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艾滋病认知状况调查

2022-09-12

自从艾滋病被发现以来, 正以惊人的速度在世界各地蔓延。目前艾滋病在我国已进入快速增长期, 流行方式也由高危人群转向普通人群。在中国的艾滋病患者中, 15~29岁的约占60%, 大学生属于性活跃人群, 但性心理仍不成熟, 对新事物好奇, 有较强尝试欲, 是感染和传播AIDS的重点人群[1]。为了解大学生对艾滋病知识的掌握程度, 今后更加有针对性的开展艾滋病预防宣传、健康教育, 我们对某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进行了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调查分析。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 共调查了243例, 收回有效问卷243份, ;其中男生119例, 女生124例, 男女比例为0.96:1, 学生年龄在18~23岁, 平均年龄21.4岁。

1.2 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表, 匿名进行相关知识调查, 采用笔答的形式, 以保证所获信息的可靠性。内容包括个人基本情况、艾滋病知识、态度和安全性信念等方面。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艾滋病的认知情况

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的总知晓率为47.4%。大部分学生 (74.1%) 认识到现在艾滋病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 对艾滋病感染后的临床表现知晓率较低。而对于目前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 只有40.3%的学生认识到其严重性, 见表1。

2.2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知晓情况

有93.4%的学生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对性传播、母婴传播也有正确认识。但对“蚊虫叮咬”等非传播途径回答正确率较低。见表2。

2.3 对待对待艾滋病感染者的态度及安全性信念

有69.5的学生认为“艾滋病”很可怕;只有38.3%的学生对艾滋病人持同情态度;18.9%的学生愿意与艾滋病人交往, 且又近半数认为应将艾滋病人统一隔离管理。有高达67.9%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尽管有71.6%相信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 但真正使用的却只有22.2%。详表3。

3 讨论

本次调查表明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对艾滋病知识了解的非常少。并且认识不到目前艾滋病在我国的流行情况的严重性。虽然有相当部分的同学能够知晓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母婴传播, 不通过礼节性接吻、握手、拥抱、游泳、共用劳动工具传播, 但仍然对艾滋病有恐慌心理, 不愿意与艾滋病人正常交往, 对艾滋病人持歧视态度。通过调查发现目前的性观念比较开放, 有67.7%的学生表示可以接受婚前性行为, 还有一小部分可以接受多个性伴侣。尽管相信安全套能预防艾滋病, 但真正发生性行为时会使用安全套的却只占小部分。因此, 在大学生中很有必要开展对艾滋病及安全性信念的健康教育。

由于历史及传统因素的影响, 在我国的大学校园内公开和全面的性教育仍然很欠缺。我国大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处于低水平初级阶段, 缺少系统、规范、科学、全面的性健康教育内容和模式[2]。高校性教育的普及力度不够, 大学生需求的性知识主要来源于报刊杂志、影视、互联网等媒体, 大学生的分辨能力不够强, 这样很容易使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走入误区。再者, 职业院校学生普遍整体素质要低于普通本专科院校学生。因此, 在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中开展健康、全面的性教育已是势在必行。比如, 对大学生发放关于预防艾滋病、性病的健康教育处方、宣传资料, 开展预防艾滋病、性病的专题讲座等。资料表明大学生掌握的资料愈多, 态度越积极[3]。在活动的开展过程中, 对我国艾滋病流行现状与感染艾滋病的主要途径以及预防艾滋病的基本方法等内容, 要结合大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生动活泼的形式讲授给大学生, 今后的宣教活动要做深、做细, 不但要让学生知其然, 还要知其所以然, 如将安全套的正确使用作为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在大学生中广泛深入地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工作, 不仅让大学生做到掌握预防艾滋病的基本知识, 更重要的是教育大学生承担起预防艾滋病的责任, 减少或降低艾滋病对大学生的危害, 适时的提高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

综上所述, 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正日趋开放, 而与之相应的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意识和行为并没有相应提高, 这种现象将增加大学生感染性病、艾滋病的风险。因此, 应在大学生中开展适时、适度、适量的性健康教育和正确的爱情观教育, 既要进行洁身自爱的道德教育, 又要正确宣传安全套在预防性病艾滋病中的作用, 提高大学生预防性病艾滋病的意识, 进而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与自我保护能力, 降低感染艾滋病的危险性, 培养正确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摘要:目的了解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 (AIDS) 的认识、态度及个人信念, 为学校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243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高职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的知识性问题知晓率不高, 有93.4%的学生知道艾滋病可以通过血液传播;对性传播、母婴传播也有正确认识。大部分学生对艾滋病有恐慌情绪, 正确安全性观念的持有率较低。结论应结合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认识情况及行为特点, 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

关键词:艾滋病,大学生,知识,态度,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 杨艳晖.不同人群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 2007, 23 (6) :754~755.

[2] 吴扬.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模式与内容探讨[J].浙江预防医学, 2008, 20:3~5.

[3] 白春玉, 赵颖.沈阳大学生艾滋病知识的调查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 1997, 8 (1) :32~33.

上一篇:精神病医院档案信息系统管理应用探讨下一篇:电力电气设备检修技术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