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综述论文

2022-04-28

会计信息处理技术从手工发展到电算化是会计操作技术和信息处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使传统会计格局逐渐被打破,新的会计思想和理论逐渐确立,在推动会计自身发展和变革的同时,也促进电算化会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由简单的单位自制软件,到有计划的商品化软件,逐步向网络化、信息化、个性化发展。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综述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综述论文 篇1:

会计电算化对中国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分析

摘要: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在中国,会计行业也顺应科技与时代的变化,正由手工会计向电算化会计转变。通过对会计电算化的研究,主要分析会计电算化会给中国企业内部控制带来哪些影响,同时指出企业内部控制应随会计电算化改革的必要性,并对企业内部控制措施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会计电算化;内部控制;会计系统

一、企业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要性

会计电算化在中国还处于普及阶段,有的企业领导对于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比较片面。他们认为,用电算化系统来处理会计信息相对笔算来说只是换了一种工具,速度快了一些而已,并没有认识到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会计电算化的优势

会计电算化是指把电子计算机和当代信息数据处理技术运用到会计核算中,以计算机代替手工记账,高速、准确、及时地集中处理大量的会计信息。会计电算化能够自动完成记账、对账、结账、转账、编制会计报表、会计核算等工作,相比起传统的手工会计中那些繁杂的重复工作,大大减轻了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质量。

(二)管理现代化的需要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现代化管理技术的发展,经济全球化,各种各样的现代化工具作为信息处理的好帮手,融入到了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电算化则是在会计领域实施现代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可以通过会计电算化对公司的财务状况进行分析、预测,做出相应的控制、决策。还可以结合公司的内部管理信息系统,对公司的资金、物料等进行合理有效的规划、管理、整合、分配等。

(三)时代发展的趋势

科技在不断创新,时代在不断进步。会计电算化是会计领域的一次革命,把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模式转向了运用计算机会计软件处理会计信息。当然,这只是个起步,随着时代的发展,向未来展望,会计会迈向更高的领域——会计电算化将发展成为会计信息化、会计网络化。目前,创新性的云计算计划正在慢慢发展。对于小企业来说,这一计划意味着能大大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一旦这一计划成功发展并普及开来,那么会计信息化、网络化的那一天也将越来越靠近。所以说,会计电算化是科技、经济的发展对会计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会计电算化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影响

由于企业会计电算化后,在账务处理流程、会计人员配备等方面都与传统的手工会计处理系统不同,这一系列的问题都会对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造成一定的冲击。

(一)企业会计人员配备的变化

企业会计电算化以后,会计部门的组织管理、人员配备都将发生变化。由于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使得原本不具备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会计部门必须配备计算机专业人员,负责电算化软件的日常维护工作。从而会计部门的工作岗位需要重新分配,在手工会计工作岗位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电算化主管、软件操作、系统维护等电算化岗位。结合企业的内部控制系统,如何对会计部门人员进行岗位分配才最为合理,这是企业电算化后需要考虑的问题。

(二)企业会计电算化后面临的风险

会计电算化与传统的手工会计相比,虽然都是为企业提供会计信息,采用的会计基本理论一致,也要遵守相应的会计法律法规,但会计电算化处理方式与手工会计处理方式之间仍存在不少差异,而这些差异会为企业带来一定的风险隐患。企业只有认真地了解、分析过这些风险,才能做好相应的防范措施。

1.原始数据不实所带来的风险。传统的手工会计为了减少会计人员舞弊和出错的状况发生,让不同的会计人员对会计信息、数据进行一再复核和重复登记,有着强大的内部牵制机能。然而会计电算化系统的自动化处理信息功能,只要根据人工输入的原始数据,就能自动记账、对账、结账、转账、编制会计报表等。虽然这样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也提高了数据的准确性,但是,所有的数据有来源于人工输入的原始数据。这就意味着,原始数据一旦出错,那么以后根据这原始数据所得出的其他数据都会有错。会计电算化后大大提高了原始数据在会计信息中的重要性。

2.储存介质改变所面临的风险。在传统的手工会计中,人们可以从纸质会计档案上的字迹、笔迹、修改痕迹、印章等来综合辨别当时登账的人是谁,从而分清责任,减少会计人员舞弊风险,起到牵制作用。然而,在电算化会计下进行的是无纸化操作,会计信息的存储介质变成了计算机内的磁性介质。这使得会计信息若被人刻意修改将不留痕迹,难以辨别责任。

3.电算化权限分工所面临的风险。由于会计电算化的自动化处理方式造成会计职能的划分发生了不小的改变,责任高度集中。在会计电算化下,有的会计人员负责会计数据的录入、输出,有的会计人员负责会计信息审核,有的负责会计软件的维修护理。有的会计人员可能利用自身职位的便利,看准企业电算化管理的漏洞,对会计信息私自进行修改,从而给企业带来一定风险。例如,软件维护人员在给会计软件维护之际,对会计数据进行修改,给企业经济造成损失。

4.电算化会计软件所存在的缺陷。中国的会计电算化系统还不完善,所制造的电算化会计软件还存在一定的缺陷。有些会计软件保密性、安全性差,能够轻易利用其他工具软件进入会计账套系统进行修改。有的会计软件则是模块的设计不够周密,存在漏洞,导致数据不能连贯传递。

5.计算机自身所存在的安全隐患。会计电算化的实现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的安全自然也牵连着储存在计算机内的会计信息的安全。若计算机遭遇黑客、病毒的侵袭,或者遭到外界力量的破坏,那么计算机内的会计信息将面临着被盗窃、被修改、被破坏,甚至是数据全部丢失的威胁。

(三)会计档案工作的变化

在手工会计工作方式下,会计档案是以纸质的形式制成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报告等。其中,会计账簿又分为订本式、活页式、三栏式。然而,在会计电算化工作方式下,会计信息一方面储存在磁性介质上,另一方面用打印机一页页地打印出各种凭证、账页、报表,由于受到目前打印技术的限制,只能将这些会计档案以活页式打印出来,并按顺序分类、装订成册。最后,将这些打印出来的、装订好的会计档案以及储存了会计信息的磁性介质一同交往档案部门加以保管。

三、企业内部控制“升级”的必要性

(一)会计系统内部控制的重要性要求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实行内部控制为了保证企业经营效果、提高企业经营效率、控制企业经营风险、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可靠性、确保企业资产的安全性、保证企业对有关法律法规的遵循性,从而制定的各种控制措施。在企业的各种内部控制之中,会计系统的内部控制尤为重要。会计系统通过对会计信息的记录和整理,向企业和社会反映该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等情况,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计划、决策等提供者重要的依据。只有对会计系统实行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才能确保企业的财务信息的准确可靠性,避免因财务信息不实对企业经营决策造成的风险。

(二)人员配备变化要求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会计电算化后,会计系统内在原有的基础上增加了电算化主管、数据录入员、系统软件维护员等职位,会计部门加入了计算机专业的人员。只有对会计部门的人员进行重新进行调整、分配,补充、修改、完善会计系统内部控制中因人员变动造成的风险漏洞,才能保证会计信息的安全可靠。

(三)无纸化操作方式要求加强内部控制

会计电算化是运用计算机软件对会计信息进行无纸化、自动化处理。这样的操作方式,给企业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原始数据不实的风险、储存介质改变的风险、权限分工的风险、会计软件的风险、计算机的风险等。只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认真分析电算化会计所带来的新的问题,认真考虑会计系统内部控制提出的新的要求,认真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调整,重新制定出一套科学可行的、与电算化环境相适应企业内部控制措施,才能确保企业经营顺利、确保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可靠。

(四)会计信息安全性要求加强内部控制

企业的会计信息反映着企业的运营状况,给企业的领导者、给社会外界的投资者在进行决策时都提供着重要的信息依据。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与决策的结果好坏息息相关。基于对会计信息安全性的要求,必须加强企业内部控制,确保会计信息是在真实、有效、安全的情况下传达给决策者的。

四、综述

会计电算化在中国正在普及开来,随着科技的发展与进步,用电脑代替手工的趋势势不可挡。企业利用计算机系统强大的信息处理功能,科学地运用会计电算化软件,能更准确、更高效地帮助企业处理、分析大量的财务信息,降低企业成本,减少员工劳动强度,提高职员工作效率,协助企业走向现代化管理运营之路。虽然,会计电算化能给企业带来不小的优势,但是,在企业实施传统手工会计与现代电算化会计更新换代之际,新的会计环境必然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内部控制造成一定的影响。

参考文献:

[1]Hermanson Heather M: Analysis of the Demand for Reporting on Internal Control,Accounting Horizons,2000:8.

[2]广东省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委会.初级会计电算化[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3]赵耀.初级会计电算化应用指南[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09.

[4]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辅导教材编写组.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8.

[5]邵冲.管理学概论[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8:240-250.

[6]毛华扬,陈旭.会计电算化原理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7]徐玉德.企业内部控制设计与实务[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责任编辑/ 李璐瑶)

作者:张菁芳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综述论文 篇2:

会计电算化发展问题与趋势探究

会计信息处理技术从手工发展到电算化是会计操作技术和信息处理方式的重大变革。它对会计理论和会计方法提出一系列新的课题,使传统会计格局逐渐被打破,新的会计思想和理论逐渐确立,在推动会计自身发展和变革的同时,也促进电算化会计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由简单的单位自制软件,到有计划的商品化软件,逐步向网络化、信息化、个性化发展。

一、我国会计电算化进程综述

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可以概括为4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82年以前,这一阶段属于起步阶段。1979年财政部在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进行会计电算化试点工作,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和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的讨论会,会上把电子计算机在会计中的应用简称为“会计电算化”。这标志着我国会计电算化已经起步,并逐步跨入应用阶段。第二阶段是1983年到1988年,该阶段属于推广应用阶段。这个阶段,全国掀起了计算机应用热潮,许多单位也开展了会计电算化工作。此阶段,技术上远远落后于计算机的发展和会计变革的形势,使会计电算化在我国的推进非常缓慢。第二阶段是1989年至1996年,该阶段属于普及与提高阶段,此阶段出现了会计软件产业。第四阶段为1996年以后,属制度化与创新阶段。随着以创新为特征的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以ERP软件为代表管理型会计软件大力发展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点。

二、会计电算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软件发展模式的局限性

我国大部分会计软件开发公司都强调突出自己的会计软件开发模式和特点,造成大部分会计软件相互不能兼容,使用方法上也存在差异,给用户带来不便。由于用户会计电算化基础知识薄弱,会计软件经销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得不负担起对用户单位操作人员的培训、初始建账等方面的责任。也就是说,销售的数量和范围越大,需要服务的对象和范围也就随之提高。这种“谁销售谁负责”模式的结果,严重影响了会计电算化向深层次发展。此外,会计软件低水平重复开发现象严重,部分单位热衷于自己研究开发会计软件,不顾现实需要和自身技术力量,盲目开发出的会计软件模块少、功能低,软件更新和提高无从谈起。

(二)财务软件的使用较混乱

由于财务软件的开发未能实行统一的标准,再加之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是各自向软件开发商购买的,甚至有的软件开发商还别出心裁地搞出各自的特色,结果使会计电算化所用财务软件比较混乱,就是同一行业的不同单位使用的财务软件也不尽相同。不同的财务软件的数据接口、使用方法的不一样,导致了报表汇总、数据查询、数据传输的不方便。

三、会计电算化的发展趋势

(一)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化

会计电算化软件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经广泛普及到各行业,目前,大中型企业、县级以上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已全部实现会计电算化,我国的小企业、民营企业实现会计电算化的比率也超过了50%,会计电算化的应用已经从贵族到大众化,会计电算化的普及,实现了会计工作的现代化,使会计人员有更多的时间进行财务分析、成本管理和财务管理,为会计向信息化发展提供条件。

(二) 向ERP软件发展

从2004年开始,我国的用友、金蝶等软件公司推出了ERP软件,实现了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管理的一体化,会计电算化只是作为ERP软件的一部分,为企业信息化提供了技术基础。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传统意义上的会计电算化将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在全面企业管理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原有的单一财务软件已不能满足企业经营管理的需要。企业管理材料的采购、销售、存货的管理到会计核算、应收应付账款的管理,以及企业固定资产、流动资金和成本费用的管理,财务分析预测等实现一体化,进而实现对整个企业资源的规划。所以,将现有的总账管理系统、成本管理系统、报表、固定资产、资金管理系统等软件实现数据转换接口,保障各软件系统内部的数据方便进行交换与重组,实现财务业务信息一体化。现有的会计信息系统要逐步发展成ERP系统,才能适应企业信息化管理的需要。

(三)会计电算化网络化

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谁能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并作出及时正确的反应,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有发言权,信息流成为了企业的生命线。这就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我国财务软件开发公司推出了“网络财务”战略,适应企业远程财务管理需要,为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提供了初步解决方案,因此“网络化”将成为会计电算化发展新趋势。

(四)会计电算化的个性

成功的企业往往是那些管理出色的企业,必须有先进的管理思想与模式,行业的管理最佳实践,企业本身的管理个性,新技术带来的管理变革。传统的通用型财务软件已经难以满足个性化企业的要求,难以满足企业全面实现ERP管理的需求,使用财务软件提供的二次开发平台开发适合本企业的个性化财务软件是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参考文献:

[1]安强,郭立新.谈企业会计电算化下的内部控制问题.财会月刊.2006(05).

[2]王山军.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应用研究.甘肃科技.2009(20).

[3]苗壮.会计信息化对内部控制的要求.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3).

作者:朱敏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综述论文 篇3: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职能的演变与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应用不断深化,会计的职能也在逐步演变、强化和发展。会计电算化强化了会计反映职能的准确性与规范性;财务业务一体化实现了会计数据采集与会计信息报告的实时性;事件驱动会计可以实现会计“全方位”信息服务的新职能。

〔关键词〕信息技术;会计职能;实时报告;全方位信息服务

章编号:1008-4096(2008)06-0052-04

会计这一古老的职业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应用不断深化的今天,其职能正在逐步演变、强化和发展。事实上,人们对会计职能早就有很高的期待,可限于会计人员的体力、脑力和精力,许多事情传统会计力不从心,无法做到。而进入信息时代,人们对会计寄予的美好愿望将逐一得到实现,一个新型而强大的会计正向我们走来。

一、会计职能综述

理论界关于会计职能的说法很多,莫衷一是。择其基本观点,普遍认为会计有两大基本职能,即反映与监督。所谓反映,就是客观地记录和报告企业经济活动与经营成果,即人们所说的提供财务信息。无论对会计职能持何种观点的人,都认为会计有反映职能,会计提供财务信息的职能是得到广泛认同的。至于会计的监督职能,则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家作为企业财产的所有者,通过政府的代表直接行使企业财产的经营权,同时也直接插手企业的会计工作,实行统一的而且多是为宏观经济管理需要设计的会计制度。会计工作不仅限于记账、算账、报账,为宏观管理提供设定的各项财务指标和数据,而且会计作为国家财政、计划在企业的延伸,理所当然地代表国家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但是,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机制的建立,会计代表国家行使监督权的基础已经丧失。企业生存于日臻成熟与完备的市场中,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形式发生根本转变,国家要通过财政、税收、货币、产业政策等来实现对企业的协调。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会计,成为企业内、外部利益集团及政府关注的焦点,因为,会计所提供的信息直接关系到各方利益的协调。可是会计工作的性质决定了会计部门只能是一个主要以财务信息的收集、加工、整理,为决策人和执行部门提供决策依据的“情报部”,它的地位决定了它不是一个决策或权力机构。会计所能做的,就是为与企业利益相关的各方和为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竞争能力提供财务信息。置身于企业利益之中,会计不具备代表国家监督企业经济活动的精神上和物质利益上的独立性,所以,会计的所谓监督职能自然就随着经济环境的变革和外界强制力的弱化而丧失。对企业经济活动的监督,只能通过建立完善的外部监督机制和以立法形式明确企业管理当局的财务与会计责任来落实,而会计只是要充分地发挥其惟一的固有职能——反映或曰提供财务信息。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会计不具有监督职能,而恰恰是“提供信息的工具,通过该工具把创利企业业绩的有关信息传递给有兴趣的人士。会计提供的基本资料是投资过程中各方经济决策的基础”。会计从而有着三种基本职能:计量经济活动以指导企业家和投资者;计量利润以作为计算风险资本回报率的基础;确保给投资过程中所涉及到的各方提供公平的经济状况和业绩报告。这些职能在两个不同的层次上得以履行:管理会计提供信息给企业家用于控制和计划他们自身的活动;财务会计提供必要的信息供投资者参与企业家的活动过程。而这三种职能归根到底就是一种职能:提供财务信息。

二、企业组织对会计职能的期待

会计的职能是提供信息,通过提供信息为企业目标服务。企业目标是通过缜密经营、有效管理、科学决策来实现的。那么会计就应该通过信息服务,使企业的管理者对企业的运营动态即时把握,运营状况清晰透明,使企业的决策者和利益攸关方对企业已经发生的一切尽收眼底,对企业可能发生的一切了然于胸。由此,会计应该提供什么样的信息,什么时候提供,提供到什么程度,便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

每一个企业组织都期望建立一个强大的会计系统,该系统应该具有这样的职能:能够准确实时地向具备资格的信息需求者提供所需的全部的信息。也就是说该系统几乎可以实现“要什么给什么,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构建这样一个理想的会计系统当然不易,可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及其应用不断深入的今天,这一切正在逐步变成现实。

三、信息技术支持下会计职能的演变与发展

信息技术在会计中的应用,先是作为提高会计处理效率和信息报告质量的工具,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的深入,才渐渐地改变了会计的一些做法,最后将改变会计的基本工作模式并扩展它的职能。也就是说,在会计信息化的整个过程中会计的职能在逐渐演变和发展,最终将实现人们期待的会计信息系统 。当然这一过程是渐进而漫长的,现在看,从一开始到可预期的未来,需要经历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会计电算化阶段

这一阶段,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会计数据处理自动化,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标志是运行自成体系的会计软件系统,其主要特征是会计软件处理方式完全模拟手工会计处理方式。此时会计的职能虽然与手工会计的职能没有根本区别,仍然是记账、算账、报账等,却大大提高了会计处理效率,提高了会计核算质量,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化,推动了会计自身的变革,为会计职能的拓展奠定了基础。

会计电算化尽管提高了会计处理效率,可还不能实现数据的充分共享,做不到会计数据的实时采集和实时处理,更谈不上会计信息的实时报告。因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大多采用“批处理”方式,而不是“实时处理”方式。会计数据是在业务发生后收集,而不是在业务发生时采集并立即处理和更新有关数据,因此必然造成信息迟滞。比如账户余额往往不是当前时点最新余额。因为会计数据是在业务发生后,按天或按周甚至按月收集和处理的,所以用于决策的会计信息往往是滞后的。及时性是体现信息价值的重要特性,所以,必须在会计信息失去影响决策的作用之前交给决策者,过时的财务信息的影响力远远不如新的财务信息,信息不及时也降低了它的相关性。信息的及时性决定了它的有用性,如果决策不能从会计系统获得所需的最新信息,会计系统和会计信息的价值将会大打折扣。

2.第二阶段——业务财务一体化阶段即ERP阶段

这一阶段,基于网络的ERP系统集成了企业的全部业务,成为一个综合的全系统。在企业内部,再也没有独立的分割的管理信息子系统,所有的业务、财务、管理都集成在一起,实现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统一与协同。

会计信息系统当然也不再是一个独立的信息子系统,而是与业务系统高度融合。会计数据的采集、记录功能大部分已经写入企业各业务功能模块,业务发生端在业务发生时当即完成有关会计数据的采集,并自动做成会计凭证,通过网络记入中央数据库的有关账目文件中。原来被动地依赖各个业务职能子系统对业务情况汇总后分批反映的财务数据,变为主动地在业务发生端实时获取。所有相关业务都在一个系统下在线实时协同,这样一来,就实现了会计数据的实时采集、实时处理,通过简单汇总即可实时报告。

由于业务与财务的集成,充分的数据共享,数据出错率大大降低,会计人员主要是根据预算和权限管理进行财务开支的审核,这样,大量从事数据输入和审核任务的财务人员工作量会大大减少。原来的结账、对账、科目汇总、试算平衡、调账和出报表等,在ERP环境下都变得非常容易,原来的财务会计职能大大简化,而会计内部控制职能将大大增强。因为在ERP环境下,企业面临的诸如过高的成本、不足的收入、资产的流失、竞争的弱化、白领犯罪等风险一样也没有减少,而信息化后又带来了许多新的风险,如消除了大部分业务处理痕迹、改变了业务授权和执行状态、重新安排职责分离、对信息系统内控的依赖性而增加差错多次发生的可能性等,这些都说明,信息化环境下企业的风险不是减少了而是增加了,也就是说内部控制的形势变得更加严峻了。此时,会计不仅要完成原来固有的职能,还要侧重于承担企业的内部控制职能。

信息化环境下,会计实施内控有其无法比拟的优越性。首先,由于业务与财务的集成,会计需要参加企业业务流程的规范、优化或重组,并将许多会计业务处理功能写入各业务处理模块中,会计人员要参加几乎所有业务模块的功能分析和定义,所以在企业里,会计人员比其他部门的人员都更加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和业务模式,更清楚流程中的控制点,更能设计出最科学、最有效的控制措施。其次,业务财务一体化数据实时共享,系统运行高度协同,会计能在第一时间掌握业务运行动态,最先感知业务运营中的现实风险和潜在风险,因为风险最终体现为财务上的损失。再次,会计也最了解白领犯罪可能的手法和犯罪形式。所以由会计承担业务运营中的内部控制的实施是非常合适的,由会计针对各业务环节设计的内控措施写入各业务功能模块,最终将实现系统自动控制。

在ERP阶段,尽管会计实现了事中的实时的动态的内部控制与信息报告职能,但还不能向信息的需求者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还有很多没有解决的问题:(1)现在的会计信息系统还只是采集业务过程产生的数据的一个子集,会计师和软件设计师通过判断一项业务活动是否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来决定该业务事件及其有关数据是否记录到会计系统中。如果该业务活动影响企业的财务报表,那么反映此业务事件的数据才长期保存,反之则不然。这样处理的一个可能后果是,对企业经营、管理或决策有用的数据会被轻易丢弃。(2)现在的会计信息系统只提供了各会计事项的借贷信息,不能反映业务完整的本来面貌,所以只能满足一部分人的需要。(3)现在的会计信息系统,只是按照会计科目表来组织数据以编制财务报表,它要求用户预先确定他们想要了解业务活动哪些方面的信息,以此制定账户分类方案,并依此来存储与汇总数据,这就限制了所能得到的信息种类,使管理者不能从多个不同角度探究和分析所获取的信息。

3.第三阶段——事件驱动会计阶段

这一阶段,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的主要目的是实现为企业运营、管理与决策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包括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服务;信息技术应用的主要标志是运行事件驱动的会计信息系统,此时应用到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和网络技术。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摒弃借贷记账方式,以REAL模型实时采集与业务事件相关的全部数据,而基于三库(事件库、方法库和模型库)整合来报告会计信息;真正实现“要什么给什么,什么时候要什么时候给”。

为了实现会计的全方位信息(包括财务与非财务信息)服务,就必须采集用于产生有用信息的全部相关数据,传统的会计模式——借贷记账法不能完成这一使命,必须予以摒弃。因借贷记账方式只能采集业务活动产生数据的一个子集——财务数据,而对决策有用的非财务数据往往不得已而丢弃。事件驱动会计系统采用的REAL模型可以在作为事件的经济活动发生时采集到诸如什么事件发生了,涉及何人,动用何物,动用多少,发生在何时、何地,为什么等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进行对象化、模型化处理后存入数据仓库中永久保存,以备未来挖掘使用。

为了实现全方位的信息报告,事件驱动会计系统需设置三个数据库:事件库、方法库和模型库。三库各自独立,并独立于程序,但通过处理程序进行整合,根据用户的不同信息需求设计相应的用户视图(视图是一种面向用户的逻辑数据结构), 以提供管理决策所需的通用或个性化的信息。

事件库内容来自于数据仓库,它是利用关系数据库设计原理将REAL中的实体与联系模型转换为若干关系模式,每个关系模式就是一个二维表文件,从而构建事件数据库。值得注意的是,事件库中的事件数据表文件用来记录业务事件的细节,表中的每一条记录都包含一个独立事件的全部数据。传统的会计信息系统将这些数据记录在会计凭证中,待到记账时,仅有少量数据体现在会计账户里,却把事件整体忽略了。方法库是实现加工数据产生信息的一个基础,系统要求有一个完善的方法库进行有效支撑。方法库用于存放信息提取、业务处理和处理控制的规则,以及不同的确认和计量规则(包括会计准则和关于非会计准则的规则)。在信息使用者使用会计信息时,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目的,选择不同的确认和计量规则,组合成与信息使用者决策最相关的会计信息内容,而不是像传统会计信息系统那样将规则固化在会计软件里,只能给信息的使用者提供相同格式和相同内容的会计信息。方法库中还包含基本数学方法、数理统计方法、经济数学方法、预测方法、评价方法、优化方法、仿真方法、决策方法以及投入产出方法等,而这些方法均以程序模块的形式存在于方法库中。模型库是分析问题、提供合理决策方案的基础,有效的决策模型应该能把科学的决策方法、决策者的经验与知识集成在一起。模型库中存放有用户求解问题所需的各种模型,如专用模型、通用模型以及在求解问题时所建立的临时模型等。这些模型通常以数学模型或逻辑规则模型的方式存在,根据求解问题的不同对象,它们又可以分为战略模型、战术模型和操作模型,这样集成的模型就构成了决策支持的共享资源。模型库中可能包含有管理控制模型、筹资决策模型、投资决策模型、企业经济价值评估模型、成本分析模型、利润分析模型,还可能包含一些科技、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决策中用到的数学模型等。事件驱动会计信息系统能够随时对信息使用者的“反映情况”进行收集,可以随时添加尚未在目录中保存的方法或模型,还可以设置一些记忆单元,自动记录经常被用户点击的事件、方法和模型。

四、新型会计呼唤高端会计人才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得会计提供信息的职能在演变、强化和发展,使之更接近于人们的期待和理想。尽管目前有些还没有完全实现,可我们深信,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不断深入,具有全新职能的会计信息系统一定会呈现在我们面前。但是,由于会计系统无论何时都属人—机系统,会计人员始终是会计信息系统的支撑要素,因而新型会计呼唤既熟悉信息技术、通晓会计业务,又了解企业全部业务过程及运行规则的高端会计人才。

会计人员应该尽快用信息技术将自己武装起来,减少对信息技术专业人员的依赖,把握信息技术环境下会计职能演变和发展的脉搏。首先,会计人员应在企业的战略决策活动中发挥主力军作用,因为会计人员需要分析和管理业务风险,需要分析企业的发展机遇,还要对发展的业务进行效益和成本预测。其次,优秀的会计人员将成为企业业务的综合管理者,总经理的最佳候选人,因为会计人员最了解全部业务过程及运行规则,并经常从会计的角度对业务过程的合理性、合算性进行评价,因而承担着综合管理任务。第三,不论在当前的业务财务一体化阶段,还是在即将到来的事件驱动会计阶段,会计人员都将是企业管理层与基本作业层之间的联系人,因为会计的职能就是对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进行反映和提供各种信息服务。第四,会计人员必须参与企业信息化建设,与信息技术人员一道完成对信息系统及其资源的管理。因为会计人员只有分析企业全部的业务活动,了解与业务过程对应的信息处理过程,才能确定在信息系统中需要设置哪些内部控制功能以及如何驱动业务事件数据记录过程,如何根据信息需求触发数据处理与信息报告过程。

由于会计信息报告的实时性与全面性直接关系到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最终体现为企业的竞争力,所以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均不断强调会计信息必须充分满足用户需求。AICPA主席RobeMednick曾经指出:“如果会计行业不按照IT技术重新塑造自己的话,它将有可能被推到一边,甚至被另一个行业——对提供信息、分析、签证、服务有着更加创新视角的行业所代替。”会计人员如果不尽快用信息技术武装自己,高校会计专业如果不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专业课程内容,尽快培养大量的社会急需的高端会计人才,在会计职能演变和发展的大趋势下必将

处于一种尴尬境地。

参考文献:

[1]于玉林.会计理论的科学发展观[J].财务与会计(综合版),2007,(12).

[2]郭敏.财务信息化:发展取向分析[J].财政研究,2007,(11).

[3]杨周南,赵纳辉,高宁.信息技术在会计和审计实务中的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George H.Bodnar,William S.Hopwood.会计信息系统[M].卢俊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责任编辑:杨放)

作者:王振武 迟旭升

上一篇:分层教学中高中地理教学论文下一篇:思想政治工作与物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