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论文

2022-05-01

【摘要】近年来,中国私募股权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指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民营企业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民营企业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论文 篇1:

券商PE起步

“中金产业整合基金中金佳泰日前将完成首期募集,一期资金超过10亿元人民币。实现对外募资是该基金最大的突破。”5月27日,在AVCJ《亚洲创业投资期刊》2011投资年会上,中金公司董事总经理、中金佳成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陈十游告诉《财经》记者。

自去年下半年,券商直投深化试点即已展开,但由于市场对于“保荐+直投”模式的诟病颇多,监管部门对此态度一直比较审慎。而此次中金佳泰的首轮募资完成,意味着券商直投外募资金模式有望进一步扩大。

据《财经》记者了解,中金公司自去年下半年就获得了监管部门的许可,允许直投公司从外部募集资金。而监管部门亦等待中金直投公司的募投情况,一旦募投顺利,监管部门将会扩大试点范围。

自募资金

“新基金最大的突破是实现对外募资。”陈十游表示,在中金佳泰产业整合基金设立之前,各证券公司只能以自有资金进行直投业务,证券公司募集资金从事直接投资业务是对券商直投业务的深化。

据2009年4月修改后的《证券公司直接投资业务试点指引》(下称《业务指引》)要求,券商应开设直投子公司开展直投业务,其中,自有资金对直投子公司的投资金额不超过证券公司净资本的15%。

面对15%的限制,自有资金可以运用到直投业务的数额相对较小,中金公司2010年年报显示,其净资本为10.4亿元,可用于直投业务的投资额度上限是1.5亿元。由于投资额度受限,之前中金公司曾多次向证监会申请增资。

而中金佳泰产业整合基金的获批,使其可以绕过资本金的限制,公开向第三方机构募集资金,由其直投子公司中金佳成作为GP(General Partner)进行运作。

据悉,此基金总募集规模为50亿元人民币,中金佳成出资超过整个基金的1%。此基金的LP(Limited Partner)只限于机构投资者。

据《财经》记者了解,此基金的初期募资并不算顺利,监管部门也一直在观察。今次所募集资金均来自民营企业和上市公司,投资门槛为5000万元。‘

中金公司是券商直投重新开闸之后首批试点的券商,在此之前,包括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在内的多家券商都曾讨论申请对外募集资金的资格。一位券商直投公司的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所谓券商直投业务的深化,就是探讨第三方资金的问题。”

2007年9月,证监会重新放开券商直投业务,在“先行试点、逐步推开”的指导原则下,进一步放宽了券商开展直投业务的门槛。

创业板在2009年10月推出后,券商直投的脚步进一步加快。ChinaVen-ture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2月31日,国内已有31家券商获批并成立直接投资公司,总计注册资本达225.1亿元,2010年全年券商直投投资147家公司,投资总额近65亿元。

据监管部门消息,今年,券商直投业务将转为常规业务,相比2009年,2010年券商直接投资规模出现爆发式增长,投资案例数量及投资金额分别增长261.1%和467.8%。

陈十游认为,“券商直投肯定是一个长期方向,否则,券商的利润随着市场波动而波动,总不稳定。现在直投业务对于整个券商利润的贡献很小,但这是一个必经的过程,必须一步一步来。”

曲径前行

虽然深化直投的试点刚刚开始,但在中金自募资金之前,有些券商已经开始和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产业基金,其中券商仍然是用自有资金去做直接投资,相当于LP,只是有了地方政府合作,在总的基金规模上也可以突破自有资金较少的限制。

中信证券去年和北京市政府合作,以直投子公司金石投资作为出资人,和北京市农业投资公司、建信信托各出资2亿元作为LP,共同成立北京农业产业基金。目前该基金首期6亿元已经募集完成,未来还将从外部募集资金,目标为10亿元。

接近该基金的人士透露,北京农业产业基金专门请的外部管理人,金石投资并未担任GP,仅是以股东身份出现。目前该基金投资超过2亿元,所投项目全部集中在农业领域。

同样,海通证券的直投子公司海通开元去年也与吉林省政府合作,成立吉林省现代农业和新兴产业基金,截至年初,已经募集了约8亿元人民币。

除了利用直投子公司小步前进外,中金、中信两家券商还直接和地方政府合作,成立产业基金,管理募资资金。中信证券和绵阳市政府合作,合资成立了绵阳科技城产业基金,目前无论在募资规模还是投资进展,都比其他产业基金顺利。

相比之下,中金公司和上海市合作的金浦产业基金却颇多周折。由于金浦基金目标定在首期80亿元,所以初期募资并不顺利。中金派出的管理人员已经撤出,日前传出,双方合作已经终止。

很多地方政府已经或有计划成立产业基金,其中不少是与券商合作。但这一现象却引起部分合作券商的忧虑。

一位大型券商直投公司负责人表示,地方政府设立产业基金,在资金投向上干涉较多,并不利于基金的正常运作,很多是打着设立基金的旗号实为“招商引资”。所以“我们在选择和地方政府合作上谨慎很多”。

而随着直投业务对券商利润贡献率的不断增长,券商本身也越来越重视自身的直投业务。因此,多家券商也纷纷对旗下直投公司进行增资。

截至2009年,中信证券旗下子公司金石投资共获得了21,69亿元的增资,注册资本增到30亿元。而去年一年,其再次增资22亿元,目前已有16亿元资金到位,注册资本增至46亿元。按不超过净资本15%的规定,金石投资的注册资本已很接近15%的上限。

自20lO年以来,国元证券旗下国元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增资10亿元,广发证券旗下广发信德增资8亿元。长江证券、华泰证券、平安证券、中银国际证券等券商也均增资其直投公司,总增资额度达45亿元。

除此之外,一些原本在直投业务上有丰富经验的外资投行也在摩拳擦掌,开始在中国设立人民币基金。

5月18日,摩根士丹利(下称大摩)与杭州工商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成立一家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管理合资公司,其中大摩持有其80%的股权,此合资公司将作为GP,在国内募集资金,目标为15亿元。

而就在六天之前,美国高盛集团与北京市政府签署协议,将设立人民币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融资目标为50亿元。

“外资流动性的压力迫使其尽量增加人民币的资产。”一位国内券商直投的高管这样解释外资投行设立人民币基金的动向,“他们很大的一个动机就是应对人民币升值,获取人民币升值的利益。”

“外资投行的PE对我们来说肯定是竞争,但是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陈十游表示。虽然外资券商来势凶猛,但是本土券商已经运作多年,无论在资源还是对市场熟悉程度上都有自己的特长。

饱受争议

在券商对于直投业务热衷的同时,市场对“保荐+直投”的质疑声仍然不断。所谓“保荐+直投”模式,即券商作为IPO企业的保荐人的同时,旗下直投公司又参股该IPO项目的股权投资。

国内A股市场上市公司高市盈率发行,股价暴涨,像一针“强心剂”,推动着券商直投业务“高歌猛进”。据ChinaVenture统计,2011年前五个月券商直投平均账面回报率为5,1倍。

虽然平均回报率为5倍,但部分项目在公司上市后,回报率却非常高。有些项目回报率甚至超过20倍。

高额的收益率让“保荐+直投”成为券商有力的业务模式,这样,券商既得到IPO的承销费用,同时,在投资股权退出时,也可以直接获利。

“因为国内上市有资源限制,无论是保荐人,还是券商,一上市就可以高价发行,产生了寻租的可能。”一位PE人士坦言。

去年轰动一时的国信李绍武案,更是将券商“保荐+直投”推上了风口浪尖。李绍武作为国信证券的保荐人,令其亲属在其保荐的企业上市之前突击入股,谋取巨额不正当利益,PE腐败一时成为热议话题。

高额回报率亦引起了批评和质疑,为此,监管部门也比较谨慎,选取直投深化试点也较为低调。

实际上,在“保荐+直投”模式上,也有法规对其进行约束。根据《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规定,保荐机构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重要关联方持有发行人的股份合计超过7%,或者发行人持有、控制保荐机构的股份超过7%的,保荐机构在推荐发行人证券发行上市时,应联合一家无关联保荐机构共同履行保荐职责,且该无关联保荐机构为第一保荐机构。

很多券商人士都表示,“保荐+直投”业务本身并没有问题,这只是个别保荐人的个人违法行为,不能因此就限制券商的直投业务。“我们之间是有严格的防火墙的,”陈十游表示,“出问题的只是个别保荐人,而不是直投。”

根据ChinaVenture统计,以券商直投机构从投资到企业IPO的时间间隔来看,2010年IPO的13家券商直投支持公司从融资到上市的平均周期为13.6个月,相比国内专业PE机构平均2年-3年的账面退出周期(以IPO时间计算),投资周期普遍较短。

“如果市场不好也没什么可争议的,在国内这种高发行价的情况下,只要你能上市,就可以免费赚钱,也就是券商拿自己手里的资源,收取通道费。”一位从事私募股权投资的人士表示。

研究PE的一位人士表示,只想要突击入股,通过上市来攫取利润,对于企业本身并没有好处。另外,由于券商在资本市场中的特殊地位,所以会对整个股权投资市场的浮躁气氛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作者:刁晓琼 王晓璐

民营企业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论文 篇2:

浅谈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近年来,中国私募股权市场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但是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不完善,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仍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分析了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情况,提出了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长期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指出了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问题;对策

1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现状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崛起,中国已成为亚太地区新兴市场最具潜力的私募基金市场。总的来说,目前我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具有如下特点:

1.1 资金规模现状

如图1所示,我国私募股权基金资金规模情况乐观。2008年,针对业洲市场(包括中国大陆地区)的私募股权基金募资较2007年呈持增长态势。本年度新募基金数较上年度减少了13支,但新募资本则比2007年高出71. 9%,持续保持增长。

1.2 行业分布现状

如图2,传统行业备受青睐,能源环保行业受宠格局未变。2008年越来越多的风险投资者突破以往的投资理念,将目光逐步转移到具有“反周期”性的传统的关系民生的行业中来。

[TP3批2.TIF,BP][TS(][STHZ][HTH][JZ]图2 2008年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分布图[TS)]

资料来源:中国创业投资暨私募股权投资数据库

2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存在的问题

2.1 内部管理的问题

(1)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对象单一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行业更倾向于利润稳定的传统行业。如表1, 2009年,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投资仍过分集中在传统行业及服务行业。从投资金额看,投资于传统产业和服务业的金额达80.9764亿美元,占总投资额的94.5%。

(2)有限合伙制渐成趋势,但仍存在多种障碍

随着合伙制优势的进一步凸现,有限合伙制将成为风险投资机构组织形式的主流。但是,目前的有限合伙制发展仍面临着“退出渠道不畅”、“国内LP市场不够成熟”、“无法真正享受税收优惠”的主要障碍。

2.2 利益分配的问题

收益保底的利益分配方式在中国并不可取,这种分配方式不仅与大量法规相冲突,并且有很大的违约风险和负的外部作用。

2.3 退出机制的问题

我国目前多层次资本市场不完善,退出机制尚在起步,现有的资本市场根本无法满足私募股权基金快速有效进入市场。如表2所示,2009年IPO退出仍是私募股权退出的主要方式,共有案例71起,占88.8%。

2.4 外部环境的问题

(1)法律、法规及政策不完善

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募集和运作环节中,常常无法可依,细则制定不清,进而容易导致市场混乱。

(2)缺少外部监管,缺少相应的资信

私募证券基金很多采取“黑箱操作”的方式,很少受金融当局的监管,操作缺乏透明度。

3 发展与规范我国私募证券基金市场的对策

3.1 外部环境方面

(1) 健全法律法规

首先,要完备现有的法律结构框架和监管机制。其次,建立相关的产业扶持政策,真正保护投融资双方利益。

(2)加强外部监管

实行多层次主体分类监管。在监管中要坚持市场化原则,要改变过去政府在金融活动中承担过多风险的状况,让市场主体自己承担风险。

3.2 退出机制方面

(1)发展柜台交易商和柜台交易市场

机构投资者之间的交易和柜台交易是私募证券基金流动的必由之路,因此我们需要建立私募证券基金的流通场所,使得不想再持有私募证券基金的投资人可以除了赎回以外对私募股权基金进行流通。

(2) 推行破产机制

我国应该借鉴美国1991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促进法》中对金融机构关于破产清算的条款,允许金融机构的交易对手在金融机构破产清算时终止特定类型的金融契约。

(3) 采用海外上市

海外市场拥有更合理的退出机制,市盈率较高,能筹集到更多资金。虽监管更严格,但有利于提高公司治理和提高公司荣誉,促进我国企业走出去。

3.3 利益分配方式方面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收益分配方式应禁止收益保底制,正确的途径是应该采取收益分成制。在分成制条件下,投资者和基金管理者共同出资,共担风险,共享收益。

3.4 内部管理方面

(1)投资者和管理者的限定

私募资本风险较大,所以在发展私募基金时应该首先倡导专业投资者。限制参与群体的范围才可以有效地降低信息不对称。在发展私募证券基金之初可先从券商信托公司基金管理公司等等机构开始试点,待发展到一定程度和时间后逐步开放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要求对民营企业咨询公司等等放开。

(2)组织形式的限定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模式应采用有限合伙制,这样就把公司制的优点和合伙制的优点结合起来,更使得基金管理人的责任和他的权力相对称。虽然有限合伙私募股权基金往往通过口头或书面协议以制约基金管理者与投资人,但是,这种形势更容易发挥私募股权基金的优势,对于它的不利方面,我国可以是在立法中适当加以规范的。

作者:马炜娜

民营企业私募股权基金管理论文 篇3:

私募:一种新的融资方式

回首2007年,能够给中国老百姓留下深刻印象的莫过于繁荣的证券市场了。在街头巷尾,我们总是可以听到人们热闹地谈论着一些关于投资理财的事情。在各大商业银行的门口,我们总是可以看到排着长队在焦急等待购买股票的人们。大家以前所未有之势将资金投入股市,使其创下了令人瞠目结舌的狂飙大潮。

中国股市2007年2月出现了大幅下挫,引发了有史以来第一次全球股市全面抛售。充分显示了这个此前一向被忽视的市场所具备的巨大潜力。此后,中国股市迅速从2月的大跌中回升,上证综合指数随即一路狂飙,全年累计涨幅达到97%,成为全球表现最佳的重要股票指数。

许许多多的人们在这一轮调整后赚得荷包满满。在满怀着胜利者的喜悦和激动之余,我们不禁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在国内投资渠道有限的情况下,把这些资金再投到哪里去赚更多的钱呢?

在不久前上海举行的2008私募基金论坛上,中星资本董事总经理和其他相关权威人士表示,目前私募基金正在进行第二轮洗牌,未来两年将是私募股权基金壮大的关键时刻。在未来5年,中國最大的赚钱机会有可能是私募股权基金。

对广大的国内投资者来说,这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所谓私募基金就是指通过非公开的方式,向特定投资者、机构与个人募集资金,按投资方和管理方协商回报进行投资理财的基金产品。根据投资方向,私募基金可分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两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股票、债券、权证等,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则主要投资于未上市企业的股权或企业债券。经过多年的快速成长,全球私募基金已经具备相当规模。而在中国,私募基金仍然处于起步阶段。

从国际经验看,传统类型的私募基金以股权投资基金为主,证券投资基金为辅,但中国本土私募基金的发展路径与国际实践并不相符。中国私募基金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其雏形是以政府为主导,主要为高科技企业融资的风险投资基金。20世纪90年代以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迅速,先期进行风险投资的公司也有相当部分选择了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形式进入资本市场,偏重于投机套利等资本炒作,而真正意义上的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相对滞后。2006年以来,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才开始趋向活跃。

如今,中国已经成为全球私募基金的重要目标市场,对全球金融资源配置、金融安全、市场稳定和投资者收益都形成了较大的影响。同时,本土私募基金也显示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2006年12月30日,中国首支私募股权性质的投资基金一一渤海产业投资基金在天津发起设立,募集资金200亿元。2007年7月12日,上海证券交易所,随着主持人的一声锣响,西部矿业,正式挂牌交易,开盘价35元。西部矿业的成功上市,又演绎了一幕私募股权基金的创富神话。高盛以3元/股收购了西部矿业3205万股股权,若按照西部矿业首日上市开盘价计算,高盛的投资回报高达103倍。此时,国人开始逐渐将目光转向了私募股权基金。

事实上,作为私募基金重要的一种运作形式,私募股权基金在国际资本市场上早为公众所熟识。私募股权基金最早起源于美国。1976年,华尔街著名投资银行贝尔斯登的三名投资银行家合伙成立了一家投资公司KKR,专门从事并购业务,这是最早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

众多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在经过了20世纪90年代的高峰发展时期和2000年之后的发展受挫期之后,目前重新进入上升期。据英国调查机构Private Equity Intelligence统计,截至2007年2月,全球共有950只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直接控制了4400亿美元。

经过30年的发展,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已成为仅次于银行贷款和IPO的重要融资手段,而且规模庞大,投资领域宽阔,资金来源广泛、参与机构多样化。目前,西方一些国家私募股权投资占其GDP份额已达到4%~5%。(而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占其GDP的份额仅达到1%)在全球数千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中,黑石、凯雷、贝恩、阿波罗、德州太平洋、高盛、美林等机构成为其中的佼佼者。2006年,全球私募股权基金从资本市场上募集到了2150亿美元,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总投资额达到了7380亿美元,其中,单笔超过100亿美元的私募股权交易达到9个。

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国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广泛关注。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亚洲最为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之一。截至2006年12月底,中外私募股权基金对129家国内企业进行了投资,参与投资的私募股权机构数量达到75家,投资总额达到129.73亿美元。2007年第一季度,17只投资于中国的亚洲私募股权基金实现募资75.64亿美元。资本投向正循着上市、并购、私募的轨迹发展。与此同时,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投资规模和数量增长的速度令世人瞩目。2002年9月,摩根士丹利等3家投资公司斥资5亿元投资蒙牛乳业:2003年,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中国鼎晖向李宁公司投资1850万美元;2004年9月,美国最大私募股权基金之一的新桥集团收购深发展股权。

与诸多成熟市场相比,作为经济转轨国家,中国众多企业在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长期稳定经营、规范的财务管理、长期性的研发力量、产品的更新换代等方面显得不够成熟。大多数企业都要借助并购重组来调整产权和产业结构。同时,诸多有发展潜力的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主营业务调整,实现企业的战略转移,一些私募基金会购买市场定位较好、而且处于高增长市场的企业、通过提供先进的管理手段、带进新的管理团队、迅速增加公司的价值、然后再上市或转让。

根据私募股权投资研究机构清科集团的统计数据,2007年中国创业投资市场保持高速增长,前11个月投资总额达到31.8亿美元,比2006年投资金额高出78.9%,投资案例由2006年的324个增长为428个,涨幅约为32%,创业投资案例数量和金额均创新高。2007年前11个月活跃在国内的中外创投机构新募集了55只基金,募集资金总额超过54亿美元,涨幅也超过36.5%。2007年国内共有12只本土新私募股权基金成立,占新私募股权基金数量的18.8%,而2006年仅有6只本土私募股权基金成立,增长了100%;2007年12只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共募集37.30亿美元,比2006年的15.17亿美元增长了145.9%。从投资机构种类看,出现了外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本土创投以及产业投资基金、信托PE产品等多种投资形式。

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8年第一

季度私募股权投资出现爆发性增长,一季度共有23个风险投资机构进行了募资,同比增长283%;共募得22.6亿美元,同比增长536%;同时,国内私募基金募资额达到200亿美元,同比增长163%,首度超过中国企业在股市的融资额。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正对中国资本市场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各类消费品制造业和消费服务业大都以中小企业和民营企业为主,而现有的金融体系却没有为他们提供相应的融资渠道。这些是私募股权基金大有作为的领域。私募股权基金是真正市场化的,基金管理者完全以企业成长潜力和效率作为投资选择的原则。投资者用自己的资金作为选票,将社会稀缺生产资源使用权投给社会最需要发展的产业,投给这个行业中最有效率的企业,不管这个企业是小企业或是民营企业。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整个社会的稀缺生产资源的配置效率都会大幅度提高。

另外,私募股权基金作为主要投资者还可以派财务总监、派董事,甚至作为大股东直接选派总经理到企业去。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一种市场监控力量,私募股权基金对公司治理结构的完善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以后的企业上市在内部治理结构和内控机制方面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私募股权基金的发展拓宽了投资渠道,可以疏导流动性进入抵补风险后收益更高的投资领域,一方面可減缓股市房地产领域的泡沫生成压力,另一方面可培育更多更好的上市企业,供投资者公众选择,使投资者通过可持续投资高收益来分享中国经济的高成长。

然而,很多中国企业对于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还不清楚,担心引入私募股权基金后会失掉企业的控制权。事实上,与行业投资者相比,私募基金在企业控股权方面比较灵活,私募基金的管理者除了在董事会层面上参与企业的重大战略决策和财务管理外,一般并不参与企业的日常管理和经营,不存在成为潜在的竞争者。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盈利模式可以看出,他们的目的并不是要控制企业的管理权,而是培育企业成长后实现成功退出,以获取长期资本增值收益。

中国企业和投资者都应该看到,私募股权基金正在孕育着无限商机,不仅具备增加资本金的好处,还能给融资企业带来管理、技术、市场和其他需要的专业技能,对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人来说,这将是收益的保证。对投资的企业来说,私募股权基金可为企业在治理结构、业务方向、财务管理等方面提供积极的支持。截至目前,中国非上市公众公司已经超过1万家,非公众股份公司大约有30万家,可选择的余地很大。只要投资者选择准确,收益定会远远高于投资上市公司的股票。

与传统的经营理念不同,私募股权基金并不经营具体的产品,而是发现有成长性的企业,把企业当产品来买卖从中获利。即私募股权具有特殊的投资目标和运营方式,在购买企业运营几年之后,将手中股权转卖他人或通过IPO公开上市后套现。无论哪种方式,最终目标都是将企业出售以获取利润,从而产生高于其他领域的回报。2002年9月,摩根士丹利等3家投资公司以5亿元投资蒙牛乳业,在蒙牛乳业上市后获得约26亿港元的回报;2003年,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中国鼎晖向李宁公司投资1850万美元,2004年李宁公司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目前该部分股权价值达2亿美元,投资回报率超过10倍。

当然,私募股权基金也存在着一些值得我们商榷的问题。首先,私募正在进行第二轮洗牌,市场上大量的重组兼并正在发生。在没有行业规范约束的情况下各公司间会产生恶性竞争,导致相互抬高价格,降低回报。随着经济快速增长、内需的持续发展,届时会呈现出一哄而上的过热趋势。从而导致私募基金人员变动频繁、业绩差距拉大。甚至对市场前景的预期也大相径庭。更有业内人士表示,私募的空间很大,透明度不如公募基金高,有些规定有时也会有一些变通的空间。这种变通,如果操作者的判断是正确的,可能会给私募产品带来远高于公募产品的收益率,但如果操作判断失误,那么由此带来的损失也会是公募基金的数倍。

第二,私募股权基金需要及时建立一个规范的退出渠道。2007年以前,谁是中国资本市场中最大受益者呢?是外资的私募股权基金。因为外资私募股权基金“两头在外”。中国是一个经济快速增长的国家,到中国投资收益有保障,所以资金的募集,相对来讲比较容易,规模比较大。许多在纽约主板、纳斯达克、香港、新加坡、法兰克福、东京上市的中国概念企业都有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2007年年底之后,商务部限制了外资基金在中国的投资和在海外资本市场的退出。这意味着人民币基金会日渐成为一种需求。现在外资基金已经逐步向人民币基金转型。所以,及时建立一个规范的退出渠道势在必行。

第三,设立透明的运作模式是影响私募基金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中国的LP和海外发达国家LP是不一样的。中国LP不管你做什么项目,他都想参加,因为那里面有他的钱。而海外成熟的LP信任专业机构的管理运作,因为在经济的发展过程中,这些国家的“老钱”比较多。所谓“老钱”,就是他的财富是经过三四代,甚至四五代的沉淀,这些钱基本上是从上几代就委托基金去管理,下一代在继承后没有必要去关注基金管理人到底把钱投到哪儿,基金的信誉度各方面都已经建立起来了。国内的LP多数都是创业积累的第一代,最多就是第二代,他们目前还不具备国外基金经理人的那种心态。

第四,中国需要一批富有成功投资经验的专业基金管理人GP(GeneralPartner)。GP是专业的基金管理人,作为法人代表负责组建基金管理公司和基金日常经营管理,其收益为管理费和利润分成。由于中国和境外市场经济环境有很大的区别,这就对中国的基金管理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外情况都要熟悉,而不是像有些舆论认为的那样,只要是在国际大基金工作过,到中国就是一个行业高手。目前国内这种基金管理人比较稀缺,这也是制约人民币PE发展的一个短板。中国最早的风险投资公司是20世纪90年代末期成思危,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发起设立的中国创业投资,期间发展起来的几家公司,包括深圳的中科招商、深创投、上海创投等等,尽管发展势头不错,但培养出来的基金管理人还是非常少,大量的基金管理人还是集中在外资的私募股权的基金中。目前,国家的相关政策使一批外资基金管理人转向了关注人民币基金,有助于解决人民币PE人才短板问题。

第五,我们要注意到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不能完全照搬发达国家的一些运作模式。渤海金石投资基金就采取了一个投资决策委员会的设立模式,来满足LP对基金管理的要求。投资决策委员会由7个人组成,3个人来自于管理公司,2个人来自LP,还有2个人来自于社会的相关专家。比如会计方面、审计方面或者法律方面的专家,相当于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所有的重大项目,将由投资决策委员会的多数来认可后,方可实施投资。以渤海金石投资基金为例:渤海金石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是一个5亿规模的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在2007年6月1日合伙企业法颁布以后,渤海金石开始运作,采取分期注资的方式,LP首期注资是40%,也就是2亿元,它是基金的初始资本,后期仍有LP不断的加入,基金的程序期是7年,通过金融机构来进行托管。按照实际到位资金总额,GP按照2%收取基金管理费,管理费包括基金运行过程中GP支出的审计费、律师费等等;LP按照不低于20%的比例进行投资收益分成。

进入2008年后,本土私募股权基金显得更为活跃,目前全国各地有多只本土基金正在募集之中。根据2006年8月27日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高票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简称新合伙企业法,于2007年6月1日正式实施)使本土私募基金在很大程度上消除了制度瓶颈,国内私募股权基金日趋活跃,在以创业板和产权市场为代表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加速发展中,本土私募股权基金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我们期盼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健康、平稳地成长。

作者:葛 晖

上一篇:国际工程项目组织模式构建论文下一篇:小学班级管理公平问题分析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