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管理论文

2022-04-15

摘要:财政支出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政支出的有效管理对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履行职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绩效评价是一种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把绩效评价的理念融入到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资金的管理中来可以有效提升单位财政支出管理水平。本文结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如何进行绩效评价。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财政支出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财政支出管理论文 篇1: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绩效评价的有效应用

摘要:在公共需求不断增加的现代社会,如何提高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效率,切实提升行政单位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率,一直是相关部门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阐述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的实际运用,从而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夯实的基础。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

履行行政管理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是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职责。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可以大幅度地提升其财政支出管理效率,为现有财政资金的高效应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但是就我国现阶段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的绩效评价而言,其整体形式就并不是十分乐观。行政事业单位要不断加强对财政支出管理中绩效评价的认识,并将其科学合理地运用与自身的日常工作中,从而不断促进财政支出管理的发展与进步。

一、绩效评价在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的应用优势

绩效评价是提高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效率的有效途径,对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公共设施建设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绩效评价在行政单位支出管理中的应用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促进财政深化改革。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原有的行政单位财政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公共服务的切实需求,因而相关部门必须根据当前的实际情况,不断加强行政单位财政管理模式的改革工作;绩效管理在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的有效运用,能够进一步促进其财政改革的进程,这对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设施建设具有十分积极的影响。其二,增强行政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目前,我国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的制度体系还尚未建立健全,因而工作人员对自身的职责范围还缺乏明确的认识,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也无法得到显著的提升。绩效管理在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的有效运用,不仅能使工作人员对自身的职责范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还能进一步规范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为其提供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同时也进一步提升行政单位的社会影响力。

二、绩效评价在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信息技术和社会经济不断增长的现代社会,加强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绩效评价,已经成为了一种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它在很大程度上规范了财政支出管理人员的日常行为,还切实提高了财政资金的利用效率,这对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的良性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但是我国在进行绩效评价的运用过程中,仍然有一些现实存在的问题,影响了绩效评价的实际效能。目前,我国绩效评价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部门对绩效评价不够重视。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部分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部门对绩效评价还缺乏全面的认识,其资金支出缺乏有效的监管措施,资金支出的实际效果也缺乏后续的追踪。其二,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目前我国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绩效评价还处于起步阶段,因而未能形成完善的制度管理体系,其绩效评价体系缺乏明确的目标,因而无法发挥财政资金的最大效能。其三,绩效评价的方法缺乏合理性。目前,虽然部分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部门已经开展绩效评价工作,但其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未能结合财政支出管理的实际情况,因而其科学性和合理性还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其四,专项资金的使用不够明确。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具有较强的技巧性和目的性,但是目前我国专项资金的使用还缺乏完善的标准体系,且其制度指标未能结合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的工作实际,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行政单位财政支出部门的管理效率[1]。

三、绩效评价在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的运用路径

(一)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的绩效评价体系还尚未建立健全,这对我国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效率的提升造成了巨大的阻碍。针对这种情况,相关部门必须对绩效评价给予足够的重视,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以及财政支出管理的自身特点,进一步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考核制度,从而进一步提高工作人员的日常效率。除此之外,相关部门还要建立切实可行的预算制度,不断加强绩效评价体系与预算制度之间的有机结合,从而切实发挥行政单位财务支出管理的最大价值,为我国社会公共服务的进一步完善奠定夯实的基础。与此同时,在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的工作实践中,工作人员要是始终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坚决保证财政预算的真实性和有效性,从而根据该财政预算做出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体系[2]。

(二)加强绩效评价的信息化建设

在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现代社会,信息技术已经被运用到了各个领域的发展之中,并取得了非常不错的应用效果。针对这种情况,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部门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切实加强绩效评价的信息化建设,为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的不断发展灌注新的生机和活力。目前,加强绩效评价信息化建设的途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内部建立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根据其实际情况建立信息共享的统一数据库,并不断加强信息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工作,为该数据库的建设提供良好的信息支持。其二,利用网络技术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动态管理体系,从而对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过程的资金支出进行自主的绩效评价,为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其三,加强各个部门之间的交流合作。绩效评价的信息化建设,可以切实加强各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交流,可以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人为失误所带来的不良影响,切实提高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

(三)建立绩效评价专项部门

为了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的专业性和科学性,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部门应结合自身的工作实践,联合财政部门以及审计部门,建立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绩效评价专项部门,从而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的专业性和客观性。与此同时,建立绩效评价专项部门,还可以切实约束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工作人员的日常行为,进一步提高其评价结果的权威性,使得绩效评价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不断发展。与此同时,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还可以将绩效评价交由专业的公司进行管理,这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公信力,还能切实减少自身績效评价中的人力和物力投入[3]。

结语:

在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充分发挥绩效评价的作用,不仅可以切实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还能进一步提高财政支出管理效率。因此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部门必须对绩效评价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并结合财政支出管理的工作实践,进一步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切实加强绩效评价的信息化建设,并建立绩效评价专项部门,从而进一步提高绩效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和科学性,为行政单位财政支出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奠定夯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晋甄鸿.论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绩效评价的应用路径[J].财经界(学术版),2020(18):8+11.

[2]郭海燕.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的实际应用研究[J].财经界,2020(07):36-37.

[3]阴锦凤.解析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绩效评价的应用路径[J].财会学习,2019(18):75-76.

作者单位:内蒙古赤峰市敖汉旗古鲁板蒿镇人民政府

作者:闫淑玲

财政支出管理论文 篇2:

绩效评价在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的运用探析

摘要:财政支出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日常管理的主要内容。在行政事业单位中财政支出的有效管理对于保证行政事业单位正常履行职责,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绩效评价是一种先进的现代管理理念。把绩效评价的理念融入到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性资金的管理中来可以有效提升单位财政支出管理水平。本文结合当前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来探讨如何进行绩效评价。

关键词:绩效评价;财政支出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问题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主体。做好这项工作对于加强财政支出管理,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一、财政支出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管理中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加强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绩效评价的有效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在财政支出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1.预算管理方面的问题。预算管理是财政支出管理的重点。当前在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中存在预算编制不科学,预算执行监督乏力,在财政支出中大手大脚,资源浪费,不讲资金使用效益是其中最为典型的问题。。

2.项目支出方面的问题。在项目支出方面行政事业单位也存在不少问题。最典型的就是项目前期不注重审计,可行性研究流于形式。项目支出在预算上没有明确的项目绩效目标,执行过程中没有有效的监督和考核机制,缺乏项目事后评估,整个项目实施过程缺乏绩效问责机制,使得资金得不到合理利用,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

3.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当前行政事业单位资产管理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资产管理基础薄弱。没有定期对资产进行盘点,资产管理没有明确责任人,导致部分单位资产账实不符;资产处置不合规,资产报废没有按照相关规定处置。在资产管理中一个最为严重的问题是没有完善的履行问责机制,即便是出现问题也没有相应的惩处措施。这是导致资产管理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4.经费支出管理方面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只重视资金支出的规模,但不重视支出的过程管理和效益评估;“三公”经费支出超预算。“三公”支出预算定额标准不够规范、支出标准失控、支出规模没有得到有效控制。巧立名目,公费旅游;承办会议和公务接待活动中重形式、讲排场、摆阔气、铺张浪费的行为时有发生;公务车辆购置数量和标准控制没有严格落实到位。

二、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的构建

1.设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体系建设的前提,只有构建起完善的绩效评价指标才能实现客观、公正的评价。目前根据绩效评价内容和设置要求将评价指标分为项目管理、投入、产出与结果、综合社会贡献和修正指标五大类指标。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设置可以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两种形式。针对这两种形式的设置。在设计过程中要结合行政事业单位的实际情况来进行调整。共性指标主要指的是符合单位所有部门的评价指标。个性指标则主要指的是单位各个部门的特定指标。指标设置还要结合财政支出的实际案例来进行有效设计。

2.建立科学的绩效评价标准。绩效评价标准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尺度,是衡量公共财政支出效益的标准。因此,绩效评价标准的设定至关重要。在评价指标确定后,选取恰当的评价标准值是使评价结果客观、公正的保证,评价标准值应以财政支出性质、类别为基础,按照不同地区、行业、项目规模,采用历史经验、政策标准、数理统计分析、专家评估、公众印象等方法取得。绩效评价标准具体包括:(1)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2)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3)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4)其他标准。

3.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绩效评价的具体手段。没有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就会出现偏差,误导评价主体,无法实现评价目标。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是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成本、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项目绩效评价;比较法是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因素分析法是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最低成本法是对效益确定却不易计量的多个同类对像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公共管理与服务、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领域支出的绩效评价。公众评判法是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绩效方法选用应当坚持定量优先、简便有效的原则。使用时可根据评价对象的实际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4.制定严格绩效评价程序。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机制还很不成熟,还处于探索阶段。针对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机制还没有专门的法律法规文件。因此,必须严格绩效评价程序,要把财政支出纳入到法律轨道上来,要不断完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机制。在管理过程中必须完善绩效评价的规章制度,要把绩效评价的主体,流程,监督制衡等不断完善。要保证绩效评价工作能够在法律框架下有序运行。

三、绩效评价在财政支出管理中的运用

1.循序渐进地开展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工作。在绩效评价工作的初级阶段,绩效评价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评价财政预算安排金额达到一定规模以上、与本部门职能密切相关、具有明显社会影响和经济影响的项目。在建立完善的绩效评价法规制度、程序、指标体系、方法和基础条件后,再尝试开展部门基本支出及项目整体支出的绩效评价。

作者:修翠萍

财政支出管理论文 篇3:

论农业财政支出管理的政策优化建议

【摘 要】我国是传统农业大国,在国民经济体系中,农业占据基础地位,政府和地方财政在农业上的投入不断加大。本文分析了农业财政支出管理的特点及现状,并提出了优化建议。

【关键词】农业;财政支出;政策优化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其发展关系着国民生活能否可持续健康发展。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和正外部性较为明显,政府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财政支持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现如今,传统农业正处于向现代化农业转型期,在市场经济中,农业的薄弱性就暴漏了出来。农业支出不完善的实施机制,造成了农业生产结构散乱,农产品销售受到阻碍,农民没有得到有效的教育医疗保障。在城镇化深入发展中,推进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财政是实现这个目标的重要手段,必须优化农业财政支出结构,最终提高农业经济效益。

一、农业现代化理论

1.农业公共产品论

农业的基础设施和相关的公共服务是主要的公共产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基础,是财政支出应予保障的范畴。

2.农业基础地位论

(1)农业是其他部门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农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在此基础上,也制约着他们的发展速度和规模,农业得到了发展,国民经济的其他部门才能进一步发展。

(2)农业是国家安全的基础

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对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起着重要的作用,其关系着国家的安全。农产品的供给也对经济发展和政治、社会稳定产生巨大影响。

二、农业财政支出管理构成要素和特点

农业财政支出也称财政支农或财政支农资金支出,是以农村的经济建设为中心。在农业发展过程中,政府通过直接或间接手段投放资金。具体操作是由中央财政安排预算,各级地方结合中央的安排和自身实际情况,以农村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建设为发展目标,通过财政支出,在基础设施之外,扩大资金的投入,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

1.农业财政支出管理的构成要素

(1)财政支出的投资主体以及资金管理者,主要指的是各级政府和相关地方部门。

(2)财政支出的受益主体,主要指的是与农业生产活动相关的组织,例如农产品的加工、运输、生产、销售等。

(3)财政支出的方式,主要指的是合作机构、各大银行、农村组织等市场经济的中间主体。

2.农业支出管理的特点

(1)国家财政是国民经济的命脉,无论从收入支出还是管理,都是国家强制力的保证才得以实施。我国农业财政的来源是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体,地方农业为辅助,采用多方位的资金流动方式扩大农业财政支出的影响。

(1)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流动是全方位的,农业财政采用直接与间接相结合,其支出有财政补贴,也有通过银行、农村合作医疗等。两者区别在于政府的财政支出是为了国民生活, 具有公共的性质;而地方的支出则是以经济为目的,追求利益最大化。

三、农业财政支出管理现状

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农村的经济建设处于薄弱环节,基础设施不完善,政府对水利工程、气象等农业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力度还不够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极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传统小农经济已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农业、农村、农民的问题日益突出,没有完整的农产品产业结构。农产品的质量和数量都有待提高,这就意味着要加大力度对农村经济的投资。

农业财政支出不合理导致双重问题,一方面,不完善的自身行政体系,导致农业经济结构滞后。在市场经济中,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都易造成损害,不能获得更大空间;另一方面,农民越来越不重视农业的发展,自身的薄弱意识使其盲目的追求经济利益,导致忽视了环境和社会效益。由于没有完善的检测机制,生产的农产品不符合质量,在牺牲了农村环境的基础上,也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危害。

此外,农业财政支出对于农业经济中的创业经济扶持力度不够,农民创业普遍反映缺乏资金,对于农业基础研究虽然投入较多,但是对于农业实践技术开发支持和技术推广方面,财政投入还不够多,很多农业从业者苦于没有资金发展实践专业技术。

四、优化农业财政支出管理政策建议

1.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为了保证农业稳定增长,推进实现农业现代化,必须要有充足的资金支持,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的方针,因此要增加农业财政支出资金,加大强农惠农政策,建立农业补贴机制,为实现农业现代化提供资金保障。

各级财政应当按照“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原则,在预算内加大对固定资产投资及信贷投放力度,为解决“三农”问题提供资金支持。在农业发展过程中,优先供应财政支出资金,并且要按时按量,要实现农业财政支出资金在支出总额中比重逐渐提高,充分发挥规模效益,提升农业财政资金支出使用效率。另要构建多元化的农业投资主体,积极推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

2.注重财政支出结构

传统农业在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要提高农业科技产品的综合竞争力,扩大三项科技 费用比重。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对农业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整个资金不足的局面上,要从思想上意识到健全农业科技体系,是推动农业进步、增强农业竞争力的客观要求;要利用科学技术大力发展农业,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数量;要增加科技项目投资,提高农业科技投入,改善投资结构,衔接农业技术推广和生产实际,最终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

3.调整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

中央政府是保障全国农村公共产品的有效供给,通过直接的政府补贴,投入农业科技,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地方政府是提供地方公共产品,如教育、医疗、卫生事业,农民耕地补贴,社会保障等。要明确划分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事权与财权,通过稳定的支出结构,减少层级之间的资金损耗,优化资金使用效率,缩小城乡差距。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有效分工,可以互相监督,促进财政管理的公开公正,共同服务于农民的生产生活。

参考文献:

1. 张宏翔. 优化中国农业财政支出管理的政策建议[J].经营研究参考.2013.12.

2. 孙文基. 关于我国农业现代化财政支持的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3.09.

作者:张慧

上一篇:高校数学建模论文下一篇:应用林业科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