来了很多问题,需要对教育的实用性和专业性加强重视,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要求的人才。如今教育大数据背景下可以通过相应方法提高英语教学质量,获取更加丰富的资源,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能够提高整体能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一、教育大数据的意义

1.1丰富教学资源

在教育大数据背景下,高校教师可以通过传统软件快速获取教学资源,提高资源的应用质量,突破教材的局限性,使教学更具现实性和时代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帮助学生分析和应用教材,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更全面、更好地使用教材,提高英语水平、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结合当前的教学实践,获取英语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1.2提高英语教学质量和效率

高职英语教学过程中,传统方式是通过教师讲解让学生加强理论知识的掌握,但是会引出一个问题,学生主观能动性较差,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对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质量,在教育大数据背景之下,高校教师可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变,整合教学资源,通过互联网寻求教学方面的数据信息,让学生学习词汇或者语法,提高学生的接受能力。

二、高职英语教育面临的现实问题

2.1 企业对英语人才严格要求

英语教育在中国的国际发展中占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中国企业通常被迫面临着诸如英语人才缺乏和跨文化交际质量低下等问题,需要与时代同步,而在传统教学方式下,主要是对课堂课程进行理解,难以将现实内容到学习之中,也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对人才的相关需求。

2.2未明确人才测评标准

英语是人才的重要标准之一,而学生的英语成绩不断提高,也能够促进其在未来职业发展中更快速的建立自己的优势,提高薪资。但是由于招生政策的不断推进,学生规模不断增加,导致劳动力市场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人力资源供过于求。如果高职生想冲破困境,需要提高英语水平,其根本原因在于英语是评价人才的重要标准,但是高职院校一般对英语培养不够重视,导致人才培养流于形式,并且受限于传统教育模式,不能为学生提高其自身的专业水平,所以要明确人才测评标准,让英语教育在培养之中占据主要地位。

三、基于教育大数据的高职英语教学策略

3.1创新英语教育模式

学生的学习情况不同,教师应该对英语教育模式进行创新,使英语教学更加有效,在如今教育大数据的前提之下,可以对学生情况进行分析,利用在线教学数据对相关问题进行全面改进,构建更加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师必须结合课本知识,在网络课堂中提高学生对英语水平的认知,改进现有教材结构和内容框架,符合社会需求。例如,借鉴MOOC教育模式,以在线任务驱动教学模式构建一种新的线上线下教学模式,利用远程模式将知识点融入到相关任务中,促进学生利用大数据平台完成教学目标,获得适当的知识。指导学生根据相关知识点翻译和表达具体的课程信息,让其初步了解相关知识点,也可以利用大数据平台,对知识内容进行讨论,可以分组进行讨论,并且通过云班课在线讨论、电子邮件等方式在网络上互相分享自己的见解,促进学生对自身和其他同学水平的全面分析和评估。

3.2强化英语教学设计能力

在英语实践课中,教师往往很难放弃以往的教学方法,通过网络平台来增强自己的教学能力,不利于课堂设计的创新。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英语教师没有很好地应用和理解混合学习模式。这种混合式教学模式将以往的总结等教学方法的优势与互联网数据技术中易于存储和检索的优势有机地结合起来。

此外,英语教师应注重分析,应该在混合式教学的背景下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高职英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能力和水平,因材施教,使用合适的资源,英语教师不仅可以使用幻灯片模式教授课程,还可以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播放有关英语课程的视频和音频文件;或让学生按角色朗读,提高英语口语和听力水平;或通过游戏的方式,寓教于乐寓学于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3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學法的优势

英语教师应加深对混合式教学法概念的理解,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要让高职院校的学生有机会利用数据技术和以往的学习方法优化自己的教学过程,而且要充分发挥高职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增强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教师可以创建一个网络展示平台,学生可以将自己英语阅读内容记录在文件中,并上传到网络上。教师可以给学生仔细的指导,指出学生未来需要努力学习的方向。此外,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写英语文章,可以通过互联网查询一些相关的英语文章以供指导和参考,帮助他们学习,分析文章的写作重点、结构和特点,并进行深入的写作训练。运用混合式教学法可以使学生的英语作业更加实用有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任务的积极性和学习自主性,提高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强化学习知识的能力。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利用教育大数据,高职院校教师在英语教学中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心理认知和专业需求,以整合教材,创新教学方法,促进科英语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珊.混合式学习模式下的高职英语教学策略探究[J].知识文库,2022,(01):94-96.

[2]付瑞阳.智能手机辅助高职英语教学策略研究[J].陕西教育(高教),2021,(10):61-62.

[3]钱飞,陈小云.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高职英语教学策略探究[J].职业,2021,(17):84-85.

[4]吴丹力.基于“课程思政”背景探究高职英语教学策略[J].校园英语,2021,(33):73-74.

作者简介:庄可,(1979.01-),女,汉,浙江省奉化市,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与研究。

作者:庄可

高职心理认知英语教育论文 篇2:

如何在高职英语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

摘要:本文通过对元认知监控学习策略进行探讨,指出其对高职学生英语成绩的重要影响。并研究了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帮助学生提高在学习过程中的元认知监控能力,对深化高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元认知监控能力;高职英语;高职学生

在我国,已开始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元认知监控的心理机制,要求学习者自觉监视、调节自己的认知过程,反省自己的学习过程,不断归纳总结形成新的学习策略,即在学习过程中要执行元认知监控策略,成为“会学习”的学习者。因此笔者对在高职英语教育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一、元认知监控策略

1元认知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JHFlavell于20世纪70年代最早提出了元认知(Meta-Cognition)这一概念。他将元认知定义为 “认知主体为完成某一具体任务或目标,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监控以及调节和协调”。元认知策略被看作是区分成功学习和不成功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帮助学习者对学习过程进行积极自觉的调节、控制、监视并指导认知活动的进行。

语言习得的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心理认知过程。 O’Malley和Chamot (1990) 在认知心理学的基础上,对初级和中级第二语言学习者进行大规模的研究,对学习策略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交策略。她们认为元认知策略是高一级的管理技巧,是成功地计划、监控和评估学习活动的必要条件,对提高学习效果起着最为核心的作用。

2元认知监控

元认知监控是指人们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 对自身认知活动所进行的积极的、自觉的监视、调节与控制。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有效的调节和控制,能保证认知活动始终沿着既定的目标展开,使学习过程获得良好的效果。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习的调节与控制可主要通过分析与计划、激活与维持、监视与控制、调节与修正等途径去实现。

二、 管理和监控,实施有序的学习步骤

元认知监控水平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通过元认知训练可以掌握学习的方法技巧,掌握学科学习的特点与规律,独立地选择学习的步骤与方式有策略性地学习,成为一个好的、成功的学习者。那么,我们不妨结合元认知监控训练的循环模式整理出这样一套自我监控体系,来提高学习效果。

1预习

预习是培养自学能力,牢牢掌握学习主动权,学好每门功课的上策。先快速粗读一遍了解大概内容、知识框架、疑难重点,培养速读能力;细读第二篇,解决疑难点,掌握重点内容,把教材的知识系统消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系统;最后,做练习题自查预习结果,发现问题及时补救。

2听课

把每堂课作为复习巩固、解决疑难,深化、优化自身知识结构的大好机会。上课时根据老师的讲解及时检查自己的课堂听课笔记是否齐备,预习笔记中的遗留问题是否在课堂中得到再现,及时地调整自己的注意力跟踪老师的讲解思路。有重点地记录新课内容,记录预习中没有弄懂而在听课中解决的问题,标记听不懂的问题。

3复习

根据艾斯浩宾曲线,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遗忘很快,以后逐渐缓慢,到了一定时间,几乎就不再遗忘了。也就是说,记忆的发展规律是“先快后慢”,这要求我们学习之后要立即进行复习,加强记忆。比如,英语学习中,在一节课要结束的时候,用几分钟大致总结下本节课的内容,做到基本上理解所讲内容。晚上睡觉前用大约5~10分钟的时间大致回忆下当天学过的单词或课文,到晨读时,再进一步复习。对于学过的内容及时巩固,循环复习,自然不会忘记。

将元认知监控策略培训与高职英语教学相结合,探索元认知监控策略培训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将教学任务与元认知监控策略培训理论相结合,需要构筑元认知监控策略培训的理论框架和操作框架,培养高职学生英语学习的元认知监控能力,积极探索元认知监控策略培训对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

元认知监控策略培训在高职英语教学中的运用将大大提高习得者英语学习的自主性和成功机会。广大英语教师和英语教育研究者需要更多地关注和重视元认知监控策略培训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李俊宇

高职心理认知英语教育论文 篇3:

学习共同体对学习者心理动机的影响研究

摘 要:文章运用建构扎根理论,以财经院校“经济学”为例,研究了学习共同体对学习者学习“经济学”心理动机的影响。结果发现,学习共同体的主要和次要心理动机因素,对学生“经济学”学习的心理动机具有显著的、程度不一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激励学生学习“经济学”理论知识和认识经济现象,教师在教学之初,应突出学习共同体的主要心理动机因素,并优化次要心理动机因素。

关键词:学习共同体;“经济学”;心理动机;财经院校

一、问题的提出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学习共同体(learning community,简称LC)以学习者为中心,让学习者以小组的形式来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疑难问题[1],符合学生学习的认知规律。同时,其也满足学科发展的规律与社会发展相互作用的条件,即发挥社会个人能动性的需要。尽管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有许多优点,然而支持该教学模式有效性的实证研究比较缺乏,并且对该模式中学习者心理动机的研究缺乏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多数文献只是基于逻辑推理,就此认为该教学模式能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心理动机是学习过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激励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原动力。然而,已有文献主要从心理学理论视角研究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对学习过程的影响,并且对心理动机的类型缺乏深入分析。有学者甚至认为心理动机的类型、产生的原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要如何激起学习者的心理动机[2]。心理动机是学习者持续学习的原始动力,作为教师应该理解学习者心理动机产生的原因及其作用机制。因此,在运用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时,了解该教学模式心理动机产生的原因以及类型,就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运用社会建构理论,以财经院校“经济学”教学为例,通过实地调查和访谈,深入分析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心理动机的来源及其类型,研究这些特征对学生学习心理动机的影响,具体解决以下问题: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具有哪些特征,它们是如何影响学生学习“经济学”心理动机的?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这些特征,对学生学习“经济学”心理动机的影响程度怎样?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一)学习共同体的特征与心理动机

1.学习共同体的特征。一个严谨、科学的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通常包含以下因素:现实问题或困境,限制条件,分析手段和创新性解决方法,学生积极性和能动性,反思和优化,可公开展示的作品。学习共同体的关键要素应包括:学习目的,学习内容,解决问题的步骤,可利用的资源,合作,内容的层次性,思考和再思考[3]。有学者认为运用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时应该考虑以下几点: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教学方法的科学性、结论的严谨性、意义的普适性和可推广性[4]。

这些要素构成的差异十分明显,但是却表明了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核心特征:通过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和解决方法,体现了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知识学习的核心应该是一种社会现象,就是通过社会活动使学习者的知识得到建构,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顺利掌握知識和技能。学习共同体是通过社会建构模式进行理论知识学习的。在学习共同体中,学生应及时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学习活动成为一个主动的、累积的、建构的活动[5]。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学习内容的可认同性、方法的可信性和教师良好的协调作用,是学习共同体的主要特征。为激发学习者对知识的渴求,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中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活动发生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活动的组织是通过对现实性或学习结果的反思来实现的[6]。

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出现,促进了学习者知识认知和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使合作、协调、反思的学习方式得到重视。实证研究发现,学习共同体具有如下特征:知识和人格学习的兼具性、学习过程的协作性、学习手段的多样性、学习环境的娱乐性[7]。

在总结以上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认为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征:学习者的积极性、学习过程的合作性、学习内容的层次性、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学习过程的探索性、学习结果的反思性、理论知识的交叉性、知识点的累积性、学习手段的多样性。

2.心理动机。心理动机是学习者复杂的心理认知过程,是决定理论知识是否能够成功内化的关键因素之一。对心理学和教育学来说,心理动机并不是内外部因素那么简单,其概念是难以捉摸的。心理动机是学习者为了达到学习目的所做的体力上或脑力上的努力,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实施的适应性活动。心理动机可以激励学习者不断进取,而在学习目的实现时终止该活动[8]。

从心理认知和建构扎根理论视角,可分析个体或社会因素激励学生学习的原因[9]。也就是说,学习者的目标、自信、愿望、动机、个人满足和期望等心理活动,可用来揭示学习者行为过程的合理性。这是因为学习者心理动机激励他们与社会和他人进行有效的互动。因此,依据建构扎根理论和心理动机学,本文提取的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心理动机包括:学习目标、信心、愿望、归因、期望等。

(二)调查对象

本研究实施的时间为2015年2月底至2015年7月初,共持续18周。“经济学”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实践共经过8个阶段:教学方案准备、教学主题选择、教学内容规划、教学方案实施、教学改革总结、调查资料整理、调查成果撰写、教学改革方案再思考。

本实验的教学班级来自经济学院的5个不同班级,共240人,是笔者在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所教授的2013级经济学专业学生。为便于彼此交流,由来自同一班级的4—6个学生自愿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小组,并推荐一名组长负责本组事务。

(三)数据获得方法

在教学实验过程中,为了保证所获资料的真实可靠,项目组织人员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实验对象进行了一对一调查、小组访谈以及参与学生个人总结等多种数据收集方法,运用多种手段对同一问题进行验证。

1.一对一调查。一对一调查中共发放问卷240份,收回240份,除去漏填、前后矛盾等无效问卷外,有效问卷共223份,有效率约为93%。调查问卷共包含63个问题,分别对应于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可能影响学生学习心理动机的9个特征,每个特征项下有7个问题,分别对应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7个心理动机。在正式调查之前,进行了预调查,对问卷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校正。调查由经过培训的10名调查人员实施。为了保证调查问卷的效度,规避调查对象出于安全心理只选择7级量表的中间数,本调查问卷所有问题均采取6级李克特量表。

2.小组访谈。一对一调查是对项目参与学生个人观点的收集,而小组访谈则可以收集项目参与学生对同一问题的集体认知。项目共同体小组访谈的成员由每个学生小组的组长和一名组员组成,组员是随机抽取,共94名学生参加小组访谈。在小组访谈过程中,为了保证访谈资料的真实可靠,同时也为后续项目工作的实施提供便利化,在所有参与学生同意和理解的基础上,对每个小组访谈的内容进行了录音。在项目小组访谈结束后,由6位小组访谈组织者对录音资料进行文字化处理,并对结果进行了准确度抽查。

3.个人总结。教学完成之前的一周内,要求学生提交一篇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个人总结,内容涉及参与学习共同体的内心感受,具体包括该学习模式的不足、对小组及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方法、学习体会,以及与其他课程教学方法的对比等,字数在600字以上,共收集了240份。

三、学习共同体实证分析

(一)调查问卷分析

依据三步法,对小组访谈和学生个人总结两组资料进行定量统计[10]。首先,对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一对一调查、小组访谈、个人总结获得的数据资料进行初始编码;其次,对编码后的数据资料进行系统化和结构化,即分类和聚焦编码;最后,理论编码,把获取的数据归入不同的类别,用于下一步更为细致的检验。

为了验证项目实施过程中所获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本文利用stata13.0统计软件对以上数据进行了信度和效度分析。通过高分组和低分组独立样本t值和Cronbach alpha系数检验,结果表明调查问题的p值均小于0.05的,a值为0.975,可见调查问卷中63个调查问题具有内部一致性,且具有较高的区分度。该调查问卷的信度和效度符合要求,可以做下一步实证分析。

通过对93名学生访谈的整理,认为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9个特征对自身“经济学”学习心理动机有影响的人数和比例分别为:学习者的积极性(68人,93.15%),学习过程的合作性(63人,86.30%),学习过程的探索性(61人,83.56%),知识点的累积性(60人,82.19%),学习内容的层次性(59人,80.82%),学习内容的现实性(56人,76.71%),学习结果的反思性(52人,71.23%),理论知识的交叉性(50人,68.49%)和学习手段的多样性(48人,65.75%)。

通过对240份学生个人总结的统计和分析,发现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的特征对自身“经济学”学习心理动机有影响的人数和比例如下:学习过程的合作性(231人,96.25%),学习者的积极性(224人,93.33%),知识点的累积性(215人,89.58%),学习过程的探索性(206人,85.83%),学习内容的层次性(198人,82.5%),学习内容的现实性(187人,77.92%),理论知识的交叉性(178人,74.17%),学习结果的反思性(169人,70.42%)和学习手段的多样性(153人,63.75%)。

(二)实证分析

基于一对一调查、小组访谈和学生个人总结的量化数据,得出以下结论: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能够积极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心理动机。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对7个心理动机有着显著的、程度不一的影响。依据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特征对学习心理动机的不同作用,本文提出了一个分类标准——如果学习共同体的某个特征得到三种数据(一对一调查、学生访谈、个人总结)80%以上调查对象的认可,则将该特征视为一个主要的心理动机因素;如果没有达到这个要求,则将之归为次要的心理动机因素。这是因为,首先,依据民意表达理论可知,80%的调查者已经代表了绝对多数人的意愿;其次,由项目小组访谈和个人总结的数据资料获悉,学习共同体特征5和特征6之间差异较大,分别是80.82% vs.76.71%和82.50% vs.77.92%。所以,本文将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分为主要心理动机因素和次要心理动机因素(见表1),二者彼此作用,影响着项目实施中学习者的学习目标、信心、意愿、动机等心理特征。

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在教学理论、教学过程和教学主体上存在不同。传统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过程将自己的知识传递给学生。与传统教学理论相对应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授理论知识,学生接受理论知识,教师是主体,而学生是客体,是被动地接受理论知识;而学习共同体理论认为,教师不能直接将知识传递、转移给学生,学习者只能通过互动交流来建构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因此,教学过程是问题导向型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协调者、情境的创设者,学生在教学活动中是理论知识的建构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

在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中,学生依据自己的爱好和已有的知识结构选择、收集现实中的经济问题,搜集数据资料、整理得出结论,在学习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理论知识。因此,学生有高度的主动性,摆脱了对教师的依赖,由客体转变为教学过程中的主体,理论知识的学习也由教师灌输、传递,转变为自己选择、建构。此外,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自我建构过程,使学生感觉更有信心去接受富有挑战性的任务,让学生摆脱以往一对一师生关系的束缚,愿意付出更多的努力,转向于每个小组成员之间的彼此合作协作,从而高效优质地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经济学”的积极性。学习共同体的特征对心理动机有着显著的、程度不一的影响。这些特征共同作用,影响着学生学习“经济学”的心理动机。研究发现学习共同体的主要心理动机因素包括:学习过程的合作性、学习者的积极性、知识点的累积性、学习过程的探索性、学习内容的层次性为;次要心理动机因素包括:学习内容的现实性、学习结果的反思性、理论知识的交叉性和学习手段的多样性。

四、结论

对“经济学”教学的启示:在“经济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抛弃传统的灌输、传递式教学理念,发挥学生“经济学”学习的主体作用。在运用学习共同体教学模式时,教师应采用问题导向式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通过与现实经济现象、学习同伴、教师的互动,增强自身学习“经济学”的心理动机,建构属于自己的“经济学”理论知识。

参考文献:

[1]袁丽.“学校学习共同体”理念在亚洲的发展及实践经验 [J].比较教育研究,2016,(1).

[2]金慧,兰丽宁,宋灵青.可持续发展的学习:使命、目标与 战略——访英联邦学习共同体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阿莎· 辛格·卡瓦[J].中国电化教育,2016,(1).

[3]李慧方,罗生全.教师专业素养养成:学习共同体视点 [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14).

[4]李洪修,张晓娟.基于Moodle平台的虚拟学习共同体建 构[J].中國电化教育,2015,(12).

[5]朱正平.论高职院校课堂“学习共同体”的构建[J].中国 高教研究,2015,(3).

[6]陈美华,陈祥雨.浅谈大学英语教育中的学习共同体 [J].中国大学教学,2015,(2).

[7]林美.教师专业学习共同体的制度化互动研究——以Q 校英语教研组研讨课互动为例[J].当代教育科学, 2015,(6).

[8]王国华,闵晨,钟声扬等.微博的政治性使用对政治态度 影响的实证研究——以武汉地区大学生为例[J].情报 杂志,2015,(8).

[9]颜榴红,贾靓.S3协议模型在学习共同体意见领袖识别 中的应用[J].中国远程教育,2015,(1).

[10]谢瑞,雷体南.基于弹幕视频的学习共同体构建与实践 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5,(6).

作者:郭利京 赵瑾

上一篇:大学生性心理健康探讨论文下一篇:新课程理念的小学语文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