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中药学论文

2022-04-18

【摘要】为培养应用型中药学人才,针对目前大学生学习依赖性与随意性强,主动性差,结合中药学自身学科特点,探讨了如何改革中药学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新形势下中药学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新形势下中药学论文 篇1:

中药学专业校企合作模式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研究

【摘 要】本文通过对当前中药产业新形势下,中药学人才培养的现状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分析,讨论如何提高对中药学人才的培养质量,强化学校培養人才与社会人才需求的对接,突出中药学专业学生培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研究的重大意义。

【关键词】中药学;人才培养;校企合作

作者:沈伟峰

新形势下中药学论文 篇2:

浅谈中药学课堂教学改革

【摘要】为培养应用型中药学人才,针对目前大学生学习依赖性与随意性强,主动性差,结合中药学自身学科特点,探讨了如何改革中药学课堂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拓展学生的专业视野,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传统与现代结合 主动性 多媒体 学术交流

中药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中药的性味归经、功效和临床应用的学科,是中医药各专业的基础学科之一。目前,中药学课堂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单一,以教师为主导,学生被动听课的授课模式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以及学习能力的提升形成了较大的阻碍。提高中药学教学质量的关健在于改革课堂教学内容,我们应在继承中药学传统知识内容基础上,与相关现代学科研究内容相结合,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得学生不仅要获得课本知识,更应该学会主动学习,拓宽自己的专业知识视野。

一、传统与现代相结合

中药学是古代人民在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传统药学理论,内容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自然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临床的应用实践,其药性功效和适用病症在不断变化、发展、丰富,其有效成分、药用机理不断得以深化、阐明[1]。如砒霜,最古老的毒药,传统用作防治病虫害的杀虫剂与消毒剂,而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其主要化学成分三氧化二砷,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因此,应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在教学内容上,既要重视中药的传统药用价值,又要增加中药的现代药理研究等内容,以及药物临床适用的新发现、新发展,传统与现代知识相结合,以现代医药学知识确认传统药性功效,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使学生更好地了解、掌握中药的四气五味、归经、功效及临床应用。

二、提高学生主动性

课堂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场所,而教师传统的满堂灌授课模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字生被动式接受知识,缺乏独立思考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师生互动贫乏,使课堂乏味。尤其中药学是一门传统学科,新鲜知识较少,基本上都是教师的独角戏。我们应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从被动地听课、记笔记变为自觉地、有意识地探索与思考[2,3]。任课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问题,让学生在课下自行准备,可以去图书馆查阅资料,也可以在网上浏览信息,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三、多媒体教学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一支粉笔,一张嘴,即便老师的知识再丰富,课程方案设计的再完美,因为教学条件、时间、空间的限制,也无法直观地表达给学生,出现“事倍功半”的现象。在新课标改革背景下,多媒体教学设备的应用越來越广泛,借助多媒体设备,在学生面前可以立即展现,使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立体[4]。并且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给学生补充一些学生感兴趣的、相关的课外知识,并将教学重点内容穿插其中,使学生全面地、直观地理解、吸收课堂知识,并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以及积极性。

四、学术交流

目前,中药学理论教育方法比较传统,主要以教师为主导,传授已有知识为主。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存在着知识传统而不新颖、理论与实际脱离的问题。新形势下高等中药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和科研开发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在这种情况下,根据教学工作的需要,及时并适当地引入校外专家进行学术交流,校外专家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经验,将自己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法讲述出来,抛开了课本和考试的束缚,使得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变得生动有趣,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拓展了学生的专业视野,从而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5]。

五、结语

我国的中医药教育事业正蓬勃发展,为了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和学术水平,以适应国内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改革《中药学》日常教学活动的课程内容,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将枯燥、传统的学习内容趣味化、现代化,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培养综合素质高、技术水平高的应用型中药学人才。

参考文献:

[1]洪寅.深化中药学课堂教学内容改革的思索[J].浙江省医学教育学术年会.2008:264-266.

[2]杨丽华.大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探索[J].白城师范学院学报.2015,29(12):43-45.

[3]甘元玲. 参与式教学模式在政治经济学课程中的探讨与应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6,2 (2):40-42.

[4]马力强. 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学策略的创新研究[J].新闻传播.2016,2:102.

[5]原忠,刘晓秋,潘英妮,齐文. 探索中药学专业课程的专家教学模式[J].药学教育.2014,30 (6):46-48.

作者:王一寓

新形势下中药学论文 篇3:

浅谈中药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摘要】多年来,传统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医药人才。但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改革的不断变化,传统中药学教育模式在现阶段的社会需求中表现出其不足之处。该文从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出发,讨论中药学 专业的课程改革方案。

【关键字】中药学;人才;模式改革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何继承我国优秀传统的中医药学遗产,并不断发扬光大,使之更好地为现代社会服务,是我国医药学教育的重要任务。中药学专业是最具我国特色的本科生专业之一,也是当前备受社会欢迎的本科生专业。培养应用型中药学人才成为中药学专业培养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应用及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关键。中药学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较强综合素质、人文关怀、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并适应现代中药发展的应用型人才。

1、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具备的素质

1.1 知识结构多样化中药学是一门专业性较强的学科,中药学应用型人才不仅应具备中医药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学科专业技术知识,还应具有较宽广的相关学科专业知识体系。由于其作用的对象是有生命的人及动物,在实际工作中会遇到很多突发状况,遇到的问题也是多方而的、涉及诸多因素。尽管中药学人才供不应求,但社会对其要求也日益严厉,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必须具备宽广的学科专业知识。

1.2 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想要在竟争日益激烈的社会取得立足之地,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及创新能力。创新和创造是各种不同人才都应具备的核心特征。社会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极强实践能力的人才,更需要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中医药发展,既要继承中医药的特色和优势,又要吸收现代科学技术知识不断创新,与世界接轨,与日俱进。

1.3 练合索质和团队精神。应用型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养,还要有一定的非专业素养综合素质。这些综合素质包括:责任心、道德感、心理素质、人文关怀、身体条件等。技术研发、生产管理,专业知识的运用、技能的发挥等都与综合素质密切相关,应用型人才的综合素质更直接影响专业工作完成的效果和质量。应用型中药学人才所从事的大都是第一线的工作,很多工作需要集体协作才能完成的,需要团队的创造、合作完成的。因此,避免“重专业技能、轻综合素养”是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中应注意的问题。

2、建立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的目的

2.1 建立应用型中药专业才培养模式是中药学发展的一门应用性科学,它服务的核心对象是人,中药现代化、国际化需要具有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中药人才,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医药经济也要融入世界经济中,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中药学人才,以适应中药在国际市场的需求。建立专业基础扎实,知识而广,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适应性强的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我们应从发展中药事业、实现中药现代化的战略高度认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作用,增强培养合格人才的紧迫感和责仟感

2.2 建立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第一,随着中药的研制、制药技术及设备的发展,需要培养与之相适应的、具有创新能力、能够从事中药基础性研究和药物研制的研究型人才。第二,随着药学服务的领域和范围的不断扩大,除了药品的生产、经营、管理之外,还包括培养与之相适应的中药生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利用、流通、药材的质量、药品的安全、合理使用等,更需临床应用的中药学应用型人才。在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发展的新形势下,确立以就业和社会需求为导向的中药学人才培养模式是中药学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和目标。

3、构建应用型中药学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3.1 落实产学研结合,实现社会服务功能研究药物的最终目的是为人及动物服务,倘若研究与生产脱离,研究便没有意义,生产也会滞留不前。学校应该利用名优中药开发企业对科研技术的需求,将学校教育功能、社会服务功能与企业发展结合起来,整合优势资源,建立一个优化创新平台。这个平台以中成药大品种二次开发关键技术为切入点,融入最新的科学技术,设有提取工艺优化研究、中药组效关系评价研究、中药处方配伍优化研究、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中药组分配伍作用模式研究、中药制剂新技术研究等研究方向,学生根据自己志向、兴趣,自主选择研究方向。研究中心、实验教学部共建仪器设备共享服务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建立行业、企业与学校三位一体深度合作机制,校企合作造就基础扎实,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俱佳,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应用型中药学专业人才。

3.2 实施学分管理、完善教学评价人才培养模式应把重视学生及其需要作为核心,实施学分制管理。开设丰富多彩的课程,给学生选择余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办学理念。改变过于注重学科知识体系的现状,尊重学生的兴趣,保护学生的个性。虽然大部分高校已对学生实行学分制管理,但其课程的选择度与开放度远远不够,选修等于必修,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及创新精神的培养。灵活的教学管理体制对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方式和个性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科学的教学评价制度是发现创新型应用人才的重要方而,学校要合理制订人才评价的标准,采用多种考核评价方式,转变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要更加注重综合性的评价。考核内容要更加注重学生利用知识技能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转变过去再现知识的记忆型考试。

总之,中医药作为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得到了很好的继承和发扬,中医药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为了更好地造福于人类,中医药还要不断创新,实现中医药现代化并走向世界。要实现这个目标,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关键;而一个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又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

参考文献:

[1]时维静,俞浩,周国梁,方艳夕. 中药学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构建[J]. 时代教育(教育教学). 2010(06)

[2]徐晓媛,吴晓明. 中国高等药学教育模式的改革与展望[J]. 中国大学教学. 2008(01)

[3]陈景堂,祝丽英,李存东,杨莹光. 高等农业院校增设中药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 药学教育. 2006(01)

[4]金华. 高等药学教育改革之浅见[J]. 药学教育. 2002(01)

作者:李兴伦

上一篇:妊高症临床医学论文下一篇:西方人室内设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