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认证工业设计论文

2022-04-21

摘要:美国8所高校的样本分析显示,其工业设计本科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学制不一和授予学位类型繁多、大一学年强调设计基础学习、专业学习贯穿本科阶段全过程、强调跨学科设计学习、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等。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职业认证工业设计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职业认证工业设计论文 篇1:

我国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评定体制研究

摘 要:文章从我国设计类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及现状中总结我国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认证的不足,并从我国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的一般模式及特点出发,提出构建我国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体制的构想。

关键词:工业设计 职业资格评定 模式 体制

检 索:www.artdesign.org.cn

Internet :www.artdesign.org.cn

我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之中,但是在创新与创意方面与发达国家仍然有着显著的差距。国家正在实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战略转换,工业设计正是工业产品“创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意”的实现手段。而人才是实现工业设计创新的根本,实施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是培育高素质工业设计师的重要手段。

一、我国设计类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及现状

我国职业资格认证的内容主要为技术资格认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我国职业资格认证逐步扩展到设计类职业资格认证等更为广泛的职业领域。中国建筑装饰协会、中国室内设计师协会、中国家纺协会先后制定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全国室内建筑师技术岗位考核认证办法》(2003年)、《全国室内设计师技术岗位考核认证办法》(2003年)、《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1](2006年)等设计类职业认证办法和标准。一些地方政府也根据本地区发展的需要实施了一批专业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如《上海市服装设计专业职业资格暂行规定》(2003)[2]《广州工业设计职业资格制度(专业技术人员)试点工作暂行办法》(2010年)《浙江省工业设计职业资格制度试点工作暂行办法》(2012年)等。目前,国家已经将广告设计师、平面设计师、室内设计师、服装设计师、景观设计师、工业设计师、动画设计师、商品展示设计师等职业的五、四、三、二、一级全部归属到艺术设计类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体系[3]。

在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认证方面,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于2004年发布了《中国轻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制度规定》,并制定了相关的实施细则。 2010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在上海召开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全国预备会议,研讨了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标准和工业设计师资格考试大纲和培训教材编写方案 [4]。拥有全国工业设计从业人员半壁江山的广东省于2009年由广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广东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发布了《工业设计职业资格制度(专业技术人员)试点工作暂行办法》和《工业设计职业资格(专业技术人员)考试实施办法》。为使工业设计职业资格(专业技术人员)在实际中发挥证书的效用,广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明确提出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证书在聘任和兑现待遇、积分入户享有与相应档次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同等的效力。2012年9月由浙江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浙江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联合发布了《浙江省工业设计职业资格制度试点工作暂行办法》和《浙江省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考试实施办法》。

由我国设计类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的发展及现状可知,我国设计类职业资格评定的管理机制尚不够健全,工业设计职业评定制度的建设尚处于局部探索阶段,尚未建立起国家级的工业设计职业评定制度。因此,有必要从我国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的模式及特点出发,建立科学、合理的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评定体制。

二、我国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的一般模式及特点

根据政府和社会组织在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活动中的作用地位的不同,可以将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的模式划分为市场主导型、综合型和政府主导型三种类型。

政府主导型的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体制指的是主要有政府职能部门承担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的管理工作,如我国工程师系列、教师系列等职称评定工作的管理体制。

这种职业资格评定模式的优点是有利于政府对职业资格评定工作的总体规划和对质量的控制。政府可以从宏观上对职业资格评定工作进行总体的调控,并且可以通过出台一些配套的政策发挥证书的效用,从而提高证书评定工作的权威性、提高评定工作的效果;其缺点是容易导致评定机制的僵化、不能满足市场变化的要求。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工作属于专业性很强的一项工作,而且其市场化特征很强。这样,由政府主导认证工作,容易带来认证工作的官僚化、与市场需求脱节,从而不利于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

市场主导型的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体制指的是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活动主要由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承担职业资格评定的主要工作,政府仅发挥其宏观调控的职能,如发达国家的注册会计师等。

这种模式的优点是能够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职业资格评定中的作用,从而使得职业资格评定符合市场的需要。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熟悉市场对人才质量的要求,因此能够根据市场的需要发挥其专业性作用、开展认证的培训和考评等工作;其缺点是要求行业组织必须具有比较强的权威性和和自我约束能力,否则评定工作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可,认证证书的效果大打折扣,或者因为缺乏约束而导致出现“卖证书”的现象,致使认证工作堕落为圈钱的工具。

综合型的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体制指的是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评定工作由政府和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共同实施职业资格评定工作,如注册建造师等。该模式的优点是政府既能够发挥其在职业资格认证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也可以根据需要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同时,也能够充分发挥行业组织在职业资格认证中的专业性优势,并逐步培育行业组织在职业资格认证中的权威性,以便于逐步形成市场化的长效认证机制。但这种模式对政府与行业协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要求比较高。否则,政府与行业组织在职业资格认证中的职能分工容易产生交叉,进而影响认证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我国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评定的体制构想

(一)我国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评定的模式选择

我国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评定的模式选择主要分为两个阶段:一是建立由政府主导、行业组织参与实施的综合型职业资格评定管理体制;二是构建由工业设计协会为主导的职业资格评定工作机制。

1.政府与社会共同参与,建立工业设计职业资格评定管理体制

为了保证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工作的权威性,建立由政府主导、行业组织参与实施的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管理体制。

政府作为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工作的行政管理者,对职业资格评定工作进行实施组织和调控管理。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负责职业资格评定的归口管理,承担职业资格证书数量指标控制、考试与培训组织、证书注册等管理职能;财政部门负责提供评定机构建设与评定活动的费用;工商部门负责与设计企业分级标准有关的标准制定与实施;教育部门负责根据设计师职业资格要求进行专业教育内容的改革。

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作为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工作的执行组织,负责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的评价标准制定、评定培训教材的编制、培训活动的开展、评定机构的构建并开展评定工作、职业资格的注册登记等职能。

2.构建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工作机制,保障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确保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结合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兼具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特点,构建试卷考试与专家评定相结合的、科学合理的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工作机制。

建立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工作机构。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的领导下、财政局的支持下,由工业设计协会组织建立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小组,负责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的考试组织与管理、评审专家管理、证书管理等工作。

建立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考试机制。在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局领导下,由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小组负责开展培训教材编写、考试培训、考试试题编制、考试规范制定、试卷考试和专家评定过程组织与管理、考试信息反馈与答疑等工作。

(二)推进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的对策

1.实施培育工业设计师的人才政策,打造工业设计师人才高地

通过实施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制度,充分发挥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工作在创意人才培育、激励与引进中的重要作用,打造工业设计师人才高地。

一是将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制度纳入体制内,与工程师等制度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实现相互之间的对等转评,以利于增强工业设计师的归属感和有利于工业设计师的合理流动;

二是通过宣传和培训,让低层次的设计师了解向高层次设计师努力发展的方向,激发设计师积极上进的潜能;

三是将高层次设计师与户籍管理制度相结合,以利于吸纳优秀设计师在武汉地区创新创业。

2.实施支持工业设计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培育工业设计龙头企业

充分利用工业设计师职业资格评定的成果,建立工业设计企业分级管理制度和实施优秀设计企业重点扶持政策,培育一批工业设计行业发展的领头羊。由工商局与工业设计行业协会共同开展相关研究并实施,建立工业设计企业分级管理制度,根据工业设计企业的设计师人才数量与结构、业绩等标准将工业设计公司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资质,以利于扶持优秀品牌工业设计企业,引导工业设计市场进入有序竞争。

注释

1 贾京生.家纺产品创新的本源[J].浙江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2.

2上海市人事局,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关于印发《上海市服装设计专业职业资格暂行规定》的通知, 2003.11.25.

3汤菲.湖北省室内装饰设计师职业资格考试现状及对策研究——以〈室内装饰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理论考试指南〉编写为依托[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8.5.

4 深圳市工业设计行业协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设计师专业技术资格认证全国预备——首次工作小组会议在上海召开http://www.bobd.cn/design/industry/news/exhibit/201004/40824.html 2010-4-21.

作者:曹南南 管顺丰

职业认证工业设计论文 篇2:

美国工业设计本科教育的特点分析

摘 要:美国8所高校的样本分析显示,其工业设计本科教育具有以下特点:学制不一和授予学位类型繁多、大一学年强调设计基础学习、专业学习贯穿本科阶段全过程、强调跨学科设计学习、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等。我国工业设计教育应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学习和培养学生产品设计能力,将专业学习贯穿至本科教学全过程,以设计项目或课题为主要授课方式,强化培养学生整合和运用知识设计产品的能力。

关键词:美国;本科教育;工业设计;特点

一、研究缘起

工业设计是伴随着工业生产水平提高而发展起来的一个领域,是针对工业产品的外型和功能而进行设计和开发的创造性活动。工业设计的核心是产品设计,广泛应用于轻工、纺织、机械、电子信息等行业。工业设计产业是生产性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工业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大多数产品的技术制造市场和分销的逐渐同化,设计正慢慢成为进行产品划分的唯一附加值,并促使产品参与全球范围的市场竞争。

工业设计将推动我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1]。高校教育作为工业设计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如何发挥自身优势培养适应时代发展、与企业需求对接、具有竞争力的工业设计人才,是推动我国产业升级、提高我国工业竞争力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以位于美国工业设计教育排名前位的8所高校为样本,通过对其工业设计本科教育进行系统的比较分析和研究,尤其是其课程设置和教学方面的特点,以期为我国的工业设计本科教育改革及发展提供启示与借鉴。8所样本高校为:亚利桑那州立大学(Arizona State University)、辛辛那提大学(University of Cincinnati)、罗德岛设计学院(Rhode Island School of Design)、普拉特学院(Pratt Institue)、俄亥俄州立大学(Ohio State University)、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罗切斯特理工学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和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其工业设计本科教育均已通过美国国家艺术和设计学院学会(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hools of Art and Design,NASAD)的专业认证。

二、美国工业设计本科教育的特点

(一)学制不一、学位类型丰富

8所高校的数据显示,美国工业设计本科教育主要在设计学院开设,学制一般为4年,但奥本大学的学制为4.5年、辛辛那提大学的学制为5年。工业设计本科教育授予学位主要有三种类型,包括艺术学士学位(Bachelor of Fine Arts,BFA)、理学士学位(Bachelor of Science,BS)和工业设计专业学士学位(Bachelor of Industrial Design,BID),其中罗德岛设计学院、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和罗切斯特理工学院授予艺术学士学位,亞利桑那州立大学、辛辛那提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授予理学士学位,普拉特学院和奥本大学授予工业设计专业学士学位。

(二)大一学年强调设计基础学习

样本高校的工业设计本科教育将大一学年界定为基础学习阶段(Foundation Program),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并行开设,强调为学生提供跨学科的学习经历(见表1)。在此阶段,学生应充分了解设计概念、工具、方法和材料等知识,培养设计思维和基本的设计能力。为此,在课程内容上,样本高校大一学年的专业基础课一般包括绘图、3D设计、工业设计原则等课程,使学生对产品的空间关系、结构、材料和工程有所了解;在教学方式上,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相结合,重点让学生熟悉调查、分析、比较、评价等设计过程。在普拉特学院,基础学习阶段的任课教师通常采用引导教学、生成性学习和问题解决、自主学习等教学方法,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大一学年第一学期着重学习基本的绘画技能,学生学会通过素描、绘图和制图进行视觉化思考、明确思路,并运用基本设计软件工具进行描绘、创作、修饰和展示;第二学期,学生将学习材料的性能,进一步掌握可视化能力。

(三)专业学习贯穿本科阶段全过程

8所高校工业设计本科专业的总学分差异不大,大体为120~134分。通识教育课和专业课程的占比呈现出较大差异,一般在30∶70左右(辛辛那提大学和俄亥俄州立大学例外,前者为17∶83,后者为45∶55)。与1998年44∶56的均值相比[2],专业课的占比有所上升。其次,美国工业设计本科教育课程设置的共性特点是,专业学习在大一至大四学年不间断,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大二和大三学年学习核心课程,掌握制图、色彩、三维形式、模型制作、数字计算机技能;大四学年,着重专业实践与锻炼。在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工业设计本科教育的总学分为120分,其中专业课程86学分、通识教育课程34学分,学生每学期限选4~6门课程,必须同时包括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普拉特学院工业设计本科教育的总学分为126分,其中专业课程84学分、通识教育课程42学分,学生每学期限选15~18学分的课程,专业课和通识教育课程学习分散在各个学期(见表2)。

(四)强调跨学科设计学习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产品日益被要求满足人类更多的需求,与之相应的工业设计教育的教学内容也越来越广泛。工业设计既是一个多种学科知识综合交叉的新学科,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美学、工程学、机械构造、摄影、色彩学、环境等多个领域,也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以工业产品为主要对象,综合运用科技成果和社会、经济、文化、美学等知识,对产品的功能、结构、形态及包装等进行整合优化。因此,在课程设置上,美国工业设计本科教育的课程涉及设计方法、色彩理论、产品规划、可视化统计、材料、制造方法、消费心理学和环境研究等领域,学生通过4~5年的学习,应熟悉设计、工程、人为因素、销售和社会学的基本原则,掌握计算机辅助设计和绘画、原型制作、摄影、素描和制图等技能,养成设计的市场需求和材料及其比较成本意识,使设计与环境保持和谐、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研究显示,跨学科设计教育给学生和设计师带来了很显著的收益,尤其是使他们的设计能力更加专业、更加具有市场价值。[3]

(五)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美国工业设计教育以工作室(Studio)课程和合作教育(Cooperative education,Co-op)为抓手,凸显和强化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工作室课程以项目为导向,是关于“怎样设计”的课程,它将完整的产品设计与开发过程引入课堂,使学生熟悉完整的产品设计过程,养成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环境责任意识等。工作室课程贯穿整个本科阶段,按次序开设,随着年级的递升而逐渐增加难度,强调视觉体验,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视觉沟通技能、动手能力和独立开展研究的能力。低年级的二维设计、工程基础、造型基础类的课程作业以工作室课程形式完成,帮助学生实现设计思维与设计过程的结合;高年级的工作室课程强调创新和设计能力,学生将承担高级设计项目,学习本领域更多的法律和商业知识。

合作教育是美国工业设计本科教育另一种广泛采用的教学模式,产生于1906年,最早由辛辛那提大学提出。合作教育是对课堂、实验室和设计项目的拓展,有助于学生的深入学习,为从事该领域的工作做好准备。它改变了传统的课堂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实践机会,学生将获得专业实践的一手知识,同时将产生对这一职业的直观感受。辛辛那提大学工业设计本科教育为学生设置了5个合作教育学期,从大二学年的春季学期开始。在合作教育学期,学生从事所选领域的全职工作,同时完成有助于学术和专业发展的在线课程学习。学生应在一个公司中至少工作2个合作教育学期:相关实践显示,第一个合作教育学期主要为培训和适应,第二个学期学生才能有效开展工作并作出贡献。企业将评价学生的发展和成绩。[4]

三、思考与启示

8所高校的数据分析显示,强调设计过程和跨学科学习、将专业学习贯穿本科教育全过程、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是美国工业设计本科教育的显著特征。为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和设计能力,美国高校将专业学习和通识教育有序分散在各個学期进行,并贯穿整个本科阶段;工业设计是一个多学科知识交叉融合的学科,为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设计人才,美国高校的工业设计课程涉及心理学、社会学、美学、工程学、机械构造、摄影、色彩学、环境等多个领域,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是工业设计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既有助于学生应用和整合知识和专业技能,又能锻炼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等能力。美国高校还以项目为依托,通过工作室课程和合作教育形式整合课程学习和实践教学,强化对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学会如何让设计概念成为现实。

借鉴美国经验,我国高校在工业设计教育的未来改革中,首先应进一步加强跨学科学习和对学生产品设计能力的培养,强化产品设计和开发过程的学习,使学生熟悉完整、连续的产品设计和创新过程;其次,在课程设置中,改变从大二开始开设专业课的现状,将专业学习贯穿至本科教学全过程,以设计项目或课题为主要授课方式增加学生专业实习和实践的机会,使其在项目中进一步整合、运用所习得的知识与能力;再次,在培养方案中,增加跨学科课程,尤其是心理学、材料学、环境学等课程,使学生的设计更加专业,有效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并与生态环境保持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韦学运. 工业设计将推动我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C]. 2006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暨中国工程院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首届年会论文集,2006.

[2]李中扬.现代美国工业设计教育特征[J].艺苑,2000(2):69-70.

[3]甘翔. 我国工业设计教育竞争力指标体系[D]. 南京:东南大学机械工程学院,2016.

[4]University of Cincinnati. Co-op Handbook[EB/OL].http://www.uc.edu/content/dam/uc/careereducation/docs/Co-op/Sp17CoopHandbook.pdf.,2017-03-31.

作者:庄丽君

职业认证工业设计论文 篇3:

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摘 要]高校要培养新时代的工业设计人才,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不断进行审视、修订。课题组在分析了工业设计专业发展概况和存在的问题之后,以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为例,制订了合理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有特色的课程体系,构建了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形成了有特色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 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工业设计起源于工业革命后的欧洲。德国包豪斯设计学院(1919-1933年)是现代设计教育发源地,其创立的“设计基础课体系”强调科学的、逻辑的工作方法和艺术表现的结合;其所采用的“双轨制”教学模式为现代设计教育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它是世界上第一所完全为设计教育而建立的学院。

我国工业设计专业于20世纪80年代由国外引入,被正式列入国家教育部专业目录,分别设立在艺术类大学(如中央工艺美院和广州美术学院等)和综合类大学(如北京理工大学和湖南大学等)中。之后30多年,工业设计专业在全国各地迅速发展,培养了大批设计人才,与此同时对于艺术类和理工类工业设计教育的争论从未停止。随着科技发展、时代的变化,工业设计的内涵也是在不断变化之中,导致人才培养方面的困惑。目前争论仍在继续,但是人们对设计的理解有了多方位的认识,对其“创意”、“整合创新”、“技术服务人”等本质内涵,以及专属于“设计”的知识有了一定的共识。在“大设计观”工程教育的发展趋势下,在设计学上升为一级学科的情况下,工业设计专业如何培养新时代的工业设计人才成了热点课题。

过去由于参考对象单一,不同背景的学校在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方面存在同质化的问题。目前趋势是要求学校按照本校情况,在设计学基本规律的基础上,形成办学特色的多样性。例如侯立平教授提出了中国当今设计学学科本科教育人才培养规格,同时也分别提出了综合类高校、艺术类高校、理工类高校、文科类高校的设计学本科专业,在研究型、研究教学型、教学研究型、教学型等不同层次的培养目标特色 。教育部高等学校设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正在编制“设计学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而新的工程认证标准也为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视角。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工业设计专业是2000年在原北京机械工业学院机械工程背景下创建的专业,现隶属于机电工程学院。工业设计专业教师从1993年开始由机械工程系陆续引进。经过近20年的发展,形成了在校生270人左右,毕业生近千人的规模。专业方向扩展到工业产品\展示设计、信息艺术\视觉传达设计等方向,学生在实践、就业中表现优秀,成为特色专业。从2004年开始,进行每四年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通过不断修改凝练,形成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意、工科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特点,培养“一专多能、善于合作、头脑灵活、技能过硬”的应用型设计人才。
二、制定合理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

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专业培养方案的首要内容,体现了专业教育的目的,为毕业要求、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等的制定提供方向和指导。培养目标应该具有合理性、准确性。合理性指符合学校定位、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准确性指培养目标能反映学生毕业后5年左右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

(一)合理性

专业人才培养应符合社会需求。在国家层面,中国正处在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大国的转型期;各种制造业都需要通过设计来进行创新。《中国制造2025》提出,要“提高创新设计能力。在传统制造业体系基础上,建设完善创新设计生态系统。建设若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创新设计集群,培育一批专业化、开放型的工业设计企业,鼓励代工企业建立研究设计中心,向代设计和出口自主品牌产品转变。发展各类创新设计教育,设立国家工业设计奖,激发全社会创新设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国家由于经济转型的需要,大力支持制造业发展工业设计,对这方面的高级设计人才需要量非常大。

在北京市层面,北京除了是我国政治、文化、科技创新中心之外,还是世界“设计之都”。设计正在为北京市的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重要作用,对高素质设计和文化创意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历史上有许多古老都会在转型发展中都通过科技与文化的结合,让城市文脉与民族精神得到延续和强化。

在学校层面,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是一所以工管为主、工管理经文多学科协调发展的高校;學校以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光机电一体化、知识管理与技术经济等领域为办学特色,立足北京、服务首都、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根据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工业设计专业的办学定位应该是把培养学生专业知识能力和北京地区经济发展与未来就业联系起来,为北京市和国内其他地区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依靠学校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的优势,形成具有工科特色和突出创新创意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准确性

从连续两年外对工业设计毕业生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毕业生的就业地点83%在北京。就业行业主要分布在创意/设计、互联网/电子商务等行业。就业职务主要为产品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交互/网络设计师。

从对用人单位的问卷调查结果来看,与其他学校毕业生相比,本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竞争优势在于:①有关设计专业的知识和技能,学得比较多,就业领域比较广。②在某一领域就业后,所学的设计方向的知识和技能,使其具有一定的优势。比如,在平面设计领域工作中,可以应用三维软件和视频表达技能,提高设计结果的呈现水平,在单位同行中表现出优势。③本校的毕业生在做事方面,比较认真、踏实,肯吃苦、任劳任怨;不好高骛远,具有合作精神,适应性比较强。这是用人单位非常欣赏的。

关于毕业5年左右应该具备的能力和事业发展预测,根据设计行业的特点和对毕业生及其雇主的问卷调查,本专业的毕业生毕业5年后的工作情况如下:

39%的毕业生希望在设计领域继续发展,提高设计水平,成为资深设计师——在产品设计、平面设计、交互设计领域成为单位的资深设计师,具有较高的设计水平和较丰富的设计经验,是单位的设计骨干或中间力量。

资深设计师应该具备的能力是:具有比较深厚的人文素质、艺术素质和工程技术素质;具有对设计的执着追求热情;有宽阔的视野和较强的设计思维能力;对设计领域常用的软件,掌握得比较好;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

37%的毕业生希望在设计领域发展,提高管理水平,成为设计管理者——进入单位的管理层,成为单位的设计总监、产品经理等。

设计管理者应该具备的能力是:具有比较深厚的人文素质、艺术素质和工程技术素质;对设计领域和行业的发展趋势,有较强的洞察力和判断能力;善于与人交往,有团队精神和有较强的沟通能力;有较强的组织和管理能力;有大设计观念和较强的设计思维能力。

以上人才能力需求预测通过实际调研得出,人才培养目标具有准确性。

(三)工业设计专业培养目标

由以上分析,依据学校“立足北京、服务首都、面向全国、培养具有较强创新能力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定位,结合北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本专业培养目标为培养掌握现代工业设计理论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设计思维能力和熟练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设计创意表达能力,能够从事产品设计、信息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和展示设计等职业的创新型、应用型、合作型设计人才。

在注重培养学生掌握工业设计基本理论和方法的同时,要加强其在创新创意方面的实践和动手能力,如分析设计问题、提出多种设计构想和设计表达等方面的实际能力。毕业生具有一定的产品开发、设计、组织、管理能力,可到IT企业、现代制造企业、传媒业、科研机构、事业单位从事设计、工程、项目管理、策划和宣传等工作。

本专业学生毕业5年后在社会与专业领域预期能够取得的成就主要表现在: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艺术素质、机械工程/计算机技术素质,有宽阔的视野和较强的设计思维能力;对设计领域常用的软件运用得比较熟练;具有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

专业方向:本专业下设两个专业方向,为产品/展示设计和信息艺术/视觉传达设计。

专业特色: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意、有工科特色的,具有“一专多能、善于合作、头脑灵活、技能过硬”的高级应用型设计人才。
三、设计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高校要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体系是以国际工业设计专业教学理念——项目类课程驱动的课程体系为基础制定的。在本课程体系中,按照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基本分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将课程相应分为知识类课程、技能类课程和项目类课程。这三种课程被分布在第一至七学期内,其中知识类课程和技能类课程的学时逐渐减少,项目类课程的学时则逐渐增加,并且在每学期的初始或期末都有一个实践教学环节来对上学期或本学期所学的内容进行一次综合训练。这样的课程结构既可以保证各门课程之间的联系,又可以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本课程体系的项目类课程有:设计初步、平面基础设计、立体基础设计、视觉传达设计1、设计程序与方法、交互设计、产品设计1、视觉传达设计2、产品设计2、视觉传达设计3、展示设计、多媒体设计2、动画与视频设计等。

另外,从知识、能力和素质角度,本课程体系又可以分为通识教育理论课、学科基础教育理论课、专业教育理论课和实践环节四大部分。

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包含相关的理工类、社科类,和体育、外国语、计算机应用教育等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人文意识、责任意识等。

在学科基础教育理论课部分,强调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意、工科特色。体现创意特色的设计基础和思维训练从第一学期贯穿到第五学期;体现设计能力的设计技法和表现的训练从第一学期持续到第四学期;体现工科特色的课程如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和电工电子学、金工实习等课程从第一学期持续到第四学期。

专业教育理论课部分,通过产品、视觉传达、媒体交互、设计理论四大课程群,提供给学生产品或媒体专业方向的选择,内容丰富,同时又具有灵活性。在专业课中同样注重理论与项目的结合。注重感性艺术方法与理性科学设计方法的結合,加强学生原型创新设计能力的培养。突出工科院校的工业设计教育整合交叉创新的特点。

实践环节要四年不断线,配合课程进行训练,也结合企业或设计竞赛进行,以加强学生的实战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合作能力等。
四、构建应用型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体系设置的指导思想是:系统性——系统地支撑毕业要求,注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动手和创新能力;落地性——符合学校实际情况,具有可操作性、达成度高;实战性——与企事业的一线设计师交流、合作,与实习、就业相对接。

工业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主要包括课程实验、开放性实验、课程设计、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科技创新、社会设计竞赛。

实践教学注重推进与企业合作,加强学生的社会实践。教师参与指导大学生创新实践活动,部分项目带领交叉学科的学生进行创新性设计,让学生了解学科前沿的发展动态,而且在设计研究过程中激发潜力,挖掘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培养沟通能力、团队合作能力,提高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师认真指导学生参加设计竞赛,获得了良好的成果。参赛的学生面广,收益多。学生在参赛过程中提高了理论联系实际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获得了奖项,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氛围、学习积极性。学生在设计竞赛中获奖,也提高了本专业在行业中的声誉。
五、结语

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目标为核心,开展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建设,从各方面支持培养目标的实现。

对于理工类高校的工业设计本科专业,在教学研究型层面,根据实际情况分析专业现状和存在问题后,学校制定了合理准确的人才培养目标,从一专多能、善于合作等方面体现创新和工科特色。设计了专业课程体系,强调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意、工科等特色。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以注重校企合作、实践应用型为特色。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办学目标和专业特色定位,结构设计清晰合理,保证了人才培养质量和持续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侯立平. 坚守与转向——文化转型与设计学课程设计的变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 孙颖莹.工业设计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

[3] 王晨升等.工业设计史 新一版[M]. 上海:上海美术出版社,2016.

[4] 姜可. 整合设计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的教学方法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8增).

[5] 姜可. 创新思维培养方法研究[A]. 2007国际工业设计会议论文集[C].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刘凤华]

作者:姜可 高炳学 汪虹

上一篇:体育教师师德建设论文下一篇:项目投资预算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