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26

摘要:课程考核作为检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能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稳定教学秩序和保证教学质量,考试内容和形式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客观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实践能力,本文对课程考核的方法进行探索,力求寻找科学合理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考核方法。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论文 篇1:

关于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人才教育的思考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和面向当地和区域经济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与管理人才的教育。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区别于其他高等普通艺术教育模式,紧扣职业教育的内涵,针对行业及具体岗位,培养应用型专门设计人才。因此,建立一套适应社会经济与教育发展的专业学科系统,才能适应新时期社会岗位需求的发展。

一、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人才教育的现实状况

1.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

艺术设计是综合性应用专业,随着世界经济、政治、文化、艺术设计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一方面,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不仅要随着世界艺术设计不断发展,更要适应国内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的需求;另一方面,受教育的对象——大学生,也与过去发生了变化,现在的学生更加重视个人的专长和兴趣,有选择地学习其认为需要和喜爱的课程。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该及时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造适合时代和学生要求的新的教学模式。

2.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我国的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起步较晚,并且一直沿用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思维模式,受到传统教育思维的束缚,制约了教与学的创新能力,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不能适应市场需要,设计作品与市场脱节。另外,由于连年扩招,一些学校办学条件不达标,教学环境、师资力量跟不上,艺术教学研讨不足,造成课程结构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教学内容陈旧,未能根据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做出及时的调整。这些问题必然导致办学缺乏特色,教育缺乏针对性,最终使许多艺术类毕业生因为能力不足而不能胜任所学专业,只能从事低端工作,更使培养出来的学生承受就业压力。

二、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人才教育模式的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核心的问题是培养什么样的人,主要是指培养层次、服务社会的内容、人才的质量和能力等。准确定位艺术高职培养目标,首先应明确艺术高职的定位。高等艺术职业教育的内涵应包括三层含义:一是教育层次——高等教育;二是教育方向——职业岗位;三是教育性质——实用艺术教育。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必须要树立职业教育的理念,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在服务于地方或区域经济建设上,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与管理人才。

1.以就业为导向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地区主要是在就读学院的省市,专业设置一般根据地区经济行业设置。高等职业院校应自觉地从整个社会发展的角度,把握教育改革的方向,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找市场、教育过程贴市场、质量评价靠市场、毕业环节进市场的办学思路,构建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的专业结构或专业方向、课程设置和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标准等。例如,江苏南通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艺术系,听取了文化产业市场专家的意见,了解了企业一线市场情况,针对地方特色和产业,根据岗位需求对老专业进行改造,新增开设家纺等专业,在教育过程中,科学地整合课程,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工学结合”模式最早出现在现代设计教育的奠基者——包豪斯学院。这个学院建立了注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工作室与工厂体制,让“学习环境”变为“工作环境”,拉近了“学习目标”与“工作目标”的距离,把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及职业态度培养有机结合起来。2006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教职成[2O06]4号),明确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该模式通过校企合作,针对企业的岗位要求制定学生的课程设置和专业实习计划,一方面使教学与社会需求接轨,另一方面,还充分利用了企业资源,不仅可以解决学生的实习和就业问题,同时为企业输送合格的专业人才。

三、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专业设置和教育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全局性、系统性的教学改革工作。从目前的高等职业院校的学科专业设置情况来看,基本上是承袭了原国家教委普通艺术院校本、专科专业目录框架来构架的,只不过适时做了一些专业的特性延伸,缺乏科学性、时代性、创新性。所以,在艺术设计学科建设过程中,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人才培养的创新问题又摆在了眼前。

1.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的力度,建立科学实用的课程体系

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环节,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在理论教学方面,正确处理专业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之间的关系,课时分配、授课内容、引导方向要合理,基础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的教学注重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实践课程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的同时注重理论和实践教学相结合。当前艺术设计教育最大的弊端就是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堂与社会错位,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一个项目远胜空讲一套理论。艺术设计专业最佳的教学模式就是课堂教学与设计实践相结合的“实践——理论——实践”形式。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的科学课程体系,能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高效率地掌握与专业相关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产学研”研讨式教学模式

“产学研”研讨式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的教学特点,实现了生产、教学、科研三者的有机结合。一方面,可以利用学校在学科上的优势,解决企业在产品开发和管理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为企业排忧解难,并直接向企业输送学生,方便企业找到自己需要的、能够直接上岗的应用性人才,从而达到企业、学校、学生的互惠互利;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向企业、社会申请课题项目,有助于使教师自身在科研、专业实践能力、项目开展的教学和管理经验能力的锻炼和提高,并促进学校对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准确定位,促使教学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同时,吸收学生全过程地参与实践,增加学生开发产品、参加生产管理和产品销售实践的机会,又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团队合作精神,减少了学生毕业不适合企业和社会需求的现象。

3.加强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

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提高高等职业教育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不仅要教授学生掌握相关的专业知识,更要培养学生从事设计工作的专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培养,不可能仅仅通过课堂的形式实现,还需要各种实践环节的参与。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基地恰恰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了平台,为培养学生的艺术设计专业能力提供了训练场所。实训基地建设包括校外和校内两部分,校外实训基地通常与相关的企业紧密结合,这样才能与行业当前最新发展紧密结合。在项目中,学生独立处理设计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既能满足学生对项目过程的有效把握,又能直接参与到真实项目中,实现了与岗位的零距离训练。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模拟企业模式来开展,为学生设计了企业生产现场的模拟环境和实践训练,使学生在“做中学”,通过自己动手设计和生产产品,熟悉并掌握设计行业的主要生产设备、生产工艺和基本技能等,从而在毕业后能够更快地适应工作岗位,进入工作状态。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

作者:张秋实

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论文 篇2:

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考核方法探索

摘 要:课程考核作为检验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能否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稳定教学秩序和保证教学质量,考试内容和形式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为了客观地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实践能力,本文对课程考核的方法进行探索,力求寻找科学合理的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考核方法。

关键字:艺术设计类专业 课程考核 考核方法

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生源复杂。艺术设计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院校必须合理制定符合企业工作过程,岗位技能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专业课程和课程考核方式。课程考核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无论在义务教育中,还是高等教育的教学管理中,都有其重要的意義。课程考核的依托来源于课程学习内容。艺术设计类专业的课程理论和实践教学没有明确的分割界限,且专业课程的教学都是在理论教学中融入专题作业训练。

一、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特点

理论课程:如艺术设计史等。此类课程的实践教学内容较少,以理论讲授为主。利用多媒体投影或传统的教室进行教学,学习内容多以某个专业领域的历史、发展、流派等基础知识为主。学生学习的任务和目标也只是所学专业基本概念的理解,无需死记硬背。

理论+实践课程:如三大构成等。此类课程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本各占总学时一半。授课时先进行理论知识的讲授,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操作方法、设计概念,然后利用课程及课余时间进行大量的课题训练,使学生在训练的过程中逐步理解理论概念、掌握设计方法。学生学习的任务和目标主要在于训练的过程中能否真正做到对所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和融会贯通。

实践课程:如素描等。此类课程的教学主要是实践教学及课题训练。少量理论知识基本贯穿于课题训练。通过大量的课题训练,学生需要熟练应用各种绘画、设计工具绘制、设计各种类型的作品。在不断的训练中熟练应用工具,理解课题所表达的真正含义,最终能以各种绘画、设计技法完美表现出适合不同条件的设计意图。学生学习的任务和目标主要体现在对绘画、设计技法的表现和达到的效果。

软件应用课程:如电脑辅助设计等。此类课程的教学立足于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成果。首先要掌握基本的设计思路,和纸面绘制技巧。然后学习相应的设计软件,利用娴熟的软件应用技巧,设计制作出符合需求的作品。学生学习的任务和目标一方面是软件的操作水平的提高,更重要的方面是通过软件应用所展现出学生的基础素质、综合应用能力。

二、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课程考核方法

(一)考核原则

课程的教学方式、教学目的决定了课程考核方式。在考核内容上,不单有理论的掌握程度,还有实践操作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有对结果的考核也有过程的考核;有对个人能力的考核,也有团队能力和职业合作能力的考核。

课程考核的目的,并非为单纯的考试成绩,应当是作为衡量所学知识的程度或展现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的机会。

课程考核的成绩不能作为评判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毕竟绝大多数考核的内容只是所学知识的小部分而已。课程考核的成绩更不能作为评判学生人品,学习能力的标准。

教师在课程考核过程中占有主导地位。应当有明确的考核目的,深知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企业岗位需求对于所任课程的要求。合理安排考核内容,科学应用考试手段进行合理化考核。

端正学生学习考试态度,学生成长过程所遇到的各种类型的考试,基本都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定的依据。长期以来,学生应付考试的态度根深蒂固。让学生理解高等职业院校课程考核的真正意义任重道远。

课程考核后的分析、讲评工作有助于获得充分的教学反馈信息,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找出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从而为改进教学提供依据。

(二)考核方法

理论考核型是最常见的考试方式,并不因为其传统而被排除在高等职业教育的考核方式之外,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类专业中,对基础理论和艺术理论的掌握,是以“必须、够用”为度的,这主要是为了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自我创新能力打下基础,也是一个可持续性发展的问题。重视技能,并不意味着放弃理论的学习。因此这类考试,其适用的课程也主要是理论性较强的课程,特别的基础课程及史论类课程。

实践考核。对于理论+实践类型的课程考核,可以采用传统的理论考试和上机操作的实践考试一并进行的方式。但如果课程教学目的是熟练掌握某种设计技巧,那么单纯的考核实践操作也是可以的。特别是软件和设计类课程,可以采取集中在一定考核时间内独立完成某项作品或完成某些操作,根据完成的速度及质量评定成绩。

提交作品考核。课程结束后,学生提交相应的作品给任课教师,教师根据作品的质量及完成的过程进行评定成绩,便是提交作品考核。但其评判方式有很大的主观因素,尤其是阅卷教师的欣赏水平、设计风格都决定了试卷的分值给定。有三种评阅方式可以有效解决问题。一,担任同一门课程或同类课程的教师组成阅卷组,对学生提交的作品进行集体评阅,参考多名教师的意见,给出平均分值。二,加强平时成绩的分值。对平时的课题训练做严格要求,并为每一次的课题训练打分。结合后期的综合训练按照一定分值比例给定综合成绩。三,课程结束后进行作品汇报展出。在成绩的评定方面可采取专家组评分,也可以采取观众评分,或两者结合的方式进行。

过程考核型,主要是以完成某项任务为最终目的,将大项目分解成若干小项目,小项目穿插到平时课题训练中,完成平时的课题训练,也就完成了大项目的一部分,并进行考核评分。当若干的小项目全部完成时,大项目便得以完成。评分便可以依照完成每个小项目的分数平均给定。当然这种考核方式也可以只考学生操作的某一段过程,不要求学生完全完成整过工作。主要是考核学生对技术的掌握和操作的熟练程度。适宜在一些操作过程较长的课程。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对于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尤其是对就业率的提高有明显的作用。在众多的考核方式中,采用哪一种是因人而异,因课而异的。评价这些考核方式或者说这些考核方式是否科学合理,需要广大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探索和尝试。但不管哪一种考核方式,都必须体现课程大纲的要求,体现以能力为本位,体现以就业为导向。

参考文献:

[1]赫荣定,艺术设计教育定位思考[J],成都大学学报,200321(3)

[2]赵月明,高校考试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江苏高,200403

[3]陈涛,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课程建设研究[J],河南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01

[4]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Z],教育部,200611

作者:陈建平 杜雯婷

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论文 篇3:

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谈

设计是一门古老而年轻的学科。在设计学成为一门学科之前,设计依附于美术,那时的设计与制作是同一过程,是建立在手工业基础之上的。真正把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并实施现代教育的,则是1919年德国成立的包豪斯设计学校。从包豪斯开始,现代设计伴随者工业化的进程,成为独立的行业。

在中国,现代设计观念传人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仅限于“实用美术”、“工艺装潢”、“装饰”等狭隘的范围,相应的设计院校也被命名为“工艺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校”等。此时的设计无法成为一门社会性的产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国家先后进行了3次大的学科专业调整,重新修订了专业目录,解决了专业设置的混乱局面。1998年新专业目录调整为20种,设立艺术设计硕士学位,本科院校设置艺术设计专业。艺术设计专业由于设立的时间比较短,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还处于探索阶段,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在经过了几年的大规模扩招后,国家加大了对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的宏观调控力度,对人才培养规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高等职业教育模式新探索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本科院校的体系教育,由于学制和培养规格的差异,职业教育更加注重于职业素质和实践技能的培养。因此,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教学不能照搬本科院校的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而是要以“教育要全面适应现代化建设对各类人才培养的要求,全面提高办学的质量和效益”的思想为指导。以党的现行教育方针和教育部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各项原则为依据,加强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教育,突出能力培养;以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加强教材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践性教学基地建设、实验室建设为保证;突出“面向基层、面向工程、面向生产一线”的要求,强化艺术设计、施工、管理,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

教学改革是一项带有方向性、全局性和开创性的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必须从艺术设计的实际出发,对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教学模式、课程设置体系、教学内容和教材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的改革,突出综合素质培养,强化岗位技术教育,建立以艺术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模式。

二、教学目标定位思考

高等职业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改革,应体现专业教育特色,从社会实际需要出发,有针对性地构建学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强化岗位知识的学习和运用;完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以操作技能、工艺实习等为主的实践环节,加大实践教学环节所占的比例;加强产学合作,倡导校企联合,逐步建立学校与企业合作培养人才的机制。毕业生上岗后,上手快、动手能力强,经过一段时间的磨练,可成为项目设计、投标报价、材料选择、施工技术和施工机具操作、施工项目管理、项目验收、决算等的技术人才。

三、课程设置合理实用

艺术设计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突出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应强调课程设置的针对性、强调基础课教学的适应性、强调专业课教学的实用性以及实践教学的连续性和渐进性等,分述如下:

1 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

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必需、够用”的原则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实际需要,突出技术应用能力培养。在教学体系中,主要加强以下几项改革:

(1)在设计模块中,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加强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在项目设计中的作用;建设计算机设计中心,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使学生具备运用计算机辅助设计的能力。适应人才市场需求。

(2)在施工技术模块中,以实际操作技能培养为基础,强化技术指导。在教学过程中,以校内操作实验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初步掌握实际操作规程、操作方法和机具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常识;掌握项目质量的控制方法及检查、验收标准,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技术指导能力。

(3)在管理模块中,根据用人单位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突出“项目施工管理”,使学生掌握建立现代企业组织管理制度的基本原理,掌握艺术设计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掌握艺术设计项目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加强经济核算方面的教育,增设《工程经济管理与预算》等课程,使学生掌握工程经济的基本计算方法和预算方法;加强投标、报价和工程成本核算的技能培养,使学生掌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成本核算、工程预算、决算的方法及工程索赔的有关知识,进一步提高学生市场意识和工程经济意识。

2 基础课教学强调适应性

纠正过去基础课与专业课“各自为政”的脱节现象,使基础课名副其实地成为专业的“基础”,打破原有狭隘的基础课教学格局,超越单纯技巧和经验的传授。为纠正基础课教学与专业课脱节的现象,改全因素素描为设计素描,以设计意识为核心,尽量缩短素描与设计专业课的距离并逐渐与其接轨;改绘画色彩为装饰色彩,并加大室外写生训练。从宏观上考虑基础课所从属的专业课和生产一线的需要,培养视觉反映力,增强视觉接受信息的感悟能力;开发想象能动性和对未知领域自觉探索的创新能力;培养分析、思维能力,锻炼对事物的把握能力,努力使基础课教学适应专业课的需要。

3 专业课教学强调实用性

一种理论只有用于实践才有其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如果不能指导实践,那便是毫无意义的空话。在制定改革方案时,应认真调查研究,按照专业教育特点,强调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的实用性、实践性,着眼于培养技术应用型设计人才;总结过去的教学经验,结合社会对艺术设计人才的实际需求,对专业课教学、理论教学内容加以调整,强调实用性。

4 实践教学强调连续性和渐进性

艺术设计是活的,是多学科综合知识的集结。在具体设计中,难以确认固定的秩序和搭配关系,因此,拘泥于课堂常规教学形式,无法满足实际需要。校门洞开的今天,对外设计服务已不可逆转,教师带领学生走向社会,使专业必修课在社会实际设计中完成是加强教学的重要举措。通过改革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基本做到既有一定理论素养,又能进行具体的设计、施工、管理工作,成为新一代技术型、实用型人才。

总之,社会职业技术岗位的分工不同、行业和地区之间存在的发展不平衡性,以及学校办学基础、办学条件的差异等,决定了人才需求的多层次、多类型、多规格,也决定了不同学校承担着不同的人才培养任务。因此,高等职业院校应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根据社会的实际需求和自身条件,确定办学层次和类型,大胆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努力培养出受社会欢迎、有特色、高质量的人才。设计是一门前瞻性的学科,艺术设计教学改革之路还很长,实现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化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关注着国际艺术设计教育动势以及国内相關院校艺术设计教育改革转变的同时,也应努力转变自己的观念、意识和行动。

作者:张有江

上一篇:流行音乐存在价值分析论文下一篇:社会职业技术教育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