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代法律地位研究论文

2022-04-19

[摘要]多式联运下,经常发生多式联运经营人在向货主赔偿之后向区段承运人追偿的情形。实践中,区段承运人通常会以其为多式联运经营人的代理人,或者实际区段承运人的代理人而非区段承运人的身份而逃避责任,这就为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追偿带来了麻烦。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货代法律地位研究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货代法律地位研究论文 篇1:

货代金融服务创新模式探析

摘 要:在全球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通过对国际货运代理的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探析,明确了各种服务模式的选择条件,最后分析了各种创新金融服务模式的可能存在的风险,为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业务拓展提供创新的思路。

关键词:货代金融服务;创新模式;探析

一、货代金融服务的优势

在全球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国际货运代理的服务范围从传统为客户租船订舱等单一的服务,转向为客户提供货物收发、储存、运输、进出口报关报检、资金融通等综合型的物流服务。 国际货运代理作为“国际货运中间人”,在国际进出口业务中,他通晓国际贸易环节,精通代客仓储、运输等业务,熟悉有关的法律、法规,业务关系广泛,其信息来源及时准确,并与进出口货物的收发货人、承运人、仓储经营人、港口、机场、车站、银行、海关等有着密切的业务关系。特别是代客结算的过程与银行长期合作,相互了解,彼此信任,因此货代通过与银行合作为客户提供金融服务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二、货代金融服务创新模式

货代金融服务不仅拓展了货代服务新领域,也可为货代服务对象的进出贸易提供了金融支持。随着货代业务的不断延伸,国际货运代理除了为客户代垫和代收款项等传统金融服务外,还通过与银行合作,开展了仓单质押、保兑仓、海陆仓等三种金融服务创新模式。

1.仓单质押服务模式

仓单质押业务模式是仓储企业的传统融资模式,但对国际货运代理企业来说却是一种服务创新。因为国际货运代理企业除了传统的为客户租船订舱等传统业务外,他们也可为客户提供代理仓储等新业务。当客户的货物存储在金融机构指定的货代企业仓库后,客户就可凭货代企业仓库开具的仓单向金融机构申请融资,金融机构根据货物的价值向客户提供一定比例(通常为质押物的70%)的融资贷款,同时,由货运企业代为监管货物。该业务模式主要由客户企业——银行——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三方共同签署仓单质押贷款合作协议书。其特点是“先货后票”,即客户企业只要把货物存入国际货运代理企业仓库,并获取仓单就可以得到银行贷款,保证了客户企业资金的快速回笼。对银行来说有了货代公司的仓单作为质押物,使银行的质押业务有了牢固的支撑,保证了资金的安全。

2.保兑仓服务模式

保兑仓业务是仓单质押的一种延伸服务。在进出口业务中,当进出口商签订购货协议后,由进口商向银行缴纳一定的保证金,并向银行申请开立用于向出口商支付货款的银行承兑汇票,同时进口商以准备购买的货物与货运代理企业签订仓储协议,以此作为质押物获得货运代理企业为其提供承兑担保。再由银行给出口商开出承兑汇票后,出口商向保兑仓交货,此时的保兑仓业务转为仓单质押业务。该模式主要由出口商——进口商——国际货运代理——银行四方签署保兑仓业务合作协议书。其特点是“先票后货”,即国际货运代理以进口商准备购买的货物进行保兑后,出口商就可以获得银行承兑货款。通过保兑仓大大缓解了交易双方的现金压力,提高了资金周转。

3.海陆仓服务模式

海陆仓业务是货代企业借用仓单质押理念开展的一种基于货物运输途中的在途货物质押业务。客户企业把货物从始发地交给货运代理企业后,货运代理企业负责从工厂监装——目的地交货的全程海运和陆运质押监管的全程点对点在途质押融资模式。该模式主要由始发地企业——银行——和负责全程货物运输代理的货代企业三方签署合作协议。其特点是随着货物的时间和空间位移,可以从发货地至目的地仓单质押可实现全程点对点质押融资需求。可以更大限度地满足运输途中中各节点企业的融资需求。

三、货代金融服务创新模式的选择条件

货代金融服务的模式不同,其对参与主体的要求也不同,国际货代企业在进入货代金融服务时,应考虑各种货代金融服务模式的进入条件,并结合自身发展现状和要求开展合适的货代金融服务模式。

1.仓单质押模式的选择条件

仓单是货代企业在与存货人签订代为仓储保管合同的基础上,对存货人所交付的仓储物进行验收之后出具的物权凭证。在进出口业务中,如果进口商的货物已经办理了出口报关手续,但是离交货期还有一段时间,这时,出口商就可以将货物委托给国际货运代理代为存仓,并负责后续的各种手续。同时为了快速回笼资金,出口商就可以选择国际货运代理的仓单质押业务,快速回笼资金。

2.保兑仓模式的选择条件

国际贸易中的现款现货业务,如果进口方资金困难,则国际货运代理可以选择保兑仓金融服务模式为其解决融资难题。当出口商把货物交给国际货运代理存仓时,就可以得到银行承兑汇票,快速回笼资金;进口商只要交纳部分保证金,就可以得到货物的质押融资,完成进口货物。

3.海陆仓模式的选择条件

在国际货运代理业务中,当国际货运代理人作为多式联运经营人时,他要负责从接收货物开始,一直到将货物交给进口方收货人为止的全程货物监管。此时的国际货运代理就可以充分利用其优势,为客户提供质押物出厂验收——短驳陆运到指定码头堆场——集港装船——运输在途监管——目的地质押物入库——质押物交付等全程监管。因此当国际货运代理人作为多式联运经营人时,可以为客户提供门到门的,基于海上在途物资质押,连带发货地和目的地仓库质押的全程点对点质押融资模式。

四、货代金融服务创新模式的风险防范

1.仓单质押模式的风险防范

(1)仓单的法律地位不明确

由于仓单可背书转让,在实际运作中,如何识别仓单的合法持有者,目前各物流企业没有统一的规定,这给货物的监管者带来很大的识别压力,迫切需要出台相应的法律规范,或在质押条款中给予明确的规范。

(2)质押品可能滞销和跌价

在质押品的选择中,最好选择市场前景好,流动性强,质量稳定,容易储藏保管的大众化物品。一旦质押品滞销无法变现或跌价,就会给还款带来影响。

2.保兑仓模式的风险防范

(1)进口商无力偿还货款

在保兑仓业务中,进口商一旦出现销售情况不好而不能及时回笼资金、财务状况出现危机等都会导致进口商无力偿还货款,因此必须对进口商的背景偿债能力等资信进行核查。

(2)出口商货物权属不明确

在保兑仓业务中,有可能出现出口商提供给货代进行质押的货物权属不明晰,或者该货物属于海关监管货物、二次质押货物等。这就要求出口商提供质押物清单、质押物权属凭证及提供海关同意抵押或质押的证明,确保质押物的可靠性和真实性。

3.海陆仓模式的风险防范

(1)货物运输投保险别选择不当

货物在国际运输中常常会遭遇一些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因此为了减少在国际货运运输中货物的灭失与毁坏的损失,国际货运代通常应要求货主投保,并根据所运输货物的特性来选择合适的险种。否则作为在途质押的货物一旦遭遇超出投保范围的损失,就会导致无法正常交货,在途质押融资就无法全程进行,还会给货代造成重大损失。

(2)承运人破产

在海陆仓业务中,货物始终处于承运人的掌控之中,一旦承运人破产或消失,作为在途质押的货物将无法追索,因此货代在选择承运人时应谨慎行事,确保所承运货物能够完好无损的到达目的地。

总之,货代金融创新服务模式不仅拓展了货代服务新领域,也可为货代服务对象的进出贸易提供了金融支持,同时为银行找到了新的利润增长点,是一个能够实现多方共赢的创新业务举措。但由于我国的货代金融刚刚起步,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还比较滞后,因此货代企业在开展金融服务时,需要防范服务中可能出现的偏差,降低金融服务风险。

参考文献:

[1]中国国际货运代理协会.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M].中国商务出版社,2012.

[2]刘迅.供应链融资模式及信用风险分析[M].湖北人民出版社,2012.

[3]师鹏霞.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金融服务模式及风险控制研究[D].长安大学,2008.

作者简介:邓传红(1968- ),女,湖北京山人,武汉交通职业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货运代理

作者:邓传红

货代法律地位研究论文 篇2:

多式联运下“区段承运人”的识别

[摘要]多式联运下,经常发生多式联运经营人在向货主赔偿之后向区段承运人追偿的情形。实践中,区段承运人通常会以其为多式联运经营人的代理人,或者实际区段承运人的代理人而非区段承运人的身份而逃避责任,这就为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追偿带来了麻烦。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发生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在现有制度下识别“承运人”与“代理人”的各种标准,最后提出避免问题发生的办法,以期对多式联运经营人提供帮助。

[关键词]多式联运经营人;代理人;无船承运人;货代

一、实践中的问题

(一)问题的提出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多式联运经营人负责履行或组织履行多式联运合同,并对全程运输负责。?譹?訛因此,在发生货损后,多式联运经营人通常要依合同向货主承担赔偿责任。然而,多式联运经营人在很多情况下仅是联运的组织者或是某一区段的承运人,当货损发生在其他区段承运人的责任期间时,多式联运经营人在赔偿货主之后,依据区段运输合同取得向区段承运人追偿的权利。

但在实践中,这种追偿通常会遭到区段承运人的抗辩。在与多式联运经营人订立区段运输合同的承运人又将运输委托给实际承运人的情况下,这种抗辩尤其多见。其主要抗辩理由是否认其区段承运人的身份,转而主张以“代理人”的身份出现在运输活动中,这里的“代理人”有时是指多式联运经营人的代理人,有时是指实际从事区段运输的实际承运人的代理人。这就为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追偿带来了麻烦。因而,正确识别并证明“合同区段承运人”?譺?訛与“代理人”的身份,是多式联运经营人保障其自身权益的重要环节。本文即拟从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角度出发,对上述情况下的“承运人”与“代理人”的识别进行分析讨论,以期为多式联运经营人提供帮助,降低其经营风险。

(二)问题出现的原因分析

1.代理法律制度的不完善

我国关于代理法律制度的规定主要见于《民法通则》和《合同法》,其中既有大陆法系直接代理制度的体现,也有英美法系隐名代理制度的痕迹。但这些规定总体上缺乏逻辑性和完整性。在运输业中,商事代理日趋繁荣,而由于立法的不完备,使得对复杂的代理关系的判断缺乏依据。合同区段承运人恰恰可以借此逃避真正承运人身份而披上代理人的外衣。

2.无船承运业务的发展带来的困惑

我国目前的法律体系中尚未正式确立无船承运人的法律地位和责任以及相应的识别标准,而国际上至今也没有任何一个国际规则可以确定货运代理的法律地位。这就为实践带来了困惑:传统的货代作为代理人无须对货物运输过程承担货损货差的责任;而作为无船承运人的货代则需要承担运输合同项下承运人的全部义务和责任,因此很多货代公司尽管实际上充当了无船承运人的角色,但发生索赔时却欲以代理人的身份逃避责任。

3.实践中操作不规范引发的混淆

如前述,在国际多式联运实务中存在多方法律主体,多式联运经营人,合同区段承运人,实际区段承运人以及他们的代理人等,有时在合同区段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之间还存在多重的无船承运人,因而他们之间可能签发多重的提单或者其他运输单证,甚至为了交易的便利而不签发单证。这些复杂的单证关系使得“承运人”与“代理人”的认定更加复杂。

二、“承运人”与“代理人”身份的识别

(一)对多式联运中各方法律主体之间本质关系的探析

在多式联运中,最主要的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多式联运合同的双方当事人,即多式联运经营人和托运人(即货主),这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在多式联运经营人本身不实际从事运输或者仅仅负责部分区段的运输时,就涉及到其他运输主体参与到多式联运中来的情形。但无论有多少当事人参与其中,判定他们之间的法律关系的原则是确定的,他们之间只存在两种法律关系,即“运输合同关系”和“代理关系”。

在多式联运经营人把区段运输委托给区段承运人的情况,与多式联运经营人签订运输合同的人即为合同区段承运人,此时多式联运经营人相对于合同区段承运人便具有了托运人的身份,而他们相对于多式联运合同的托运人来说是承运人和实际承运人的关系。

但在实践中,与多式联运经营人签订运输合同的合同区段承运人本身也不直接从事运输,他可能只是具有无船承运资质的货运代理公司,本身并不拥有或经营船舶,他需要委托其他的船舶运输公司实际从事货物的运输。此时,接受合同区段承运人的委托实际从事多式联运货物运输的人便是实际区段承运人。多式联运经营人、合同区段承运人与实际区段承运人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契约承运人、无船承运人与实际承运人之间的关系。即使合同区段承运人与实际区段承运人之间存在更多环节的主体,根据他们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如果他们实际承担了承运人的责任,便仍应当认定为无船承运人,否则便应当作为代理人。

本文在开头部分提出的问题,实际上就是讨论如何在国际多式联运纷繁复杂的法律主体当中,正确认定合同区段承运人的真正身份,即究竟是“无船承运人”,还是“代理人”。实践中,又分为两种情况:在以多式联运经营人的代理人身份抗辩的情况下,我们实际上是对无船承运人与货方代理人的识别;在以实际区段承运人的代理人身份抗辩时,需要我们识别的则是无船承运人与船方代理人的真正身份。?譻?訛

(二)识别标准

如前述,由于实践中货代作为代理人的情况有两种,即托运人的代理人和实际承运人的代理人,两种代理人与承运人的区分标准不能一概而论,因而以下将对两种情况分别加以论述。

1.合同区段承运人与多式联运经营人代理人的识别

如前述,这种情况下两种身份的识别其实是对无船承运人与货方代理人的识别。实践中可能出现如下判断标准:

(1)书面区段运输合同标准

合同是双方当事人之间成立债的关系的最有效证明,是判断双方当事人之间法律关系的依据。最理想的状态是双方签订了书面的合同,这种情况下,若合同中约定有“接受委托方负责运输并同时一次性收取运费”的类似条款,便可认定其为区段合同承运人,双方签订的是货物运输合同;若合同中仅约定“受托方以多式联运经营人的名义或者以自己的名义订舱安排运输,自己只按照实际产生运费的比例收取佣金”,则可认定其仅为多式联运经营人的代理人,承担货代的责任。

但在运输实务中,班轮运输下通常是不存在书面运输合同的,往往由订舱单和提单证明双方存在运输合同,此时我们只能根据相关单证来识别合同的性质,后面将会论述;而在以其他运输方式运输的情况下,运输合同通常表现为双方往来的传真,或EDI等电子形式的数据往来。依据合同法的规定,这些都可以认定为书面形式的合同,?譼?訛因而这些电子数据中体现的合同内容与传统书面合同一样,也可以作为认定双方之间合同性质的依据。

(2)运输单证标准

如前述,在班轮运输的情况下,通常是不存在单独的运输合同的;即使存在运输合同的情形,由于实践当中情况的复杂性,也可能出现合同当中对双方的权利义务约定不明的情形,此时便只能依据签发的提单或其他运输单证来识别相关主体的身份。

FIATA标准规则的第7.1部分中关于货代作为承运人出现的责任规定如下:货代……当其签发自己的运输单证,或以其他方式明示或者默示地表示其承担承运人的责任。根据NSAB标准条款,?譽?訛货代在以下情况下应被认为具备缔约承运人的地位:其以自己的名义签发运输单据;或者其要约进行了某种意思表示,例如,报出自己的运价,而从该种意思表示中可以合理的推断出其以承运人的身份承担责任的意愿。

由于提单等运输单据对运输合同有证明作用,若货代以自己的名义向多式联运经营人签发运输单据,并在承运人一栏中明确签上自己的名称,则可以认定双方之间运输合同的存在,而非代理关系,此时货代应当依据提单的签章承担承运人的责任。?譾?訛

但实践中,货代往往可能在实际区段承运人处取得了海运提单后,又以代理身份向多式联运经营人签发了货代提单或其他运输单据,此时的货代其实具有了双重代理的身份。实践中,若其明确以确定的实际区段承运人的代理人身份签发该单证,则符合《民法通则》中关于显名代理的规定,多式联运经营人只能将其作为实际承运人的代理人,进而向货代披露的实际区段承运人行使追索权。但这对多式联运经营人来说具有很大的风险:一旦无法找到真正的区段承运人,则可能无法实现追偿权,因而多式联运经营人在接受这样的提单时应当谨慎注意,最好能够事前对货代所披露的被代理人的情况进行调查,以防范风险。

另外一种情况是,货代仅以代理人身份在提单中签章,但并未透露实际区段承运人的信息,其实是英美法下隐名代理的体现。根据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这种提单是不被银行所接受的,因此在以信用证结算的贸易中,这种提单较为少见,但由于我们这里讨论的提单是多式联运单证下面的子提单,通常不会涉及到信用证结算的问题,因而实践中还是可能出现这种提单。由于这种签章属于隐名代理,实际上还是在多式联运经营人与实际区段承运人之间成立真正的运输合同关系,此时应当认定货代仍是代理人的身份。既然多式联运经营人在接受提单时已经明知签章情况,就应当承担不能凭单确认被代理人的后果。但多式联运经营人可以在接受提单时要求货代提交其与被代理人之间代理关系以及获得签发提单的授权证明,以规避风险。

(3)其他标准

实践中,经常发生货代公司与多式联运经营人之间既无明确的合同,也没有签发相关的运输单证,而只是通过电子信息的往来而商定了委托运输的关系的情形,这时还需要依靠其他标准来判断他们之间的真正法律关系。

根据德国法的规定,集中托运也是判断货代是否无船承运人身份的标准。若货代在接受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货物并将其与其他货主的货物集中托运时,便可认定其无船承运人的地位,而不再是代理人。此外,固定的运价也是德国法下判断无船承运人地位的标准。实践中,若货代公司以固定的运价向市场发出要约邀请,并且实际向多式联运经营人收取固定的运费(即包干费),也可作为认定其是承运人而非代理人的初步证据,因为通常代理人不是收取固定运费而是按实际运费的比例收取佣金的。

2.合同区段承运人与实际区段承运人代理人的识别

这种情况下,实际是对无船承运人与船方代理人的识别。这种情况相对于与货方代理人的识别比较简单。

首先,对于多式联运经营人,若货代公司与其有明确的合同,当中约定以确定的实际区段承运人的代理人身份接受订舱、安排运输,则当然为船代的身份;若合同中仅表明代理身份而未披露具体的承运人身份,则风险由与之订约的多式联运经营人承担,该货代公司依据隐名代理制度可能仅承担代理责任;若货代公司在合同中直接以本人名义与多式联运经营人订立合同,则应视其为无船承运人,除非他能依合同法403条的规定举证披露委托人并证明委托关系的存在以及真实地获得实际区段承运人的授权。但此时对于多式联运经营人来说仍然具有选择追偿对象的权利,若其选定实际区段承运人为责任人,则与之签约的货代公司将以代理人的身份退出合同关系。?譿?訛

实践中依上述签订明确合同的情况不为多见,那么则要以代签发的提单上的签章来识别其真实身份,具体的情形在前述“合同区段承运人与多式联运经营人代理人识别”部分中关于货代签发双重代理提单的部分已有论述,此处不再赘述。

在既无合同又未签发提单等运输单据的情形下,货代公司若以实际区段承运人的代理人身份提出抗辩,则需提出存在委托关系的证明,并且能够证明自己是在授权范围内行使代理权。如若不能证明,则应依其实际在运输中的地位确定其身份,只要其实际接受多式联运经营人的委托安排组织运输,则应视为具有承运人的身份,承担承运人的责任。

三、结论

通过上面的分析讨论,我们可以看出,实践中要正确识别多式联运经营人的受托人的真实身分尽管有相当难度,但是具体情况下还是有可用的识别标准的。但从多式联运经营人的角度出发,为保障其追偿权的顺利实现,还应当在制度方面对整个代理市场加以规范。

首先,立法环节应当对代理制度作系统的规定。今后民法典制定时应当对代理制度作系统规定。鉴于商事代理制度的目的是促进国际分工,节约交易成本,因而以英美法的代理制度更加适宜,即主要强调是交易结果,强调对第三人的保护。

其次,立法环节还应当对货代的不同法律地位加以明确,尤其在海商法中明确货代作为无船承运人时的标准和责任。尽管国际上无法统一识别货代地位的标准,但各国国内法中都有相关标准的规定,我国可以借鉴德国法和法国法下识别标准,在立法中或者货代行业准则中加以明确规定。

最后,作为订约人的多式联运经营人为规避风险在订约时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选择相对人时应当留意其资信状况,尤其是其在以往的交易惯例中的身份;第二,如果可能,尽量要有书面形式的文件,以作为合同的内容和性质的证明;第三,在接受提单等运输单证时,要特别注意提单的签章,是以本人的名义还是代理人的名义签发,在以代理人的名义签发的情况下应当尽量避免接受隐名代理的提单,在显名代理的情况下也应对被代理人的情况进行调查了解;最后,应当规范订约的形式以及证据的保存,避免在发生争议时既无合同又无提单等运输单证的现象的发生。

[注释]

?譹?訛《海商法》第104条、《合同法》第317条都对多式联运经营人对全程运输的责任作出规定。

?譺?訛指与多式联运经营人订立区段运输合同的人,本文将实际从事区段运输的人称为“实际区段承运人”。

?譻?訛下面的讨论主要是基于取得了无船承运人资格的货运代理公司在实践中可能出现的身份识别问题,对于尚未取得无船承运人资质的货代来说,其在国际货物运输中只能充当代理人的身份。

?譼?訛《合同法》第11条规定:“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可以有形的表现所载内容的形式。”

?譽?訛NSAB标准条款是指北欧货运代理协会格式条款。

?譾?訛提单中与承运人的识别有关的内容包括提单抬头、提单条款和提单签章,其中提单签章是识别承运人的关键。

?譿?訛《合同法》403条规定,受托人因委托人的原因对第三人不履行义务,受托人应当向第三人披露委托人,第三人因此可以选择受托人或者委托人作为相对人主张其权利,但第三人不得变更选定的相对人。

[参考文献]

1.杨运涛,丁丁译.国际货运代理法[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3.

2.杨运涛,丁丁译.国际货运代理法律指南[M].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3.徐海燕.英美代理法研究[M].法律出版社,2000.

4.杨志刚.国际货运代理业务、法规与案例[M].上海海事大学出版社,2005.

5.傅长禄.解析我国无船承运人制度.中国涉外海事审判指导与研究[C].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2(2).

6.郭峰.货运代理的内容及其法律地位(下)——兼评我国无船经营人制度.水运管理[C].上海:上海海事大学出版社,2003(1).

7.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诉中外运江苏集团公司苏州公司追偿案:

上海海事法院,2003.

8.宁波物资总公司诉韩国株式会社货损赔偿案:宁波海事法院,1997.

[作者简介]李淼(1980—),女,辽宁鞍山人,江苏海事职业技术学院港航运输与物流管理系,国际法学硕士,助教,研究方向:海商法。

作者:李 淼

货代法律地位研究论文 篇3:

“互联网+课程思政”改革探索

摘 要:习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中提到,高校社会主义接班人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是“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根据这一核心问题,本文探讨如何将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匠精神等精神和思想相结合,使《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务》成为一门集传授专业知识、育人功能及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课程,发挥课堂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主阵地作用。

关键词:课程思政;价值引领;民族自豪感;工匠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高校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对于课程思政的理解,是要在专业课程中做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在教学中,既不能丧失原本课程的专业性,也要做到积极的价值引导。课程思政不能是刻意的、全覆盖的,这样反而容易使学生产生抵触情绪。应该在恰当的教学契机融入育人的元素,也许只是几句话,几页PPT,无需刻意,就能够触动学生的内心。因此,本课程关于课程思政的设计理念是“找准契机、合理教学、润物无声”。

《国际货运代理理论与实训》是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本课程重点培养学生各项业务操作技能,专业知识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形成知识学习和职业技能训练的技能新模式。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熟悉一般货代企业作业全过程,详细了解每一个环节的任务实施流程,使学生熟练掌握国际货物的流转过程,并能准确完成每一环的操作。为其将来从事国际货运代理及进出口业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同时,除了课堂的“知识传授”,本课程也是一门高度结合课程思政元素,在恰当的教学契机融入民族自豪感、家国情怀、职业认同感、法律意识等正确的“价值引领”。润物无声地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度和宽度。

一、课程思政目标

为了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结合本课程相应的知识点与特点,设定了以下的思政育人目标:

第一,作为货主的全权代理,树立“为货主着想”的职业意识,在商务谈判中,积极为货主争取有利条款,规避风险,树立严谨的职业道德观,能自觉维护国家和企业利益,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和全局意识。

第二,具备敬业耐劳、诚实守信、讲究效率、尊重规则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无论是提柜,做箱都要跟进,确保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管理和进度掌控,尽量亲历亲为了解现场的一切情况便于出现问题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理。

第三,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重要的环节,一旦出现漏洞就會影响业务进度,产生不必要的费用,所以货代业务员应该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危机处理能力,掌握处理技巧。

第四,做事细心,严谨,每一份单据都要层层审核把关,每一条款都要认真斟酌,理解深层含义,做到零出错。

第五,随着中国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的蓬勃发展,货代从业者应具有强烈的民族荣誉感和自豪感。

第六,将货物准确、及时的送达到客户手中,每一位货代应具有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二、课程思政建设的指导思想

本课程的建议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本指导思想。

(一)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属于最高层,同样也应该是各行业核心价值观的最高层。“富强”,国际货代企业一方面为祖国富强贡献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通过在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获取利润。“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每个货代从业者都要发挥主人翁精神,为中国国际贸易的发展出力。“和谐”,行业内部的和谐是整个行业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

(二)自由、平等、公正、法制

“自由、平等、公正、法制”是国际货代行业的基本指导思想。首先,每个合法的货代从业者都有从事经营活动的自由,但是任何的经营活动和操作流程都必须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也要做到整个行业内部平等和公正。

(三)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也是货代从业者应具备的基本标准。

三、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

教学的思政元素需要通过具体的教学内容来落到实处。在教学内容与思政元素的融合中,本课程通过三个主题来实现“价值引领”:

(一)有国才有家

在这个主题中,主要强调每一个同学都是国家的一份子,以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与自豪感为目标。

第一,在国际贸易与货代的关系阐述中,以“中美贸易战”为引入案例,讲述中美贸易战对物流的影响,及中国对待贸易战不畏惧的态度。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民族认同感、以及作为中国人和物流人的责任使命。

第二,在货代的操作流程和货代出口操作的重要性内容中,以“中国制造”为引入案例,讲解作为货代操作的重要责任使命,同时增强国家自豪感。

第三,在讲解海运基础知识时,播放纪录片“超级工程”中国港,让学生了解中国港口的现今技术、发展现状等。全世界排名前10的港口,中国占7席。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提高民族认同感、以及作为中国人和物流人的责任使命。

(二)无规矩不成方圆

这个主题主要强调职业规则、法律意识等正确价值观的重要性。

首先,例如在讲解报关单的填制规范时,为学生讲解走私的严重后果,强调报关单数据一个小数点都不能错。提高学生的责任心和法律意识。

第二,在讲解国际货代法律地位和相应责任时,无论是提柜,做箱都要跟进,确保各个环节都有严格的管理和进度掌控,尽量亲历亲为了解现场的一切情况便于出现问题后第一时间进行处理。业务的每一个环节都是重要的环节,一旦出现漏洞就会影响业务进度,因此一定要具备敬业耐劳、诚实守信、讲究效率、尊重规则的职业素养和职业道德。

(三)肯定自我,成就自我

例如,在教学中,引入“将中国制造的产品运往世界各地”这样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同学们对于物流行业和货代行业的认知,提高职业的认同感和使命感。除此之外,老师在教学中对学生作出积極正面的引导,善于发掘学生的优点,使学生发挥长处,肯定自我。

四、课程方法运用

本课程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例如案例分析、项目驱动、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强调因材施教,将学生作为课程的主题,给予学生正面的引导,提升学生专业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做到自我肯定。

(一)针对学生厌烦枯燥理论说教的问题: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角色扮演法

学生不喜欢照本宣科的方式讲解理论知识,因此选取情景教学法,用“从国内出口单晶硅片到美国”的真实贸易实例为教学背景,让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去体验“海运出口”的过程。在真实情境中,教师仅以组织、引导者的身份,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以发货人、货代、船公司、海关等具体的角色去进行职业体验,增加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在过程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

(二)针对学生具有畏难情绪的问题:

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任务分解法

“海运出口”流程是学生进行货物操作的第一个项目,对于知识点的认知和操作技能还不够熟悉,对于过难的知识点会产生畏难情绪。因此教学中将“海运出口操作”当作一个工作项目,并将这个大任务根据工作流程分解为小项目,每个小项目又包含若干小的工作任务,让学生在层层分解的任务中掌握知识,提升技能,并加强自身的职业素养。

(三)针对学生好动、爱玩游戏、手机控等特点:

教学方法:游戏闯关法、多种实训方式交互教学、线上线下结合教学

将课程的每个任务设置为游戏闯关模式,以学生的游戏竞技兴趣调动学习兴趣。实训课程仿真真实工作场景,生动有趣,学生可以像玩游戏一样进行学习,在过程中获取知识和技能。且实训软件可以在手机和电脑上进行操作,使学生在课堂上充分利用手机进行学习。

同时,本课还结合线上实训软件操作、线下填写真实单据等多种实训方式交互教学,使学生始终保持在课堂的新鲜感。

五、全程育人的考核方法运用

本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货运代理业务操作能力为目的,注重全程育人,因此过程性考核占40%;期末实训考核占60%。过程性考核包括:书面作业(10%)、项目完成情况(10%)、个人课堂表现(10%)、业务实训(10%)。如表2所示。其中项目完成情况评价标准如表所示。

六、结语

课程思政的意义在于,润物无声地让学生感受到教育的温度和宽度。希望高校的课程都可以做到育人、育心、育灵魂。

作者简介:

张露潆(1989.01-),女,汉族,四川绵竹人,讲师,中级经济师,主要从事物流管理方向教学与研究。

作者:张露潆

上一篇:考试系统研发管理论文下一篇:中医文化传播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