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管齐下破解政策性农业保险难题——基于公共财政的视角

2022-09-12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十八大报告中屡屡提及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但受到天灾、人祸的影响, 我国的农业灾害十分频繁, 造成的损失往往很大, “因灾返贫”常有出现, 农业生产面临巨大风险。在此背景下, 为了减少、弥补农业灾害带来的损失, 农业保险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农业保险具有“低保金、低保费、低保障”和“高风险、高成本、高赔付”的矛盾性, 成为了农业保险市场发展的“绊脚石”, 这时候, 市场的失灵需要政府的及时调控和有利作为, 政府的财政支持对农业保险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政策性农业保险呼之欲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要求, 要积极扩大农业保险范围, 做好政策性农业保险试点工作。但政策性农业保险不同于一般的农业保险, 它由政府主导, 以保险公司市场化经营为依托, 通过财政保费补贴、税收优惠等政策, 对农业生产过程中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损失, 为被保险人进行补偿的保险。我国的政策性农业保险相比于国外发展才刚刚起步推广, 是农村社会经济发展的“稳定器”和“助推器”。

政策性农业保险具有公共商品的性质。所谓公共商品是指用来满足公共需求的物品, 从产品的自然属性来说, 它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的特点。但在现实生活中, 受政策和具体情况的不同, 政策性农业保险可分为强制保险和自愿保险, 其中自愿保险只有购买的农户在遭受损失时才能获得补偿, 具有一定的排他性;同时增加投保人不会影响到其他农户的补偿水平, 因而具有非竞争性。

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农业保险低保费、高成本、高赔付的特点完全违背了保险公司逐利的目的, 导致其私人边际成本高于社会边际成本, 在市场竞争机制下, 私人保险公司大多不愿意经营此类保险, 这就加大了市场供给的不足。

农业保险具有高风险性。投资学中的基本假设, 人是风险的厌恶者, 一旦遇到巨大灾害的年份, 仅靠保险公司单方面独木难支, 这也是众多的保险公司对农业保险望而却步的重要原因。政府通过税收优惠来支持保险公司也很难起到期望的作用。

解决上述问题, 从长远来看:一是要完善配套法律规定, 为农业保险的发展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二是要加大财政支农力度, 提高商业保险企业的参与度, 进而提高农民参与的热情和生产积极性。三是要优化单一的政府保费补贴政策的模式, 在政府引导下建立有效的风险分散机制才能真正解决保险公司的后顾之忧。只有这样, 才能发挥政策性农业保险对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意义。

摘要:本文试图基于公共财政的视角探讨当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困境, 建议从完善配套法律规定、加大财政支农力度、优化单一的政府保费补贴政策的模式等方面破解政策性农业保险难题。

关键词: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共财政

参考文献

[1] 苗立华.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做法和启示[J].财经界, 2014 (02)

[2] 廖雨苏, 王寒菊.中日农业政策性金融体系的比较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 2013 (16)

[3] 刘小微.左手大病保险右手农业保险打造民生保障中坚力量[J].中国金融家, 2016 (04)

[4] 郑军, 文毅.农业保险与农村信贷协调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一个文献综述[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 2016 (02)

[5] 刘海军.农业保险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现状与问题研究[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 2016 (04)

[6] 王根芳, 陶建平.农业保险、自然垄断与保险补贴福利[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2012 (04)

[7] 丁少群, 魏晓盛, 马琳琳.嵌入性视角下政策性农业保险的隐忧及其可持续发展[J].保险研究, 2012 (05)

[8] 郭颂平, 张伟, 罗向明.地区经济差距、财政公平与中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补贴模式选择[J].学术研究, 2011 (06)

[9] 苑改霞, 高侯平, 樊帆.健全我国农村政策性金融制度的现实选择——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J].生产力研究, 2009 (09)

上一篇:探究音乐主题提高音乐记忆下一篇:欧美国家科研经费监管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