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研究论文

2022-04-28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本文从非婚生子女的释义等四个方面就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婚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探索研究。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研究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研究论文 篇1:

非婚生子女有关法律问题的探讨

摘要: 我国非婚生子女的出生率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并且日益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本文从非婚生子女的概念,法律地位,社会权益以及各种制度入手,阐述非婚生子女现状及其形成发展的原因,探讨我国婚姻法在保护非婚生子女方面的不足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 非婚生子女;认领;准正;法律保护

前言

随着人们性观念的开放以及责任意识的淡薄,越来越多的子女出生后,其父母却没有确定的婚姻关系。这一群体人数的逐渐增多,不仅冲击着整个社会的风气和主流的伦理道德观念,而且也影响着婚姻法所调整的社会关系的稳定性。过去非婚生子女一直处于弱势地位,整个社会以及法律对其都存在着歧视和偏见,使非婚生子女一直或者绝大部分处于一种不健康的成长环境。虽然当今社会法律和人们的思想观念对非婚生子女有所改变,但是在实际社会中,他们的合法权利和社会地位仍然得不到完全的重视,使这种歧视还存在这个社会大环境里。所以,只有通过法律的约束,才能使非婚生子女的社会地位和合法权利得到合理的保护。

一、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的沿革

非婚生子女俗称“私生子”,自古以来均遭受歧视和排斥。近代社会已通称为“非婚生子女”,对其的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开始认识到无论是婚生还是非婚生,都与子女本身无关,是其父母的行为所致,子女无法决定其的出生是否在有婚姻基础的家庭,没有任何理由去歧视非婚生子女。

在我国,非婚生子女仍处于一种弱势的地位,我国法律对其的保护依旧存在着一定的缺陷。连概念都尚未完全的统一,在实际中生活中则更会发生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缺乏明确的法律依据,从而大大消减了对其权益的保护力度。只有根据非婚生子女的自身特殊情况来明确其概念和立法,才能使其的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同时也能够使其以后更好的履行所应尽的义务。

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在其存在的自然属性上毫无区别,但是对应法律上却有所不同。关于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问题,却因时代,地域,宗教和道德习惯的不同而有相应的差异。在历史上,非婚生子女在世界各国因与婚生子女存在区别,无论在法律上或者实际生活中都备受歧视和虐待。随着社会实行一夫一妻制和私有制的发展,只有在一夫一妻制之下的婚姻关系中所生的子女才得到社会的认可,而婚姻关系以外的男女之间所发生的任何性行为都被视为罪恶肮脏的,从而累及所生的子女。中国封建法律也对非婚生子女倍加歧视,如清末颁行的《大清现行刑律》中还规定继承财产时“奸生子,婢生子,依子量予半分。”

直到近代,在人权思想的影响和价值观的变化下,社会才开始对非婚生子女转变态度,人们认识到了对非婚生子女应给予平等待遇的合理性和必要性,认为无论是否婚生,均与子女无关,非婚生子女的出生是因其父母的行为所致,没有理由歧视非婚生子女。

大多数国家通过修改或重新制订相关法律逐渐废除歧视非婚生子女的规定,转而保护非婚生子女的利益。许多国家法律中规定了婚生子女的推定与否认制度,非婚生子女的认领与准正制度。德国于1969年8月19日制定了《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法》,在生活费请求费和继承权方面提高了非婚生子女的地位,使之与婚生子女十分相近。丹麦在1960年,英国在1969年,均使非婚生子女取得了与婚生子女平等或接近于平等的权利。尤其是晚近以来,各国更加致力于保护非婚生子女的利益,使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同等化。1998年修正后的《德国民法典》亲属编,1960年《埃塞俄比亚民法典》,1986年12月颁行的《越南婚姻家庭法》中均取消了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的划分[1]。而时至今日,仍有少数国家仍保留了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的区别性规定,如现行的《日本民法》第900条规定,非婚生子女继承份额为婚生子女的二分之一[2]。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子女的权益不受父母的婚姻是否合法而受到侵害,对于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给与同等的保护。目前我国对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主要体现在立法保护上, 法律明文规定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同等法律地位,具体体现为我国现行《婚姻法》第25条第1款之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也就是说,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的权利是一致的。并且,这里说明的是同等的权利,而不是相同的,说明我国法律已经将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放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明确了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完全一致的权利。宪法中有关于人权的立法方面的保护。我国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生存权、人身权、人格权。非婚生子女作为公民之一,也享有上述基本权利。刑法第261条规定,“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防止非婚生子女的父母或者其他人对非婚生子女进行遗弃,杀害。继承法规定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具同等的继承权,在继承父母遗产顺序,份额上完全相同[3]。合法婚姻关系以外的两性行为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也有违社会的道德准则,但非婚生子女本身是无辜的,他们的合法权益理应受到法律保护[4]。

二、我国现行法律对非婚生子女保护的现状

综观各国婚姻法,对于非婚生子女的权益的法律保护主有两种立法体例,一种是直接保护,即具体规定相关法律条文来保护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另一种是间接保护,即在非婚生子女获得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前提保护非婚生子女的权益。我国婚姻法的规定即属于直接保护方式。

(一)《婚姻法》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

我国婚姻法规定,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平等。非婚生子女是其生父母的亲生子女。有关父母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抚养教育,赡养扶助和遗产继承等,同样也应该适用于非婚生子女。我国婚姻法第25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母或生父,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到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非婚生子女与其生父母的关系是一种基于血缘而形成的自然血亲关系。这种关系是始终存在的,它不随父母子女死亡而终止,不依法律程序而解除。所以,生父母对非婚生子女所要履行的义务不能因为未生活在一起而免除。生父母应当承担其非婚生子女的全部生活费和教育费,对不履行义务的生父母,非婚生子女有权起诉至人民法院,法院可以判决强制生父或者生母给付非婚生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具体数额,以非婚生子女正常生活为前提来商定[5]。

我国婚姻法规定,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享有同等的法律地位,所以非婚生子女对生父母有赡养和扶助的义务。对非婚生子女已构成虐待或者遗弃的除外。

(二)《继承法》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

我国《继承法》中明确规定婚生子与非婚生子女,养子女,继子女同为子女,具有相同的权利义务关系,享有平等的继承权。

继承权,是指继承人依照法律规定或有效遗嘱的指定,承受被继承人遗产的资格或权利。继承权需要以一定的身份为前提,只有特定的亲属之间才享有继承遗产的权利。能够依照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形式享有继承权主体的只能是自然人。继承法规定,自然人可以基于以下三种原因而取得继承权:因婚姻关系取得;因血缘关系取得;因抚养,赡养关系而取得。父母子女之间相互享有继承权正是基于血缘关系产生的。

子女是与父母具有最近血缘关系的亲属。我国《继承法》赋予子女继承父母遗产的权利。子女,不论成年与否,也不论婚否,不区分男女,均享有平等的继承权。根据《继承法》第10条规定,子女包括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和有抚养关系的继子女[5]。《婚姻法》第25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该条的规定,把非婚生子女的地位视同婚生子女,也就是说,婚生子女享有的一切权利,非婚生子女同样享有,且不允许任何个人,组织,法人加以危害和歧视[7]。

综上所述,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在继承问题上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其继承权是法定的,不可侵害。

(三)《宪法》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

在现实生活中,未成年的非婚生子女死亡率极高,原因是人们忽视了非婚生子女同样具有的人格权和生存权。我国《宪法》对公民的基本权利做了具体的规定,基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在这同一个社会关系里,非婚生子女有其生存权和人格权等,不能忽视。同时,我国《刑法》也对遗弃和负有抚养义务而拒绝抚养者明确了相关的惩罚规定。

三、完善我国对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

我国现行法律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做了较多规定, 但仍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使非婚生子女在实践生活中往往处于不利的位置,为了更好地保护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 完善我国婚姻法对非婚生子女权益的法律保护已势在必行。

(一)立法规范非婚生子女的概念

明确非婚生子女的概念,是保护非婚生子女合法权益的重要前提。目前,非婚生子女的概念在各种法律书籍上还不够统一,虽然认定大致相同,但又都具有区别,特别是在产生的原因上。我国法律中还未具体规定非婚生子女的概念。

由于不同的概念可以导致内容不同的外延,本人认为对其概念的定义,不应该过于宽泛。概念过宽,则会导致非婚生子女的数量增多,不能全面的完善的保护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所以本人对非婚生子女产生的原因加以分类,认为以下部分应属于婚生子女范畴:在婚姻关系存在以前受孕,出生在婚姻关系结束后的子女;在婚姻关系存在期间受孕,出生在婚姻关系结束后的子女;在婚姻关系存在前受孕,出生在婚姻关系期间的子女。

只有明确了非婚生子女的法律概念,才能在实际中非婚生子女的权益遭到侵害的时候得以明确的法律依据,才能更好更全面的对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做到完善的保护。

(二)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认领制度

在婚姻法的两种对非婚生子女权益保护的立法体例上,我国直接规定了相关的法律条文以保护非婚生子女的权益,属于直接保护范畴。间接保护的方式就是在立法上明确规定非婚生子女的认领和准正制度,通过认领和准正,使非婚生子女在法律上获得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和身份的前提下,再按照婚生子女权益的保护方式进行保护。对比这两种立法体例,直接保护方式相对狭隘一些,只是为具体保护非婚生子女的某项权利,这种保护方式并不是以非婚生子女取得婚生子女的身份为前提,并且不但需要立法的具体仔细,还存在着法律滞后等多种缺陷。相反,间接保护只需要建立非婚生子女的准正和认领制度,使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法律地位,这样一来,只需要一同规定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即可,不需要刻意的划分之间的不同,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对非婚生子女的歧视。在大多情况下 ,生父 、生母都是以否认和非婚生子女之间有血缘关系而拒绝承担抚养责任的 ,而我国婚姻法又没有准正、认领制度,特别是强制认领的规定 ,而使得非婚生子女处于不利地位。

相对于准正制度来说,本人认为,认领制度的建立更为重要。准正制度大多是因生父母缔结婚姻而获得,不是在确认血缘关系的前提上而实现,往往可能造成父母与子女之间不存在应有的血缘关系。而认领制度则更为严谨和必要,能够从根本消除了婚生子女与非婚生子女的差异和不同 ,实现了子女实质上的平等。在建立认领制度的前提上,准正制度可以取消。对于认领人这一概念来说,尽管多数国家规定生父为非婚生子女的认领人,生母因出生的事实即可确认,不需经认领程序,由于现实生活中存在着生母遗弃子女的行为,本人看来,生母与非婚生子女的关系也需要经过认领,生母作为认领人是必要的。同时,大多数国家都明列强制认领之适用情形,其中往往牵涉生父母生活作风问题。我认为应采概括式。只要被告与该非婚生子女有确定的血缘关系即可,至于受孕原因不需要明示。具体原因的公开,不但侵犯了非婚生子女的隐私权利,也侵害了其正常健康的生活权利。

综上所述,我认为,建立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情的认领制度尤为重要。同时我国对非婚生子女权益的保护应该以间接保护为主,直接立法为辅。修改不适宜的法律条款,使非婚生子女取得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这样不但会在很大程度上减少现如今某些生父母逃避抚养非婚生子女义务的问题,也能更好的保障非婚生子女在社会生活中的权益,同时会增强人们对该类情况的重视,了解非婚生子女的境况,降低对非婚生子女的歧视,以保证非婚生子女有更好更适宜的生活环境。

(三)消除非婚生子女不与婚生子女的划分

虽然我国现行婚姻法中已经明确规定了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都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但是仍然将子女以“婚生”与“非婚生”来区别划分。这种区别划分从很大程度上说明了我国婚姻法对与非婚生子女的保护的问题上仍然处于落后状态。世界上已经有很多国家摒弃了“非婚生子女”一词,统称为亲生子女。对于非婚生子女来说,他们的出生是无可奈何的,子女无法选择自己出生在一个是否存在婚姻关系的家庭里,是由其生父母的行为而造成的,因此以是否婚生来划分子女是毫无道理的,这种划分标准势必会被社会淘汰。我们整个社会不该将不公平的歧视和虐待放到这些无辜的非婚生子女身上,而是应该通过各种立法和交流来保护他们的合法权利和利益[8]。所以我认为,我国法律应该尽快将“非婚生子女”一词摒弃,因为这个名称的存在就说明了该类群体的特殊,让人无法完全用与婚生子女相同的目光对待,如果要真正的维护非婚生子女的权益以及法律地位,第一步就是要将名称彻底更改,当然,我们可以学习其他国家,将其统称为“亲生子女”,以便该类群体在社会中正常健康的生活。

(四)酌情增加非婚生子女的抚养费和建立政府先行垫付制度

我国婚姻法第25条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不直接抚养非婚生子女的生母或生父,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直到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法律规定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或生母应当负担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但对由谁负担、怎样负担法律却没有加以规定。而相对于婚生子女却规定的详细了许多。非婚生子女与其生父母的关系是一种基于血缘而形成的自然血亲关系。这种关系是始终存在的,它不随父母子女死亡而终止,不依法律程序而解除。生父母应当承担其非婚生子女的全部生活费和教育费,对不履行义务的生父母,非婚生子女有权起诉至人民法院,法院可以判决强制生父或者生母给付非婚生子女的生活费和教育费。具体数额,以非婚生子女正常生活为前提来商定。

本人认为,只要求生父母支付非婚生子女基本的生活费和教育费有些过于简单,应该改成抚养费更为贴切。我国婚姻法规定的,只有生活费和教育费,而不是抚养费。最高院的司法解释中说明:“抚养费,包括子女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等费用。”因为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是在不同环境中成长的人,非婚生子女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受到歧视,生长在一个很不健康的环境里,所以生父母有必要给予其一个正常健康的生活环境,仅仅是生活费和教育费就完全不能维持一个孩子到成年的正常生活[9],所以我认为应该在生父母能接受的合理范围内增加更多的费用,当然在法律中应该相应的清晰明确,以防止一方钻漏洞而造成非婚生子女的权益的损害。同时,同一生父生母的非婚生子女的条件远远低于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可以要求生父生母给予其相似或相近的生活条件。这种给付具有一定的补偿性,但却是我国《婚姻法》中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体现。

但在现实生活中,有关婚生子女抚养费用的纠纷就有部分不能落实,更何况是处于弱势地位的非婚生子女?所以,本人认为建立一套政府先行垫付制度十分重要。具体做法为,由政府现行垫付非婚生子女的抚养费用,再以债权人的身份,要求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返还。这样一来,不但可以保证非婚生子女正常的抚养费用的来源,也可以防止生父母拖延,少给甚至不给抚养费用的情形,对非婚生子女的正常成长有着重要的实践意义。

(五)在非法同居时加强对男方的限制

我国《婚姻法》 27 条规定,“女方在怀孕期间第和分娩后 一 年内, 男方不得提出离婚。女方提出离婚的, 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不在此限”。然而对审理非法同居案件时女方是否有此方面的权(下转248页)(上接146页)利, 在立法和司法解释中却没有明确规定, 致使妇女儿童合法权益受到不同程度的侵害[10]。

在非法同居关系中,子女是无辜的,并不能够因为惩罚父母的行为过错而累及子女,应该得到法律的保护.我国有学者认为应将第27条相应的具体规定,可规定为:“在非法同居关系中,女方在怀孕期间和分娩后一年内,男方不得提出解除非法同居关系。女方提出解除非法同居关系的,或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解除非法同居关系请求的不在此限。”本人十分赞同,为了维护妇女权益和子女的健康成长,男方的解除非法同居关系的权利需要在一定程度得以限制。为了维护女方和子女的合法权益,降低非婚生子女的出生率,这种修改十分必要。

结束语

非婚生子女的出身是无奈的,他们没有能力选择自己所出生的家庭是否存在着婚生关系,我们不应该将对生父母行为的惩罚祸及无辜的子女,而是应该通过立法的完善和普法活动的落实,使人们改变以往对非婚生子女的观念,来维护非婚生子女的合法权益,以保证他们可以在健康的环境里成长。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是现代社会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它不仅是人类进化与发展过程中自然选择规律的基本要求,也符合社会规范两性关系的基本宗旨,同时还可以强化人们在生育问题上的责任感,减少非婚生子女的出生率,有利于家庭和社会的稳定。个人是社会中最小的单位,而家庭是社会中最小的团体,只有最小的单位和团体稳定了,整个社会才会稳定发展。虽然我国现行《婚姻法》中对于非婚生子女的权利有着一定的保护,但是过于概括、固定,造成可操作性差,同时又欠缺亲子关系的确定以及许多必要性的规章条例的辅助。还有其不可避免的历史局限性,依然保存了非婚生子女与婚生子女这种歧视性的划分等问题的存在。只有法律不断健全,不断借鉴国外先进的思想,我们整个社会才能更好的发展,人们的素质才会更高的提升,自身权利的保障才能更加完整,对弱势群体的保护才能更加全面。法律虽然不是万能的,但是没有了法律也是万万不能的。

参考文献:

[1]王丽萍.亲子法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2.

[2]曹为,王书江,译.日本民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86.

[3][7]蒋月,洪志坚.婚姻法与继承法案例精析[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4:8.

[4]李智,侍东波.新编婚姻家庭与继承法案例教程[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08.

[5]王洪.婚姻家庭继承法 精要与依据指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6]蒋月.婚姻家庭法[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10.

[8]王丽萍.性别平等·婚姻家庭·公共政策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

[9]高娃,王瑜.婚姻家庭纠纷实务问答与案例精析[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10]胡兰玲.非婚生子女的法律保护[J].科学·经济·社会,2001,(1).(责任编辑/ 陈鹤)

作者:马 平

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研究论文 篇2:

浅谈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婚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

摘 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本文从非婚生子女的释义等四个方面就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婚生育子女的法律地位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探索研究;市场经济;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由于政策和风俗等原因引发非婚生育子女的几率和可能性还很大,为了妥善处理非婚生育子女问题,同时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笔者主张要法学界和相关部门以及社会都要与时俱进的对待这一问题,把非婚生育者和所生育的子女的保护结合起来,力争做到不损害私生子女的合法权益的同时有效制止非婚生现象。

一、非婚生子女的释义

(1)定义。非婚生子女是在受胎期间或出生时,其父亲和母亲无婚姻关系的子女。由于法律上对婚生和非婚生子女的保护程度有别,故有区分的实益。

(2)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还存在问题。我们从其概念中出我国法律其保护的力度和重视的程度还是不够的,也就使得非婚生子女的权利和利益得不到一个很好的有效保护,从而也使非婚生子女的一些问题在保护的时候无从下手,这样也会使非婚生子女在法律上得不到一个明确保护的地位,使其某些权利和利益得不到法的确认和确定,所以说只有在给非婚生子女一个明确的法律概念的情况和环境的前提下才可能谈到对非婚生子女的保护,附则谈到的任何一种保护都是不完全符合实际情况的和缺乏依据的。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婚生子女的形成原因和类型

我们只有在给非婚生子女一个能够反映其自身的真实情况和符合自身特点,并跟当今社会环境相吻合的概念的时候,我们才可以对非婚生子女的权利和利益有一个更好的保护,只有这样非婚生子女的保护才可能在今后的立法和法律的修改中慢慢的变的系统化和完整化起来,使其非婚生子女的权利和利益得到真正的保护。这样也便于非婚生子女行使自己的权利和利益。一是私生现象在大量增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流动人口中,一些人不办理结婚登记而组成事实夫妻的欲望、需求比以前强烈,因社会调控力减弱,环境条件也较以往更适宜。二是因婚前同居现象的普遍存在,而使私生子女增多。由于婚龄的提高,人们思想观念更新,市场经济迫使年轻人多学知识,而人们不愿早婚。但我国青少年性成熟的年龄却在提前。这种两极分化现象的矛盾发展,客观上导致了年轻一代的婚前同居,较以前普遍得多。即使避孕技术比以前再高明,总不免会有私生子女出生。三是因婚外恋引起的通奸、姘居关系增多,也使私生子女日益增多。市场经济条件下,人们流动交往的频率攀升、范围扩大,人们的思想观念空前的自由、解放,道德和法律的直接约束力减弱。进而,引起了人们对自己的婚外性行为认识的模糊和分歧,婚外性关系及其生育私生子女的概率加大。与此相对,强奸所生的非婚生子女因堕胎技术的发展会减少。四是人工生育技术提高,计划生育的推广,也使得一些人在婚前、婚外怀孕生育,社会上的私生子女也或多或少地因此增添。市场经济要求每个家庭生产人口时,必须根据劳动力的需求计划生育。但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调节机制尚不完备,还需社会干预每个家庭的生育。在这种情况下,一些依照计划生育法规要求和其他法律规定不能或暂时不能结婚的人,为了逃避法规约束而私自同居私生。典型的还有所谓的因此而“公开借种生子”,或“未经夫妻另一方同意人工授精私生”,甚至“单身生育”的现象出现。私生现象如此等等,不胜枚举。其危害性也是多方面的。

三、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与合法权益保护的衍变

(1)第一部《婚姻法》中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与合法权益。1950年的《婚姻法》专章规定了以保护子女合法权益为原则的、父母子女间平等的、互相扶养的权利义务关系。对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与合法权益没有太多的言辞。

(2)1980年《婚姻法》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与合法权益。重申50年《婚姻法》的规定同时增加了关于子女姓氏、权利请求权及父母对子女的管教、保护权的规定。确立了以保护未成年子女合法权益为原则的、父母子女间平等的、相互扶养和相互继承的新型的亲子关系。对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与合法权益也没有进行大胆突破。

(3)市场经济条件下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与合法权益。市场经济不仅带来了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大改善;也带来了市场经济和物质利益关系对婚姻家庭、亲属关系的强烈震撼、冲击和渗透。80年的《婚姻法》已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在2001年4月28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上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修订才出现了第二十五条中有两款规定,第一款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任何人不得加以危害和歧视。此条款规定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也就是说他们之间的等级或地位是一样的,都同处于一个起跑线上,但是请大家注意他们拥有的是同等的权利并不是说拥有的是相同的权利,这两个词在字面上是有一定的差别和不同的,同等指的是等级和地位上的一样而相同指的是一模一样的权利和地位,而德国其在德国基本法第六条中规定:“立法应保障非婚生子女在其身体与精神发展及其社会地位,得与婚生子女享有相同条件”。

四、市场经济条件下保护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与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1)有利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形成。全球经济的一体化不单单说的是经济,也包括非婚生子女的利益问题,这就需要使我国亲属制度与国际接轨。虽然目前大部分国家的法律对非婚生子女还有一定程度的歧视性规定,所以绝大多数国家都有私生准正制度,这是国际人权的问题。如果我国没有私生子女准正制度,势必使我国的部分非婚生子女在对外交往中处于不利地位,特别是在涉外财产继承时只能取得少于婚生子女的应继承份额,在其他亲权方面也有差异。况且,随着市场经济的国际一体化,私人国际交往越来越多,涉外的非婚生子女问题也会越来越复杂。有胜于无,哪怕最简单的规定,都可为其提供保护。

(2)能够让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与合法权益得到认可。无论我国法律怎样规定不得歧视非婚生子女、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与婚生子女的地位完全平等,现实生活中人们对非婚生子女还是另眼相看的。从土地承包、抚养、财产继承的实际操作上也是对非婚生子女不利的。尽管事实上一些单位已在实行私生准正措施,但是在法律上予以明确规定,肯定能使这些措施名正言顺,非婚生子女取得婚生子女资格也于法有据。

(3)能够让非婚生子女的父母体现“父母亲情”。法律规定不管非婚生子女是否与生父母共同生活,其生父母双方有抚养义务,但是监护可能只有单亲。在现实生活中,婚前同居的私生子女通常能够因其父母事后结为合法夫妻而自然取得法律规定的父母亲监护。通奸所生的子女则并不必然或直接因其父母事后结为合法夫妻取得法定监护,有些甚至因前婚配偶或前婚配偶的父母抚养非婚生子女多年而争养非婚生子女,产生监护纠纷。法定私生准正制度即可避免此类纠纷。

五、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与合法权益得到保护的建议

(1)建议相關立法部门和相关单位在“关于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与合法权益”问题上与世界各国法律接轨,基本法律条文应置于未来新修订的婚姻家庭法或亲属法的“父母子女关系”一章的“父母与非婚生子女”一节。

(2)建议在法律条文内容上,概括性地规定为“任何男女双方之间在无婚姻关系的情况下怀孕生育的子女,均可因该对男女双方结婚和默认而使这些子女取得婚生子女的资格”。“生父母未默认的,仍具有非婚生子女的权利义务”。也就是说无论是在“结婚后”还是在“结婚前”出生的,只要其父母“双方结婚和默认”的,都可以因此取得婚生子女的资格。如果仅仅是父母“结婚”,子女并不能自然取得婚生子女的资格,还必须父母“默认”该非婚生子女为自己的婚生子女。但对于通奸所生子女的监护要另当别论,因为通奸所生子女的真相大白,对当事人各方,特别对非婚生子女本人并不都是好事情。如果其生父母未“默认”,未把他带入新家庭,一定另有原因。当然如果其生父母坚持把他带入新的家庭监护,其他人无权阻拦。至于“默认”的标志,由法律实施细则予以规定。对非婚生子女的类型和范围,我们认为应在此条前明确规定非婚生子女的概念时予以列举和概括性规定,以便司法操作。

(3)还需立法机构重申说明的是:“特殊情况下,人民法院可以因利害关系人申请裁定非婚生子女为婚生子女”。这样一来,如果非婚生子女的生父母在进行结婚登记过程中死亡,或因拒绝“默认”而损害非婚生子女利益的时候,人民法院可以因利害关系人申请宣告准正。

作者:张玲

非婚生子女法律地位研究论文 篇3:

民法典保障非婚生子女权利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之间的矛盾也逐渐的突显起来,特别是有关于法律法规这一方面的内容上。为了进一步保障非婚生子女所拥有的权利我国在2020年5月28日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该法典将在于2021年1月1日起正式施行。在民法典中规定,非婚生子女应当和与婚生子女享有同样的权利。但是非婚生子女要是想进一步去获得和与婚生子女所享有平等的继承权以及其他重要的权利时,那么非婚子女就需要提供本人与父亲(母亲)之间的有关亲子关系的证明文件。基于此,本文通过分析非婚生子女概念的法律界定,说明在民法典之前非婚生子女法律保护的措施,并通过一系列的案例说明民法典在保护非婚生子女权利方面的一些措施,希望能够给相关人员提供参考。

關键词:民法典;保障;非婚生子女;权利

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对外开放的程度在不断的加深的背景下,由于受到外来婚姻恋爱观冲击的影响,人们传统的婚姻恋爱观念也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婚外情、重婚和非法同居等一些不负责任的行为举止变得越来越多,这些不负责任行为的存在就容易导致社会出现一个现象,那就是非婚生子女变得越来越多,若是不恰当的解决好非婚生子女的社会问题,这就很容易引起一系列的家庭问题,不仅会对整个社会的风气以及传统的伦理道德理念造成冲击,而且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危害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稳定,不利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因此,我国政府非常有必要对非婚生子女这一社会问题通过法律的形式进行约束,从而维护我国良好的社会伦理关系,推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

1法律对非婚生子女概念的界定

我国的学术界普遍都认为,非婚生子女这一概念就是没有通过合法婚姻的形式确定关系的男女双方之间所生育的子女,这也包括未登记结婚证明男女双方所生育的子女;有合法婚姻家庭的男方或女方自愿与第三者发生性行为所生育的子女;无效的婚姻或者是被民政局撤销婚姻所生育的子女;男方不承认为子女为自己所生以及妇女以被性侵之后所生育的子女等,上述的这几种情景都属于非婚生子女。其中非婚生子女主要有以下两个情况,分别是:第一、通过认领抚育或者是强制认领的形式,子女与生父这两者之间是有着法律地位上的“非婚生子女”。第二、生父并未通过认领抚育或者强制认领的形式,且生父和生母之间并未结婚,法律层面上未承认子女与生父关系的“非婚生子女”。我们将第一种情况称作为“准婚生子女”;将第二种情况认定为事实上的“非婚生子女”。世界各国的法律中对于非婚生子女都有着各自的称呼,例如:在韩国的民法典中,将非婚生子女称作为“婚姻外之子”;在日本的民法典中将非婚生子女称作为“非嫡出子”。虽然在德国、美国以及一些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都已经抛弃了婚生子女概念和非婚生子女概念之间对立的关系,将这二者统一归称为子女,但是世界上仍然有一部分的国家以是否存在自然血亲关系的子女来作为婚生子女和非婚生子女这两者之间的区分依据。

2民法典之前我国对非婚生子女进行法律保护的内容

在新中国成立后,非婚生子女的法律地位也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国在1950年和1980年《婚姻法》以及1980年《婚姻法修正案》中都有着一条明确的规定那就是:非婚生子女应当和与婚生子女拥有同样的权利,任何人和组织都不可以对其进行危害和歧视;生育父母需要肩负着非婚生子女的抚养以及教育的义务。根据目前我国最新修撰的《婚姻法》中的第二十五条中明确规定:“非婚生子女应当和与婚生子女拥有同样的权利,任何人和组织都不可以对其进行危害和歧视。”目前在我国的法律规定下非婚生子女拥有以下的这四种权利:1、可以要求其生父母对其尽抚养和教育的权利;2、非婚生子女拥有姓名权;3、非婚生子女可以享受生父母保护的权利;4、非婚生子女和与婚子女都有着同样继承其生父母遗产的权利等。在《继承法》第10条中明确规定:“遗产继承的顺序应当按照以下顺序进行。第一顺位继承人为:配偶、子女以及父母;第二顺位继承人为:兄弟姐妹、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当对父母遗产进行继承时,首先是由第一顺位继承人对遗产进行继承,若是第一顺位继承人不继承或者是没有第一顺位继承人继承的情况的,应当由第二顺位继承人对遗产进行继承。”在该法条中所表述的子女,应当包括与婚子女、非婚生子女、养子女以及存在扶养关系的继承子女。

3民法典保障非婚生子女权利的案例分析

虽然在先前的法律之中对非婚生子女的权利有了一定的保障,但是还是存在一些漏洞,如:女方产子男方不知情以及委托代孕的“父母”是否存在抚养义务的情况在先前的法律中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规定。但在民法典的施行下,这些方面的法律逐渐得到完善。例如:曾经一度占据微博头条热搜的某位女歌手隐瞒某位男歌手产下孩子的新闻。很多人并不清楚在这种情况下,不知情的父亲是否对孩子存在抚养的义务,而民法典的应用正好解决了这一问题。在民法典中第一千零七十一条的第二款中有明确的规定:“生父或生母不对非婚生子女进行直接抚养的,应当给予子女一定的生活抚养费,直到子女能够独自进行生活为止。”法律专家认为:虽然母亲是在父亲未知情的情况下生下孩子,但是不管父母是否结婚、是否知情,都应该对孩子负有抚养和教育的责任。因此,在民法典的保障下,在针对一些具体的非婚生子女的事件时有着更可信更明确的方向。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民法典的颁布和实行,目前我国在针对非婚生子女的这一系列问题上有了较好的解决依据,能够有针对性的去解决非婚生子女的社会问题。这一问题的解决就能在很大程度上维系社会的安全和稳定,从法律的层面上解决了社会的道德和伦理问题,保护正当合法的婚姻家庭关系,避免了正当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受到损害,使得我国社会主义能够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庄德通. 民法典保障非婚生子女权利[N]. 民主与法制时报,2021-03-04(007).

[2] 毛新秀.非婚生子女的权利保护[J].科教导刊(电子版),2019:266-266.

[3] 刘勇.我国非婚生子女的权利保护研究[J].卷宗,2017

作者简介:黄丽芳(1977.10)女,彝族;籍贯:贵州省盘州市;大学本科学历;职称:副教授;研究方向:法学。

(六盘水市委党校 贵州 六盘水 553000)

作者:黄丽芳

上一篇:实时软件设计计算机软件论文下一篇:小学高年级学生班级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