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持农业保险评价论文

2022-04-15

摘要:基于供给视角,在比较部分地区农业保险供给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农业保险覆盖率的因素,包括财政补贴力度、地方政府重视农业保险的程度、是否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和程度等,得出了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需要科学合理配置财政补贴、增加农业保险供给、完善巨灾分散体系、创新农业保险投保组织形式、改善保险公司农业保险服务的结论。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财政支持农业保险评价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政支持农业保险评价论文 篇1:

农险新模式遭遇老难题

自从2007年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保费进行补贴,农业保险发展一甩颓势,进入快速发展轨道。但农险承保收费难,虚假投保等问题也日趋凸显。

作为中国最大的农业保险承保机构,中国人保四年前开始在湖南省常德市探索农险新模式——以市、县、乡、村四级服务网络为支撑,以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为平台,以乡镇农业保险专、兼职干部和村级协保员队伍为依托打造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龙文军评价,“常德模式”解决了农业保险和农民对接的“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10月18日,财政部副部长李勇等一行人专程赴湖南调研,考察“常德模式”的推广可行性。

业内人士认为,新的模式可以部分解决农业险的道德风险问题,但法律缺位问题则依然凸显。《农业保险条例》在各部委的争议下,至今已两易其稿,最快也要等到明年底后年初才可能通过。

强化风控

据人保财险湖南省分公司总经理徐如财介绍,“常德模式”破解了农户承保收费难题,也同时解决了此前极易产生的虚假投保问题。

“常德模式”最大的特点是建立起一个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包括在乡镇财政所、农经站建立农业保险办公室,招聘农业保险专职或者兼职干部,在村级招聘协保员。

据统计,截至目前,常德市共建立了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148个,招聘农业保险专、兼职干部169名,村级协保员1812名。

人保财险湖南省分公司农险部总经理宁松表示,通过这个服务体系,可以有效规范农业保险承保收费、赔款支付等流程,实现承保、理赔两到户。

此前,由于农业保险实行中央、省、市县多级财政联动补贴,中央和省级的补贴各占约30%左右,一些地方通过虚假投保套取中央补贴。

“常德模式”下的承保到户,通过协保员收保费、发放保险卡,然后在村里公示,这种做法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虚假投保的问题。一位长期研究农业保险的学者认为,尽管还不能完全杜绝虚假投保的问题,但至少会减少很多。

理赔到户则真正解决了农业保险和农民“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此前的农业保险操作过程中,在确认农户损失后,理赔款通常先打到乡镇,由乡镇分配给各村,村里再协调发到受损村民手中。在这一过程中,理赔款往往被部分截留,真正能到受损农户手中的,可能只剩下七成甚至五成。

在常德,人保财险通过一卡通或者农民其他银行账号,将理赔款直接打到农民卡上,而且直接由省级公司打款,这就解决了此前的理赔款被截留问题。

据了解, 自2010年起,人保在常德的所有农业保险赔款,由省分公司根据赔款计算书和领款花名册,核对无误后,直接支付到受灾农户,当年农业保险赔款4783.73万元,直赔到户的比例达100%。

另一方面,引入村级协保员的二次查勘,可以杜绝大规模的骗赔行为。徐如财介绍,人保财险要求,在农户报案后,查勘人员必须第一时间到现场进行查勘。对种植险,根据保险标的的特殊性,设立不同的观察期,实行二次查勘法。如果是大面积的灾害,则根据灾害发生的时间和农作物生长特点,由农业技术部门出具灾害鉴定书,确定当期保险金额、损失程度,公司再根据查勘情况,确定损失面积和计算方法。

龙文军认为,无论是财政所还是农经站,都拥有乡镇经济社会方面的很多数据资料,比如耕地面积、养殖规模、直补卡号等等。如果保险公司和这些站点配合默契的话,就可以减少很多人力成本,而且工作也会更有效。

尽管实现了承保、理赔两到户,但“常德模式”仍有待完善之处。

记者在常德鼎城区谢家铺镇匡家桥村采访时发现,精准理赔仍有难度。由于一个村的自然灾害往往相同,查勘人员将同村的同批受损农作物一起查勘,而在定损时,如何界定一亩地受损还是八分地受损,损失程度到底是60%还是70%,这些细微差别无法量化,只能靠查勘定损人员目测。因此,查勘人员可能会将损失平均分配给受损农户。

一位人保内部人士则表示,以目前中国农村的实际情况,要做到精确理赔很困难。“无论实际情况怎么样,给一家定损60%,给另一家定损70%,60%的一家肯定会有意见,有的时候平均分配就是一种无奈的工作方法。”

而事实上由于人保在常德农险的“精耕细作”,常德的理赔精准度要比其他地方好得多。

推广价值

相对于直接与当地镇政府、乡政府签订保单,搭建农业保险基层服务体系会增加承保机构的运营成本。

截至目前,人保财险常德分公司在农业保险办公室和乡村两级队伍建设方面,已累计投入资金212.3万元。乡镇农业保险专、兼职干部每人年平均收入5000元左右,村协保员每人年平均收入800元左右。与今年已经超过3.7亿元的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相比,已经投入的200多万元资金并不算多。

据了解,包括安华在内的多家专业农业保险公司也在推广招聘村级协保员的做法。安华农业保险公司一位人士表示,保险公司不可能在各村设置自己的员工,成本太大,但是不在各个村招聘驻村人员很多工作都没法开展,招代理关系的协保员应该说是一个最佳甚至是必要的手段。

但这又对地方监管提出了更细节的要求。以在乡镇挂牌农业保险办公室为例,如果没有监管部门的支持,则有可能沦为“黑机构”,因为农业保险办公室可以算作保险公司的一个五级或六级机构,其挂牌需通过保监局的审批。而目前关于农村网点监管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尚未出台。

这种农业保险办公室是否可以算作保险公司的一级机构,也值得商榷。一位人保集团高层人士认为,农险办公室只有服务职能,没有财务职能,和快递公司的中转站类似,因此不应该算作保险公司的一级机构。

人保财险总裁王银成认为,目前关于农村网点建设的监管法规和政策还不健全,但农业保险的发展和服务、农村网点的建设一刻也不能耽误。

对此,时任保监会主席吴定富曾表示,农村网点建设的法规问题可以随后研究,但可以在人保先行先试。

而对于其他保险公司来说,复制“常德模式”仍有很大的成本门槛。毕竟人保覆盖全国所有县市的网络优势是其他保险公司无法相比的。

而人保在“常德模式”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不小的难度。上述人保内部人士表示,“常德模式”之所以能做成,和当地政府的支持是有很大关系的。比如,多数地方的财政所、农经站属于参照公务员管理的乡镇事业单位,其所属人员兼职农业保险办公室专职干部,需要政府领导“点头”。

人保集团董事长吴焰认为,在常德模式中,政府依托保险公司的机构网络和专业服务能力,共同打造了直达农民的基层保险服务体系,放大了财政投入的效用,对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具有积极意义。

但是目前各地方政府对农业保险态度不一,上述研究农业保险的学者表示,“有的地方政府非常支持,有的地方只是口头上支持。”

不过,在湖南省政府的支持下,目前“常德模式”已经在湖南全省推广。

截至6月30日,湖南省共建成乡镇农业保险办公室1622个,聘请乡镇保险专、兼职干部1643名,村协保员超过2.5万名,已开办农业保险的乡镇都有专兼职干部,村村都有协保员。

艰难立法

2007年以来,中央财政累计拨付农业保险保费补贴资金262.1亿元。中央财政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预算安排力度不断加大,预算安排资金从2007年的21.5亿元增长至2011年的97.06亿元,年均增长45.8%。

一边是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另一边农业保险的法律规范问题迟迟不能到位,二者矛盾日渐凸显。

据了解,《农业保险条例》已经列入国务院二档立法计划,正在由保监会起草,目前第二稿的草案正在讨论之中。接近保监会人士表示,最快会在明年底后年初通过并公布。

与2008年保监会牵头、财政部和农业部共同参与、但最终流产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相比,此次《农业保险条例》去掉了“政策性”三个字。知情人士透露,主要是有部委担心 “政策性”的提法,可能将政府陷进大灾损失赔付的无底洞,另外,国外也没有政策性的提法。

忧虑可以理解,但却不存在“无底洞”的问题。对农业险研究颇深的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庹国柱认为,虽然,农业保险基本上采取“政府引导,政策支持、市场运作、自愿参加”的原则,但都是商业性和合作性保险经营机构在经营,即使发生大灾,政府除非承诺要承担无限赔偿责任,否则是不必承担最终责任的。

而对于国外没有“政策性”的提法,庹国柱认为,无论是否采用“政策性”这一表述,目前中国的农业保险都脱离不了它的政府政策支持的实质。国外有没有政策性农业保险这个学术术语或叫法,并不改变政府从价格上支持发展农业保险的性质。

“政策性”提法的争议,只是农业保险立法困难的一个小插曲。农业保险立法艰难的主要原因还是部委之间对农业保险主管权的分歧。

早在1997年保监会尚未成立之时,财政部就曾计划成立一家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章程都已拟好,但当时有监管高层人士认为,保险的事情应该归央行管,此事最终没有结果。

上一次保监会牵头起草的《政策性农业保险条例》在报到国务院法制办后,亦因财政部和发改委“试点时间太短,条件不成熟”的反对意见而流产。

然而对于目前农业保险的真正受益者——广大农户来说,重要的是尽快出台农业保险相关法律法规,以规范农业保险在各地的实施。

作者:谢小亮

财政支持农业保险评价论文 篇2:

基于供给视角的农业保险覆盖率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基于供给视角,在比较部分地区农业保险供给状况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农业保险覆盖率的因素,包括财政补贴力度、地方政府重视农业保险的程度、是否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和程度等,得出了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需要科学合理配置财政补贴、增加农业保险供给、完善巨灾分散体系、创新农业保险投保组织形式、改善保险公司农业保险服务的结论。

关键词:供给;农业保险;覆盖率

收稿日期:2013-09-13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编号:12BJY166)。

作者简介:李鸿敏(1975—),女,黑龙江富裕人,博士,副教授,主要从事农业保险方面的研究。E-mail:lihongmin2005@126.com。我国自2007年推行有中央财政支持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以来,农业保险的业务规模和保费收入有了迅速发展。目前,开展农业保险业务的区域已遍布全国所有省(区、市),但是各地农业保险覆盖率有很大差别,农业保险发展呈现不均衡态势。据报道,2013年上海农业保险总保险金额达120亿元,约占农业总产值的40%,超过了发达国家水平,农业保险覆盖率居全国各省级行政区首位[1]。截至2012年9月底,江苏省农业保险承保覆盖面已超过90%,全省基本实现乡镇一级农险服务站全覆盖,1.5万个村集体中设立了1万多个农险服务站,覆盖面达70%以上[2]。2012年山东省在60个农业保险县(市,含青岛)的基础上,又增加了53个(不含青岛)农业保险县,全省覆盖面大幅提高,试点县实现翻番,其中济南、枣庄、东营等8个市已实现了农业保险全覆盖[3]。北京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已经覆盖了全市13个涉农区县和首农集团等国有涉农企业,承保险种已达19个,制度覆盖率已超过了70%,保障程度已超过了40%[4]。2012年,黑龙江省农业保险实现保费收入22.16亿元,同比增长35.06%,其中种植业保险保费收入20.92亿元,业务规模跃居全国第一,承保面积570.07万hm2,占黑龙江耕地面积的47%[5]。截至2012年12月31日,河北省农业保险原保费收入12.86亿元,同比增长69.11%,成为产险市场第二大险种,但依然面临覆盖率不高的问题,以覆盖率最高的玉米和小麦为例,也仅达到了50%左右。综上所述,农业保险已基本覆盖全国各地,且发展十分迅速,但是农业保险在区域间的发展仍不均衡,主要受到供给差异等因素的制约。

1影响农业保险覆盖率的供给因素

1.1财政补贴的力度

目前我国政府对于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形式主要是保费补贴,补贴比例和规模的不同直接影响到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在农业保险实践中,经济较发达、地方财政实力雄厚的地区,政府为农业保险提供的补贴比例和补贴品种一般要比经济欠发达、地方财政能力薄弱的地区高,因此前者农业保险的覆盖率要高于后者。举例来说,目前北京市地方财政的农业保险补贴资金实行上不封顶,市级财政给予参保农民50%的保费补贴,各区县财政结合实际,累加补贴20%~30%不等。除了保费补贴之外,按照各商业保险公司年终绩效考核评价结果,政府给予商业保险公司不超过当年经营政策性农业保险业务保费收入总额10%的费用补贴。从2012年起,江苏省苏州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中水稻、小麦和油菜的保险金额提高1 500元/hm2,保费以不增加种植农民负担为原则,新增保费由各级财政分担;广东省中山市的水稻种植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保费几乎全由政府承担,埋单率超99%[6];2012年山东省各级财政拨付保费补贴资金达4.6亿元,同比增加2.4亿元,其中中央拨付2亿元,省级拨付1.5亿元,市县两级拨付11亿元,财政补贴资金实现翻番;2013年辽宁省省级财政对大田作物保险的保费补贴比例从2012年的25%提高到30%;重庆市财政对农业保险的补贴原则上不低于总保费的70%,未纳入中央财政补贴的农业保险,由市财政支持、区县财政配套,另外各区县自主实施的农业保险,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方式支持。部分地区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状况见表1。

为了提高农业保险覆盖率,有的地区则根据各县(市)经济实力采取了差别补贴方式,目的是减轻县级财政负担,充分调动基层政府推广农业保险的积极性。例如:2012年青海保监局实施差异化保费财政补贴方案,进一步加大中央和省级财政补贴力度,根据国定贫困县和省定贫困县的实际情况,逐步取消或减少县级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2013年起浙江省按照向农户倾斜、向基层倾斜原则,生猪保险保费财政补贴比例调整为85%,其中欠发达或海岛地区由中央、省、县财政分别承担40%、35%、10%,其他地区由中央、省、县财政分别承担40%、20%、25%,农户自负保费15%。

1.2政府重视农业保险的程度

政府重视农业保险的程度直接影响到农业保险的覆盖率。首先,有些省份将农业保险列为考核基层政府政绩的指标之一,在政府文件中直接明确制定了农业保险的覆盖率指标,利用这些指标推进基层政府的农业保险工作。山东省将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开展情况作为对县(市、区)金融生态环境表1部分地区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状况

地区财政补贴情况河北省

小麦、玉米、棉花保险:中央财政补贴40%,省级财政对直管县补贴32.5%、对非直管县补贴25%,市级财政对非直管县补贴75%,县级财政补贴7.5%,农户或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承担20%的保费;花生、马铃薯、大豆、水稻、油菜保险:中央财政补贴40%,省级财政补贴25%,市级财政对非直管县补贴7.5%,非直管县财政补贴7.5%,直管县财政补贴15%,农户或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承担20%的保费。——《河北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上海市

水稻、能繁母猪、生猪和奶牛保险险种保费补贴标准为80%;油菜、蔬菜保险险种保费补贴标准为70%;麦子、淡水水产养殖和大棚设施保险险种保费补贴标准为60%;家禽、农机具综合、群众性渔船综合和杂交水稻制种保险险种保费补贴标准为50%;鲜食玉米、水果、食用菌、羊、白菜制种、种公猪、种禽保险险种保费补贴标准为40%;淡季绿叶菜成本价格保险保费补贴标准不高于90%。——《上海市关于完善2013—2015年度农业保险补贴政策的通知》江苏省

水稻、小麦、棉花、玉米、油菜保险:各级财政保费补贴原则上不低于70%。其中中央财政补贴35%,省级财政补贴25%,差额部分由市、县级财政根据实际情况给予补贴;能繁母猪、奶牛保险:各级财政保费补贴比例不低于80%;对其他种植、养殖参保品种以及高效设施农业参保品种,省级财政保费补贴采取差别化的地区标准,其中苏北高达补贴50%。——《2012年全省农业保险工作的通知》内蒙古

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甜菜、油料作物保险:中央财政补贴40%;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鄂尔多斯市及所属旗县(市、区)财政补贴15%;呼伦贝尔市、通辽市、巴彦淖尔市、锡林郭勒盟、乌海市、阿拉善盟及所属旗县(市、区)财政补贴10%;兴安盟、乌兰察布市、赤峰市及所属旗县(市、区)财政补贴5%;农牧户或者农牧户与龙头企业等共同承担10%的保费;其余部分由自治区级财政补贴。——《内蒙古自治区2012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实施方案》

建设和农业、农村经济工作考评的重要依据。同时,有的地区政府建立试点县(市、区)能进能退机制,对试点工作开展好的县(市、区)给予表彰奖励,对试点工作不力的县(市、区)取消其试点资格。2009—2011年,安徽省连续3年把农业保险纳入民生工程管理,年终对各县(市)政府进行考核。其次,有的地区政府直接介入农业保险的销售和理赔环节,提供各类帮助。以黑龙江垦区为例,农垦总局坚持统一组织、集中投保、预收保费的原则,农业保险由农(牧)场、上市分公司统一组织,种植业保险在作物播种前集中组织投保,在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时预收保险费;养殖业保险分为春秋两季集中投保。有的地方政府推出政策多方位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例如重庆市将保费补贴资金纳入财政预算管理,对保险机构据实结算,鼓励担保机构优先为参加农业保险的生产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担保。河北省探索种植业保险“无赔款保费优待”试点,对本年度无赔款的种植业参保农户,保险责任期满后,保险经办机构在中国保监会备案后,可实施次年续保农户自缴保费部分优待。这些措施都促进了农业保险覆盖率的提高。

1.3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建立

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的建立可以为农业保险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后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农业保险覆盖率的提高。目前,全国范围内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尚未建立,一些省份建立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以北京市为例,赔付率160%以下的风险,由保险公司承担责任;赔付率160%以上的部分,实行保险公司赔付封顶,政府承担剩余责任,并以两种方式分散,其中赔付率160%~300%的巨灾风险,通过政府直接购买再保险的方式转移;赔付率300%以上的部分,政府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解决[4]。江苏省建立了商业再保险和政府巨灾保险准备金相结合的大灾风险防范机制,在“联办共保”模式下,政府和保险公司各自按比例承担最终超赔风险;对保险公司承担的50%部分,通过商业再保险安排化解;对政府承担的50%部分,通过本级财政预算安排、统筹部分政府保费收入、省级财政补助等资金渠道建立了大灾风险基金,应对巨灾超赔风险。浙江省从2013年起由省共保体全额承担实际赔偿责任,实行一次性赔付,取消原巨灾风险准备金中政府超赔基金积累,超过当年农险保费1.2倍以上部分的政府超赔基金调整为政策性农业保险巨灾风险准备金积累[7]。

1.4农业保险的保障范围和保障程度

农业保险险种和保障范围是影响农业保险覆盖率的基本因素,各地区的农业保险基本遵循了“低保障、广覆盖”原则,使得农民能够负担起保费支出,对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率意义重大。随着农业保险的发展,各地的保险险种和保障范围在不断扩大。2012年,内蒙古在种植业保险补贴品种中增加了甜菜,在养殖业保险补贴品种中纳入了育肥猪,把温室、大棚附加内部作物也列入了农业保险补贴范围[8]。2012年,四川省提高了水稻、玉米、油菜的保额。另外,在维持林农缴费水平的基础上,四川省提高了公益林、商品林的保额,将森林保险绝对免赔额由核损面积的10%下调为5%,且设定了 0.33 hm2 的最高免赔限额,取消了森林保险起赔点;育肥猪保费补贴比例由70%提高至80%,农户缴费标准相应下调10百分点。这些政策大大提高了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促进了农业保险覆盖率的提高。甘肃省的覆盖地区从初期的部分试点市(州),覆盖到全省所有市(州)。在藏区,牦牛、藏系羊和裸大麦的财政补贴比例达到90%,藏区农牧业保险覆盖面走在了全国前列[9]。部分地区农业保险保障范围见表2。

2提高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率的对策建议

2.1科学合理配置财政补贴,增加农业保险供给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及农业保险需求的变化,今后应配合国家农业产业扶持政策,逐步扩大中央支持的农业保险险种,支持地方政府发展本地农业支柱产业的保险,加大对地方特色农业的保费补贴支持力度,满足农户对农业保险多样化的需求,不断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地方政府也要相应地根据本地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选择险种进行单独补贴,科学分配和使用财政补贴资金。目前我国多数地区农业保险只有保费补贴一种方式,可逐步增加经营管理费用补贴、再保险补贴等方式。建议逐步采取差异化补贴机制,对欠发达地区的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取消县级财政补贴,鼓励县、乡两级政府在开展农业保险业务中做好组织者,充分发挥基层参与的积极性。表2部分地区农业保险保障范围

地区保障范围上海市

水稻、能繁母猪、生猪、奶牛;油菜、蔬菜、麦子、淡水水产养殖和大棚设施、家禽、农机具综合、群众性渔船综合、杂交水稻制种、鲜食玉米、水果、食用菌、羊、白菜制种、种公猪、种禽、绿叶菜。河北省小麦、玉米、棉花、花生、马铃薯、大豆、水稻、油菜、能繁母猪、奶牛,2011年在省定24个蔬菜种植示范县试点设施农业。江苏省

水稻、小麦、棉花、玉米、油菜、能繁母猪、奶牛、育肥猪,其他种植、养殖参保品种以及高效设施农业参保品种,农机具和渔船、渔民保险。黑龙江省

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中,种植业保险险种包括玉米、大豆、水稻和小麦;养殖业保险险种包括能繁母猪和奶牛。商业化模式自主推动的险种主要包括烤烟、林木、肉鸡等。内蒙古

种植业:玉米、小麦、大豆、马铃薯、油料作物(含油菜、向日葵等各种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甜菜)。养殖业:奶牛、能繁母猪、育肥猪。在通辽市、赤峰市、包头市开展温室、大棚保险及附加内部作物保险保费补贴试点。安徽省玉米、大豆、小麦、油菜、水稻、棉花、奶牛。浙江省奶牛、油菜、大棚蔬菜、水稻、露地西瓜、柑橘树、林木、淡水鱼、生猪、鸡、鸭、鹅、能繁母猪。甘肃省

玉米、裸大麦、能繁母猪、奶牛、牦牛、藏系羊、马铃薯、森林、油菜。部分地区还开办了设施蔬菜、玉米制种、啤酒大麦、肉牛等地方特色优势产业品种。

2.2完善巨灾分散体系

部分地区尚未建立农业巨灾风险分散机制,保险公司承保的巨灾风险得不到有效分散,农业保险的承保能力和保障水平将会受到影响,进而影响到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建议由中央政府出资对再保险公司的经营管理费用给予补贴;或者为保险公司提供再保险补贴;或建立由商业再保险和政府巨灾保险基金相结合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政府和保险公司各自按比例承担最终风险。

2.3创新农业保险投保组织形式

2013年3月1日开始施行的《农业保险条例》将保险公司以及依法设立的农业互助保险等保险组织确定为农业保险经办机构。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对农业生产的保障能力仍相对有限,各地的经济发展情况、农业风险状况千差万别,需要在农业保险组织形式上保持一定的灵活性。由于不同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对农业保险的需求程度不同,鉴于目前经济实力、农业功能、农户数量和农业生产组织等多方面的实际情况,探索和创新多元化的农业保险投保组织形式,鼓励以农产品行业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龙头企业为载体,组织农户统一投保,通过他们引导分散的小农户参与投保,以此提高农业保险的覆盖率和保障能力。

2.4加大农业保险的政策性宣传

农户对农业保险知识的了解直接影响到投保需求。相关部门和保险公司要加大宣传力度,利用电视、广播等媒体,开展农业保险知识讲座,向农民讲解农业保险的承保品种、保费补贴、参保方式和理赔程序等具体政策内容,增加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组织人员深入乡镇,对镇村干部、协保员、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种植和养殖大户进行专题业务培训,提高他们的农业保险政策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充分发挥他们的桥梁作用,进一步扩大保险覆盖面。还可利用近年来发生的典型案例的示范效应,通过农户身边的人和事,让农户近距离感受农业保险,增加农户投保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5保险公司改善农业保险的服务

科学合理的保险险种可以挖掘农业保险的需求。由于农业灾害的发生具有明显的地域性,保险公司应根据区域特点,深入农村挖掘农民的需求,根据农民的现实诉求设计和开发具有针对性的农业保险产品。加强和改善基层服务网点建设,充分发挥基层保险机构贴近农民的优势,做好农业保险的组织工作,提供专业的技术服务,让农户充分体验保险的作用。加强对理赔人员的培训与管理,配置满足农业保险理赔服务需要的经费、人员和设备,提升农业保险的服务水平,消除农民的顾虑。农业保险只有紧跟农村经济社会变化,紧贴农民的实际需要,才能得到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绪忠.宁波市农业保险呼唤专业化运作[EB/OL]. (2013-06-15)[2013-08-20]. http://news.cnnb.com.cn/system/2013/06/15/007753553.shtml.

[2]吕妍. 我省农业保险承保覆盖面超过90%[EB/OL]. (2012-10-24)[2013-08-20]. http://jsnews.jschina.com.cn/system/2012/10/24/014996448.shtml.

[3]钟才. 山东省农业保险覆盖面大幅增加[EB/OL]. (2012-05-14)[2013-08-20]. http://www.chinacoop.gov.cn/HTML/2012/05/14/76252.html.

[4]贺斌. 北京农业保险经受雨灾考验[EB/OL]. (2012-08-11)[2013-08-20]. http://www.cfen.com.cn/web/meyw/2012-08/11/content_894698.htm.

[5]刘银刚,赵修彬. 保险业为黑龙江提供保障4.9万亿[EB/OL]. (2013-03-11)[2013-08-20]. http://www.sinoins.com/news/101362/78122.html.

[6]张鉴来. 900元/亩中山农业保险赔付上限全省最高[EB/OL]. (2013-07-18)[2013-08-20]. http://epaper.nfdaily.cn/html/2013-07/18/content_7207922.htm.

[7]浙江省农业厅政法处. 我省政策性农业保险进一步完善[EB/OL]. (2013-06-21)[2013-08-20]. http://nyt.zj.gov.cn/html/main/cyzxView/199566.html.

[8]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自治区2012年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实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12-05-23)[2013-08-20]. http://www.nmg.gov.cn/main/nmg/zfxxgk/zfwj/nzf/2012-05-23/2_153246/default.shtml.

[9]牛彦君. 我省农业保险实现快速发展[EB/OL]. (2013-07-21)[2013-08-20]

作者:李鸿敏

财政支持农业保险评价论文 篇3:

试论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税收政策

摘要:农业是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农业管理工作不仅是提高农村人口经济发展状态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相关管理人员需要切实考察农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积极确保各项保护措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落实效果。近些年来随着农业经济发展的逐渐扩大,农业保险财政税收政策也逐渐趋于完善。不仅能够实现对农业生产更好地保护效果,同时也能针对传统发展过程中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解决。本文主要针对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税收工作内容进行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税收政策;模式;前景

1前言

农业的发展是国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只有确保农业生产工作的稳定展开,才能确保整个城市经济运行状态的平稳。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和生产质量标准的逐渐提高,农业保险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逐渐凸显。为了确保农村人口各项权益够得到确切落实,国家针对与现实发展情况制定了较为完善的政策体系。在确保精准落实的情况下,能够实现对于农业保险有效地保护效果。但是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各种政策的落实效果会面对个性化问题,成为制约农业保险财政税收政策落实推广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针对存在的政策性问题进行解决,才能够确保农业保险得到切实地保护效果,进而促进农村更好的发展状态,为国家更加稳定的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2国内各地农业保险经营模式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由于各个地区农业保险工作的开展进度以及发展规模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难以实现统一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推广。但是为确保各地区农业保险工作的有效落实效果,国家需要制定统一的宏观调控政策,各地区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在具体工作中需要进行个性化的发展,以确保农业优质的发展效果。针对于当前发展阶段,国内各地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具体分析如下:

2.1自由竞争模式

所谓自由竞争模式,即是在各项农业保险工作的具体落实过程中,各地区的政府不加以限制,各家商业保险公司能够针对于区域内农业具体的发展情况,制定个性化的保险政策。在管理工作中,只要能够获得监管部门的批准,就能够在具体工作中展开有效的推广。对于不同保险公司具体的政策落实效果,政府采用统一的态度,各项补贴政策都可以达到均等的享受权利。在保险推广过程中,主要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由于经济利益牵扯,而导致各公司之间的不良竞争问题出现,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加保险的透明性,避免农业生产从事者在选购保险过程中造成的不必要经济损失。采用自由竞争模式管理的区域,相关管理人员主要是希望通过增加市场竞争自由度,达到降低控制成本,提高农业保险服务水平的目的。在实际生产过程中,该模式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效果,因此在一个地区的农业保险财政税收政策推广过程中得到了普遍应用。

2.2限制竞争模式

限制竞争模式与自由竞争模式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别,主要是通过增加地区政府对于农业保险公司之间竞争状态的宏观调控的作用,其存在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避免保险公司之间不必要的竞争,降低由于保险利益分配不均而导致对于购买保险者造成的严重经济损失。在限制竞争模式应用过程中,需要调控好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优秀的宏观调控能够达到理想化的应用效果,在避免经济损失的情况下,为农业保险各项财政政策的推广,创造自由化的环境。如果政府宏观调控的力度过于强硬,就可能对于农业保险自由发展的环境造成严重的限制,不仅不利于个性财政税收工作的有序展开,甚至对于农业生产从事者的经济收益产生严重的影响;如果宏观调控的力度过轻,则无法得到有效的限制竞争目的。在实际推广过程中,无法避免农业保险公司之间的恶性竞争问题,进而影响财政税收工作有效落实效果。

2.3联合共保模式

在部分地区,由于涉及到的农业保险公司数量较多,如果放任公司之间的竞争,就可能导致不良的财政税收效果,因此在提高政府宏观调控的作用下,加强各公司之间的联合,成为提高农业保险财政税收政策落实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农业保险公司数量较多的城市,政府的控制下组织形成一种以一家规模较大的公司为主要承包商,其余规模较小的公司联合共同保险的农业保险推广模式。但是这种联合公报模式的推广需要各公司之间达成一致意见,在确保自愿参与的前提下,获得联合体制内的一定利益份额。这种联合共保模式的推广能够有效降低农业保险公司之间的经济纠纷问题,但是对于一个企业而言,财政收益也会存在一定的限制,因此在实际推广过程中需要做好各公司之间的协调工作,要确保后续农业经济保障工作的有序进行。

2.4合作保险模式

相较于以上三种保险模式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而言,合作保险模式的应用较少。就具体合作保险应用效果而言,主要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保险合作社,另一种是保险相互社或相互公司。合作保险模式与联合共保模式之间主要区别在于没有了主要承包公司,在具体应用过程中,各保险公司的利益基本均等化。合作保险模式,涉及到的农业保险公司主要以自愿的形式进行联合,在具体一些过程中达成统一的运行标准,这种合作模式的农业保险公司一般规模较小,除外自主进行经济收益,还需要政府进行财政和税收政策的支持。因此在实际以推广过程中受到一定的限制。

2.5协会保险模式

协会保險模式是基于我国发展历史的一种特殊保险组织类型,它是以非营利性的社会团体身份从事农业保险的经营。在实际应用过程中,主要面向特定对象开办涉农保险业务。这种组织不归保监会监管,而是归民政部门管理。在该模式运行的过程中,财务与协会的农业保险公司不仅享受政府的保险费用补贴,同时也会享有更加商业性的保险优惠政策。但是由于该模式的形成受到一定经济因素和历史因素的限制,因此在实际过程中间局限于部分地区,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普遍的推广效果。

3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发展趋势分析

积极推广农业保险在农业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效果,是提高农业生产质量,确保经济发展稳定进行的重要手段之一,虽然经营模式是外因变量,但是其质量对于农业保险工作及相关政策的落实后展开产生明显的制约作用,只有选取合适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才能够得到财政税收政策有效地落实效果,针对当前发展阶段,国内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发展趋势分析具体如下:

3.1充分考虑本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环境因素

在进行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税收政策推广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地区农业保险发展的环境因素。制约农业保险税收工作落实效果的各项原因之中,除外政策本身的因素,保险模式应用的环境对于政策的落实效果也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管理人员不仅需要针对政策本身的逻辑顺序进行严格的考察,同时还要结合环境因素,进行农业保险营销模式的选择。在过去较长一段时间内,农业保险政策的推广受到一定的限制,不仅是由于相关管理人员对于农业保险重要性认识不足,同时具体应用过程中,各种辅助性政策的落实效果也是制约农业保险财政政策有效落实的重要原因之一。政策的设计者需要充分了解农业保险的特点以及应用地区的实际环境特点,结合市场因素以及因为因素等多方面的原因,切实考察政策落实的环境,选择合适的农业保险财政税收应用模式。

3.2尊重农业保险的性质和特点

不同的农业保险运行模式有其独特的适用条件,具体推广过程中,需要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出发,充分了解农业保险运行模式自身的特点和性质,基于发展的实际需求,避免单纯依靠传统原则,进而实现运行模式的科学选择效果。前文中针对于当前发展阶段,实际生产当中可供选择的农业保险运行模式进行了简要分析,除外自由竞争模式是当前应用普遍的模式,限制竞争的运行模式也具有其独特的使用条件,不仅能够有效降低自由竞争带来的秩序混乱问题,同时也能提高政府对于农业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效果。合作保险和协会保险的运行模式,则为中、小农业保险公司的发展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面对当前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在实际应用过程中,避免过分局限于传统经济运行模式,提高中小企业在市场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是促进经济更加协调发展,提高国家经济发展稳定性和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

3.3开拓农业保险发展的创新思维

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税收工作有效应用和推广,是促进国家经济调情发展和稳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但是在实际农业生产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拓展发展思维,开拓农业保险发展的创新性思维是促进相关政策落实效果进一步优化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展开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拓展自己的思维,避免受到传统农业保险工作发展模式的限制。为达到更加优质的政策落实和发展效果,相关管理人员需要进一步切合实际的工作情况,制定科学的政策运营模式,不要拘泥于现行制度和规则,大胆进行创新性发展,促进农业保险健康和有效发展。为避免在政策推广过程中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创新性的发展模式可以局限地区进行定点调试,充分暴露相关应用问题,进而制定科学的应对措施,为提高在后续模式推广过程中的效果创造坚实基础。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推广农业保险政策在实际工作中的落实效果,是促进农业经济发展模式进一步优化重要手段,政策性农业保险的财政税收工作有序展开,是提高农业先政策落实效果主要环节。在当前发展阶段,农业保险应用模式已经实现了多元化发展,在实际工作中需要进行科学的选择,结合政策的应用现实环境的情况是发展的需求,结合多方因素进行考察,进而达到政策性农业保险财政税收政策的有效落实效果。

參考文献

[1]庹国柱.论农业保险市场的有限竞争[J ] . 保险研究,2017(2).

[2]朱俊生,庹国柱.我国发达地区政策性农业保险试验的比较制度分析[J].保险研究,2017(7).

[3]朱俊生,庹国柱.中国农业保险制度模式运行评价—基于公司合作的理论视 角 [J].中国农村经济2019(3).

[4]丁少群,冯丽.农业保险学 [ 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9年第1版 .

[5]庹国柱,李军.农业保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1版 .

[6]度国柱, 李军. 国外农业保险: 实践、研究和法规[M].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2019.

[7]度国柱,朱俊生.关于我国农业保险制度建设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仁[J] .中国农村经济, 2018.

[8]度国柱 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试验中的困难和问题[J]保险研究,2019.

作者简介:闫宏伟,(1977.10-),男,内蒙古兴安盟,汉族,大学本科,高级经济师,高级会计师。专业方向:正高级经济师,正高级会计师。

作者:闫宏伟

上一篇:岗位轮换人力资源管理论文下一篇:西方失业保险理论启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