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2022-04-16

【摘要】泥塑是以泥土为原料,以人物、动物为主,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夸张、概括、拟人为主要手法的立体造型艺术。泥塑课既可培养学生的美感及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又可以发展和锻炼学生手部骨骼和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同时还能培养细心、集中注意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泥塑教学创新教育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泥塑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篇1:

泥塑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实践研究探析

摘  要:作为初中美术课程中的泥塑教学中的实践,从一堂课到一个系列,不断进行尝试,形成初中泥塑校本教材。从中国泥塑到广州灰塑,细化到本土泥塑,让学生先了解,再实践。从传统工艺到不断开发实践,到不同颜料、不同材质的实践,到雕塑技艺的透雕、浮雕、圆雕。把泥塑的学习、制作和非遗传统艺术教学紧密结合,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深度合作,带学生参观陈家祠,了解各种雕塑技法,深入学习灰塑,运用在泥塑作品当中。通过不断地尝试和不断地实践、调整,从学习传统到自我表达,学生对中国的泥塑有了深入了解。

关键词:泥塑;美术课堂;实践

前言

泥塑,俗称"彩塑",即用粘土塑制成各种形象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泥塑是中国民间一种传统的即古老又常见的民间艺术,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有素有彩,从原始社会的陶罐器皿,到秦始皇陵的兵马俑,再到当代形式各异,百花齐放。

一、泥塑初中美术课堂实施的基础

基于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义务教育阶段美术课程标准》的精神和要求,基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关重要讲话精神,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在积极进行馆校合作,非遗进校园的传承与创新教育的实践中,开发与利用乡土地方文化资源在初中美术课堂的教学实践的研究,推进我校初中艺术特色教育和发展,开设泥塑课程的研究与实践探究。泥塑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效果,泥塑作品不同于绘画、剪纸等艺术的表现形式,具有方便实施、与地方特色和本土文化高效结合的特点,更能贴近人们的生活。学生自幼接触各色粘土,有兴趣,有基础。通过泥塑在初中美术课堂中的实践研究,探析泥塑艺术在美术课堂中的结合,形成泥塑校本课程教学体系。

二、泥塑课堂实践与创新

作为初中美术课程中的泥塑教学中的实践,从一堂课到一个系列,不断进行尝试,形成初中泥塑校本教材。从中国泥塑到广州灰塑,细化到本土泥塑,让学生先了解,再实践。从传统工艺到不断开发实践,到不同颜料、不同材质的实践,到雕塑技艺的透雕、浮雕、圆雕。把泥塑的学习、制作和非遗传统艺术教学紧密结合,与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深度合作,带学生参观陈家祠,了解各种雕塑技法,深入学习灰塑,运用在泥塑作品当中。通过不断地尝试和不断地实践、调整,从学习传统到自我表达,学生对中国的泥塑有了深入了解。

泥塑制作教学能很好的提升学生的艺术综合素养,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协调能力。在学生把自己的设想,通过泥、雕、塑、彩绘等形式制作成作品,这个过程不仅开发了学生的艺术创作潜能,而且检验学生的艺术思维,使学生想象中的物体通过泥塑作品实体呈现。在引导学生从传统泥塑艺术作品中获得传统技艺的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创造符合自己的制作方式,比如在材料选择上,可以是不同的泥土,通过不同的硬度和特性在制作、阴干甚至烧制中不断摸索;在雕塑类型上把圆雕、浮雕、透雕的塑造技法不断融合,达到作品塑造的理想效果。在制作技法运用上,把传统的泥条盘筑、雕、塑、捏等手法通过作品需要进行使用。也可以根据泥塑材料需要,在泥土中加入棉、纸浆、木屑、草灰、蜂蜜、油等不同材质进行混合。在翻模时可以考虑不同的方法,大量运用生活中现有的饼模、花模等特色模型,以及石膏板倒膜的方式。在色彩工艺的表现,可以是先上底色,也可以是成型后再上色,上色可以是常规的泥雕颜色品色,也可以运用其他颜色进行尝试:比如油画颜料、丙烯、广彩等颜色进行不断的实践,在实继学习操作中掌握传统泥塑工艺的表现技法,熟练掌握制作4个步骤:制子儿(制出原型)、翻模、脱胎、着色。使传统泥塑工艺得到很好的传承。在泥塑教学中,根据泥雕内容的不同选用适宜的表现形式和技巧以保证作品的效果,做出不同的作品,不一样的尝试和实践使学生得到不一样的艺术体验。

三、泥塑教学的意义

在泥塑教学中,本土艺术,广府文化作为“根”的存在,为泥塑提供了更多的表现形式,可以让学生制作的作品多一份地方特色,也增强了作品自身的感染力。广府文化的借鉴,木雕、玉雕、灰塑技艺、作品方式的借鉴。广彩、漆艺不同颜色的实践使得教学在泥雕中不同雕刻色彩的搭配,使得素有“三分塑,七分彩”的泥塑作品不仅给人以圆润坚实、细腻工整、色彩艳丽的艺术感受,再加上泥塑的朴实、直观、真实和更加的“地域性”,使得泥塑以一种崭新的面貌呈现出来,泥塑科技含量增加,地域特色增强,相较传统泥塑增加了新的亮点。它极具时代性、科学性,还富有广府文化气息。其实,泥塑自形成就在时代的变迁中,在制作方式和技法上一直在不斷发展, 在新技术层出不穷的新时代, 追求题材、技术多样化是不变的主题,在探索泥塑的同时,不仅需要了解泥塑的艺术形式特点, 还需要将其与现代的技艺、材料合理应用。在对学习、生活、本土文化有了一定的认知后, 用自己的雕塑语言技巧塑造好每一个泥塑的形象,经过修改、磨光、晾干、着色后将其对生活万物的感受、体验以泥塑作品的形式表现出来。将内心的感受和审美理想结合,把对本土的、广府文化的、国家的感受汇聚在泥雕作品中呈现,通过教学实践创作出引人共鸣的作品。

中国泥塑工艺需要传承和发展。把地方的、家乡的、民族的精髓文化艺术,以泥塑为载体,在初中美术课堂不断学习、继承、发展下去,是本土文化发展的新载体,更是中国泥塑的新篇章。

【参考文献】

[1] 吕多红《泥塑艺术探究》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2019-11-01年出版

[2] 陈向军,丘陶亮 《中国民间泥塑集成》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01-01年出版

(作者单位:广州市增城区仙村中学,广东   广州   510000)

作者:李丹

泥塑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篇2:

泥塑课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 泥塑是以泥土为原料,以人物、动物为主,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夸张、概括、拟人为主要手法的立体造型艺术。泥塑课既可培养学生的美感及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又可以发展和锻炼学生手部骨骼和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同时还能培养细心、集中注意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

【关键词】 泥塑;感悟;体验;实践;造型艺术;审美能力

泥塑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泥塑是以泥土为原料,以人物、动物为主,手工捏制成形,或素或彩,以夸张、概括、拟人为主要手法的立体造型艺术。泥塑课既可培养学生的美感及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创造力,又可以发展和锻炼学生手部骨骼和肌肉动作的灵活性、协调性,同时还能培养细心、集中注意力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义务教育阶段,泥塑课已列入到每册美术教科书中,成为中小学美术教学中“造型·表现”领域的重要内容。在泥塑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培养学生对形的认识能力、观察能力和审美能力,注重发挥学生个性特点和引导他们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获得最基本的造型基础知识和技能。在训练过程中,按照“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分阶段进行,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一、创设良好环境,营造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兴趣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泥塑的环境,营造有利于激发学生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可以成立泥塑专用教室,配备陶泥、粘土、制作工具和相应的设备。每学期开学前两周,组织学生把本学期所用的陶土或粘土进行浸泡、然后进行摔泥、揉泥等活动,为学生进行泥塑创作做好准备。

一年级的第一节泥塑课,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熟悉泥的特性开始,让他们拿在手里看看泥会变得怎样,随心所欲玩一玩、做一做。接着,从捏泥的基本技能开始,教会学生怎样团圆,怎样搓长,怎样压扁,怎样压坑等等。在学生掌握了基本泥塑方法后,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如展示同一动物不同的泥塑造型,可以引导学生说一说、议一议:让你来塑造,你会给它怎样造型?写实?夸张?变形?拟人?……,完成后的作品,让学生互相认一认这是什么动物吗?通过这些让学生明白:所有的造型手段都要在抓住动物特征的基础上进行,要体现出自己的个性,要独具一格,不要简单的抄袭或临摹展品。同时,尽量注意布置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情节,提供一些必须的辅助材料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感悟泥塑作品,体验艺术之美,关注环境生活

在泥塑教学中,尽量多地给学生提供感悟艺术作品的机会,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分析、比较、联想、鉴别、判断等方法,积极开展探究、讨论与交流,鼓励他们充分发表感受与认识。如在讲三年级上册《一张奇特的脸》,先给学生出示绘画、雕塑作品中《奇特的脸》,让学生观察,分析:作品的五官有什么不同?他们的脸有什么奇特之处?采用了那些造型表现手法?然后让学生两人一组,说一说、做一做自己认为最奇特的脸,然后根据学生描述进行示范,在示范时强调塑造物体的难点和重点及装饰技法。这种贴近学生生活,并让学生直观感受泥塑的方法、技巧,既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大胆实践,敢于创新的能力。

同时,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去关注生活,发现社会生活中“美无处不在”,从食物到生活用具,再到家居、建筑,从动物、植物到人物,都是我们创作的内容,鼓励学生以生活中普通的事物作为创作题材,加上自己的认识与想象,采用写实、夸张、变形、拟人等手法进行创作。

在进行泥塑创作时,与作品的成形一样,裝饰也很重要。有的作品效果虽然不错,但表面太缺乏装饰,有的无修饰或装饰潦草致使作品内容空洞,实在可惜!所以教师必须看重这似乎无关紧要的一步,要求学生课余搜集一些废弃的小物品。如:麻布、破木片、纱网、草绳等凹凸不平的材料。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废品在装饰上可是“大显神通”,可以做出很多漂亮而意想不到的肌理效果。学生利用自备装饰工具,参考以往学过的刮画法、压印法、粘贴法、刻坯法、综合法等装饰方法,使作品的材质、形状、大小、肌理、颜色等各方面达到完美和谐。根据陶艺作品的自身特点进行有个性的加工处理,会给作品添色不少,而且比较耐人寻味,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通过艺术加工后的作品学生更觉得好看,更令人回味,从而更充分地体现了陶艺之美。

三、采用多元评价,关注能力发展,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中,教师要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学习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评价时不仅依据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还要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评价其在学习能力,学习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

由于手工材料大多數受到时间的限制和作品本身的特点要当场进行评价,如泥塑作品它的时间不长,作品一目了然,视觉感很强,一旦重新操作不可能再恢复原型,因此要当场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可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等进行评价。同时还可采用展览形式把学生作品分类,把学生作品中最大的优点挖掘出来,如想象能手,创意能手,大胆能手等。把一些好的作品拍成照片后供各班学生课余时间观察,初步培养学生辩别好坏的能力,提高审美情趣。学生也在看其他同学的作品同时,开阔视野,取长补短,拓展自己的思维,积累素材。

在学生互评环节中,要注意指导学生如何给同学提意见。例如,强调用“我觉得……,希望……地方加以修改。”或“我认为怎样更好!”的句式让学生套用。弱化互评中容易产生的一些矛盾。强化从找优点入手进行评价,再找出不足。这样做使学生参与到评价作品内容中来的同时,对其本身就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

四、开发地方课程,弘扬传统文化,培养人文精神

中原地区有许多好玩的传统民间泥玩具,如浚县的泥咕咕、淮阳的泥泥狗,这些造型有趣、生动可爱的泥玩具,是一种极具中原地域特征的民间美术形式,因其造型夸张,色彩奔放、纹饰怪异而充满了神秘感,很多当地人把它们看做充满灵性的“神圣之物”,它既寄托了人们保佑祝福、求吉纳瑞的美好愿望,更突出体现了中原民间手工艺独特的审美意识,内容美与形式美的统一以及鲜明的地域性特征。

以“泥泥狗”为代表的中原民间美术,经过长期的发展,还演变出了复杂精湛的表达技巧与系统化的形象符号,具有强烈的象征意味,如“喜上梅梢(喜上眉梢)”、“枣生桂子(早生贵子)”“莲年有鱼(连年有余)”等代表性的形式。只有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对象所传达出的文化内涵,才能创作出生动的作品。既探究了知识又找到了学习的乐趣。

如在上《家乡的泥玩具》一课时,先引导学生欣赏了大量的泥泥狗作品。让学生感受“泥泥狗”所传达出历史文化价值以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精神。而后组织学生探究泥泥狗的图案、线条、用色。学生在教师的启示引导下,创作了一件件优秀的作品。通过欣赏和动手实践,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民间艺术表现的文化特性,强化学生对民间乡土文化、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从泥塑课的教学实践中发现,通过泥塑学习,学生更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他们能把无形的东西变成有形的空间,把普通的事物变成神奇的作品,并善于把事物进行自我的艺术化处理,运用他们灵巧的双手,采用各种造型手法,塑造稚拙而富有生命力的作品。泥塑教学让学生的动手、实践、创造、想象能力得到全面发展,给当今的创新教育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同时也为美术教育开辟了另一块新天地。

作者:娄晓平

泥塑教学创新教育论文 篇3:

创客教育走进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困境及路径

【摘 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指导下,各行各业都在积极地进行改革与创新,创新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创新出新的产品等,对于激活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基础教育教学中也应该进行创新教育,通过开展创客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本文主要探析创客教育的主要内涵、创客教育走进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困境、创客教育走进农村小学教育中的策略,主要从科学建设创客空间、构建创客课程体系、丰富创客教学资源、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形成完善评价体系等方面探析,探析解决困境的主要路径,相关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教学,从而更好落实创客教育目标。

【关键词】创客教育;农村小学教学;创客空间;课程体系;教学资源

创新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动力,一个国家和民族只有具有创新精神,才能更好地发展,在基础教育教学中应该加强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当前创客教育已经走进农村小学教育中,但是却存在很多困境,比如创客空间不足、教学资源匮乏、课程体系不健全等,需要及时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新时期,学校应该以建设创客空间为出发点,更好推行与推进创客教育,普及与运用跨学科的教育教学模式,更好构建高效与科学的创客教育体系,从而更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人才打好基础,为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习的中国梦打好基础。

一、创客教育的主要内涵探析

创客这个词语来源于英语词汇“Maker”,指的是“创造者”。由于“创客”一词形成的时间较晚,我国并没有对创客的概念进行统一论述,一般是指开始时以兴趣爱好为驱动力,不以盈利为目的,一群具有造物精神、相关领域天赋与灵感、喜欢分享和交流的人。创客教育是新时代的产物,是在当下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与智能设备快速普及的背景下形成的产物,多是指培育大众创客精神作为导向的教育形态,在教育教学中的创客教育是指培养青少年创客素养的教育模式。在中小学的创客教育中,学校和教育者应该根据创客文化,结合项目学习的内容进行教学,以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造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实践探究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创客教育走进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困境

一是创客空间相对不足。对于创客教育而言,它是一种比较专业的教育模式,需要在特殊的环境中,运用丰富的教学资源,结合项目教学法、建构主义教育理论教学,并开展以创造性为主题的丰富实践活动,需要用到3D打印机、无人机、智能平板、智能机器人等资源,但是大部分小学的财力有限,无法模拟创客教育学习环境,无法购置相关教育工具,无法引入丰富的教学资源。

二是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在农村小学创客教育中,学校应该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这样才能引导教师根据课程体系开展创客教育活动。但是很多农村小学对于创客教育不够重视,只是将其当做副科,较少开设创客课程,没有构建健全的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都采用同一种教学模式,针对性不强。

三是创新教育资源不足。在实施创客教育中,需要运用丰富的创客教育资源,这样才能吸引学生注意力和激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才能更好地讲解创造的规则与技巧,才能指导学生进行创新与创造。现阶段,我国很多小学已经开设了Scratch变编程、金属搭建等创客课程,购置了一些创客教育需要的工具与资源,运用一些附赠的课程教学,但是这些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当运用完这些附赠的课程后就无法继续开展创客教育,也就无法达成创客教育教学的目标。

四是教师教学能力不佳。创客教师是整个创客教育的组织者、实施者、管理者,负责指导与监督学生,创客教师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具有多种能力素养,比如要具备基本的信息技术专业素养,还应该掌握至少一门编程语言,同时还需要具有一定的美学素养和动手能力。由于在创客教育中需要建设创客空间、制定产品设计方案、选购相关材料等,因此创客教师的责任是重大的。但是当前大部分农村小学的创客教育教师是非常匮乏的,大部分都是由信息技术、音乐、美术等学科教师兼任,因此在教学能力方面存在明显不足,无法更好进行创客教育。同时,很多家长不理解、不支持创客教育,也阻碍了创客教育的更好开展。

五是评价体系不够完善。在创客教育的相关教学内容完成之后,还应该对学生的表现、学生的作品等进行综合性评价,但是在评价的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比如评价的标准不够明确、评价的方式不够多样等,导致实际的评价效果不佳,无法细致、准确、科学地完成评价。

三、创客教育走进农村小学教育中的策略

根据以上分析,可见农村小学创客教育中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进行及时地改进。美国在创客教育方面走在世界前列,在创客教育中从简单的工具开始,从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始,从生活的实际入手,指导学生进行分享、创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科的融合,因此可以借鉴美国创客教育找到解决问题的路径。

(一)科学建设创客空间

农村小学创客教育中,在建设创客空间方面应该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更好借助公共的创客空间,与社会公益部门取得联系,比如与当地的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展览馆等联系,还可以与民间艺人组织联系,比如泥塑、雕刻、剪纸等组织,借助这些公共资源可以更好开展创客教育。在农村学校中科学建设创客空间,主要的目的是辅助创客教育,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动手实践能力等,需要建设虚拟空间和实体空间。建设虚拟空间主要是构建网络创客平台,一般是建立微信群、QQ群、交流贴等,虚拟空间能够拓展创客教育的空间、增加创客教育的时间,辅助学生建立自己的想法,分享一些创新性理念。实体创客空间主要是为虚拟创客空间提供一些支持服务,更好引入与运用各类资源开展创客教育。

(二)构建創客课程体系

在农村小学创客教育中构建创客课程体系,主要是根据不同的年级进行构建,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合适的创客教育,更好发挥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学习优势,比如:对于一到三年级的学生,一般注重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想象能力;对于四年级的学生注重培养其动手建模能力,先指导学生画出图纸,之后根据图纸进行动手创作;对于高年级的学生,应该布置一些模块化设计的任务,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并对其作品进行评价。比如,教师可以指导一二年级的学生在纸上进行创作,根据自己的想法涂写,还可以让学生利用简单材料制作飞机、火箭、卫星的模型,或者指导学生运用七巧板摆出各类图形。对于五六年级的学生,在指导他们学会Scratch编程的基础上,可以布置一些编写简单桌面操作指令程序的任务,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完成。

(三)丰富创客教学资源

广大的农村地区拥有丰富的资源,比如竹木、秸秆、稻草等自然资源,加工厂和包装厂的边角料等资源,利用这些资源都可以开展有关DIY方面的创客教育,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材料发挥创意和实现创作,既能够循环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又能够降低了开展创客教育的教学成本。在选择运用创客教学资源时,教师应该遵循材料易得、价格便宜、安全等原则。在实际的教学中,创客教师还应该进行指导,比如在指导学生利用竹木、包装纸等材料制作一把小板凳时,教师应该先让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计算所用的资源数量,之后利用科学、美术知识设计制作的图纸,让它更加稳固和美观,最后再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动手制作。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创客教师需要掌握多学科知识才能更好开展创客教育,但是当前大多数的农村小学的创客教师教学能力不足,无法更好进行创客教育,因此需要加强教师队伍的建设,利用丰富的资源培训创客教师。主要的培养内容是信息技术、编程、自然科学等方面,还应该训练教师的动手能力,这样能更好地建设一支高效的创客教育队伍。同时,农村小学还可以邀请一些手工艺人来校指导,以及邀请家长积极参与,有效利用农村易得的资源,以此更好提高农村小学创客教育的效果。

(五)形成完善评价体系

在农村小学创客教育中,教师应该根据创客教育目标、教学过程、学生的学习态度、创作成果等进行综合评价,进而形成完善的创客教育评价体系。在最后的评价中,教师还应该让学生自评、同桌评价、小组之间互评,教师根据多个方面的评价进行总评,主要是以鼓励性质的评价为主,以此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是在明确创客教育的内涵基础上,根据当前农村小学创客教育的实际情况,探析创客教育走进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困境,包括创客空间相对不足、课程体系不够健全、创新教育资源不足等,找到解决农村小学创客教育的困境,包括科学建设创客空间、构建创客课程体系、丰富创客教学资源等,在有效的实践中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创客实践,从而更好地进行创客教育。

【参考文献】

[1]郑丽丽.创客教育走进农村小学教育中的困境及路径探究[J].中华少年,2018(20).

[2]李忠,陈展展.农村学校创客教育实施载体困境及可行路径探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9,307(07):87-89.

[3]许家媚,王玉龙,林佳,等.中小學创客教育发展的现实问题与路径探索——以佛山市为例[J].教育信息技术,

2018,000(010):44-47.

[4]孟红娟,黄勃,王梦珂,等.STEAM与创客教育的问题及其整合路径探究[J].现代教育技术,2020,030(003):114-

119.

作者:李永华

上一篇:语文教学德育教育论文下一篇:网络学生德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