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本知识

2024-04-26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本知识(共8篇)

篇1: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本知识

私募股权投资基础知识汇编

1、私募基金的概念:一般来说,私募基金通常指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简称PE基金),主要是对非上市公司进行股权或类股权投资、面向特定对象非公开募集、由专业投资管理团队管理、以为投资人实现投资回报为目标的集合投资载体。

2、PE基金的类别:创业投资基金、并购基金以及过桥基金。

3、PE基金的组织形式:有限合伙制基金、公司制基金和契约制基金。其中,因有限合伙制基金在资金募集、营运管理、收益分配及退出等方面较为灵活,便于操作,从而成为目前国内外PE基金的主要组织形式。

4、PE基金主要特征:

(1)非公开发行。从法律上看,公司制基金投资者为200人以下,有限合伙制基金为50人以下。

(2)投资方式多为股权投资。一般采用普通股或可转让优先股可转债等形式进行投资。

(3)退出渠道多样化。主要包括上市、兼并并购、管理层回购、破产清算等方式。

(4)投资期限较长。对企业的投资通常持有期限为3-5年以上。

5、基金设立的一般流程:

(1)前期准备。包括确定基金的组织形式、基金的架构、注册地,根据基金架构设立GP、基金管理公司等相关实体,以及设计GP、基金管理公司的章程等有关文件。

(2)与投资人接洽。设计制作《基金认购协议》、《基金招募说明书》(PPM)、《保密协议》等有关文件,与基金的潜在投资人接洽、谈判。

(3)基金设立和交割。准确设计《有限合伙人协议/章程》、《LP认缴出资确认书》、《资金委托协议》等有关文件,完成基金的工商登记和首次交割。

(4)私募基金登记备案。按照现行规定,基金管理人应向中国证劵投资基金业协会履行私募基金管理人登记、私募基金备案和信息更新手续。

6、PE基金投资的基本流程为:

(1)签订意向协议书。根据基金既定的投资方向、方式、规模等初步选定拟投资的企业,并签订相关投资合作协议。

(2)开展尽职调查。尽职调查是项目投资的关键环节,基金管理公司对此应给予高度重视。要委托律师、注册会计师等专业人员,采取收集文件资料、与公司管理层或业务人员面谈、与相关政府部门或组织核对事实以及必要的实地考查等方式,详细了解企业的设立和存续、资质和许可、主要资产、业务经营、融资情况、劳动人事、行政处罚与诉讼风险等情况,并出具尽职调查报告和法律意见书,提出有关项目投资建议。

(3)合同签署。根据尽职调查结果,经投资决策管理委员会表决通过,由基金管理公司与被投资企业签订投资合同协议或章程,双方可约定通过购买原始股、增资入股以及跟进投资等方式参与企业投资。

(4)办理交割。按照双方约定,由基金管理公司向被投资企业支付投资款项。为确保投后管理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和问题,基金管理公司可采取分期交割的方式出资,也可采取签订“对赌协议”(设定明确的业绩目标)的方式,激励和约束被投资企业搞好相关项目的运营及管理。

7、PE基金退出渠道:目前国内PE基金的退出方式主要有A股退出、红筹退出、H股退出、并购退出以及清算等方式。此外,还可以在美国(N股)、新加坡(S股)、日本(T股)等地上市退出。

篇2: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基本知识

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

目录

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 私募股权基金的模式与设立 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流程 有限合伙制基金管理模式的优势 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内部治理结构

商业银行在私募股权基金业务中法律风险防范

第一节

私募股权基金的概念

私募股权基金(Private Equity,PE),是指以非公开的方式向少数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资金,主要向未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最终通过被投资企业上市、并购或者管理层回购等方式退出而获利 一类投资基金。

私募股权基金主要区别于向公开证券市场的投资,其放弃了资本的流动性来追求长期投资资本的更高的收益。私人股权投资在后期的发展中尤其在中国更多的体现除其募集方式的非公开性,即向特定的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资金,不通过广告或变现的方式进行募集。

第二节 私募股权基金的模式与设立

一、模式

到目前为止,私募股权基金的组织形式有三种:

1、公司制私募股权基金;

2、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契约制);

3、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

二、法律依据

从私募股权基金的募集和设立形式上,我国初步形成了公司制、信托制和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的基本法律框架,也即:

一是以《公司法》、《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为主形成的对公司制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规范;

二是以《信托法》、《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为主形成的对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规范;

三是以《合伙企业法》为主形成的对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规范。

此外,在上市退出上,还包括《公司法》、《证券法》、《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等法律体系。

三、设立

(一)公司制私募股权基金

1、主要法律依据:2005年修订的《公司法》、2003年3月1日施行的《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2006年3月1日施行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相关的配套法规。

2、公司形式:《公司法》规定了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制有限公司两种公司形式。《公司法》第3条规定:“公司是企业法人,有独立的法人财产,享受法人财产权。公司以其全部财产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以其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

(二)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

1)、概念:私募股权基金信托,也就是私募股权投资信托,是指信托公司将信托计划项下资金投资于未上市企业股权、上市公司限售流通股或中国银监会批准可以投资的其他股权的信托业务。

2)、主要法律依据:2008年6月25日银监会印发的《信托公司私人股权投资信托业务操作指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备注:信托公司的设立参照《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但目前已基本不予受理,目前大多采用与现有信托公司合作的模式。

3)、信托制私募股权基金的运作模式:

1、信托公司作为受托人根据信托合同通过信托平台募集资金和设立基金,发行基金凭证 ;

2、投资人作为委托人,购买基金凭证,将财产委托给受托人管理,信托合同一经签订后,基金财产的所有权和经营权随即全部转移给受托人;

3、基金保管人(往往是第三方监管银行)对基金财产行使保管权和监督权,并办理投资运作的具体清算交收业务;

4、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管理基金财产,在发掘投资目标后,向受资公司进行投资,通过受资公司上市或资产并购受益,投资成果的分配依信托合同的约定进行;

5、受托人聘请投资顾问就筛选项目、项目投资决策提供专业咨询意见;

6、项目退出后,信托受益人(委托人)根据信托合同享受信托收益或承担风险

(三)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

1、基本概述:

主要法律依据:2007年6月1日《合伙企业法》、2006年3月1日施行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以及相关的配套法规。

《合伙制企业法规定》:“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

2、设立合伙企业应具备下列条件:

(1)有二个以上合伙人。合伙人为自然人的,应当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2)有书面合伙协议;

(3)有合伙人认缴或者实际缴付的出资;(4)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5)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3、核心条款

1)出资条款

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采取 承诺出资制,不要求投资人一次性拨投资款,出资时间由有限合伙协议约定,并规定违约条款。

2)经营/投资范围条款

通常为:投资、投资咨询及投资管理服务。

不得主动投资于不动产或其他固定资产,不得从事担保,未经决策机构的同意,不得对某一项目进行超过有限合伙总认缴额20%的投资,不得举借债务,不得进行承担无限责任的投资,不得投资于会损害合伙企业或合伙人商誉的产品、领域及法律禁止投资的领域。

3)运营成本条款

认定有限合伙企业运程成本的方法主要有两个,一个是管理费包含运营成本,另一种是管理费单独拨付。

4)利润分配条款

主要包含“回拨机制”和“优先回购投资”等类似方式。

5)合伙人入伙、退伙及财产权益份额转让条款。

6)普通合伙人约束条款。

约束条款主要对有限合伙制PE对普通合伙人执行合伙企业事务的限制性规定,除投资方向、比例条款外,一般还包括定期的财务汇报制度,禁止、限制关联交易,新基金募集的限制等。

第三节 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流程 第一步:项目初步审查 第二步:签署投资意向书 第三步:尽职调查 第四部:签署正式投资协议 第五步:完成收购程序 第六步:投资后管理 第七步:投资退出获利

第一步:项目初步审查

书面初审:主要审阅商业计划书/融资计划书,由分析师或投资经理进行初步筛选。根据项目所处的市场空间、发展阶段、投资金额、地理位置以及组合战略、退出战略等方面与基金投资标准的融合性,过滤掉不感兴趣的项目。剩下有希望的项目将做进一步评估。

企业和企业主或管理层的核心经历,是否有丰富的经验与资源。

项目概况:基本情况、相关批文、证件、产品定位、资金投入与融资要求、生产计划等。重点关注产品或服务的独创性或比较优势。

主要客户群或潜在客户群、营销策略。

项目面临的主要风险:市场风险、原材料供应风险、环保风险等。

现场初审:如果书面初审认为符合基金投资项目范围,则一般会要求到企业现场调研企业现实生产经营、运作等状况。目的是印证企业提供的书面信息,同时对被投资企业的管理、经营状况形成感性认识。

第二步:投资意向书

也称为投资条款清单,是表达投资意向和合作条件的备忘录。包含投资涉及的核心商业条款:

资金安排:投资总额、投资价格、证券类型、股权分配、分期投资条款等。

投资保护:包括红利支付政策、证券转换约定、反稀释条款、退出条款(优先清偿权、回购权、共同卖股权)、表决权、优先购股权、股价调整等。

管理控制与激励:包括董事会安排、投票权、财务报表和报告制度、管理层的肯定性条款和否定性条款以及员工股票期权计划等。

相关费用的承担方式和排他性条款等。

其中,企业估值是投资的核心部分,贯穿项目初审到签署正式投资协议的全部谈判过程。

第三步:尽职调查

是对目标企业一切与本次投资有关的事项进行现场调查、资料分析。是项目初步审查工作的深入。主要包括法律调查、财务调查、业务调查以及人事调查等。能源化工等行业企业还需要着重进行环保方面的尽职调查。

1、法律调查:了解企业的法律结构和法律风险。

2、财务调查:调查与投资有关的所有财务信息。

3、业务调查:调查整个行业的状况和目标企业的经营情况。

4、人事调查:管理层人员及职工人员构成及工作水平。

中介机构或基金内部人员完成尽职调查后,将提交尽职调查报告。决策机构将根据尽职调查结果详细评估本次投资的主要风险和投资价值,做出相应决定。

第四步:签署正式的收购协议

正式的收购协议以投资意向书为基础,但正式的协议具有正式的法律效力。除了商业条款外,还有复杂的法律条款,因此需要律师参与谈判。收购协议必须反映基金拟采取的投资策略,包括进入策略和退出策略。进入策略通常采用股权转让或增资扩股的方式。

第五步:完成收购过程

履行公司章程规定的内部程序:签署股东会、董事会决议、新公司章程、变更董事会成员名单以及公司更名等事项。

完成工商变更登记手续。

第六步:投资后的管理

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后通常作为公司小股东存在,一般不实际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经营管理。但享有参与公司管理的一些基本权利。定期对被投资企业的财务数据等进行审查,给予被投资企业一定的帮助和提供相关增值服务,如后期融资、选择中介机构、推荐高管人员、参与重大战略决策等。

第七步:投资退出获利

通过上市、并购、股权回购、清算等手段退出。

第四节 有限合伙制基金管理模式的优势

有限合伙制的基金管理模式是目前中国现实环境下私募股权基金管理的最佳模式。

有限合伙

GP:即普通合伙人。对基金债务承担无限责任;担任基金管理人,负责基金的投资管理; LP:即有限合伙人,以其出资为限承担有限责任;个人、企业法人均可作为有限合伙人。

1、有限合伙制作为合伙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最大特点是人合与资合的有机统一。有限合伙人作为真正的投资者,投入绝大部分资金,但不参与经营管理,并且只以其投资的金额为限承担有限责任;普通合伙人作为真正的管理者,只投入极少部分资金,但全权负责经营管理,并要承担无限连带责任。

2、有限合伙制通过合伙契约的约定,一方面规范了普通合伙人的行为使其必须做到尽职尽责,这有利于锁定管理费用,增加管理透明度,降低管理人的道德风险,消除投资人对项目风险、运营成本控制等方面的顾虑,另一方面投资人的行为也得到了约束,不得随意干预基金运作,管理人的自主权大了,可最大限度地发挥管理人知识、技能与特长,机智灵活地进行业务操作,最大限度提高管理效率、创造财富。

3、有限合伙最大限度地解决了委托代理关系中的不信任问题,使委托人和代理人的利益在有限合伙形式的基础上达到了统一。

第五节 有限合伙制私募基金内部治理结构

一般来说,现行设立的有限合伙私募股权基金的治理结构如下:

(一)执行事务合伙人

由普通合伙人作为有限合伙私募股权基金的执行事务合伙人,负责有限合伙的具体事项,一般认为,执行合伙事务包括:(1)对外代表合伙企业;(2)制定决定合伙企业的投资策略、财务预算;(3)就合伙企业具体投资项目和经营业务进行评估和决策;(4)聘请有关专家和顾问为合伙企业提供咨询意见;(5)获取相应经营管理报酬,即有权收取管理费。

(二)决策委员会

在执行事务合伙人的管理团队中再设立一个决策委员会,对有限合伙的重大事务及拟投资项目具有最终决定权。

(三)顾问委员会

由合伙事务执行人聘请律师、财务、金融方面的专家等组成顾问委员会,顾问委员会的职责主要对有限合伙如下相关事项进行讨论作出决定或向普通合伙人提出建议:(1)普通合伙人提交顾问委员会讨论的有限合伙与普通合伙人之间存在潜在利益冲突的投资事项;(2)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的关联交易事项;(3)与普通合伙人共同决定有限合伙的存续期限是否需要再延长;(4)与普通合伙人共同决定更换托管银行;(5)有限合伙协议规定的其他应由顾问委员会评议的事项;(6)普通合伙人认为应当征询顾问委员会意见的其他事项。

(四)合伙人会议

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共同组成合伙人会议,对《合伙企业法》中规定由全体合伙人共同决定的事宜作出规定,合伙人会议的职责主要包括:(1)听取普通合伙人的报告;(2)除明确授权普通合伙人独立决定事项之相关内容外,合伙协议其他内容的修订;(3)批准普通合伙人转让有限合伙权益及退伙事宜;(4)批准有限合伙人入伙、退伙等事宜;(5)决定有限合伙的解散及清算事宜;(6)《合伙企业法》规定应当由合伙人会议决定的其他事项。

由于《合伙企业法》第六十八条第二款规定,有限合伙人的下列行为,不视为执行合伙事务:

(一)参与决定普通合伙人入伙、退伙;

(二)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提出建议;

(三)参与选择承办有限合伙企业审计业务的会计师事务所;

(四)获取经审计的有限合伙企业财务会计报告;

(五)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情况,查阅有限合伙企业财务会计账簿等财务资料;

(六)在有限合伙企业中的利益受到侵害时,向有责任的合伙人主张权利或者提起诉讼;

(七)执行事务合伙人怠于行使权利时,督促其行使权利或者为了本企业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提起诉讼;

(八)依法为本企业提供担保。这条类似于美国1976年版《统一有限合伙法》中规定“避风港”条款,该款的实质是规定了有限合伙人在有限合伙企业中享有的权利,如果超越了所规定的权利,则视为有限合伙人参与了实质经营管理,有限合伙人是否可能突破有限责任而对合伙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这还有待于司法实践的进一步明确。

(五)投资决策委员会

为了在现有的内部治理结构上更好保护有限合伙人的权利,一般会安排由普通合伙人及有限合伙人授权代表组成投资决策委员会,有的也会引入部分外聘行业专家、法律专家等专业人士共同组成。这种模式会对合伙企业重大事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普通合伙人的自主决策权,客观上保护了有限合伙人的权益,同时外聘财务、律师等专业人员参与合伙企业重大事务的决策,又能一定程度上防止有限合伙人权利的滥用,三方主体互相制衡,从而最大程度上保护了各方利益,这种也是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在内部治理结构上进行的一种妥协。

(六)顾问委员会

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安排普通合伙人及有限合伙人授权代表共同组成顾问委员会,有的也会引入部分外聘行业专家、法律专家等专业人士共同组成。在这种模式下,客观上保护了有限合伙人的权益,同时又没有超越《合伙企业法》的相关规定。同时外聘财务、律师等专业人员对投资决策事宜具备特定领域的专业技能和判断水平,能在一定程度上为普通合伙人处理有限合伙的事宜提供合理的建议,使得有限合伙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最大程度上创造利益。

(七)限制性条款

在有限合伙中对基金管理和拟投资事宜作出相关的限制,以最大程度保护各方利益,与基金管理有关的限制条款。这类限制条款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单一企业投资规模的限制;(2)对普通合伙人出售合伙企业之限制;(3)对普通合伙人筹资的限制;(4)对普通合伙人其他活动的限制。与投资有关的限制性条款。这类限制性条款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对公共证券投资的限制;(2)对向其他私募股权基金投资的限制;(3)对其他资产投资的限制。

第六节 商业银行在私募股权基金业务中法律风险防范 日前,商业银行与基金的合作方式主要是以个人银行业务作为基础,拓展上下游产品价值链条,从而实现以商业银为媒介的基金产业链整合,提升金融服务的增值空间。但值得沣意的是,基金毕竟未得到现行法律法规的明确调整,商业银行在与其合作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定的法律风险,如何应对相关法律风险是商业银行应高度火注的一件大事。

一、商业银行在选择与之合作的基金发起人过程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对策

所谓基金发起人(以下简称“发起人”),是指以设立基金为目的,采取必要的措施和步骤来达设立基金目的的机构或个人。通常,发起人是由注册登记的基金管理公司来担任的。在基金的发起过程中,发起人要负责起草合伙协议(信托文件或公司章程)、募集说明书等文件。同时,发起人曼承.}=El由此发生的一切费用。在设立过程中,于发起人的过失导致基金受到损害时,应负连带赔偿责任。基金设立后,发起人的地位将发生转化,通常会转化为基金管理人(即基会的股东、信托受托人或普通合伙人等主体)。因此,发起人在设基金过程中处于中心位置,起到关键作用。选择什么样的发起人与之合作或者说如何避免因选择合作对象不当而,生的损失(如基金未能设立而产生的费用损失和声誉损失)是商业银行与基金合作应解决的首要问题,也是商业银行开展相关业务所必须完成的开篇之作。如果对将要与之合作的发起人选择不当,则银行不仅不能得到合作利益,更可能因此陷入纠纷的泥潭。

应对策略:银行应审查发起人的资质、相关(信托文件或公司章程)、募集说明书,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向是否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在确定上述内容符合相关政策规定后才能决定与之合作。

1.认真审查发起人的资质。当前,中国法律法规对发起人的资质没有明确规定。但从谨慎角度和适用最相近似制度的法律适用规则出发,我们可以参照相关政策、地方规章关于基金管理人的资质规定来审查发起人足否具有设立基金的资格和条件。商业银行经审查认为发起人符合以上规定后,再进行以下的审查。

2.审查发起人的公司章程(合伙协议)及募集文件。审查发起人的公司章程或合伙协议等法律文件,是否载明了业绩激励机制、风险约束机制,并约定相关投资运作的决策程序。特别要注意的是,发起人应在募集文件中向投资人充分揭示投资风险,否则银行不应与之进行合作。因为基金的特点之一就是投资风险较高,如果发起人未能充分揭示投资风险,银行作为协助设立基金的一方是很难说没有责任的。审查基金的投资领域和投资方向。基金的投资领域限于非公开交易的企业股权,投资方向应当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外资股权投资企业进行投资,涉及须经政府核准投资项目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投资项目核准手续。因此,如果拟设立基金的投资方向是证券投资和房地产投资的,或以股权投资名义而实质上是以变相贷款方式开展业务的,因其蕴涵了一定的潜在风险,且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投资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银行应谨慎选择与这样的基金合作,以避免将来发生违规风险。

二、基金募集期间服务中的法律风险及对策

由于募集渠道的不公开性,使得基金募集信息传播空间狭小,往往只有“圈内人”方可获悉。而商业银行作为主要的金融机构,掌握着大量中、高端机构投资人和个人富裕客户信息。发起人在募集过程中离不开商业银行在客户资源上的大力支持与协助营销。因此,商业银行与发起人合作的第一个环节就是发起人借助银行的丰富客户资源招募投资人以募集资金。而银行也可以利用发起人的这一需要开展大客户营销,一方面可以提高银行对大客户的增值服务,另一方面也可以取得丰厚的中间业务收入,与基金实现共赢。商业银行协助基金招募投资人过程中的法律风险主要是:

(1)商业银行未经客户的允许,擅自向发起人提供客户的信息资料,违反了《商业银行法》关于“为客户保密”的法律规定。

对策:商业银行协助发起人募集资金,应按照《合同法》中关于居间合同的有关规定,在取得发起人委托的基础上。获得客户的书面同意或者授权后方可为双方提供居间服务。使双方达成相关协议。(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基金的募集活动必须是非公开的。如果商业银行以公开方式协助发起人招募投资人,则会违背私募募集的本质要求,从而产生非法集资的法律风险。

对策:商业银行和发起人不得通过媒体(包括企业网站)发布公告、在社区张贴布告、向社会散发传单、向不特定公众发送手机短信或通过举办研讨会、讲座及其他公开或变相公开方式(包括在柜台投放招募说明书等)直接或间接向不特定对象发布招募通知,而应通过个别通知、直接沟通的方式向特定客户发出募集资金的要约邀请。

(3)招募对象为自然人客户的,该客户不具有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

对策:银行在协助发起人选择投资者的时候,应注意审查自然人投资人是否能够提供相应金融机构出具的符合法律或当地地方性法规规定的自有金融资产证明,如客户不能提供,则不能向发起人推荐。

(4)发起人未向客户充分提示投资风险及可能产生的投资损失,或向投资者承诺收回投资本金或获得固定回报的法律风险。

对策:商业银行作为居间人应向投资者充分提示投资风险及可能产生的投资损失。若发起人未向投资人充分提示投资风险及可能产生的投资损失或向投资者承诺收回投资本金或获得固定回报,商业银行应及时制止,否则会因违反《合同法》第425条的规定而承担赔偿责任。

(5)银行代理发起人募集资金,投资人因信赖银行的信誉进行了投资,一旦发生投资损失或基金管理人违规进行股权投资,客户可能会要求银行对其投资损失与发起人承担连带责任。

对策:商业银行不宜作为发起人的代理人与其合作招募投资人,而应与发起人订立居间合同,明确银行与发起人之间为居间关系。银行仅向发起人提供其掌握的客户资源(事先应取得客户的有效授权),即仅向发起人提供与特定客户订立募集资金合约的机会,而自身不宜以发起人代理人的身份与投资人订立募集资金合同。否则极易因商业银行的代理销售行为使投资人对发起人的信誉及能力产生过分信赖,客观上也增加了发起人的信用等级。另外,代理发起人募集资金目前尚未被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允许,且不在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的商业银行经营范围之内,有超越经营范围之嫌。

三、商业银行在担任基金保管人业务中的法律风险及对策 作为一种新型的投资方式,基金不仅有着投资方式灵活多样,受托主体专业性强等优势条件,在基金资产的保管方面,还引入了资金保管制度。所谓资金保管是为了保证基金资产的安全,基金应按照资产管理和保管分开的原则进行运作,并由专门的基金保管人(以下简称“保管人”)保管基金资产。所谓保管人,是指与基金或基金管理人订立委托保管合同,利用控制基金资金账户的优势条件,对基金管理人利用该账户中资金或其他金融资产开展投资活动进行保管和监督的人。实践中,担任保管人的主体主要是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独立保管机制的安排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所有投资人设置了一道资产防火墙,可以有效防止资金滥用现象。资金保管业务作为一项中间业务,管理费收入颇丰,并且可以带来巨大的沉淀资金(增加存款),因此该项业务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新的业务增长点,使得各家商业银行趋之若鹜,但是作为保管人的银行,要承担的义务、责任也是不容忽视的,隐藏的法律风险也是相当大的。银行怍为保管人的保管职责通常为:(1)安全保管基金财产并确保基金财产的完整与独立,负责对财产的净值进行复核、办理有关基金财产的登记等日常事务、在基金终结时进行收益清算及资产移交等保管义务;(2)根据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指令、及时办理清算、交割事宜;(3)对基金管理人的行为进行监督,主要是依据法律和基金章程、信托合同或合伙协议的约定,对基金管理人管理基金财产的行为进行合法性、合规性的审查,埘于违反法律或基金合同的指令有权拒绝执行,并按约定向相关国家机关和投资人报告;(4)办理与基金托管业务有关的信息披露、对基金财务会计报告出具意见等。由此可见,保管人的贵任并不限于持有基金的资产,更主要的是监督基金管理人是否按照相关文件运用基金资产。这就是说,在资金保管业务中,保管银行是处于一个介于投资者与基金管理人之间的第三方的地位,扮演着一个为了投资者的利益保管基金财产和监督基金管理人的角色,责任十分薛大。如果保管银行没有全面、适当履行上述职责,就可能潋 求承担相应的责任,在面临大额赔偿的同时,甚至可能丧失保管资格,产生巨大的声誉风险。

对策:(1)应对不同的基金资产分别设置不同的账户,确保 金资产的完整和独立;(2)妥善保存基金托管业务活动的记录、账册、报表和其他相关资料以备核查;(3)严格按照基金合同的约定,对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指令进行审查核实,确保相关指令合法合规后及时办理清算、交割事宜;若基金管理人的相关指令不符合相关规定或约定,应坚决拒绝执行并提出异议,对基金管理人存在违法行为的,应向有关主管机关和投资人报告;(4)恪守职责,不得以任何理由挪用基金资产;(5)有关国家机关要求对基金财产进行冻结或扣划的,在办理完相关手续后应及时向基金管理人披露;(6)对基金的财务会计撤告进行认真复核并客观 具相关意见,认真审查基金管理人计算的基金资产净值。

四、基金存续期间。投资人要求撤回出资或转让其投资份额的,银行应如何应对

银行作为保管人,对于投资人要求撤回出资或转让其投资份额的,本来可以要求其向基金管理人提出要求,由后者做出处理。但由于保管人负有监督基金管理人并就基金管理人做出的决定和行为保存相关文件资料,在基金管理人的相关决定和行为不符合法律法规规定或基金文件约定时拒绝执行的权利和义务。因此,银行应明确发生此类事件如何处理,以尽到保管人的保管职责。

对策:由于基金在当前的法律环境下是以集合信托、公司或有限合伙三种形式存在的(绝大多数基金以有限合伙形式存在),因此在投资人要求退出基金时应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或基金文件的要求进行处理。当然,实践中基金文件中往往约定一定期限的封闭期,投资人在封闭期内不得要求撤回出资或转让其投资份额。但在约定的封闭期结束后,投资人要求撤回出资或转让其投资份额的,应按以下方案处理。

1.以集合信托方式存在的基金,投资人要求撤回出资或转让其投资份额的处理。当基金是以集合信托形式存在时,投资人的法律身份是信托委托人和唯一受益人,若投资人要求撤回出资或转让其投资份额的,根据《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29条规定,信托计划期间,受益人可以向合格投资者转让其持有的信托单位,信托公司应当为受益人办理受益权转让手续。但需注意的是,信托受益权进行拆分转让时,受让人不得为自然人。机构持有的信托受益权,不得向自然人转让或拆分转让。

2.以公司形式存在的基金,投资人要求退出基金时的处理。当基金是以公司形式存在时,投资人的法律身份是公司的股东。若投资人要求退出基金或转让其持有的出资额的,应按《公司法》第三章和第五章第二节的规定处理。由于篇幅所限,这里不再赘述。

篇3: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正当其时

PE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真正意义上的PE进入中国仅有几年。虽然只有短短几年, 但是其发展势头强劲。2002年摩根士丹利等3家投资公司以5亿元投资蒙牛乳业;2003年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和中国鼎晖向李宁公司投资1850万美元;2004年美国新桥资本以12.53亿元人民币收购深圳发展银行17.89%的股权;高盛公司并购双汇, 华平控股哈药, 凯雷收购徐工……PE在中国的每一步行动, 无不引起广泛关注。

1. 制度层面———相关法律法规欠缺

早在1995年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人民银行颁布《境外设立中国产业投资基金管理办法》时, PE就有了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名字———产业投资基金。但是这个《办法》针对的是在境外设立募集的投资于中国产业的基金, 而对于如何在中国本土注册、设立、募集基金, 我国一直没有相关的法律条文。

我国加入WTO后在5年内, 很多产业已逐步对外资开放。一些条例的出台, 对外资PE在我国开展业务有了一定的限制, 为未来制定监管PE的法律条文奠定了基础。

对内资PE, 2007年《信托公司管理办法》、《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的实施, 为内资PE提供了合法的组织框架, 同时有限合伙制也解决了重复税负问题。拟议中的《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对管理国有资金机构的审批作出了详细规定。

尽管如此, 对PE的认定标准、行业操作规范和监管条例在我国仍属法律空白, PE在我国取得真正的合法身份还有待时日。

2.经济层面——经济形势相对乐观

即使在全球经济低迷的2009年, 我国前三季度的GDP仍达到了7.63%的增长率。同时, 需求庞大的国内市场、四万亿元的经济刺激计划、较为完整的工业结构、对引进外资的积极态度……对于PE而言, 我国的经济形势在金融危机中仍保持较好态势, 具有无法抗拒的吸引力。

3.市场层面———PE发展迅速

2006年12月30日, 天津滨海新区筹建和试点运作我国首个中资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 总规模为200亿元人民币, 存续期15年。这是我国发行的第一支真正意义上的PE。早在2007年, 国家发改委曾批复成立了广东核电新能源、上海金融、山西能源、四川绵阳高科、中新高科五家产业投资基金。

2009年6月10日在天津召开的“第三届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上, 与会的基金类投资机构达到了605家 (国外231家, 国内374家) , 管理的基金总额达12921亿美元。而在2007年的第一届大会上, 基金类投资机构是223家, 管理着4712亿美元;2008年在第二届大会上, 基金类投资机构有549家, 管理着15921亿美元。民间PE市场的热闹, 由此可见一斑。

经过长达十年的等待, 中国的纳斯达克———创业板终于在2009年10月23日开启, 这对以创业板上市为主要退出机制的PE来说是重大利好消息。

由此可看出, PE在中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

4.公众层面———认识存在偏差

对PE最初的描述, 颇具讽刺意味———门口的野蛮人, 这是1988年《华尔街日报》两名记者对PE的看法。PE可谓出身不正, 国人当然先入为主。凯雷公司商谈收购徐工时, 国民的民族情绪居然被激发出来了;蒙牛在香港上市时, 又引起了人们一场“贱卖”的大争论。PE踏入国门时被“妖魔化”的说法一点儿也不夸张。然后, 简单复制外资PE商业模式的本土PE发展起来了。可是由于缺少经验, 本土PE很少对目标企业的长期战略和经营管理提供实质性的帮助, 它在公众眼里又成了一种“收割者”的形象———别人辛苦种地时不见人影, 收获时它却出现了, 搭上一把, 收割完抽身就走。

公众大多将PE与国际产业资本相混淆, 实际上前者以提升企业价值、谋求短期利润为目的, 后者以谋求企业控制权、实现行业垄断为目的。自2004年以来, 我国PE行业一直处于钱多项目少的尴尬境地, 与企业巨大的资金需求缺口是矛盾的。这除了与PE市场不完善有关之外, 公众、尤其企业主对PE的认识偏差, 也是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

发展PE的积极作用

1. 宏观层面

(1) 完善我国的金融体系。PE可填补我国金融体系层次的空缺、弥补融资市场的不足, 是完善金融体系的内在要求。

(2) 加快产业整合, 优化社会资源配置。PE可帮助企业更快发展, 加快产业整合, 使我国工业跳过行业早期粗犷式发展, 跳过“散、小、乱”的产业结构阶段, 更早地实现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

(3) PE是我国引进FDI (外商直接投资) 的第三阶段。外资进入我国的方式已从直接投资、收购当地企业转向投机性强、以追逐短期投资利润为目标。

(4) 我国的高储蓄率、资本过剩, 在未来必然成为世界资本流动中一股强大的资本输出力量, 而以PE形式组成海外投资资本, 是可预见的趋势。

2. 微观层面

(1) 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我国现有的金融体系中, 银行短期贷款需要抵押品且不提供中长期贷款, 资本市场对企业的进入限制较严, 而发展PE、VC (风险投资) , 企业 (尤其是民营中小企业) 融资难的问题能得到很好解决。

(2) 促进公司治理结构完善。PE不仅把自己看成是简单的投资者或受资公司获得资本的一种渠道, 而且更是把自己看做投资对象的积极管理者、监督者甚至是直接控制管理层, 以期实现利益最大化。

(3) 促进职业化进程。PE行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很高, 大力发展PE, 将在我国催生更高专业素质和职业精神的企业家、职业经理人、职业会计师、职业律师。

(4) 帮助企业自主创新。研发需要持续性的资金投入, 而单靠现有的融资渠道, 企业 (尤其民营中小企业) 中长期的资金要求很难得到满足。只有专注于企业长远发展的PE, 才能为企业长期提供科研经费。

发展PE的建议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力度的加大, 金融开放将是必然趋势。发展PE应成为我国目前经济工作中的重要一环, 必将得到相关部门、社会各界的支持。我们应积极主动利用它, 让它更好地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服务。

1.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环境, 让PE发展有法可依

发展PE的法律法规环境, 近年来虽有所改善, 但真正让PE规范发展的法律法规, 至今仍是空白。《产业投资基金试点管理办法》拟议了好些年, 迟迟未出台。难道我们继续让PE“地下生长”, 滋生问题?不如先补牢, 以防亡羊。因此制定相关法律法规、行业规范, 是发展PE的首要问题。

2. 设立政府引导基金, 鼓励本土PE发展, 并加强监管

政府引导基金, 是指由政府发起设立创投公司, 同时吸引更多民间创投机构跟进。政府引导基金不直接从事创业投资, 而只是引导民间资金设立各类市场化运作的创业投资子基金, 既能起到资金杠杆的放大效应, 使政府能够对基金加以引导、规范, 又能使民间资本、创投机构活跃起来, 可谓一举数得。因此对政府引导基金的审批应适当放宽, 并实行有效监督, 防止其偏离政策性基金倾向而追逐商业利益。此外, 还应加快设立人民币PE, 扶持本土创投机构, 并加大监管力度。

3. 加强对外资PE的监管, 警惕国际热钱的动向

目前, 我国的PE还是以外资为主, 而国内市场的退出机制不完善, 外资PE投资于中国企业的盈利模式大多是红筹上市, 这就可能造成境内资产转移到境外, 使得境内企业外资化, 并可能造成国有资产流失。光有《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对红筹上市的限制显然不够。同时应注意, 乔治·布什、詹姆斯·贝克和约翰·梅杰等高层政要均是凯雷“总统俱乐部”的成员。外资PE行动的真实意图, 值得我们警惕。另外, PE在中国形势看好, 而国际产业资本并购中国资产步伐缓慢。谋求企业控制权的国际产业资本在中国受挫后, 很可能会穿上PE的外衣, 隐蔽地“侵吞”中国企业。因此, 对外资PE应加强监管, 同时注意防范国际热钱的冲击。

4. 加快建设和完善相关市场体系

即使开启创业板, 也只是完善PE退出机制的一小步。国外资本市场已形成了柜台交易、产权交易、并购市场、资产证券化和内部市场等结构完善、层次合理的市场体系, 相比之下, 我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 我国应加快产权机构改革、加快多层次场外交易市场建设, 并制定相应的市场准则和信息披露制度。

5. 培养理性投资者

投资者、交易者对PE的理解程度, 也影响到PE退出渠道的顺畅程度。相关部门、PE机构应加强宣传, 提高公众对PE的认识, 培养更多的理性投资者, 使发展PE有较好的群众基础, 以有利于建设相关市场体系。

6. 改善软环境

篇4:论战私募股权基金

PE是企业发展的引擎还是大肆掠夺的罪恶之花?在中国,其对经济和社会到底产生了什么积极或消极的影响?

贝恩资本全球合伙人、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咨询业务负责人韩微文毫不讳言:“PE在发展过程中,积极与消极并存,西方对PE行业抱有很多偏见,PE介入企业后会采取一系列措施影响运营,比如裁员。在中国,PE行业发展很快,但社会对PE了解非常少。”

贝恩和中国欧盟商会的一份报告显示,在中国,PE投资的公司在销售收入增长方面领先于同行业上市公司,过去两年,两类公司的差距扩大到21%,PE所投公司还实现了21%的利润年复合增长率,比上市公司的14%高出7个百分点。该报告同样显示,近半数接受PE投资的企业高管表示,PE对企业改善运营方面作用不大。

资本之罪?

正在参选美国总统的共和党参选人罗姆尼因其在私募股权基金的职业生涯饱受攻击。尽管离开10年时间,罗姆尼的私募股权公司岁月还是常被政敌拿出来大做文章。他的一张炫富照片在竞选期间被主流媒体纷纷刊载,重创了他的个人形象——这张照片拍摄于罗姆尼年少得志时,口袋、纽扣和手上塞满钞票,入画的其他高层则或将钞票含在嘴里,或耳朵、衣领间,外媒评价“充满浓厚的铜臭味”。

2006年,黑石集团创始人施瓦茨曼耗资300万美元的个人生日派对也让舆论哗然。PE炫富的行为激起公众的愤怒,公众不禁问,还有哪个时代能像今天这样,会有这么多巨额利润源源不断流入少数人之手?

根据美国媒体公布的数据显示,罗姆尼的身家估计在1.9亿美元至2.5亿美元之间,他的财产总额相当于从尼克松到奥巴马期间八位总统财富之和的两倍。西方对PE的政治抨击从来没有停止,华尔街称他们为“野蛮人”,德国副总理则公开称PE基金为“蝗虫”。

PE交易的规模性和复杂性远超风险投资,一切在暗中进行,媒体和公众登录PE的公司网站,往往会发现网站内容简单,得不到有用信息。PE对其资金来源和构成严格保密,账目不对外公布,更不会向记者透露投资项目的细节。

过去,以KKR、黑石和凯雷为代表的超级私募股权公司掌握了“资本游戏”的精髓,他们借钱收购公司,再想办法把公司变得更有钱,在“剥离和抛弃”的游戏场上不断获取高额利润。

“实际上,西方并没有对PE有特别的偏见。”深圳市东方富海投资管理公司董事长陈玮对记者表示,罗姆尼主要还是因为竞选原因被批评。他的投资重组手法比较少见、凶悍,造成很多企业关闭、人员失业。

3月,阎焱回应《新财经》,解释名片风波完全是误会,他没有傲慢和对媒体不尊重,他回忆说:“当时手上只剩下两张名片,发言完毕后记者和创业企业都涌上来,我的意思是把名片给要创业的年轻人,媒体就算了。”

阎焱说:“我们是企业身后的人,本职是为企业和创业者服务,本应低调。”在业界,阎焱被称为“亿万富翁的制造者”,他曾经用4000万美元投资盛大网络,收回5.5亿美元的利润。在这之后又成功退出网游公司完美时空,获得比之前投资金额超过80倍的回报。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很多PE高层都非常低调和谨慎,他说:“比如KKR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刘海峰,如果不是因为他老婆陈好在娱乐圈,也不会有好事之人人肉他。”他告诉记者:“PE在中国还非常新,很多成功者并不了解外界,其实公众的承受力没有那么小。”

清科集团的一份数据显示,2011年前11个月,PE在中国募集的资金总额达264亿美元,成为新一轮投资中备受追捧的投资目的地。是否PE基金只对基金GP(基金管理)和LP(出资人),或者基金本身带来回报?陈玮的观点是:“一个好的PE对企业最大的价值在于帮企业找到一个有钱又有‘势’的股东,可以在管理、经验、财务甚或市场、技术和资本运作上帮到企业。”

PE到底对社会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一直都有讨论,阎焱一句话总结:“PE对经济的最大贡献在于提高市场的效率,VC是把科技转化为生产力最有效的手段。”而欧盟商会私募股权基金与战略并购工作组主席龙博望则认为PE已经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创造就业、促进创新和培育企业家成功的重要推动力。

逐利为本

与欧美PE多数运用杠杆收购方式退出相比,中国的PE基本上都是纯股权投资,主要是上市退出。PE基金一般可通过上市向公众出售部分股权,然后在封闭期结束后卖出大部分股权,出售其余股权的时机则根据公司股票的表现而决定。受访人士亦普遍认为上市退出策略还会持续。

投资人青睐能够快速带来价值的短期投资,并通过上市退出交易。前述报告发现,中国PE基金大多数交易在最初投资后2年内上市,此时公司大都取得了领先于竞争对手的业绩。相比之下,欧洲和美国的持有期分别是4.8年和3.7年。

之所以寻求这种方式,贝恩资本项目经理周浩对《新财经》分析,主要还是因为中国股票市场能够提供非常好的收益倍数,相比更有利可图,而国外的并购、管理层持股和二级市场非常发达,这些可替代性的退出方式在中国都还未发展起来。

周浩说:“再过几年,中国市场上PE会越来越成熟,持有期相对来说也会逐渐延长。”

在一家股权投资基金担任高管的李培成对《新财经》分析:“追求超额利润是PE的本性,竞逐IPO是其本性所决定的,无可厚非。但是在经济低潮期,IPO收益率降低,股权转让和退出难度加大,因此PE有必要重新思考和审视以往的投资和交易习惯。除了做多等待溢价收益,也要考虑其他投资和交易方式,比如抛售资产和做空。”

李培成认为,最近三年多,外围经济表现疲软,实际上对中国的负面影响也在逐渐彰显,国内改革进入深水区,甚至有趑趄不前的迹象,在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下,PE正在加速分化。李说:“PE应在低潮期嵌入实体经济,寻求共同成长。因为在经济低潮期,资产价格较低,介入成本低,发展潜力大,成长空间大。”

PE填补中小企业资本缺口

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次级贷款以及衍生品业务重创全球银行业,但是PE公司的资本几乎毫发无损。在过去10年,PE基金的收益已经超过其他养老基金的平均收益率,2011年,美国PE基金在过去5年的年收益率跑赢市场5个百分点。

在全球经济持续低迷中,中国是亚洲市场中最受PE青睐的投资目的地之一,与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等亚太地区成熟经济体比肩。欧盟商会数据显示,2011年,中国所获投资额达到16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2%,在欧洲和美国,这一比重分别为0.3%和0.5%。

是否从私募股权活动中获益的只是基金投资人和管理人?韩微文说:“私募股权基金对于中国经济增长,特别是对其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小企业发展有显著的推动作用,我们发现PE投资的中小型企业,其销售收入的增长率已达到可比上市公司同行的3倍。”

周浩分析说:“在中国目前这个阶段,中小企业存在融资难的问题。为什么中国上市之前更倾向于资本投资?正因为中小企业融资不容易,促使企业家转向私募,寻求填补缺口的资本。”

周浩说:“去年160亿美元仅仅指的是投入到企业中的钱,2009年逾85亿美元。虽然都在谈优胜劣汰,但至今PE手上仍有一大笔钱还未找到项目投出去。从募资的角度看,有越来越多的境外投资者愿意把钱投到中国市场来,投到中国的资金还在不断增长过程中。”

篇5: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笔记

因为有限合伙基金和信托产品在固定收益类产品里又极其相似,因此有必要解释下二者的不同:

方法/步骤 1.1 信托的监管单位是当地银监局并需备案,有限合伙基金的监管单位是当地发改委和工商局,并需在工商局备案。

信托项目和合同主要根据《信托法》制定和实施,有限合伙基金和合同主要根据《合伙企业法》制定和实施。

想对于信托产品必须100万起的门槛,有限合伙基金则更加灵活,合伙企业只要不超过50个合伙人即可,让很多不到100万的资金有了更多选择

有限合伙基金的风控往往比信托(如主动管理型)更加全面,风控总体更加安全。有限合伙基金的融资通道费用相比信托较低,比如一个企业的总融资成本在16%至20%之间,做成信托的通道费用就在3%到7%之间,而有限合伙的融资通道费则灵活很多,如果项目风控同样的情况下,客户能享受更多的收益。

有限合伙基金这种组织形式丰富多样,成为大多数项目融资的主要手段,比如PE、定向增发、结构化私募基金、包括很多信托等都采用有限合伙基金形式。信托产品由于受信托法规定不可承诺“保本保息”,“刚性兑付”只是近年来兑付状况的描述,没有法律依据。但有限合伙基金则可在合同里加入“保本保息”条款,因此真正做到了项目的法律保障。2.8 相对于信托产品,有限合伙人作为有限合伙基金的认购主体,可享受更多权利,并且披露的项目信息和资料更加全面,让客户可以全方面的了解项目。根据《合伙企业法》规定作为项目运作主体的普通合伙人(GP),对有限合伙基金负有无限连带担保责任。因此作为项目管理的基金管理公司对于项目整体会更加尽职尽责。

有限合伙基金目前主流都以一年期产品为主,半年一付息,资金的流动性和安全性就更高了,而信托目前还是以两年期的为主。

以上是有限合伙基金相对于信托产品的区别和十大优势,从市场总体看,有限合伙基金和信托目前都是金融市场的主流,很难单纯区分两者优劣,因此还需观察项目本身,毕竟任何产品都有优劣之分。

(一)建议

从国际行业实践和国内发展趋势来看,有限合伙制是基金组织形式较为合适的选择。有限合伙制基金可以进行灵活有效的资产配置和运营管理,可以自动实现较为合理的利润分配模式,降低投资人的税赋,从而实现价值的最大化。因此,建议设立基金时优先考虑有限合伙制。

一、基金设立构想

从建立有限合伙制基金的设想出发,基金的设立可以按照以下步骤和结构进行:

(一)组建投资管理公司

投资管理公司应由主要发起人或其下属企业、当地较为知名的企业和未来基金的管理团队(两到三名资深专业人士构成)共同出资设立,注册资本最好有人民币3000万元,以符合国家发改委备案和享受税收优惠要求。管理公司设立后应报省级发改委备案。

投资管理公司将作为未来基金的普通合伙人(管理人)和作为未来基金的有限合伙人的其他投资人共同出资设立基金。

(二)设立基金

1、基金规模:人民币【】亿元左右,向特定投资人募集。可从小规模做起,做出成绩和声誉,以有利于以后募资、设立新基金,形成长期滚动发展。

2、出资方式:建议一次性出资。基金可采取承诺制和一次性出资。承诺制下,投资人一般先支付20%的认购资金,其他资金则根据普通合伙人的项目投资或缴纳管理费通知按比例缴付。一次性出资的,投资人则须在基金设立时一次性全额缴付认缴资金。一次性缴付的优点是保证基金资金立即到位,未来投资有资金保障;缺点是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投资人可能短缺资金。也可考虑采取折中方式:企业、机构投资者采取承诺制出资,个人投资者则一次性出资。

3、投资人:

(1)投资管理公司:可出资1-10%,并担任普通合伙人(基金管理人);(2)主要发起人或其下属企业:出资3000万元或以上,以带动其他投资人投资;(3)当地知名企业、机构或个人投资人;(4)其他地区的投资人。

4、最低出资额:企业、机构:[500]万元;个人:[100]万元。

5、基金注册地:【北京】。

6、投资方向:【生态、休闲、高尚型】社区及房地产开发项目。

7、投资限制:面向全国,也可限定:省内的投资金额占基金规模不少过【50】%、但应低于【60】%;基金一般采取与其它投资人联合投资的方式,不谋求控股地位;单一项目的投资金额不超过基金规模的10%;单一行业的投资金额不超过基金规模的30%。

8、基金存续时间:【6】年,经合伙人同意最多延长【3】年。

9、退出方式:股权转让、上市、公司/原股东/管理层回购

10、普通合伙人(管理人):投资管理公司

11、投资决策委员会/管理团队:(投资管理公司其他股东和主要有限合伙人委派人士„„„.)。

12、顾问委员会:由主要投资人组成。

13、管理费用:为每年底基金资产净值的【2.5】%,按季度支付。

14、利益分成:采取“保底+分成”方式,即保证投资人一个固定的回报率(一般为10%),10%以上部分由投资人和管理人按照浮动比例分成。

15、信息披露:季度财务报告(未经审计);年度财务报告(审计)。

16、合伙人会议:年度会议。

二、工作计划

(一)政府支持:基金设立应争取政府,取得政府出台配套的优惠政策,包括但不限于拨备或安排配套资金(如当地政府也投资)、鼓励投资当地房地产项目、减免企业所得税、退还管理团队部分或全部个人所得税、政府登记(审批,如有)便利。

(二)设立投资管理公司:预核公司名称、公司章程、出资、验资、登记设立、向省级发改委备案。

(三)基金设立:制订招募基金计划、募集资金、签署认购协议及合伙人协议、设立基金、认缴资金按约定到位。

篇6: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风险,指私募股权投融资操作过程中相关主体不懂法律规则、疏于法律审查、逃避法律监管所造成的经济纠纷和涉诉给企业带来的潜在或己发生的重大经济损失。法律风险的原因通常包括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合同违约、侵权、怠于行使公司的法律权利等。具体风险内容如债务拖欠,合同诈骗,盲目担保,公司治理结构软化,监督乏力,金斧子财富: 投资不做法律可行性论证等。潜在的法律风险和经济损失不计其数。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风险有哪些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风险有哪些?

(一)法律地位风险

私募包括两类,一是私募股权投资,一是私募证券投资。前者是指以非公开募集的方式投资于企业股权,它与股票的“公开发行”相对;后者是指将非公开募集的资金投资于证券二级市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与向广大投资者公开发行的“公募基金”(如开放式基金)相对。在我国新的《合伙企业法》于2007年6月1日实施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由于它并不存在一个合法的实体,其法律地位是不明确的,但对于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这样一种以非公开方式投资于企业股权的投资方式则是完全合法的。客观上讲,“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私”字,的确给人一种非法或游走在法律边缘的感觉,但事实上,私募股权投融资只是表明其是在公开市场之外进行的募集资金的行为,并不是非法或法律地位不明确,它是完全合法并受到监管部门认可和支持的。

(二)合同法律风险

金斧子财富: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投资者之间签定的管理合同或其他类似投资协议,往往存在保证金安全、保证收益率等不受法律保护的条款。此外,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协议缔约不能、缔约不当与商业秘密保护也可能带来合同法律风险。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与目标企业谈判的核心成果是投资协议的订立,这是确定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资金方向与双方权利义务的基本法律文件。在此过程中可能涉及三个方面的风险:一是缔约不能的法律风险;二是谈判过程中所涉及技术成果等商业秘密保密的法律风险;三是缔约不当的法律风险。这些风险严格而言不属于合同法律风险,而是附随义务引起的法律风险。

(三)操作风险

我国现有法律框架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通过信托计划形成的契约型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二是国家发改委特批的公司型产业基金,比如天津的渤海产业基金;三是各类以投资公司名义出现的、与私募股权基金运作方式相同的投资机构,而这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处于监管法律缺失的状态。虽然我国私募基金的运作与现有法律并不冲突,但在实施过程中又缺乏具体的法规和规章,导致监管层与投资者缺乏统一的观点和做法,部分不良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或基金经理暗箱操作、过度交易、对倒操作等侵权违约或者违背善良管理人义务的行为,这都将严重侵害投资者利益。

金斧子财富:(四)知识产权法律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选择的项目如果看中的是目标企业的核心技术,则应该注意该核心技术的知识产权是否存在法律风险。

(五)律师调查不实或法律意见书失误法律风险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一旦确定目标企业之后,就应该聘请专业人士对目标企业进行法律调查。因为在投资过程中,双方处于信息不对称的地位,所以法律调查的作用在于,使投资方在投资开始前尽可能多地了解目标企业各方面的真实情况,发现有关目标企业的股份或资产的全部情况,确认他们己经掌握的重要资料是否准确的反映了目标企业的资产负债情况,以避免对投资造成损害。

(六)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进入企业后的企业法律风险

主要是指日常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风险:合同风险、不规范经营风险、债权过于集中带来的风险;管理引起的法律风险:治理结构缺陷带来的决策风险、员工意外伤害风险、规章制度不健全导致的员工道德风险、公司印章管理不严带来的债务风险;资金运用引起法律风险:投资合作风险、分支机构风险、借贷风险、担保风险。

金斧子财富:

(七)退出机制中的法律风险

目标企业股票发行上市通常是私募股权基金所追求的最高目标。股票上市后,投资者作为发起人在经过一段禁止期之后即可售出其持有的企业股票或者是按比例逐步售出持有的股票,从而获取巨额增值,实现成功退出。上市主要通过两种方式:一种是直接上市,另一种是买壳上市。直接上市的标准对企业而言还相对过高,因此我国企业上市热衷于买壳上市。表面上看,买壳上市可以不必经过改制上市程序,而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上市目标,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财务公开和补交欠税等监管,但从实际情况看,目前我国上市公司壳资源大多数“不干净”,债务或担保陷阱多,职工安置包袱重,如果买壳方没有对“壳”公司历史做出充分了解,没有对债权人的索债请求、偿还日期和上市公司对外担保而产生的一些负债等债务问题做出充分调查,就会存在债权人通过法律的手段取得上市公司资产或分割买壳方己经取得的股权,企业从而失去控制权的风险。

篇7:私募股权投资培训

一,私募股权投资概念:

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在中国通常称为私募股权投资,从投资方式角度看,依国外相关研究机构定义,是指通过私募形式对私有企业,即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有少部分PE基金投资已上市公司的股权(如后面将要说到的PIPE),另外在投资方式上有的PE投资如Mezzanine投资亦采取债权型投资方式。

1,广义: 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为涵盖企业首次公开发行前各阶段的权益投资,即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发展期、扩展期、成熟期和Pre-IPO各个时期企业所进行的投资,相关资本按照投资阶段可划分为创业投资(Venture Capital)、发展资本(Development Capital)、并购基金(buyout/buyin fund)、夹层资本(Mezzanine Capital)、重振资本(Turnaround Financing),Pre-IPO资本(如bridge finance),以及其他如上市后私募投资(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即PIPE)、不良债权(distressed debt)和不动产投资(real estate)等等(以上所述的概念也有重合的部分)。

2,狭义:狭义的PE主要指对已经形成一定规模的,并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熟企业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主要是指创业投资后期的私募股权投资部分,而这其中并购基金和夹层资本在资金规模上占最大的一部分。在中国PE多指后者,以与VC区别。

二,1,对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投资,因流动性差被视为长期投资,所以投资者会要求高于公开市场的回报

2,没有上市交易,所以没有现成的市场供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出让方与购买方直接达成交易。而持币待投的投资者和需要投资的企业必须依靠个人关系、行业协会或中介机构来寻找对方

3,资金来源广泛,如富有的个人、风险基金、杠杆收购基金、战略投资者、养老基金、保险公司等

4,投资回报方式主要有三种:公开发行上市、售出或购并、公司资本结构重组对引资企业来说,私募股权融资不仅有投资期长、增加资本金等好处,还可能给企业带来管理、技术、市场和其他需要的专业技能。如果投资者是大型知名企业或著名金融机构,他们的名望和资源在企业未来上市时还有利于提高上市的股价、改善二级市场的表现。其次,相对于波动大、难以预测的公开市场而言,股权投资资本市场是更稳定的融资来源。第三,在引进私募股权投资的过程中,可以对竞争者保密,因为信息披露仅限于投资者而不必像上市那样公之于众,这是非常重要的。私募股权投资特点:

5,在资金募集上,主要通过非公开方式面向少数机构投资者或个人募集, 它的销售和赎

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的。另外在投资方式上也是以私募形式进行,绝少涉及公开市场的操作,一般无需披露交易细节。

6,多采取权益型投资方式,绝少涉及债权投资。PE投资机构也因此对被投资企业的决

策管理享有一定的表决权。反映在投资工具上,多采用普通股或者可转让优先股,以及可转债的工具形式。

7,一般投资于私有公司即非上市企业,绝少投资已公开发行公司,不会涉及到要约收购

义务。

8,比较偏向于已形成一定规模和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形企业,这一点与VC有明显区

别。

9,投资期限较长,一般可达3至5年或更长,属于中长期投资。

10,流动性差,没有现成的市场供非上市公司的股权出让方与购买方直接达成交易。11,PE投资机构多采取有限合伙制,这种企业组织形式有很好的投资管理效率,并避免了双重征税的弊端。

三,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种类:

在中国投资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有四种:

一是专门的独立投资基金,拥有多元化的资金来源。

二是大型的多元化金融机构下设的投资基金。这两种基金具有信托性质,他们的投资者包括养老基金、大学和机构、富有的个人、保险公司等。有趣的是,美国投资者偏好第一种独立投资基金,认为他们的投资决策更独立,而第二种基金可能受母公司的干扰;而欧洲投资者更喜欢第二种基金,认为这类基金因母公司的良好信誉和充足资本而更安全。

三是关于中外合资产业投资基金的法规今年出台后,一些新成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四是大型企业的投资基金,这种基金的投资服务于其集团的发展战略和投资组合,资金来源于集团内部。

资金来源的不同会影响投资基金的结构和管理风格,这是因为不同的资金要求不同的投资目的和战略,对风险的承受能力也不同。

四,私募股权投资培训课程:

五,私募股权投资培训:

全球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迅速发展。近年来,中国已处于亚洲私募股权市场的领导地位。而浙江作为中国经济最为发达,最具活力的省份之一,已成为全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第四大集聚地。浙江省政府表示股权基金在浙江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将积极为股权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如何发展本土化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如何创新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由百名名校、“东方剑桥”之称的浙江大学和国际名校、“日本哈佛”之称的早稻田大学联袂主办私募股权投资(PE)与企业上市国际高端班,现为国内唯一的国际私募高端班,两大名校共同打造高端私募培训第一品牌。荟萃国际精英,广聚天下财富,是助您企业走向国际化发展的顶级平台!

【名校主办】

浙江大学:百年名校,东方“剑桥”。始创于1897年,在武书连发布的“中国大学排行榜”中,浙江大学于2011、2012连续两年综合排名列居中国大学第一位。

早稻田大学:亚洲名校,日本“哈佛”。始创于1882年,培育了众多政界、国际金融界精英。现任首相野田佳彦,前首相福田康夫、海部俊树等人士都毕业于早大。中国近代史名人李大钊、廖承志均在早大留学。美国前总统克林顿,韩国前总统金泳三,中国前国家主席江泽民,现任国家主席胡锦涛,都曾在早大发表公开演讲。此项目由浙江大学继续教育学院与早稻田大学日本宗教文化研究所承办。

【课程特色】

1、顶级的师资阵容。课程师资全部来自浙江大学、早稻田大学、北大、清华、复旦、香港大学、哈佛大学以及业内投融界专家,带您领略业内权威、国际大师风采。

2、实战的系统课程。课程体系包括宏观金融、微观研究、私募股权投资、风险投资、并购与整合、企业上市、国际游学七大模块。实现企业与资本的有效对接,探寻私募多元时代之路。

3、高端的精英学友。与企业CEO、私募、风投、证券公司、银行等资深人士面对面交流合作。助您获得精英人脉,创造事业巅峰。

4、一流的教学服务。课程采用五星级教学模式,辅以一对一咨询、终身学习等增值服务。永不毕业的学习的平台,您可以体验一站式的高端私募交流与学习。

【名师团队】

Hiroto Yoshihara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Kimiko Kono早稻田大学文学学术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Takemura Masayoshi著名政治评论家、原日本财务部部长、日本内阁政府第二把交椅 Dixon H.W.Wong香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亚家族企业研究权威专家Benjamin Elman美国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中国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Kenneth Pomeranz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教授,致力于中国以及现代世界经济发展研究 Yahia H.Zoubir法国马赛商学院教授、美国全球商业与组织优化杂志副主编 Dwight Merunka法国马赛商学院教授,曾获得美国营销协会年会最佳论文奖

Simone Raudino香港大学欧洲学导师、前联合国驻南非官员任JPO、前欧盟巴黎总部国际贸易部官员

曹 文 炼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 刘 健 钧国家发改委财政金融司金融处处长、博士后

祁斌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主任

巴 曙 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刘勇国家开发银行业务发展局局长

应 云 进浙江省经信委中小企业规划处处长

丁 敏 哲浙江省政府金融办主任

包 纯 田浙江省政府金融办副主任

沈 一 慧浙江大学金融研究所特邀研究员、浙商理事会主席团主席 史 晋 川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常务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金 雪 军浙江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

吴 晓 波浙江大学管理学院常务副院长、管理学博士、亚洲理工学院博士后 兰 建平浙江省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浙江省经济研究所所长

王 维 安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浙江大学金融研究所所长 徐加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经管分院副院长

王 一 鸣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魏杰

徐 培 华

吴 冲 锋

赵 丹 阳

陈 光 炎

徐新

阎焱

张 育 军

刘钧

沈 南 鹏

王 励 弘

陈燕

李晨

篇8: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研究

一、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

我国现有中小企业金融体系的滞后、银行业的垄断经营、所有制歧视等都是引起中小企业信贷融资难的原因, 但笔者认为, 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根源在于中小企业与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间的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分为事前信息不对称和事后信息不对称。事前信息不对称包括:银行不能清楚地了解贷款需求者的经营能力、经营状况以及贷款所投项目的真实情况;事后信息不对称包括:银行在监督企业经营者是否努力工作以及资金使用的真实情况方面存在困难。一般来讲, 事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逆向选择, 事后信息不对称会导致中小企业的道德风险。

无论是逆向选择还是道德风险最终都会给银行带来较高的信贷风险, 加之对中小企业放贷的成本比较高, 因此银行仍然把放贷重心放在大型企业上, 从而对中小企业“惜贷”。即使银行贷款给中小企业, 其条件也比较苛刻, 为了尽可能地减少贷款带来的坏账损失, 降低贷款的风险, 银行往往要求中小企业在贷款时提供担保抵押品。

对银行来说, 资产担保贷款是减少风险的最大保障, 但对中小企业而言, 却是融资的最大障碍。我国银行要求的担保品往往是房产等固定性的资产, 而不愿意接受应收账款、存货等流动性的资产作为抵押品。但我国中小企业拥有的可供担保的不动资产资源有限, 从而使得我国中小企业通过抵押获得银行贷款的渠道也被阻塞。

基于此, 有学者提出可以通过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来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他们认为, 中小金融机构一般都是地方性的金融机构, 主要客户是地方上的中小企业。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资金少、无力为大企业融资而只能服务于中小企业, 而通过与地方上中小企业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解决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此外, 对于合作性的中小金融机构, 即使不能真正了解中小企业的经营、财务状况, 但为了共同利益, 中小企业会实施自我监督, 从而可以降低信息不对称所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但是这一理论分析实施的有效性需要一系列配套制度与环境条件支持。例如:政府取消对中小金融机构的歧视政策, 并对其进行一定政策上的扶持;制定科学完善的监管制度, 强化监管力度;改善现有机构治理结构和管理模式;完善市场秩序等。然而, 现阶段我国这些相关方面的政策措施并没有及时跟进, 因此通过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来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思路在现阶段并不是很好的选择。况且, 中小金融机构由于自有资金少, 更为重视资金的安全性, 为确保贷款资金的安全, 在对中小企业放贷时仍然要求借款企业提供资产抵押。

二、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发展概述

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的开展是以产品畅销、价格波动幅度小、处于正常贸易流转状态且符合质押品要求的抵押或质押为授信条件, 运用实力较强的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管理系统, 将银行、生产企业及经销企业的资金流、物流、现金流有机结合、封闭运作, 向企业提供集融资、结算、贴现等多项银行业务于一体的银行综合服务业务。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涉及三方面的主体, 即物流公司、客户、金融机构, 物流公司与银行等金融机构联合起来为资金需求方——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实质上是适应现实经济需求、物流与金融交叉融合发展的一项金融创新。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除了能以固定资产作抵押以外, 还可以流动资产如原材料、产成品等来作抵押。其中, 原材料通常包括钢材、有色金属、棉纱类、石油类等, 而产成品则包括家电产品、服装、陶瓷产品、家具产品等。只要符合质押品标准的原材料或者产成品都可作质押。这样一来, 中小企业就能通过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有效地解决其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资金问题。值得关注的是, 利用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 货物在运输过程中也可被质押。由于它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中小企业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因此可以有效地解决部分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2004年6月, 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由广东发展银行和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联合推出, 被公认为金融创新的新突破。在开展此项业务最初的半年间广东发展银行已向20多家企业提供了该项服务, 业务总金额过40亿元。2005年广东发展银行通过中国远洋物流有限公司、中国外运股份有限公司和中国物资储运总公司等物流公司, 已与一汽贸易总公司、诺基亚 (中国) 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全国棉花交易市场有限责任公司、嘉里粮油商务拓展 (深圳) 有限公司和郑州宇通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等大型企业 (集团) 进行全面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合作, 支持了200多家经销商和10 000名终端用户, 并带来存款近20亿元。从全国来看, 目前已经有多家银行开展了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 走在该项业务最前沿的银行有广东发展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等, 近期它们为客户提供的动产质押融资的服务越来越多。

三、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机理

如上文所述, 大多数中小企业缺乏土地、房产等固定资产, 但它们的资产结构中却有很大比重的流动资产, 如存货、权利单证 (如仓单、应付和应收款项单据凭证) , 所以商业银行提供的货权质押授信业务非常适合中小企业的现状和需求。从银行的角度看, 在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中, 由于第三方物流公司对中小企业物流的实时监控, 使得银行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信贷风险。同时, 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属于物流公司的增值性业务, 因此是一项三方共赢的金融创新。

首先, 在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中, 第三方物流公司作为银行的委托方, 通过其发达的管理信息系统, 可以随时掌握中小企业在物流公司的库存变动状况, 使得银行能及时获取中小企业内部的准确信息, 并且能够在此基础上对中小企业的盈利能力和还款能力进行科学判断, 从而保证资金的安全性和收益性。通过物流金融服务, 产供销企业只要有货物、订单和发展潜质, 便有可能得到银行的金融支持。通过物流金融运行机制将动产转化为动产质押物, 使缺乏不动产质押物的中小企业有了更多的质押贷款工具。其次, 物流公司通过库存管理和配送管理, 在动产质押物监管及价值保全、资产变现、商品行情等方面有很大的优势。利用物流公司的网络营销能力, 还可以在贷款不能如期返还的情况下, 保证质押物变现还贷, 最大限度地降低银行贷款风险;同时物流公司可以发挥其市场价格检测功能, 能够对质押物的价值做出符合市场变动的评估。

总之, 借助物流公司的帮助, 商业银行把物流金融监管业务外包, 降低了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风险, 减少了坏账的产生, 有利于中小企业建立信用体系, 从而减少中小企业在融资过程中的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提高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由于物流公司有效地融入了生产企业的原材料供应链和产成品的分销供应链中, 为其提供了优质的第三方物流服务, 金融机构对质押物的占有不仅没有影响借款人正常的产销活动, 而且使其能把有限的资金和精力投向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领域。

从以上分析可知, 从银行角度看, 由于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因此银行比较倾向于采用这种方式对中小企业放贷。而对于中小企业而言, 之所以热衷于通过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借款, 除了可以通过质押流动资产达到贷款的目的外, 还因为利用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融资不会大幅度提高企业的融资成本。通过物流金融融资可以大幅降低信息成本;通过将物流金融服务各环节的分工与协作程序化、制度化、计算机网络化, 又可将融资交易成本降到最低;通过物流金融服务降低了风险, 银行可以因贷款风险下降而减少提取风险损失准备, 从而降低利率;第三方物流公司因客户增加、规模扩大从而发挥规模经济优势;中小企业可以得到专业化的物流服务而降低物流成本, 而且还可以免除采用非正规融资手段和渠道所支出的关系成本。因此, 与成本的大幅下降相比, 通过物流质押贷款业务融资所增加的成本是微不足道的。而作为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中的重要角色, 物流公司是以第三方中介人和担保人的身份出现的。不仅为公司的客户融资, 还可协助银行找到放贷的对象。同时, 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对于物流公司而言是一项增值性的业务,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增加了物流公司自身的物流量。而从更深层次的角度看, 这对增强物流公司的综合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将有很大的推动作用。所以, 在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这个新平台上, 银行、物流公司和企业实现了多赢。

四、结语

综上分析可知, 由于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中的信息不对称问题, 因此可以缓解部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困境。同时应该看到, 由于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对流动资产性质的要求及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等原因, 并不是所有的中小企业都可以通过物流银行质押贷款业务解决融资问题。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解决, 是一个渐进的长期过程, 要从根本上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还有待于中小企业自身素质的提高、我国金融环境的不断完善以及金融机构业务水平的提高等。

参考文献

[1].吴晓灵.发展私募股权基金需要研究的几个问题.中国金融, 2007;11

[2].周丹, 王恩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在性的经济学分析.金融理论与实践, 2007;6

[3].李建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路径与有限合伙制度.证券市场导报, 2007;8

上一篇:2023年“世界水日”“中国水周”宣传教育活动活动方案下一篇:新龟兔比赛为题目的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