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教学视域下经济学论文

2022-04-23

摘要:案例教学法与Seminar教学法是国外流行的大学学科教学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案例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Seminar教学法作为有益尝试,两种方法通过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单向教学模式,能够促进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相长。对于构建区域经济学教学新模式,可以尝试使用这两种教学方法来建构立足于自身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型。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案例教学视域下经济学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案例教学视域下经济学论文 篇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探索

摘 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既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研究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也是真正实现本门课程整体性发展的必然要求。基于视域融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坚持综合创新原则、相互促进原则、少而精原则,以“教师视域”“案例视域”和“学生视域”不断融合为目标,编写一定数量的内容精当的教学案例,研制与开发多媒体课件,逐步形成“多维系统案例分析”考核方式。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案例教学;视域融合

2017年2月27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办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深入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完善教材体系,提高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法,增强教学的吸引力、说服力、感染力”[1]。基于此,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的教学也应当与时俱进,积极探索基于视域融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引导学生从个别到一般,从一般到个别,以切实提高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案例教学及其现状

案例教学(Case Method)最早由哈佛法学院克里斯托弗·哥伦布·朗代尔(C.C.Langdell)于1870年创立,经哈佛企管研究所所长郑汉姆(W.B.Doham)推广后,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并被认为是一种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方法[2]。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被引入我国,最初被应用于医学教学,医学院教授将各种病症的诊断与治疗全过程记录下来,整理成案例用于课堂教学,以使学生能够明确整个诊断与治疗的详细过程,进而提高其诊断治疗能力。法学院的教师紧随其后,他们将各种不同判例的辩护和裁决的过程记录并整理成为法学案例,以培养学生的判案推理能力。类似的方法后来也出现在了公共管理教学中,教师通过搜集、整理包含不同背景、选项、问题、意见和选择过程的公共管理与决策记录,最终形成公共管理案例并应用于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决策推理能力[3]。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公共管理案例即是一种借鉴其他领域案例的具体应用,它与医学、法学、工商管理案例的应用路径相同,都是以再现实际事件的典型过程为方式和手段,最终达到引导和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的目的。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现状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即根据当前文化环境所形成的学生思维和心理特点,把此课程原先以概念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改变为以案例型教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从案例中引申出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以一种更为生动、更为历史的方法讲述基本原理,以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学习特点。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中应用案例教学法的情况如下。

党校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采用案例教学法的情况较多。2011年6月8日—7月1日中共山东省委党校第七期教师进修班开设的马克思主义原著辅导课程包括《共产党宣言》与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与新世界的萌芽、《费尔巴哈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列宁晚年八篇著作》与列宁晚年对建设社会主义的新探索以及《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其中《〈资本论〉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专题就采用了案例教学法。辽宁、江西、湖南、黑龙江、海南、福建、山东等省委党校的哲学教研部将案例教学法广泛地应用在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文化建设、领导科学、科学发展观等专题内容方面。

此外,陕西师范大学2006年省级精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著作选读》课程建设中,在注重关注现实问题的同时,注重提升学生依据基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在该门课程教学中既重视展现经典理论的解释力,关注当代理论问题和生活问题的进展,寻找传统与现实的结合点,又努力使学生在思想的冲突中,产生新思想的火花。既使学生加深了对传统的当代意义的理解,又注意引导学生反思当代问题对传统提出的挑战,从而向学生展现经典原著课程的魅力,让学生在这种思想的冲突中提升自己的理解力。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现状的调查与研究,我们发现目前该门课程的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缺乏对案例教学的重视。长期以來,案例教学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得到广泛且有效地使用。大部分教师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只采用逻辑推导法,而忽视了案例教学法,实际上,案例教学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讲授中卓有成效的教学方法,就教学效果而言,案例教学法远远优于传统的逻辑推导法,它一方面能够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能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水平。

其二,缺乏“点评和总结”环节的实践经历。《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的一般模式作为一个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理论体系,主要包括教学目标的制定、案例的选编、案例的教学准备、教学案例的课堂讨论、点评与总结和案例分析报告的撰写等环环相扣的系列教学环节。其中属 “点评和总结”环节最为关键[4]。所以,无论是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抑或是学生在分析案例的过程中,都应努力找寻教学内容与案情二者的契合点,最终上升到某种理论高度的层面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其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案例短缺。完备的案例库的建立是案例教学顺利开展的基本前提,而目前《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自己的案例库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还停留在由教师个人自行搜集与学生提供素材的初级阶段,案例零散且质量参差不齐,远不能满足本门课程发展的需要,基于此,建立能够与当代研究生需求相匹配的高质量的案例库成为当务之急。

四、基于视域融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新模式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着力点。科学发展观自提出以来,不断深化、拓展,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五大发展理念,其核心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建设而言,要逐步建立能够确保其顺利实施的可持续发展新格局,则需牢固树立以教师为本和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并能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观念、考核方式等的创新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等各门课程教学改革的主要着力点,致力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科学发展。

(二)基本原则

综合创新原则。即坚持以考核方式的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方法的综合创新。该门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和教学方法的创新是相辅相成的,考核方式的改革需以教学方法的创新为前提;教学方法的创新需以考核方式的改革为依托。以考核方式的改革为突破口进行教学考试环节的改革,不但对考核环节本身的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更重要的是对教学活动的各环节起到纲举目张的效果,进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该门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不断向横向扩展和向纵深推进。

相互促进原则。即把增强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内在驱动力,作为推进教学方法改革的操作导向。在教学和考核的各个环节,要形成各种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努力从整体上营造一种能够激发教师对教学工作的兴趣和积极探索教学方法改革的热情的氛围,从知、情、意、行等各个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创造机会使学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与展示自己的优势。只有这样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产生应有的感召力、说服力和渗透力。

少而精原则。案例的选择,不能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原著的内容丰富而一股脑儿向学生铺天盖地倾盆倒出,应选择最能代表和反映核心内容的教学案例,使学生通过学习对所选教学案例所反映的核心精神有所把握,对所选教学案例所反映的基本原理有所掌握和理解。所谓“少”,即要求学生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经典原著的基本原理;所谓“精”,即指所选教学案例不可枝枝蔓蔓,要突出主要原理。

(三)教学目标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的目标是达到“教师视域” “案例视域”和“学生视域”三种视域的不断契合。一个高质量的教学案例,其语言所表达出来的绝不是单一的意义,而是一个意义统一体。另外,就理解主体而言,他们不仅具有主观意识,而且教师主体和学生主体也各自具有不同的知识背景。倡导多种视域相互融合的目的在于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渗透性功能,一个一个地将学生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个体性问题的错误意识“否定”掉,进而使学生同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观念等相契合,以促成文化上的自觉追求和实践上的行为养成。

(四)教学新模式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方法,虽在运用于不同课程的教学中会呈现不同的特点,但其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为了达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的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与其他课程最本质的区别即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需强化教育教学的导向性、思想性和教育性,而管理学等其他课程案例教学的结论则是多元化的。基于这一认识,应着手从个性与共性相统一的层面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案例的特点等进行系统梳理与研究,并能够在此基础上,编写出一定数量的内容精当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教学案例。

与此同时,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内容丰富的特点,可以发挥在案例教学尝试、专题教学探讨和多媒体课件研制与开发三方面的优势和整合效应,以提炼和活化教学内容为着力点,着力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原著思想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上下功夫,探索出“案例式教学”的新思路。所谓“案例式教学”,就是在严格遵循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的主要内容和逻辑结构的基础上,既依据原著,又不拘泥于原著,从“案例”提炼基本原理,通过“以案论理”的方式,综合运用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方法和手段生动、立体地呈现基本原理,从而调动学生和教师二者参与互动的积极性[5]。

为适应《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方法创新的需要,努力对传统的考核方式进行积极的改革探索和尝试,逐步形成“多维系统案例分析”考核方式。考核方式由课堂表现、案例实践、期末考试三个二级系统构成,创设联动机制,以达到任何一個二级系统的缺失都会影响学生该门课程的最终成绩,以此调动学生案例讨论、分析的参与性、积极性;同时在除“案例实践”以外的其他二级系统中,加大案例分析所占比例,进行双重评判,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内在特性与要求。

综上所述,基于视域融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著选读》课程案例教学模式,坚持综合创新原则、相互促进原则、少而精原则,以“教师视域”“案例视域”和“学生视域”不断融合为目标,编写一定数量的内容精当的教学案例,研制与开发多媒体课件,逐步形成“多维系统案例分析”考核方式,终将极大地推动本门课程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2]李伯军.论国际法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选取与讨论[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 (5):124.

[3]翟伟彤.浅议案例教学法在经济学教学实践中的运用[J].商场现代化,2013 (12):118.

[4]杨慧民.以案例教学为突破口 努力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2009 (2):5.

[5]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在京举行[N].人民日报,2015-12-30.

作者:林丹,何美子

案例教学视域下经济学论文 篇2:

浅谈案例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的结合应用

摘要:案例教学法与Seminar教学法是国外流行的大学学科教学中运用的主要方法。案例教学作为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Seminar教学法作为有益尝试,两种方法通过改变传统的“传授—接受”单向教学模式,能够促进课程教学中的教学相长。对于构建区域经济学教学新模式,可以尝试使用这两种教学方法来建构立足于自身需要的课堂教学模型。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区域经济学本科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1.案例教学法的形式。案例教学法(case-based teaching)突破了传统教学误区,通过叙述式的表达方式将真实生活引入学习之中,配合可操作性强、实际的典型案例来沟通理论与实践,同时鼓励学生的参与、帮助学习者对某个知识点或理论进行详细的检查、分析和理解。也就是说,案例教学需要“模仿真实生活中的职业情境”,培养学习者初步具备职业技能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帮助学习者像从业人员那样思考和行动。因此,案例教学法是一种通过创新型教学手段与方法,能够把认知性和感受性学习方式很好地融合起来,由灌输式学习向启发式学习转变、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一种教学方法。

2.案例教学法的特点。(1)情景性,案例教学法通过案例这种方式将真实生活引入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当中,鼓励学习者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运用典型案例(对于一个特殊情景的分析所必需的)对实际行动中的行政管理人员和管理者群体面临的情景所进行的部分的、历史的、诊断性的分析,因为“案例就是经验学习中的控制的练习”,这种分析“是对引起决策问题的陈述”,同时提供对于分析特定情景需要的至关重要的实质的和过程的数据,以此来构建和设计可替代的行动方案,为认识现实世界的复杂性和模糊性提供实证和过程的资料。(2)自主性,教师无论是在知识的掌握程度还是知识的认知范围上均比学生知道得多,但教师的知识并不一定具有权威性,同时学生也被期望着对自己的学识负责,也需要在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和思想双向流动。因此,在案例教学中,虽然由教师与学生共同来控制论题的选择和讨论的方式,但学生却是被关注的中心和主体,教师或者资源提供者经常作为辅助人员而居于次要的地位,这对于师生双向交流并在学生中互相交流有益。通过这种方式学习者激发了学习热情,求知欲望也变得越来越强烈,已然由消极被动状态转变为积极主动状态。(3)目的性,案例教学法贵在坚持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本着充分挖掘学生的学理潜能的目的,打破了原有的“填鸭式”灌输教学方式,从“空中楼阁”的建立转变为脚踏实地的学习与实训。从案例教学的情景性和自主性特点可以看出,通过提高和培养学生的评论性、分析性、推理性的思维,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习者或参与者对知识理论的理解及应用,能够使参与者认知经验、共享经验,能够促进学生扩大社会认知面以及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愿望和能力;从案例教学的自主性特点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法可以提高学习者或参与者的概括能力、辩论能力以及说服力方面的能力和自信心。

二、Seminar教学法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1.Seminar教学法的形式。在现代英语国家中,Seminar教学法有“教学的范式或方法”、“研討班、研讨会或讲习会”、“大学中开设的一门培训课程”三种意思。Seminar教学法起源于英国,兴起于德国柏林大学,流行于欧美。早期的Seminar教学法主要面向于优秀的高年级大学本科生和研究生,因而具有很强的研究性取向。虽然Seminar教学法并没有统一的模式,但也存在一般形式:知识的传授者给学习者指定研究题目或范围→学习者课前准备或初步研究,撰写发言稿→与其他学习者进行交流,接受其他学习者的质疑或批评意见→学习者根据其他学习者的意见修改并撰写一个完整的报告→在课堂中再次发言并与教师和同学一起进行讨论。20世纪30年代后,Seminar教学法作为一种具有互动性、民主性、激励性和学术性的教学或学术交流方式,逐渐被世界许多国家的大学教师广泛采用,而且教学的对象也开始扩大到了普通本科生中。因为,Seminar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的研究精神和研究能力,通过构建各种不同的结构模式来体现出各自独特的实践价值,形成了各种实施方案和教学理论研究,真正达到“学有所获、教学相长、日学日进”的教学或交流目的。

2.Seminar教学法的特点。Seminar教学法具有民主性和互动性,即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通过师生双向互动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并扩大其阅读范围并提高阅读水平。Seminar教学法具有学术性,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探究,促使学生形成合作研究问题、提高表达能力,使得整个教学转变为以学生自主型、主动型学习为主。同时,Seminar教学法具有激励性,它能促使教师教学重心转变,形成以学生为中心和以能力提升为中心的教学思路,同时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的学习方式。因此,Seminar教学法的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思维发散、头脑风暴表现出多向互动、学生主导的特点,在师生沟通、交流和讨论中完成了观点的碰撞、分析与归纳、知识的呈现,展现了从知识再现到知识创造的过程,通过讨论,师生自由发表意见,大胆探索,来发现真理、趋近真理,并完善真理,完成人才培养的目的。

三、立足于案例教学法与Seminar教学法结合使用的区域经济学本科教学方法的构建

1.案例教学法、Seminar教学法不适合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单纯使用。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有其自身的特点:从总体来看,区域经济学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系统,它不仅涉及产业之间的关系,而且涉及与经济基础相对应的区域的管理、政府的效率等。区域经济除了是一个产业系统以外,还是一个地域系统,是一个由区域内具有不同形式和功能的地理单元(如城镇、乡村和道路)和由具有不同产业分工的地理单元(如工业区、农业区、交通运输枢纽等)构成的地理空间,它必然与区域的地理条件、地理环境发生一定的关系。同时,气候、地形、矿物资源、地表植被、土地资源、水资源,以及区域的生态环境质量都会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积极的或消极的影响。因此,区域性和实践性就成为区域经济学的明显特征,如果课堂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教学案例缺少地方特色,将会使区域经济学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如果缺乏讨论,会使得教学成为教师对学生的单向理论知识的灌输,从而影响了学生学习区域经济学课程的兴趣和综合能力的提高。

2.案例教学法与Seminar教学法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结合使用的意义。(1)有助于理论联系实际,充分体现区域经济学的区域性和实践性,以案例内容和Seminar的结合形式为契合点符合学习的规律,有助于提高学生认知知识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两种方法的结合使用为理论联系实际、师生观点碰撞找到了一个很好的交点:来源于社会实际或校园及周边生活实际的具有典型性、综合性和动态性的案例可以为学生理论联系实际架起桥梁。而Seminar的教学主题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引发学生对理论的思考和质疑,使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科学研究的方法,经历科学研究的过程。(2)有助于发挥教师的教学主动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目前,区域经济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在我国有脱节现象,特别是针对现实问题的深层次理论研究相对滞后,缺乏生动典型的案例;另一方面,作为塔里木大学农业经济管理本科专业的核心课程,区域经济学本身综合性极强,并与本专业相关的其他专业课程联系较为紧密。而且,该门课程开设在第七学期,当课程结束后学生就开始进入毕业论文撰写阶段,通过讲授区域经济学的各个知识点,能够让学生理清思路、明确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相关专业知识分析解决区域经济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毕业论文撰写打下坚实的基础。这就必然要求教师的研究型教学,督促教师积极主动地拓宽专业知识面宽、寻求教学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学习、贯彻、运用理论的意识和能力。因此,案例和Seminar的结合通过充分的多向互动与交流,活跃了学生的知识视域和思维,更重要的是打破了教师固有的思维模式,激活了教师的研究潜能,真正实现了“教、学、研相长”。(3)有助于引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生动的案例和活跃的课堂讨论体现了教、学、研的有机结合,本着尊重、平和的宗旨使师生在民主、平等的氛围中,以进行教学互动和学术研讨,使课堂成为智慧修炼的道场、思维激荡的空间,最大限度地给予了学生自学、思考、研究、创新的时间和空间,鼓励学生多角度、多侧面、多层次地诠释、分析知识点。使得一些区域经济素材得到了直观的展示,很好地提高了教学效果,有助于学生创造性素质的培养,有利于实现本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3.以案例教学法与Seminar教学法为基础的区域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探索。区域经济学作为一门实践性、政策参与性很强的应用类课程,不仅强调在教学中要综合性运用多种经济分析方法,同时还强调需重视实践教学。踪家峰认为,应按照“顶天立地”的原则对区域经济学教学进行全面改革,“顶天”即通过教学科研与国际接轨,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学学科建设的全球化和国际视野的形成。“立地”即通过发挥区域经济学研究区域问题的特有优势,着重研究中国区域经济中的现实问题。因此,区域经济学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根据案例教学法与Seminar教学法在区域经济学教学中结合使用的原则和目标,主要在于以下几方面:(1)构建立足于自身教学需要的区域经济学教学体系。①构建方向,要面向现代化和国际化。现代社会经济的发展是全方位、多因素作用的结果,再加上世界经济呈现出区域化、集团化、一体化的趋势,这就要求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内容也必须全面与国际接轨。一是引进并借助优秀的区域经济学教材和教辅书,目的是通过国外先进的理论、研究方法如经济地理与经济政策空间计量等来加强和充实区域经济的内容;二是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采用请进来和送出去的办法,邀请国内外知名的区域经济学学者、大家来校讲学,也可以选派部分优秀的区域经济学教学人员或研究者到国内外知名院校外进修或攻读学位。②要面向区域化。有目的性、区域性地针对不同层次的本科学生开展区域经济学教学。如在内容的选择上,农业院校的经济学或管理学本科学生可以以农村和城镇区域经济学作为主要学习方向,而非农院校的经济学或管理学本科学生可以以城市区域经济学作为主要学习方向。如在案例的选择上,有民族學生的院校可以以选择贴合民族学生身边或家乡的相关民族地区的区域发展实际情况作为案例进行讲解,这样才能使民族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和运用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更好地了解家乡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2)教学体系构建。综合化和多样化将是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的鲜明的趋势,基于区域经济问题的复杂化和多样化,区域经济教学体系可以考虑由三部分构成:第一部分是经济学基础。要不断吸收与借鉴主流经济学的思想与方法,如微、宏观经济学、发展经济学、计量经济学等;第二部分是区域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如空间经济分析、城市经济学、公共经济学、空间计量与GIS技术等;第三部分内容是基于实证研究的区域经济学教学。(3)优化教学内容,保证教学目标的实现。根据案例教学法与Seminar教学法结合使用的原则和目标,结合区域经济学的课程性质和教学目标,区域经济学的教学内容设定为三大部分:理论基础与脉络、应用、研究方法。

参考文献:

[1]刘荣.案例教学法与Seminar教学法综合运用于法学本科教学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10):60-62.

[2]踪家峰.中国区域经济学教学的现状、问题与改革方向[J].经济研究导刊,2008,(5):128-129.

[3]陈潭,程瑛.Seminar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学模型构建[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4):57-59.

[4]唐礼智.区域经济学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J].鸡西大学学报,2009,(2):14-15.

[5]王书全.浅谈多媒体“Seminar-案例教学法”及其课堂教学模型的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1,(6):53.

通讯作者:方翟。

作者:霍瑜,方翟

案例教学视域下经济学论文 篇3:

探究案例法在商务日语函电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案例法在商务日语函电教学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主要因素为案例法适用于不同教学环境。学校在对学生商务日语函电的教学中采用案例法的教学方式,可以大幅提高学生日语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为学校的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教学氛围,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日语语言的学科素养。但在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也具有自身局限性,例如教学案例质量不高、学生对日语语言学习的困难大、课堂资料选择不合理等等情况。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学校在使用案例教学法对学生商务日语函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主要采取了合理、有效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学。本篇文章主要是对案例法在商务日语函电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案例教学法;商务日语教学;素质教育;教学模式

随着日资企业在中国的投资以及我国对日贸易出口的数量的不断增加,日语方面的专业人员在各个对日企业的需求也在持续增长。根据这种情况,不同学校之间也正在顺应社会的发展进程,在学校设立了众多日语学习的课程,例如商务日语翻译、对外日语谈判以及商务日语贸易等众多课程。而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即使大多数学校已经相继开设了众多日语学习的课程,但是对于日语人才的培养路程仍然是任重而道远。[1]在这期间,出现了众多的专家教授对商务日语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分析和探讨,甚至还有部分专家学者针对商务日语函电的教学设立了专门的教学课程。但是,本篇文章的主旨是根据不同学生的自身特点设立不同的商务日语的教学方法,并采用案例法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学习商务日语函电的课程。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及劣势

(一)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1.可以适应不同的教育环境

商务日语教学中运用案例法能加强学生日语学习能力,这主要由案例教学法自身得独特优势决定。一方面,案例教学法教学方式多种多样,能够与不同教学环境相适应。例如,传统课堂教学的方式在中国较为常见,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情况也主要是枯燥的讲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但是案例教学法在商务日语函电课堂上的应用,可以通过在课堂上用案例向学生教学的方式,促进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案例教学法实践性非常强。教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可以使用优秀的商务日语函电教学案例,在课堂上与学生共同探讨案例、分析案例、研究案例,在与学生共同学习商务日语函电教学案例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学生提升日语语言的学科素养。

2.强化学生的沟通能力

商务日语不仅需要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拥有强大的学科技能,而且也要求学生需要具有流畅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使用案例法,帮助加强学生日常商务日语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一方面,教师在课前选择案例时,应该着重选择与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等相关的案例,并且要求学生保持客观、冷静的态度,通过案例中不同人物场景所反映的不同信息来对案例进行分析,不仅能提升学生在商务日语函电课堂的积极性,而且还能够增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和表达,帮住学生提升日语口语技能。另一方面,教师在进行案例法的备课过程中,可以将案例中词汇、句子以及段落的日语表达加入到日语教学的课程当中,这不仅可以有效拓宽学生的词汇量积累,并且可以有效的帮助学生加强日语学习的学科素养。

3.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践环境

案例法能够为学生在学习商务日语函电的过程中,提供一个真实、有效的学习氛围。首先,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引入恰当的案例,让学生自由组队并以团队的形式讨论教师布置的案例,这样学生就可以将课堂上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课堂实际案例上,并通过日语交流的方式建立起一个商务日语学习环境。其次,教师可以通过重塑现实案例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商务日语理论知识的基本了解,通过建立案例发生的特定环境,教师需要在课堂上向学生分析整个案件的真实环境,重塑真实场景,在学生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商务日语函电的学习技巧。[2]

(二)案例教学法的劣势

1.案例质量较低

案例法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学生的日语表达能力,而且也帮助学生掌握了商务日语理论知识,但是在一定程度上也带来了案例质量低下的问题。首先,只有适合国家现阶段教学目标的案例才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的日语表达能力,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大多数事情并不一定能够与学校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相匹配,所以部分案例与商务日语函电具体教学存在很大的差异。其二,教师在进行案例的挑选时,很难判断该案例是否属实,甚至会存在一些教师为了课堂教学内容而故意编造一些虚假的案例。由于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技能情况有限,所以学生在商务日语函电学习的过程中很难对教师布置的案例的真实性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所以就导致了案例质量普遍低下情况的发生。

2.学生的语言理解难度较大

案例法虽然在一定情况下帮助学生了解了日语学习的真实情况,但是也给他们增加了商务日语函电学习的难度,这主要反映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教师搜集到的案例通常较为繁杂,即使大多数学生对日语的学习有一定的基础,但是由于语言的局限性,导致他们阅读日语资料的过程中还是非常困难。此外商务日语的教学案例中还存在大量的口语词和稀有词,让学生很难理解案例中的场景内容,也增加了教师日语语言教学的难度 。另一方面,日语课堂教师引用的案例大多涉及日语商务交流等多个方面,但是由于学生学习资源有限,导致学生只能关注商务日语学习领域的一个方面,这也对学生的日语理解能力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3.难以找到适合的教学资料

由于学校教学大纲的范围限制,就造成了完整的教学案例相对稀缺,这使得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很难找到与教学任务相一致的商务日语教学案例。在商务日语函电的教学时,每天都会都会发生不同的事情,但是这些案例都不可能作为案例引入到学生的日语课堂学习中。对此,教师在进行案例的选择时,就必须放弃一部分案例,选择恰当的案例,并从专业的角度向学生传授有关商务日语函电教学的知识。在生活中尽管有些案例符合商务日语教学的目标,也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商务日语的特定学习需求,但是这些案件并不是完整的,也没有充分的表达有关知识,有时甚至只是有关案例的结构框架,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备课时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核查该事件的完整内容以及完整表达。[3]

二、案例教学法在商务日语函电教学中的应用

尽管案例法对于商务日语函电的教学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这种教学方法由于受到了教科书以及教学工具的限制,仍然不能被大多数学校所认可。所以寻找优秀的教材以及提高日语教师的整体素质,已经成为了整个商务日语函电教学的重要内容。然而,实施案例教学法成功的关键在于是否有足够的教学工具支持教师的教学工作开展,现从以下两个方面对案例教学法的合理应用进行探讨。

第一,案例选择不仅要遵循普遍性、突出性、真实性以及及时性等特点,还需要适应商务日语函电专业的语言水平和商务知识能力。与其他经济学的学生相比,商务日语函电专业的学生不仅商务知识较为薄弱,而且日语语言的学科素养也较为低下。所以,教师在进行案例选择的过程中,不仅要选择符合教学目标的内容,而且要选择难易程度相当的案例。一旦教师选择的案例的难度较为复杂,那么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会过多的将注意力集中在练习经验上,从而忽视了商务日语学习的过程中对日语语言的学习。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教师应在课前充分了解到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选择适当的案例对学生进行教学。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商业信件和电子信件的案例对课堂上学习到的商务日语函电的教学进行讲解。学生不仅可以运用自身的分析能力学习到商务日语函电教学的重要作用,而且教师也可以通过这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提高自身日语语言的学习技巧。第二,案例教学的实施。实际学习的案例法主要包括准备、分析、总结等各个环节。案例法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通过案例来研究商务日语函电教学中复杂的商业理论,而是要加强学生的日语语言表达和交流能力。所以商务日語函电的教学与其他课程不同,即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不同的课堂情况以及学生水平对教学内容进行及时调整。

三、结束语

尽管当前越来越多的学校设立了商务日语函电的学习课程,但由于商务日语教学课程设立较晚,导致目前大多数学校仍然没有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校有关商务日语教学建议的讨论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对商务日语的教学工作产生阻碍。比如,学校在教科书的选择时没有考虑到案例法的问题,但教师不能对案例法在商务日语函电教学中产生的作用而视而不见。案例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日语语言水平,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化交流的能力以及商务实践应用能力。基于这种情况,教师在进行案例法教学工作的同时,需要对案例法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当然,案例法并不能成为一种完全自给自足的语言教学方法,加强商务日语函电学习的课堂效果,以及如何更有效的结合不同案例的教学方法,是未来学校进行商务日语函电教学的主题。

参考文献:

[1]高校跨境电子商务日语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何娟娟.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1(05)

[2]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商务日语课程教学探讨——评《商务日语》[J]. 周海宁.  热带作物学报. 2021(08)

[3]语篇分析视域下的商务日语函电教学研究[J]. 魏凤麟,马丽丽.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20(05)

作者:袭宏

上一篇:项目教学法与经济数学论文下一篇:非认知能力下入学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