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教育论文

2022-04-23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基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问题的讨论,学者们已经形成了较多观点。本文在整理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内容、发展进行了相应地述评。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教育论文(精选3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教育论文 篇1:

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内涵是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合理分析的重要前提,只有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进行合理地分析,才能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效实现。本文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体及客体,对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如何有效地实现进行分析。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 价值 途径

一、如何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价值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我国有着重要的地位,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 还是在和平建设时期,思想政治工作一直都是党政企开展一切工作的“主动脉”。经济全球化成为当今时代的主要特征,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文化碰撞不可避免地会使诸多思想产生火花,而思想碰撞的重要表现就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否定和错误认识。但是,在任何时代背景下,对于一项事物都不能一概而定,而是要结合实际进行客观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同样如此。全球化的发展以及国内形势的变化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双重挑战和压力,因此,只有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才能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能够得到有效实现。那么,如何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呢?思想政治教育是传播我国主流意识形态的一种思想教育,它的目的在于向人民群众传播国家的政策及方针,通过宣传来加强民众凝聚力。因此,培养群众高度的思想政治素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因为只有同国家主流意识形态保持一致,才能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能够顺利进行。

二、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内涵

如上文所述,思想政治教育停留于精神层面,它的目的在于通过思想引导来实现物质的积累,这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所在,即能否通过思想引导有效地实现物质积累。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首要的目的是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进而激发人们遵循一定的道德倾向去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实现物质财富的积累。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有效性必须要以政治内容的正确性为前提,如果没有政治内容的正确性,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不仅不能有效实现,甚至还会带来相反的结果。

三、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有效实现的途径

(一)丰富和发展主体的需要

主体内在需要是判断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主要依据,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前提,因此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能够有效实现,就要着眼于价值客体和价值主体两个方面。就客体而言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而主体则是受教育者本身,而只有满足了主体需要,才能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能够得到有效的实现。

(二)强化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功能,加强理论指导

满足主体需要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必不可少的前提,但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功能却为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提供了重要保障。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功能也要顺应时代变化而不断更新,不断实现现代化。

(三)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效果

没有实践,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实现基本上是空谈。价值只能体现在实践的结果中,实践活动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重要尺度,满足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主体的需要只能通过实践来表现,可以说实践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根本途径。但是实践不能盲目进行,要在形式上丰富多样,同时还要保证实践的质量。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更加人性化。根据不同阶层、不同年龄段进行针对性灌输,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上要体现适应不同阶层的特点,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重点突出、层次合理。二是要结合广大群众生活实际,面向群众,面向基层。三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四是以环境为依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意环境对教育的直接影响,优质的社会环境包括优质的物质环境和优质的精神环境,而精神环境是创造物质环境的思想动力,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着重强调精神环境的优化。因为,优质的精神环境更能将国家政策与群众道德倾向结合起来,从而为群众创造优质的物质环境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四)提高管理水平,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良性循环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仅要在内容上满足主体需要,在管理上也要满足主体需要。管理往往需要建立民主、公平、规范的管理制度,而民主、公平、规范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缺乏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不能建立良性的管理机制,不健全的管理机制必然会导致不良思想倾向的产生。

(五)依托文化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

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需要在文化中吸取精华,可以说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源泉,因为文化的形成必然包含着价值观的形成,而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需的精神营养品。例如我国传统文化本身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因素,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财富能够被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地吸收进去,从而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又能反哺于文化,思想政治教育与文化互为载体,在培养人的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方面起到了良好的教化作用。

【参考文献】

[1]郑祥生.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浅析[J].内江科技,2006(2).

[2]邓耀,田秀兰. 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探讨[J]. 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3).

[3]张寿. 思想政治教育课教育教学价值的系统探析[J]. 现代教育科学,2006(1).

作者:樊君锋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教育论文 篇2: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述评

摘要: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的外在表现,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基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问题的讨论,学者们已经形成了较多观点。本文在整理了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涵、内容、发展进行了相应地述评。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研究述评

一、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内涵的研究述评

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问题,首先需对其内涵有明确的认识。从目前研究成果来看,有些著作或文章并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概念界定。而直接阐述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容。在已有的文献资料中,学者们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内涵的界定中,主要有以下四种观点。

第一,“功能—作用’,等同论。这种观点认为,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其教育对象乃至整个社会所发生的积极独特的作用或影响。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所发挥的效能和它具有极其重要的社会作用。第二,“功能-价值”等同论。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有的学者通过阐述思想政治教育的个人价值,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精神的培养,表明思想理论教育的功能。此外。一些研究性文章和思想政治教育教程中,也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容直接阐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第三,“功能—职能”等同论。这种观点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直接等同于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有的学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进行了论述,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包括根本性职能和具体性职能。根本社会职能包括:为政治斗争服务、为生产斗争服务、为塑造人格服务;具体社会职能包括:灌输、转变、调节、激励。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职能包括五个方面,即灌输、转变、调节、凝聚、激励职能。这五个方面在某种程度上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第四,“功能—特性效果”等同论。这种观点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以及与外部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后产生的效果。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在与外部环境之间发生联系和关系时表现出来的特性以及产生的效果。

理论界之所以出现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内涵不同界定,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学者们对于“功能”概念的界定存在分歧。“功能”一词源于物理学。自引入到社会科学中来后,有不同的理解和观点。在西方,较旱使用“功能”一词的是19世纪的社会学家们,后来,西方出现了结构功能主义学派。从总体上看,对“功能是什么”的解释存在着“主观论”与“客观论”的分歧。“主观论”者把功能看成主观的东西。并将功能和目的互换使用。“客观论”者认为功能是客观存在的,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从影响力来看,“客观论”者明显拥有更多支持者。但在“客观论”者内部也有分歧。主要有“作用论”、“能力论”、“结果论”、“价值论”、“效用论”、“函数论”等不同解释。

正是由于学术界在功能概念的界定上存在分歧。因此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内涵的界定就出现了差异。从现有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作用,价值。职能属于同一概念,笔者认为这些观点值得商榷。第一种观点:“功能—作用”等同论,混淆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作用之间的区别。功能,是指“事物或方法所发挥的有利的作用”。的确,功能与作用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事物或方法所具有的功能必定对其他事物或人具有一定影响。这种影响可称之为作用”。但是,这两者存在—定区别。“功能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作用是一事物与他事物之间的关系,……功能是对事物自身而言的,作用是对他物、对人而育的。功能是一种潜在作用,作用是一种表现出来的功能。”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能与‘作用”相等同。第二种观点:“功能—价值”等同论,混淆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价值之间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是从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客体角度出发,讨论思想政治教育认识实践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及其效果。这些属性及效果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特点。价值与功能属于两个不同的范畴体系。“价值主要是指客体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它不仅依赖于客体和主体。而且还受制于主体能动性地改造客体的历史性的社会实践活动。从根本上讲,价值源自于客体,决定于主体,形成、发展和实现于人类历史性的社会实践过程中。”显然。价值的产生源于事物所具有的属性,因此价值的外延较功能而言要小一些。就思想政治教育而言,价值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本身所具有的客观属性对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主观需要的满足。具体来讲,思想政治教育价值是指任何社会在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认识活动中建立起来的、以主体的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为尺度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存在及其性质是否与人的本性、目的和发展需要等相一致、相适应、相接近的关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价值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不能相互混淆。第三种观点:“功能一职能”等同论,混淆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与职能之间的区别。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从实然性角度出发,讨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和作用。职能是指事物所应该具有的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是从应然性角度出发,讨论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所应该具有的属性及效果。思想政治教育职能源自于其实然性的功能。第四种观点“功能—特性效果’,等同论。混淆了功能与特性效果的关系。通过上述分析,我们知道功能是潜在的。它并非直观的展现出来,“特性、效果”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发挥其作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属性和功能。因此这种观点有失妥当。

二、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内容的研究述评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类型的研究,往往与内容研究是联系在一起。讨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类问题,从某种程度上讲,同时也在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目前,理论界学者们根据不同的逻辑标准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分类研究,在分类研究过程中,同时探讨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相关内容。学者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类和内容的讨论主要有以下五种观点。

第一,从社会和个人的角度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分为社会功能和个人功能。有的学者从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两个方面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为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以及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第二,根据社会结构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容。有的学者认为,从横向的角度将社会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狭义)几个方面。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这四个方面的功能,即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社会功能。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三个方面。第三。根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层次性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容。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可以分为两大类,即

根本性社会职能和具体社会职能。根本社会职能包括:为政治斗争服务、为生产斗争服务、为塑造人格服务;具体社会职能包括:灌输、转变、调节、激励。第四,从一般意义上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容进行阐述。从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大部分学者都是从一般意义上来确定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容。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包括:导向功能、保证功能、育人功能、开发功能。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包括:导航的功能、认识的功能、保障的功能、育人的功能。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功能包括保证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调节功能、转化功能。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包括:优化整合功能、能动发展功能、动态育人功能。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包括:教育作用、导向作用、协调作用、凝聚作用、保证作用。第五。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内容进行阐述。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具有同一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主要有意识形态和人文认知两大功能。

学术界的这些研究成果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界百家争鸣的景象,但研究中也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实际上大多学者是从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的角度讨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分类,笔者认为这种分类标准需重新审视。第一、二、三种观点中提及政治功能、经济功能等等,实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所具有的功能与社会或个人需要之间的“价值”关系,而并非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更为准确的表达应为:政治价值、经济价值、个体价值等等。笔者认为。划分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类型,应该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及效果的角度出发进行讨论。此外,第四种观点也需要调整。从一般意义上划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为我们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的类型提供了参考。但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分类过程中,应以一定的标准作为分类依据,这样才能使我们更为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类型。总体上讲,笔者认为第五种观点最为准确。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外在表现,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出发,从根本上讲,也就是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本身出发对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进行分类。从思想政治教育本质角度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分为意识形态功能和人文认知功能。意识形态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教育实践活动,它是统治阶级为夺取和巩固政权,维护社会稳定和促进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阶级接班人和社会成员而进行的社会教化的一个方面。

三、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展的研究述评

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展,是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需要。关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研究的文章不是很多。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

第一,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由再生功能向超越功能发展。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生命线作用、先导性作用。应当合理地被理解和作为超越功能进行发展和发挥。二是由单一功能向多样功能的发展。我国在实行改革开放以前,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单一的。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为中心上来,开放的环境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相应地,思想政治教育单一性功能也受到了挑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朝着多样化的功能发展。三是由传承功能向创新功能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传承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导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传输给个体,使其“内化”为可被人理解的“活文化”。但在全球化、现代化、个体主体意识和创新意识日益增强的现代社会中。思想政治教育仅仅执行社会主导的思想意识的传递功能还不能满足社会和个体的需求,它需要由传承功能向创新功能发展,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选择和文化创造功能。第二,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由单一功能向多样功能的发展。他认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和以发展为主题的改革开放环境,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新课题,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单一的政治功能受到了挑战。由此产生了多功能的新变化和新发展。二是由再生功能向超越功能发展。他认为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传道授业”再生性教育,这种教育,固然可以传承文化,但它过分注重原貌,只是简单再生缺乏创造与超越,难以满足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需要。三是由教育功能向文化功能发展。他认为现代教育对社会文化具有保存、传递功能。传播、交流功能。创造、更新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目前还局限于传统文化功能,应当说这种传统文化功能,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化社会文化发展和人们对文化追求的需要。发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功能显得十分迫切。第三。有的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单一向全面的拓展。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求已经大大提高了,其拓展方向必然是由以往相对单一的政治功能向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等诸多功能全面发展,由只追求社会发展向兼顾社会和个人“双赢”的发展,由片面关注个人某方面的发展到关注个人的全面发展。二是分化向整合的拓展。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以一种分化、离散的状态存在。现在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这种零散功能都已经逐步整合到政治、经济和文化功能中。三是自我保存向自我更新的拓展。在相对复杂的社会现实条件下,社会进步发展的客观事实,必然对思想政治教育提出更高的发展要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必然要不断更新,不断丰富完善。

学者们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展的研究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展研究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基础。但其中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种观点在论述中存在重复。主要体现在“再生功能向超越功能发展”,与“传承功能向创新功能的发展”之间的重复。再生功能实际上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以传统“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方式将社会的主导思想传递社会成员的传承功能,超越功能就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要适应现代社会和人的发展的要求不断创新。第二种观点在内容上与第一种观点有相似之处,但其提出的“由教育功能向文化功能发展”,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应转变目前的传递传统文化即再生性的功能,发展其创新功能(文化功能)。与其提出的“由再生功能向超越功能的发展”有所重复。第三观点的表述有欠妥帖。“分化向整合的拓展”中的“分化”是指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政治等处于“两张皮”的状态,“整合”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应渗透到经济、政治之中。笔者认为“由分化向整合的拓展”,并非是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发展,而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状态的发展。“自我保存向自我更新的拓展”中的“自我保存”,实际上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再生功能,“自我更新”则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的超越功能。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展应该包括横向和纵向两个方面:一是从横向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应由单一功能向多样功能发展。以往。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主要体现在其意识形态功能的发展,而今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的主体性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发展其人文认知功能。促进社会的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二是从纵向角度看。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应由传统功能向创新功能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要改变以往的“传递”思想意识的“传承性功能”。而不断深化、不断超越,发展其创新功能。

作者:陈建保 侯丹娟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教育论文 篇3:

大数据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

[摘 要] 建构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能够对思想政治教育再生资源进行价值性创造,从而实现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跨学科研究,充分体现大数据载体的引导性、互动性、智能性功能,构建适合中国特色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实现信息社会正能量思想意识形态的有效传播和人文素养的有效提升。

[关键词]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云计算平台的大数据价值引领并服务于国家、企业和个人,同样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当前,研究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不仅有理论意义,更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系统地研究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特性、功能、形式、作用等基础理论,构建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框架和跨学科有机体系,可以实现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互动平台的渗透性和教育传播的有效性。

一、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价值性

21世纪第二个十年,信息技术呈现出从“云计算”到“大数据”的发展趋势,对社会生活和学术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2014年2月17日,中央成立了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习总书记指出:“信息资源日益成为国家重要的生产要素和社会财富,信息掌握的多寡成为国家软实力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1]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实践意义。学术价值体现在:第一,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体现了学科交叉与整合以及多学科的融合共生;第二,多学科的综合应用推动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在新的视域中的教育功能;第三,文理渗透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方式的改变,是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的创新探索。它的实践意义体现在:第一,是中国梦宣传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重要途径;第二,是全面落实广东省高等教育创新强校精神、具体落实学校“一纵三横”协同育人思想、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建立在大数据基础上的重要举措;第三,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能够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功能,对滋育核心价值观起到重要作用。

二、国内外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现状

科学范式中的载体是指在信息技术和通信系统中传播信息的媒介,这个概念在上世纪90年代初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之后学术界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特点、功能、形态进行了全面阐述。目前,基于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刚刚起步。

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技术在教学教育功能上的应用在国外开展已久,在欧洲和北美部分发达国家对大数据移动资源的研究时间较早,1994 年,卡内基梅隆大学(Carnegie Mellon University)开展的Wireless Andrew(后改名为Handheld Andrew)研究项目可谓开创了大数据移动教育的先河[2]。欧盟的m-learning项目由英国、瑞典和意大利三个国家的五个组织LSDA、CTAD、ltralab、Lecando AB 和CRMPA 合作开展,其目标是通过使用便宜、简便和便携的移动通信技术手段,获得学习和受教育的机会。“达芬奇计划”这一项目从制作适合于PDA、智能手机(Smartphone)和移动学习的一系列课程开始,并将这些融入到学校支持服务体系中,为学生营造一个较为舒适的学习环境[3]。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具备了开展大数据移动互联学习的基础条件,开始转移到探索如何处理移动学习中教与学的关系、移动学习的有效学习方式以及教学指导模式等方面,并且注重适用于移动学习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建设[4]。这些移动互联资源的开发运用为高校教学提供了很好的条件。

大数据只是近年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阶段,较少用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传统意义上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能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所运用、且主客体可借此相互作用的一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5]。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成为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而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学说,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对推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的研究过程中,多家学说、多种理论应运而生,适应社会变化的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理论也不断创新。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一种活动形式和物质实体,是主客体所运用的物质形式或活动形式,这些论述侧重于静态层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一个过程,是主客体在大数据环境中互动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特征是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本质性的揭示,所以有学者认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有客观性、承载性、中介性和可操作性的特征[6],同时具有活动性、目的性、相容性、承载性和自觉设计性的特征。有的学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根据历史发展分为传统载体和现代载体;有的学者把载体分为文化载体、活动载体和管理载体等,这是由群体的语言和行为综合构成的三种载体样态;还有的学者把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划分为潜载体和显载体;也有学者提出人文环境载体和自然环境载体的划分方式。这些划分一定意义上把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放到一个更加开放的境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开放生态式发展。

上述特征只是一般载体所具有的,并不是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所特有的,这里有大数据的某些表现,但并不能体现大数据的教育载体的作用,学界还没有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引导性、创新性、智能性的特征进一步论述。我国基于大数据下的移动互联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正处于反思发展阶段,以理论研究为主,整体趋于以研究领域内某一分支进行深入剖析和扩展的“树形拓展”研究模式[7]。移动互联资源开发项目始于2001年北京大学的“移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 年 6 月,覆盖整个校园的无线校园网在上海中学建成。黄荣怀等基于对国内外移动学习研究与应用的案例研究,从系统服务环境、系统支持环境、系统装备环境三方面构建移动学习的系统环境路线图[8],提升了国内的理论研究水平。移动互联资源让学习者可以漫步于教室甚至学校外随时学习,对体验式、情景式学习支持良好,可以为课堂教学与生活搭建桥梁[9],这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供了新方式。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何抢占移动互联时代下思想政治教育的制高点,探索新环境带来的冲击是时代的需要[10]。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与信息技术融合,具有大数据的专业化与信息量难以想象的超大容量,而且以超越光速进行信息传播,且传播内容手段具有立体化、多媒体化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要接地气,如何找到路径,依托移动互联资源实践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深入研究。

学术界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涵义、特征、功能、形态等问题的研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种百家争鸣的状态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日趋完善和科学。现阶段,日益成熟的移动互联网技术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

三、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框架

(一)形成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系统的基础性、原创性和功能性,主要体现在四个部分,第一,初步形成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系统,对其内涵、特性、功能、形式、作用等基础理论进行系统化研究;第二,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移动互联平台,用“大数据”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的建构,使结构化数据与非结构化的数据有机统一;第三,实时地对移动平台产生的“大数据”进行数据挖掘和深层次分析,从中发现思想政治教育有价值的资源;第四,在长期的累积和循环中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一种可能的形态和模式,利用模式对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预测分析,实现有效的价值应用。总体构建大数据移动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框架,打通学科障碍,实现多学科的有机整合。

(二)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系统的基本内容包括:开展大数据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多样性研究、建构性研究、功能性研究、智能性研究、开放性研究、创新性研究、体验性研究、过程性研究、实践性研究、有效性研究等。这些基础性研究能够把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内涵纳入更合理、更科学的范畴。

(三)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系统的形式设计。一是从学科建设上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整体性,做好科学规划,加强过程监控、集成管理、技术支撑服务,后台检查运行到位。建立跨学科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专业管理员队伍及工作室,及时进行学科理论推进及教育信息更新,加强平台维护,构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急反应机制,保障大数据平台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持续健康和谐发展[11]。二是学校主导建立具有学校特色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目前利用大数据建设思想政治教育平台主要包括博客开设、微博公众号、电子阅读、虚拟社区及网上论坛。建设移动APP控插件的辅导站,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站提供新媒体沟通渠道。三是大数据的结构性管理。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特点是在线性、智能性和开放性,释放大数据资源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正能量功能,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话题的引导权。通过大数据平台运用“时政快报”、“在线讲坛”、“党史讲座”、“网上党课”等栏目掌控学校主流思想意识形态,解读大政方针;通过大数据分类中的“微博话题”、“在线交流”这种以小见大、以点带面的形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体化、有形化;通过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过程直播”,提高学生的参与度、粘黏度和互动感,分享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解疑释惑以及体验经验。

(四)大数据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系统的总体要求包括:(1)边界认定。边界认定需要大数据开放平台,对信息源要作出恰当取舍,就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边界进行科学的界定,这是研究的基本前提。(2)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结构性与非结构信息整合。大数据下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传播的非结构信息占主导地位,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引导性,就要把非结构信息纳入结构性中。(3)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价值再现。通过建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平台,实现信息源和信息流的深度挖掘,再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应用及价值过程。研究的难点就是要实现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跨学科研究,把思想政治理论学科与信息技术学科整合在一起存在思维障碍,要破除障碍需要系统观的方法,把多学科整合起来。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功能与移动互联平台建设的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引导性、互动性、智能性体现在移动互联平台上,需要理论、技术、综合、实验及测试的系统检验。要建设本地文化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平台,让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传播形式,实现中国式的现代教育形式的提升,实现现代意义上的人文素养的提升。

只有对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平台进行总体规划,完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系统实施和运行,才能够建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网络理论体系,建构思想政治教育移动互联平台,建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预测模型,从而把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落到实处。

四、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路径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研究是跨学科问题,需要不同专业方向的研究人员联合攻关,需要新思维、新方法和新技术的融合,实现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互动平台的渗透性及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传播的有效性。主要体现在:

(一)从研究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出发,建立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文献路径,进行整理、分析、比较,提炼出有价值的思想资源。这是一个从价值思想到技术嵌入的融合过程,需要多学科研究人员不断提出方案、整合方案,从而提出最优方案。

(二)从研究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建构出发,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基础性理论研究,建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式框架和技术框架。这是一个理论探索过程,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过程拿出原创性诊断,为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提供理论支撑。

(三)从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移动互联技术出发,建设移动互联思想政治教育统一平台,提供统一门户开展工作;支持多终端,包括PC端和手机端,提高实时性和覆盖面;开放平台,支持第三方应用迅速接入;应用一点发布,多端使用,插件式应用提供高效、便捷的应用管理;提供实时查询统计,查看平台各活动状态以及参与的情况;提高用户粘黏性和活跃度。

(四)从分析思想政治教育海量数据出发,通过统计分析应用平台使用者的行为、习惯,丰富并完善移动互联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智能性,扩展语音、视觉、手势和多点触控等自然用户界面的拟人化功能,借助移动互联思想政治教育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

(五)从研究者、技术人员、使用者的体验出发,开发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再生价值,这将改变传统意义上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的效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和有效性。在三者的体验中提高大数据载体的效能,形成实现思想政治教育需求的第三方开发者互利共赢的模式。

(六)从大数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视域出发,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需求,主动适应思想政治教育大数据的本质特征,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数据意识;顺应量化研究的新崛起,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范式;宏观覆盖与微观深化相结合,找准思想政治教育的着力点和环境建设。

(七)从大数据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式出发,赋予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新的品性。要让“数据说话”,为复杂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数据支撑和问题解答,提升教育的覆盖面和针对性。用大数据揭示群体的思想特征,把握群体的行为规律,精确分析群体思想与各类事件的联系。用大数据清晰地揭示个体思想行为的状况,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私人定制”以及对未来思想状况的预测。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跨学科基础性研究,其更能体现时代性、主导性、即时性、智能性和针对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运用和提升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研究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推动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建设具有理论和实践指导价值。

[参考文献]

[1]习近平:把我国从网络大国建设成为网络强国[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2/27/c_1195

38788.htm.

[2][3]刘军.国外移动教育研究[J].中国教育网络,2007(4):p62~64.

[4]郭绍青,黄建军,袁庆飞.国外移动学习应用发展综述[J]. 电化教育研究,2011(5):p105~109.

[5]陈万柏.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内涵和特征[J].江汉论坛,2003(7):p115~119.

[6]贺才乐.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及其研究价值[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社科版),2002(2):p91~94.

[7]王佑镁,王娟,杨晓兰,伍海燕.近二十年我国移动学习研究现状与未来趋势——基于中西方对比的研究综述 [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3(1):p49~55.

[8]詹青龙,黄荣怀.移动学习终端设计的价值取向和方法[J].中国远程教育,2009(10):p69~72.

[9]傅健,杨雪.国内移动学习理论研究与实践十年瞰览[J].中国电化教育,2009(7):p36~41.

[10]裴晓涛.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创新[J].河南教育(高教),2013(2):p15~16.

[11]石华玲.移动互联时代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教学的新探索[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10):p9~10.

作者:陈力 杨明

上一篇:课文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论文下一篇:我国中职学校美术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