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科技支出论文

2022-05-12

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财政科技支出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对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的内涵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前提。研究思路为首先梳理绩效的内涵,然后分析财政支出活动的特性对绩效内涵的要求,并借鉴西方的“3E模型”,界定财政支出绩效的内涵。最后分析科技活动的特点,明确科技活动的财政支出绩效内涵的侧重点,从而明确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的内涵。

第一篇:财政科技支出论文

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研究

摘 要:近年来,我国财政在科技方面投入不断加大,对科技的促进作用也很明显,但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重复投入、资金浪费、资源配置不合理、资金监管不严、使用效率低下等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提高财政科技支出的效益,充分发挥财政科技支出对科技的推动作用,需要对财政科技支出的实践结果进行分析、总结,从而构建一套较为完善的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财政;科技;支出

一、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概念及内容

(一)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概念

财政科技支出评价体系,是政府部门根据财政支出的规律,以及绩效管理的内在要求,设计的一整套评价财政科技支出效果的方法。具体包括采用什么样的评价方法、将哪些指标放入评价体系内、各种指标的权重是多少、由谁来牵头组织评价、后续碰到新情况怎么来进行应对等。

(二)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主要内容

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内容包括很多,概括起来讲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在绩效评价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的不同,采用合适的评价方法;

二是选取哪些指标作为评价基础,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指标有很多,如何在这么多的指标里面进行取舍,取舍完了以后怎么给这些指标赋值、怎么给这些指标赋予权重等;

三是由谁来牵头组织评价;

四是后续碰到新情况怎么来进行应对,科技的不断发展进步,科技活动的内容和形式不断变化,碰到这些情况,怎么调整评价指标、内容、权重等。

二、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评价原始数据缺乏客观性

客观的原始数据是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准确性的基础。我国目前对于财政科技支出数据的取得和审核尚未建立相应的规范,科技项目的承担方出于某些考虑可能会上报不完整甚至不真实数据。原始数据的不客观必然会导致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客观性和准确性大打折扣。

(二)绩效评价方法的选择各不相同

现阶段,各省针对财政科技支出的绩效评价,都出台了一些具体办法,也取得了一定效果。但是,各省出台的办法都是各自为政,缺乏统一的方法和指标,况且,各省的科技活动还存在较大的差异性,科技活动的目标也不完全一致,这样就会导致对财政科技支出的评价缺乏横向可比性,也会影响财政科技支出评价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三)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存在差异

目前,我国财政科技支出指标设计存在差异,主要表现在指标的内容及各种指标的权重上。就指标内容而言,从各省的实践来看,由于各省对科技支出的目标及对绩效评价的理解不同,各省在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的指标选取上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势必对财政科技支出结果造成影响,从而削弱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结果的权威性。就指标权重的赋予而言,不同省份的定性定量指标权重赋予不同,有些省份定性指标权重大一些,有些省份定量指标权重大一些。往往定性指标量化较难把握,对同一事物的评价结果可能不一致。这样,评价结果可能出现较大的随意性,各地方的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结果可比性不强。

三、构建我国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措施

(一)建立原始数据的取得和使用规范

建立原始数据的取得和使用規范,对原始数据的来源、审核、使用流程等进行界定。对于弄虚作假的单位要进行责任追究;另外,还要加大力度,尽可能使财政科技支出数据透明、公开,并引入监督机制,提高财政科技支出原始数据的客观性。

(二)采取统一的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方法

财政科技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一部分,如何以财政科技支出为对象,对其进行评价,是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体系的核心。

目前,各省的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方法选取多种多样,学界的观点也不尽相同,如何在其中寻找到一个能够在全国普遍使用的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发方法,并进行统一,将有助于推荐财政科技支出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可比性与权威性。

作者简介:

池自先(1984-),男,汉族,江西金溪,讲师,本科硕士,研究方向公共经济学。

作者:池自先

第二篇:财政科技支出绩效内涵研究

[摘要]对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的内涵做出一个明确的界定是进行绩效评价的前提。研究思路为首先梳理绩效的内涵,然后分析财政支出活动的特性对绩效内涵的要求,并借鉴西方的“3E模型”,界定财政支出绩效的内涵。最后分析科技活动的特点,明确科技活动的财政支出绩效内涵的侧重点,从而明确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的内涵。结论认为,财政科技支出绩效内涵应包含效果、经济、效率和效益四个方面的内容,R&D活动与非R&D活动的财政科技支出绩效内涵有不同的侧重点。

[关键词]绩效 财政支出 财政科技支出

引言

财政科技支出由于其支出活动的特性,其绩效内涵与企业绩效有许多不同之处。要进行有效的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有必要对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的内涵进行界定。本文通过分析财政支出活动的特性和科技活动的特点,试图对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的内涵作出一个明确的界定。

中国学者对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进行了一些研究。袁志明、虞锡君(2004)认为,反映绩效的内容应该包括项目技术成效、管理业绩、直接效益、间接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多个方面[1]。陈丽佳、卢进(2005)将财政科技三项费用的绩效界定为目标绩效、组织绩效、政府绩效、社会绩效四个方面[2]。谢虹(2007)将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界定为财政支出合理性、直接经济效益、间接效益和社会效益、潜在效益四个方面[3]。张衡等(2008)分析了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的特征,认为其特征包括:差异性和多样性,不同的科技计划绩效不同;不确定性,即科技研发可能会失败;外溢性,科技项目会带来间接的社会、经济效益[4]。胡兴旺、曹武军(2008)将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的特点总结为:公共性,即财政科技支出应以满足全社会科技进步的共同需要;间接性,包括财政科技支出的带动效应、服务效应和持续效应;时滞性,指科研项目立项到产出稳定时的时间范围[5]。从以上的综述可以看出,中国对财政科技支出绩效内涵的界定还十分零散,且带有一些随意性,并没有一套完整的内涵体系。

一、绩效

绩效一词是来源于西方管理学的概念,其英文单词为“performance”,对绩效较为常用的解释是业绩、成效。管理学的绩效可以划分为人力绩效和组织绩效两个层面。人力绩效衡量的是企业员工的工作表现。目前对于人力绩效主要有两种观点,即结果观和过程观。绩效的内涵为“三效”,即效果、效率和效益。效果指的是完成任务的数量和质量,以及目标的完成程度,是否取得了成果,成果的质量如何;效率指的是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即用最小的成本取得最大的产出;效益则是指所取得的成果所带来的利益,包括经济利益、物质利益、精神利益等。组织绩效的内涵表现为效果、效率和协调。效果指的是企业是否实现盈利,是否达到财务目标。效率指的是企业的盈利是否最大化,是否最有效地利用资源获得最多盈利。协调指的是企业是否兼顾了各方面的利益,如完成战略任务、满足顾客需求、提高员工表现等。

二、财政支出绩效

1.财政支出的特性。正如美国学者Bates和Halton[6]指出的,“绩效是一个多维的构成,观察和测量的角度不同,其结果也会不同。”从不同学科的视角出发认识绩效就会得出不同的解释。政府活动具有其自身的特性,财政支出活动是政府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与政府活动相同的特性。财政支出活动的特性包括:(1)公共服务性。在市场经济中,政府的主要活动是提供公共产品,解决市场失灵问题,满足社会公共需要,其根本目的就是为社会公众服务。(2)非营利性。政府活动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其所提供的公共产品通常都是无偿的,政府并没有从中获得报酬。(3)力行节约性。政府活动资金的来源是社会公众的税收,财政资金的浪费就是对社会公众资源的浪费,这种浪费是不允许的。财政支出活动的特性要求财政支出绩效具有与管理学绩效不同的内涵。首先,公共服务性表明财政支出活动是为社会公众带来利益的,而不是为了政府获得利益。这就要求财政支出绩效应含有社会性的效益内容,即财政支出活动使社会公众获得的各种利益,但不应含有政府获得利益的内容。其次,非营利性表明财政支出活动没有盈利的考量,这要求财政支出绩效中不应含有政府盈利的内容。最后,力行节约性要求财政支出绩效中应含有效率的内容,但并不是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利润的盈利效率,而是以尽量少的投入取得预定的成效。

2.财政支出绩效的“3E模型”。西方发达国家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了财政支出绩效的“3E模型”[7],即经济性(Economy)、效率性(Efficiency)和有效性(Effectiveness)。经济性是指对于政府活动应使用最少数量的财政资金,用最少的资金获得尽可能多的资源。效率性指的是资源投入量和成果产出量的关系,包括以最少的资源投入量取得一定的成果产出量或者以一定的资源投入量获得最大的成果产出量。有效性则是指政府活动目标的实现程度,是否有效地解决了目标问题。

3.财政支出绩效的内涵。借鉴3E模型和管理学的绩效内涵,并结合财政支出活动的特性对绩效内涵的要求,本文认为,财政支出绩效的内涵应包括效果、经济、效率和效益四个方面的内容。效果指的是财政投入的既定目标的实现程度,即是否取得了预定的成果,成果的质量如何等。经济指的是财政支出的花费是否最少,财政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效率指的是资源投入量和成果产出量的关系,财政支出是否以最少的资源投入量取得一定的成果产出量或者以一定的资源投入量获得最大的成果产出量。效益则是指财政支出取得的成果为社会公众所带来的利益,包括直接的活动效益和间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等。其中,效果与效益的区别在于,效果是对财政支出项目本身而言,而效益是对项目之外的影响的衡量。

三、财政科技支出绩效

由于政府活动范围广泛,活动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政府活动具有不同的特点,某些活动的特点会使得其财政支出绩效的内涵的各个方面重要性有所不同,因此不同种类的政府活动的财政支出绩效内涵有所差别。比如效率性重要的活动应侧重绩效的效率方面,效益性重要的活动则应侧重绩效的效益方面。财政科技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的内涵也有相应的侧重点。

1.科技活动的特点。科技活动包括研究与试验发展活动(简称为R&D活动)、科技成果转化活动和科技服务活动三类活动。科技活动属于社会生产活动中的一种,具有其自身的特点。(1)探索性和创新性。R&D活动是对知识的未知领域进行研究,对于所能得到的成果事先是无法完全预知的,R&D活动的探索性决定了其活动成果的创新性。创新性是R&D活动区别于其他社会生产活动的最根本特点,也是衡量R&D活动成果价值大小的最重要标准。(2)不确定性和风险性。这也是只就R&D活动而言的。R&D活动能够取得什么样的成果是难以确定的,R&D活动在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事先没有预料到的情况。R&D活动的不确定性意味着对R&D活动进行投入是充满风险的。(3)正外部性。不论是R&D活动还是非R&D活动都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科技活动的成果不仅能使成果所有人获利,也能使整个社会都受益。R&D活动提供新的知识,增加社会的知识总量,提高社会科技水平。

2.财政科技支出绩效内涵。财政科技支出是财政支出的一个组成部分,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的内涵即是财政支出绩效的内涵,而科技活动的特点影响财政科技支出绩效内涵的四个方面的重要性。根据科技活动的特点可以将其划分为R&D活动和非R&D活动两类,两类科技活动所对应的财政科技支出的绩效内涵有所不同。R&D活动具有探索性和创新性、不确定性和风险性以及正外部性三个特点。衡量R&D活动成果的创新性属于绩效内涵中效果方面的内容,由于创新性对于R&D活动的重要性,其突出了对R&D活动效果衡量的重要性。R&D活动过程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则使得对其效率性和经济性的衡量显得意义不大。R&D活动具有正外部性,必要对R&D活动的科技效益进行衡量,不过正外部性是只对科技知识和科技水平而言的,对于经济、环境等则没有正外部性。综上所述,R&D活动的财政科技支出绩效应该首先侧重于效果方面,其次侧重于效益方面,经济和效率两方面则不是侧重点。非R&D活动只有正外部性一个特点,这表明对于非R&D活动的衡量应突出效益方面的内容。非R&D活动的正外部性不仅在于科技方面,还涉及到经济、环境等,如提高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减少环境污染等,在衡量效益时不仅要关注直接的科技效益,也要关注间接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等。非R&D活动不具有不确定性,效率和经济的标准都是可以确定的,对其经济性和效率性的衡量是十分必要的。非R&D活动也不具有创新性,对其效果的衡量就不如R&D活动那么重要。综上所述,非R&D活动的财政科技支出绩效应侧重于效益方面,对于效果、经济和效率则只赋予一般的重要性。

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财政支出活动的特性和科技活动的特点,界定财政支出绩效的内涵,并明确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的内涵。本文得出两点结论:(1)财政支出绩效的内涵包含效果、经济、效率和效益四个方面。(2)财政科技支出绩效内涵的四个方面的权重有所不同。R&D活动的财政科技支出绩效应侧重于效果和效益两个方面;而非R&D活动的财政科技支出绩效应侧重于效益方面。

参考文献:

[1]袁志明,虞锡君.财政科技投入绩效的内涵及评估实证分析[J].浙江统计,2004(1):20-22.

[2]陈丽佳,卢进.科技三项费用投入绩效的内涵及特点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5(5):112-114.

[3]谢虹.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科技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J].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07(4):12-16.

[4]张衡,卢进,王亚萍,赵行旺.财政科技支出绩效评价实践中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8,(7):101-102.

[5]胡兴旺,曹武军.财政科技支出绩效管理模式研究[J].中州学刊,2008(1):83-88.

[6]Bates,R.A.Holton,E.F.Computerised performance monitoring:a review of human resource issues,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Review,1995,Vol(5),267-288.

[7]朱志刚.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27-33.

作者:王超

第三篇:对中小科技企业财政支出政策的探讨

摘 要: 中小科技企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发展中小科技企业是维护我国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基础。尽管国家近年来出台了不少财政政策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但其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本文首先分析了我国对中小科技企业财政支出政策的现状,深入探讨了这些政策存在的不足以及产生的原因,然后针对这些问题对我国支持科技创新政策体系的建设与完善提出实施建议,以促进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

关键词:中小企业;科技;财政政策

一、引言

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以灵活的经营机制展示了其独特的优势,在发展国民经济、促进科技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都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没有中小企业也就没有现代经济体制的繁荣。但是,中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也不断暴露出了其弊端,如市场竞争力不足,劳动生产率低,技术水平落后等,特别是以创新为宗旨和生存方式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尤为艰难,不仅要面临大企业可能带来的垄断还面临着研发过程中资金等资源不充足的困难。面对国际化的激烈竞争,中小企业必须要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增强竞争优势,同时,我国还应该为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提供进一步的政策支持,保证良好的内部环境和社会环境。2007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了自主创新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地位,明确创新的主体是企业,创新的重点是科技创新,且创新的成功不仅取决于企业的能力还需要外部的动力,也就是具有调节宏观经济职能的财政政策支持。长期以来,为支持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政府运用了财政专项基金、政府采购、税收优惠等措施和手段,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在这过程中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如政府财政支持力度、方式和手段等还有待进一步的完善。如何制定出有效的财政支出政策,克服当前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障碍,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一个课题。

二、我国对中小科技企业财政支出政策的现状

中小企业税收负担明显高于大企业,特别是在创业初期很难存活下去,为支持中小企业的生存发展和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 中央于1999年首次设立专门用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此后的十几年间,中央不断加大该创业基金的财政投入力度,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变,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至2013年,中央财政已经累计投入创新基金268.26亿元,这些资金主要用于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的支持,增强其创新能力。二是改善技术创新创业环境。三是作为引导性资金,通过吸引各机构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投资,逐步建立起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客观规律、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新型投资机制。而这些资金主要通过三种方式来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一种是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进行补贴,即贷款贴息的方式;一种是资本金投入,即直接投资中小企业;另外一种是无偿资助。通过资金运用,中央财政充分体现了鼓励科技创新和走出去的政策导向,中小企业在这些政策的支持和鼓励下取得了平稳较快的发展。中央的财政支出政策不仅仅包括国家财政专项基金,还包括财政融资、政府采购、公共服务体系、行政机构设置和法律法规等方面。在法律法规与政策方面,我国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明确表示,于2003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为中小企业订立并通过实施的法律,为中小企业的发展铺平了道路。2005年,财政部制定了《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财务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的的实施进一步加强了创业基金的使用规范化和程序化,提高了基金的使用效率。2007年中央制定了《关于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以健全技术创新服务体系和完善对中小企业的保障措施。在政府采购支持方面,我国《政府采购法》于200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我国的政府采购开始制度化。在地方采购中,政府为了增强中小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表现出对自主创新产品的采购倾向,并规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采购自主创新产品。在财政融资支持方面,财政部门通过支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发展、实施金融财务政策等措施,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流向中小企业,以解决中小企业资金不足的问题。中小企业在各项国家财政政策的支持下拓宽了融资渠道、提高企业产品化和产业化能力,正稳健并迅速壮大,但是我国对科技中小企业的财政政策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完善。

三、我国对中小科技企业财政支出政策的问题及原因

1.财政资金规模小,政策效果不强。近年来我国财政科技投入虽然逐年提高,但是投入总量仍然不够。第一是我国财政科技投入总量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低,我国的财政科技投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第二是由于我国中小企业数量众多,相对来说中央财政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资金总规模偏小,一部分中小企业就无法得到财政政策资金的支持,难以满足发展实际需要,政策效果也难以体现。由此可知,要依靠科技型中小企业提高我国的自主主创新能力,我国财政支出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还有待加强。同时,在对中小科技企业的国家财政专项基金中,无偿基金的比重过大,长期以往将导致财政资金利用率低下,也使得企业对政府资金的依赖性增强,阻碍其自身的发展。

2.政府采购不够完善。政府采购在发达国家,已经成为政府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重要的一种方式。我国的政府采购在近几年得到迅速的发展,无论是从采购资金规模角度来说还是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来说都得到了相当大的提升,但需要注意的是从在整个国民经济来看,政府采购资金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以及政府采购占GDP的比重仍然处于低水平,因此政府采购在规模上还有待进步。另外,由于我国政府采购法起步较晚,其在实际操作中是相当不规范,这使得政府采购法的职能无法充分发挥,对中小企业的发展中的助推效果也不明显。在实际采购中就存在采购歧视的问题,在招标过程中,政府对供应商的技术实力、注册资金、生产经营规模、产品历史销售量等因素较为看重,这一行为往往使得科技型中小企业难以与大企业相抗衡。

3.融资政策力度不够。我国对中小企业的信贷担保在法律支持上仍不足,仅在2010年出台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根据规定,单个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当年获得担保资金的资助额,除特殊情况外,一般不超过3000万元,由此可知此暂行办法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也是非常有限的。在中小企业实际融资过程中,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能力并不信任,因此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总额通常是偏小的并设置了很多限制性条件,如提高利率、贷款前先扣除利息等。由于融资困难导致中小企业难以有足够的资金维持发展,这严重影响到了企业的正常运转与经营。

四、完善我国对中小科技企业财政支出政策的建议

1.政府研发支持规模,提高专项基金使用效率。财政科技投入作为政府的直接资金资助政策,能够大大地提高企业创新活动的成功率,科技企业在初创时期面临着各种困难和不成熟的管理体制,政府的支持就显得尤为重要。在对国家发展战略有重要意义的科技项目,政府应当加大经费支持力度,确保项目不会因为资金不足而中断,对国家造成巨大损失。在提高专项基金使用效率的方向上,政府首先是要逐步降低无偿资助的比重,无偿资助方式作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的主要方式,能较明显的鼓励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但也存在弊端。若符合条件的企业取得该拨款,会因少压力而缺乏自主创新的积极性,这将不利于企业的未来发展和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无偿资助的比重应在现有的基础上逐渐降低,让有限的财政资金发挥更大的杠杆作用。政府应该严格筛选无偿资助的项目,特别要侧重资助处于创新初步阶段和研发风险高的企业,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利用率。

2.健全政府采购体系,构建监督体系。

要加强立法体系,法律作为社会经济活动正常运转的基石,是政府采购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只有建立完善成熟的法律体系,才能保障政府采购对科技企业的创新支持得以有效实施。我国现行的《政府采购法》里的条文规定是远远不够的,条款中并没有直接涉及科技创新的内容,还应当进行补充,并明确支持自主创新在政府采购法体系中的立法目标,优化关于本国创新产品的法规,取得更有效的政策效果。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政府采购是两个及两个以上主体为了各自的利益而进行的一项活动。为了更好地确保该项活动的实施,就需要建立完善的监督机制,同时也是为了确保政府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的优先采购支持政策能够很好地实施。

3. 加强财政政策与人才培养政策的相互配合。中小科技企业要想得到发展就需要科技型人才,而一般情况下,人才都是愿意选择大企业就职的,在人才不足的情况下,中小企业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因此,国家需要加强人才培养。从各科技发达国家来看,政府的教育政策与人才培养是息息相关的。为此,我国的财政政策应围绕大力发展国家科技创新的政策目标,加大教育投入的财政支出,强化高技能人才的建设队伍,确保人力资源在中小科技企业的作用充分发挥。

五、结束语

中小科技型企业作为高新技术产业的源泉和主力军,在国家科技发展进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加强对中小科技的支持是推进建设自主创新型国家的必经之路。自1999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中小企业科技创新的扶持政策,这些政策在很大程度上给予了中小科技企业创业支持,并成功推动了我国科技创新能力的发展。特别是2006年,我国实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以来,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力度更是进入了高峰期。但是,国家对中小科技企业的财政支出政策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还需要政府的不断完善并积极探索支持中小科技企业长久健康发展的财政政策,进一步推动中小科技企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刘亚平.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支出政策研究[D].天津: 天津财经大学,2013.

[2]吴斌.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苏州: 苏州大学,2012.

[3]庄佳林.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北京: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1.

[4]聂颖.中国支持科技创新的财政政策研究[D].辽宁: 辽宁大学,2011.

[5]王建钢.政府助推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政策研究[D].天津: 天津师范大学,2012 .

作者:方磊

上一篇:校长班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关于企业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