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现象下声乐艺术论文

2022-04-15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声乐艺术舞台表演多元化的趋势也呈现出迅猛的态势。“跨界”表演就是其中非常显著的艺术现象,文章详细论述了“跨界”的意义和内涵,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当代声乐跨界现象的成因、表演特征和未来展望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跨界现象下声乐艺术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跨界现象下声乐艺术论文 篇1:

浅谈时下音乐潮流

摘 要:跨界在西方音乐传统中,特指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互借鉴和相互包容。从“跨界音乐”的风潮愈演愈烈的趋势着手,介绍“跨界音乐”的概念,起源以及“跨界音乐”的代表人物,分析“跨界音乐”的特点,舆论对“跨界音乐”的看法,和“跨界音乐”的影响。

关键词:跨界音乐;超越界限;融合

“跨界音乐”这个词语是近几年在国内兴起的名词,由英文单词“Cross-over”翻译而成。国外大约在半个世纪之前就已经有了“跨界音乐”,并且出现了很多跨界音乐人,如古典辣妹组合、神秘园组合、莎拉·布莱曼、马友友、陈美等等,他们大都接受过古典音乐的专业训练,往往很自然地流露出典雅的气质和纯熟的技巧,而他们的作品却融进了大量流行音乐元素,或干脆以流行为主。因此,人们认为他们的音乐既不属于古典也不属于流行,而是专属“跨界”。对于熟悉近几年流行乐坛发展趋势的乐迷来说,这样的音乐“跨界”并不陌生,“跨界”正是热门中的热门。“Cross-over”已经成为文化生态的一种体现。

从传统到现代,从东方到西方,近些年来,跨界的风潮愈演愈烈,它正日益代表着一种新锐的生活态度和审美方式。每时每刻,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能看到以时尚的名义进行包括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的跨界行为,不可否认“Cross-over”的时代已经到来。

一、何谓“跨界”

“跨界音乐”这个概念并非今日所有。在西方音乐传统中,“跨界音乐”特指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互借鉴和包容。在欧美乐坛,使用“Cross-over”的说法比“Crossover Music”多一些,正式一些;在我们的媒体语境里,则“跨界”与“跨界音乐”会有动词与名词的差别。这倒也巧妙:先得“跨界”,才有“跨界音乐”,它总是以一种音乐“风格”的身份出现,人们也接受了这个概念。实际上跨界音乐是唱片工业的一个“门牌”,不同类型的唱片都可以打上这个牌子。

目前,在当今音乐界里,对“跨界音乐”的界定比过去宽泛了很多,不仅包括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交融,还包括民族音乐与流行音乐,以及古典、流行与民族的交融等。这些融合不仅体现在创作上,也体现在演唱方式和形式上。相对而言,“跨界音乐”现象在流行音乐界最为突出。因此,对“跨界音乐”的定义并没有一个固定的界定。大部分的研究都指出,“跨界音乐”是把不同的音乐形式糅合在一起,产生多种不同的音乐风格。

二、跨界的起源

所谓“跨界”,其实早就已经存在,它是音乐发展过程中一种很自然的现象。艺术家的表现形式永远是多种多样的,音乐更是如此,音乐家总在寻找和探索更新的,更能吸引大众关注的表现形式。从上个世纪70年代的约翰·威廉姆斯到80年代的理查德·克莱德曼,再到后来的雅尼、陈美、“古典辣妹”,许多意识超前的音乐家努力尝试着在古典与流行之间寻找一条全新的音乐道路,也因此形成了探索“跨界音乐”的浪潮。

有一些音乐人认为:“通常音乐家受创作界限、演奏者的技巧界限、乐者的感悟能力等等原因而形成各种音乐形式的概念界限,其实音乐本身无界限可跨,因为任何音乐形式之间可以通过音乐本身来融合。”因此,“跨界音乐”可能只是一种名称,而不是一种形式。

另外,“跨界”仅仅是个相对的概念,我们今天的古典音乐很多就是当年的流行乐。比如莫扎特和贝多芬,他们当初都是宫廷乐手,说的通俗点就是为上层宫廷贵族提供娱乐消遣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作品因其精湛的艺术价值,得以流传下来,从而完成了流行向古典的转化。

三、跨界的代表人物

安德烈·波切利常被媒体称为“跨界音乐家”,不知他是否认同这个称谓。说起跨界音乐,我们就会想起很多艺人的名字:如歌手莎拉·布莱曼、夏洛特·丘奇、乔什·戈洛班,演奏家陈美、古典辣妹、马克西姆,还有神秘园等,可以列出满满一单人名——都是媒体上非常活跃的明星人物。他们大都出身于古典音乐训练,往往很自然地流露出典雅的气质和纯熟的技巧,而他们的作品却融进了大量流行音乐元素,或干脆以流行为主。而人们认为他们的唱片既不属于古典也不属于流行(尽管很流行),而是专属“跨界”。

拿几个典型的作为例子来讲吧:古典辣妹可以说是具有典型意义的跨界音乐代表。四个女孩都是音乐学院的毕业生,都是受过正规古典音乐教育的提琴手,她们是出师名门的古典乐器精英,在组合之前都是小有成就的年轻独奏家。而在资深音乐人梅尔·布什的包装制作之下,她们将古典风格的曲目和萨克斯、东方民谣、劲舞和摇滚结合起来,非常标新立异。她们除了演奏通俗乐曲之外,还演奏室内乐,几乎无所谓古典与流行泾渭分明的界限。

刚来中国不久的克罗地亚钢琴王子马克西姆,他以“跨界”演奏为定位,曾经与交响乐团合作录制了很多钢琴协奏曲。对比理查德.克莱德曼纯听觉性的音乐形式,马克西姆更多地加入了视觉元素。马克西姆的宣传包装定位也是很成功的,他常在独奏会上使用激光,干冰,影像墙等手段,制造流行音乐般的现代效果。在很多人看来,他衔接了古典与现代,弥合了两者之间的表现差异。

2008年,北京奥运会,一曲《我和你》,让我们对莎拉·布莱曼又一次瞪大了眼球儿。我们常会在“音乐”上面打转,而忽略了其它。实际上,莎拉·布莱曼代表的跨界音乐很多时候还是一种表演方式:音乐跨界,视觉也跨界。她采用古典音乐中的著名乐段进行改编和填词,或者重新编配,使古典音乐焕发现代的风采。演唱方式上在演唱中揉合了美声、民族、通俗、花腔等不同的演唱方式。从演唱形式上,她与不同类型的歌手合作,形成对比,更突出了她的跨界风格。

很多“正牌”古典音乐家也常常跨界,例如帕瓦罗蒂,他的“帕瓦罗蒂与朋友们”慈善演唱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开始举办至今,引起过巨大反响,鲜花赞誉,不屑斥责,全都经历过了。在演唱会上,虽然帕瓦罗蒂只是不很娴熟的演唱了一些流行作品,但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让人们看到:古典可以与流行同台,在善意与理想面前,它们没有隔阂。这种跨领域的合作并非他首开先河,但他与流行明星的公众影响力却是前人难以比拟的。他们并没有创作出新的音乐作品,但是带来一种新的姿态和表达方式。

四、跨界音乐的特点

跨界在西方音乐传统中,特指古典音乐与流行音乐的相互借鉴和相互包容。

“跨界音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打破界限,古典与流行,传统与前卫,演唱与器乐演奏等等一切原本壁垒森严的界限都被超越了,取而代之的是许多音乐元素融合在一起,富于更多的变化,表现出超强的丰富性,更加平易近人,带给人们更为丰富的感官享受,符合新世纪人们不断变化的欣赏口味,从而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的欢迎,当仁不让地成为新世纪的音乐宠儿。

跨界音乐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在音乐上,往往把某种典型的乐曲编配成其它的音乐形式,如莎拉·布莱曼,她代表了广为大众接受的一种古典跨界模式:曼妙的美声,加流行的编曲。

第二,在演唱形式上,往往演绎多种形式,如美声、民族、通俗融为一体。

第三,在视觉效果上,往往采取与所演绎音乐类型不相符的表演形式和着装,如古典辣妹组合,她们只需持琴并以性感狂野形象示人,不闻其乐,即已“跨界”了。

其实音乐界的跨界组合在国外是比较常见的事情。一般来说,有美声唱法和流行唱法的组合,也有乡村(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的组合,当然也有古典音乐(乐器演奏)与流行唱法的组合,只要是两种不同类型的风格组合,在广义上都可以说是跨界组合。比如刘欢和莎拉·布莱曼合作的《我和你》就应该属于跨界合作。

五、舆论跨界

在各类音乐资讯里,跨界音乐总与一大堆美伦美奂的音乐词汇并列为伍,如新世纪,凯尔特,世界音乐,心灵音乐还有新古典主义等等。媒体上谈论跨界往往是赞许的,常用“横跨”、“融汇”、“开创”等溢美之词来形容。

有人说,跨界音乐颠覆传统,是各种音乐元素的完美融合,突破了文化的樊篱;也有人说,跨界音乐是对严肃艺术的践踏,貌似古典的欺骗观众;更有人说,因为跨界音乐降低了古典的门槛,会培养出更多有修养的准古典听众,复兴古典。

传媒话语总有太多隐含意味,干扰我们真实地去面对音乐,很多时候,谈论跨界音乐既是谈音乐,又是在谈论我们对音乐的想象,交代我们的误读,于是,我们表达了自己的观念,体认了自己的“文化身份”。

六、跨界音乐的影响

跨界音乐传入国内也不过短短十几年的时间,虽然观众对于这种与中国的民歌或者革命歌曲迥然不同的音乐形式,最初显示欧美音乐了极大的兴趣,但是毕竟存在语言以及文化上的隔膜,人们还是不习惯这种用母语之外的语言来演绎的音乐形式。而国外流行乐手们虽然看上去热情洋溢,但对于我们来说又有些太过招摇了,这些演绎方式并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被观众们所能够接受的。然而,“跨界音乐”却恰到好处地弥合了这个裂缝。从接受角度来说,音乐的演绎方式在全世界的范围内都是相通的,毕竟人们对于和谐与美的感知能力还是没有文化上的差异的。

最近几年,国内很多领域的歌手都将“跨界音乐”带入自己的音乐中,例如在著名歌唱家彭丽媛的新专辑《源媛流长》中,录制了一组经典民歌,传统民歌的配器中加入了大量西洋管弦乐的伴奏,还出现了电子声效的运用。声乐中的“跨界”现象是一个泛指,既包括歌唱者有能力兼容美声、民族或通俗等多种声乐作品,也可以指歌唱者“反串”不同声乐角色等,以致产生了一些如“美通”、“民通”之类的词汇。

跨界风格对流行音乐的影响,在如今的华语流行乐坛中,所谓的“跨界风格”,其实是没有形成气候的,它不是一种跟风的现象,更没有呈现出一种显而易见的流行趋势。最近几年,很多通俗歌手都或多或少的在自己的演唱中运用了一些跨界风格,例如,韩红的西藏民歌本身就是一种跨界;曾格格与冯晓泉的演唱与演奏更是不错的跨界;女子十二乐坊给观众一种听觉和视觉上的共同跨界……只不过有人涉足的较多,有人涉足的较少,作为跨界风格的尝试,已经在通俗音乐领域升温了。

七、跨界音乐的发展

“跨界”音乐是一种嫁接,更是一种发展。斯坦·盖兹在上世纪60年代将其音乐里融入了大量的桑巴音乐,从而带给人们无限的南美风情;保罗·西蒙将非洲音乐融入到现代的流行音乐中,让更多的乐迷都能听到来自非洲的灵魂歌唱;同样,如果不是因为恩雅等爱尔兰音乐人在他们作品中大量运用凯尔特音乐元素的“跨界”尝试,我们必定也会少了一种接近天籁的审美感受。而莎拉·布莱曼如果不将古典唱腔跨到流行的声调中,那么古典乐迷也许直到现在还无法享受到流行音乐中的人性美,流行乐迷也依然会在仰视的状态中对着古典乐的清高而退避三舍。

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会有一个“心结”,会觉得音乐会因为跨界而显得“不纯粹”、“没有个性”了。这个问题,耿纯曾经说过,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基于创新发展的“跨界”是音乐艺术进程中的一个大趋势,创新和包容可能比纯粹更好,因为它尝试将各种乐器和人声表演方式熔于一炉,把有限变成了无限。古典音乐也需要前进,我们不能总是停留在莫扎特和贝多芬的时代。如果死守某个界限,其实是一种变相的保守。当然,这种跨界式的融合一定要有一个前提,那就是把技巧融到每一个细胞里,用心体悟音乐的精髓与实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推动音乐艺术的发展。

跨界音乐自然而然的到来也让我们感受到音乐艺术绵延不断的发展动力,在发展的进程中会不断孕育着更丰富、更深刻的驱动力,在音乐艺术的道路上不断地探索、创新、尝试、发展,掀起一股又一股新的浪潮,古典音乐和新的手法、新的演出方式结合,或者说是实现某种程度的“嫁接”。这在国际舞台上是一种潮流,“跨界”其实只是音乐发展的新探索之一。

在从事跨界音乐创作、演奏的艺术家心中应打破自己原有的音乐界限打开自己的视野、敞开你那宽阔的胸怀,包容那些异样的、多姿多彩的音乐之声,不断地跨出那使你担心而又精彩的一步又一步。

当然,也并非任何音乐形式只要经过“跨界”的整合就一定能焕发出新光彩,曾经被国人寄予厚望的电声越剧和交响京剧,最终就都没有获得听众的认可。真正好的“跨界”音乐只有通过全新的自发创造来完成,只有水到渠成的契合才能创造出全新的艺术享受。

跨界这个概念,其实也是跨界音乐真正要跨越的。

参考文献:

[1]伦兵.音乐三主题:跨界、名团、市场[N].中国艺术报, 2005-1.

[2]李红艳.跨界:音乐的反叛式超越[N].北京日报,2004-6.

[3]范晓娟.流行音乐“跨界”未成气候[N].新京报2006-12.

作者:王晨阳

跨界现象下声乐艺术论文 篇2:

当代声乐舞台表演多元化探微

摘 要:随着世界经济与文化的加速发展,我国声乐艺术舞台表演多元化的趋势也呈现出迅猛的态势。“跨界”表演就是其中非常显著的艺术现象,文章详细论述了“跨界”的意义和内涵,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对当代声乐跨界现象的成因、表演特征和未来展望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跨界 跨界音乐 跨界美声

现代社会以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生存环境都发生了显著的改变,世界各个民族文化和艺术的融合与冲突,不断改变着我们对生活和艺术表现方式的认知。各个不同时期和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大规模走进我们的视线和文化生活中,导致艺术品和生活之间的疆界相互融合,也因此不同形式的艺术品种之间的差别和界限愈加的混沌不清,由此这种全新的艺术形式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官刺激,于是“跨界”成为当今艺术领域内炙手可热的一个现象和存在。

一、“跨界的内涵”及主要形式

“跨界”的英译是“crossover”,究其本源是从西方引进的语汇。在2007年1月出版的《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把“跨界”定义为“多领域(或多风格)的成功。尤其指在流行音乐上” 同年5月出版的《韦氏新世界音乐词典》对“跨界”的定义是“改变原本是为某一类观众准备的音乐却在另一类观众那里获得高度成功的现象典型的例子是古典音乐表演者,如霍洛维茨、克莱尔、帕瓦罗蒂、帕尔曼和多明戈等,受到普通音乐爱好者的热烈欢迎;具体的曲子可能成为时尚。另一主要的改变是表演者以另一种意想不到的风格演奏,如斯特桑德的古典唱片集或马克奥康诺的小提琴和管弦乐协奏曲。”①而在百度的搜索引擎上对“跨界”是这样定义的的“crossover原意是跨界合作,将风格迥异的艺术风格元素融合,在一起代表着一种全新的生活表达和审美态度。

如何对“跨界”有更加充分和详实的了解,就需要对这个词汇的内涵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具体是指处在不循环往复的变化、异化和超越的状态之中;而“界”是从属于名词范畴的,本身具备非常清晰的规范性指向和区别性的功能作用。那么“跨界”这个动宾词汇的内涵就是需要得到广泛认可的,  值得一提的是,跨界的概念是不断发生变化的,这个概念产生伊始就意味着是可以不断被批判和被否定的状态中,作为与其他人文学科的区别所在。是一个不断开放和包容的思想理念。跨界是对以往的大家既定的观念、定义和范式的扬弃,这种扬弃并不是对以往约定俗成的观念的否定,而是对大家一致认同的思想观念及范式的瓦解以及跨界艺术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一旦这种超越停滞不前了,这种“跨界”的意义也就不存在了;再其次,“跨界”是一个具有创造性的观念,它的内容形式可以来自各种不同元素的整合,整合以及拼贴的艺术形式都是一种创造性的成果,其暗含着“跨界”的主旨和创造性的行为方式;最后,“跨界”是一个具备扬弃内涵的概念,它是对已经生成的艺术形式的继承和否定,其内部始终存在着变化再变化的紧张和动力。总而言之,“跨界”涵盖了冲突、求变、求新、求异的特质,在这种自身逻辑的衍变中,“跨界”显然没有严格的边界和预设的规范,更不存在所谓权威的艺术形式,如果要进一步探究跨界的本质内涵,这个问题是没有终极答案的,因为跨界的概念就是開放的,所以无法去界定什么是跨界的本质存在。问题,而只能转向“跨界是以何种方式存在的?”或“跨界的意义是什么?”

有学者指出“跨界音乐”涵盖着两层意义,即是创新与融合,融合是指对不同的艺术形式和领域边界的超越,意图跨域彼此之间的限定和边界,生成更具创造性的风格意蕴和艺术形式,拓展更为开放的艺术领域,为观众呈现更为多元的艺术种类。值得注意的是,跨界作为一种多元文化影响下的艺术形态的出现与当代艺术家对层出不穷的当下艺术现象的自觉表达是分不开的。是艺术家个人艺术创作观念和艺术审美态度的表达。在当代的社会精神生活中,大众更倾向通过定义一种审美趣味和格调的表达来定义跨界音乐艺术所蕴含的意味。

“跨界美声”由此应运而生,是指美声唱法与另一种唱法的融会贯通和转化。当下人们对契合大众审美趣味的声乐形式趋之若鹜,“跨界美声”正是符合这一趋势的艺术种类。“跨界美声”是西方传统美声、民族声乐形式和流行唱法的拼接和交融,使这种阳春白雪的艺术形式走入寻常百姓的视野,更具观赏性和娱乐性。这种雅俗兼具的特征使喜爱传统美声的听众和热衷流行唱法的受众,都会沉醉这种边界模糊的艺术形式的魅力之中。另外 “跨界美声”本身所具备的多元包容的特性,能够让具有不同民族文化背景的受众都可以从这种音乐形态中吸取充实本民族的音乐艺术,所以跨界艺术非常的普及,这也是“跨界美声”能够短时间内迅速发展和流行的重要因素之一。

二、声乐舞台跨界演唱的思考

从近些年跨界演唱的歌曲风格来观察,无论何种艺术风格的歌曲被改编成跨界演唱的表演模式,都具备符合大众审美需求的特征。跨界歌曲带有很强的时代气息,迎合听众的趣味,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美声演唱技巧性强和与时代疏离的缺憾。诚然,这种演唱形式能够吸引古典音乐爱好者的同时,也对流行音乐的受众产生很大的号召力,与其产生的社会文化思潮有着不可割裂的关系、以及商业化的市场介入和演唱者的艺术理念的更迭等等因素都有关联,这些原因都是跨界美声演唱能够继续发展下去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人类文明有着飞速的发展,人们的生活理念和生存方式都发生了质的改编,而计算机时代的到来和普及更使我们所处的生活环境成为了信息时代的主战场。国家之间、民族之间的艺术演唱形式的对话和沟通对当代音乐艺术演出市场机制的介入与日俱增。伴随着声乐表演舞台不断呈现出的精彩纷呈的形式和极具辨识性的音乐语言,大众的审美趣味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替,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演唱形式面前,人们音乐演出形式的审美趣味也展现出更高的标准,一些耳熟能详的演唱风格已经跟上大众的审美需求了,传统演唱艺术家为了获得更家繁荣的发展,势必要采用一种博采众长的演唱形式,跨界演唱所获得的成功也为当今声乐演唱舞台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例,在特定的人类社会发展阶段融合各种演唱艺术的流行元素来生成一种独具特色的艺术种类,才能使本国的声乐艺术得到蓬勃发展。

三、声乐舞台表演多元发展的展望

《Time to say goodbye》是在1997年由欧美当代流行音乐的重要代表人物莎拉布莱曼和安德烈波切利合作的二重唱,由此奠定了欧美跨界演唱在国内演出的基础,之后莎拉布莱曼在2000年推出演唱的个人专辑《月光女神》在中国华丽问世,并成功打开内地市场,引起大众的追捧和喜爱。在此之后,越来越多此类风格和类型的音乐唱片制品涌入中国市场,并受到大众的青睐,尽管之前同样演唱风格的声乐表演很少受到大众的关注。欧美的跨界演唱真正具备感召力的应该是2004年莎拉布莱曼的北京演唱会,在当时的音乐文化生活中引起了轰动效应。在中国,跨界演唱这种声乐表演形式其实出现得时间也不短,著名女高音歌唱家吳碧霞能依据作品的艺术风格来采用相应的演唱技巧,将两种类型的声乐作品相互融合和互补,在风格不同的作品之间相互转化,完美对接,因而享有“中西合璧的百灵”的赞誉。著名男中音歌唱家廖昌永2007年录制的个人演唱专辑《情释》,以他宽广厚重的男中音向大众展示了多首经典的流行演唱歌曲,重新演绎了经典歌曲的时代内涵。同年又发行的个人演唱专辑《山丹丹花开红艳艳》更是在声乐演唱中加入了美声演唱技巧的元素,使这些传统的经典歌曲融入了全新的美学意蕴,2006年跨界演唱的艺术形式已经在国内外已经呈现出越来越盛行的态势,并持续受到大众的好评。跨界演唱的艺术家们运用流行歌曲的演唱元素。民谣的曲风、歌剧中的脍炙人口的演唱片段等形态各异的演唱方式给予全新的编曲和演绎,促使跨界演唱这种艺术形式焕发出新的魅力,从而使艺术声乐和大众流行音乐之间达成很好的和解。

当代的国际古典声乐演唱舞台表演在歌唱技巧不断冲击和融合的碰撞中,不在囿于美声演唱形式的束缚,这种舞台演唱是运用固定不变的演唱形式演绎其对应的歌曲类型。在现代艺术观念的不断冲击下,传统的美声演唱已经凭借其深厚的演唱功底来演绎不同审美风格和演唱类型的作品。其中进行大胆创新的是占据当今古典声乐歌坛较高地位的男高音演唱家多明戈、著名黑人歌唱家杰西诺曼、女高音弗莱明等等。这些艺术家尝试将西方美声与欧美流行歌曲相杂糅,表现出令人耳目一新的演唱风格。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杰西·诺曼能够凭借其高超的声乐技术在古典歌剧、黑人灵歌,欧洲艺术歌曲和极具时代感的现代音乐剧之间游刃有余的切换自如,是跨界演唱中的典范。

历史上每一个阶段产生的音乐流派和艺术风格都会有几位杰出的演唱家为代表,跨界美声演唱舞台形式是20世纪后期产生出的声乐与其他艺术演唱风格的融合,其主要的演唱形式在美声演唱技法的基础上融入其他种类的唱法从而演绎出全新的演唱形式。值得一提的是,“跨界美声”一般是针对欧美演唱舞台出现过的美通和相应的演唱形式而言的。而国内的美声融合其他唱法的演唱形式,极少用“跨界美声”这种称谓。国内美声与民族,美声与通俗、美声与原生态的结合演唱主要用“转化”来界定。

跨界演出这种形式由于所具有的多元和开放性,所涉及的音乐样态更加丰富和多样,因此,无论是在国内外的演出,从形式到内容都令人目不暇接。本文将“原有歌唱风格融入其他不同类型的音乐元素或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融合、再创造所形成的新的演唱形式叫做跨界演唱”来表述这种风格的演唱形式。

结语

目前“跨界美声”的发展还需要从三个层面来进一步拓展:1.应该有更加有创意的的古典声乐的改编作品问世,以便更加贴合古典演唱艺术家的歌唱风格。2.对跨界演唱演员要加强声乐技术的素养训练,并培养古典音乐文化的艺术修养。3.跨界美声演唱的商业运作在关注大众化和通俗化的同时,不能忽视歌曲改编的艺术韵味,力求时代感与艺术内涵的紧密结合。

注释:

{1}斯洛尼姆斯基.韦氏新世界音乐词典[N].辽宁:辽宁教育出版社,2007.

参考文献:

[1]尚家骧.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上海华乐出版社,2003.

[2]晋瑗,李晋玮.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3]邹本初.歌唱学沈湘歌唱学体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0.

[4]张林.民族、美声、通俗三种唱法的比较研究[J].北京中国音乐学院,2001.

[5]王秀敏.声乐艺术跨界交融现象的探寻与思考[J].云南艺术学院学报,2005.

[6]田旭.美声唱法在西方音乐剧中的影响[J].电影评价,2006.

注:本文系2017年度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项目,项目名称:音乐表演专业学生舞台经验培养与提升策略研究,编号:2017B064。

作者:李永玉

跨界现象下声乐艺术论文 篇3:

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的分析与研究

[摘要]随着我国声乐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声乐艺术中衍生了一个“全能型”的声乐唱法,这种声乐唱法便是唱法跨界。“全能型”的声乐唱法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拓展,推动了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针对唱法跨界的产生及背景进行详细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唱法跨界在声乐艺术中的体现和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的启示。

[关键词]音乐;声乐艺术;唱法跨界

声乐唱法跨界是同一个歌手能够同时掌握三种声乐唱法,并且在音乐演唱中呈现出来。这种“全能型”声乐唱法在我国乐坛一经涌现,便迅速崛起,甚至迈向了世界舞台,有效促进了艺术交流和音乐文化发展。很多专注于民族唱法的演唱者,在民族音乐演唱的基础上融入了西洋唱法,在唱法跨界领域中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绩。

一、唱法跨界的产生及背景

唱法跨界产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声乐艺术自身的发展。在我国社会不断发展的当下,声乐艺术的表现方式和唱法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进步。一些声乐演唱者专注于声乐唱法的创新和发展,还有一些音乐人在注重创作的同时,热衷于将不同表演风格进行融合,在音乐人和演唱者们的共同促进和共同发展下,助推了唱法跨界的诞生。此外,在社会经济水平不断提升的当下,世界之间的距离也不断拉近,多元化的音乐也逐渐引入到了人们的视野当中,很多人的审美水平也不断提升。唱法跨界能够满足当前广大听众们日益增长的音乐审美需求,给予广大听众们耳目一新的听觉享受。此外,唱法跨界在不断尝试融合以及创新的基础上,能够创新更多的表现形式,让艺术更加具有创新感和潮流感。

二、唱法跨界在声乐艺术中的体现

1.音乐作品内容

从本质层次上看,唱法跨界主要是体现在演唱者演唱方法和演唱风格上的转换和跨界,但是从另一个层次上来看,唱法跨界还体现在很多音乐作品中,很多相关声乐音乐作品中都存在唱法跨界的现象,需要演唱者运用不同唱法来演绎歌曲。例如,王力宏作为著名的通俗唱法歌手,他在音乐创作中不仅加入诸多京剧唱腔元素,而且还将说唱元素加以融入。最为经典的《花田错》和《在梅边》等音乐作品,作为通俗流行音乐作品类型,不同唱腔及音乐唱法的融入将这首歌曲从以往的单层次转向双层次。在音乐作品中不仅呈现出流行音乐元素,而且还与京剧唱腔紧密结合,展现出音乐作品内容的唱法跨界。

2.音乐作品风格

很多声乐艺术演唱家在进行声乐艺术创作和声乐演唱时,都能彰显出自己独特的声乐艺术演唱风格,或者在个性化声乐唱法的基础上,日积月累展现出自身独特的声乐艺术演唱风格。在音乐艺术创作中融入唱法跨界,可以在单一的音乐作品风格的基础上开展多样化音乐艺术风格创新,有效促进多元化艺术发展。例如,在《贵妃醉酒》中,李玉刚在其中融入独特的风格,不仅融入了我国传统京剧的音乐作品风格,而且融入了歌剧《茶花女》中的《饮酒歌》唱法,有效轉变了传统京剧单一的风格,给广大听众全新的听觉体验,做到了中西声乐唱法的融合,给广大唱法跨界演唱者和音乐创作者更多灵感。

3.音乐演唱形式

在我国艺术环境日渐融合以及社会整体大环境不断发展的当下,很多艺术文化领域朝着和谐发展的方向迈进。虽然唱法跨界在我国兴起时间相对较晚,但是却受到了我国大众的一致深爱和好评。唱法跨界独特的演唱风格和特点,能够有效迎合广大群众的喜好。针对唱法跨界在演唱形式中的融入,主要有两种体现。其一,是组合形式。组合形式作为一种重要的唱法跨界形式,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发展,组合形式可以在声乐演唱环节中融入更加多样化的内容。其二,是音乐剧形式。我国音乐剧不仅包含了戏剧,而且还包含了舞蹈音乐剧。唱法跨界在音乐剧中的体现是最为明显的,在一场音乐剧中可能融入多种声乐唱法,满足不同听众的多元化需求。例如,在音乐剧《猫》中,不仅融入了随性洒脱的通俗现代音乐唱法,而且融入了古典音乐美声唱法的内容,既满足通俗唱法听众的需求,又满足美声唱法听众的欣赏需求,体现唱法跨界的独特和创新。

三、声乐艺术中唱法跨界的演唱技巧

1.心理和生理基础是根本

想要生动诠释出“全能型”声乐作品的风格,就必须要“全能型”声乐唱法演唱者具备专业技巧和专业心理素质。任何演唱技巧,都需要演唱者在娴熟演唱技巧的支撑下,通过切身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悟,用声音来合理表现出音乐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内涵。想要完美演绎“全能型”声乐作品,演唱者需要具备生理以及心理两个层次的专业水平。对于同一首歌,不同演唱者熟练程度和使用的音乐唱法都存在差异,尤其对“全能型”声乐作品来说,涵盖了流行唱法、民族唱法、美声唱法三种不同唱法之间的完美转换。生理条件固然重要,但是心理条件也是“全能型”声乐作品演唱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基础。只有具备心理和生理双重基础,才能运用不同唱法艺术风格来演绎不同类型的音乐作品。

2.演唱生理调节技巧

在开展跨界唱法演唱的过程中,心理调节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也就是将音乐作品演唱中人声表现所需要的各种技巧进行衔接,并且有顺序、有规律、有步骤地在练习的过程中把握生理运动的各项能力,确保演唱者能够在生理层次上满足跨界音乐唱法的实际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提升歌唱者发声运动能力,促使歌唱者可以自主调控自身的歌唱器官生理机能和生理状态。跨界唱法演唱者在演唱的过程中必须要非常熟悉跨界唱法演唱作品,明确跨界唱法演唱作品中不同小节的演唱形式,并结合自身演唱技巧的调节,科学合理地将演唱技巧与跨界唱法演唱作品的内容进行契合并调节,充分融入自身对跨界唱法演唱的情感。

3.演唱心理调节技巧

只有注入情感的演唱,才能够真正称之为演唱艺术。在开展跨界唱法演唱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到人体器官以及整个生理运动技能,演唱者心理素质以及情感融入,是决定跨界唱法演唱技巧的关键点。演唱者的心理控制能力和心理调节能力影响着跨界唱法演唱不同技巧转换的效率,影响着演唱者是否可以随意切换不同演唱方式。跨界唱法演唱需要演唱者具备强大的心理调控能力和演唱调节尺度,需要演唱者将现实中的声乐转换技巧代入到情绪和心理体验中,实现演唱技巧和情感融入之间的紧密结合。跨界演唱者应在演唱的过程中锻炼自身的专注能力和坚韧意志,从客观现实反应的基础上,更加深层次地揭示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真正内涵。

4.展现主观能动性

在相对定型的跨界演唱训练的过程中,表现者的音乐诠释能力和表演者的生长环境、天性等各个层次存在很大的关系,此种音乐表现力是可以在后期慢慢培养的。在实践教学工作当中发现,通过对学生的积极引导,很多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将兴趣转移到了自己喜爱的民族戏曲、美声歌剧等诸多音乐唱法层次上。这也是在实践与挖掘过程当中学生对于自身音乐唱法喜好的转变。所以,在开展跨界演唱者心理调控的过程中,还应注重学生在跨界唱法学习时的兴趣,通过兴趣引导的形式,开拓学生的视野,让学生接触到更多的音乐唱法,充分激发音乐表演者自身对音乐最原本的追求和渴望,展现出音乐演唱者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总之,唱法跨界是声乐艺术的创新和发展,应该用发展的眼光正确看待。在明确唱法跨界产生背景的前提下,顺应时代发展并迎合广大听众的实际审美需求。虽然唱法跨界作为一种创新性的声乐唱法类型,但是在实际进行唱法跨界创新的过程中,还应该在夯实广大演唱者专业声乐基础的前提下,把持一个限度。既要满足广大听众的音乐审美需求,又要深化唱法跨界作品艺术审美内涵。若唱法跨界非常奇怪,那么就很难被广大听众们所喜爱,很难展现出唱法跨界的自身魅力。此外,唱法跨界演唱者还应科学合理地积极开展尝试,从不同美声唱法情感、风格、基本唱功的内容上进行分析,科学合理地开展唱法跨界,确保艺术的魅力。从音乐作品内容、音乐作品风格、音乐演唱形式等各个层次上开展唱法跨界创新,促进我国音乐艺术领域的可持续发展,强化艺术之间的交融。

参考文献:

[1]阮小阅.从“跨界”现象看民族唱法与美声唱法的融合[J].当代音乐,2018,(06).

[2]闫 芳.浅谈“跨界唱法”对现代声乐教学的启示[J].黄河之声,2018,(06).

[3]褚苑苑.分析声乐艺术中跨界唱法的含义及合理化建议[J].艺术科技 2016,(12).

[4]刘 畅.探讨高校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尝试研究[J].北方音乐,2016,(14).

[5]段梦琪.美声、民族、通俗三者“跨界”发展的利弊分析及声乐教学中“跨界”唱法的运用和要求[J].音乐时空,2015,(08).

(责任编辑 冯 璐)

作者:杨明

上一篇:员工素质下煤矿安全论文下一篇:中国林产品国际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