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法律风险防范

2024-04-13

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法律风险防范(精选8篇)

篇1: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法律风险防范

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法律风险防范

(2015-01-07)

私募和公募如何区分,一直是私募基金业界关注的话题之一。实践中,由于缺乏量化的标准,导致很多私募基金在基金募集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规范的行为,其中“非法集资”行为尤为相关部门关注。

一、“非法集资行为”法律规定

(一)中国人民银行相关规定

中国人民银行在于1998年7月13日颁布的《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中指出,所谓“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擅自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出具凭证,承诺在一定期限内还本付息的活动;所谓“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是指未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不以吸收公众存款的名义,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但承诺履行的义务与吸收公众存款性质相同的活动。

中国人民银行在于1999年1月27日颁布的《关于取缔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中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又指出,所谓“非法集资”,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以发行股票、债券、彩票、投资基金证券或其他债权凭证的方式向社会公众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其特点包括:未经合法批准;承诺还本付息;向不特定对象募集;以及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集资之目的。

(二)国家发改委关于规范创投企业募资行为的通知

国家发改委于2009年7月10日颁布了《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创业投资企业备案管理严格规范创业投资企业募资行为的通知》(发改财金[2009]1827号),针对国务院十部委于2005年11月15日颁布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委令[2005]第39号)《创投办法》”)实施过程中部分备案创投企业以“募集有限合伙基金”,和“从事代理业务”,等名义开展非法集资活动的现象,提出了如下监管要求:

1、投资者人数超过《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及《创投办法》规定的上限;或单个投资者对创业投资企业的投资不足100万元人民币;或多个投资者以某一个投资者名义代持创业投资企业股份或份额的创投企业,不予备案。

2、经发改委备案的创投企业不得以“代理”名义开展任何形式的非法募资活动,其在按照《创投办法》第十二条之规定代理其他创投企业或个人的创投业务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对单一机构或个人的单笔代理金额不低于1000万元;(2)由委托方对所代理资产行使所有权并承担相应责任;(3)不得承诺固定收益;

(4)不得面向不特定对象,通过发布广告(包括在创投企业自己的网站,在社区张贴布告,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机构的柜台投放招募说明书),或举办研讨会、讲座,或以其他变相公开方式进行推介。

(三)国家发改委关于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

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于2011年11月23日颁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发改办财金[2011]2864号)(“2864号文”)中,也特别强调指出,股权投资企业的资本只能以私募方式,向特定的具有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受能力的合格投资者募集,不得通过在媒体(包括各类网站)发布公告、在社区张贴布告、向社会散发传单、向公众发送手机短信或通过举办研讨会、讲座及其他公开或变相公开方式(包括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机构的柜台投放招募说明书等),直接或间接向不特定或非合格投资者进行推介。股权投资企业的资本募集人须向投资者充分揭示投资风险及可能的投资损失,不得向投资者承诺确保收回投资本金或获得固定回报。

(四)中国证监会关于《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于2014年6月30日颁布于8月21日实施的《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令第105号)第五条规定,设立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和发行私募基金不设行政审批,允许各类发行主体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向累计不超过法律规定数量的投资者发行私募基金。建立健全私募基金发行监管制度,切实强化事中事后监管,依法严厉打击以私募基金为名的各类非法集资活动。

(五)刑法规定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于2010年12月13日颁布的《关于审理非法集资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千问题的解释》(法释[2010]18号)第一条的规定,符合下列判断标准的行为,即可认定为非法集资,构成相应的刑事罪名并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违反国家金融管理法律规定,向社会公众(包括单位和个人)吸收资金的行为,同时具备下列四个条件的,除刑法另有规定的以外,应当认定为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规定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一)未经有关部门依法批准或者借用合法经营的形式吸收资金;(二)通过媒体、推介会、传单、手机短信等途径向社会公开宣传;(三)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股权等方式还本付息或者给付回报;(四)向社会公众即社会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

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募集过程中关注点

(一)基金的设立是否遵守了相关法律法规

从法律形式上看,有限合伙制基金属于合伙企业的一种,其设立登记应严格遵守2006年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的相关规定,如:合伙人人数为2人以上、50人以下;有书面的合伙协议;有合伙人认缴或实缴的出资;有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生产经营场所;有限合伙企业的设立应当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登记,其登记事项中应载明有限合伙人的姓名或名称及其认缴出资金额等。

(二)基金投资人人数是否超过法定上限

各类私募基金适用法律均对投资人人数设置了上限,就有限合伙制基金而言,包括普通合伙人在内的全体合伙人不得超过50人。如通过代持方式规避法定人数上限,则可能因涉嫌向不特定对象吸收资金而构成非法集资。

(三)投资者出资是否符合法定投资门槛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资本只能以私募方式向“具有风险识别和承受能力的特定对象”的合格投资人者募集。《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四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合格投资者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募集资金,不得通过报刊、电台、电视、互联网等公众传播媒体或者讲座、报告会、分析会和布告、传单、手机短信、微信、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方式,向不特定对象宣传推介。第十二条规定,私募基金的合格投资者是指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且符合下列相关标准的单位和个人:

(一)净资产不低于1000万元的单位;

(二)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者最近三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元的个人。

(四)基金是否提供或承诺提供固定收益或保本付息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五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私募基金销售机构不得向投资者承诺投资本金不受损失或者承诺最低收益。

三、风险防范措施

(一)严格遵守法定投资者人数上限

1、单个有限合伙企业在工商登记的合伙人人数不得超过法定人数上限。

2、如采取平行基金的方式设立多个合伙企业,尽量将总的合伙人人数控制在200人以下。

3、重点防范投资人通过“代持”方式规避人数限制。

4、谨慎接受以“有限合伙企业”形式设立的投资人,尤其是新设的有限合伙企业。

(二)筛选有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人

1、充分了解潜在投资者的资产状况,判断其有无能力履行的出资义务。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六条规定,私募基金管理人自行销售私募基金的,应当采取问卷调查等方式,对投资者的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评估,由投资者书面承诺符合条件;应当制作风险揭示书,由投资者签字确认。

2、调查和了解潜在投资者的投资资金来源,确认其是否系使用自有资金进行投资;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九条规定,投资者应当确保投资资金来源合法,不得非法汇集他人资金投资私募基金。

3、如发现潜在投资者的投资承诺可能超出其实际履行能力,或潜在投资者的投资资金并非来自其自有资金,则应当拒绝该等潜在投资者认缴基金出资;

《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第十八条规定,投资者应当如实填写风险识别能力和承担能力问卷,如实承诺资产或者收入情况,并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完整性负责。填写虚假信息或者提供虚假承诺文件的,应当承担相应责任。

4、决定接受投资者的投资后,需要投资者进一步签署书面文件承诺和保证其仅为自身利益持有有限合伙财产份额,仅使用其自有资金进行投资,不存在任何形式的代持行为。

(三)避免公开推介基金

鉴于私募基金的非公开性质,在操作细节上尤应注意:

1、不应通过在媒体(包括企业网站)发布广告、在社区张贴公告、向社会散发传单、向不特定公众发送手机短信或通过举办研讨会、讲座及其他公开或便向公开方式(包括在商业银行、证券公司、信托投资公司等机构的柜台投放招募说明书)等方式进行公开宣传;

2、基金募集材料中应避免出现“路演”、“推介”等敏感字眼;

3、向潜在投资者提供募集材料前,应要求其签署《保密承诺函》;

4、对所有提供给投资者的材料进行编号,并做好发送记录,确保每一份基金文件均发送给已经签署保密协议的特定潜在投资人;

5、在与投资者沟通的过程中,注意确保潜在投资者的特定化,包括:(1)与潜在投资者最主要的沟通方式为私密的、面对面的直接交流;

(2)在已与之建立联系的前提下,可以进行电话沟通;应避免向多数陌生的潜在投资者直接以电话方式介绍正在募集的基金;

(3)正式的文件尽量在编号后,以书面形式通过邮政或快递方式送达;

(4)如需借助电子邮件、手机短信等通讯方式,应特别注意信息传递对象的确定性,避免向陌生的潜在投资者发送电子邮件或手机短信,避免群发邮件或短信;

(5)如需集中时间和地点与潜在投资者交流,则参加该等交流的对象应限于已有一定前期沟通基础且受到邀请的特定人士,并应严格控制人数。

(四)向投资者提示风险

1、真实、全面、无误导性的进行信息披露,充分进行风险提示,要求潜在投资者以书面形式签署《风险确认函》,表明其已充分了解并理解所投资基金的各种潜在风险;

2、按照监管部门的要求,在募集说明材料、风险确认函及正式签署的有限合伙协议等基金文件中明示,基金不承诺确保收回投资本金或给予固定回报,基金管理团队过往的投资业绩亦不构成对此次募集基金的业绩保证。

篇2: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法律风险防范

我国公司法对股权回购要求十分严格,即除非发生特定情况,且该回购基本是通过司法裁决的方式实现,才能进行有限公司股权回购。除此之外,股东及被投资公司之间不能通过协议约定“股权回购”,即使作出类似约定,也难以得到司法认可与执行。在法律纠纷中,回购协议的法律效力往往难以得到保证。

《公司法》第75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股东会该项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

(一)公司连续五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五年连续赢利,并且符合本法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

(二)公司合并、分立、转让主要财产的;

(三)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股东会议通过决议修改公司章程使公司存续的。

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六十日内,股东与公司不能达成股权收购协议的,股东可以自股东会会议决议通过之日起九十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公司法》第143条:公司不得收购本公司股份。但是,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除外:

(一)减少公司注册资本;

(二)与持有本公司股份的其他公司合并;

(三)将股份奖励给本公司职工;

(四)股东因对股东大会作出的公司合并、分立决议持异议,要求公司收购其股份的。公司因前款第(一)项至第(三)项的原因收购本公司股份的,应当经股东大会决议。公司依照前款规定收购本公司股份后,属于第(一)项情形的,应当自收购之日起十日内注销;属于第(二)项、第(四)项情形的,应当在六个月内转让或者注销。

公司依照第一款第(三)项规定收购的本公司股份,不得超过本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的百分之五;用于收购的资金应当从公司的税后利润中支出;所收购的股份应当在一年内转让给职工。

公司不得接受本公司股票作为质押权的标的。

《公司法》第104条:股东出席股东大会会议,所持每一股份有一表决权。但是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没有表决权。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一)》第三条 原告以公司法第二十二条第二款、第七十五条第二款规定事由,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时,超过公司法规定期限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若干问题的规定

篇3: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法律风险防范

从比较法角度考察, 以英德为代表的公司制和以美国为代表的有限合伙制是私募股权基金最主要的两种组织形式。《合伙企业法》的出台使美国形式在我国拥有了更多拥趸, 从07年深圳市南海成长创业投资合伙企业在我国首开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基金的先河以来, 美国模式遍地开花。然而, 美国形式毕竟与其规避税务等实践要求相关, 这在我国并无基础。在我国实践中采用公司制的仍占到了近60%的多数。本文认为, 结合我国现状公司制依然是我国现阶段私募股权基金发展最为主要的组织形式。

一、私募股权基金组织形式概要

私募股权投资是一种股权融资渠道, 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者主要对未上市企业进行股权投资并提供经营管理服务, 并在所投资企业发育成熟后通过股权转让实现资本增值。在我国, 私募股权投资最早是由政府主导和发起的, 直到199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出台, 私募股权基金制度才正式确立, 大量的民间私募股权基金得到发展, 04年以后, 新桥、高盛等国外著名私募股权基金进入中国, 06年渤海产业基金发起设立, 以其为代表的国产私募股权基金得到充分发展。然而, 目前我国并没有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的专门性法律法规。

不同的组织形式影响着私募股权基金的运营成本、投资效率和法律监管等多个方面。公司型治理结构完整, 便于监管, 欧盟国家和亚洲国家多采用。有限合伙制则以其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在美国蓬勃发展, 超过90%的私募股权基金都采用有限合伙制。

我国是亚洲最活跃的私募股权投资市场之一, 但在行业的宽度上以及退出的成功率上都还不够完善。此时组织形式的选择显得越发重要, 研究这一问题必须考虑以下几点。首先, 注重效率与安全的平衡。私募股权基金的整个过程中披露较少, 在高效实现投资者获利的前提下, 必须注意保证投资人乃至整个资本市场的安全。其次, 选择较稳定的组织形式。其投资持续时间较长, 唯有较为稳定的组织形式才可以保证项目的连贯。再次, 保证投资者的监督权并充分激发管理人的管理才能。由于监管上的宽松环境以及杠杆率较公募基金要高, 投资者的监督显得十分必要。而实践中, 充分发挥基金管理人的专业素质则是投资成功与否的另一重要环节。

二、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组织形式的理论考察

基于前面所谈到的选择标准, 下文将具体考察一下公司制与有限合伙制的区别。

(一) 稳定性上的差异。

公司型私募股权基金拥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管理权与所有权可以实现很好的分离, 投资人的个人资产变动并不会对公司造成影响, 同时基于股东出资责任的强制性, 也可以最大限度的避免其他投资人的损失。而有限合伙“人合性” 明显, 稳定性较弱。在资金的募集上, 美国一般采取承诺的方式, 基金设立时, 普通合伙人便一次性注资, 而此时有限合伙人则只需承诺要注资的金额, 其注资一般分批进行, 过程中若普通合伙人管理不当或市场情况有变, 其可终止注资。合伙协议并不能完全规避道德风险。所以, 在资本和基金结构上, 公司型显然更加稳定。

(二) 成本和收益上的差异。

成本由三部分构成, 设立成本、管理成本和税负成本。在设立成本方面, 基于其人合性, 有限合伙型的投资人多为熟悉的或有合作经历的人, 但也会造成在合伙协议的订立上耗费大量的精力。公司型则在法律的规制下, 有比较成熟的运作框架, 缔约成本较低。管理成本方面, 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基金的管理费通常在合伙协议中拟定, 这一成本通常是固定的、“包干”的。而公司型的由于法律的规制, 则需要花费更多成本来监督管理费的使用。在税负成本方面, 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基金由于不具有法人资格, 并不是纳税主体, 投资者根据其收益各自缴纳所得税。然而公司型的私募股权基金不得不面临“双重税负”的窘境。故而, 理论上公司型的要承担更多的税负成本。

(三) 委托代理风险上的差异。

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基金中有限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主要由合伙协议来调整和规制。这种事先的约定显然不能穷尽所有基金运行中的所有情况。普通合伙人的收益分为固定的管理费和与业绩相挂钩的附带利益, 这虽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普通合伙人勤勉尽职, 但也难免促使投机行为的产生。与之类似, 公司型私募股权基金也有一个相对独立的管理人, 但“薪酬委员会”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管理费用, 最为重要的是, 管理人多为外部聘任的, 股东能更好的予以监督甚至更换。

(四) 运作管理和监督效率上的差异。

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基金人合性极强, 其资本运作有着很高的灵活性, 普通合伙人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管理才能, 但相应的“道德风险”则不能完全避免。公司型由于其完整严密的治理结构, 极有可能造成决策效率的下降, 管理人可能束手束脚, 在商机转瞬即逝的如今, 这显然是一大隐忧。

可见, 从理论上分析, 二者各有利弊, 要判断哪种更适合我国, 还要综合分析目前的国情。

三、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组织形式的实践考察

任何制度只有选择较小的运行成本才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回报。法律是一种规则, 是一种稳定可靠的预期, 它用来降低市场经济中的交易费用以达到效益和效率最大化。在我国现有法律制度下, 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公司型私募股权基金消耗的成本要小于有限合伙型, 成长路径也宽广的多。

(一) 设立上的比较。

公司型私募股权基金出资是强制的, 有限合伙型的出资虽在美国是承诺制, 但在我国, 不按时缴纳出资的合伙人也要承担违约责任。而且在我国, 除了并购贷款, 银行贷款不能用于股权投资, 若允许承诺制的存在, 显然会陷基金于困境。此外, 美国的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基金无需登记, 这使其更加灵活、简便, 但这在我国亦不能成立。我国的合伙型私募股权基金不但需要进行工商登记, 还应接受创业投资企业管理部门的监管, 二者在登记方面的成本消耗相差无几。但在设立程序上, 合伙型不需要进行验资, 申请设立文件也更简单, 设立速度还是有优势的。

(二) 基金管理人选择上的比较。

公司型在选择管理人方面没有过多限制性条件, 但基于《合伙企业法》的规定, 国有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资产管理公司都不得成为普通合伙人, 也就不能成为管理人。然而, 几乎所有的基金管理人都是国有企业, 个人管理人的比例相当少。就管理实力而言, 排在前十位的也都是国有公司, 前50位中则有85%的国有公司。这一紧箍咒被套在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基金头上, 很难挣脱。

(三) 实际税负上的比较。

公司型私募股权基金的税负可分为两个方面, 即基金收益来自于转让股权以及基金收益来自于目标公司分红。在前一种情形下, 基金公司通过转让项目企业的股权获得收益后, 应缴纳25%的企业所得税。个人投资者从基金公司分得股息、红利之后, 还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此时的综合税负是40%。法人投资者分得股息、红利后无须缴纳企业所得税, 此时的综合税负是25%。在后一种情形下, 若私募股权基金通过获得股息、红利等方式实现投资收益后, 其在基金的层面上是免税的。个人投资者获得得股息红利后, 则要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 这时的综合税负是20%;法人投资者分得股息、红利后不用缴纳企业所得税, 这时不产生综合税负。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基金不需要缴纳企业所得税, 个人投资者缴纳个人所得税, 其综合税负为33.65%, 法人投资者缴纳企业所得税, 其综合税负是25%。加之公司型在税收优惠以及纳税时间上更具优势, 其更加利于节省成本。

(四) 激励与约束机制上的比较。

有限合伙型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管理费与绩效奖励相结合、普通合伙人的无限责任、声誉约束机制以及灵活的承诺资金制。然而, 绩效奖励却在很大程度上受制于宏观经济环境, 可能有失偏颇。而公司型的董事会可在股东会同意的情况下设立更加灵活的激励方案。此外, 在我国现行法律环境下, 私募股权基金没有负债经营的可能, 管理人的无限责任也被架空。而且实践中, 管理人经常是为基金专设的法人, 其以其财产承担责任, 这种风险隔离机制也让无限责任变为空谈。至于声誉约束机制, 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响到其在整个私募股权基金业界的发展, 但这并没有构成其对公司型的优势, 因为公司型的管理人可以及时更换, 而有限合伙型则在实务中鲜有类似更换管理人的约定。而最后的承诺资金制在我国也没有法律基础。

四、结语

私募股权基金组织形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 选择何种模式要取决于每个国家不同的法律制度及商业环境等。我国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的立法层级还较低, 对于发起人身份的界定依然比较模糊, 私募与非法集资在某种意义上还容易混淆。基于我国的法制环境, 公司型显然可以获得更大的政策扶持, 其治理结构更加科学与完善, 监管更加得当, 因此公司型私募股权基金应当成为现阶段更优的选择。而有限合伙型并不应一棍打死, 其也有着很多优势, 接下来我们应当在制度上为有限合伙型提供更多鼓励与扶持, 为金融市场的丰富做出积极的贡献。

摘要:私募股权基金是金融资本与产业经营相结合的产物, 起源于美国。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了全球私募基金的重要目标市场, 本土私募基金也在不断壮大。然而我国关于私募股权基金组织形式的立法规定显然与其发展现状有很大差距, 制度供给的不足制约了其在我国的健康发展。本文试图通过理论分析与实证考察, 探究适合我国国情的私募股权基金组织形式。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公司型,有限合伙型

参考文献

[1].Thomas P.Lemkeetal, Hedge Funds and Other Private Funds:Regulation and Compliance, 2006

[2].李连发, 李波.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理论与案例[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 2008

[3].李斌, 冯兵等.私募股权基金:中国机会[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2007

[4].朱奇峰.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论[D].厦门大学, 2009

[5].周昌凌.私募股权基金组织形式研究[D].中国政法大学, 2010

篇4: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法律风险防范

[关键词]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律问题

【中图分类号】 F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081-1

最近几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迅猛发展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一大亮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也成为继银行信贷和资本市场之后的第三大融资市场主体。伴随着我围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也进入了一个飞速发展的阶段,并且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具活力的、新兴的PE市场。与此同时,由于我国资本市场还不够成熟、与其相配套的机制及法律监管体系等还不够完善,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存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如何借鉴各国经验并从我国实际出发完善相关法律监管制度,对于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长远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发展现状

我国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加快着我国资本市场的迅猛发展。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产生于20世纪90年代,自产生以来其规模不断扩大。近几年来,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更是发展迅猛。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发展速度却是如此之快,不仅仅是资本市场的巨人需求引起的.这也和我国相关法律体系相对较为系统密不可分。2006年以来,《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等一系列法律的修订,为发展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提供了相对合理的法律环境,也为股权投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法律基础。2008年12月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公布了金融促进经济发展九条措施(即金九条),同年12月8日《国务院办公厅关丁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即金九条细则)首次提出发展”股权投资基金”。2009年围务院转发了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联合下发的股权投资基金的指导意见。其后国务院出台了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新36条,以及利用外资合作的若十意见等政策。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都积极推动了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我国的蓬勃发展。

二、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发展中的法律问题

近年来,私募股权基金在我国发展十分迅猛,但也暴露出相关法律存在的诸多问题。第一,相关法律监管系统尚不健全。第二,我国目前还没有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的直接专门规范私募股权基金的法律文件。第三,我国针对私募股权基金主管机关的规定不明确。管理职责不清,易导致实践中出现管理空白或权利倾轧,出现管理局面的混乱;当主管机关侵犯私募股权基金权利时,无法得到及时救济和赔偿。 第四,对于私募股权基金如何设立,缺乏严格的程序规范。

三、发展我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对策

(一)尽快制定和完善有关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法律体系。中国发展私募股权投资业,政府应首先着重于建立一个良好的经济环境和市场体系、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和金融监管制度、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培育服务于私募股权投资产业的中介机构,同时制定有关整个风险投资业的法律体系,为私募投资的有效运行保驾护航;其次政府要积极引进国外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制定有关中外合资和中外合作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法规,拓宽利用外资投资中小企业、创新企业的渠道,从外部引导我国的私募行业走上正轨。

(二)建立统一协调的政府监管机构。第一,明确主管机构。证监会、银监会、保监会等都属金融监督机构,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某些特定基金也有监管职权,涉及外资私募股权基金的案件由国家外汇管理局参与管理。未来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监管究竟应纳入哪一个机构主管必须予以明确。特别是在目前以试点方式在个别地区设立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由于其注册地与实际经营地可能分离,会带来区域性监管的难题,甚至带来监管盲区;第二,明确具体职权,我国当前对私募股权基金进行垂直监管,可先以发改委为基础,证监会、银监会及各个产业主管部门为补充的监管体制,赋予相应的监管职权,对涉及国家区域发展战略、重大产业结构调整以及金融机构股权投资等的投资基金设立,采取专案审批制,进一步保证试点行业和地域的选择正确。对创业投资基金和其他民间规模较小的基金,采用核准备案制进行准入监管。

(三)建立行业协会的自律监管。从私募股权投资市场发展比较成熟的英美两国的监管模式来看,对于市场化运作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立法机关通常采取“软监管”的模式,以行业自律为主。当前我国的行业协会在协会目的追求上还不能充分彰显协会成员利益,协会功能仍以组织协调为主,法律未赋予其实质性的监管职能。因此,随着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应重视发挥行业协会的管理优势,赋予其更多的自律权利。此外,为避免各地区对地方私募股权基金协会职责规定的混乱、不统一,在借鉴其他发达国家私募股权协会经验的基础上,融合当前地方私募股权基金协会的实践,建立全国性私募股权基金协会,协助政府对私募股权基金业进行自律监管。

参考文献:

[l]沈四宝.西方国家公司法原理[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59-60.

[2]关景欣.中国私募股权基金法律操作实务[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3]李听肠,杨文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理论与操作[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8.

篇5: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法律风险防范

一 設立中信國際環球(中小科技)企業發展私募股權基金的募集說明書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適應國家加快中信國際環球地區的經濟結構調整、產業升級與加快大中華區科技創新體係建設,依據《大中華區國務院關於推進中小科技開發有關問題的意見》(國發[2006]20號)精神,結合大中華區實際,籌備設立中信國際環球(中小科技)企業發展私募股權基金(以下簡稱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

第二條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的設立可以成為大中華區科技投融資體係的建立和完善的試點.

第二章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的來源與組建

第三條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股權基金主要資金來源為中信國際環球企業合作促進會會員的直接投資及國內外基金投資。

第四條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采取合夥人公司製的組織形式(名稱暫定為中信國際環球創業投資有限合夥企業),在大中華區注冊,注冊資本金為RMB30億元(可分期投資成立,首期為RMB3—5億元),每一基金單位為RMB200萬元,中信國際環球企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籌)(參股企業委托中信國際環球企業合作促進會持有私募基金的股份)作為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的普通合夥人、其他會員出資參股作為有限合夥人,合夥公司經營期限為15年。同時成立基金管理公司(名稱暫定為中信國際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基金管理公司接受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的托管並負責經營。

第三章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投資原則

第五條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主要用於投資於中信國際環球地區高成長型企業,主要投資於未上市企業的股權,主要投資於大中華區;同時以證券投資及資產運營為輔;具體投資比例為6:4。

第六條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嚴格按上述投資規則運作,不得進行他項擔保、抵押、質押等;不得用於讚助、捐贈、借款等。

第四章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的組織架構

第七條 由中信國際私募股權股份有限公司、其他境內外知名投資銀行等出資成立中信國際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第八條 中信國際環球企業合作促進會主要會員出資共同成立以股份製公司(名稱暫定為中信國際環球企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由中信國際環球企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作為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的普通合夥人,其對合夥企業債務承擔無限連帶責任。同時中信國際環球企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委托中信國際環球企業合作促進會持有其在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的股份。

第九條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的最高權力機構為董事會,由中信國際環球企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的普通合夥人)、私募基金的主要出資人組成,由中信國際環球企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單位,董事會負責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重大投資事項的決策。

第十條 由私募基金有限合夥人選舉代表成立監事會,監事會負責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運作過程的監督。

第五章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的委托管理

第十一條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采取委托管理模式,委托中信國際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基金的投資運作人,具體負責基金投資項目的論證、篩選,負責基金的運行監管、退出回收等日常規範性管理工作。

第十二條 董事會負責選擇基金托管銀行,並與其簽訂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托管協議,妥善保管基金資產。

第六章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的決策程序 第十三條 受托基金管理機構即中信國際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通過盡職調查、審慎評估後提出擬投資的項目方案(包括私募基金總額40%的證券投資方案),報送私募基金董事會審核。

第十四條 董事會對中信國際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提出的商業項目投資方案進行審核,審核通過後由受托基金管理機構及基金托管銀行執行。

第七章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的風險控製

第一十五條 受托基金管理機構即中信國際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定期向基金董事會報送基金投資計劃、商業項目的運行情況和相應的財務文件。第一十六條 監事會作為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的監督機構,負責對受托基金管理機構即中信國際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托管銀行等履行職責情況進行日常監督,並委托會計師事務所對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進行審計,同時可根據約定延伸審計所投資的商業投資項目。

第八章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的績效評價

第一十七條 董事會定期對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有關投資情況進行績效評價,作為對受托基金管理機構進行獎懲,落實激勵與約束機製的依據。第一十八條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投資收益可按—定比例用於獎勵相關基金受托管理機構即中信國際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

第九章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的退出

第一十九條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在所投資的商業投資項目穩定運營後,可在適當時機將股份優先轉讓給其他投資人或投資對象上市後在資本市場公開轉讓股權,以實現基金的良性循環。

第十章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有限合夥人股份的轉讓與贖回

第二十條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有限合夥人股份可以轉讓,但轉讓需經私募基金合夥企業董事會審核同意並報國家工商部門備案,在同等條件下合夥企業其他出資人有優先受讓權。在國家政策條件許可時,私募基金合夥企業董事會有義務向香港監管部門申請在相關證券交易場所或產權交易中心進行股權托管掛牌交易。

第二十一條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有限合夥人股份二年以內不得贖回,二年以後私募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人有強製性要求贖回權(按贖回日私募基金合夥企業帳麵每股淨資產價格),但須提前一個月向私募基金合夥企業董事會提出要求贖回申請。私募基金合夥企業普通合夥人不得要求贖回。

第十一章 附則

第二十二條 本籌備方案由中信國際環球企業合作促進會秘書處、中信國際環球中小科技)企業發展私募股權基金籌備處負責解釋。

中信國際環球企業合作促進會秘書處

中信國際環球(中小科技)企業發展私募股權基金籌備處

二 設立中信國際環球(中小科技)企業發展私募股權基金項目投資流程圖

三 中信國際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的組織機構設置及職能說明

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采取委托管理模式,委托中信國際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作為基金的投資運作人,因此其進行擬上市企業股權投資與證券投資的專業管理能力將是中信國際環球私募基金資產安全與收益的根本保證。因此,中信國際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除將吸引境內外知名專業投資銀行(或信托投資公司、資產管理公司)參股、有良好業績的專業投資人士進行投資管理外,在基金運作機製上(組織機構設置圖如下)也將予以專業性經營控製。

中信國際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組織機構圖

主要部門職能說明:

項目投資部:負責擬投資項目的立項、盡職調查、文件製作、內部審核等環節的管理,已完成投資項目的跟蹤、回訪與報告,以及項目核算、部門內部考核,製作項目工作底稿和項目完整檔案。

證券投資部:在內部研究部的證券投資研究分析報告或外部研究分析報告的基礎上向公司證券投資決策委員會提出證券投資計劃、方案;執行投資決策委員會下達的交易指令,並提供交易台帳和項目收益情況表;負責監控交易過程中的所有風險並及時彙報投資決策委員會。研究部:主要分為行業研究小組、公司調研小組與證券投資分析小組,宏觀研究主要依靠外部購買報告。該部門行業研究小組、公司調研小組與項目投資一道負責對公司擬投資項目的行業、公司進行分析與調研;證券投資分析小組為證券投資部提出階段性投資建議報告。

風險控製部:主要分為內部稽核與法律風險控製。內部稽核部負責對項目投資部、證券投資部是否嚴格執行公司的投資方案、證券交易指令以及業務流程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內部檢查,同時對公司財務部是否嚴格執行公司財務規程以及資金狀況、流向等進行定期或不定期內部檢查,並向公司總裁、監事會及時報告;法務部主要負責公司、項目投資以及證券投資過程中涉及的法律事務進行處理與意見谘詢。

財務部:主要負責公司日常財務核算、財務預算、報表編製與公司成本控製以及財務製度、流程的製訂;同時負責公司所有的證券投資帳戶的辦理、保管,開戶中所有的原始材料必須在財務部保存,包括在公司董事會或投資決策委員會指令下對所有的證券投資帳戶與資金帳戶進行劃撥,其他所有部門無權幹涉,包括項目投資部與證券投資部。

行政部:其為後台服務部門。主要包括人力資源部與辦公室,人力資源部在公司確定部門編製規模內與公司業務部門一起負責業務人員的招聘、培訓與激勵製度的製訂與實施;辦公室主要負責公司的日常辦公室事務。

四 中信國際新紀元環球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內部控製製度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了公司的規範發展,有效防範和化解經營風險,特製定本製度。

第二條 內部控製製度是公司為防範經營風險,保護資產的安全與完整,促進各項經營活動的有效實施而製定的各種業務操作程序、管理方法與控製措施的總稱。

第二章 內部控製的目標和原則

第三條 公司內部控製的目標:

(一)保證經營的合法合規及公司內部規章製度的貫徹執行。

(二)防範經營風險和道德風險。

(三)保障客戶及公司資產的安全、完整。

(四)保證公司業務記錄、財務住處和其他信息的可靠、完整、及時。

(五)提高公司經營效率和效果。

第四條 公司內部控製製度的原則:

(一)健全性:內部控製應當做到事前、事中、事後控製相統一;覆蓋公司的所有業務、部門和人員,滲透到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確保不存在內部控製的空白或漏洞。

(二)合理性:內部控製應當符合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的有關規定,與公司經營規模、業務範圍、風險狀況及公司所處的環境相適應,以合理的成本實現內部控製目標。

(三)製衡性:公司部門和崗位的設置應當權責分明、相互牽製;前台業務運作與後台管理支持適當分離。

(四)獨立性:承擔內部控製監督檢查職能的部門應當獨立於公司其他部門。

第三章 內部控製的主要內容

第五條 公司內部控製主要內容包括:環境控製、業務控製、會計係統控製、信息傳遞控製、內部審計控製等。

第一節 環境控製

第六條 環境控製包括授權控製和員工素質控製兩個方麵。

第七條 授權控製的主要內容包括:

(一)股東大會是公司的權力機構。董事會是公司的常設決策機構,向股東大會負責。監事會是公司的內部監督機構。負責對公司董事、經理的行為及公司財務進行監督。

公司總裁由董事會聘任,對董事會負責,主持公司的經營管理工作,組織實施董事會決議。

(二)公司作為法人實體獨立承擔民事責任,各業務部門在規定的業務、財務和人事等授權範圍內行使相應的職權;

各項業務和管理程序都製定了操作規程,各業務人員在授權範圍內進行工作,各項業務和管理程序遵照公司製定的各項操作規程運行;

公司對授權部門和人員建立了相應的評價和反饋機製,授權期限不超過一年,對不適用的授權及時修改或取消授權。

第八條 員工素質控製貫徹在人力資源管理體係的各個環節。公司應當製定連貫、可行的製度和操作流程,涵蓋於員工招聘、培訓、輪崗、考核、晉升、淘汰等環節。

在項目投資業務方麵的員工素質控製上,通過員工能力素質模型,要求相關員工必須具備七項核心能力素質和與崗位相應的專業能力素質。這些素質要求同樣適用於招聘、晉升、培訓和考核等方麵。

同時,公司應當通過有效的員工激勵製度,鼓勵員工努力提高核心與專業素質,打造個人、團隊乃至公司的競爭優勢。

第二節 業務控製

第九條 業務控製包括證券投資業務控製、項目投資業務控製等。

第十條 項目投資業務控製主要內容包括:

(一)項目投資項目管理製度化。製定了各類項目投資業務的業務流程、作業標準和風險控製措施,加強項目的立項、盡職調查、文件製作、內部審核等環節的管理,加強項目核算和內部考核,完善項目工作底稿和檔案管理製度。

(二)通過《立項管理辦法》,嚴格按照質量評價體係對項目進行篩選。項目小組必須先向項目投資部、分管項目投資的副總裁、風險控製部提出立項申請,並按要求報送詳細的申請材料。是否立項由公司總裁辦公會立項審核會議討論決定。

(四)項目小組製的作申報材料,應由公司項目投資部進行內核。內核工作包括內核申報、項目預審、項目複審、內核會議、項目跟蹤及回訪等內容。

第十一條 證券投資業務控製主要內容包括:

(一)公司證券投資業務由投資部統一操作,其他任何部門均無權擅自從事證券投資業務。財務部負責公司證券投資的清算工作及資金劃撥與核算。

(二)證券投資規模由證券投資部提出申請,公司董事會核定。

(三)證券投資部的組織構架分為投資決策委員會、研究組、投資執行組和風險控製組。公司投資決策委員會由負責證券投資業務的部門總經理、副總裁、風險控製總監、總裁組成,負責對證券投資部所有證券投資項目的操作做出方案和下達指令,個體執行由證券投資部總經理負責;研究組負責調研上市公司並做出投資價值分析報告提供給其他各組;投資執行組負責執行投資決策委員會下達的交易指令,並提供交易台帳和項目收益情況表;風險控製組負責監控交易過程中的所有風險並及時彙報投資決策委員會。

(四)公司所有的證券投資帳戶,由財務部辦理、保管,開戶中所有的原始材料必須在財務部保存。公司自營證券投資業務必須與代理客戶證券投資業務嚴格分開。

(五)嚴守商業機密,禁止無意或故意對外泄露本公司投資結構、投資計劃及盈虧狀況等。嚴禁交易人員為自己、親屬及他人進行有價證券的買賣活動。

(六)公司受托投資管理業務與自營證券投資業務之間應當建立嚴格的防火牆製度,從組織結構、帳戶管理、投資運作、信息傳遞等方麵保持相互獨立,從而保證客戶資產的完全分離和安全。

(七)不向客戶保證其資產本金不受損失或保證最低收益。定期向客戶提供準確、完整的資產管理報告,對報告期內客戶資產的配置狀況、價值變動等情況做出詳細說明。

(八)公司風險控製部和證券投資部協作配合,共同負責公司範圍的獨立內部稽核和業務合規性檢查,對資產管理業務進行定期或不定期的檢查與評價。

第三節 會計係統控製

第十二條 會計係統控製可分為會計核算控製和財務管理控製,主要內容包括:

(一)公司依據會計法、會計準則、財務通則、會計基礎工作規範、和財務製度等製訂公司會計製度、財務製度、會計工作操作流程和會計崗位工作手冊,作為公司財務管理和會計核算工作的依據。

(二)公司計劃財務內控組織體係以會計核算組織體係為基本依托,以各會計崗位為基本風險控製點。公司設財務總監,分管全公司計劃財務工作。該部門至少要配備兩名具有會計專業知識、取得會計上崗證的會計人員,該會計員工中為本單位正式員工,其中一人為現金出納員。

(三)各級會計人員行政隸屬於所在級次的核算單位,受上級計劃財務部門的業務領導。主要會計人員的任免、調動,需商得上一級會計部門的同意。一般會計人員的調動,需商得本單位會計主管的同意。會計人員工作崗位應當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輪換。

(四)公司製訂了完善的會計檔案保管和財務交接製度。會計檔案管理工作由專人負責。公司內部調閱會計檔案應由會計主管人員批準,並指定專人協同查閱。司法部門認可的部門因特殊需要查閱會計檔案時,須持有縣級以上主管部門的正式公函,經公司負責人批準,並指定專人負責陪同查閱,需要複製時,須經會計主管人員同意、公司負責人批準方可複製,並做登記。

(五)公司在強化會計核算的同時,建立了預算管理體係,強化會計的事前控製。

(六)公司自有資金與客戶委托資金實行分戶管理,在管理、使用和財務核算上完全分開。客戶委托資金實行集中管理和監控,客戶資金劃付的授權、指令錄入、審核、執行及與銀行對帳等適當分離,任何個人無權單獨調動資金。

(七)公司固定資產的購置、更新、轉移和報廢,首先要在年度經營計劃中列出計劃,購置前有書麵申請報告,報上一級主管部門審查,經公司批準,由公司計劃財務部下達公司批複後,方可辦理有關購買手續。

每年結帳日之前,要由固定資產管理部門、使用部門和財務部門統一進行清查,填寫寫固定資產盤點表,交財務部門進行帳實核對,做到帳帳相符,帳實相符。盤點時發現盤盈(虧),應及時查明原因,並編製固定資產盤盈(虧)表,報經公司計劃財務部確認後,做帳務處理。

第四節 電子信息係統控製

第十三條 電子信息係統控製主要內容包括:

(一)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計算機信息係統安全保護條例》等有關法律、法規,結合公司信息係統的個體情況,製定了電子信息係統的管理規章、操作流程、崗位手冊和風險控製製度。

(二)數據庫管理係統的口令必須由信息技術中心專人掌握,並定期更換。操作人員應有互不相同的用戶名,定期更換操作口令,嚴禁操作人員泄露自己的操作口令。禁止同一人掌管操作係統口令和數據庫管理係統口令。

(三)建立和完善技術監管係統,定期進行獨立的對帳,核對交易數據、清算數據、保證金數據、證券托管數據以及會計數據的一致性和連續性。離崗人員必須嚴格辦理離崗手續,明確其離崗後的保密義務,退還全部技術資料。同時其負責的信息係統的口令必須立即更換。

(四)對交易業務數據實施嚴格的安全保密管理,交易業務數據不得隨意更改。公司電腦部建立證券投資部交易業務數據庫,並定期和不定期與財務部數據庫進行核對,防止使用過程中產生誤操作或被非法篡改。每個工作日結束後必須及時對交易業務數據進行備份。

(五)指定專人負責計算機病毒防範工作,配置經國家認可的計算機病毒檢測、清除工具,定期進行病毒檢測。

第五節 信息傳遞控製

第十四條 信息傳遞控製主要內容包括:

(一)總裁辦公室為公司內部信息收集和處理部門,應指定專人負責業務信息的收集、再整理、存檔工作。

(二)各部門主要領導作為業務信息資源的負責人,負責本單位信息報送的組織和審核工作。各部門的業務秘書(或指定專門信息員)作為業務信息的責任人,負責本單位的信息收集和報送工作。

(三)為掌握公司日常經營情況,保證住處披露的及時、準確,公司業務部門應當及時與董事會辦公室溝通反饋日常經營情況。

(四)所有內部知情人在信息公開披露之前負有保守秘密的交務。

第六節 內部審計控製

第十五條 內部審計控製主要內容包括:

(一)風險控製部負責公司內部審計,直接接受監事會傳導。風控部獨立於公司各業務部門之外,就內部控製製度的執行情況,獨立地履行檢查、評價、報告、建議職能,並對監事會負責。

(二)風險控製部負責人任免由監事會決定。

(三)風險控製部應於每年四月底前向監事會提交上一年度風險控製工作報告,風控工作報告應據實反映內部審計部門在上一年度中所發現的內部控製的缺陷及異常事項、對發現的內部控製缺陷及異常事項的處理建議及整改情況等內容。

(四)風險控製部通過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內部控製製度的執行情況,確保公司各項經營管理活動的有效運行。

(五)任何部門和人員不得拒絕、阻撓、破壞內部風控工作,對打擊、報複、陷害風控工作人員的行為必須製定嚴厲的處罰製度。

(六)嚴格風控人員獎懲製度,對濫用職權、徇私舞弊、玩忽職守的,應追究有關部門和人員的責任;對在風控工作中表現突出的,應予以適當的表彰與獎勵。

第四章 內部控製效果的檢查和評估

第十六條 董事會負責督促、檢查和評價證券公司各項內部控製製度的建立與執行情況,對內部控製的有效性負最終責任;每年至少進行一次全麵的內部控製檢查評價工作,並形成相應的專門報告。

董事會應對外部審計機構和公司風控部門等對公司內部控製提出的問題和建議認真研究並督促落實。

第十七條 監事會應對董事會、經理人員履行職責的情況進行監督,對公司財務情況和內部控製建設及執行情況實施必要的檢查,督促董事會、經理人員及時糾正內部控製缺陷,並對督促檢查不力等情況承擔相應責任。

第十八條 風險控製部應從以下幾個方麵,對公司總體內部控製的有效性進行評估:

(一)控製環境——指影響內部控製效果的各種綜合因素。控製環境是其他控製要素發揮作用的基礎,直接影響到內部控製的貫徹執行及內部控製目標的實現。主要包括:董事會的結構;經理層的職業道德、誠信及能力;經理層的管理哲學及經營風格;聘雇、培訓、管理員工及劃分員工權責的方式;信息溝通體係等。

(二)風險評估——指公司對可能導致內部控製目標無法實現的內、外部因素進行評估,以確認這些因素的影響程度及發生的可能性,其評估結果可協助公司製定必要的內部控製製度。

(三)控製活動——指協助經理層確保其指令已被執行的政策或程序,主要包括核準、驗證、調節、複核、定期盤點、記錄核對、職能分工、保障資產安全及與計劃、預算、與前期效果的比較等內容。

(四)信息及溝通——內部控製必須能產生規劃、監督等所需的信息,並使信息需求者能適時取得相關信息,主要包括與內部控製目標有關的財務及非財務信息在公司內部的傳遞及向外傳遞。

(五)監督——指對內部控製的效果進行評估的過程,包括評估控製環境是否良好,風險評估是否及時、準確,內部控製活動是否適當、確實,信息及溝通係統是否好順暢等。監督可分為持續性監督及專項監督,持續性監督是經營過程中的例行監督,包括經理層的日常管理與監督,員工履行其職務時所采取的監督等;專項監督是由公司內部相關人員或外部相關機構就某一特定目標進行的監督。

第十九條 風險控製部應於每年三月底前完成對上一年度內部控製的評估工作並分別向董事會、監事會提交內部控製報告和風控工作報告。

上述報告至少應包括對第二十二條所列五個方麵的評價及對公司內部控製總體效果的結論性意見。

第二十條 董事會應就上述內部控製報告召開專門的董事會會議並形成決議。

第五章 附則

第二十一條 本製度的解釋權歸公司董事會。

篇6: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法律风险防范

2007年《合伙企业法》修订实施后,在实践中,一种结合资本与智力的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应运而生――拥有财力但不参与经营管理者作为有限合伙人投入99%的资金,拥有专业知识和技能者作为普通合伙人只投入1%的资金,二者共同组成以有限合伙制为组织形式的投资机构。另外,有限合伙人虽然投入99%的资金,但只能分得80%左右的利润,作为普通合伙人,基金管理者只投入1%的资金,但能分得20%左右的利润,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激励制度明显比较强。

虽然99%的资金与1%的资金的结合组织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具有专才的普通人合伙人的资金紧缺问题。但是针对具体情况而言,还是无法满足社会发展的要求,不能满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资源优化配置,优胜劣汰的要求。1%与99%比例虽然相差悬殊,似乎对于普通合伙人来说是一个天大的恩惠,但还是需要考虑企业资金的基数大小。资本总额为500万元的企业与资本总额为5000万元的企业,普通合伙人需要出资额分别是5万元与50万元,相差甚大,如果企业资金达到上亿元,那么对于有些普通合伙人来说就更加难以接受了。所以1%与99%的资金组合模式还是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缺乏资金实力的经营专才获得99%基金支持,顺利投入到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中的迫切要求。

针对以上问题,相关人士可能会分析说,针对普通合伙人资金短缺问题,我国银行贷款便能有效地解决此类问题。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申请手续复杂、周期长、门槛高、不好贷现象制约着普通合伙人资金来源。并且即使从银行贷款成功,也不确定能保证资金的充足性。

笔者认为,1%与99%的资金组合结构意义重大,但是,能否在此制度的基础上对其做出进一步的推进,以便能进一步地解决普通合伙人资金的短缺问题,并进一步地加大基金的利用率,此问题有考虑的空间。

笔者认为对普通合伙人的初次募集的资金要求可以小于等于1%,(甚至可以为0%,这样相对于严格的1%与99%资金关系更具有伸展性)其它部分资金由有限合伙人先行支付,支付资金额为99%―100%。在资金初次募集的过程中,有限合伙人对普通合伙人资金不做过多的要求,量力而行,其它的部分全部由有限合伙人先行支付。可能看到此处有些人会认为,笔者是站在普通合伙人的立场上,是在更多的保护普通合伙人,其结果对有限合伙人不利。其实不然,初步看,似乎在倾向保护普通合伙人,但是笔者更多地是在对二者关系的一种平衡。笔者旨在对1%与99%资金关系的维持,在维持此种资金关系的基础上再对此种关系进行进一步的变通。

我国证券法中,对于证券权益的分配采取“会员制”,会员制的意思是证券交易所的财产积累归会员所有,其权益由会员共同所有,在存续期间,不得将财产积累分配给会员。我国对于普通合伙人在尚未缴足资金的期限内可以援引该会员制度,并对之进行一定的变通。据我国法律规定,作为普通合伙人,基金管理者只投入1%的资金,但能分得20%左右的利润。对于20%的利润,可以在普通合伙人尚未缴足1%资金的期限内,对之实行会员制,也就是说在一定期限内不对普通合伙人进行分红,只对其发放一定数量的工资,用普通合伙人的红利或者说应获得的利润来补足应缴的1%的资金额,即补足差额资金。在普通合伙人补足差额资金以后再对其进行分红。当然不阻碍普通合伙人通过别的途径补足资金,如向亲属借款,在普通合伙补足资金的那一刻起对之进行分红。

针对一些人提出的质疑,或许有些人会认为这样做其实是在增加有限合伙人的风险,这一点笔者不得不承认,有风险才会有收益,针对此种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对有限合伙人进行进一步的激励机制。对于有限合伙人提供的99%的资金以外的资金,可以实行“存款利息制”,“贷款利息制”或者“额度利息制”。“存款利息制”即对有限合伙人为普通合伙人先行补足的那部分资金收取利息,利率的标准严格按照银行存款利率计算,或者可以在利率的基础上增加0.01%~2%,“贷款利息制”笔者认为应当严格按照银行贷款利率收取,因为银行贷款利率相对于银行存款利率来说利率大,如果再在此基础上增加,似乎对普通合伙人来说压力太大。“额度利息制”是以普通合伙人向有限合伙人借款的数额即差额资金为基点,对每一资金额度范围分别规定一个利息率。如借款5万元以下,利率为1%,借款5万元至10万元,利率为1.2%,等等。但是应当明确的是,额度利息制的利率不能超过贷款利息率的水平,否则对于有限合伙人来说就真的成为一种纯粹的投资项目,而这种投资项目对于普通合伙人来说就是高利贷,难以偿还。这些都是初步的构想,应当在实践中加以验证哪一种利率更有利于维护社会的公平。实行“利息制”,不仅可以减少有限合伙人的闲置资金,而且有利于增加投资收益,而对于普通合伙人来说,向有限合伙人“贷款”一方面减少了自身资本短缺的压力,另一方面不会造成利息高,无法偿还的负担。因此,权衡利弊,可以说这种制度还是很公平的。

当然,何时开始支付利息也值得思考。笔者认为,对于“存款利息制”,“贷款利息制”来说应当从有限合伙人为普通合伙人先行支付差额资金开始到普通合伙人补足差额资金的时候止计算存款时间或贷款时间,以此时间对应存款利息率或贷款利息率进而计算出普通合伙人应当支付有限合伙人的利息数额。同时也应当是从补足1%的资金开始的一至两年内由普通合伙人支付全部的利息,当然可以一次支付完毕,也可以分期支付,但应当在约定的时间内支付完毕。分期支付,一次性足额支付,以及支付的时间应当在双方达成合意的基础上决定,任何一方都不得恶意造成对方的损失,不能造成普通合伙人的生活困难。对于“额度利息制”来说,可以从分期支付有限合伙人“差额资金”的时候一并分期支付利息,此时,利息总额很容易计算,利息总额=差额资金×相应的额度利息率。支付总额=差额资金+利息总额,每月支付额=支付总额/还款期限(还款期限确定的情况下)。也可以在补足1%的资金的时候开始再支付利息,此时对于时间的要求,对于采用一次性支付方式还是分期支付方式,由普通合伙人与有限合伙人共同商议。

参考文献:

[1]道可特投资管理(北京)有限公司著.有限合伙在中国PE中的深化发展

[2]田小芳.有限合伙制私募股权基金中公司作为普通合伙人的法律分析.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1年4月

[3]张莉,魏峰.我国官员财产公示应从基层做起.太原师范学院学报,2010年3月

篇7: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法律风险防范

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及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条例

3、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登记管理办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破产法

7、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

8、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9、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

10、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

11、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投资基金法

12、创业投资企业管理暂行办法

13、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7】31号)

14、商务部《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规定》

15《关于外商投资举办投资性公司的补充规定》(商务部文件)

16、《外商投资创业投资企业管理规定》(商务部文件)

17、《外国投资者对上市公司战略投资管理办法》

18、《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中国证监会文件)

19、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

20、上市公司证券发行管理办法

2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在境外发行股票和上市管理的通知》

22、《国务院关于股份有限公司境外募集股份及上市的特别规定》

23、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办法》(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文件)

24、《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中国证监会文件)

25、《关于企业申请境外上市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国证监会文件)

26、《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境内企业间接到境外发行股票并上市有关问题的复函》(中国证监会文件)

27、《国家税务局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股权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财政部、国家税务局总局文件)

28、《关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的规定》

29、《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

篇8:私募股权基金募集的法律风险防范

1、私募股权基金的定义

私募股权基金通常用PE (Private Equity) 表示, 是指以非公开的方式募集私募股权资本, 以盈利为目的, 以财务投资为策略, 以未上市公司股权 (包括上市公司和非公开募集的股权) 为主要投资对象, 由专家专门负责股权投资管理, 在限定的时间内选择适当时机退出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

2、私募股权基金的起源与发展

私募股权基金起源于美国, 1946年, 美国正式成立第一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美国研究与发展公司 (ARD) , 被认为是最早的私募股权投资公司。其后, 私募股权基金在20世纪80年代进入成熟期, 为投资者提供了高额的回报。90年代, 是私募股权基金发展的高峰期, 而在经历了2000年由于美国网络科技股泡沫的破灭造成的重大挫折后, 私募股权基金现已重新处于上升期。私募股权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手段, 目前在西方国家其投资额已占其GDP份额的4%至5%。全球已有数千家私募股权投资公司, 黑石, KKR, 凯雷, 贝恩, 阿波罗, 高盛, 美林等机构是其中的佼佼者。

3、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发展

私募股权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过程, 首先, 在这行探路的是外资VC, 他们从刚开始的观望, 而后受中国政府政策的鼓励, 转而大批进入中国市场, 各路私募各显神通。2004年之前, PE在中国都是以外资VC为主, 以2005年为分水岭, 狭义PE基金替代VC成为在华的主流, 当时凯雷集团一举拿下太平洋保险和徐工机械, 引起了中国足够的重视。而前一年TPG旗下的新桥资本入主深发展则被视为PE在中国的破冰之旅。随后主权型、政府型、国有背景的产业基金频频出现, 并迅速成为中国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的龙头。1986年, 中国创业风险投资公司成立, 2007年, 《中国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生效, 政策上的宽松刺激市场, 掀起了中国PE的第三波浪潮, 随后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之下, 中国本土基金在危机中求发展, 社保基金获批准入市场, 2009年创业板开板, 产业基金井喷, 也是这一年, 人民币基金赶超美元基金, 在2010年强劲回升, 基本确立主导地位, 2011年, 国家发改委发布《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 全民PE时代到来, PE在中国达到前所未有的顶峰, 但根据2011年下半年和今年一季度的数据显示, PE在中国的发展已逐渐放缓, 预计2012年, 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PE行业将除去行业积累的浮躁, 回归价值和理性。

二、我国私募股权基金的现状

1、投资热情继续上升, 但已呈现放缓趋势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从2006年开始小有回落, 2009年跌入低点, 之后又重新回升, 2012年急速升温显著增长, 总量原超往年。数据显示, 2011年共计发生投资交易695起, 其中披露金额的643起案例共计投资275.97亿美元, 案例数量和金额同比分别增长91.5%和165.9%。2011年金额超过2.00亿美元的案例共有22起, 同比增长83.3%, 投资总额129.27亿美元, 为2010年的3.21倍。

2、人民币基金占主导地位

随着人民币基金市场的活跃, 外资机构纷纷进入国内设立人民币基金, 创投机构如红杉资本、IDG资本、软银赛富等, 国际PE巨头如凯雷、黑石、TPG等, 均已成立人民币基金, 2011年, QFLP (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 试点工作取得实质进展, 进一步促进了外资人民币基金的兴起。自2009年起至今, 人民币基金已经连续三年超过外币基金成为投资主流。

3、行业分布较为集中

PE投资共涉及22个行业, 制造业、化工原料及加工、生物技术/医疗健康行业、清洁行业、互联网是2011年全年披露投资案例数量最多的五个行业, 总额达到261起, 占总量的37.55%。其中上升最快的是机械制造及清洁技术行业, 二食品&饮料行业由去年的第三下降到第十一位。互联网的投资趋势并无太大变化, 已进入稳定阶段。

4、面临着较大的退出困难

据清科研究中心统计, 2011年全年, 共有281家中国企业于境内市场实现上市, 其中VC/PE支持的企业共有141家, 占比达到50%。随着新股发行审查趋严, 二级市场价格重估, VC/PE通过被投企业境内上市实现退出的难度显著加大。

三、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存在的风险

1、非法集资的风险

目前我国对于非法集资的界定非常模糊, 2009年底, 浙江本色集团董事长吴英因“集资诈骗”近4亿元被一审判决死刑, 这无疑给民间募资蒙上阴影。在我国, 由于资本市场并不健全, 在基金发起环节, 各种违法公开募集资金甚至假借基金之名进行非法集资的情况大量存在, 2009年5月就连续暴露出红鼎创投与汇乐集团两起PE非法集资案件。如果缺乏监管, 将引发巨大金融问题和社会问题。

2、私募股权基金的内部管理问题

内部管理机制的健全是私募股权基金管理的关键所在, 倘若处理不善, 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后果。以曾经轰动一时的东海创业投资有限合伙企业为例, 这个温州首个按国际模式设立的本土民营PE机构, 经过短短一年就惨遭“封盘”, 主要原因是出资人与管理人相互不信任、出资人对自己“管理人”失位决策地位的不满, 最终导致东海创投无果而终

3、项目执行时的风险

PE投资者在投资的过程中为获得相关批文及必须证件, 需要和工商税务、外汇的管理部门等进行交流, 出于当前我国特别的国情, 在国内完成相关事项要花上很多的时间, 也造成许多外资私募股权基金的困惑, 这种风险使得我国许多PE项目的投资呈现出时间较短的特点。

四、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风险产生的原因

1、法律监督不齐全

由于国内资本市场开放晚, 我国的法律体系对于私募股权基金还没有没有明确的定义, 一些权利义务的约定还缺乏确切的法律保障, 相关规定和法律政策的突变, 会造成我国私募股权投资中特有的法律风险。

2、退出机制不完善

由于我国场内市场上市的标准非常统一, 而太过于的严格产权交易的市场不同意将所交易的、上市的企业实行股权切割, 国内许多私募股权投资企业选择到海外上市, 但是当前国家已经针对两头在外投资类型的PE做出了更加严格的规定, 要求提前办理外汇方面的登记, 这毫无疑问又加大了特定PE投资者退出的风险。

3、投资方法单一

西方国家的私募基金大都采用可转换券、可转换优先股以及可转换证券等复合型的投资方法, 而我国私募基金目前仍然以普通股为投资方法, 一方面这是由于我国缺少具备这方面操作能力的人才, 另一方面, 法律上, 我国可转换证券方面的法律法规尚待完善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4、投资行业比较集中

市场竟争理论认为, 投资行业比较集中会导致行业平均利润的下降, 这不符合私募基金获取高额回报的目的。在宏观经济发展平稳的条件下, 私募基金为了降低投资风险, 获取高额利润, 只有选择特定的行业进行投资, 这些行业一般呈现出具有一定的市场规模和发展空间的特点。

五、私募股权投资的风险应对策略

1、完善法律对私募资金投资的监管

我国政府应当在现有的法律监管体制之上, 完善私募股权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虽然2011年国家发改委颁布了《关于促进股权投资企业规范发展的通知》, 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还看, 通知的执行情况并不乐观, 约束能力有限, 震惊全国的盛世富邦骗局可谓当头喝棒, 给了全民PE一记警钟。

2、建立多层次的投资退出体系

投资退出渠道的多元化与通畅对私募股权基金治理机制的优化至关重要。应建立包括IPO、中小企业板、OTC、企业回购、清算等的多层次退出体系, 尤其是应调整中小企业板的门槛, 拓宽私募投资基金退出的路径。

3、完善税收制度并避免双重征税

契约型、公司型和有限合伙型是私募股权基金的主要形式, 基金本身并不完成对外投资, 而是通过基金管理公司来完成, 这会导致双重征税的发生, 无疑加重了公司的负担。虽然2007年2月,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创业投资企业发展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 (财税[2007]31号) (以下简称《通知》) , 细化了创业投资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 但由于《通知》中的税收优惠条件严格, 造成对私募股权基金很大的限制。

4、加强人才的培养, 提高管理团队的水平

加强对人才的培养, 培养扎根于本土文化的专业人才, 对于缓解投资人和管理人之间的信任危机, 在投资人和管理人之间形成制衡关系至关重要。因为本土人才能更加了解企业, 了解中国背景下私募股权基金操作的一些技巧, 协调投资人和管理人, 提高其运作效率, 也能更好达到获得收益的目的。

5、放宽对私募股权基金的限制

我国私募股权基金一直处在夹缝中生存, 近几年表现活跃的弘毅投资和鼎辉都选择在海外注册设立, 而首只境内注册以人民币募集的产业投资基金—渤海产业投资基金2006年在天津挂牌成立, 是经过国务院批准才成立的。放宽对私募股权基金的限制, 对于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大有裨益。

摘要:私募股权基金是以非公开的方式募集股本, 以盈利为目的, 以未上市公司股权为投资对象的私募股权投资机构。私募股权基金作为一种重要的融资渠道, 在风起云涌的中国资本市场中已经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本文基于我国私募股权基金在中国的发展现状, 分析了我国私募股权基金面临的风险并相应提出一些策略, 对于投资者和政府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私募股权,基金,风险,金融安全

参考文献

[1]邹菁著:《私募股权基金的募集与运作、法律实务与案例》, 法律出版社, 2009年。

[2]朱奇峰著:《中国私募股权基金理论、实践与前瞻》,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10年。

上一篇:汉语拼音字母表写法下一篇:待进生转化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