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钢琴教学论文

2022-04-20

摘要: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广泛的智能化教育信息为高等学校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丰厚的教学资源,熟练掌握现代化教育信息的运用技能成为当今一流大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等学校钢琴教学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等学校钢琴教学论文 篇1:

高校钢琴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

在当前我国网络飞速发展的背景下,网络和其他众多的媒新课程的普及,使得多媒体技术被广泛的应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在高等学校的钢琴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已远远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将多媒体技术合理的应用到钢琴教学的课堂上,不仅给学生构建了丰富多彩的课堂并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提高了高校钢琴教学以及学生的综合素质。

高等学校钢琴教学课程的开展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艺术气息并进行艺术上的交流。钢琴已被广泛地应用到人们的现实生活中,动听的琴音可以抚平人们的不良情绪并为之受到感染或者陶醉。目前,我国的国民经济已逐步呈现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在科技技术方面也在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使得高等学校更加注重应用多媒体教学模式。在高等学校的钢琴教学过程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与传统的钢琴教学模式相较而言,其可以大大调节课堂的氛围,并促使钢琴教学向多元化发展。

在高校钢琴教学过程中合理的应用多媒体技术

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化。随着社会科技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已渐渐步入网络时代,人们通过互联网可以获得海量的网络信息和所需资料,使得人们从接受式的学习方式逐步转变为自主、研究、探究和协作式的学习方式。例如,高校钢琴教师要求学生针对某个作曲家进行课前的资料查找和搜集,学生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自己动手,亲自搜索跟这个作曲家相关的信息资料,比如其个人的简介及创作的背景和作品的演奏分析等。通过这种自主发现式的学习,可以积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加深其对知识的记忆程度,对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百利而无一害。另外,钢琴爱好者还可以借助网络通信的交流平台进行讨论式、合作式的学习,通过论坛及在线聊天和邮件等交流方式展开协作学习。

借助多媒体技术,展现完整的音乐内容。钢琴教学是对钢琴弹奏语言形式的一种特殊解析和对音乐语言内涵的诠释。在高等学校的钢琴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客观的音乐知识材料呈现给学生,并引导其积极发挥想象力、创作力,才会演奏出更具生命力和感染力的音乐。教师借助多媒体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灵活生动的音乐画面,很大程度的激发他们的音乐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其在倾听音乐和观看画面的同时能融入作品的情境中。例如,教师在教授《郊外去》这一钢琴曲时,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运用图片、声音、动画和视频的形式,将音乐情境中的内容和意向形象的、生动的、直观的展现给学生,使其犹如身临其境并张开想象的翅膀,运用真实的感情演奏和传达出音乐的美感。

借助多媒体技术,以此提高教学效率。高等学校要想从根本上提高钢琴课堂教学的效率,就必须要借助多媒体技术。教师在采用多媒体技术的教学过程中,就要针对授课内容进行目的性和计划性的课前多媒体教学课件制作,在课堂上通过投影设备进行播放。例如,教师在针对钢琴即兴伴奏的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MIDI音乐技术同步播放配弹曲目,让学生聆听的同时更好的区别和炫色彩的变化和差异,为引导学生选择最佳的和弦和编配符合音乐形象的伴奏织体奠定基础。整个钢琴教学过程一目了然,能让学生自主思考并举一反三,在同等时间内将教学价值进行扩大化。

借助多媒体技术,提升学生领悟深度。钢琴弹奏是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弹奏者必须要对所弹曲目有深入的理解、感悟,才能够更好的将其艺术魅力表达出来。可以这样说,在钢琴学习的过程中,高校学生对曲目的领悟能力是重要的学习内容。多媒体凭借自身的音频和视频等特点,可以为学生呈现情景交融的学习氛围,还可以将学习曲目中的故事充分展现给学生,能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和领悟曲目表达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内心产生情感交流并与之产生情感共鸣,为学生能更充沛和更饱满的演奏钢琴曲目保驾护航。

利用多媒体技术,实现钢琴教学的创新和突破

针对钢琴教材,进行创新和突破。高等学校的钢琴教学过程中,钢琴教学课程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基础,因此,想要实现钢琴教学的创新和突破,必须先从钢琴的教材方面着手,进行创新和突破。钢琴教材的编写者要了解现行的钢琴教学模式,利用多媒体技术编写出知识更新颖、更全面的钢琴教材,调动学生学习钢琴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收获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提升自身的素质及品格,为高校培养合格钢琴人才的目标,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钢琴教育教学,制定目标。高等学校采用多媒体钢琴教学模式,能将钢琴教学过程中的阶段化和层次化等特点充分的体现出来。多媒体钢琴教学模式的应用,是高等学校钢琴教育教学发展的重要创新和突破,对实现学生的个体化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力。然而,多数高等学校在实践的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设定统一性教学目标等问题,这种目标的设定,严重忽视了学生们的个性差异,打击了学生学习钢琴的主动、创造性,使多媒体钢琴教学模式很难发挥它的真正作用。为改变现状,高校钢琴教师必须针对其教学目标,做出创新和突破并设计出具体的目标。第一,帮助学生对钢琴的历史渊源有充分的理解,并对钢琴教学有全面的认知能力,在学生的心目中构建起钢琴知识体系。第二,要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的兴趣,使学生对钢琴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第三,为有效的帮助学生提高弹奏水平,可以通过教学演示及配合,对学生实际的弹奏水平进行有效的指导。第四,努力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情感表达能力、认知能力和对音乐的情感悟性,为实现高水平的弹奏作保障。第五,努力帮助学生增强自身的音乐表现力,为学生能够独立和完整并且完美的完成钢琴演奏奠定基础。

总而言之,多媒体钢琴教学模式会随着我国时代的不断发展,成为高等学校钢琴教学的必然发展趋势,多媒体技术也会普遍的应用于钢琴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高校钢琴教师要借助先进的多媒体技术,实现钢琴教育教学的最终目的。

作者:马宁宁

高等学校钢琴教学论文 篇2:

教育信息化时代高校音乐表演课程混合式教学初探

摘 要:教育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广泛的智能化教育信息为高等学校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丰厚的教学资源,熟练掌握现代化教育信息的运用技能成为当今一流大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能够提升音乐表演专业领域国际化发展的水平,能够更好发挥表演专业学生音乐创作才能,本文通过混合式教学改革在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中的应用研究总结出存在的问题与已有的经验。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 音乐表演课程 混合式教学

一、混合式教学应用于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应用分析

1.与高校音乐表演课程相关的理论课程需要完善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包括有钢琴专业表演课程、西洋管弦专业表演课程、民族器乐专业表演课程、声乐专业表演课程等等。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人才培养方向主要趋向于适应社会各行业需求的音乐表演人才与音乐教师。

传统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主要是以教师课堂教授学生表演专业技巧为主,大多数是一对一的表演技巧课实践训练,也有合唱、合奏、小组课等集体课实践训练,注重学生个性化表演技能的培养,以及学生表演如何运用于合奏之中的协作技能的训练。与音乐表演相关的理论知识,课上由于时间关系并不能充分涉及,需要学生课后通过自学进行了解,学生课后通过哪类信息平台进行学习、学习的侧重点是什么……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高校表演专业课程教学体系也在逐年进行改进与完善,越来越注重音乐表演相关理论知识的学习与表演技巧系统化、科学化的应用。教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与效果,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比如说,有时会出现音乐理论课程设置针对性、指向性不是很明显,并不能够完全适应某一专业的学习,专业领域知识也不能够及时进行信息化的更新与应用,交流面比较窄等等问题。

在当前教育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教育”的教学模式广泛运用下,音乐表演相关的理论课程需要建立在新的信息化教育平台基础上进行构建与完善,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量,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音乐表演人才。

2.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混合式教育模式在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中的运用

2018年4月,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教育部制定《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教育信息化2.0时代相比较教育信息1.0时代更注重教育网络的智能化教育、教育生态系统的构建、教育以人为本的服务目标。教育信息化时代广泛的智能化教育信息为高等学校的教学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丰厚的教学资源,熟练掌握现代化教育信息运用也成为当今一流大学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备条件。

在国际教育信息化时代中,“互联网+”教育平台呈现的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等的网络教学模式,对于高校的教学在某一特定环境下都有着一定的影响,在开展各种网络课程的同时,也发现了网络教学确实对于知识信息的广泛了解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与传统授课相比较,在对于某一特定知识深入研究方面还存在着一定的弊端,在慕课等网络教学模式基础上,线下教学与线上教学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运而生,混合式教学模式近年来也成为我国高等院校改革的趋势所在。我国最早正式倡导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北京师范大学何克抗教授认为:“混合式教学模式把传统教学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既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主要采用课堂教学与舞台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成果的最终呈现为舞台艺术表演。真正塑造优秀的舞台艺术精品的过程需要学生充分掌握表演技巧、表演心里、表演修养,音乐作品理论知识学习以及除本专业表演外的其他表演专业知识的学习等等,并进行综合性运用,通过教师的讲解进行具有一定创新意义的舞台艺术表演。

高校的音乐表演专业学生入学时都有着一定的表演才能,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把学生的表演才能与潜力尽可能的发掘与开拓,表演专业的教与学并不仅仅是表演技艺的传授,更多的是表演艺术思想的角逐与自身知识文化底蕴的积累。相比较其他学科,表演专业所体现的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更为明显,传统的课堂教学,教师仅局限于学生课堂上的表现,对于学生的学习动态并不能够全面了解,因材施教较为局限。学生的表演才能的展现也并非只限于课堂授课与教师所安排的舞台实践,更多的是需要各门类知识、各学科理论知识的支撑,才能更好激发学生表演才能。教育信息化时代中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为表演专业课程教学提供了较好的授课平台,可以让教师全面掌握学生学习动态,设计教学方案,可以让学生自主设定学习模式,更好激发学生学习潜能。

3.在高校音乐表演专业中传统教学与混合式教学比较

传统表演专业的课程教学规范化、细致化、深入化,但是并不能够做到广泛化与交互发展化,教学中加入仅有的几次舞台实践表演对于学生的舞台艺术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限制作用,不能较好发挥大部分学生表演学习的兴趣、热情与潜能。教与学是相互而言的,对于一对一表演课程教学、小组课程教学、以及集体课程教学,“因材施教”意義的体现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更为明显与突出,需要教师随时随地根据学生的瞬间表现进行教学方式的制定。如果只局限于课堂教学,教师只能掌握与分析学生课堂上的学习效果,对于学生课后的表现与学生的学习能力并不能及时掌握,也不能全面分析学生表演才能与优势。虽然高校对于音乐表演专业学科也设置了相关的音乐理论课程,学校设置选修与必修课程是需要学生一定去学习的,从某种程度而言,妨碍了学生根据自己的优势自主去设置课程、安排课程学习,会出现优秀的学生吃不饱、而教师认为非优秀学生又难以发挥自身优势的现象,从而隐藏学生表演才能的发挥。信息化时代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中,把传统实体线下课堂教学与线上丰富的理论教学结合起来,扩大知识面的同时,现代化的教学平台,让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进一步促进的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的系统化、广泛化、深入化、交互化教学的全面发展。

教育信息化平台为我们提供了数据化、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平台的全面支持,在此基础上融入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提升高校音乐表演课程教学水平,真正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在大学学习阶段找到自身学习的优势,发挥自身表演潜能,为提高高校音乐表演学生就业率,培养出优秀的音乐表演人才提供资源保证。

二、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简述

1.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

近年来混合式教学模式在高校各学科领域的广泛应用已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高校音乐表演专业的网络教学广义上讲具有一定的专业性、普及性、艺术鉴赏性,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在信息化网络技术中融入与不同音乐专业领域相符的元素,构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新模式:即为:“线上音乐理论精品课程+线上表演技术讲解精品课程+线上互动表演展示课程”相互结合,“线下表演技巧课程+艺术实践课程+舞台艺术表演呈现”相互结合,推出“线下课程+线上课程”相互融合的混合式教学改革新模式。教师运用丰富的信息资源及时更新教学观念,并要根据学生的培养目标确定音乐表演专业课程的授课内容。

在进行音乐表演专业混合式教学中需要注意的重要环节包括有:(1)面对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教师应从中选择出、整理出适用于班级学生的重要信息,并要强调指出重点、难点问题;(2)开展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应把握好线下与线上教学的平衡点,根据学生在某一方面的发展能力,尽可能发挥学生自身优势,同时也要弥补不足之处;(3)在信息化网络平台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优势与能力指引学生如何进行线下自主学习;(4)信息化时代,教师需要不断更新对于知识的掌握空间,提升教师自身教学水平。

2.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优势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所体现的优势在于:丰富的信息化智能教学理念及时促进教师授课内容的更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优势选择课程,做到自主选修课程、管理课程;线上展示平台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表演空间,为真正的舞台表演打下基础;教师教学方法的展示具有广阔的空间,更好促进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建设的进步与创新。

进一步讲,更为深入化、广泛化、系统化运用数字化信息数据指导教师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学习方向,在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音乐教学资源基础上,构建“立体化混合式音乐教学新模式”, 为传播我国优秀的音乐表演专业信息,提高音乐表演课程教学水平、建立特色化音乐表演课程教学贡献力量。

三、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应用前景:

运用教育信息化中的优质资源,构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新模式,加强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建设,具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与应用价值:

1.线上课程的开设是课程资源的补充,能够让学生尽可能多地掌握广泛的本学科领域的信息,了解当前音乐动态,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根据自身优势自主安排学习计划与课程。

2.线下课程与线上课程的相互结合,能够让学生对于本学科领域的知识了解更为全面,也能够把线上课程学习的想法在线下课程中与老师进行讨论,线下学习中所遇到的问题,通过线上课程学习去解决。

3.线上课程的开放式学习,能够让教师、学生了解到音乐学科不同领域的知识,更好促进音乐学科中的交互学科的开展与应用。

4.数据化的分析平台让专业课程教师随时能够掌握学生各门课程的学习动态,更好设定音乐表演课程学习计划。

5.线上课程的开放在面向音乐学科专业学生授课的同时,也可应用于其他学科的艺术鉴赏课程的学习与应用,为不同学科学生创新性思维开辟新径。

结语

高校音乐表演专业课程教学,旨在把信息化时代智能信息技术融入混合式教学模式,提高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综合性艺术发展水平{1},发掘音乐人才,改进教师现代化教学方式,同时也说明,音乐表演线上课程的开设也能够对于音乐知识的普及、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基于国内高校音乐学科混合式教学模式运用,结合当前教育信息化2.0时代提供的网络资源构建高校音乐学科混合式教学改革新模式,促进高校音乐学科的发展建设,扩大音乐艺术的普及性教育,更好进行音乐教育信息科技化、现代化发展。

注释:

①提高高校音乐表演专业学生综合性艺术发展水平:如西洋管弦表演专业的学生,在学习本专业演奏技巧的同時也要了解钢琴艺术、室内乐艺术、交响乐艺术、歌剧艺术等领域知识,钢琴表演专业的学生也要了解声乐艺术、中国民族艺术等等.

参考文献:

[1]邓敏. “互联网+”背景下“雨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高教研究,2019(9).

[2]付莹莹.互联网+高雅艺术”的路径创新—国家大剧院古典音乐频道的传播模式分析[J].中国音乐教育,2019(3).

[3]何克抗.如何贯彻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远大目标[J].开放教育研究,2018(10).

注:本文系哈尔滨师范大学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试点项目,项目名称:弦乐室为乐,编号:HJG20180043。

作者:何艺 陈萌

高等学校钢琴教学论文 篇3:

如何看待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中管理与服务的关系

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过程主要是管理职能发挥作用,但管理工作人员在行使管理职能的同时,也要面向广大师生提供服务。我认为看待二者的关系应统一于高等教育育人这一主要功能中,育人是二者关系的交叉点,是其共同目标。

1.管理是育人的手段

管理是教育的手段,是教育的延续和巩固。管理育人,就是说我们的管理渗透着思想教育,管理原则包含着极强的思想性和目的性。管理规章制度的确立,既要体现育人的宗旨,也要体现出对大学生的一种外在约束力,从具体行为习惯的养成抓起,培养良好的文明行为和道德情操。实践证明,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的确立,不仅要靠有效的思想教育,同时要靠强有力的管理才能实现。管理一般是通过制度、条例、守则、章程等规范的实施来实现,管理目标始终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规章制度的制定,目的是使学校的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一方面,使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按规办事;另一方面,使学生明确在校学习期间,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从而约束自我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学校制定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根据高校的性质与特点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去进行,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育人”的功能。

2.服务是育人的条件

在社会上,服务工作的目的是利润,这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必然规律。但大学的服务,却是高校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不是以经济利益为目标,而是以育人的社会效益为主要目标。服务育人不仅是指在服务工作中为学生提供良好的物质生活条件,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物质保障,这一意义上的育人效果是间接的,服务育人更主要、更直接的效果是通过服务活动本身来实现的。教学管理部门犹如一个个服务窗口,教学管理的各项工作离不开为学生服务。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和服务态度以其直观的形式反映给师生,对师生产生着直接而深刻的影响。教学管理不可避免要从多方面与师生交流,解决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这就要求教学管理人员要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和蔼的服务态度面对师生,要使学生不产生畏惧感,并能愉快地与教学管理人员交流。如果学校的师生在教学管理的各环节、在校园里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这种温暖,学校的服务育人理念就会得到实现,师生也将在情感上得到进一步的培育和升华。对于师生遇到的困难,既要坚持教学管理原则,同时也要尽可能地给予解决,不能解决的真诚地说明原因。这样也能使学生从老师的言传身教中学会处理问题的方法。

3.管理与服务统一于育人的全过程

管理是育人的手段,服务是育人的条件。二者共存于育人的过程中,互相依存,不能分割。正确认识教育、管理和服务在育人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把高校各项工作纳入育人的正确轨道、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的先决条件。

目前高等学校教学管理活动中管理与服务之间存在的矛盾及问题

1.不重视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造成管理人员的服务积极性不高

众所周知,高等学校的教学管理活动对学校质量的影响不被人重视,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在教职工中的地位和待遇较低,无论是职务或是职称的晋升都比较滞后,由此造成高等学校教学管理人员队伍流动性大,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一些教学管理人员只是兼职做管理工作,主要精力并不在此项工作上。另一方面,教务管理无小事,虽然工作比较烦琐,但影响面涉及全校师生。因此需要工作人员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及敬业精神。有些高校由于管理信息化程度较低,相应的教学管理软件跟不上学校发展的需要,管理人员工作压力更大,人浮于事,人心思变。因此,少有人去钻研教学管理业务,工作积极性不高,也谈不上有为师生服务的思想。管理不到位,师生在这样的环境中享受不到应有的服务,教学事故频频发生,管理及服务的效率较低。

2.教学管理活动中管理方法与管理手段与现有的教学管理活动实践相脱节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教学管理活动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要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管理方法主要是相应的管理规章制度建设,使管理工作得以规范。比如说,实行完全学分制,相应的完全学分制的具体实施办法要出台。教学计划大规模调整,相应的调整内容要明晰,课程之间如何演化互认要明确,以便于学生办理重修。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是好的,但要在宏观上考虑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如何去操作、去实施,并配套相应的规章制度。管理的手段则主要是教学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现在市场上做教学管理软件的公司比较多,每个学校也都基本使用了相应的教学管理软件。但是,由于每个学校的具体情况是不一样的,各个学校教学改革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因此,如果涉及范围较大,人数较多,教学管理软件的二次开发及维护必须要跟上,否则教学管理活动只能是搞人海战术,疲于应付。

3.管理人员与服务对象之间平等地交流沟通不够

这有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管理人员高高在上,有官僚作风,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管理人员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遇事没有耐心,不能平等地与师生交流。第二种情况是部分师生对管理人员以及管理工作有轻视的心理,认为管理人员素质低,他们没有认识到管理工作在维持高校正常教学秩序及保证教学质量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这些师生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无视管理原则,认为管理人员必须为他们服务周到。甚至有部分学生出言不逊、撒泼耍赖。第三种情况是二者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有一些管理的规章制度师生不了解,管理人员宣传解释不够,造成二者之间的相互误解,引发矛盾。

当前教学管理活动中如何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1.向管理要效益

全校上下对教学管理工作的认识应统一思想,学校领导要重视教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给他们以合理的待遇,营造和谐的环境。同时,在教学管理人员中加强学习,重视教学管理研究,开展教学管理工作绩效评价。这样,才能使管理人员感受到自身的价值,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爱岗敬业,努力钻研业务知识。

作为管理人员,要重视规章制度的制定及执行,规章制度的制定要遵循教育教学规律,适应教育教学实践发展的需要,要多调研,多沟通,要考虑全面。在规章制度的执行过程中,要坚持制度管理的强制性和一致性。讲管理的强制性,就是强调可做与不可做。大学生的一些不良习惯,虽然只发生在一少部分人身上,但对整个校园环境的良好校风的形成,毕竟起着反面影响,必须给予强制性的约束。讲管理的一致性,就是说在纪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没有什么特殊可言,要根据管理规则鼓励先进,督促后进,惩恶扬善。

从事教学管理的人员还要重视管理

信息化建设,面对大量重复、繁琐的问题如何才能“弹好钢琴”,做到忙而不乱。除了自己思路要清晰,同时,要积极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要加强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学习一些管理数据库软件的应用,对教学管理软件要摸熟、摸透。要积极与软件开发人员合作,提出管理思路,开发相应的软件,解决大量重复、繁琐的问题,使得管理的地点不但在办公室,还可以在网上,在学生宿舍,在教师家里,提高工作效率。

2.向服务要质量

教学管理人员要调整好心态,摆正自身位置。教学管理工作者每天面对的是复杂多变的教学事物和不同类型的当事人,这就要求教学管理者处理问题时应在心理过程、心理特征和心理状态上表现出稳定的特点。对于错事不徇私情、不开后门,必须坚持原则,树好自身的人格形象;对于一般情况则应多进行换位思考,求同存异,不斤斤计较,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把握好和谐尺度。

要针对服务对象的特点,开展有针对性的服务。一般来说,大学教育作为一种高深学问教育,会赋予学生以特有的专业思维方式和人格特征。大学生们往往把对专业知识与学科体系的学习看得高于一切,他们对专业与学科内在规律和体系逻辑的服从,常常比对行政规章制度的服从更具自觉性。应该说,这是一种比对规章制度的服从更高层次的服从,是学生主体发展和个性成熟的标志。因此,服务工作必须建立在学生这种专业思维方式和人格特征的基础之上。对学生思想认识上的问题,应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诚恳相待、平等讨论解决问题。对在政治方面或政治原则上的模糊认识,既要满腔热情地疏导教育,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观点与态度,又要讲究方法,做到耐心细致,循循善诱,并允许学生对问题有—个认识的过程。

3.加强宣传及团结协作精神,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教学管理规章制度的制订运行过程中要强调“信息对称”,一方面是教务管理部门不能闭门造车,在制定及完善规章制度的过程中,应走下去,蹲下来,充分听取并考虑采纳院、系教师及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另一方面,在规章制度制定后,与服务对象的沟通是否顺畅也非常关键,可以通过院系办公室、学工办、网络等多种渠道向师生宣传。在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下,让每一名师生都可以顺利的了解到所需要遵守的规则,而且要尽量减少既定规章制度的修改。虽然规章制度的修订在所难免,但是一旦变更,不仅可能会造成潜在对象对规章制度的混淆,而且如果改动次数较多,也就失去了制定规章制度的意义。

结语

我们常提倡要人性化管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是教学运行过程中管理和服务两者之间的结合点,是管理工作的指南针,通过管理增强服务意识、促进服务,在这个前提下的“以人为本”才是真正考虑到了教师、学生以及教务管理人员实际情况的“个性化”服务,从而将教务工作中的管理和服务统一于一个整体,以高效的管理体现人性化的服务理念,同时从“以人为本”出发,不断改进管理中的漏洞和不足,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为高校教学运行的顺利运转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陈 明

上一篇:标签芯片电路设计论文下一篇:司法独立司法制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