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的计算机专业论文

2022-04-26

摘要: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学生为主体,提出建立融入计算思维理念的以专业应用为向导、以程序设计思想为重心的“精讲导学一小组学习多元互动一专业应用综合实战”三维立体教学模式,探索一套以培养计算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的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创新教学的计算机专业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创新教学的计算机专业论文 篇1:

适应创新教育的计算机专业硬件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改革

摘要:本文论述了计算机硬件课程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的必要性,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改革实验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的设想,最后阐述了改革的保障措施与对策。

关键词:实验教学;创新教育;改革

知识经济时代呼唤创新人才,因此如何构建适应知识经济的创新教育体系,成为高校探索的重要课题。创新教育是根据科技发展、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建设对人才提出的新要求,旨在培养全面发展的具有创新思维、创新技能、创新人格的高素质人才。实验教学是高等院校教育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实验教学是创新教育的重要基础。

计算机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想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加强实验、实践教学尤为重要,营造一个好的实验与实践环境,建立一个合理的符合大学生认知规律的实验教学体系和内容很重要。

● 实验教学存在问题

长期以来,高等教育侧重理论教学,不太重视实践教学,实验课处于从属地位。以计算机专业为例,计算机硬件课程实验课的弊端主要表现在:实验课是根据各门课程单独设置的,各门课程的实验之间互相分割、相对独立;某些硬件课程实验项目需时较长,由于实验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亲自参与实验的全过程,不能亲自动手参与硬件作品制作;由于实验教学的从属地位,硬件实验教学没有独立和科学的考核体系,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生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现象;具有实践动手能力的高职称、高学历实验人员严重匮乏,实验室应当是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因而需要高素质的实验管理人员。

● 改革的设想

1.构建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的实验教学体系

为了使实验课的改革适应新世纪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突破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使实验教学有验证、综合和探索三大功能。计算机专业属于工科专业,该专业硬件主干课程有比较明显的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关系,实际上是前续课和后续课的关系,如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前续课,而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又是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等的后续课程。由此可将硬件课程的实验教学分为三块:认识实验(熟悉仪器仪表和各种实验设备);基本实验或验证性实验(时间根据每门课的上课时间);单项设计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时间安排在第六或第七学期,并在教学中注意不断递进)。

2.构建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

实验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处理好实验教学内容与人才培养、理论教学和实验方法的关系。在构建新的计算机硬件课程实验教学体系时,必须进行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对实验教学内容体系进行整体优化,使创新意识和实验能力的培养贯穿于实验教学的全过程。要整合,不搞组合。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重组绝不是重新排列组合,而是要在继承传统内容的基础上创新,通过对原有硬件实验课程的整合,实现硬件实验教学内容体系的整体优化,整合的方法包括:

(1)删除陈旧、过时,与培养目标无关或关系不大的项目。合并内容重复或类似的实验项目。

(2)减少验证性实验的比重,提高单项设计性实验和体现学科先进性实验项目的比重,增加与工程结合的综合设计性实验项目。

(3)实验项目应“少而精”。实验项目不宜过多,而要加强每个实验的力度,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特别是结合毕业设计,安排结合实际工程的综合设计性实验,并进一步提高实验技能和运用实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也应符合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基本规律。但是对于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也必然会有部分实验教学内容走在理论课前面,让大学生对未接触过的问题通过学习、分析、探索来解决。这种能力的培养,在大学阶段还是必要的,也是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

(5)统一性和多样性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要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特别是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在新的硬件实验教学内容体系中设立必开实验项目和选开实验项目,以满足统一性和多样性的要求。

3.改革的具体实施内容

实验内容改革是根本。实验内容是实验教学目的和效果的具体体现,内容改革是实验教学改革的关键,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计划的要求,从人才培养目标出发、贯彻因材施教的精神。实验内容的改革,可以从四个方面考虑:

(1)强化基本技能训练。实践证明,开设系统的基本技能训练的实验内容是非常必要的,重点让学生掌握实验仪器设备、常用测试工具的性能、操作和检测方法。

(2)开设单项设计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由教师根据课程或专业要求拟订题目内容,并提出要求,由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独立操作,最后写出实验报告。这种实验方式无疑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开设综合性实验。开设综合性实验其内容可体现多门硬件课程的综合。实验内容要考虑知识的连续性和创新性,要给学生创造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空间,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和知识的综合运用,要给学生较宽裕的时间,留有思考的余地。这种实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成功欲,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开设科研性实验。要创造条件为学生开辟科研活动的机会。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科研思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科研实验,这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意识的培养和科研能力的提高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 保障措施与对策

1.狠抓实验教师队伍建设

实验教学改革的目的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为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有一支结构合理、基础扎实、技术过硬的高素质实验技术队伍,这是实验教学改革顺利进行的可靠保证,所以学校要站在战略的高度抓好这项工作。

(1)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教育。实验技术人员要注重思想道德素质的提高,要明确自己在实验教学中的责任和义务,不但要具备深厚的理论知识和过硬的技术,还必须有乐于奉献、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的行为规范。

(2)提高实验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实验技术人员不但要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较强的管理能力,还必须要有深厚的技术储备和过硬的本领。通过学习和有计划的培训,加强理论基础,拓宽专业知识面,掌握现代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实验教学改革的需要。

(3)调整实验队伍的整体结构。在结构的调整中,尤其要注重知识、专业和学历结构的优化组合。根据专业、学科的特点,选拔培养一批学术带头人和实验技术骨干,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

(4)制定相关政策,吸引年轻教师进实验室参与实验室建设。例如,可以要求年轻教师进实验室锻炼一段时间,如果在实验室建设中做出了成绩,在晋升职称时可以优先考虑。这样做既可以缓解实验室人员紧缺状况,又有利于教师自身动手能力的提高,还有利于实验室建设的开展。

2.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必须与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结合起来,使实验教学的各个环节、各个层次都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实验教学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模式转变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模式。某些硬件课程实验项目或作品制作需要时间较长,由于课内安排实验时间的限制,学生不能亲自参与实验的全过程,不能亲自动手参与硬件作品制作,大大影响了实验效果,采用开放式实验教学,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与实验的全过程。

3.改进实验指导方法,强化能力培养

对于认识实验,由实验教师讲解常规仪器仪表的原理、操作方法以及注意事项,进行示范操作,使学生获得仪器操作和实验技能的基本训练。对于验证实验,应给学生提供充裕的实验时间,教师则以辅导为主,要随时留意观察学生的实验过程,发现和解决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疑难,有利于因人施教和重点指导,使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得到培养和提高。对于单项设计性实验,可以由教师出题,但不要规定得太死,也可以由学生自己拟题,自己选择实验内容,选择设计实验方案。教师在实验前,加强与学生进行实验方案及实验方法的讨论,使实验中隐含的重要内容不被忽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实验过程中加强针对性的提问,调动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和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结合科研和毕业设计开设设计性实验。除了应该开设部分单项设计性实验外,特别是结合科学研究工作和毕业设计开设的综合设计性实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硬件实验课单独设课单独考核

硬件课程实验单独设课后,单独编写设计大纲,单独考核,建立一个独立的硬件实验教学体系,以利于实验教学的管理,增强实验教学的效果。在完成上述每一阶段实验时,应根据每一阶段实验教学的要求和完成情况评定成绩。

参考文献:

[1]刘咏梅.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12):102-106.

[2]毛范海,朱林剑,孙守林等.改革实验教学内容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4):88-90.

[3]孙传松.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实验室建设[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9):1-3.

[4]房贞政.实验室建设要有新理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24(5):1-2.

作者:金永贤

创新教学的计算机专业论文 篇2:

以计算思维为导向的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创新教学

摘要:针对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学生为主体,提出建立融入计算思维理念的以专业应用为向导、以程序设计思想为重心的“精讲导学一小组学习多元互动一专业应用综合实战”三维立体教学模式,探索一套以培养计算思维和实践应用能力为目标的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方案。

关键词:程序设计;计算思维;教学模式

0 引言

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不仅要为不同专业提供解决专业问题的有效方法和手段,而且要培养学生一种独特的处理问题的思维方式‘”。“程序设计”的关键在于运用计算机求解问题的思维方式,即计算思维。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令学生掌握解决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和思维方式。

1 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现状

目前,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仍然是主要围绕某一种编程语言展开,只要求掌握语言的基本使用。这不仅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目标相差甚远,而且存在诸多制约教学质量提升的矛盾和问题。

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初学编程语言因不适应计算机思维模式,常常会产生畏难情绪,学习兴趣不浓。目前的程序设计课程课时较少,课堂教学大多围绕基础理论知识进行,与本专业实践应用完全脱节;另一方面,课程内容的设置“一刀切”,没有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作出适当的调整。学牛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持怀疑态度,认为自己专业学习程序设计语言没有用,只求拿到学分。计算机专业的授课教师面向多个非计算机专业学生授课,对于课程与专业领域的关系了解不多,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的整体效果。

综上所述,目前非计算机专业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狭义的语言工具的学习和掌握上,教学目标不明确,计算思维的融入渗透甚少,导致学生对程序没计课程的认识不深,无法真正掌握程序设计的核心思想与方法,

2 基于计算思维的“三维立体”教学模式

教师应积极推行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强化和落实“以学生为主体、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的”的教学理念,改变以往“理论+实验”的二维教学模式,建立以专业应用为向导、以程序设计思想为重心的“精讲导学一小组学习多元瓦动一专业应用综合实战”的三维立体教学模式,如图1所示。

2.1 精讲导学

传统的程序设计课程教学方式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师在课堂上花大量的时间讲解语法结构和基础理论知识,课后学生再按照实验指导书上写好的程序录入,调试通过就算完成任务。这种模式是知识输入、学生被动接受的过程。枯燥的理论知识会让学生觉得记忆量大,又找不到规律,失去学习兴趣。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应该转移教学重心,采用课堂导学+课外题库练习+自测的方式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把教学重点放在通过程序设计解决实际问题上。

教师要以实际问题的求解过程为引导,讲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思想和方法;以结构化与模块化程序设计为核心,沿着数据结构从简单到复杂的主线逐步展开,侧重对程序设计思想和方法、程序调试方法相关内容的讲解;鼓励学生通过先画流程图和写伪代码描述算法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程序设计,同时渗透软件工程的思想和方法,提高学生编制程序的规范性。

教师可依据问题分析、算法设计、编程到运行调试的完整程序开发流程,引导学生讨论和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将程序设计语言的语法知识有机地结合到程序设计的实践中,加强程序设计的思维训练。另外,适时引导学生进行程序错误分析、测试与调试,将一些容易被忽略但又对高水平程序设计很重要的“点”逐一展现并加以解析,进一步落实程序设计教学的要求;在阅读和调试程序的训练中,引导学生认识用计算机程序解决问题的模式与之前接触的问题解决方式之间的差异,使学生在循环结构和选择结构的使用中养成运用动态思维理解程序的习惯。

2.2 小组学习多元互动

教师要以“学习小组”为教学单元,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和习题库自学自测,利用网络环境交互学习;将课堂集中辅导与网络平台针对性辅导相结合,采用小组考核评价方式;构建完整的“小组学习”模式框架,让学生养成“要学习、用网络、查资料、看平台”的学习习惯。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逻辑联系,将课程内容分成程序设计语言语法精讲导学、程序设计思维训练、专业应用综合实践3个教学进程,针对每一进程引导学生了解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策略,搜集网上学习资源。明确学习任务后,小组成员有组织、有步骤地通过“感知一内化一升华”开展自主学习,同时定期进行互动交流并接受课程辅导教师的监督。此阶段的主要目的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集中面授辅导奠定基础。

利用网络环境分工合作、交互学习是小组学习的核心。在自主学习基础上,小组成员通过面对面或网络环境下的交流讨论,加强知识理论构建,增进组员间的协作沟通。此阶段主要是通过协作学习强化知识,提高协作学习能力。教师在学生完成课程基本学习任务的基础上,有目的地精选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提出自己的解决思路;小组间相互评价,各自重新整理和修正思路,编写代码并调试。各小组长负责组内分工与合作,教师负责对各组在具体实践中遇到的问题采用BBS、电子邮件、QQ等方式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通过查阅书籍和网络资料,在网络平台上开展组内讨论,咨询请教,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机会获取知识解决问题。

教师针对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交互学习中的共性问题进行集中辅导和答疑,进行知识重难点解析和作业辅导;同时开展经典案例分析、设计、实现、调试的小组教学活动,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培养学生的思维习惯和积极探索精神,突出教师的导学功能,提高学习成效。

考核采用小组考评与个人考试相结合的模式,保留原有卷面考试成绩作为个人考核成绩。小组提交学习成果,辅导教师考核,计为小组考核成绩,并组织师生评比表彰,以达到运用评价和激励手段促进小组学习活动的目的。

2.3 专业应用综合实战

提高软件开发能力是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终极目标,项目实战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一个关键支撑点。教师可在理论学习结束后设置综合性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将程序设计与专业应用结合:将教学班分组,进行两周的集中实践,按照课题的要求,与专业领域需求结合,完成一个小规模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学生通过实践能更深入地理解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熟悉软件开发的全过程,锻炼和提高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创造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从而进一步提升用程序设计语言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面向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授课教师应力求融人面向专业的师资队伍进行专业合作和研讨,建立计算机技术与各专业相结合的项目实践团队,从专业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索和创新。现有的专业应用实践案例能直观地告诉学生学习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重要意义和实践应用,揭开程序设计语言课程的神秘面纱,使后期学习更有目的性和针对性。教师必须让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掌握应用程序开发的思想,为后续进一步学习和使用程序设计语言开发实用程序以及学习其他Windows应用程序开发工具打下基础。

项目组可自由组合,每组3-5人。项目实践过程包括项目调研、项目规划、项目设计与实现、项目考核4个环节,可以从教师的科研中拆分子项目或者由学生自己调研确定实践课题。教师要根据课题难度和需求以及学生前期学习效果,给予针对性的指导。项目组应由能力强的学生带动能力弱的学生,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带领组员制订项目规划、撰写需求分析文档和设计文档,监督项目的实施过程;在代码编写和整合的后期,还需要进行软件测试及撰写报告等。为了保证对项目实施过程的有效监控,教师可从项目团队中抽取部分高年级的学生当助教,协助教师进行过程控制。项目考核是最后一个环节,包括项目的完整演示和答辩讲解,说明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难点、关键技术和心得体会。之后,对某问题可展开讨论和项目评价,鼓励积极讨论、相互碰撞思想、相互启发以开拓思路,这个过程充分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引发的兴趣和对问题的探究会成为深入理论学习的原动力,理论与实践相互作用可以令学生对程序设计语言与专业应用的交叉有初步的了解。任课教师必须在搞好实践教学引导工作的同时,加强自身知识和技能的扩展和更新,达到知识丰富、技术熟练和教学方法科学而实用的要求。

2.4 完善网络教学资源库,提供互动交流学习平台

网络化教学平台已经成为课后教学很好的补充。所有教学过程不再局限于课堂和纸质教材,学生可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实现课内课外相结合、纸质教材与网络教学资源相互补充。教师还可拓展课堂的教学组织方式进行多环节创新教学。网络教学平台主要包括语法自习自测、单元案例实训、专业应用项目、网络交流平台、作业发布和递交、精品课程及公开课、学生优秀作品展示七大模块。语法学习模块主要包括课件和习题库,习题以选择、填空和改错的形式为主,是学习辅助性资料,增加了课程的信息量,并且可以让学生自主安排时间和地点进行复习、预习和总结,对疑难问题还可反复学习。单元案例实训模块包括经典案例的分析、设汁、实现以及实训的要求。网络交流平台划为基础学习、单元实训和项目实战3个子模块,方便教师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答疑、组织学生进行协作式学习等,增强师生间的互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作业发布和递交平台,学生可随时上网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及时得到批阅结果,及时了解和修正作业中的错误。精品课程和公开课模块为学生提供本门课程的开放式学习资源。学生优秀作品展示模块能够增加学生的成就感,同时让初学程序设计课程的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形式和要求有一个感性的认识。

3 教学效果分析

新的教学模式在食品学院食品安全专业的3个大班进行了实践,参照以往集中考试的成绩作了对比分析。新模式的考试通过率达到90%以上,相比传统模式提高了30%;程序设计试题的平均成绩由15.3分上升到30.6分。课程设计以优、良、中、差4个等级进行评定,对2012年与2013年的课程设计成绩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优良率明显提高。原因主要包括:①与专业相结合的项目实践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方向,以学生为主体、课内外相结合的自主学习模式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②与专业应用相结合的项目团队为课程设计提供了项目背景和选题的导引,新的实践辅导机制为课程设计的过程控制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4 结语

程序设计是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第2个层次,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程序设计语言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逐步掌握程序设计的思想和方法,培养解决问题的思维习惯和能力。以学生为教学主体,将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与专业实践应用相结合,在提高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和提高学生程序设计的实践能力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后我们还要在课外教学过程控制和组织方面进一步探索和实践,以期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评价。

作者:许丽娟 黄冬梅 王爱继

创新教学的计算机专业论文 篇3:

创新职高计算机专业的教学方法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日益普及,各行各业都与计算机联系在一起。顺应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教育也蓬勃发展起来。职高计算机教学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动手能力强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而如何从职高生的特点和现状出发,进行创新教学,提高学生应用能力,是摆在每一位职高计算机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中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教学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理念,提高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技术人才,是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育的根本任务。可见,创建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那么,如何进行职高计算机的教学呢?

一、情境教学

情境在计算机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他们容易接受真实的、具体的事物,在特定的情境中会产生一定的情感,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创设不同的情境。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到这种追求的需要,进而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在教学“如何使用powerpoint”这部分内容时,笔者自制演示软件,向学生展示电子影集作品(其中包括个人影集,风光片影集等),利用交替变换的精美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让学生持久拥有积极的心态和强烈的求知欲,对进行接下来的教学大有帮助。另外,还可以利用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促进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在教学“用VF制作密码表单”一课时,以打听学生上网情况的话题开始本节课,自然地把话题引到聊天工具——QQ的登录界面,询问学生登录QQ的过程及出现的情况,用幻灯片演示登录的整个过程。导入时贴近生活,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了准备。然后引入问题:用表单实现“密码验证”的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可以进一步巩固以前的教学内容,同时学生内心会自然产生新的问题。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这样学生带着问题上机摸索,并用旧知带动新知,学生容易接受。

二、激发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渴望探求真理,与肯定的情绪态度相联系的积极的意识倾向。兴趣能激发和引导人们在思想、情感和意志上去探索某种事物的真相,是学习和创造的重要前提,是成功的先导。例如在学习QBASIC语言时,首先向学生介绍QBASIC语言的实用性、易学性特点,并给学生演示用QBASIC语言编写好的程序,使学生亲自感受计算机的本领。演示用QBASIC语言编写的计算机数学问题的程序、用QBASIC语言编写的图画制作和动画设计程序。让学生对此产生极大的好奇心,思维活跃起来,并开始思考怎样实现计算机的这些功能,并渴望马上去学习掌握这些技能。显然,这个方法使每个学生以最佳的姿态进入了学习的角色,诱发了他们求知的需要,大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学习的自觉性。另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充分体验成功的欢乐,这也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经常采用鼓励和表扬的语言、动作等,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形成学习的内动力。

三、优化课堂结构

优化课堂结构,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促进知识向技能转化。素质教育下,倡导的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改变以往的做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明确教学目标,并落实教学目标,其次要体现教学的科学性,尽量用各种形象、生动的教学手法把知识传授给学生,使之通俗易懂。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可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自行设计具体的操作步骤,鼓励学生创新。让他们操作练习时,允许邻桌的同学相互交流、相互探讨,尽量让学生在一个活跃、和谐、愉快的氛围中进行学习。通过学得好的带动掌握差的学生,努力使程度较低的同学得到帮助,程度较高的同学更上一层楼。鼓励学生发表见解,扩大信息交流,畅通教学渠道,为学生施展聪明才智,发挥个性特长创造有利的条件,达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能力,培养学生间的互助、协作精神。让学生在学习与交流中去体会、去总结、去记忆,帮助、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从而,优化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效率。

四、强化上机操作技能训练

计算机本身就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足够的上机操作是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前提。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而又实用的操作内容,在上机过程中,教师要勤于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教师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尺度,分层次推进。学习速度快的学生,应充分挖掘潜力,不断提高;对学习速度慢的学生则注重增强其自信心,让学生寓教于乐提高兴趣,通过反复强化练习,使学生实实在在掌握这门技术。在学习FLASH动画处理时,结合元旦、春节、校庆等节日,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组织材料,自己设计贺卡、海报、小报文稿,并通过班、级等进行评比展览,学生通过自己制作出的作品,体会到创作的乐趣、成功的喜悦,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在操作课上,教师指导学生以理论知识为基础,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去设计动画,例如设计校运动会的校徽等。学生反复练习,教师及时总结,使学生动画处理基础知识融会贯通,从而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完全转化为操作技能,熟练掌握动画处理的基本操作技术。此外,在上机实践过程中,笔者还有意识引导学生观察思考,使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屏幕、使用帮助信息等习惯,并能够对屏幕显示的信息进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使学生在实践中发现新的方法,学到新的知识,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以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为核心建构起来的科技结构,将会极大地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形成。

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应使学生终生受益,无论学生今后从事何种职业,他们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和培养的能力都应该是有用的。所以,今天我们教给他们的知识必须是基本的和可迁移的。在知识和能力的关系中,更应重视能力的培养,提高其信息素质。也就是说,在重视基础性的同时,更要注重它的发展性。计算机教育是进行教育改革,提高学生全面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教学改革的征途上,让我们不断地钻研、探索,让职业高中计算机教学不断的进步和发展。

作者:宋国娟

上一篇:社区银行发展路径探析论文下一篇:工会推动电力企业发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