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古典文化管理论文

2022-04-17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小学兴建于1368年,至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是集庙(大成殿)、堂(明伦堂)、阁(奎星阁)、祠(文天祥祠)等传统文化建筑于一体的现代学府,也是当今唯一存有孔庙的现代学校。“府学”与教育结缘源于孔子,构成了代代学子文化生成的起点,影响着一代代府学人的精神气概。中国传统文化是“府学”文化的奠基之根。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语文古典文化管理论文(精选3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语文古典文化管理论文 篇1:

在特色办学道路上阔步前行

民乐县第一中学创建于1944年,如今已走过了70年的风雨历程。七十年来,学校五易其名,两迁校址,经历了初级中学——完全中学——高级中学三个阶段。

1958年学校开始高中招生,成为完全中学。1995年秋,学校停止初中招生,1997年完成过渡,成为全县唯一一所只承担高中教学任务的高级中学。

2000年11月,学校被甘肃省教育厅命名为“甘肃省示范性普通高中”,是甘肃省首批14所“示范性普通高中”中唯一一所县级中学。2005年又以优异成绩通过了示范性高中复评,并受到了省教育厅的表彰奖励。

学校现有教职工454人,设有教学班112个,在校学生7300多人,是全省规模最大的普通高中。自实施新课改以来,学校的发展稳步提升,办学特色日益显著,教学质量蒸蒸日上,已成为宣传民乐的一张靓丽名片。

经过几代人的励精图治,民乐一中已在困境中崛起,在奋进中发展,在特色办学道路上孜孜以求,不断前行。

硬件支撑 助推学校发展

七十年风雨,记忆着民乐一中艰辛的崛起史;七十年沧桑,见证着民乐一中坎坷的发展路。

融合了古典建筑艺术与现代育人理念的仿古式校门,以“秦汉古风——魏晋风流——唐诗江山——宋词写意——明清流韵”为主题的“三廊一阁一亭”仿古式系列建筑群,彰显了民乐一中的人文品位,成为校园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文昌苑立体花坛孔子雕像,让师生在举手投足之际,时时“聆听”先哲的教诲;积淀着丰厚历史文化的三台阁,已成为师生们登临抒怀、休闲学习的好去处。

民乐一中楼宇的命名以“学”为中心,个性独具;“班级文化”催人奋进,“宿舍文化”情深意远;“校园文化”浓郁芬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基础设施是学校发展的重要保障。民乐一中占地162.5亩,建筑面积 80000多平方米,设有一个东圃分校区。学校校园布局规整合理,教学设施功能齐全,设有教学楼、实验楼、图书楼、多功能综合楼、学生公寓、餐饮楼共14幢。

学校还为131个教室和办公室全部配置了交互式电子白板,建成了录播教室 、通用技术教室等18个功能室;各类实验室23个,教学仪器配备达到教育部《配备目录》Ⅰ类标准;图书馆藏书30 多万册、各类报刊215种,阅览室 6个,可供600位师生同时阅读。

同时还为所有教室和办公室配备了书柜和图书,方便了师生阅读;能容纳800多人的多功能综合楼,可开展学术报告、师生集会、文艺演出等大型活动。

先进的网络中心,覆盖全校的校园IP广播系统、VOD视频点播系统,丰富的教学资源库,为现代化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服务;集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校史教育及学校德育教育于一体的德育基地,充分发挥了德育基地的育人功能;高标准的心理咨询中心,及时对师生的心理健康提供了服务。

各类文体活动场地设施齐备,既满足了学校特色教育活动的需要,又满足了音体美学生自主选课、走班上课的需求。学校拥有 350余亩的劳动技术实践基地,还与河西学院、县职教中心、锦世化工等学校、企业合作,建立了通用技术实践基地,为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创造了很好的条件。

特色活动 点燃学生激情

七十年的探索实践,七十年的砥砺积淀,七十年的矢志不移,形成了民乐一中“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校风和“忠诚、爱国、健康、文明”的校训,铸就了民乐一中“自强不息,守正出奇”的精神,确立了民乐一中“以人为本,和谐高效,学生第一,质量至上”的发展理念。

在“给每个学生以希望,让每一个个体都发展”的人本化办学理念引领下,民乐一中继承多年积淀的文化传统,以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为载体,以加强教师梯队建设、强化教师培训为抓手,以打造高效课堂为目标,全力提升师生人文素养,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机制,营造了民主、文明、快乐、和谐的校园氛围,有效催生了学校办学软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将学校建成了一所“点燃师生激情、打造高效课堂、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学习型学校;一所继承传统,与时俱进的古典园林式学校;一所学子向往,英才辈出,深具影响力的现代化学校;一所“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成果超群型”特色实验学校。

活动是点燃激情的载体,是个性张扬的平台,是学校文化辐射的窗口。学校的“百家讲坛”、“名师讲坛”、“道德讲坛”追寻真善美,给学生传递正能量;模拟法庭,庄重肃穆;主题班会,常开常新;安全教育,警钟长响;感恩演讲,诱发共鸣;励志报告,澎湃激昂;激情早操,气势壮观;大课间阅读,四溢书香。

《金色年华》文学社、绿洲画苑、鸿飞科技等兴趣小组活动精彩纷呈;“歌唱祖国”、经典诵读、汉字听写等特色课外活动有声有色。“微爱志愿者”协会,为社区奉献爱心;“心理学社”,为学生调节心理。一年一度的“体育之春暨校园文化艺术节”魅力无限,一年一度的“秋季田径运动会”挑战极限;一年一度的“春蕾艺术节”精彩不断。

这些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学生的生活,健全了学生的体魄,净化了学生的心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民乐一中的教育因激情而鲜活,民乐一中的活动因激情而美丽,民乐一中的生命因激情而精彩!

教学实践 提升教师实力

优秀的师资是学校特色发展的基础,是名校发展的支撑,是学校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保障。

民乐一中拥有一支结构合理,治学严谨,业务精湛,爱岗敬业的师资队伍。其中高级教师115人,中级教师195人,陇原名师1人,张掖名师2人,省级骨干教师11人。

学校对国家课程的开设施行全面稳妥,校本教材研发精益求精,“导学案”编写使用蔚然成风,小张化限时训练有条不紊。

民乐一中实施“请进来讲,走出去学”的战略,先后邀请爱尔兰籍Nory女士、美国玛斯金格姆大学孙焱教授,全国语文特级教师、复旦大学附中黄玉峰教授,全国数学奥赛金牌教练、特级教师周沛耕先生等多名国内外知名教育人士来校讲学,为学校创建多元化、优质化、特色化的 “成果超群型”实验学校注入了活力。

学校还积极与国内知名高中接洽,先后组织500多位教师走出校门,赴复旦附中、江苏如皋中学、海安高级中学、河北衡水中学等知名高中或课改示范高中考察学习,转变理念,改革教法,满足了新课改的师资需求。

和复旦大学培训中心、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每年为学校骨干教师举办高级研修班,拓宽了教师的视野,提升了教师的素养。

新课程改革转变了课堂教学模式,优化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民乐一中借鉴江苏的“导学案”模式,融合河北的“6+1”模式,在学校 “三案九环节”模式的基础上,形成了符合新课改要求的“三案五段”高效课堂模式教学。

“三案五段”高效课堂模式教学以学案为载体,以教案为依托,以练案为突破,三案合一,互相辅助,共同作用,学讲练结合;以“学案导学——自学质疑——合作探究——展示点评——巩固检测”五个环节为链条,环环递进,层层深化,通过学习、展示、交流、合作等策略,促进教师教学设计、实施、评价、反思能力的持续提高,实现了教师教学理念和学生学习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了常态课堂高效化。

学校还实施“科研兴教,科研强校”战略,开展“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的大备课组研讨活动,及时反馈,长期跟踪,检查督导,修正完善,充分发挥团队优势,凝聚教学共识,交流教学经验,结晶集体智慧,增强教学针对性,提升了集体教研品位。

近年来,学校教师发表的国家级、省级以上教育教学论文高达700余篇;立项、鉴定了90余项市级以上教育科研课题。30余项教研成果已获得国家级、省级奖励。

有序管理 凝聚师生人心

建立特色办学的制度化、精细化、人文化管理机制,是确保办学特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民乐一中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制度化管理促规范,精细化管理提效益,人文化管理聚人心”的管理理念。

制度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外壳。为了保障学校管理工作健康有序地开展,让制度“看守”校园,民乐一中在抓好常规管理的基础上,出台并完善了《教职工阶段性绩效考核评价方案》《YJP综合评价体系》《音体美学生选课走班指导意见》和《教职工科研管理奖励办法》等一系列学校管理制度,并切实落到了实处。

这些制度避免了以往“唯分数论英雄”的“一刀切”评价弊端,客观透明、公平公正地体现了教职工的工作业绩。

精细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精髓。结合规模大、人数多的实际,民乐一中的管理更趋向精细化。学校值日小组通过“检查——分析——督促——反馈——落实”等途径,对学校工作全覆盖、全方位、全天候透视,为学校决策提供依据。

年级组以“目标管理——常规管理——效益管理”为链条,齐头并进,向管理要质量;学科组以“高效课堂——精细化复习——大备课组活动——教师“传、帮、带”为纽带,多管齐下,向教研要效益。学校形成了工作“时时有人抓,事事有人做,工作无空档,学校无闲人”的良好管理格局。

人文化管理是学校管理的内核。民乐一中以人为本,想教师所想,急教师所急,关心教师的工作生活,解决教师的后顾之忧,以热情换真情,以大家爱小家,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活力。

学校还成立了特困生基金会,设立了“珍珠班”,资助贫困学生,关心留守儿童;还设置了医务室,开通了方便超市,修建了浴池,为寄宿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了方便,使学校成为学生温馨的家园。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民乐一中人正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空前的热情和活力在特色发展的道路上继承着、跨越着、创新着,以蓬勃的朝气、包容的大气、一往无前的勇气,矢志不移地坚守“自强不息,守正出奇”学校精神,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编辑:王金梅

作者:金梅

语文古典文化管理论文 篇2:

基于“府学”文化的数字校园建设构想

北京市东城区府学小学兴建于1368年,至今已有640多年的历史,是集庙(大成殿)、堂(明伦堂)、阁(奎星阁)、祠(文天祥祠)等传统文化建筑于一体的现代学府,也是当今唯一存有孔庙的现代学校。“府学”与教育结缘源于孔子,构成了代代学子文化生成的起点,影响着一代代府学人的精神气概。中国传统文化是“府学”文化的奠基之根。学校坚守“文化立校、文化立行、文化立人”的办学理念,将培养具有中国文化素养与现代意识的合格公民作为育人目标。

依据“府学”文化特色,学校以“崇礼”为德育观实施养成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礼文化”实践;以“博学”为课程观,开发了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系列校本课程。来到“府学”的每一位学生,在古朴的学宫建筑群中,在古典的园林环境中,都备受传统文化的滋养,还能体验到信息社会的学习、生活方式。因此,学校的办学理念可以概括为:视野国际化、思想人本化、方式数字化和管理精细化,为学生生动而活泼、全面而富有个性的成长提供有利的环境。目前,“府学”数字校园工程正式启动。

一、学校信息化现状

学校校园网主干为千兆,交换到桌面为百兆。学校信息化的基础网络设施和硬件设备已经达到北京市较先进水平,具备数字校园应用的良好条件。学校安装了CMIS、卡管系统、中小学办学条件管理系统等,后勤系统使用上级下发的人事管理软件、财务管理软件等,资源方面充分使用北京市中小学资源平台、北京市中小学数字图书馆、社会大课堂等,同时还应用区级蓝天工程、数字德育等网络平台。

“信息孤岛”始终是困扰学校数字化发展的主要问题。由于应用系统数量多、开发环境不统一,各个应用系统之间不能进行信息交换,业务数据不一致,流程难以实现自动化,给教学、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便;由于各系统相互独立,没有一个统一的界面访问这些系统,教师不得不登录多个应用系统才能定期查看各种数据。伴随着学校的发展,学校也意识到工作的核心是教育教学,校园网在这方面的应用较为粗浅,不能满足学校文化管理特色发展的要求。教师专业发展、学生教育教学、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的应用也有待提高。

二、“府学”数字校园总体设计与特色建设

(一)数字校园建设总体设计

学校以“减负增效”为主体原则,通过数字校园和实体校园的有机结合,为师生减轻负担,提高教育教学效果,让孩子受益,让教师受益,让学校受益,让社会受益;建设以“府学”文化为核心,以学校办公网为基础,以教育教学应用为重点,基于统一的技术架构、标准与环境,构建符合学校需求的数字校园应用平台;并以市教委CMIS为权威数据源,建立统一身份认证中心,数据层面上实现全校范围内数据的统一集中和共享,实现各部门以及应用系统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全方位满足学校内各类用户对相关信息资源查询检索的要求。

“府学”数字校园的应用功能包括“府学”文化管理平台、“府学”教育平台、“府学”教学平台、“府学”办公管理平台四部分。

(二)“府学”数字校园特色建设

1.“敷礼明伦”、“知行合一”的“礼文化”教育

在“府学”教育应用建设方面,围绕“德化人生——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养现代文明习惯”的教育理念,突出“敷礼明伦”、“知行合一”的“礼文化”教育特色,以“崇礼”为德育观,实施养成教育(如图)。

(1)敷礼明伦:特色活动子系统

该系统是学校开展特色文化教育的主阵地。学生通过参与特色文化活动,在实践中培养、内化爱国情怀和公民道德意识,形成德育成长档案,供家长、教师见证学生成长;形式活泼的小竞赛、小游戏等,用来巩固和检查学生德育养成,为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奠定基础。

“礼文化”教育 “礼文化”教育是网上校本课程学习、讲座、活动的空间,如“入学礼”、“‘府学’三字歌”、“弟子规”、“学唱正气歌”等,包括“礼文化”课程学习、课程管理、课程选修、在线学习、拓展资源学习、主题讨论、作业任务等模块。“礼文化”专题讲座包括专题管理、讲座直播、讲座点播、主题讨论、讲座评价反馈等模块。“礼文化”特色活动包括活动管理、成员管理、成员互动、在线活动、成果展示等功能。

成长微博教师、家长对学生在校和在家的表现进行评价,以微博形式记录见证学生表现,并发表评论。

成长驿站提供“礼文化”教育相关的小测验、小游戏等,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方式下得到教育,记录学生的表现。

(2)知行合一:知行实践子系统

该系统为学生参与学校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教育活动开辟了网上专题化空间,提供按兴趣自由参与、分享、互动的教育氛围,用丰富生动的内容吸引学生,使学生耳濡目染受到国学经典的熏陶。

学生社团 这是学校各类学生社团专题网站空间,能够体现各社团的特色和宗旨,提供社团的建立、社团介绍、成员申请与管理、活动信息发布、成员交流、在线活动、社团光荣榜展示等功能。

互动社区 搭建学校师生平等交流的互动社区,包括好友、圈子等交友功能,提供播客、博客、拍客、消息、聊天、分享、留言、评论、打分、投票、统计、排序等互动功能。

懒蚂蚁广播电视台 通过网络实现懒蚂蚁电视台的编辑部成员管理、节目采编、节目管理、节目直播、节目点播等,提供观众对节目进行评价、评论、互动反馈功能。

(3)知行合一:知行评价子系统

该系统以学生成长的过程记录信息为基础,通过建立评价标准体系,落实综合素质评价,引导学校实施素质教育,通过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结果的使用,为教育的正导向提供良好的决策参考。

“府学”好少年 实现“府学”好少年网上评比工作管理,体现评优过程的公平公正,突出评优的激励和示范作用,包括评优活动的发布、候选人推荐、候选人投票、评优结果公示等功能。可将学生的教育教学表现记录形成学生成长档案袋,在学生评优时向全校师生展示。

2.“博学”校本课程教学

围绕校本课程建设特色,学校以“博学”为课程观,面向学校技能类课程、学科拓展类课程和传统文化类课程等三大类课程的教学展开。其功能是支持教师形成自己的个性课程;鼓励教师将自己的智慧成果进行共享、交流,形成教学资源特色展示区;构建精品课堂,由教师对学生进行课堂实时评价,对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学习习惯及时进行激励;支持教师课后反思评价,形成教师个性发展档案。

博学苑下设三个子系统。

(1)课程中心子系统

技能类课程丰富学生学习生活 学校已探索出一套教学大纲以外的比较科学、实用、简易的体育校本课程方案——一年级形体、二年级棋类、三年级轮滑、四年级空竹、五年级武术、六年级乒乓球;编写一套适合学生使用的校本教材初步结构,即体育技能校本教材;培养一支适宜校本课程的教师队伍;建立一种适应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新模式,即体育基础+体育技能。

学科拓展类课程开阔学生思维 学科拓展类课程分为名家赏析系列和数学思维训练。名家赏析分为七大领域:文学、数学、音乐、体育、艺术、书法、科学。如语文以文学鉴赏与创作为主题,为学生推荐名家、名篇欣赏。

传统文化类课程陶冶学生情操 通过包括琴、棋、书、画、国学教育、篆刻、茶艺、剪纸等传统文化进入课堂,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潜移默化地浸透孩子的心灵。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学习,系统会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记录统计。

(2)备课中心子系统

该系统在兼顾常规教学的基础上,突出学校在传统文化教学上的特色,使之成为校外教育的主阵地。

课程管理 对创建的课程及其包含的各类信息、资源、教学内容等,进行查询、审核、发布等管理操作。以此为依托,满足学校校本课程建设的各种要求。

网络教研 为教师提供工作平台,包括教学内容的发布、教学任务、个性化教学资源、发布的作业、参与各类教研教学活动、参加在线交流、发表的评论等进行管理与查询,形成个人的教研档案。

网络教学 为师生提供网上学习平台,包括课程介绍、课程设计、课程资源、资源查询上传、课程作业、交流天地等。

(3)资源中心子系统

资源中心子系统协助教师最大效率地管理应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是学校创建资源中心实现资源共享的有效渠道。

特色展示 为学校特色自建资源提供集中展示、学习、评比空间,通过用户自荐、他人推荐、使用者评分评价、学科组审议等多种方式,形成学校特色资源建设的良性发展机制。

精品课堂 实现学校优质精品教学资源的积淀,促进资源共享与应用。精品课堂为教师研修和学生学习提供形式多样和方便的工具。

此次数字校园建设的规划过程,不仅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一步完善,更是学校未来发展目标的定位、发展思路的梳理、发展办法的探索。府学小学始终秉承历史与现代的完美融合,是一所既有中国传统文化情怀,又充满现代教育气息的圣殿学府。学校已成为北京市首批数字校园实验校,将抓住机遇,站在新时代的起点,在传承中发扬,在坚守中创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教育,提升质量,优化服务,助力文化传承。

(北京东城区府学小学 供稿)

作者:马丁一 胡松林 马勇

语文古典文化管理论文 篇3:

中国语言文学类:最美不过汉语

没学过汉语,就不会知道“红尘”是怎样的纷纷攘攘难舍断,“断肠”是怎样的相思,“江南”是怎样的烟雨朦胧,“明月”又是怎样的一种乡愁,“天涯”究竟有多遥远。

语文是中国人的母语学科。汉语,穿过历史的长河,穿过我们的记忆,嵌入每个人的灵魂,成为我们的表达方式,也塑造了我们的思维和情感。

对热爱文学与写作的学生来说,中国语言文学类无疑是首选的专业类。在教育部最新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0年版)中,中国语言文学类专业下共设置9门专业:汉语言文学、汉语言、汉语国际教育、中国少数民族语言、古典文献学、应用语言学、秘书学、中国语言与文化、手语翻译。

其中,中国语言与文化专业和手语翻译专业均为2016年增设、2017年开始招生的新专业。综合考虑关注度和招生院校、招生人数等因素,以下仅对汉语言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汉语言4门专业做详细介绍。

报考须知:在传统高考中,本大类专业主要招文科类考生,少数院校文理兼招;新高考中,基本不做选考科目要求。(选科要求仅供参考,以各省份高校实际招生要求为准)

汉语言文学

专业概述

汉语言文学专业就是原来的中文专业。它是中国语言文学类中最为宽泛的代表性专业,学习内容涵盖面最广。我们从小就学习语文,但大学里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和我们熟悉的语文的学习还是有很大差别的。简单地说,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习重点是进行文学研究和写作训练。

文学研究的对象是中国文学和外国文学。教师将引领学生从文学中直面社会、人生,感受思想文化的核心、心灵史的载体。总体来说,大学的学习更侧重培养学生分析作品、鉴赏作品的能力。当评价一部文学作品的时候,学生不能仅仅说好,更要用专业术语指出这部作品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

写作方面则要求学生熟练掌握各种文体,如散文、小说、文学评论,以及各种应用写作文体。各类写作训练贯穿中文系学生的四年。典型如中山大学,学校中文系直接硬性要求所有学生在大一期间上交100篇题材自由的作文。

到了大三大四,学生一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并结合学校提供的资源,选择重点往汉文字,或是古代文学、现代文学、外国文学、写作等方向发力。如果是属于师范类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一般还要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内容,为毕业后当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做准备。

报考指南

院校在招生时,有的按大类进行招生,有的按专业进行招生,有的则按师范类进行招生。如首都师范大学按中国语言文学类进行招生,大类中包括汉语言文学(师范)、汉语言文学(非师范)、汉语国际教育、秘书学4门专业,在第一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进行专业分流。中央财经大学开设的汉语言文学(财经文秘)专业,侧重培养财经领域的文秘人才。一般来说,师范类院校的这个专业对考生的五官和身高有一定要求,但并不苛刻。考生在报考时,要关注具体院校的招生具体要求以及院校的优势方向。

就业简述

作为典型的文科专业,汉语言文学专业也被称为“万金油专业”,毕业生可以到各行各业就业。主要就业方向包括:

1.教育行业——师范生自不必多说,非师范类毕业生选择到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当老师的也不少。

2.出版传媒行业——到报社、出版社、杂志网络公司等从事编辑、记者等工作。

3.党政机关以及各行各业的企事业单位——岗位众多,包括但不局限于助理、文秘、宣传、企划、文案、新媒体和管理等各种与文字相关的工作。

4.自由撰稿人、自媒体行业等。

选校参考

◆专业龙头院校(国家重点学科、第四轮学科评估A等级院校)

双一流: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复旦大学、南京大学、四川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山东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武汉大学、中山大学

其他:首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

◆实力特色院校(中文基地)

陕西师范大学、内蒙古大学(蒙古语言文学)、东北师范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湖北大学、湖南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

山西师范大学、忻州师范学院、徐州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绍兴文理学院、湖北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台州学院、湛江师范学院、淮北煤炭师范学院、井冈山大学、贵州大学、西藏民族学院、天水师范学院、宁夏大学、吉林师范大学、盐城师范学院、南昌大学、青岛大学、廊坊师范学院、南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聊城大学、湖南文理学院、西南民族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

院校看台

·南京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在国内享有极高的学科声誉。中国现当代文学为国家重点学科,中国语言文学为江苏省优势重点学科,戏剧与影视学为江蘇省一级重点学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广西师范大学·学校地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桂林,拥有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基地。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是广西“双一流”建设学科、广西优势特色重点学科。

·曲阜师范大学·著名的考研“神校”,学习氛围非常好。中文系为山东省高校重点系科,拥有一级学科博士点,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汉语言文学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

·绍兴文理学院·国家级特色专业、浙江省优势专业、浙江省一流学科。以鲁迅研究和越文化研究为特色和重点,越文化研究院为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汉语国际教育

专业概述

汉语国际教育原来的专业名称为对外汉语,是为了满足汉语国际推广和中华文化传播的需要而设立的,培养的是具有较深汉语言文化功底、熟练掌握英语,毕业后能在国内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或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实用型专门人才。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课程紧紧围绕着培养目标设立,主要由以下三大块组成:

1.中国语言文学类。汉语言文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两古两现”,即古代文学和古代汉语,现代文学和现代汉语同样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课。

2.外国语言文学类。英语同样是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核心课程。除了基础英语、英语写作、英汉翻译等常见的大学英语课,英语口语课也是必修课。部分院校还会要求学生辅修第二外语。

3.文化及教育类。和学科的师范类专业不一样,这个专业的学生需要了解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规律和学习者的特点,掌握教学理论和方法,这样才有可能帮助学习者成功学习汉语。此外,学生还需要学习西方文化与礼仪、中国书法、传统剪纸等文化类课程,了解中国和世界文化知识及其异同,掌握跨文化交际的基本规则,真正成为“国学传播的使者”。

报考指南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文学院第二大专业,招生院校和人数仅次于汉语言文学专业。但院校虽多,选择须谨慎。建议优先考虑院校所在地域,综合考虑院校的中国语言文学实力和外国语言文学实力。基于本专业的学习和就业特点,位于人文资源丰富、外籍人士流动量大、教育机构数量多、实习和兼职机会多的发达城市的院校更值得报考。

就业简述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以及国际影响力越来越大,汉语逐渐变成在外国人眼里十分重要的语言,人才需求逐渐增加,但想要凭借专业出国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工作并不容易。总体上看,这个专业的毕业生主要进入的行业如下:

1.经国家汉办的考试和选拔可以以汉语教师和志愿者的身份去国外从事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工作。这类工作竞争激烈,任期最多三年,但工资收入较可观。

2.在国内汉语培训机构、汉语学校及国际中小学从事教学或教学管理工作。

3.在国内普通中小学从事教学或教学管理工作。

4.在新闻出版行业、文化管理行业、企事业单位从事文字处理及行政管理工作。

选校参考

◆实力特色院校

双一流:复旦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

其他:北京语言大学、南京师范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

◆国家级特色专业

广西民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河北经贸大学

院校看台

·北京语言大学·经国家批准成立的我国第一个国内外汉语教师专业培训机构——教师进修学院附设在北京语言大学人文学院。该院是国内办学时间最长、培训教师最多、国内外影响最大的汉语教师培训基地。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是全国高校中最早和唯一连续大规模招收本科生的专业,排名位居全国第一。

·广西民族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学院拥有外交部“东盟国家汉语人才培训中心”。汉语国际教育本科专业实行“3+1”跨国人才培养模式。

秘书学

专业概述

秘书学专业的培养目的非常清晰,就是为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社会组织培养能够全面协助领导工作的高层次秘书人才。因此,其课程主要是围绕提高办事效率和公文书写的专业化开展。

其核心课程包括秘书写作、秘书礼仪、实用口才、速录、秘书学概论、秘书实务、办公自动化、档案管理、书法等。和文学院的其他专业相比,它更注重应用性、实用性,强调的是过硬的文字处理能力,熟练运用办公自动化软件开展各种办公室业务管理等专门工作的能力的培养。

设立秘书学专业的本科院校类型比较多。各院校会根据自己院校的特色以及其他相关优质资源,如师资资源,开设一些富有特色的专业课程,侧重培养商务秘书、涉外秘书、文字秘书或者金融秘书等。如财经类院校的秘书学专业一般会开设会计学、中国税收、市场营销学、微积分基础等专业拓展课程。

报考指南

秘书学专业是2012年才由原来的文秘专科专业升级为本科专业的,因此开设院校多为应用型本科院校。部分本科高校的秘书学专业存在重理論轻实践、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考生在选择院校时,应多关注目标院校的实践实训课程质量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

就业简述

秘书学专业的学习很强调实用性,因此绝大部分本科毕业生选择直接就业,就业率也较高。和汉语言文学专业类似,其就业的面非常广,各行各业都需要。就业方向主要如下:

1.文秘类岗位。适合具备办公管理、文书写作、会议协调等专业技能,擅长沟通协调,具备预见力以及判断力的毕业生。

2.考取教师资格证,到学校或教育培训机构担任教师工作。

3.应聘文案策划人员等岗位。适合头脑灵活,文笔较好的毕业生。

4.其他商务、销售岗位。

选校参考

◆实力特色院校

首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扬州大学、聊城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广西师范大学、沂州师范学院、云南农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河北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福建师范大学、江苏师范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安徽财经大学等

院校看台

·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第一所拥有秘书学本科专业的学校,1995年即开办了汉语言文学(高级涉外文秘方向),2015年正式设立独立的秘书学专业。秘书学专业实行“双导师”制度,即一名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两位导师。

·安徽财经大学·依托学校经济管理类学科优势,培养具有扎实的语言文字功底、丰富的企业管理知识、立体的秘书综合素养和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聊城大学·推行本科生导师制,并聘请校外专家组成“双师”制度,注重应用写作、口才、书法、电脑速记、办公自动化技术五项职业技能的训练与培养。

汉语言

专业概述

汉语言主要研究汉语的本质、特点、结构、功能、起源和发展规律。

汉语言文学和汉语言是两个容易混淆的专业。但其实二者的差别还是比较大的。汉语言文学更注重文学二字,汉语言则不会过多关注文学内容,而是把汉语文字当作一种研究对象来分析。

汉语言专业在不同的院校专业方向有很大的不同。部分院校侧重汉语和对外汉语的教学与研究,如复旦大学;部分院校则侧重语言研究成果在信息处理技术领域的运用,如中国传媒大学。

报考指南

部分招生院校的专业方向侧重语言信息处理、汉语语音识别与合成等信息技术,和传统意义上的中文类专业差别很大,文理兼招,考生须特别注意。

就业简述

汉语言专业是从汉语言文学里细化出来的一个专业,由于科学研究色彩较浓,因此很多学生本科毕业时选择了考研。如果就业,则与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就业趋势大致相同。主要从事的职业为教师、编辑、记者、文员等。本专业技术性不强,很多文职岗位对人才的要求起点不高,有较大的可替代性。如果专业水平不那么过硬的话,毕业生在就业时会面临很大的就业压力。

选校参考

◆实力特色院校

双一流:复旦大学、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其他:华中师范大学、暨南大学、南京师范大学、石河子大学、鲁东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延边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

院校看台

·鲁东大学·国家级特色专业。学校拥有教育部汉语辞书研究中心、语言资源开发与应用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是国内汉语言教学及研究人才培养的摇篮。30%以上的本科毕业生考取国内外硕士研究生。

·西北民族大学·学校为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直属院校,汉语言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开设维汉翻译和蒙汉翻译两个专业方向。

上一篇:戒毒人员信息管理论文下一篇:生态政区规划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