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词汇认知能力管理论文

2022-04-25

摘要:词汇习得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元认知理论对高职英语词汇习得具有指导性,元认知对学生自主学习非常重要。关键词:高职英语;词汇习得;元认知理论;自主学习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发展,而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习得往往与其学习策略有关。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英语词汇认知能力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英语词汇认知能力管理论文 篇1:

多模态可理解性输入视角下的英语听力图式认知构建探析

【摘要】本文从二语习得i+1理论和多模态输入的视角,采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两轮高职听力教学改革实验进行研究分析,发现了听力障碍的主要根源之一,为学生单模态输入习得的英语语汇的听力理解转化率太低。由于过程中需要建立曲折的英语词汇认知模式转换,增加了激活提取图式进行解码的耗时和记忆负荷,进而降低了听力理解的反应度和有效度。所以,英语听力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可理解性输入的多模态训练。

【关键词】英语听力;听力障碍;多模态输入;图式认知

【作者简介】王星誉(1985.06-),女,汉族,海南外国语职业学院,硕士,讲师,研究方向:语言学,ESL教学,认知心理学,跨文化交际等领域。

【基金项目】2016年度海南省教育厅高校教学改革项目资助“高职学生英语听力障碍的成因及解决对策”(项目编号:Hnjg2016-80);2016年度学院教改资助项目“高职英语听力学习方法误区的解决策略研究”(项目编号:Hwyjg2016-07)的研究成果之一。

一、前言

我国的高职非英语专业学生,经过了10年的基础英语教育进入高职阶段,其英语听力能力还是不尽如人意。其在进行全国统一的应用英语能力A、B级考试、大学英语四六级等相关英语等级考试准备中,还是非常吃力。究其原因,该现象除了和高职非英专学生的英语基础有关,学生听力词汇的习得方式和认知图式构建模式也起着关键的作用。

二、实验过程

本课题组选取了旅游管理专业(非英专)的高职一年级两个班,人数分别为40人和42人,作为实验组和对照组,采用质性研究方法,以二语习得理论、认知语言学相关原理为理据,对两个班的学生进行听力教学改革实验。

通过访谈和课堂观察,定位学生的英语听力难点为英语词汇、句法、语音、知识文化背景、听力策略等方面。通过比对各阶段的英语课程标准,了解到学生的英语语言水平主要集中于初中阶段。掌握以上信息后,课题组设计英语听力理解测试题和相关问卷。

初次测试和问卷调查后,进行访谈,通过分析结果数据,得出两个班测试成绩相近,说明其英语听力水平相当,教学实验有效。本课题组在初测结果的基础上,设计相应教学改革方法,借助百词斩英语词汇测试程序,定位学生英语词汇水平,采取课堂上强化相关英语听力弱点教学,结合课外布置英语分级绘本拓展阅读任务的方法,对实验组班级进行强化教学,以此增加认知听力词汇,构建从词形到意象的语义认知,提高英语句法语感和英语文化内涵理解。

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实验一学期后,再对两个班级进行二次测试和问卷调查。经过和初次结果数据比对,发现两个班级的整体正确率都有所提升,说明无差别的课堂常规听力教学,是有所成效的。但是,两个班级的进步差异不够明显,说明课堂上的针对性听力弱点强化教学,以及英语分级绘本阅读在词汇、反应度、语感和英语文化内涵提升方面的作用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结合学生访谈结果,课题组再次调整教学改革方法,引入百词斩、英语流利说等英语学习功能软件,采用多模态输入法,对词汇、语感、辨音等方面进行重点强化训练,以期建立起词汇发音、意象、语义、语境之间的直接图示认知关系,提高英语语汇听力理解的反应速度。教学改革实验实施一学期后,再次对学生进行英语听力理解测试、问卷调查和访谈,并进行结果数据分析和教学反思。

三、实验结果分析

1.第一轮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实验。第一轮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实验后,从实验前后的测试结果比对来看,发现在教学改革专注的几个教学难点上,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水平都略有提高,说明两种听力教学模式都是有所成效的。但是,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差异并不十分明显,说明课堂内外强化讲练和英语分级绘本拓展阅读的教学改革效果不大。经过问卷分析和访谈,课题组发现两个班的学生都存在以下两种典型的听力理解障碍:

(1)在英语听力理解过程中,学生遇到很多词汇,由其发音联想起来的词形似曾相识,但是一时之间想不起义项,在认知系统中回忆搜索单词义项的反应耗时过长;(2)句子里的每个单词,都能记起中文义项,但是放在一起连成句子,就一下子反应不过来表达的是什么意思。

以上兩种和词汇语义相关的听力理解障碍,严重影响了听力理解的反应度和专注度,导致实验组课堂内外的相关强化教学效度降低。此外,实验组第一阶段的教学实验成效不理想,还和以下主要因素相关:

(1)出于高职课程设置原因,非英语专业的高职学生的听力输入频度和容量过低。加之英语为非专业方向,学生动机缺乏,课后强化任务的完成度较低,主动训练较少,学生对英语语音的反应敏感度明显不够;(2)阅读英语分级绘本对受试学生来说偏难。很多阅读词汇学生看着眼熟,但是需要回忆其义项,导致阅读速度缓慢,脑力负荷过重,丧失了阅读快感,导致学生对积累词汇的课后阅读任务缺乏动力,持久度不够;(3)学生的英语分级绘本阅读存在连贯性理解障碍。学生虽然认识各个单独词义,但是由于学生阅读训练量少,在篇章语境中,词和词连贯成句后,组合词义理解句子存在困难。学生因此受挫,阅读任务执行度较低。

2.第二轮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实验。第一轮实验结果反映了学生的英语词汇认知不够深入全面,不能够迅速作出正确听、读理解反应的问题,所以,课题组再次调整教学改革方案,给实验组的英语听力教学引入各种英语学习功能软件,以助学生从看图象、词形,听单词发音、句子语流发音,读造句、对话、篇章,感知语境等多模态的语言输入方式,构建英语语汇的认知图示,提高对英语语音的敏感度和反应速度。

第二轮实验后,进行第三次测试,与第二次测试结果比对,发现实验组的综合准确率较对照组有了相对明显的提升。通过学生的问卷与访谈了解到,实验组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多模态英语听力语汇强化训练,英语听力理解反应速度确实要比原来明显提高,可理解的听力输入内容明显增多。由此可见,多模态听力输入强化训练对于提高英语听力理解能力和反应度,确实是有所助益的。

四、词汇认知构建溯源

从两个阶段的高职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实验结果来看,第一次的教学改革实验对比成效不够明显,主要原因是认知的英语词汇在听、读时反应太慢,也即英语词汇的音、形在词义的图示认知存储激活调取时,耗时过长。究其根源,和傳统英语教学中的词汇学习模式有关。经过调查和访谈,常规基础英语教学模式下,非英专高职学生的英语词汇认知图示构建,主要由课文后面的生词表进行输入记忆,其思维模式如下图:

在该词汇认知构建模式下,学生在听力理解时,激活英语词汇的认知图示,调取对应语义,进行英语语流解码的思维流程应该如下图:

实际上,由于很多学生在英语词汇认知图示构建习惯中,缺乏“中文词义书写形象记忆——词汇意象联想”的扩展认知构建环节,导致在解码英语听力语流时,进行到“中文词义书写形象复现”,就出现短暂停顿,需要重新构建“词汇意象联想”环节,以备组合词汇意象,进行句子解码;抑或是直接跳过“词汇意象联想”环节,直接由“中文词义书写形象复现”进行组合,进行句子解码(如下图)。

重新构建,导致反应耗时过长,影响后续听力输入的及时跟进;由“中文词义书写形象复现”直接组合句意,又太生硬,不够直观,出现词义印刷体形象到词汇意象的思维断层,严重影响了句子解码的有效性,造就了所谓“每个词好像都认识,但是放在一起就不知道是在说什么”的听力理解障碍。与此类似,该学生群体存在的英语阅读障碍,主要也是由于其缺乏阅读习惯,过度依赖生词表输入的单模态词汇认知构建导致的。

基于以上研究分析,课题组意识到构建便于激活调取的英语词汇认知图示在英语输入理解中的重要性。根据二语习得的可理解性输入i+1理论(Krashen,1985),词汇作为英语的基本组成单位,其认知维度和激活调取图式的熟练度在听力理解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课题组在第二轮听力教学改革实验中引入英语学习功能app,采用多模态输入的方法,帮助学生构建便于英语输入理解过程激活的词汇认知图示,其建构思维路径如下:

如图所示,单词的发音、拼写词形、意象、中文词意、使用语境、和在语流中的发音等认知元素之间,已经搭建起了两两相通的认知图示模型,经过反复训练加以巩固,可以在听力、阅读输入时,直接调取对应元素,省去了间接调取或者临时构建意象的耗时,大大缩减了反应时长和记忆负荷,有效提高了输入理解。第三次测试、问卷和访谈和前期的结果比对证明,多模态的词汇认知图示构建教学模式对消除英语听力障碍是较有成效的。

五、结论

经过两轮英语听力教学改革实验的质性研究,验证了二语习得i+1可理解性输入理论和多模态词汇认知图示构建的有效性。对于英语的基本构成——词汇,惟有构建起直接短程的听力理解认知图示,才能提高听力解码的反应速度,从而提高听力理解的覆盖率和准确率。

借助现代多媒体英语学习软件技术,从视、听、读、感知等多模态输入,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词音、形、义、使用语境等多维的认知图示。在夯实可理解性英语听力输入i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有效运用相关和听力策略,逐步扩展其他可理解性内容。惟有强化有效可理解的英语听力基础词汇积累,才有可能通过广泛阅读和听力输入,实现有效词汇量的快速积累,增加英语文化背景和提高语感,形成良性循环,提高英语听力教学能效,最终实现英语听力障碍清除的目标。

参考文献:

[1]Krashen,S.The Input Hypothesis: Issues and Implications[M].London:Longman,1985.

[2]Rost,M.Listening in language learning[M].London:Longman,1990.

[3]Werker.Becoming a Native Listener[J].American Scientist,1989, 1:54-59.

[4]李晓媛,俞理明.关键图式对二语听力理解中工作记忆负荷削减作用的研究[J].现代外语,2009(2).

[5]刘思.英语听力词汇量与阅读词汇量——词汇研究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5,1.

[6]马艳华.儿童母语习得的言语输入对大学英语听力教学的启示[J].科技教育,2010(32):176-177.

[7]彭康洲,袁巧玲.国内近十五年英语听力研究述评[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5(2).

[8]单兴缘.语言习得最低言语输入量及其测量[J].哈尔滨理工大学学报,1994,4:107-108.

[9]孙丽,刘华坤.童书分级阅读研究略述[J].科技与出版,2017(12): 115-120.

作者:王星誉

英语词汇认知能力管理论文 篇2:

谈元认知视角下的高职英语词汇习得

摘要:词汇习得是语言学习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元认知理论对高职英语词汇习得具有指导性,元认知对学生自主学习非常重要。

关键词:高职英语;词汇习得;元认知理论;自主学习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词汇量的大小直接影响着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技能的发展,而学生对词汇的记忆和习得往往与其学习策略有关。有研究表明:学生的自我管理策略尤其是自我反思和评价能力(即元认知策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自主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高职英语教学中,学生如何通过有效的学习策略来自主习得实用、够用的词汇量是至关重要的。

高职英语词汇习得现状

教育部2000年颁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的教学目的是: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并为今后进一步提高英语的交际能力打下基础。”

目前,高职英语教学普遍存在下列问题:(1)语言能力及各类考试对词汇量的要求高、词汇量起点低。(2)学生词汇学习策略匮乏,元认知策略意识不明确,学习缺乏自主性。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自然也制约着学生词汇的习得。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没有足够的词汇,就谈不上听、说、读、写、译等技能的提高。

词汇是语言的基本要素之一,如果把语言结构比作语言的骨架,那么词汇为语言提供了重要的器官和血肉。词汇习得是高职英语学习的一个重要环节,里弗(River)认为,掌握足够的词汇是成功运用外语的关键,没有词汇就不能运用所学的结构和功能意念。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卫金斯(Wilkins D A)也曾说过:“没有语法,人们能说的话很少;而没有词汇,人们一句话也说不出。”由此可见词汇的重要性。但目前的高职英语词汇学习存在着较大的问题。正如沃林(Waring)对词汇教学所作的总结:一次输入大量的词汇;注重单个词的讲授而不是词的融会贯通;词汇教学=定义+拼写;教材中对新词的重复率较低;较少的教授词汇学习策略;很少讲授词典查阅技巧;词汇大多以列表的方式给出;较少进行词汇练习测试。由于学生缺乏有效的词汇学习策略,在英语学习中无法有效记忆和使用所学的单词,因此造成了听、说、读、写、译方面的困难,从而阻碍了英语运用技能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信心。

元认知理论

元认知理论是20世纪70年代初由美国心理学家弗拉维尔(Flavell)提出的。它是指认知主体对自身心理状态、能力、任务目标、认知策略等方面的认知。即“认知主体为完成某一具体任务或目标,依据认知对象对认知过程进行主动监测以及调节和协调”。元认知其实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如果把传统的认知称作为“知其然”,那么我们可以把元认知称为“知其所以然”。认知是接受、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过程,而元认知是指驾驭一个人如何去接收、加工和处理信息的过程。

元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和元认知监控三个组成部分。元认知知识是指一个人作为具有认知能力的生物关于其所在世界所储存的知识。主要包括元认知在主体方面的知识、有关认知在材料、认知任务方面的知识以及有关学习策略使用方面的知识。元认知体验是认知和情感方面有意识的经历和体验,这种体验分三个阶段:初期阶段,主要是关于认知任务的体验;中期阶段,主要是关于认知活动进展过程的体验;后期阶段,主要关于认知任务完成的收获体验。元认知调控是指在进行认知活动的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主动地对其进行监视、控制和调节。

元认知策略对词汇习得的指导作用

元认知理论强调学习者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有目的地计划、监控并评估自己的学习过程,从而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利用元认知理论,训练并培养学生的元认知意识,帮助他们建立英语学习策略,可以极大地提高高职高专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和质量。不少专家认为,在所有的学习策略中元认知策略高于其他策略,因而处于一个更高的层次,元认知策略控制了认知策略的使用。文秋芳在调查传统与非传统学习方法时发现,对学习成绩起关键作用的变量之一是学生的自我管理策略,而该策略的核心是自我反思与评价能力,词汇学习也是如此。奥马利(O’Malley)明确地指出了元认知与学习能力的关系“没有掌握元认知策略的学生基本上是一个没有方向,没有能力评估自己的进步、自己的而成绩和确定自己未来的学习方向的人”。因此,在进行英语词汇教学时,教师有必要帮助学生进行元认知构建,传授一套词汇学习的元认知策略,做到“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最终使学生成为词汇学习的主观能动者并学会学习。教师应从元认知调控来传授以下三个策略来指导学生的词汇学习。

根据计划策略明确学习任务,制定学习计划 学习者应根据自己已有的认知知识,对词汇学习制定一个合适的计划,如设置学习目标,安排学习时间,预测学习困难和解决方法等。高职英语词汇习得一开始就应该树立目标,此目标可以参照《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的词汇要求来确定,然后教师帮助学生确立阶段性计划和目标。比如,在第一学年里学生必须将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词汇全部掌握,而在第二学年里努力学会A级词汇。教师可以为学生推荐一本较好的词汇学习手册。计划的其他细节需要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行制定,如鼓励学生自我设计各个阶段的学习内容、方法和进度。如学生计划实施得不够理想,教师应帮助他们重新设立目标、制定计划。

根据监控策略管理学习过程,把握学习效果 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应该对学习计划中的过程、方法、效果、计划执行等进行有意识的监控和管理。有些学生缺乏对自己学习过程的监控,如随意旷课,不能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不能积极寻找和很好地利用英语学习资源。而有些学生学习比较被动,喜欢跟着老师的教学节奏安排自己的学习,对词汇习得的方法也是,一味模仿,但自己的学习效果却不一定好,结果很可能导致对学习失去兴趣。实际上,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是有差异的,而元认知能力的发展也是有先后的,一种词汇学习策略的选用并非适合每一个学生。因此,在制定了明确的学习计划后,教师要及时了解他们计划的实施和进展情况,发现他们学习中的困难和不足,定期对他们的学习进行检查,了解学生的词汇学习情况,并适时给予正确的评价和引导,帮助学生合理安排学习,把握学习节奏,灵活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强化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内化他们的学习动机,转化学生的学习观念。

根据评价策略反思学习效果,调节使用认知策略 学生的认知活动最终要落到学习效果上。评价学习过程和结果就是帮助学生评估和反思自己的学习,包括学习效果、策略使用及计划的完成情况等。在完成一项任务后,教师应该给学习者一定的时间来分解学习活动并评估他们在完成任务时使用学习策略的情况,同时还要给他们足够的时间来评估他们当初制定的学习目标的实现情况。有很多学生不知道自己是否进步,也有学生不关心自己的进步。这就说明,有些学生还没有学会正确地评估自己,自然也无法主动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学习计划和方法。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懂得利用元认知策略知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反思和调节,帮助他们提高自测能力和评估能力。

结语

高职英语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一门必修的公共基础课,词汇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英语交际能力的高低。元认知策略作为学习策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职英语词汇习得中起着重要作用。词汇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的任务,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加强学生元认知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使词汇教学真正取得好的效果,同时使学生受益终身。

参考文献:

[1]Flavell J H. Metacognition and Cognitive Monitoring:a new area of cognitive-developmental inquiry[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9(34).

[2]Jeremy Hamer.The Practice of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M].London:Longman,1990.

[3]Walkins D A.Linguistics in Language Teaching[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78.

[4]O’Malley JM,Chamot A U. 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5]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6]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6.

[7]张颖秋.元认知与大学英语词汇教学[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5(6):26-28.

[8]王岩.元认知迁移理论与英语词汇教学[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高教版),2009(4):124-125.

作者简介:

郭洁(1971—),女,湖南永州人,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

作者:郭洁

英语词汇认知能力管理论文 篇3:

员工英语能力管理的六大关键

眼下地球村的时代已经来临,中国企业的经济活动势必要走向国际舞台,或以代工模式加入国际分工价值链活动,或以并购、外包等商业模式,整合国际资源而成为国际品牌。此时,企业与国外的沟通和交流多起来,而且由于企业自身外籍员工的增多,对内的外语沟通也频繁起来。在英语已经成为全球大部分企业都会选择的一种内部共同沟通的语言的大背景下,很多睿智的企业管理者都意识到,要快速、高效地实现企业国际化战略,靠个别国际交流能力强的人单兵作战不是长久之计,对全体员工进行英语能力管理才是催化剂之一。因此,越来越多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者被要求在内部考核和外聘人员时增加检测英语能力的工作,并进而将对员工英语能力的日常管理纳入日常工作范围之内。

由于不同的职业属性、岗位类别与工作地点,所需要的英语能力皆不相同,当人力资源主管试图做好所有员工的英语能力管理工作时,必将面临各种挑战,例如:面对企业中复杂的职位构成和英语水平层次不齐的员工时,如何系统、准确地制定出适合所有岗位需求的职位英语标准?在为不同职能部门招聘员工时,如何筛选到部门所需的“既有专业技能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如何帮助英语能力不足的员工制定有针对性的英语培训计划,让大家在有限的工作时间及业余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益?如何激励全体员工根据不同时期的工作目标,自觉提升职业英语水平并最终使企业受益……

总之,如何对员工的英语能力进行系统化的管理,尽快提升员工的英语水平,成为当下众多外向型企业所面临的重要难题。

正视员工的英语能力需求及挑战

英语能力是指一个人使用英语进行交流和沟通的能力,它可以概括分为生活英语能力、工作英语能力与社交英语能力(见表1)。我们将主要探讨工作环境下的英语实际使用能力。

从表1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企业的员工都要有一定程度的工作英语能力,只是不同岗位侧重的英语技能和熟练程度不尽相同。要想为不同岗位选定合适的英语技能,就要提前作好岗位分析,并明确所需要的听、说、读、写等英语技能所占比重大小和程度深浅。

以A企业为例,该企业由于海外业务增多的原因,销售人员,特别是高级销售人员需要经常向国外客户介绍包括产品性能、专业服务、行业术语等方面的内容,其英语需求很高,所以企业在招聘和内部培训中,就需要侧重于提高员工在口语表达准确、发音标准、全面理解客户需求等方面的内容,也就是说在英语听力和口语方面的要求会较其他岗位高。再比如某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需要将论文发表在海外权威学术期刊上,那么他不仅要通读全球该领域最新的科研成果论文,还要书面用英语准确表达出自己做研究时涉及的专业术语、日常研究方法、研究成果等,所以在英语阅读和写作方面的要求肯定远远高于其他行业。

有时同一个职位因为工作内容不同,对英语能力的高低要求也不太相同。例如,某公司需要招聘两名文秘,一名是为海外业务经理服务,一名是为国内业务经理服务,可以想象海外业务经理秘书接触到的英语业务肯定比国内业务经理秘书要多。

根据统计,整体英语能力优秀的人在职场上极具竞争力,为企业创造出的价值和产生的边际效益也相对较高。有鉴于此,有的人力资源管理者为了图方便,认为统一用最高标准的同一杆“秤”去称所有应聘者,就肯定能选到优秀人才,殊不知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且不说高标准、严要求招来的英语人才需要公司多付薪酬,单看绝大多数这类人入职后不久就因没有发展空间而跳槽,企业招聘成本又在无形中增加,就足见企业在甄选人才和交付工作任务时,用科学的英语管理标准和测评工具对应聘者进行全面衡量是多么必要。

企业内部员工对工作英语能力的态度主要有这样几种:一是英语很重要,需要经常培训和自学;二是工作的时间紧、任务重、压力大,虽然英语培训需求急切,但主要希望能学以致用;三是工作之余对英语学习重视不够,遇到实际问题了才“书到用时方恨少”;四是担心学习内容不实用、效率不高,耽误工作和业余时间,浪费精力。因此,人力资源管理者在管理员工英语能力时,要综合考虑以上因素,从企业发展战略高度和企业文化建设的角度,帮助全体员工提升职业素质。

重点把握六大关键环节

中文能力与专业能力对大部分职位都有较高的必要性和优先性,而职位对英文能力的需求则仅为附加条件。所以,企业必须明确了解每个职位英语能力的必要性与优先性,当某职位对于英语能力不具有必要性和优先性时,企业雇佣英文能力好的人,不但会增加雇佣成本,而且可能会降低该员工的工作满意度。作为国际化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可以从以下六个关键环节入手,有效管理员工的英语能力并使其为加快国际化进程、提高企业利润额而服务。

第一,制定员工职位英语标准。

在企业快步迈向国际化的趋势下,HR必须抓紧时间完成公司内主要职位的职位英语标准,作为未来国际化人才招募、升迁及外派的基础。HR需花时间与各部门主管仔细沟通,才能确切地以文字描述出该部门各个职位的英语能力需求。沟通的重点就在分析每一个职位所需的英语生活能力、英语工作能力及英语社交能力,并且将文字认知转换为该职位所需的最低英语能力数位指标。

一般来说,大部分职位需要英语的情况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顺序主要包括以下一些方面:

1阅读简单的英文版工作手册。

2阅读简单的英文电子邮件。

3用英文回复电子邮件。

4听懂他人口头用英语分配的简单任务。

5用英语与他人面对面简单地讨论工作与任务。

6在电话中用英语讨论工作。

7参加以英语进行的教育训练,但不用参与讨论。

8参加英文会议,且需要参与讨论。

9参加英文的社交活动,且需要积极参与聊天。

10在公司或公司以外以英文做简报。

以上每个方面对英语的需求程度都可以分为希望将来会、偶尔需要、有时需要、经常需要、一定要会等五个优先等级,企业可根据每个岗位的胜任力模型,在这些情况及优先等级中做出适当的选择。比如,某职位需要员工能看得懂英文写的会议主题,能以英语口头简单说明其例行性工作,并有能力做简单的英文报告。以国际通用职业英语能力测试标准——托业考试公布的职级标准为例,可推断出其托业阅读考试分数必须在230—350分之间,托业听力考试分数至少存355—435分之间,因此可将该职位英语标准设定为至少585分。

第二,针对应聘人员制定英语能力标准,,

只要完成上一步员工职位英语标准的制定工作,公司便可轻易地制定出针对应聘人员的英语能力标准。一般而言,公司最常用的是要求高于某项英语水平测试的最低分数线,也有些公司使用区

间分数准确定位岗位需求。例如沃尔沃招聘采购经理时要求有熟练的英语能力,最低分数线为托业考试850分;西门子电力招聘研发部系统测试工程师时,要求英语水平最低为托业考试730分。由此看出因为不同岗位对英语使用的需求不同,企业在制定招聘标准时就必须要进行差异化考虑。

如果面临专业人才短缺或岗位不易吸引应聘者的情况,也可将招聘标准改为优先选择性,再由高分往低分选择人才,等招聘完成后,再用英语培训为英语能力不足的员工补课。

第三,完成员工英语能力盘点并建立员工英语能力资料库。

随着国际商业环境的变化日益加快,组织变革成为企业的常态性工作,任务编组也是最常发生的专业形态。倘若公司的人员档案中缺乏有关“英语能力”的资料数据,在组织变革或任务编组时,一旦需要英语能力测量,便会拖延工作进度。因此,许多国内外大中型企业,如索尼、三星、海航、华为等,平时都会逐步要求员工上交公司指定的英语能力检定证书,甚至定期举办全体员工英语能力检定考试,来帮助公司人员资料库完善英语能力档案。

举例来说,某电信项目主管在组建项目小组时,需要总工程师一名、控制系统工程师两名、项目秘书和助理一名、外派施工人员若千名等,只需在公司人才资料库输入各职位需要的条件,就能迅速找到候选人名单,开始相关的调派协调工作。

第四,规划并评训英语培训绩效

由于目前大部分大中型企业都存在员工英语能力不符合公司期望或未达到最低标准的情况,因此企业为员工举办语言培训的需求也日渐增多。HR必须了解基础语言能力培训课程的特点,比如,如果对英语基础较差的员工进行英语词汇和语法的培训,耗时长、要求高、见效慢,因此不适合由企业组织内训。然而针对有一定词汇量和语法基础并能做简单书面英语工作的员工(如大学应届毕业生),安排有针对性的会话训练、简报训练、写作训练等,都能在短时间内看出效果。所以,HR在安排企业内训前,应先用有效的英语检测分数指标筛选出英语能力相当的候选员工,才能确保培训的绩效。另外,市场上做语言培训的机构很多,HR应留意培训期间和期末是否分别安排了测验。不做检测,讲师便无法掌握学员的英语能力差距,这样实施“一刀切”的培训,不仅针对性不强,效果也无法保证。

有些公司为了激励员工学习英语的积极性,逐步提高员工的平均英语能力水平,通过反复评测,建立了一整套英语学习奖励标准。如果这些标准与职位英语能力标准相匹配,就是比较理想的。比如,华为公司很重视员工的英语学习与培训,所有新入职的员工都被要求于一年内参加托业考试并通过岗位最低分数要求,能达到岗位奖励分数的员工不仅可以报销考试和培训费用,还能获得公司额外奖励的“学习奖金”,同时在职务晋升、外派交流、带薪进修等方面享有优先权。

第五,建立外派、国际培训及国际会议的员工英语能力标准。

HR除了面对建立职位英语标准与人才资料库等常态性的工作外,对于重要的涉外工作,如外派、国际培训及国际会议,也必须建立一个规范化的标准,包括海外职位英语能力标准和海外生活英语能力标准两个部分。

其中前一项标准的制定可以参考为国内员工制定标准的方法和步骤,而生活英语也是影响其在海外是否顺利的重要技能,建议可另外实行英语而试或使用如托业、TOEFL iBT在内的生活英语测评工具以评量其国外生活能力。

第六,了解并使用英语能力检定工具。

为了迅速、客观地了解员工和应聘者的英语能力,很多中大型企业渐渐开始习惯于使用第三方英语能力测评工具的分数作为判断依据。目前中国市场常见的英语测评工主要有四种(见表2),每一种都有其不同目的及主要用户群,HR可根据企业类型和岗位实际需求从中做出选择。

上述四项考试,是目前国内较为认同和广泛使用的检测英语能力的标准之一,并且四项考试都有一定的受众群。以托业为例,其2009年全球受测人数超过500万,到2010年全球已有10000家各类机构曾经或正在使用托业考试作为人员招聘和晋升标准,能全面、准确考察出员工职业英语水平,同时对各项分数作出解释,让企业更了解员工适合哪种类型的工作;而BEc考试则偏向于检测员工的商务英语水平,但其很难在两个同样级别的人选中作出判断;至于托福的考查内容,由于主要为学术方向,且有一定的人员流失风险,目前以其作为应聘或培训英语标准的并不广泛。CET4及CET6,具有广泛性的特征,但应试的弊端也饱受诟病。

员工英语能力的管理并非一项简单的工作,但相信只要了解了企业各岗位对英语的不同需求和员工对英语的各种态度,并进一步按照本文所述的六个关键环节进行操作的话,员工的英语能力管理将会变得更为有序和有效。

作者:马少静

上一篇:实验教学基础化学实验论文下一篇:高职机械专业大学物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