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铁路信息化工程研究论文

2022-04-28

当前,我国的城市信息化发展很快。整体环境大有改善,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飞快发展,城市信息产业不断壮大。宽带用户已经达到3165万户,互联网用户超过了1亿,固定、移动电话用户超过7亿,截至2004年底中国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已经达到9500亿。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我国铁路信息化工程研究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我国铁路信息化工程研究论文 篇1:

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公布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2014年度十大热点事件评选结果

2014年度,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发生了众多热点事件,探究这些热点事件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模式、服务模式和商业模式产生的重要影响,可以为企业决策、行业管理、区域发展和国家相关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信息。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以下简称CSIP),作为国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专业建设者,特组织专家领导和骨干企业领导,依据热点事件产生的产业影响力、经济影响力和社会影响力,对2014年度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发生的热点事件进行综合评价,评选出了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十大热点事件,现予以公布。

1.工业和信息化部密集出台政策措施支持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近年来,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其他部委密集出台了各项政策措施,持续支持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继2012年出台《工业转型升级资金管理暂行办法》、2013年下发了《关于开展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的通知》和《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3年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务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后,工业和信息化部又于2014年下发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14年工业转型升级资金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专项工作的通知》,对在2013年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中已完成扶助小微企业专项行动公共服务任务、已开通运营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并完成平台网络即时报送业务、已完成中小企业运行监测信息上报任务以及承担工业和信息化部委托建设其他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任务的企事业单位和机构进行重点支持。

点评:工业和信息化部近年来密集出台各项政策措施支持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标志着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已经由公共服务体系规划制定阶段迈入规划实施落地阶段。政策措施的出台与实施,有利于建设高质量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多样化的公共服务;有利于营造创新氛围,助力企业创新发展;有利于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助推两化深度融合;有利于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2.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CSIP作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专业建设者,通过整合国家部委、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及其他地方和行业公共服务机构的优势资源和力量,成功搭建了国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截至2014年年底,CSIP已在全国创建了21家地方平台、10个国家级实验室、10大产业联盟、25家企业技术创新中心、5家企业应用推广中心和5大资源库,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工业和信息化相关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能够为产业园区和企业提供共性技术、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投融资咨询、战略咨询以及市场开拓与品牌推广等多方面的公共服务。

点评: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及子平台,以及地方分平台和企业平台的快速建立,标志着我国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CSIP作为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领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专业建设者,通过整合企业、圆区、政府和国家部委的优势资源,可以为园区和企业提供高质量的个性化服务,助力企业创新发展;可以引导产业转型发展,促进工业和信息化相关企业健康快速发展;可以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工业领域的深度应用,推动两化深度融合。

3.国家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

2014年12月,国家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投入运行,该平台包括军民用技术产品信息服务、军民结合产业发展引导、军民结合运行监测3个子平台和公共服务门户网站(http://jmjh.miit.gov.cn),共涉及6个专业数据库和18个专业数据模块,可为军工单位、军队、民口企业、高等院校和政府部门等各类用户提供信息发布与查询、信息分析与处理、信息定向推送和网络互动等功能服务。截至目前,国家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已上载16万余条信息,其中:“军转民”数据信息2万条、产品数据信息5万条、企业信息2万条;“民参军”技术与产品数据信息1.28万条、企业信息2万条;国家军民结合产业示范基地数据信息1万条、项目数据信息3万条,并有700余位专家信息和军民结合相关的政策法规信息入库。

点评:国家军民结合公共服务平台是2012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联合批复的建设项目,是贯彻落实《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建立和完善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37号)的具体举措,该平台的建成并投入运行,将进一步促进军民结合信息交流共享和军民用技术高效转移,有效提高军民用资源利用水平和公共管理效率,为政府机关决策提供必要依据。

4.食品工业企业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正式开通上线

2014年6月,由工信部指导、CSIP建设的食品工业企业质量安全追溯平台正式开通上线。该平台开通后,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平台网站,向前可追溯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出厂和奶源,向后可追溯其具体销售市场。平台的开通上线,可以帮助消费者购买到放心可靠的婴幼儿奶粉。

点评:该平台的正式开通上线,标志着我国食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建设已经取得阶段性成果,是对食品工业企业经营行为除击律法规和道德约束外的又一重要约束工具,对于规范食品工业企业的经营行为,重新树立消费者对国产食品安全的信心具有重要意义,对其他行业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5.云计算应用与服务平台(南京)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云计算应用与服务平台(南京)自上线运营以来,一直以推动云计算成果应用为核心,积极促进云计算解决方案的研究及推广,加快云产业整合和云技术创新,推进南京乃至江苏省云计算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并取得重大成就。2014年,为提高平台的服务水平和服务效率,更好地服务于园区乃至江苏省的企业,南京斯坦德云科技公司搭建了中小企业云服务平台(私有云)和中小企业协同办公平台,为企业创造全天候、零距离、高效率、低成本的信息化办公云环境,降低企业创业创新风险,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截至2014年年底,该平台已为百余家企业提供了数据存储、软硬件平台租赁、应用软件和系统服务等核心业务。

点评:2013年至2014年,在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司的指导下,由CSIP和秦淮区人民政府成立联合课题组,对秦淮区云计算的发展模式,即“秦淮模式”开展了专题研究,将其提炼为“秦淮模式是以省会城市中心城区为对象,研究如何克服中心城区物理空间、要素成本等瓶颈制约,发挥中心城区的资源禀赋优势,通过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对经济发展的政策资金引导性作用,构建基于一切皆服务的云计算理念,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和信息网络技术,全面提升信息技术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支撑服务能力,实现企业发展、产业升级、民生改善、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提升的一种创新型发展模式”。该平台的建设与运营,作为云计算应用与实践的重要内容,为“秦淮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基础性支撑作用,也为其他地区发展云计算提供了重要借鉴。

6.电子信息创新应用平台(山西)建设正式启动

2014年1月,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电子信息创新应用平台(山西)(以下简称“电子信息创新应用平台(山西)”)的建设方案通过包括工信部相关司局专家领导在内的评审组的评审,并正式启动建设。电子信息创新应用平台(山西)建成以后,可提供如下公共服务:协助制定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提供人才培养与孵化服务;提供包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智慧城市等信息化新技术的创新应用服务;提供包含软件开发环境、后台部署、源代码托管、项目管理和软件测试等软件技术支撑平台服务;提供开源软件服务;提供软件交易等公共服务平台服务。最终把该平台打造成为包括知识产权、培训、人力资源服务、信息发布,技术交流、成果展示、园区建设、资格认证、大数据分析等多方面的综合服务平台。

点评:作为我国设立的第9个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第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是促进试验区转型发展的根本举措,也是跨越发展的主要依托。信息化是实现转型发展的关键环节和重要保障。电子信息创新应用平台(山西)的建设,将为山西信息技术企业和产业提供公共、中立、开放的人才实训、培训支撑、技术支撑和技术服务,有助于加强全省信息化建设顶层设计,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深化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应用,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聚集发展。该平台的运行,将对我国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7.移动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厦门)建设正式启动

2014年12月,国家软件与集成电路公共服务平台·移动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厦门)正式启动建设。该平台旨在促进世界一流水平的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移动互联和数字媒体、创业园区的创新发展,把厦门建设成为国内第一家移动互联网和数字媒体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实训和传播基地。

点评:该平台以厦门海沧区的移动互联网城市综合园区为基础,构建厦门市政产学研用四位一体的建设与运营模式,有利于提升厦门市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智慧城市及相关科学研究及技术创新和服务能力,推动厦门市移动互联网产业以及相关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融合以及健康快速发展。该平台的服务范围覆盖厦门、辐射东南地区,是我国移动互联网产业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引导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8.数字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创新服务平台正式运行

2014年11月,北京泰乐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承建和运营的国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数字铁路与城市轨道交通一体化创新服务平台正式运行。该平台旨在整合各方资源,与铁路既有设备和系统厂商对接合作,开展联合科研,提高我国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数字铁路一体化平台技术。该平台在研发过程中,产生了以下重要成果:率先实现基于通用组件与定制插件技术路线的“一体化”运维平台;攻关实现数字铁路的关键技术,包括基于云计算的铁路运输TMIS的车流推算、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铁路信号数据挖掘分析与故障诊断。2014年12月,该平台产生的部分成功案例被纳入《2014年中国大数据发展白皮书》。

点评:轨道交通系统包括运输和运维两方面,由于历史原因,我国轨道交通运输技术水平和运维技术水平,没有得到同步发展。该平台通过综合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信息化组件等技术,自主研发解决轨道交通领域面对的实际问题,致力于把该平台打造成为移动化、一体化、综合化、智能化的云计算平台,为我国轨道交通提供体系完整、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一体化运维服务。该平台的运营,可以有效促进我国轨道交通运输技术水平和运维技术水平的同步发展。

9.新一代多级能耗监控云平台正式上线运营

2014年1月,由东方赛普物联网产业研究有限公司承建的“新一代多级能耗监控云平台”建设方案通过了包括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和工信部节能司相关专家领导在内的专家组的评审。2014年7月,该平台成功上线试运行,可实现国家级、省级、市级和县级等四级自动能耗监控、智能化多角度分析和大数据挖掘的功能,同时还具有企业级监控和能源管理功能,技术水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在第六届中国行业信息化奖项评选中获得“年度行业信息化典范应用奖”。

点评:东方赛普物联网产业研究有限公司依托CSIP国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深厚的行业资源,专注于为集成电路及相关企业、园区提供专业化的公共服务。新一代多级能耗监控云平台的建成并上线运营,可以助力集成电路及相关企业创新发展,推动行业健康稳定发展。

10.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正式启动上线

2014年12月,由济南市经信委牵头,山东鹊华集团研发和承建的“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正式启动上线。通过该平台,物流主管部门可即时进行信息发布,物流园区资源和信息可实现即时对接和共享。

点评:物流被喻为经济活动的血液,省会城市群经济圈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开通上线,将有效增进各联盟城市问的沟通交流,促进联盟城市区域内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度融合,进而推动工业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总结

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对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作为服务主体提供服务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可以为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提供解决共性问题的环境,有效帮助企业利用公共服务规避技术风险、降低开发成本、缩短研发周期和提高创新效率,提高初创企业的成活率和成功率,从而改善创新创业环境,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实现平台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娃益的最大化,进而促进国民经济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

一、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国内外现状

为发挥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各国大力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

从国外来看,在欧美等国家,虽然没有专门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称谓,但与其功能类似的机构众多,比如:美国国家设立的产业公共服务机构包括国家技术转让中心(NTTC)、联邦实验室技术转让联合体(FLC)、美国小企业管理局(SBA),半官方性质的联盟和协会组织包括旧金山湾区科技联盟(BARTA)、全美企业孵化器协会(NBIA)、美国大学技术转移办公室(TLO),民间设立的产业公共服务机构包括北弗吉尼亚高技术企业协会(NvTC.Northem Virginia Technology Council)等;英国科技园区型的公共服务机构包括剑桥科学园,专业协会型服务机构包括咨询工程协会(ACE),慈善型服务机构包括科技开发中心(ECST);德国的行业协会与德国技术中心等;日本政府认定的类似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机构有事业法人机构、政府创办或支持组建的半官方机构、民间的产业公共服务机构;韩国政府支持的公共机构,技术传播支持系统包括:科学研究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

从国内来看,国家高度重视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并予以政策和专项资金支持。

在国家政策和资金支持下,各行各业设立了各式各样的公共服务机构,包括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科技条件平台、工业技术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成果转化中心、科技园区、工程技术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等,这些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必需的要素,营造了良好的共性基础和生态环境,有效促进了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

在工业和信息化领域,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作为国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者,面向软件和集成电路行业,利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对资源进行分类和梳理,初步形成了统一的资源池。同时,通过共建地方平台、技术创新中心、应用推广中心等模式,积极整合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科研机构、大专院校以及其他地方和行业公共服务机构的资源,实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之间的互联互通,促进国家资源、地方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共享与优势互补,提升产业公共服务能力与资源整合优化能力。目前,CSIP承建的国家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已基本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体系,服务范围覆盖华中、华北、华南、西北、东北、西南、华东等区域。

二、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主要特征

通过分析国内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基本情况,我们发现产业公共服务建设呈现出网络化、专业化、体系化等主要特征。

网络化。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大数据技术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搭建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大都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为企业和园区提供服务。这种服务模式呈现出显著的网络化特征,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有利于广大中小企公平地获取优质服务资源,助力企业创新发展。

专业化。专业化体现在三个方面:首先,从平台的建设主体来看,必须是专业机构凭借专业性工具才能搭建切合市场需求的服务平台;其次,从服务内容来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企业和园区提供的服务内容必须依托特定的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再次,从服务领域来看,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向细分市场和纵深领域拓展,服务领域越来越呈现出专业化特征。

体系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不断向纵向和横向领域发展,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聚集区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能够为产业圆区和企业提供共性技术、知识产权、人才培训、投融资咨询、战略咨询以及市场开拓与品牌推广等多个方面的公共服务,从自身建设、服务内容等方面,均呈现出较强的体系化特征。

三、我国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政策建议

过去几年,我国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基本上形成了覆盖全国的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系统,已为数万家中小企业和重点产业园区提供了共性技术、人才培训、品牌推广、知识产权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对引导产业转型发展、促进两化深度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我国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仍然存在较多问题,比如:平台建设有待在国家层面加强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平台运营有待在监督管理层面加强制度和体制建设,服务内容有待加强个性化设计。为更好促进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健康快速发展,我们提供以下政策建议供相关管理部门参考。

首先,加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CSIP)作为国家软件扣信息技术服务业及相关领域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专业建设者,应在工业和信息化部相关部门的领导下,充分发挥自身的行业优势和资源优势,牵头制定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统筹区域错位发展,避免盲目建设,确保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健康有序发展。

其次,加大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的政策和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大多数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由非营利性机构承建,平台的公共服务性和承建机构的非营利性要求国家和地方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平台才能正常运营并提供优质服务。

再次,加强对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的制度建设和监督管理。我国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正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不论在服务内容方面,还是在服务质量方面,都亟须相应的监营制度对相关行为予以规范,确保消费者权益不受损害。

最后,促进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内容和形式的创新发展。为满足服务对象多样化的需求,平台建设主体应不断创新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更多个性化和多样化的服务。

我国铁路信息化工程研究论文 篇2:

提升城市信息的战略增值能力

当前,我国的城市信息化发展很快。整体环境大有改善,法制建设不断加强,电子政务建设飞快发展,城市信息产业不断壮大。宽带用户已经达到3165万户,互联网用户超过了1亿,固定、移动电话用户超过7亿,截至2004年底中国信息产业的增加值已经达到9500亿。网络信息技术在铁路售票、列车调度指挥,以及电力、金融、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网络化管理等国民经济各领域和社会生活各方面都得到广泛应用。许多省市已经出现了城市信息化建设快速发展的势头,呈现明显的发展亮点。

目前“数字城市”建设中存在着一种初级化的倾向。一些人认为,所谓“数字化城市”就是综合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遥感、遥测、网络、多媒体及虚拟仿真等技术和手段,对城市地理、资源、生态、环境、人口、经济、社会等复杂系统进行数字网络化管理、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机制的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

有的人干脆认为,城市信息化就是饭店刷卡化,居民持卡化,城市街道信息亭化,车站、码头数字地图化。

这种观点是信息化初期的一种对城市信息化的简单理解。现在实践已经走到了理论的前面,不仅要求我们重新审视城市信息化的科学内涵,而且要求我们的认识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进行战略提升。

只简单的把“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功能机制的信息自动采集、动态监测”作为城市信息化的总体目标和发展重点,没有把握住城市信息化对于城市载体功能的提升、开放功能的提升,整合社会资源、配置生产要素功能的提升、加强城市综合管理功能,改善创业环境功能的提升,城市辐射功能的提升,以及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节约型城市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更没有抓住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这个重点。没有注意到信息化浪潮推动下对城市生态学、城市规划学、城市灾害学、城市社会学、城市经济学、城市管理学研究的巨大冲击和影响。

正是这种认识的不足和战略的缺失,使我们在城市信息化建设的大量投资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信息资源的浪费还相当严重,信息孤岛还大量存在,信息应用还处在浅层阶段。因此,有必要从战略层面就如何提升城市信息化的战略增值能力进行一些创新思考。

一、城市信息化的“生态思考”

在城市信息化中进行生态思考是城市信息化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在网络信息技术资源配置中坚持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城市信息生态学建设的最新发展和创新内容。

因此,在城市信息化中,我们既应该发展生态城市建设适用的网络信息技术体系,又应该用生态学的思路在信息化项目中进行生态思考、去进行信息化的生态规划,去培育生态型信息化工程,更应该从信息资源的价值开发入手,去培育信息化项目中的生态价值链。

这种具有生态价值的城市信息化项目将使城市信息化实现五大转变:由孤岛工程到集成共享;由潜在价值到显在价值;由形象工程到价值工程;由单一效益向整合效益;由层级管理到战略管理。

对于信息化来讲,铺设光纤、安装设备、架构网络是我们在信息化中建公路、架桥梁的基础设施。再比如我们要建立“防火墙”。是我们确保稳定运行和应用安全的一种保障工具。这类项目是为应用型和增值型项目服务的。

在信息化中也还有另一类项目。这些项目的本质特征是具有“生态型价值要素”。有人形象的把它叫做具有信息技术的DNA。

例如我们要建一个数据库。这就是一个“生态型”项目。

因为,这样的项目是动态的,是发展的。我们不仅要开发出系统,装进去数据,而且要思考今后的信息资源如何扩展,如何增量,如何调用?更要考虑怎么样让这个数据库长期存活下去?只有进行了生态思考的信息化项目才具有生机和活力,才具有生态价值,才能在今后产生增值效益。这是信息化建设中生态思考的本质特征,也是“生态型项目”不同于其他一般性项目的一个根本区别。

很多城市信息化项目没有明显的经济效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没有进行生态思考。城市信息化中的生态思考包括这样几方面内容。

1、要进行动态发展思考

动态发展思考应该成为城市信息化中的一条基本原则。

当前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正在加快。这种快速发展的态势带来了多方面的变化:

在城市形体的发展上,表现为旧城改造的加速,现有城市规模的扩张,新楼的崛起和高架立交的架设等;

在城市发展的张力上,表现为“产业集聚”现象的凸现和中心商业区的崛起,这为城市资源的增值利用,城市市场价值和辐射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极好机遇。

不仅如此,“产业集聚”现象的凸现和中心商业区的崛起还产生和形成了新的 信息集聚现象。这种信息集聚不仅能带来商业机会,带来就业机会,而且能带来和凸现城市亮点,加快城市化的发展进程。

应该看到武汉汉正街以及长沙、郑州、石家庄、杭州等新的城市定位,对数字技术的加快发展提出了新的现实要求;网络信息技术的加快发展又必然成为城市整体发展的战略支撑和技术支撑。

这种动态变化思考的关键是要使城市的信息化规划和城市的整体战略规划相一致,和凸现的“产业集聚”现象和中心商业区的崛起所带来和所形成的信息集聚资源相对接。运用网络信息手段整合生产要素、经营要素和市场要素。把握城市信息化建设中的态势,才能把信息化在城市现代化中的作用真正释放出来。

2、协同应用思考

协同思考是一种相关性思考。

当前用户桌面计算机上的各类应用软件系统安装得越来越多。由于不同软件有不同的技术实现手段,软件之间接口不一致,难以实现信息资源的交互整合。大量新技术出现也导致了桌面计算机和新兴计算设备之间通讯上的障碍。

当前在城市信息化中的这种互不衔接,互不兼容,互不共享的问题已经很严重。一家商业银行在自己的计算机中同时安装了17个不同部门要求安装的系统。开机就报错,运行就死机。已经出现了信息化尴尬。

因此,我们在城市信息中既要注意不再产生和制造新的信息孤岛。又要注意开发和利用中间件技术,对于已经形成的信息孤岛,通过协同规划,协同应用予以解决,以实现资源的共享和信息化效益的最大发挥。

3、存活思考

生态型项目往往会提供一些新功能或是一项新服务。对于新功能,我们在规划中就要考虑该功能的发展和完善。对于新业务或新服务,就要考虑业务的可持续性和相关性。

例如我们推出了一项信息便民社区服务系统,难点不在软硬件设计,而在于业务本身能不能持续的发展下去,延伸下去。因此能否建立有利于扩大信息再生产的利益循环机制将成为关键。也成为我们在信息化规划中应考虑和规划的重点。

再比如我们在一个企业建立了知识共享系统。就要考虑共享资源的后续补充问题。不然建立了一套系统,使用了一次,两次就不再用了或是不能用了。

4、培育思考

培育思考就是要在信息化规划中进行生态要素的培育,发展要素的培育,协同要素的培育,增值要素的培育。

往往许多新项目,新功能带来的资源消耗得不到有效的补充,业务必然会萎缩,功能必然会搁置或是退化。在ERP项目中,这样的情况和问题是很多的。特别是没有培育和形成ERP应用的延伸服务链,就是造成ERP失败率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因此我们的规划就要多考虑机制的设计,环境的创造,资源的补充,让合理的运作机制成长起来,完善起来。通过这些浇水、施肥来促进可增值业务的成长。

培育思考不仅要进行资源的增值培育,系统的功能整合培育,现有设备的潜力发掘培育,面向市场的信息化项目还要进行客户资源的扩展培育。这样才能“让一切可以创造财富的源泉涌流”。

5、绿色思考

绿色思考是当前信息化规划中急待进行的一项思考。

当前,我国已经成为连续九年遭受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涉及的产品计有眼镜、空调、彩电、光盘、电熨斗、鞋、钢材、自动铅笔、圆珠笔、打火机等35个行业,影响到全国23个省市。

特别是欧盟的“双绿”指令,即《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和《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禁止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的实施直接影响到中国467.8亿美元机电产品的出口,涉及到我国十大类、近20万种产品。

在国外反倾销战略的不断的、连续的进击面前,逼迫中国企业必须重新审视自己的战略定位。因此,在城市信息化规划中,一定要进行绿色思考。

在进行产品设计时,要考虑到资源与能源的保护与利用;在生产阶段,要采用无废、少废技术和清洁生产工艺,有益于公众健康;在废弃阶段,应考虑产品的易于回收和处置。在信息技术应用上,要建立绿色信息通道和绿色壁垒跟踪系统,适应反倾销的需要。

总起来说,生态思考是一种在信息化项目中的可持续发展思考,配置生产力要素思考,激活增值资源思考和跨国贸易的预警思考。我们应该下功夫把这项工作做好。

二、城市信息化和市场国际化关系的战略思考

在经济一体化的推动下,城市国际化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一个战略目标。在很短的时间内我国先后有183个城市在规划建设现代化国际大都市。一些地区把高楼林立作为门面,把建立国际化市场作为核心,开始了杂乱无章的圈地运动,时尚中心的盲目布局,不仅形成了脆弱资源的过度开发,而且出现了屡禁不止的违法建筑。

事实上,国际化市场一般指在国际化城市中建立的、具有国际化市场条件和功能的、能承载国际化市场信息交流中心地位的、具有国际化商贸交流空间和辐射作用的、能引领国际市场发展潮流的、具有国际化信息资源管理能力和水平的、为国际商界所公认的市场。

因此,可以说国际化市场是一个充分信息化了的市场。信息化是国际化市场的本质特征。

因为只有信息化了的市场,才能实现买家和卖家的最短路径连接和最快速度成交;实现数据的集成化和资源的增量化;成为世界科技的聚焦点;具有世界人才的吸引力。才能实现网上和网下资源的整合,近端资源和远端资源的整合;实现现代物流的世界性调拨和运输;充分地进行世界性的信息传递和信息交流;满足国际买家和国际卖价全球生产和全球销售的需求;实现供应链的整合;实现市场张力和能量的体系化的辐射格局和扩展态势。

当前,有些人用传统市场建设的观点和思路去进行国际化市场建设。那种仅仅提供经营场地,供水、供电和打印、传真等办公服务的是宾馆型服务模式;仅仅提供办照、税务登记,年检等服务的是窗口式服务模式;仅仅提供租房子,收租子的服务是一种物业管理型服务模式。

以上的模式尽管都想彰显地区优势和服务特色,但是,都没能理解和把握国际化市场的功能定位和本质特征。

三、城市信息化的价值工程思考

注意研究信息化管理中的价值工程是摆在城市信息化管理者面前的一个鲜活的、又是十分严峻的课题。当前,城市信息化中价值工程的弱化突出地表现在两个层面:

一个是信息化推进的弱化。一个是信息化管理的弱化。

在信息化推进层面,尽管一些地方使用了大量鲜活的词句,提出了许多美好的创意。什么“建立信息化百科全书”、“建立市民的绿色通道”、“创造网民的网上乐园”等等,力求开拓城市信息化美好的应用前景。但是,由于没有注意研究信息化推广中的价值工程。因此在信息化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层次化推进,没进行价值引申推进。使企业在实施信息化的过程中,只是满足上级要求的“层次化跟进”,没有在这种项目的跟进中,进行引申效益的开发,并在开发中形成自主的创新元素和创新技术。因此,大量信息化投入没有看到明显的经济效益。

以CAD 和计算机辅助工艺设计为例,目前,我国在软件的应用数量上已超过国外。但是,由于项目立意和实施的起点低,相当多的制造业企业只满足于通过信息化放下了图版。没有看到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整体竞争力的提升的明显作用。

其实,三维CAD信息技术已经给快速成形(RP)系统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可能。我们只要将三维CAD信息技术引深应用和快速成形系统整合起来,便可准确、快速的将任意复杂形状的制造样件制作出来,缩短新品研发周期,显现出经济效益。

当前,这种不注意研究信息化项目中的价值工程的现象很多。比如前建后拆的触摸屏,遍地开花并不适用的信息亭,盲目普及大量失败的ERP等,都是不注重信息价值工程研究的典型表现。

忽视信息价值工程研究的另一个重要层面是信息化管理。

一个城市的信息化资源是和土地同样重要的战略资源。如不加以管理将有可能造成极大的浪费。特别是,相当多的城市还不懂得,在城市信息化的过程中怎样对虚拟环境进行管理;怎样对知识产品生产进行管理;怎样对新增资源如域名、信道管理、短信平台等战略资源进行有序管理;怎样对户籍管理、计划生育管理、地下管网管理、规划管理、绿化管理,交通管理、防病管理,应急管理等众多信息管理系统进行交互和协同管理;怎样对游戏外挂现象的出现,网络钓鱼现象的发生、黄色网聊的泛滥,以及具有其隐蔽性和私密性的网络运营活动进行跟踪性管理。

城市信息化管理中如何进行信息化条件下的知识运营管理问题,也还没有引起普遍的重视。其实,知识资源通过知识运营,会成为城市生产力诸要素的“整合器”、“粘合剂”和“催化剂”。会促使知识由潜在的生产力要素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要素;由生产力中的非主导要素转变为主导要素;由企业资产中的潜在增值要素变成显在增值要素。从而带来社会效益和企业效益。

因此,当前我们在信息资源的运营和管理上,还缺少数据库资源的总量控制性管理;缺少网络化市场的体系化管理;缺少存量信息资源的开发性管理;缺少分散资源的增值性管理;缺少资源需求和人员需求的匹配管理。

在这一点上,美国要比我们先进。美国1996年通过了一个“信息资源管理法”,规定政府信息化的过程必须受到法律的监督和约束,因此,在管理体制,职权范围,项目评估等方面都有具体的规定。以确保公共信息资源不会被浪费。其做法在很多方面值得我们借鉴。

四、通过整合解放城市信息化生产力的战略思考

整合是网络经济理念中的崭新理念。它回答和解决了网络经济发展进程中八大关系。即

互联网因素与非互联网因素的关系;有限资源和扩展资源的关系;信息化技术和信息化管理的关系;电子技术与商务运作的关系;同获商机和利润共享的关系;电子政务和电子商务的关系;网络资源增量和网络效益增值的关系;基础设施投入和知识产品运营的关系。因此受到了全球电子商务业界,华尔街投资界,学术界及国际媒体的广泛关注和重视,成为推动网络经济发展的一种重要的战略思想和提升企业竞争能力的一个重要的实战方法。

特别是在网络经济新发展的关键时期和关键阶段,研究和运用好整合理念,对于进一步解放信息化生产力将起到更加重要的作用。

在城市信息化中,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整合?

因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新形势下,跨国集团的生产和经营都发生了重大的、战略性的调整,开始了全球性的生产整合和市场整合。跨国集团不再单独依托资金、规模和地域的优势组织生产,而是将星罗棋布的建立在世界各地的工厂,整合成为一个紧密的整体。实现分散生产资源和销售渠道的整合,既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原材料的优选,又可以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市场的开拓。

跨国集团的这种战略转变说明:网络信息技术为我们提供了进行多种资源整合的现实性和可能性,又说明进行多种生产要素和营销要素的资源整合,是信息时代寻求最大利润空间的一条新途径。去年全球的并购和整合交易额已达到34000亿美元。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当今整合已经成了互联网企业获得市场需求的“智能应用”能力;成了加速网络经济发展的一种集成增值能力;成了对网络资源进行最佳配置一种和谐组合能力;成了互联网企业创造价值的一种战略获利能力。

只有通过整合,才能搭建起制造业信息化工程与区域经济的发展的集成平台;把网站的内容和服务推进到一个崭新的领域,创造一种“价值内容”,调动起市场响应能力。

只有通过整合,才能克服和消灭大量存在的信息孤岛,实现信息价值的最大化;才能使信息化的大量投资能量得到增量和爆发;才能引起资本市场的关注,引来投资效应;才能使事物或资源的价值得到张扬或突出,产生一种引力,形成一种引申效应。

也就是说,只有通过整合,才能把信息化的潜在价值变成显在价值。 比如大连的数字口岸,就是把电子政务、海关、商检、检验检疫、电子商务、物流、电子监控、以及电子单证交换,商业认证等进行了充分的、多维的整合,才实现了“区域无障碍”的快速通关环境,才真正解放了港口的生产力。

当前城市信息化发展的实践,呼唤整合、需要整合。需要指出的是,城市信息化中的整合是一种创造。不能用计划经济时代的拉郎配的办法进行整合。一定要根据知识产品生产和运营的规律和特点,进行有效价值导向,去引领和创造整合的契机,激发整合各方或多方的积极性才能形成多维的、生动的整合格局。

当前特别要注意信息化人力资源的整合。注意克服只重视培养硬件和软件人才,不重视培养急需的电子商务人才;只重视培养信息化中的技术人才,不注重培养信息化的管理人才;只重视高价引进信息化人才,不注重研究怎样留住信息化人才。

特别是,一些城市只重视使用信息化人才,不注重对信息化人才进行科学的资源配置;不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以致相当多的地方信息化人力资源的配置不能形成增量人才结构,影响了信息化效益的发挥。

(作者系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电子商务专委会副主任)

作者:王汝林

我国铁路信息化工程研究论文 篇3:

电源屏原理及故障处理

【摘 要】随着我国高速铁路的基础建设的大力推进,铁路的信息化技术发展也十分迅速,人们对信息化的需求己经越来越高,高效的电源是铁路安全运行的关键因素。铁路的电源屏是由一台或者多台模块化的电源机柜组成,以低压电器和各种电力电子元器件组成各种供电模块,向铁路车站或者车场的信号设备提供电力的成套设备。是电力机车的动力和心脏。把智能检测技术引入电源领域,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是未来的技术方向,也毕竟会应用越来越广泛。

【关键词】电源屏;原理;故障处理

在铁路运输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多种安全技术,有力的保证了铁路运输系统的安全性。十九世纪中叶,电源屏被首次运用到铁路运输管理中。在其应用初期,该设备主要具有电压信号转换、电气隔离的功能。电源屏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变频设备,并利用整流装置来实现上述功能,由于其包含的子系统较多,因此整个屏幕系统的体系较大,而运行功率也不高。此后的几十年间,先后产生了多种更加高级的电源形式,比如高频开关型电源。七十年代,美国研发出了基于脉宽调控原理的电源,从而有效压缩了系统的体量,并使得系统的效率也得到显著提升。如今,由于开关电源的工作频率的提高(己经达到MHz以上),并且随着器件水平和新型材料以及先进电路结构的不断出现,开关电源的运用范畴己经涉及到日常生活、工程研究的多个方面,其中一个重要的引用领域即铁路交通行业。在计算机通信行业发展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城市铁路运输系统开始引入现代化的监测设备,用以提高铁路运输系统的运行安全性。基于计算机智能技术,再加上现在的互联网,使得电源屏的实时故障检测和预警成为可能。同时可以记录和进行故障定位,为铁路系统的安全运行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1智能电源屏概念及其原理

1.1概念

电源屏(Signal Power Supply Panel)是由一台或者多台模块化的电源机柜组成,以低压电器和各种电力电子元器件组成各种供电模块,具有智能监测功能,向铁路车站或者车场的信号设备提供电力的成套设备。

1.2原理

现阶段智能电源屏被根据其切换系统的供电工作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H”型供电切换系统;一种是“Y”型供电切换系统,这两种供电方式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

首先,“H”型供电切换系统的简单原理:“H”型供电切换系统是指外电网两路输入电源同时送到电源屏,同时为电源屏供电。电源屏理论上是每一路电源各带百分之五十的负载。外电网两路输入电源经过电源屏的切换系统后,在屏内部形成内部的1、2路电源。只要外电网两路输入电源中有一路就能够对电源屏进行正常供电。电源屏内部始终都会保持有两路屏内电源,所有的电源模块都分别接在这两路内部电源上。

其次,“Y”型供电切换系统的简单原理:“Y”型供电切换系统是指两路外电网输入电源同时送到电源屏,但只有其中一路对电源屏进行供电,另一路作为备用电源。当正在使用的这一路外网输入电源停电时,作为备用的另外一路外网输入电源自动头投入工作。

2铁路信号智能电源屏故障应急处理措施

2.1模块故障应急措施

铁路信号智能电源屏在工作的时候,模块故障是发生较为频繁的。因此,对于模块故障的应急措施尤为重要。首先,在发现模块出现故障后,应立即选择对模块进行更换,以免影响铁路信号智能电源屏的正常工作。其次,在更换过程当中,需要注意的是模块的型号。只应进行更换只有使用同一种型号的模块,否则无法保证铁路信号智能电源屏的正常运行。

2.2系统输出故障应急措施

铁路信号智能电源屏还有一个频发的故障就是在工作中的系统输出故障,故障发生后,首先要立刻拔掉相关线路的接头,若电源输出在拔掉电源后依然没有,那么就将其他的接头接到电源屏的上边接口处。

2.3PZG系列电源屏故障应急措施

电源屏输入电源切换部分发生故障时,铁路信号智能电源屏仍在工作过程中,应按照以下步骤开启故障应急措施:第一,必须申请全站停电;第二,将电源屏系统内部两路输入闸刀断掉;第三,把工作闸刀调至OFF位置;第四,平移滑板;第五,把直供闸刀调至ON的位置;第六,必须选择良好的输入点作为系统直供输入电源;第七,如果选择1路输入电作为系统直供电源,就需要先将2路的直供闸刀调至OFF位置,平移滑板,然后将1路直供闸刀调至ON的位置,反之,则需先将1路直供闸刀调节至OFF位置,将2路闸刀调节至ON的位置;第八,检查各个模块工作是否正常。待故障排出之后,先将直供闸刀调节至OFF的位置然后平移滑板,并将工作闸刀调节至ON的位置;然后和上电源屏系统内部两路输入闸刀,并检查各个模块工作是否正常。通过这几个步骤,就可以恢复正常供电。但在这两个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同时将工作闸刀和直供闸刀、以及1路和2路直供闸刀切换至ON,防止混点跳闸,烧毁设备,同时在平移滑动过程中,其中的机械互锁装置切勿拆掉,防止工作异常,以上就是PZG系列电源屏故障应急措施的几个步骤。

3加强系统维修

在上述过程中,指出了故障后的应急措施,但在应急之后,是必要进行系统性的维修,才能够防止故障的频繁发生。因此,在故障维修过程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保证需要维修的部位能够看得见,摸得着,方便维修;第二,通过零件部位标准化、通用化和模块化,提高零件部位的互换性;第三,从设计、工艺、生产等方面加强防范,避免零件质量不合格或出错;第四,合理分配人员和设备的任务及职能,物尽其用;第五,提高模块、关键件、薄弱部位等的可靠性,同时进行定期更换;第六,故障应急后,应加紧找出故障原因,并解决其中的问题,防止再次出现故障或引发更大的安全事故,保证所有元件都处于正常工作状态;第七,制定维修周期和范围,建立完善的维护制度,加强工作人员的道德素质和技术水平,提高列车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结语:总而言之,在铁路列车运行过程中,铁路信号智能电源屏作为一个新的科技产品,它的应用越来越多,虽然为信号电源提供了一定的保障,但同时也需要加强其运行的安全性。因此,相关科技人员应不断探索和创新新的铁路信号智能电源屏,加强铁道列车运行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尹建平,董长清.铁路信号智能电源屏的应用现状与技术发展[J].铁道通信信号,2016,31(17):51-52.

[2]王颖.铁路信号智能电源屏故障监测与排除方法[J].工程技术:全文版,2015,83(36):21-22.

[3]陈建译,高义芝,雷斌.信号电源屏发展历程及全高频无切换智能电源屏的研究與应用[J].铁道通信信号,2014,04(08):19-20.

(作者单位:成都地铁运营有限公司)

作者:邓贤

上一篇:企业科学发展观财务管理论文下一篇:医院财务管理新财务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