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鉴赏管理论文

2022-07-03

内容摘要:古典诗词鉴赏是指导学生如何来品鉴欣赏古典诗词的审美文化教育。教师可通过品评和分析古典诗词中自然之美、情感之美、风骨之美、闲雅之美等多层次的审美内涵,引导大学生对自然山水、复杂情感、家国情怀、人生意趣等进行具体和感性的认识,从而深入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与文学修养。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古典诗词鉴赏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典诗词鉴赏管理论文 篇1:

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浅析

内容摘要:跟随近几年高考对考生古诗词鉴赏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对教师和学生在古诗词教与学的方式上已经提出新的要求,本文从古诗词鉴赏的教学方法出发,提出了几点培育、历练学生鉴赏本领的建议与方法,希望能对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高中语文 诗词鉴赏 教学途径 意境体会

古诗词鉴赏一直以来就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新课改非常注重审美教育,而诗歌鉴赏是语文审美教育实行的必要的手段和主要内容。高中阶段是培育学生阅读古代诗歌的兴致以及鉴赏古代诗歌才能的关键环节。随着这几年高考对考生古诗词鉴赏能力要求的不断提升,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审美情感本领,系统、深刻地探究诗歌鉴赏教学的规律,寻找古典诗歌鉴赏教学的有用方法已经成为当前需要处理的问题。基于上述情况,本文对古典诗词教学提出下列几点改进方法:
一.学会剖析诗题,初步猜想把握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说到: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任何一首诗词都是作者心中有感慨后才写出来的。先有感情的磨砺,后在生活中受到某一事物景的触动,有感而发,遂成文章。诗词尤其是诗歌的题目往往会相对直白地透露出重要的线索,对于鉴赏者或学生判断诗词的类型和内容存在着重要的提示作用。譬如《出塞》、《从军行》等很明显属于“边塞”诗;《送元二使安西》之“送”字则可判明该诗属于“送别”诗;《苏台览古》的“览古”则可判断为“怀古”诗或借景咏志等等。教师应要求学生明确这一点,学生在诗词鉴赏中就能稳稳地迈出第一步了。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提醒学生由诗题着手,力求初步判明诗词大致内容,为剖析诗词内涵提供方向。
  二.关注题目、作者、注释、细节等内容

题目是诗眼或中心事件,了解作者,就能做到知人论诗,学习中要注意积累古诗词的背景知识。这方面主要包括诗人的生平经历,思想感情,艺术风格等,掌握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词时就能对诗歌进行居高临下的分析了。譬如,杜甫忧国忧民的人生,沉郁顿挫的风格;李白愤世嫉俗的人生,清新飘逸的风格;辛弃疾抗金复宋的大业,在气势雄壮的主调之外,也不乏婉转悱恻。其他的诗人如王维、李商隐、杜牧、苏轼、陆游等,都需要在平时的复习中作研究性的总结概括。

看注释,可以了解难懂的知识典故,有时答案也在其中;有时一个细小的细节,却是诗词主旨的集中体现。例如:唐朝朱庆馀的《近试献张水部》:“洞房昨夜罢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这首诗初看是写一个新娘子新婚第二天清早拜见公婆的紧张与不安,但结合诗题仔细分析却不是这么简单。诗的题目暗示诗歌的思想内容,委婉含蓄。这首诗又题为《近试上张水部》,唐代应进士科举的士子有向名人行卷的风气。通篇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一个考生在面临关系到自己政治前途的一场考试时所特有的不安和期待,把他比作新嫁娘等待见公婆的惶恐和希望自己的丈夫帮自己过关的心情表现得贴切生动。如果不分析题目,鉴赏诗歌就很容易出现偏差。
  三.从诗眼意象入手,准确提取主旨

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古人尤为讲究诗词创作的 “炼字”。通常来说,诗或句中最传神的字、词多为动词、形容词。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的情调。在中国文学史的漫长发展过程中,巳形成了一些固定的意象群,譬如梅松菊是高洁品格的象征,鸿雁是传书信使,杨柳代表惜别,落叶表示失意,月亮多暗喻思乡之情等等,了解这些意象群无疑对鉴赏古代诗歌、准确捕捉古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分析诗歌意象,明确教学思路

叶圣陶先生曾经指出,“能够引导学生把一篇文章的思路摸清楚,就是最好的语文老师”。显然,在他看来,阅读理解要从理清思路入手,诗歌的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在感受上最容易触摸的恐怕只有诗歌中的意象了。意象是诗歌的基本单位,是作者主观的心意和客观的物象相凝聚的具象表现,只有对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对诗歌意境有深刻的理解。分析诗歌要从分析意象入手。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教师可就其中的11个意象营造的凄凉幽怨的诗味,向同学们展示它们在表达思归怀远的秋思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到“断肠人”这一中心意象。相信在日常教学中加强此方面知识积累,对于学生考试时以诗歌意象为着眼点来解读诗歌内容和情感,会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五.品味诗歌语言,体悟深远意境

诗词鉴赏教学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意境中品味词、句的能力。诗中的词、句只有在统一的诗境中加以分析,才能得到准确的理解,这也是诗词教学与传统审美观教育的重要结合点,如《月夜忆舍弟》一诗的总体意境就须从“月是故乡明”一句总体把握和理解。又如杜甫的《旅夜书怀》一诗中有诗句:“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句中“岂”“应”两字用得非常恰当合理,不可更换。但这两字妙在何处呢?让学生把这两字互换位置,进行替换:“名应文章著,官岂老病休。”然后比较替换前后的诗句,让学生体味内在感情区别在何处。“岂”是“哪里”之意,“应”是“认为是,是”之意,换前句意是“我的名气哪里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呢?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免了。”换后句意是“我的名气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官哪里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免呢?”虽然换后的诗句也体现了作者对自己受到朝廷排挤的不满之情,愤懑之情,但过于直露。古人认为诗歌“贵在含蓄”,显然,换前句意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受朝廷排挤的不满之情,愤懑之情,作者说自己名气不是因为文章而显赫,官是因为年老多病而罢免,其实反其意而写,如此更显作者的內心不平之情,比换后句直露地表白自己的不满更含蓄,更沉重。


  六.展开想象联想,把握诗人情感

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中,除教师的引导作用发挥外,学生也应主动拓展适合自己的学习思路,把握好诗词鉴赏的切入点,同时在阅读中融入自身的情感体验,才能与诗词鉴赏教学的诸多教学手段相呼应,实现鉴赏能力的提升。有些诗词诗句间有较大的跳跃,这时就需要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与联想,填补诗词中的空白,并进而体味诗词的意境。如陆游的《书愤》一诗:“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这首诗的诗句间有一定的跳跃性。诗人先写年少时抱负,然后是回忆25年前的胜利,接着情感紧急下转,自伤自哀,最后以诸葛亮自况。对这类诗,学生理解时就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与联想,对诗句间的空白处进行补充。如想象年少时的陆游是如何的充满抱负,在获得战事胜利后又是如何的踌躇满志,接着是时光流逝,年岁渐长,诗人却不得重用,报国无门,只能对着镜子哀叹,自况诸葛,内心是如何的忧愤,是如何的不平。之后,让学生再体味其间的意境,学生自然可以比较明确地感受到作者其中的愤懑之情,报国无门的不平之情,从而更好地来把握诗人的感情,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古诗词鉴赏是高中教学的一个重点,它培养的是学生的阅读能力、审美能力,同时也是对学生的一种优秀文化的熏陶。多角度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开发学生的理解潜能,掌握一定的规律方法,做到因诗制宜、因題制宜,灵活运用,就一定能打开诗歌鉴赏的大门,在平时的学习和高考中游刃有余。
  参考文献 

[1]邹东阳.高中语文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探讨.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24).

[2]王祥.高中语文古诗鉴赏教学方法探析.高中生学习(师者),2012(12).

[3]郑江.语文教学中的“诗歌教学”[J].教学与管理,2002(24).

[4]钱梦龙,陈钟梁,钱涛,黄玉峰,郑桂华.语文教学呼唤“诗教”回归――“诗歌与诗歌教学”网谈录[J].语文学习,2002(03).

[5]熊国华.拓展诗歌教学的新视野[J].广东教育,2002(03).

(作者单位: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第一中学)

作者:杨斌

古典诗词鉴赏管理论文 篇2:

在古诗词鉴赏中提升大学生的审美

内容摘要:古典诗词鉴赏是指导学生如何来品鉴欣赏古典诗词的审美文化教育。教师可通过品评和分析古典诗词中自然之美、情感之美、风骨之美、闲雅之美等多层次的审美内涵,引导大学生对自然山水、复杂情感、家国情怀、人生意趣等进行具体和感性的认识,从而深入培养他们的人文素养与文学修养。

关键词:古典诗词 鉴赏 审美文化教育

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精华,蕴含着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与审美意蕴。习近平主席曾指出:“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在笔者所在的高校,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作为一门公选课,面对的是全校学生,主要是指导大学生如何来品鉴与欣赏古典诗词以及领悟古代文学之美,是一种通识性的审美文化教育。对大学生来说,古典诗词鉴赏教学既可以引导他们对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与兴趣,又可以充实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缓解精神的焦虑,还能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与文学修养,因此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意义。

古诗词摇曳生姿、含蓄蕴藉的美感使其读起来有一种涤荡心灵的超逸之感。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说:“美人之光可以养目,诗人之诗可以养心”①,从审美客体来说,古典诗词之美可以解析为语言之美、意象之美、意境之美、音律之美等层次②;从审美内容来说,古典诗词之美则主要体现在自然之美、情感之美、风骨之美、闲雅之美等多个方面。古典诗词鉴赏教学,也就是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古诗词中这些不同层次的审美意蕴,使他们能真正领悟到其中所蕴含的审美内容,感受其审美愉悦,使得他们对古代文学与传统文化产生浓厚兴趣,从而涌起对中国文化的自信之感和自豪之意。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亲身感受和体验到学生们對古典诗词学习的热情,可以说,古典诗词可使心灵不死,令激情不灭。

一.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可引领大学生感受自然之美

古典诗词之中,有大量描写山水田园的作品,唐诗之中还形成了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派”。而唐诗之外,也有很多诗人涉足山水田园诗。“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东晋大诗人陶渊明《饮酒》有云:“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淡笔摹写田园风光,一派恬然幽静。南朝诗人吴均著有《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极清美隽秀,诗句都是纯用白描手法,并无一句用典,每一句,都单独描绘了一处灵动山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中》:“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描写清秋山中景色,起句写清水白石,次句写苍山红叶,对比鲜明,色彩明丽。明明没有下雨,那浓翠仿佛含有雨意,几乎要沾湿人衣,令人禁不住想象那清新的青碧之色,该是怎样地舒畅了诗人的眼睛。唐代诗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苍凉、浑厚而开阔。一人一山,相看无言,也无须多言,诗人的精神已经和这苍茫青山融为一体。唐代诗人杜甫《曲江》中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仿佛细节特写镜头,笔触温柔而充满喜悦。唐代诗人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中的“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更是清新疏淡之句,令人感到宁静而美好。宋代词人辛弃疾《清平乐·博山道中即事》中的“柳边飞鞚,露湿征衣重。宿鹭惊窥沙影动,应有鱼虾入梦。一川淡月疏星,浣沙人影娉婷。笑背行人归去,门前稚子啼声。”则是以喜悦温情之笔,勾勒了一幅安谧淡静的田园风光图。“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品读这些山水田园诗人的出色之作,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博大,温柔与和谐。古典诗词中的自然之美,可以抚慰如今快节奏高压力下大学生们焦虑的心,暂时摆脱现实的烦忧,求得内心的宁静。

二.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可引领大学生感受情感之美

人类情感幽微复杂,又极难描述,而古典诗词极细腻宛转,将这些情感一一道尽。诗词用语凝炼简净,却蕴含着极其深厚丰富的情感。亲情、友情、爱情、以及朴素温暖的人情、乡情,无不被描述得含蓄蕴藉,荡气回肠,正如《毛诗·大序》上所说:“情动于中而形于言”③。唐代女诗人上官婉儿的《彩书怨》:“叶下洞庭初,思君万里馀。露浓香被冷,月落锦屏虚。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写的是闺怨,似有绵延不尽之意,用笔旖旎柔美,秀婉清丽。唐代诗人韦应物《秋夜寄邱员外》:“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由眼前之景,而想起了远方挚友之情,用笔淡雅,情景交融,温暖感人。唐代诗人戴叔伦《题稚川山水》:“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故乡。”由秋风云树而起思想之情,亲切无比。唐代诗人白居易《问刘十九》:“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是雪天里对友人的诚挚邀请,满蕴温厚的情意。唐代诗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虽描绘的是萧瑟之景,但细细描摹了人情温暖,整首诗也透出一种淡淡温情。宋代词人秦观的《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以敏感纤细之心,描写极幽微要眇的闲愁哀情。宋代词人范成大的《霜天晓角》:“晚晴风歇,一夜春威折。脉脉花疏天淡,云来去,当选枝雪。胜绝,愁亦绝,此情谁共说。惟有两行低雁,知人倚画楼月。”清极丽极,宛若不食人间烟火的姑射真人。那低徊的情怀,也如冰雪一般晶莹通透。宋代词人蒋捷的《虞美人》:“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截取人生的三个片段,抒发岁月如梭、时不我待的怅惘之情。掌握古典诗词中的情感之美,有助于大学生们认识与了解情感的丰富与细腻,懂得情感的复杂与多变,从阅读与学习中达到情感共鸣,获得情感宣泄,有助于身心健康。

三.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可引领大学生感受风骨之美

许多文人都有着积极入世的进取精神、高尚的人格情操、悲天悯人的宏大情怀,满怀着爱国情怀与报国之志,反映在诗词之中,就是风骨之美。唐代诗人李白的《行路难》云:“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虽然屡受挫折,但诗人依然对前路满怀信心,豪情万丈。唐代诗人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道:“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诗人自己身居茅屋,却依然心忧天下,胸怀“安黎元、济苍生”的理想。唐代诗人刘禹锡的《秋词》曰:“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以晴空飞空的鹤自比,尽显积极昂扬、奋发向上的乐观精神。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江雪》说:“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如此辽远开阔的天地,却又是如此孤独骄傲的人,有一种“世人皆醉我独醒”的清高。唐代诗人杜牧《沈下贤》云:“斯人清唱何人和,草径苔芜不可寻。一夕小敷山下梦,水如环佩月如襟。”以明朗月色来比喻沈下贤的襟怀高洁。宋代词人苏轼《定风波》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人胸怀旷达,这首词也满蕴潇洒刚健之意。宋代诗人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诗中充满了对家国的无限热爱,蕴含了保家卫国的坚定信念。古诗词中的风骨之美,可使大学生了解古代诗人词人的精神境界,并被他们的精神所深深激励和感染,有利于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古典诗词鉴赏教学,可引领大学生感受闲雅之美

古代诗人词人饱读诗书、胸藏万卷,他们的笔下,弥漫着文人闲雅之趣,充满着诗意栖居之味。唐代诗人李远《慈恩寺避暑》:“香荷疑散麝,风铎似调琴。不觉清凉晚,归人满柳阴。”整首诗凉意沁人,像是画在纸扇上或者细瓷杯外的一幅写景小品。唐代诗人张旭的《清溪泛舟》:“旅人倚征棹,薄暮起劳歌。笑揽清溪月,清辉不厌多。”则是清丽可喜,如同清风明月一般通透清灵。唐代诗人东方虬的《春雪》:“春雪满空来,触处似花开。不知园内树,若个是真梅。”温柔朦胧,充满了明亮清新的喜悦之情。宋代词人苏轼的《阮郎归·初夏》:“绿槐高柳咽新蝉,熏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洗沉烟,棋声惊昼眠。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富有生活气息,清新可爱。宋代诗人杨万里的《初夏睡起》:“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夏日的闲适生活,如此悠然自在。通过对这些诗歌的学习与鉴赏,可以使得大学生们学会发现身边细小微妙的美好之处,懂得人生的趣味所在。

古典诗词蕴藏极其丰富的内容,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神宝库。古典文学教授叶嘉莹说过:“学习古典诗词,还不仅是学习一种学问、知识而已,重要的是要使青年人的心灵复活起来,让他们以生动活泼的心灵,来欣赏、体会中国古代诗歌中的一些伟大、美好的生命。”④高校古典诗词教学不应当仅仅停留在启蒙教学、基础教学,而应该进一步深入到审美教育,要深入到大学生心灵中去,让大学生学会品鉴和欣赏古典诗词中不同层次的美感,并借助想象,进入诗人词人们所构建的那个丰富广阔的艺术空间与精神世界,感知他们对国家、对自然、对亲友、对生命深沉的爱,唤起自身许多美好的感情,从而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与文学修养。

参考文献

[1]高利华.高校古典诗词教学的维度[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6(02):19-20.

[2]李占穩,孙彩霞.高校古典诗词教学的审美渗透法探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1,10(11):142-143.

[3]林阳地.中国古典诗歌鉴赏的蒙太奇思维[J].名作欣赏,2011(32):30-31+39.

[4]宋豪飞.古典诗词审美教学与大学生人文精神之培养[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3):145-148.

[5]程磊.论高校文学通识课教学中的诗词经典“激活”[J].武陵学刊,2020,45(06):125-130.

[6]任文波.寓审美教育于古典诗词教学的探索[J].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3(03):67-69.

注 释

①叶嘉莹.唐宋词名家论稿[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4月,第102页.

②程磊.论高校文学通识课教学中的诗词经典激活[J].武陵学刊2020.11.

③郭绍虞主编.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一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63页.

④黄晓丹.诗人十四个[M].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9.7.

(作者单位:湖南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

作者:张觅

古典诗词鉴赏管理论文 篇3:

浅析高中语文诗词教学

摘要:诗歌是培养学生文学趣味和文学素养的最佳媒介之一。在高中语文诗词鉴赏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更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主体创造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语感和文化素质。

关键词:高中 诗词鉴赏

古诗词积淀着优秀的传统民族文化。在语文诗词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汲取古代文化的精华,涵养心灵。高中古诗词值得我们推敲的地方有很多,教师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应该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好地领略古诗文的一些语言技巧,提高鉴赏诗词的水平。

一、在意境中体会诗词意象

意象往往是学生选择分析诗歌的重要角度。意象教学即是通过一定的手段,将作者所展现的情感以学生易于接受的方式展现出来,帮助学生辨明格律、品味诗词的语言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的多重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率的目的。

1.活跃思维,激发想象。意象是诗歌的灵魂所在,读诗词,赏诗词,抓住了意象,就抓住了诗歌的灵魂。例如,在《春江花月夜》的学习中,学生通过阅读将作者描述的景致拓印在脑海:春江、江流、江天、江畔、江水、江潭、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构成了一幅色美情浓、斑斓迷离的春江夜月图。作者用词精准、凝练,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品味、比较诗词的语言在听觉、视觉方面的美感,让学生沉浸在诗作中,激发他们的求索热望和乐学情绪。

2.在情境中感受意象。古语“一叶落而知秋”说的便是梧桐叶落。以梧桐写悲秋是古典诗歌常用的手法。例如,温庭筠的《更漏子》中“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明朝夏完淳的《卜算子·断肠》中的“秋色到空闺,夜扫梧桐叶”。中国古典诗歌中的“雨打芭蕉”也像“梧桐夜雨”一样,令人愁肠百结,其苦之深、其愁之重可见一斑,无不营造出深入肺腑的感伤和无奈意境。

3.借助意象教学品味诗词意境,感悟审美情怀。例如,在讲柳永的《雨霖铃》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把握特定意象的内涵来理解作者的情感。“杨柳”“残月”“酒”“长亭”等意象烘托出了作者浓重的离别情:此一去,天涯相隔,前路迷茫,愁云惨淡,如此“相思”啊!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美的熏陶,审美情怀自然而然生发出来。

二、通过诵读体会诗词的言辞之美

“诵”即指朗诵或吟诵,是审美主体感知古典诗词的最主要途径。通过朗读,学生可体会诗歌所蕴涵的超越时空的喜、怒、哀、乐,在感情上与诗人产生共鸣。这样既有助于学生强化语感,又可以帮助学生记忆,让学生终身受用。

1.掌握古诗朗读节奏,读起来才能琅琅上口,音韵优美。例如,“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体会诗词的感情色彩,体味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学生才能够理解寓藏在诗句中的思想感情。

2.配乐齐读,体会情感,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学生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全诗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例如,在教读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时,配上《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在朗读王维的《山居秋暝》时,配上一曲古韵十足的《高山流水》。学生通过品读诗词可以体会诗人的情感变化,去认识社会、感悟人生、塑造自己。

三、利用信息技术优化诗词教学过程,切实提高教学效率

具有演示方式生动形象、包含信息丰富等明显优势,可以为诗词鉴赏教学提供有效的帮助。学生对于诗词的学习感觉枯燥乏味,学习效率十分低下。而在语文课程中,古代诗词却是重要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要恰当、适量、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使抽象内容形象化、具体化,让古诗词重放异彩。

1.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例如,在讲《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时,教师首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网络搜索再现古诗意境和内容的图片以及文字说明,并让学生介绍自己收集的信息和来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懂得搜集处理信息的方法和技巧,借助具体可感的画面去领会文字的内涵,真切地感悟到诗词意境的高妙。

2.实现创作者与欣赏者的情感交流,拓展训练学生丰富的形象思维能力。诗词鉴赏需要具有极大的想象空间,教师要在教学古诗时引导学生充分发挥想象,把诗的言外之意叙述出来,引发学生产生联想和想象,理解内容的深层意蕴。

3.调动记忆内存,创设教学情境。例如,教授《金缕衣》中“劝君须惜少年时,劝君莫惜金缕衣,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时,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等化理性为感性、化静止为形象,让学生感受到光阴如剑,懂得珍惜时光。

四、把握诗歌的语言风格

鉴赏诗词的语言可通过整体性语言风格比较来进行。“一篇作品只读一两遍,未必理解得透,必须多揣摩。”这句话点出了咀嚼、推敲的重要性。因此,要想在诗歌教学中培养高中学生的语言能力,教师就要强化诗词教学,强化诗词教学中的语言欣赏。

1.揣摩咀嚼,品味作品语言。例如,《蜀相》中“出师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抒发的是杜甫的痛惜之心与壮志未酬之愤,通过揣摩咀嚼语言,我们可以准确表达作者当时的生活环境、遭遇以及当时的社会现实等。

2.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诗歌的艺术归根结底就是语言的艺术,要想深入到诗人的内心,必须细心品味诗歌中的语句。例如,李煜的《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因此,我们只有在语言文字上多下些工夫,才能够深入体察诗人的良苦用心。

语文教师要不断探索,寻找更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诗歌更容易走进学生的生活,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积累,寻找规律,掌握技巧,有效提高诗歌鉴赏水平。

参考文献:

[1]段正良,李绮.在古诗词教学中引导学生完成健全的人生设计[J].管理与教学,2008(27).

[2]何晓燕.诵读·阐释·感悟·深化——高中古典诗词鉴赏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教师,2011(1).

作者:李笑

上一篇:电子商务概念管理论文下一篇:保险英语课程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