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塑我国民间艺术论文

2022-04-19

摘要:传统泥塑作为我国重要的民间艺术,因其保守的传统式样、过强的区域性、单一的形式,逐漸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和空间。要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不但要用现代的设计手段将其进行创新性设计之外,市场的运作也是发展的必然选择。不仅要转变传统泥塑的生产销售方式,还要促进周边产品的开发设计,提高品牌影响力。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并大力推广民间传统泥塑走向社会和学校。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泥塑我国民间艺术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泥塑我国民间艺术论文 篇1:

民间艺术泥塑对群众文艺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民间艺术泥塑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由来以及发展历程并对不同时代泥塑发展做以详细阐述,对群众文化产生积极而重要的影响做以分析。泥塑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具有地域性、人文性和群众性,它是对人民生活的提炼和概括,一切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因此,民间艺术对群众文艺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并且从保护民间艺术文化的角度出发,我们要大力发展民族手工艺。目前,泥塑已经逐渐演变成商品化,这也促使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正打开国门,真正走进国外市场。我们要探索民间艺术的发展趋势以及更好的发挥民间艺术作品对群众文艺的影响。

关键词:泥塑;民间艺术;群众文化;价值

民间艺术泥塑作为传统的艺术形式受到海内外人士的喜爱,传说它最早来源于女娲造人,后来经过不断的演变,泥塑已从单一的泥土造型发展成为颜色丰富,形象生动的造型。它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它是对民间地域性、人文性、群众性的一种提炼、概括和整合。泥塑可以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和积极性。泥塑是人们主观捏造的一种艺术形式,但是这种主观性却又不是天马行空胡乱捏造,在制作过程中他遵循中国集大成思想,依据阴阳五行学说。在工艺上,泥塑制作精良,人们并没有因为它是手工艺品而马虎,相反,在制作工艺上一丝不苟,容不得半点马虎,这也体现了当地人民淳朴憨厚的民风。因此,现在的泥塑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价值,已经由原来的一个纯手工艺品上升到旅游工艺品,得到了全国各地游客的亲睐,更有外国友人驻足观赏甚至拜师学艺,这足以证明泥塑的发展空间还存在着巨大的潜在性。

一、泥塑概述

民间艺术作为一种造型艺术其基础就是造型与表现,民间美术造型是千变万化的,而非普通大众认为的是一种天马行空胡乱的思考。这种民间艺术形式来源于中国五千多年的文化和历史积淀,这份积淀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起初,人们制作泥塑只是为了消磨闲暇时光,后来就变成了专人从事的艺术工作。另外,阴阳五行对民间艺术泥塑有着深远的影响。

(一) 泥塑的色彩

泥塑是用粘土塑造成不同造型的一种民间手工艺。泥塑的制作方法是在粘土中加入纸、麻、棉等纤维,捏制或模制成型后,再描绘不同颜色而成。泥塑的雏形是泥坯,本身色彩单一,但是一经五色描绘,就光彩照人,给民间艺术带来无穷无尽的想象。颜色多姿多彩,缤纷绚丽。因此,泥塑在民间俗称“彩塑”。大多以红色和黄色为主,红色代表着中国传统色彩而黄色是古代皇帝最喜欢用的色彩,因此这两种颜色用途最为广泛。由于中国历史积淀所影响,中国人喜欢祥和喜庆的色彩,因此,没有色彩的泥塑既无光彩,也不醒目。相反,有了色彩的装饰让泥塑看起来有鲜活的生命力。

(二) 泥塑的造型

泥塑形象多种多样,形式各异。有动物类、人物类等等。发源于宝鸡市凤翔县,流行于陕西、天津、江苏、河南等地。2006年被选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泥塑艺术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以泥土为原料,以手工捏制成形。它不同于油画、剪纸、浮雕等其他艺术的表现形式。它们追求刻画深入细致,画面内容饱满而富有寓意,恰恰泥塑却只追求艺术感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形象感丰富多样,图像立体生动,欣赏角度也极为的丰富和多样化,更能贴近于人们的生活。在高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是人们追求返璞归真的具体写照,同时也是当今人们追求时尚、个性的一种体现。泥塑以其纯天然的艺术形式获得当今人们的追捧。正所谓是一种纯天然的艺术。是一种无添加、回归原生态的一种艺术。

二、泥塑代表介绍

(一)陕西凤翔泥塑

凤翔泥塑相传已有600多年历史,凤翔地区喜欢老虎,这种习俗与对虎图腾崇拜有关。乡亲们相信老虎可以辟邪消灾、护佑人丁,所以不论是结婚嫁女,生娃做满月,还是给长者祝寿都喜欢送虎。凤翔泥塑作品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挂片,以虎头挂片为代表,挂片有大小之分,最大的可达1米多高,最小的仅有娃娃巴掌大。另一类是圆雕,分人物和动物两个方面。彩绘泥塑种类繁多人物图案有孙悟空,动物图案有老虎,猴头等等。逢年过节大家互相赠送给孩子们。起初,当地人们就地取材起初只是为了打发农闲时间徒手捏造,而后为了美观,再涂上各种颜色加以修饰,后来经过不断的发展就成为当地的一大特色。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勤劳而又充满智慧的劳动人民通过不断探索将平凡的泥块赋予独特的生命含义。而后,小型泥塑在宋代得到了发展,宋代七夕节人们争买泥娃娃。被喻为是幸福和爱的代言人。正是因为泥塑其小巧精致的特点,因此被大家广泛相赠。

(二)无锡惠山泥塑

产于江苏无锡惠山,清代最盛,以王春林最著名。惠山泥人造型夸张,色彩鲜明,有“三分塑、七分彩”之说。中国民间审美意识中以大为美,因为他们认为大就是美。人物造型讲究丰满,大都会夸大女性生殖器官或夸张头部,以富裕他们对生殖的崇拜。惠山泥人以手捏为主,做出人们所熟知的戏文人物,起初无锡民间用于婚丧仪礼上作为点缀物,后来逐渐变为欣赏性艺术品。著名的“大阿福”是惠山泥人中最有代表性、最具特色的作品。大阿福多为翻模制作。制作过程是将加工好的黏土压进模具中,成形后取出,阴干后刷上白粉,待白粉干后上色彩绘成之。大阿福又有男女阿福之分,意为“男女双全”,因为中国人讲求对称偶数,比如阴阳鱼、比翼鸟等等。寓意和平美好幸福,忌讳单数。

(三)天津泥塑

到清代时期,泥塑已负盛名。以泥人张最为著称。泥人张是指天津的彩塑世家。清代张焘著《津门杂记》云:“城西张姓名长林,字明山,以捏塑世其家,向所捏戏出人物,各班角色形象逼真。西洋人曾以重金购之,置诸博物馆院中供人玩赏,而为人做小照尤其长技也。”由此可知,泥人张的制作技术之精湛,造型之准确生动。其作品以其高度写实的技巧驰名海内外。泥人张的特点是制作工艺细腻传神,动物泥塑形象生动,栩栩如生,人物泥塑表情丰富,活灵活现。

(四)新城泥塑

新城地处河北省保定地区的北部,当地有很多农民以生产泥玩具为主要职业,人们是用模子扣成素坯后,涂一层白粉底儿,用红、绿、黑、蓝、黄等着色,品种造型粗犷纯朴、色彩简洁明快,极其赋予民间特色和乡土情趣。

(五)玉田泥塑

唐山市的玉田县西高桥、戴家屯一带,是远近驰名的泥人之乡。大体分为儿童玩具、戏曲人物、飞禽走兽、草虫小品等四大类别。

(六)河南淮阳泥泥狗

产于河南省淮阳县,泥泥狗多涂成黑色的底色,上饰以红、黄、绿、白等色纹饰,纹饰主要以点、线为主,再将直线、折线与圆点穿插作有规则的排列,造型以人面猴、斑鸠、燕子、青蛙最为常见。泥泥狗能给人以单纯、淳朴、生动的美感、极富情趣。这些都反映了群众对生命的真挚向往和希望。

(七)山东聂家庄泥塑

山东高密县聂家庄民间泥塑艺术。起源于明代隆庆、万历年间。造型概括夸张,用笔极为轻松自由,只求大体形似,注重神气。彩绘多用大红、桃红、绿、黄、紫等色点染,再稍用墨、金勾点,色彩鲜艳火爆,具有热烈的喜庆趣味。

三、什么是群众文艺

群众文艺是一种来源于群众,反映群众生活,表现群众心理状态的一种艺术形式,它具有一定的群众性、民族性、地域性。群众文艺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人们思想意识的积淀过程。群众文艺对社会文明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群众文艺是人民群众最直接的反映,可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群众文艺是一项复杂的活动,但贴近百姓生活,人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由表及里,不断深入挖掘其精华所在。

四、民间艺术泥塑对群众文艺的影响

首先,泥塑这种民间形式对群众文艺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不同地域的泥塑形态反映了当地群众的一种生活文化意识和状态。民间劳动者既懂得美,也会欣赏美。泥塑用途起初是为了表达他们内心深处对战争的厌恶,同时也表达出他们对和平及田园生活的渴望。泥塑是一种纯粹的原始民间艺术的表现形式,他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追求原始艺术最真挚的情感表达。正是这质朴的表达反映出当地人们的粗狂、自然的风格。也是群众文艺生活最真实的写照。民间艺术在创作中没有一定的模板为参照,大都是随意的去表达百姓身边的生活,题材很贴近民众,少了很多功利性,他们只追求创作中愉快自然洒脱的心境,这也正是群众文艺的精髓。许多民间艺术造型直接来源于群众文艺活动,比如过去人们求子就会制作大泥娃娃如大阿福。这样的作品不仅简单而且更容易贴近民心,这正是将群众生活与民间艺术相联系。此外,民间艺术造型丰富了群众日常的文化生活。战争之后,泥塑又被作为下葬品,但随着时代的演变,现在已经是孩子们的玩具了。

其次,民间艺术对群众文艺的发展起着推动的作用。泥塑是民间玩具的代表。在当时改变了老百姓的生活面貌,也推动了玩具产业的发展。对目前品牌文化有不可忽视的影响。民间文化对群众文艺有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民间文化推动了群众文艺的发展,对群众文艺起着科学性的指导性作用。泥塑是人类文化发展积累出来的文化,它反映了当地的地域性、民俗性、群众性。群众文艺是以群众为主体,以民间文化为支撑,弘扬中华文化。泥塑不仅是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文艺作品,而且带动当地经济建设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产品的附加值,一个没有群众文艺的地方,经济建设发展也会出现弊端。民间艺术越来越体现出他的文化底蕴和独特的民俗风情,无不体现了劳动人民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每一个作品都是创作者对生活的领悟和独特的生活经历的写照,透过作品可以作者的生活信念。

另外,随着旅游行业的兴起,国外旅游者对中国传统民间艺术有了更广泛的兴趣和热情,同时也刺激民间艺术作品趋向商品化的热潮。这种艺术形式已经走出国门,旅游工艺品顾名思义就是传达当地文化的物品。旅游品要反映当地的精神风貌,并将当地特色传递给更多的人们。旅游工艺品可以延续旅游时的美好瞬间,而泥塑这一民间艺术更容易演变成为旅游品,本身小型的泥塑作品既便于携带,又能传达浓厚的民族文化情感。泥塑作为旅游品既要体现当地的地域特征,也要充分利用当地的民间工艺技术。作为彩塑代表天津“泥人张”就是一个有特色的工艺品,其独特的表现性成就了它现在的地位。游客们喜欢地域浓厚的旅游工艺品。但是民间艺术也绝不代表要粗制滥造,民间工艺虽然是手工制品,但是仍然可以制作大量精品。

总结:民间美术不仅在外在表现上受到群众文化影响,造型风格上也体现民俗实用性功能。比如凤翔泥塑辟邪挂脸就是一种辟邪物,表达人民祈求幸福,吉庆祥和的心愿。民间美术从表达内容来说,不只是表达单一的生活现象有时也会打破常规,发挥自己独特的想象,创造和谐美好的情景。人们在创作中并不是对看到事物的简单复制,而是根据自己内心情感的诉求创作,同时也会概括出事物的主体特性,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民间美术对群众文艺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是群众文艺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Art Tone.配色宝典[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8:22.

[2]郑军.图形与创意[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6:36.

[3]唐家路.民间艺术的文化生态研究[J].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山东社会科学版),2005,(11):28-31.

[4]张中波,周武忠.民间艺术旅游商品化的路径[J].民族艺术研究,2012,(06):115-122.

[5]张丽娟.浅析中国民间泥塑玩具的精神指向[J].郑州轻工业学报,2011,(35):138-139.

[6]董馨.艺术形式的美学功能[J].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4):39-41.

[7]刘淑芳.浅析陕西凤翔民间泥塑玩具的艺术特色[J].大众文艺,2010,(11):166-167.

作者:车鑫

泥塑我国民间艺术论文 篇2:

传统民间泥塑的研究

摘要:传统泥塑作为我国重要的民间艺术,因其保守的传统式样、过强的区域性、单一的形式,逐漸失去了原有的生存土壤和空间。要保护和传承传统艺术,不但要用现代的设计手段将其进行创新性设计之外,市场的运作也是发展的必然选择。不仅要转变传统泥塑的生产销售方式,还要促进周边产品的开发设计,提高品牌影响力。建立健全相关机制,并大力推广民间传统泥塑走向社会和学校。

关键词:传统民间泥塑 传承 发展

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着民族的历史积淀和特征,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文化的命脉,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价值。传统民间泥塑是我国一种古老常见的民间艺术,它有悠久的历史,发展到现在已成为重要的艺术品种。传统民间泥塑是民间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长久以来一直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它造型朴实亲切,色彩鲜艳而明亮,还有强大的娱乐性,是劳动人民的智慧和一个时代深刻的记忆。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加强,消费者的需求发生了变化,设计和审美也在这样的大趋势下变得越来越多样化,使得传统民间泥塑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生存土壤和空间。怎样才能保证真正的民间艺术得到好的传承呢?我觉得,传统民间泥塑艺术应该从以下五个方面进行保护和传承:

一、夯实基础,扩展影响力

为推动民间泥塑的生存和发展,应积极开展传统泥塑等民俗活动,设立相关的培训机构或博物馆,使更多的人了解民间泥塑,进而喜欢民间泥塑并最终愿意参与动手实践,这样把民间泥塑从书中变为现实,拉近了民间泥塑艺术与群众的距离,让更多的群众参与其中,在找到乐趣的同时也使民间泥塑艺术得到良好的发展和传承。

二、转变销售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

在经济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民间泥塑缺乏品牌知名度。在市场上,应该加大宣传力度,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品牌知名度,开拓广阔的市场空间。当务之急必须打破现有的民间泥塑的产品外形和销售形式,要迎合市场和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当代年轻人喜欢时尚新潮的事物,泥塑的造型可以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在保留传统的捏制手法基础上,大胆尝试当代知名的动画人物的造型,如海贼王、机器猫、灰太狼、变形金刚等,同时还要有精美的包装做衬托。除此之外,营销手段也应创新。本人在当地庙会见到最多的便是摊位式销售,这种流水摊位存在传播性和稳定性较差、受众人群不多等弊端。在跟当地群众的交流中了解到手机和计算机等通讯设备在村内已经基本普及,但由于文化水平不高,很多村民只把手机和计算机等电子设备作为玩游戏、看电影的工具,缺乏网络营销的意识。因此我向当地艺人建议在闲暇之余多学习些电脑知识和具体操作,并通过微信、微博、贴吧及电商网站等多种方式,加强产品的宣传力度,并在自家泥塑作品的底部和产品外包装加上自家作坊的名称用来建立品牌效应,同时在外包装上也可以进行改良,把传统的纸盒包装换成比较流行的印有产品特征的布袋和提兜式包装,提高泥塑产品档次和艺术含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三、促进周边产品开发,增加品牌附加值

周边产品的设计包括软周边和硬周边。由一个造型或是形象产生的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成为硬周边产品。类似文具用品、衣服、雨伞等;软周边是由一个造型或是形象而诞生的只有观赏价值的艺术收藏品。类似玩偶、模型等。将传统泥塑更广泛地渗透到大众生活之中,还需开发许多周边产品,以促进形象的普及。品牌的延伸可以扩大品牌的外延,增加品牌的附加值。

四、健全民间艺术管理机制

成立关于泥塑艺术的协会,建立艺术家档案,及时了解艺术家近况。此外完善相关网络平台和信息数据库的建设,并积极开展专题讲座、巡回展览和专题展览,扩大交流。民间艺术家是民间艺术传承的重要载体,也是促进民间艺术发展的关键。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政策,对优秀的艺术家给予财政补贴,让他们不必担心艺术品的销售问题,这样艺术家们可以专心搞创作,解决生活后顾之忧。鼓励这些艺术家传授技艺给广大群众,使更多人成为这门技艺的接班人。通过舆论宣传等方式,提高社会对民间艺术家的认可度,提升民间艺术家的社会地位。

五、推广民间艺术教育

通过开展学校教育,将民间泥塑艺术作为课程带进课堂,完善教育体制,让当代学生去熟知这门老祖宗留下的传统手艺。聘任一些泥塑艺术家到校开设相关讲座,将泥塑的制作工艺传授给年轻一代,推动泥塑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作者:王桂平

泥塑我国民间艺术论文 篇3:

淮阳泥塑的人类学探析

摘要淮阳泥塑艺术作为河南民间艺术的典型代表之一,有着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人类学价值。探讨淮阳泥塑的艺术价值必须与文化人类学内涵相联系。因为,淮阳民间泥塑,是艺术文化与民间文化的结合,是艺术学与人类学的结合。从艺术学视角探析人类学内涵,是理解淮阳民间泥塑艺术的关键所在。淮阳泥塑的造型、色彩、纹饰等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价值,还体现了深奥的人类学内涵。

关键词:淮阳泥塑 造型 色彩 纹饰 人类学

河南作为民间文化大省,有着众多优秀的民间文化资源。被列入非物质文化保护遗产名录的泥塑艺术,就是河南民间艺术文化的典型代表。河南泥塑主要分布在豫北鹤壁市浚县和豫东周口市淮阳。两地泥塑艺术各有特色,浚县泥塑直接源于瓦岗军士以泥塑表达怀念离别将士之心,留恋疆场驰骋将士之情;而淮阳泥塑更多的融以原始文化内涵,其泥塑造型、色彩等艺术表现与原始生殖崇拜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以周口淮阳的泥塑艺术为考察对象,试图以艺术学的视角审视梳理淮阳泥塑艺术的人类学内涵。

淮阳,古称陈州,是中国历史传说中“三皇五帝”之首——伏羲氏建都之地,也是女娲用泥土造人之地。淮阳城北有“太昊陵”,俗称“人祖庙”,淮阳泥塑的艺术特点就与太昊人祖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太昊陵”每年农历二月二至三月三为“人祖庙会”,当地人又称“二月会”。庙会上我们可以看到祈福求子的人们争相购买泥塑玩具,还愿的人们带着礼品载歌载舞的感谢人祖的恩惠。而这些庙会上出现的泥塑玩具就是淮阳泥塑的代表——泥泥狗。人们将这些小巧可爱的泥塑玩具作为辟凶、纳吉、求子的吉祥物。究其原因,不在于淮阳泥塑的玩具性质,而在于淮阳泥塑蕴含的生殖崇拜的独特文化内涵,在于淮阳泥塑所反映出的人类学内涵。本文试图从淮阳泥塑艺术的造型、色彩、纹饰等艺术学视角,探析淮阳泥塑的人类学内涵,以期相对全面地认知河南民间泥塑艺术文化。

一 淮阳泥塑造型的人类学意义

泥塑作为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其特点之一就在于民间泥塑的独特造型,夸张滑稽中融汇纯朴乡情、写实严谨中体现民风民俗。淮阳泥塑造型古朴浑厚,无论精巧细腻,还是粗犷简约,都体现出极强的艺术特色。淮阳泥塑艺术造型依据各种神话传说。由于神话传说题材广泛,淮阳泥塑艺术依据不同题材产生数百种造型,多为奇禽异兽或人兽同体。典型造型如“人面猴”、“人面兽”、“猴头燕”、“九头鸟”、“人头狗”、“双头狗”、“多头怪”等等。我们考察众多淮阳泥塑的造型,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特点。其一,淮阳泥塑造型体现为神秘性。淮阳泥塑中奇禽怪兽的造型,已完全超越自然中的现实形体,所塑造的各种动物形象完全是民间艺人凭直观感觉进行艺术创造。比如“九头猴”中的猴子形象,我们感受到的只是9只形态各异的动物面部特征,神态不一,突出头部五官,很难辨别是哪种动物形象,与兽面纹异曲同工。但是如果了解淮阳泥塑的人祖文化内涵,了解生殖崇拜内涵,就会很自然地把它当作猴子的形象来看待。

其二,淮阳泥塑造型体现出特定的文化内涵。考察淮阳泥塑,我们可以明确地感受到其造型上的特定文化属性。各种题材的造型大多包含一个共同的主题,即“生殖崇拜”。淮阳“泥泥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大花货类型的“人面猴”,也叫“人祖猴”。人祖猴造型是淮阳泥塑中的典型造型。造型概括夸张,内涵丰富。它半人半猴,面目黑瘦,周身绘有毛发,其面部形象具有早期人类形象的特点。直立的一体化圆柱形身体,没有上肢、下肢、躯干的划分,加之整体造型上小下大的微小变化,可以确定其形象来源于男性生殖器,蕴含生殖崇拜的文化思想。男性生殖器的形象在淮阳泥塑造型中存在多种表现形式。一种造型独特的瑞兽,其圆柱形尾巴翘起上扬,如同勃起的男性生殖器官。此种夸张表现,必是生殖崇拜的体现。再如“草帽老虎”也极具代表性。一只老虎头顶扁圆形的草帽,半蹲半卧,形神兼备,草帽遮盖着老虎的面目。这就是神话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古磨成亲、结草为扇”的传说。兄妹成婚的时候,女蜗害羞,于是她用身边的蒲草编了一只类似的草帽,以表达遮盖脸面、羞以见人的情节。“草帽老虎”实际上也是古代男女婚姻的一种象征,蕴含生殖崇拜思想。淮阳泥塑中生殖崇拜的造型特征还有“双头兽”、“九头猴”等等,多是两种或多种动物形象结合一体,寓意阴阳结合或多子多福。“双头兽”即是以男女同体交配寓意人类繁衍,“九头猴”则是以至尊之九的猴头配以女性生殖器官的纹饰暗含人丁兴旺之意。淮阳泥塑造型中以生殖崇拜的内涵体现为多,但也不乏蕴含其它文化内涵的经典之作。比如极富中国传统“官本位”文化内涵的“马上封侯”、“冠上加冠”,体现自然崇拜思想的“太阳鸟”(也有认为是生殖崇拜思想的体现)等等,也是淮阳泥塑中的典型造型。但是,相对而言,依附伏羲人祖文化的淮阳泥塑,最具代表性的造型还是具有生殖崇拜思想的泥塑造型。而且当地的民俗文化中,“拴娃娃”求子的民风民俗也是伴随泥塑艺术的生殖文化内涵而存在的。可以说,极具生殖崇拜思想的淮阳泥塑造型是中国传统生殖崇拜文化的遗留,在人类学研究中具有重要价值。

其三,淮阳泥塑造型的特点还反映在塑造手法上。淮阳泥塑造型完全是手工捏塑而成。考察淮阳泥塑,我们发现民间艺人在精心创作的泥塑艺术中,全部是手工泥塑。即使是同样题材同样造型的泥塑,由于手工作用也有细微的差别。而且,不同的民间艺术家的作品体现出不同的个人特色,绝无雷同。与工业复制工艺品的精美细致相比较,淮阳泥塑的手工制作塑造了拙朴的风格,让民众感受到的是泥土气息与自然气息。在当下工业机器复制的视觉文化时代,这种完全手工的作品更加弥足可贵。然而,随着市场经济意识的加强,部分民间艺人过分追求泥塑的经济价值,为了规模化生产,开始使用模具模制泥塑作品。这种模制作品与手工作品比较而言,缺少了民间泥塑的乡土气息,其实质是对民间泥塑艺术的伤害。

二 淮阳泥塑色彩的人类学意义

淮阳泥塑的人类学内涵不仅仅表现在造型方面,其独到的色彩运用也蕴含着丰富的人类学意义。中国传统文化认为,构成世界的5种物质是“水,火,木,金,土”,即“五行”,相生相克,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具有深刻内涵。古人由“五行”派生出“五色”,即“绿、白、红、黑、黄”。而“五色观”在淮阳民间泥塑中有着多种表现。可以肯定地说,淮阳泥塑的色彩运用就充分体现了传统的“五色观”。淮阳泥塑的色彩以大面积黑色作为底色,然后用大红、桃红、黄、白、绿五色依据造型特征在不同部位分别画出不同的纹饰。神秘稳重的黑底色彩上配以红、黄、白、绿等纯度较高色彩,对比强烈,视觉冲击力强,而又不失民间艺术色彩的和谐。大面积黑色底的平涂配以局部鲜亮色彩的搭配手法,在视觉效果上是增强装饰性的主要手法,也达到了突出主题的效果,符合了色彩搭配的对比原则。这种色彩运用,在人类学角度上向我们传递了两方面内涵:一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黑色的正色庄重,烘托人类对生殖崇拜的神秘性、崇拜性感受;另一方面,以鲜亮的绿、白、红、黄等色彩与黑色的底色进行对比,庄重神秘之中又体现出亮丽喜庆之意,暗含人类繁衍求子后内心喜悦的心理特征。淮阳泥塑的色彩运用中,也具有南齐谢赫所总结的“六法”中“随类赋彩”的特点。淮阳泥塑的主要纹饰是象征女性生殖器官的纹饰,这种纹饰的色彩表现就是模仿女性生殖器官的色彩而绘。中心以红色竖线描绘,其上以桃红点缀,其外分别以黄、绿对称圆弧形线条表现,最外则是白色圆弧形线条配以向外发散形的短促直线表现。由内至外3组线条的组合,形成具有写实特征的女性生殖器官的纹饰表现。仔细揣摩这些局部色彩的运用,规律显而易见。可以断定,这种色彩表现的女性生殖器官,是生殖崇拜思想的体现,更是艺术家细致观察生活所得,色彩运用符合客观规律。由此可见,民间艺术家的色彩表现决不是随意而绘,而是生活中细致观察后的经验总结。简言之,淮阳泥塑的色彩运用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不能简单地看作是色彩搭配的问题,在色彩学基础上的人类学内涵才是淮阳泥塑色彩运用的根本原则。

三 淮阳泥塑纹饰的人类学意义

艺术作品中的纹饰多是一种符号象征。比如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其真实内涵已经不在于是某种动物的形象,而在于狰狞恐怖的纹饰所体现的礼制文化内涵。符号学中认为艺术作品中的形象作为独特的符号,有其特定的“能指”与“所指”。淮阳泥塑的纹饰符号,与其造型、色彩一样,蕴含着丰富的人类学意义。考察淮阳泥塑纹饰,纹饰特征规律尽含其中。淮阳泥塑纹饰采用点、线与黑色背景形成的面相互融合的表现手法,点、线描绘不拘一格,没有中国传统卷轴绘画中线条的遒劲气力,但不乏民间绘画的稚拙生动。淮阳泥塑纹饰中的线条形象概括,风格浑厚自然,不求精雕细刻,以意取胜,以神达意。纹饰造型中点、线、面的排列组合并不是民间艺人信手拈来,而是民间艺人经过几代人的传承,逐步演变而来。民间艺人坚信古老的纹饰图案是不能变动的。一旦变化,就不再具有神性。随着时间逐渐演变确定下来的纹饰大致可分为:鱼纹、花叶纹、太阳纹、曲折纹、三角纹等等。而且,常见的多数主体纹饰均与生殖崇拜有关。不同纹饰的组合形象均与女性生殖器官产生关联,属于崇拜女阴的变异形式。比如典型的淮阳泥塑之“人祖猴”,其通身纹饰分为三圈椭圆形纹饰和点线纹饰。此主体纹饰造型就是以女阴为原型变化而来。这种女阴形象的纹饰作为淮阳泥塑纹饰中的主题纹饰,基本在所有淮阳泥塑上都有体现,应该说是淮阳泥塑纹饰的典型代表。淮阳泥塑纹饰符号体现的生殖崇拜内涵与其造型、色彩的人类学内涵一致,皆是伏羲女娲人祖文化的具体体现。淮阳泥塑局部的非主体纹饰,也具有独特的人类学意义,不应被忽视。相对主体纹饰的女阴崇拜的生殖文化内涵,非主体纹饰在作品中也具有独特的作用。比如,以红色为主,状若花瓣形的纹饰,多出现在形体的转折部位。这些纹饰在构图上均衡的搭配与巧妙的穿插,体现线条与色彩的魅力,为泥塑玩具本身增添了更多艺术趣味。然而,这些纹饰在艺术家眼中,更多的是一种结构关系,形体的转折就是结构的体现,纹饰的装点就是骨骼的表现。这种朴素的结构概念的体现,是淮阳泥塑纹饰生殖崇拜内涵掩盖下的另一文化内涵。与西方绘画雕塑中科学的解剖学知识的运用相比,淮阳泥塑艺术中的解剖结构表达缺乏科学性、系统性。但是,这种微妙的花瓣形纹饰的存在,巧妙地表达了中国传统雕塑文化中含蓄模糊的结构观念,一种“似与不似”之间的微妙表现。而且,淮阳泥塑中的古拙的线条表现,还依赖于绘制工具的特性。民间艺人没有运用细劲的勾线笔描绘线条,而是顺手拿起艺术家们忽略的毛质将脱的秃笔,大胆描绘。其表现出的线条,自然是粗细不匀、劲道全无,而这种风格恰恰塑造了淮阳泥塑艺术纹饰古朴清纯的视觉效果。简言之,那些具有再现女阴特征、蕴含“女性生殖崇拜”的纹饰符号,是民间艺人本能的直觉感受的体现,纹饰描绘在夸张、神秘的怪异形体上,释放出一种原始图腾的艺术魅力,使古老的淮阳泥塑艺术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现代感。

综上所述,淮阳泥塑艺术文化在造型上反映出神秘性、手塑性以及文化性的特色,在色彩方面体现出艺术性与文化属性的高度结合,在纹饰上更是体现出千百年来民间艺人的朴素性格,运用点、线、面的合理搭配表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总之,淮阳泥塑艺术文化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性价值,还体现了深奥的人类学内涵。从艺术学视角探析人类学内涵,是理解淮阳泥塑艺术文化的关键所在。淮阳泥塑艺术文化是艺术与民众的结合,是艺术文化与民俗文化的结合,是艺术学与人类学的结合。

注:本文系河南师范大学青年科学研究基金资助项目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浚县地方志编篡委员会:《浚县县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5年版。

作者简介:闫庆来,男,1978—,河南安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美术学,工作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作者:闫庆来

上一篇:高校公共艺术教育论文下一篇:乡村小学民间艺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