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的医院药学

2022-09-02

第一篇:新形势下的医院药学

基于新形势下的新策略(精选)

基于新形势下的新策略

——人民版历史教材高三复习备考之我见

一、人教版复习教学存在的问题

据调查,一般在高二结束的暑假补课期间完成高三《中国古代史》全册的学习,从9月开学起至次年5月中旬结束,8个月减去一个寒假,7个月,在200多天时间里完成三轮复习。

第一轮 通史 9—1月底 第二轮 专题史 3初—4月底

第三轮 针对热点、考点、重点强调,侧重点复习,5月初至高考的20多天纠正式复习。

整个过程还包括月考、评 讲、放假等

用朱自清的一篇散文来描述这个复习过程是最恰当:匆匆,太匆匆。

这种复习模式的特点是

讲的细、要点多,无暇深讲、细讲、生怕遗漏、面面俱到,课堂上老师对知识要点的处理方式主要是:强调指出,课后学生自己还要看书、复习、记忆、练题,五本教材,学生忙得晕头转向。

结果呢:学生没有一件史事能够透彻、熟练的掌握。 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缺乏深挖掘,细分析的能力。 这是一种基于教师主导,教师主讲,滴水不漏,面面俱到、步步为营,处处小心、十分负责任的传统复习教学模式。

新课程提倡自主学习,但不否定“讲”的重要性,历史学科更是不能少了“讲”的环节,更是要求要“精讲”,所以,传统复习教学的三个环节都少不了老师的“讲”。

第一轮,每一节课至少要完成新课2—3课时的讲解内容, 串讲一遍。

第二轮 中国史部分囊括所有的时代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外交;世界史部分,囊括 英、法、美、日、俄、德等所有国家的大事。

第三轮 以热点、焦点为起点,拉拢所有相关的知识点,查缺补漏,反复练习。

以上三个环节的每一个都工程浩大,学生苦不堪言。

二、新形势下的历史教学新变化

1.课改理念下的新要求:注重对过程与方法的学习与考查。 新课改理念对于历史学科的要求是:更加注重对史论结合研究历史问题能力的考查;更加注重对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不太注重对还原教材能力的考查;不太注重对识记历史概念、历史结论的考查;特别注重对学生学习历史的能力,即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考查。

2.人民版教材的新特点:专题史 四川省现行人民版历史教材是以模块为单元的专题史体例。每一模块都有一个核心概念,打破了以往政治、思想、外交以及国别史的固定的专题模式,建模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以必修一为例,8个专题的核心概念分别是君主专制、反对侵略、探索新道路、新中国制度建设、新中国外交、西方民主制度的起源、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社会主义运动、多极格局,不再强调时间线索的通史体例,学历史的目的不再是依次回忆历史的线路,而是从历史事件中受到启发,明白道理。

3.高考模式的变化

由于课标、教材不同,考试稳定性等多种因素决定,全国高考历史试题虽然千变万化,但是史记结合是永恒的考题,具体表现为材料解析题所占的比例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相当重的分值。

四川卷其实早早地介入了新课程理念,突出表现为“离了材料不成题”,70%以上的题属于“新情景、新材料、新问题”模式,死搬教材照抄例题都没有了,为了强调学生读史明理,从史料中获取知识与结论的能力,很多观点,评价结论的答案甚至强调“作者的观点是”“作者认为……”以免学生受教材或以往对该事件其他固定式结论的误导。

三、人民版高三复习备考建议

基于以上新形势,我认为,在基于初中历史学习能力比较薄弱,高中文理分科前历史学科教学不够重视,高中生历史知识贫乏等等一切不良现状下,都可以采取的复习策略是:“一轮复习、一讲到底”。

1.一轮复习

只需要一轮,不必再讲通史,不必专门设计专题史、国别史,不必刻意用历史去论证热点,只须照着教材的模块一个一个地认真复习下去。

2.一讲到底

老师透彻地讲,像上新课一样的讲,有计划地讲。 高三历史复习,教师应针对性地备一堂新课,这堂新课应该包含的内容是:

①通过比对课程标准列举的知识能力,价值观要点;结合《考试说明》对于该部分知识点的要求,设计一节适合应对高考,难度适中,有一定逻辑性、哲学性、史学价值性、热点综合性新型复习课。

选择一个多层面,多角度,多分析,多评论的讲点来归纳这一课的知识点。

这个讲点可以从一个模块中选择一个或两个事件作为主要讲点,其中可以讲述这一段历史的全部面貌,可以讲述最新研究成果,可以讲述不同角度的评价,也可以讲述不同方式的表述,也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对这一段历史的学习方法、心得体会、认识感想,不必拘泥于教材、不必拘泥于大师,可以讲得宽泛一点,深刻一点,个性化一点,可以借鉴郭富斌老师《斯大林模式…….》,王雄老师《辛亥革命》的教案文本)

讲的功夫是老师的第一硬功夫,历史老师更是离不开这一功夫,不仅要讲过程,讲历史事件的来龙去脉,还要讲透彻,讲出历史事件有蕴含的深刻道理。“历史本来就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历史老师应该把经过自己精心打扮的历史小姑娘呈现给学生。“100个读者就有100个哈姆雷特”,对每一篇历史课文,每个历史老师都应该有不同的认识,假如一个历史老师终其一生都只能照课标还原教材要点,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数次重复相同的教学内容,浪费的不仅是学生,也浪费了历史老师自己,。作为一个专业的历史老师,应该做到每一课、每一讲都有新意,或许是新的材料出现了,或许是新的认识产生了,或许是新的启士又有了。

每一刻都要讲透彻,讲到位,讲得知根知底。讲的能够交到学生手上,刻在学生心里。学生可以去演绎、去应用、去因为这一段历史产生一些想法,立下一些愿望,提出一些建议,作出一些评价。

四、给高三历史教师的建议。

建议高三历史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始终坚持学习学习再学习。努力备好每一节课,命好每一道题。 1.自我学习。

历史虽然叫做历史,但是它并不代表过去,对历史的研究是人类自己不断更新和完善自我的过程,只有坚持学习,不断学习才能丰富自己的知识,掌握前沿的理念,获取更新的认识,从而提升自我驾驭课堂的能力,演绎历史的思维能力,捕捉历史与现实整合点的敏锐能力,因此,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做好复习教学工作。

假如要要给学生一滴水,教师自己必须是涌动的,流动的,活动的泉水,这就需要学习。

2.组内集体备课

①在网上下载用一课题的最大多数课件,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结合自己的情况取舍,应用,形成自己的文本教案。

②同一学科组内同行之间要相互贡献学术智慧,授课经验,尽量多角度、多层面的去研究与修改已经写好的教案文本,尽量做到史料丰富,观点新颖,结论多样化。

③人数较少的教研组,可以与实行校与校之间备课组联合定时开教研会,资源共享。

3.广泛学习,有效命题

简单地说,做高考题,做近三年来全国、各省的高考题中与你课堂教学内容相关联的题;把它们拆开或合并,组成适合于课堂提问,课后练习,月考段考的题,可以根据做题时间长短,所授年级学生学习情况重组题型,不必再去创新,这样更有效于学生适应考试。

第二篇: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

教学目的:当今,国际局势与国内局势的互相关联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做好外交工作,在一国发展战略中至关重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外交亮点频闪,面临的各种挑战也仍然严峻。当前乃至今后一段时期内,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适应新的角色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世界各国适应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也将是一个长期的纠葛进程。因此,有必要让学生了解中国外交的各种变化及战略布局,从而坚信成长中的中国外交会在各种磨砺中更加精粹,会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更加成熟自信。

课程内容:

1.当前中国外交面临的国内外新环境 2.新环境提出了哪些新要求 3.十八大之后提出了哪些外交新理念 4.新理念催生了哪些新布局 5.中国外交呈现出哪些新风格 6.如何看待中国外交的未来

党的十八大之后,尤其是今年“两会”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外交领域的大手笔一处接着一处,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赞誉。这一处处大手笔,凝聚着我们党对中国外交新环境的科学判断,展示了我们党关于中国外交的一系列新理念、新布局、新风格,也昭示着中国外交更加,恢宏的新未来。

一、中国外交的新环境

环境是随着时间的转移而变迁的。环境具有继承性,同时也有变幻性。党的十八大开启了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的伟大进军,也开启了共创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更加幸福美好未来的崭新征程。可以说,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外交面临的内外环境呈现出一些新的特征,这些新的特征也必然对中国外交提出新的要求。

1、从国内看,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伟大成就,我们已经站在了可以发挥综合优势的发展新起点上。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不断跨上新台阶。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贸易出口国、第二大贸易进口国和外商直接投资流入国、最大新兴市场,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20%,人民的生活也在持续改善。这些,都为我国继续前进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深入发展,国内市场和区域开发空间广阔,经济结构转型加快,科技教育整体水平提高,劳动力素质改善,资金供给充裕,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产要素综合优势将长期存在。有了这样一个好的基础,我们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党提出了“两个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我们党咸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与此同时,我国改革开放全面步入了“深水区”,进入了攻坚期,进入了解决“发展的问题”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同步推进的阶段。容易改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前面道路上的都是“硬骨头”。在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十分突出。我国是经济大国,但远不是经济强国。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经济增长过多依靠投资拉动,消费特别是居民消费不足,内需外需还不协调,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更为突出的是,能源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重,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不高。不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发展就难以持续。从社会环境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深刻转型,人们的思想越来越多元和复杂,诉求也越来越多样和庞杂。在发展进程中,经济增长的制约条件增加,利益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拉大,影响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人民群众对提高生活质量、加强和改善公共服务提出了新期待。

2、从国际看,中国面临的国际环境更加复杂。一方面,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文化多样化、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科技革命孕育新突破,全球合作向多层次全方位拓

1 展,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整体实力增强,国际力量对比朝着有利于维护世界和平方向发展,保持国际形势总体稳定具备更多有利条件。另一方面,世界仍然很不安宁。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全球发展不平衡加剧,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新干涉主义有所上升,局部动荡频繁发生,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

3、从周边看,中国面临的挑战也更加严峻。一方面,亚太地区仍然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是世界上最有发展活力的地区之一,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仍是这一地区的主流。另一方面,随着美国近年来“重返亚洲”和“亚太再平衡”战略的实施,亚太地区的不稳定不确定困素增多。我国周边的不少热点问题“高烧不退”一些周边国家政局动荡,一些涉我领土主权的问题频发,其中不少直接影响着我国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在我国与世界关系发生历史性变化之后,我国与世界的互动更加频繁,互动关系更加复杂。这里面有两个核心问题。一是利益问题,包括经济摩擦、领土争端等。另一个是心态问题,即中国应该如何看待自己的发展壮大、世界应该如何看待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有一个继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不断适应大国角色的问题,世界也有一个逐步接受中国发展壮大和大国现实的问题。利益问题是短期问题,心态问题则是长期问题。利益问题与心态问题纠结在一起,中国与世界的关系愈加纷繁复杂,而且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必然充满欣喜也充满矛盾、充满期待也充满纠葛。日益复杂深刻变化的国内外形势,给今天的中国外交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日益呼唤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布局与新风格。

二、中国外交的新要求

今天的中国,阔步走在不断发展壮大的复兴之路上,正处于将起未起、将强未强之时。这个历史时期,我们面临的内外机遇和挑战空前的多,也空前的复杂错综,给日益成熟的中国外交提出很多新的要求。概括起来,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特别重视:

一是重服务。过去,我们讲外交与内政的关系时,总会讲外交是内政的延伸。今天,外交与内政的关系虽然更趋复杂,但外交要为内政服务仍然是外交与内政关系中最核心的一个方面。中国外交要为中国的内政服务,实际就是为我们的国内大局服务。现在我们国内最大的大局是什么?就是“两个百年”目标的实现。一切工作都要以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为落脚点和归宿,外交工作同样如此。具体讲,今天的中国外交首先要致力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必须把着力点放在维护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上,放在继续保持经济持续健康稳定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调整经济结构上。中国外交要为完成这些历史任务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并提供世界范围内历史上、包括今天可资镜鉴的经验与教训。国内大局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中国人民的新期待。中国外交要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坚持服务于中国人民的新期待,把着力点放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加强改善公共服务上,为这些工作创造好的条件和可资镜鉴的经验和教训。

二是重战略。战略的核心在想长远、顾大局。首先是坚持我们的战略抉择,走和平发展道路是我们党根据时代发展潮流和我国根本利益作出的战略抉择。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我们的和平发展道路来之不易,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和不断实践逐步形成的。我们党始终高举和平的旗帜,从来没有动摇过。在长期实践中,我们提出和坚持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确立和奉行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向世界作出了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的庄严承诺,强调中国始终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力量。这些我们必须始终不渝坚持下去,永远不能动摇。其次是加强我们的战略思维。今天,中国的外交工作者要有历史的深远眼光和世界的全局眼光,要重视研究国际形势的发展规律,增进对世界历史和现实情况的了解,使我们对国际形势的判断和外交决策更加科学。也就是说,我们对国际形势的判断要有战略性、前瞻性,我们的外交决策同样要有战略性、前瞻性。今天的中国外交要谋全局、谋大势,既能下好先手棋,也能打牢基础工程。第三是增强我们的战略定力。就是我们要有实现国家发展战略和外交战略的意志和决心。目标要认定、信心要坚定、心态要稳定,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

2 三是重统筹。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就是统筹兼顾。随着时代的发展,国境线依然存在,但内外的概念越来越模糊,内外的互动越来越频密,内外的相互影响越来越强烈。处理一个国内事务,很容易产生国际影响;处理一个外交事务,也有可能影响国内稳定。今天的中国外交必须更加重视统筹内外,即要着力统筹好内外两个大局、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首先,必须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形势的相互联系中把握发展方向,必须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条件的相互转化中用好发展机遇,必须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必须更加注重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其次,必须统筹使用好我们的各种外交资源、外交为量、外交渠道、外交手段、外交形式。今天的外交,早已突破了狭隘的“外交”理念。今天的中国外交,也早已是千军万马搞外交的局面。每个人都是中国的形象大使,每个人都可能影响中国的国际形象。外交工作早已渗透到国内各个领域、各个层次、各个部门。但绝不是说,参与外交工作的部门、人员越多,我们的外交工作就一定会成绩越大、效果越明显。外交工作,统筹好了,会产生1+1>2的效果,统筹不好,1+1<2的结果也不鲜见。今天的中国外交,必须更加重视通过统筹形成合力,必须更加重视通过统筹减少自我踩脚的现象。

四是重担当。近年来,国际上要求我们承担更多国际责任的言论不绝于耳。这里面有很多“捧杀”的成分,也有很多想利用各种国际规则加强对我们约束的意图。对此,我们要有清醒认识。其实,改革开放以来,我们越来越重视承担起更多的国际责任,而且在这方面,我们一直是国际社会的表率。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中国也越来越成为推动世界发展繁荣的重要力量。我们参与了很多次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为打击海盗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来越高,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大量援助,为亚洲各国尽早走出亚洲金融危机的阴影作出了特殊贡献。这些,都为中国赢得了全世界的喝彩。今天,中国在不断发展壮大,“地球村”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也越来越多。但气候变化、传染性疾病、网络问题等等,都不是靠一国力量可以解决的。今天的中国外交要重担当,就是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参与国际事务,发挥负责任大国的作用,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努力为全球发展做出贡献。当然,这个担当是有前提的,第一必须量力而行,做力所能及的事,不可做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事,不可做超出我们能力范围的承诺。第二是不能损害我们自己的核心利益,必须是在坚决维护我们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基础上,承担更多的国际责任。这里面有一个加强引导的问题。我们在发挥负责任大国作用的同时,要广泛深入地宣传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战略思想,引导国际社会正确认识和对待我国的发展,中国发展绝不以牺牲别国利益为代价,我们绝不做损人利己、以邻为壑的事情,将坚定不移地做和平发展的实践者、共同发展的推动者、多边贸易休制的维护者、全球经济治理的参与者。

三、中国外交的新理念

十八大以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应环境变化和历史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具有鲜明时代特征、既契合中国利益又符合世界发展利益、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影响的外交新理念。主要包括:

第一,关于“中国梦”。习近平同志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是中国人的梦想,但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一系列外事活动,“中国梦”的世界含义、“中国梦”作为中国外交新理念的特色越来越凸显。正如习近平同志在非洲所讲的那样:“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离不开非洲,世界和非洲的繁荣稳定也需要中国。中非虽然远隔重洋,但我们的心是相通的。联结我们的不仅是深厚的传统友谊、密切的利益纽带,还有我们各自的梦想0 1 3亿多中国人民正致力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10亿多非洲人民正致力于实现联合自强、发展振兴的非洲梦。中非人民要加强团结合作、加强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实现我们各自的梦想。我们还要同国际社会一道,推动实现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梦,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也正如习近平主席明确告诉美国总统奥巴马的那样:“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努力促进人类和平与发

3 展的崇高事业。中国梦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梦,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 “中国梦”是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新品牌。“中国梦”与“世界梦”的关系格外引人关注。简而言之,中国梦”与“世界梦”是互为前提、互为依托、互为机遇的关系。一方面,实现“中国梦”必须有和平发展的国际和周边环境。没有和平的国际环境,中国不可能持续发展,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没有稳足的周边环境,中国不可能保持稳定,同样没有“中国梦”的实现。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世界的发展为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活力,没有世界要发展、求合作的主流,中国发展是无源之水。未来也是一样,没有世界的繁荣发展,“中国梦”永远只是个梦想。另一方面,“中国梦”同样给世界的和平发展注入活力、带来机遇。一个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大力量,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是对世界繁荣发展的重要贡献。正如习近平同志强调的那样,中国人是讲爱国主义的,同时我们也是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胸怀的。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健康发展势头,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将持续扩大,对外投资也将大幅增加。据测算,今后5年,中国将进口10万亿美元左右的商品,对外投资规模将达到5000亿美元,出境旅游有可能超过4亿人次,而城镇化进程每年将把1000多万农村人口转移到城镇,带来巨大消费需求。这就充分说明,中国越发展,越能给世界带来发展机遇。

第二,关于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地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还提出,我们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中国对外交往的旗帜。这面旗帜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合作共赢”的理念。合作共赢是国与国之间更好的、更和谐的共处方式,追求的是一种1+1>2的和谐发展,既利人,又利己;既合作,又竞争;既相互促进,又相互激励;既不是逃避现实,也不是拒绝竞争,是以理性的态度追求共同利益的最大化。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催生了合作共赢的理念。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相互影响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我们高举合作共赢的旗帜,就是要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起更加平等均衡的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的丰富实践也催生了合作共赢的理念。30多年来,中国本着互利共赢的精神,全方位推进对外友好合作,中国同世界的相互依存度不断加深,同世界的利益交融也在日益加深。中国的和平发展,得益于和平发展这一时代主旋律,又为世界的和平发展与日益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2001年至2011年,中国年均进口7500亿美元商品,相当于为相关国家和地区创造1400多万个就业岗位。多年来,中国在致力于自身发展的同时,始终坚持向经济困难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承担相应国际义务。截至2009年底,中国通过成套项目、一般物资、技术合作、人力资源开发合作、援外医疗队、紧急人道主义援助、援外志愿者和债务减免8种方式,累计对外援助2500多亿元人民币。其中无偿援助1062亿元,无息贷款765.4亿元,优惠贷款735.5亿元。可以说,和平、发展、合作、共赢已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人民的期盼。中国愿意与世界各国一道,共同做世界持久和平的维护者、共同发展的开拓者、友好合作的促进者、互利共赢的倡导者。

第三,关于新型大国关系。在国际关系中,大国关系是国际局势的导向性因素,也是国际格局的重要塑造性因素。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中国的大国政策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最近两年来,中国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成了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2011年1月,胡锦涛访美期间,中美两国元首就建立相互尊重、互利共赢的合作伙伴关系达成共识;2012年2月,习近平访美期间,就如何落实两国元首共识,进一步提出要构建“前无古人,但后启来者的新型大国关系倡议。2012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期间,双方将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作为主题。此后,一系列中美之间的高层交往均把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作为重要内容。2013年6月,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会晤,双方同意共同努力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相互尊重,合作共赢,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在会晤中,习近平主席从政治意愿、丰富积累、机制保障、民意基础、未来空间等5个方面阐述了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有利条件,并提出了在加强对话、增加互信、发展合作、管控分歧中不断推进新型大国关系建设的建议。

4 关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内涵,习主席在会晤中用三句话作了精辟概括:一是不冲突、不对抗。就是要客观理性看待彼此战咯意图,坚持做伙伴、不做对手;通过对话合作、而非对抗冲突的方式,妥善处理矛盾和分歧。二是相互尊重。就是要尊重各自选择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求同存异,包容互鉴,共同进步。三是合作共赢。就是要摒弃零和思维,在追求自身利益时兼顾对方利益,在寻求自身发展时促进共同发展,不断深化利益交融格局。短短的时间,新型大国关系从理念变成了推动现实的巨大力量,凝聚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世界局势的科学判断、对国际关系发展历程和中国外交实践的科学总结。

这一理念最突出的特点就是针对性强。第一,针对的是国强必霸、崛起必战的传统逻辑与思维;第二,针对的是意识形态偏见和零和游戏为代表的冷战思维;第三,针对的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世界各国、包括大国之间利益交融的现实;第四,针对的是中美之间共生共存、既竞争又合作的复杂关系;第五,针对的是世界各国对中美关系未来的期许与担忧。

针对这五个方面,新型大国关系理念作出了响亮的回答:中国要走自己的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的国家利益和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中国无意称霸,更无意争霸;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远大于双方之间的分歧和矛盾;中美关系的本质特征,不是“你输我赢”的零和关系,而是互利共赢的关系;中美两国合作好了,就可以做世界稳定的压舱石、世界和平的助推器。中国倡导的新型大国关系始于中美关系,但远不止于中美关系。新型大国关系理念将成为引领中国发展未来与世界各大国关系的指针,也将成为中国对世界和平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外交新理念远远不止上述三点,“命运共同体”等新的理念同样引起国际舆论的广泛关注。中国外交的新理念必将催生中国外交的新面貌,推展中国外交的新局面。

四、中国外交的新布局

新的历史起点呼唤新的外交布局,新的外交布局必然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第一,全方位。领导人的外交活动最能体现一国外交的宏观布局。最近一段时间,习近平主席的两次出访、李克强总理的一次出访和中国举办的国际活动、接待的外国领导人已经充分展现了中国外交的全方位布局特色。中国领导人的出访国有大国强国、也有小国穷国,有近在咫尺的邻国,也有远隔万里的非洲、拉美国家。中国主办了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习近平主席也出席了在南非召开的“金砖国家”峰会。中国领导人幽访的地区有国际热点地区,接待的外国领导人也有热点国家的领导人。中国领导人外交活动的每一个“点”都是有考究、有思量的,这些点串起来,就是中国外交的恢宏布局。兼顾了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兼顾了周边国家、相同或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兼顾了双边合作与多边舞台,也兼顾了公共外交与热点问题。

第二,宽领域。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活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人文等各个领域。首脑外交既谈政治,也谈经济,既推动经贸合作,也推动人文交流,同样也会探讨人类共同挑战的应对之方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之道。习近平主席第一次出访是到俄罗斯和非洲。在俄罗斯,双方共签订32项合作文件,数额大,期限长,被称为“世纪合同”。仅能源领域的合作就涵盖油气、核能、电力、煤炭、新能源等多个行业,贯通上下游备领域产业。双方还就两国地方合作形成重要共识,开辟了中俄互利合作的新领域。习主席和普京总统共同出席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双方商定明后年互办青年友好交流年,大幅增加互派留学生名额。习近平主席访非期间共签署了40多个合作文件,包含一批有利于非洲国计民生的大项目。习主席还宣布了一系列支持非洲的措施,包括加强对非援助、投融资合作、职业人才培训等。在非洲,习主席还出席了我国援非医疗、文教等项目的启用仪式,鼓励中资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造福当地人民。2013年6月 10 8日,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举行中美元首第二场会晤。两国元首介绍了各自国内经济形势和经济政策,并就中美经济关系深入交换意见。这既是中美两国的相互交底,也是两国元首之间的一种治国理政经验交流。这在中国与其他大国元首之间的交流中并不多见。

第三,多形式。多形式、甚至不拘泥于形式的外交活动往往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对外交事务成竹在胸、驾轻就熟,仅仅几个月时间,就通过多种外交形式,谱写了外交的开篇之作。首脑外交

5 是重中之重。今年“两会”以后,习近平主席作为国家元首、李克强总理作为政府首脑,他们的出访带动了世界的“中国风”。短短80多天的时间,中国高层领导人已同世界上5 0多个国家领导人在双边和多边场合会面。特使外交承担重要使命。刘延东同志作为中国领导人的特别代表于今年2月赴韩国,出席了韩国新任总统朴槿惠就职仪式。今年5月,中国接待了朝鲜领导人金正恩的特使,在朝核问题山重水复的时刻,给维护半岛和平稳定带来了新的转机。“庄园外交”是近来国际媒体热炒的一个话题。6月7日至8日,习近平主席同美国总统奥巴马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安纳伯格庄园举行会晤。中美两国元首围绕共同努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主题,就双边关系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坦诚深入交换意见,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取得了重要积极成果。

第四,谋长远。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工作重视战略思维,立足当前,但重点在于谋长远。习近平主席在美国开展的“庄园外交”谋的就是中美关系的长远、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长远,是在做一件对中国、对美国、对全世界都利在千秋的大事。同样,习近平主席访问非洲期间,非洲国家领导人提出,基础设施落后是当前制约非洲发展的主要瓶颈,希望中国支持帮助。习主席急非洲之所急,表明要加快推进中非跨国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合作伙伴关系,以促进非洲各国之间的互联互通。非洲国家的互联互通事关非洲发展的长远大计,也将是中非长期合作的重要领域。习近平主席在“金砖国家”峰会期间着重阐述了中方对金砖国家合作方向、合作原则、合作领域的看法,提出建设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共同参与制定国际发展议程等倡议,期待金砖国家朝建立贸易投资领域一体化大市场、金融货币领域多层次大流通、基础设施领域海陆空大联通、民间往来领域文化大交流的方向共同努力。这些重要主张是着眼长远,力图从战略上引导金砖国家合作的方向。6月初在特立尼达与多巴哥,习近平主席表示,为了给中加合作再加把劲,中方愿在积极推动落实第三届中国和加勒比国家经贸合作论坛举措的基础上,加大对加勒比国家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包括向双方商定的项目提供相关支持,今后3年建设一至两个农业技术示范中心,向加勒比国家派遣100名医疗队员,为加方培养100名在职研究生,提供1000个政府奖掌金名额。农业发展、医疗卫生、人文交流,这一系列措施都是着眼加勒比地区的发展长远、着眼中加友谊长远的务实举措。

五、中国外交的新风格

短短几个月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风格在一系列国际舞台上充分展现,引来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概括起来,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风格至少有以下几个关键词。

关键词一:务实。习近平主席的外交“首秀”仅仅9天行程,但访问内容丰富,日程紧凑,出席了66场活动,与32位国家元首及政要举行了会谈和会见,发表了20多次演讲和重要讲话,多角度、深层次阐述了中国的外交政策和重大主张,出席了10多场人文和公共外交活动。可以说是一路风尘仆仆,席不暇暖,有时一天内不间断工作15个小时。习近平主席在美国短短2天的时间里,与奥巴马总统两度会晤,一次工作晚宴,还一起散步,面对面交流的时间超过8个小时,话题涵盖中美关系、全球性挑战、国际地区形势和世界热点问题,还有两国各自国内情,况与治国理政经验。既谈到了双边经贸合作、人文交流,也谈到了多边合作与两国关系中的问题。双方互动的时间和质量、交流的广度和深度都是前所未有的。

关键词二:自信。自信是一种心理活动的外化。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自信实质上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充分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出访和接待来访活动、在双边会见和多边场合、在发表演讲和出席典礼活动中,处处展现着自信的风骨。他们胸有成竹、谈古论今,他们不拘形式、深入坦诚,他们妙语连珠,始终是镁光灯的焦点,他们的举手投足处处展示着中国文化的魅力。“鞋子合不合脚,只有自己穿了才知道。一个国家的发展道路合不合适,只有这个国家人民才最有发言权”、“中非关系发展没有完成时只有进行时”、“加勒比从未离开过我的视野”、“天空中的几朵云彩,遮不住中印友好的灿烂阳光”、“我是一个足球迷,中国足球一直很努力、“宽广的太平洋有足够空间容纳中美两个大国”,等等,这些话语,浅显、生动,鲜活、易懂,但又深刻、隽永,体现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睿智与从容、自信写包容。

关键词三:亲和。今天的外交,更讲究软实力。亲和力就是软实力的重要形式,也是一个国家领导人重要的魅力之一。在出访时,习近平主席和当地的民众像朋友一样谈天说地、亲切交流,和美国总统奥巴马也像老朋友一样谈心聊天。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广泛接触各界人士,讲故事,谈文学,评历史,论未来,说梦想,不忘老朋友,寄语青年一代;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的演讲,有不少的现场发挥,和现场的听众互动非常活跃主动。在非洲,习近平主席在演讲中谈到对非洲的两个印象很深,一是常来常新,二是热情似火,他还提到在非洲热播的中国家庭电视剧《媳妇的美好时代》,这些都拉近了中非人民的距离。他在演讲中用真、实、亲、诚四个字概括中非关系,更是抓住了非洲人民的心。在拉美,习近平主席说“相知者,不以万里为远”,还说“朋友要老,好酒要陈。中墨两国的深厚友谊,如陈年龙舌兰酒,历久弥香”。李克强总理在印度问记者自己的照片会不会上头版;他刚到德国,就在电视前观看欧洲足球冠军杯决赛。这些朴实亲切的语言、诙谐智慧的言谈,缩短了中国领导人和世界的距离,拉近了中国与世界各国的感情。

关键词四:鲜明。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的外交风骨更重要的体现在原则问题上、在涉及中国核心利益问题上的鲜明立场。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就明确指出:“我们要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但决不能放弃我们的正当权益,决不能牺牲国家核心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在4月的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上,习近平主席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各国应牢固树立“命运共同体”意识,各国都应做和平的维护者和促进者,同时有的放矢地指出,“不能这边搭台、那边拆台,更不能为一己之私利把一个地区乃至世界搞乱”。李克强总理在参观波茨坦会议旧址时指出,“任何否认或企图美化那段法西斯侵略历史的言行,不仅中国人民不能答应,世界各国爱好和平的正义力量都不能接受”。这些铿锵有力、掷地有声的言语,体现了中国领导人对维护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的坚定立场,这是对中国人民的宣示,也是对全世界的宣示。

六、中国外交的新未来

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国际舞台上不过刚刚亮相,中国外交的新篇章也只是刚刚开局。从中国领导入在国际舞台上繁,忙的身影,从中国外交新理念、新布局的不断出台,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具有国际视野,更加重视外交工作,更加注重从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互动中谋划各项工作。时代的潮流仍然是和平与发展,为中国继续向前发展提供了机遇。我们相信,中国外交的未来会更有看头。现在的中国,已进入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新时期。中国的综合实力在不断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在不断提升,中国的国家利益在不断延伸,中国在逐步走上世界的中心舞台,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在频繁的互动中日益紧密。今天,在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互动中,国际因素与国内因素的互相影响、国际局势与国内局势的互相关联远远超出了人们的想象。随着中国的发展壮大,这种关联面会更广,这种关联度会更深。随着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更加熟悉国是,更加熟悉外交工作,中国外交会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新热潮,中国外交的新布局会更加完善,中国外交的新思路会更加明确,中国外交的新风格会更加清晰,中国外交的新看点也会更多。

当然,中国外交面临更多的风险与挑战也是必然的。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有自己“成长的烦恼”。这种烦恼必然会体现在与世界的复杂互动中,体现在外交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世界形势的深刻复杂变化更会给中国外交带来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与挑战。中美新型大国关系不会风平浪静,中国的周边形势同样是波谲云诡。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的解决不会一蹴而就,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仍然暗流涌动。全球性问题带来的挑战不会消失,传统和非传统安全的威胁仍会持续。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在深化蔓延、世界经济整体衰退的风险仍然如影随形。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适应新的角色将是一个长期的动态过程,世界各国适应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中国也将是一个长期的纠葛进程。但成长中的中国外交会在磨砺中更加精粹,会在应对风险挑战中更加成熟自信。中国外交的新未来值得期待,中国外交的新未来一定会更加精彩。

2013年是贯彻落实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将是中国外交两点纷呈的一年。开局顺利的春夏外交过后,按惯例中国领导人将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东

7 亚领导人系列会议等重要多边会议、我国同世界各国还将有一系列重要的高层往来,这将全方位推进我国痛各国的友好合作关系,进一步提升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维护和拓展我国国家利益。

2013年也是中国外交攻坚克难的一年。我们将妥善应对同有关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争端、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维护双边关系和对外关系大局。将从外交工作的角度,应对好复杂严峻的外部经济环境,积极服务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将根据我人员和企业大规模“走出去”的新形势,继续做好维护我海外公民和法人合法权益这篇大文章。

2013年还将是我国在国际地区热点问题上继续发挥积极的建设性作用的一年。我们将继续同各方保持密切沟通,努力维护朝鲜半岛和平稳定。在叙利亚问题上继续坚持政治解决的大方向,维护不干涉内政等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在伊朗核问题上,我们也将继续积极劝和促谈。

今后五年到十年,国际形势将继续发生深刻复杂的变化,各种挑战仍将不断。如何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一要靠集中精力把我们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断增强自身的综合国力。这是我们成为世界强国的物质基础。只有把综合国力搞上去了,我们才更有资本同世界各主要力量打好交道,也才更有资格谈为世界和平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二要靠我们的政策优势。我们所奉行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所走的和平发展道路,所倡导的合作共赢等理念,所体现的坚持原则、主持公道、平等待人等外交风格,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在国际上的民心、顺民意。人心的向背,历来都是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

三要靠周边依托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帮助支持。我国有14个陆上邻国、8个隔海相望的国家,有2.2万公里的陆地边界线、1.8万公里的大陆海岸线。这一方面决定了我国是世界上周边地缘环境最为复杂的国家之一,对于那些企图损害我国利益的图谋和刑警,要通过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坚决予以挫败。另一方面也应看到,我们同周边国家的关系搞好了,周边可以依托的力量也是很强大的。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团结合作,是中国外交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外交的稳固基石。

四要靠不断提升软实力,增强亲和力和感召力。要想成为世界强国,靠的是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不是只看单纯的某一项指标。我们的强国之路不会一帆风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要准确判断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和条件的变化,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要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在复杂的形势里发现机遇,在风险和挑战中维护机遇,在形势发展中创造机遇。我们要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地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为“十二五”规划的全面实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

总而言之,对于中国外交的未来,如同外交部前部长、现任国务委员的杨洁篪所言:“滚滚向前、势不可挡。”

延伸阅读篇目推荐:

《如何理解党的十入大后的中国外交政策走向——外交部政策规划司司长答记者问》,蔡润,外交部网站2013年2月20日。《新时期中国外交六大亮点》,陈向阳,《时事报告》201 3年第7期。《新世纪中国外交理论的十大创新》,赵可金,《学习时报》2012年11月5日。《中国有六项核心利益和平的底线清晰》,沈丁立,《人民日报》2013年2月1日。《为实现中国苓营造良好外部环境》,国纪平,《人民日报》2013年5月31日。

资料链接 链接一:政策

1.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最先是周恩来于1953年12月31日在会见来访的印度

8 代表团时提出的。1954年4月29日,中印两国签署了《关于中国西藏地方和印度之间的通商和交通协定》,两国政府一致同意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列入公报和协定中。半个世纪以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仅成为中国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基础,而且也被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接受,成为规范国际关系的重要准则。

2.求同存异方针中国参加1955年第一次亚非会议的策略方针是:多提亚非国家的共性问题,不突出我国的特殊问题;从大多数亚非国家的要求出发,再联系到我国的要求;中国支持他们,不要求他们支持中国;不提任何不可能达到协议的议题,对某些国家出于对社会主义的不了解和疑惧而可能进行的攻击、诬蔑,则采取申明立场、不为所动的方针,避免会议陷入关于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对立和争论;尽力争取团结大多数与会国,使会议能就共同愿望和要求达成协议,取得最大限度的成功。这就是后来在国际关系实践中传为美谈的‚求同存异‛方针,现已成为处理国际分歧的普遍原则之一。

3.一个中国坚定立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当天,中国政府就庄严宣告:‚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领土。凡与中国建交的国家,要表明与台湾当局断绝一切外交关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中国政府始终坚持‚和平统

一、一国两制‛的基本方针,坚决反对任何制造‚台湾独立‛、‚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图谋和言行,也决不容忍同中国正式建交的国家再同台湾当局建立任何形式的官方关系。

4.对解决边界问题的基本主张

中国一贯主张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边界问题,双方应通过和平谈判,互谅互让,求 得友好解决,而不应诉诸武力。在谈判中,既要照顾过去的历史背景,又要照顾已经形

成的实际情况,经双方同意也可以做些必要的调整。1957年7月,周恩来总理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全面阐述了中国解决边界问题的主要考虑:‚我们要解决边界问题,其目的是安定四邻,争取国际形势的和缓,便于进行建设,而不是使我们同邻国的关系紧张起来。解决边界问题必须与和平共处政策的推广联系起来。重要的在于我们应该做到使双方真正在平等、互利、友好的基础上加以解决,而不在于我们必须多占一点地方。‛

5.反霸原则

1972年2月28日,反霸原则首次在中美《上海公报》中明确予以规定,即‚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太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主这种霸权的努力。1978年12月16日,中美签署《建交公报》,将反霸权地区从亚太地区扩展到‚世界上任何地区‛。1972年9月29日的《中日联合声明》以及1978年8月12日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也同样写入反霸原则条款。反霸原则不仅约束了美国、日本,也约束了苏联的霸权主义,是中国对维护世界和平作出的重大贡献。

6.主权属我,搁置争议,共同开‚主权属我,搁臵争议,共同开发‛是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同志在中国与日本、东南亚国家建交之时,针对钓鱼岛、南沙群岛争议问题提出的12字方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为和平解决钓鱼岛和南沙群岛等历史遗留的领土争端问题开拓了新思路这12字方针的全部含义可以总结为:一是前提是主权属我;二是对领土端,在不具备彻底解决的情况下,可以先不谈主权归属,而把争议搁臵起来。但搁臵争议,并不是要放弃主权;三是对有些有争议的领土,进行共同开发;四是共同开发的目的是通过合作增进相互了解,为最终合理解决主权的归属创造条件。12字方针是中国和平外交政策的集中体现,表明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化干戈为玉帛的善意愿望。

链接二:观点

1.国家主席习近平:对中美双方构建新型大国关系的四点建议一要提升对话互信新水平,把两国领导人在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等多边场合会晤的做法机制化,用好现有90多个政府间对话沟通机制二要开创务实合作新局面,美方应在放宽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限制等问题上采取积极步骤,推动两国贸易和投资结构朝着更加平衡的方向发展三要建立大国互动新模式,双方应在朝鲜半岛局势、阿富汗等国际和地区

9 热点问题上保持密切协调和配合,加强在打击海盗、跨国犯罪、维和、减灾防灾、网络安全、气候变化、太空安全等领域合作。四要探索管控分歧新办法,积极构建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相适应的新型军事关系。(摘自2013年6月8日新华社)

2.外交部政策法规司司长蔡润:2013年外交工作的重点展望今年的外交工作,我觉得可以做这样的简单概括,就要积极营造亮点、妥善应对难点、努力抑制热点。(摘自2013年2月20日外交部网站)

3.外交部部长助理乐玉成:中国尽大国责任和义务并非“只埋单不看账乐玉成在‚2015年中美学术论坛‛上指出,中国历来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在国际上积极主持公道,伸张正义,捍卫原则,不谋私利,是负责任大国。但是,中国负责任不是为了取悦于某些国家,不是‚只埋单不看账‛。对一些违反原则的错误行径,中国说‚不‛也是负责任的表现。比如2013年以北约为首的多国部队对利比亚实施‚保护‛的结果是2万多平民死亡,90万人流离失所,迄今利比亚仍一盘散沙,暴力横行。显然,这样的‚保护‛是不负责任的‚保护‛,是以‚保护‛之名行‚干涉‛之实。对这样的‚保护‛说‚不‛,就是负责任的表现。(摘自2013年6月16日《人民日报》)

4.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所长阮宗泽:和平发展是必然选择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发展心存疑虑,担心中国和平发展政策出现‚拐点实际上,中国始终重视同周边国家发展睦邻友好关系,绝不会恃强凌弱、主动挑事,但也决不允许别国损害中国利益。在周边海洋争议不断升温的情况下,中国仍将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问题。一些人认为中国外交姿态正变得更加咄咄逼人,而另一些人认为中国外交仍不够强硬,这两种看法均不能准确描述中国外交的图景。(摘自2012年1月25日外交部网站‚驻外报道‛栏目)

5.人民日报评论员钟声:高举“共赢”旗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臶‛,其中‚共赢‛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突显。‚共赢‛具有丰富的思想内涵:经济上,强调把共同利益蛋糕做大,实现共同发展和繁荣;政治上,倡导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安全上,提倡共同安全、集体安全、合作安全,反对绝对安全和单方面安全;文化上,主张尊重文明多样性和发展道路多样化,促进不同文明相互交流,取长补短。‚共赢‛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人类正日盗成为一个命运共同体,各国既享受经济全球化、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也面临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等各种全球性问题带来的挑战,‚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当今世界的生动写照。当然,‚共赢‛并不意味着否认分歧摩擦的存在,而是提倡通过有效的沟通协调增进信任,通过求同存异有效化解矛盾摩擦,反对以邻为壑、损人利己。(摘自2012年12 月27日《人民日报》)

6.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中美关系新节美国从‚中美共同体‛到‚回归亚洲‛的战略变化,导致中国周边出现了一些不应该有的紧张,对中国的外交造成了一定压力。奥巴马第二任期内,对中国是坚持防范,但在手法上要比第一任期希拉里的方法要更精致一些。‚棱镜门‛对美国形象有打击,但对中美关系影响有限。当前的中美关系正处在一个新的关节点上:中美现在是老二和老大,未来是并立的局面。从结构层面看,中美两国在规模上都是超大型国家,不可能被击败,只能接受对方的存在。中美两国在性质上都非典型的民族国家,而是文明型国家。从力量结构看,中美都是全能冠军型国家,软硬力量兼备。再加上目前两国领导人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都比较强,深刻意识到中美关系的长期意义,因此有坚强的政治意志推进两国关系。所以,尽管未来困难重重,但中美关系的最终前景仍可以抱有某种乐观的预期。(摘自2015年7月9日《中国经济周刊》)

7.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副研究员汪巍:新兴国家崛起会挑战大国,但合作是主在世界多极化进程中,新兴大国群体开始进入国际体系治理的核心地带,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从经济上来讲,新兴大国为世界经济提供了动力。在金融危机过程中,新兴大国为推动全球经济复苏发挥了重大作用。在安全领域,新兴大国是各个地区安全的重要维护者。新兴国家崛起会挑战某些大国,但加强合作仍是主流,这种合作将建立在更加广阔的平台之上。新兴大国和原有大国之间的协作将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方面。(摘自2015年5月17日环球网)

8.2013年中国外交的国际回声未来的中国不仅仅要用经济力量去影响和带动世界,还应该用文化力量去感动和包容世界。——日本早稻田大学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教授刘杰中国一直提倡互利共赢的理念,

10 不论是与邻国还是与遥远的非洲国家,在贸易往来中都注重各方利益,这是非常值得肯定和赞赏的。正是基于这种外交理念,中非关系的发展与合作一直稳步推进,得到不断深化。——刚果民主共和国驻华大使馆临时代办、公使南比〃卡亚贝〃瓦朗坦希望中国不要被东亚一些国家的军国主义、极右势力的挑衅所动,经常保持对话的姿态,在国际社会中伸张中国的正义——日本三重大学人文学部教授尾西康充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执行的外交政策没有偏倚,是最有利于叙利亚人民利益的外交举动,在叙利亚民间具有良好的口碑。希望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继续发挥大国作用,促成叙利亚尽早达成一个和平的政治解决方案。——叙利亚政治分析家纳比尔〃萨曼(本部分摘自2013年1月4日人民网《读‚蓝厅热词‛把脉中国外交》)

链接三:政策走向及工作重点

1.2013年中国外交政策走向2013年年初,中国外交部举办了以‚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为主题的第八届‚蓝厅论坛‛。以下是人民日报记者所撷取的关于中国对外政策方针、国家利益、周边国家关系、地区安全、中美关系、中日关系、朝鲜半岛局势、叙利亚问题等方面的表述。对外大政方针不会改变党的十八大报告重申,中国将继续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不渝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中国的对外大政方针有力地维护了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促进了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符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经受住了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合作共赢,自己要过好日子,也要让别人过好日中国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建立新型全球发展伙伴关系,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自己要发展,也要让别人发展;自己要安全,也要让别人感到安全。守住底线,中国是讲原则、讲道理的,同时也是有底线的一些人给中国维护合理合法的国家利益的行动扣上‚强硬‛的帽子,甚至鼓吹‚中国威胁论‛。中国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也将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这两者并不矛盾。我们维护的是自身合法权益,要守住的是属于自己的东西。只有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得到维护,和平发展道路才能走得稳。绝不称霸,永远做周边国家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中国拒绝‚国强必霸‛的逻辑。称霸扩张不是中国的文化,更不是中国的政策。无论中国发展取得多大成绩,睦邻友好政策只会加强,不会削弱。当前形势下,处于加快发展关键阶段的亚洲国家应倍加珍惜和平稳定的良好局面和持续较快的发展势头,不让任何因素干扰、折腾、迟滞、破坏亚洲的发展与合作。消除互疑,冲突和战争不是中美关系的宿命亚太是中美利益交织最紧密、互动最频繁的地区,不应该是中美竞争的‚角斗场‛,而应当成为中美互利合作的‚大舞台‛。中方尊重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正当利益,欢迎美在亚太地区发挥建设性作用。美方也应尊重中方在该地区的利益和关切,对地区国家间分歧摩擦持客观公正的立场,不要拉偏架、帮倒忙。管控分歧,我们不惹事,但也决不怕事中方希望中日关系在两国间的四个政治文件和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精神的基础上得到发展,希望日本新政府奉行积极对华政策,正确对待和妥善处理两国关系存在的分歧和问题,以实际行动为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作出努力。中国政府和人民捍卫国家领土主权的决心和意志是坚定不移的,中国公务船保持在钓鱼岛海域的常态性巡航。我们希望有一个稳定、安宁的周边劝和促谈,中方尊重叙利亚人民意愿和选叙利亚形势日益恶化,中方对此十分忧虑。中叙两国人民有着深厚传统友谊,我们真心希望叙利亚人民能早日摆脱暴力和战火,重获和平与安宁。中方主张尊重叙利亚人民意愿和选择。中国在叙利亚问题上没有任何私利,捍卫的是《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和不干涉内政这一最重要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我们正在并将继续积极做劝和促谈工作。均衡解决,朝鲜半岛要避免局势轮番升级在处理朝鲜半岛问题时,各方应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化解矛盾,积极促进地区安全合作,维护和平稳定的地区环境。中方处理半岛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是维护半岛和东北亚和平稳定。实现半岛无核化、通过对话协商均衡解决各方关切。我们向有关方都表明了在朝射星问题上的态度,希望各方都避免采取可能导致局势轮番升级的行动。(摘自2015年1月4日人民网)

2.积极应对两大挑战目前,中国面临的主要挑战有二:一是世界经济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欧日等传统市场出口受阻,中国经济增速趋缓,在努力扩大内需的同时,急需调整产业结构、寻找开拓新的市场;二是美国战略重心东移步伐日紧,军事力量投入加快,介入亚太地区事务渐深,积极抢抓区域合作主

11 导权,而中国周边一些国家,存在借美战略重心东移应对中国快速崛起的心理,东海、南海岛礁主权争执趋紧。妥善应对两大挑战,是中国外交2013年面临的重要任务。在‚正面‛加大力度应对挑战的同时,中国也应谋求‚侧面‛突破,适当加强全球统筹整体布局,以外围策应中心,一定程度上缓解在亚太周边面临的正面压力(摘自2013年1月21日《人民日报》)

链接四:博鳌亚洲论坛三大看点

1.“中国梦”引领中国新外交,“梦之队”开创和平发展新境界习近平主席统筹国内与国际两个大局、精辟阐释的‚中国梦‛,不仅强调中华民族的自强不息与实现民族伟大复兴,而且注重对外与人为善与兼济天下,因而渐已成为当代中国政治的‚主题词‛与中国外交的‚新指针‛。在自强、为民、安邦、济世的‚中国梦‛引领下,由习近平主席、李克强总理、李源潮副主席、杨洁篪国务委员、王毅外长等共同组成了中国外交‚梦之队‛,对外传播和平发展的‚中国梦‛,不断向国际社会释放合作共赢的‚能量‛。

2.东亚经济与安全形势复杂严峻四个新特点

第一,东亚经济发展态势虽然总体向好,但暗流涌动。世界经济复苏依然脆弱,欧美主权债务危机的‚外溢‛,特别是日本安倍政权为一己私利而不断扩大‚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冲击着东亚经济体。

第二,东亚安全环境很不乐观。领土尤其是海洋权益争端突出,地区东亚地区和平发展正面临着三股逆流的考验:一是日本安倍政权的右倾化,其颠倒是非、蓄意炒作‚中国威胁论‛,一再激化中日、韩日岛屿争端;二是朝鲜半岛剑拔弩张,北南双方对此都有责任;三是美国软硬兼施,推进‚亚太再平衡‛。

第三,区域与次区域合作日渐加深,多个多边机制并存,机制间竞争与区域合作主

导权竞争加剧。东亚区域合作机制主要有东亚峰会EAS(18个成员国)、东盟地区论坛ARF、东盟ASEAN、东盟与中国等多个‚10+

1、东盟与中日韩(10+3)、中日韩三国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机制GMS等。与此同时,美国极力推动‚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谈判,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因此面临重新洗牌。

第四,东亚秩序呈现‚二元结构‛,区域博弈体现为中国、中国的邻国与美国三方之间复杂互动的‚大三角‛。‚二元结构‛即东亚国家之间经济合作加深与政治安全分歧严重并存,不少国家表现为‚经济发展靠中国‛与‚安全保障靠美国‛。在‚中邻美大三角‛之中存在着四组双边关系,分别是随着中国加速崛起而变得复杂的中邻关系,随着东亚格局调整而变得动荡的邻邻关系,随着美国加紧‚重返亚太‛而变得微妙的美邻关系,以及随着中美力量对比差距不断缩小而变得敏感的中美关系。

3.中国的东亚外交推陈出新

一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主张在国际关系中弘扬‚平等互信、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平等互信‛即坚持国家不分大小、强弱、贫富一律平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尊重主权,共享安全;‚包容互鉴‛即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发展道路多样化,尊重和维护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取长补短;‚合作共赢‛即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在追求本国利益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同舟共济,权责共担,增进人类共同利益。

二是习主席于3月19日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时指出,随着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将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承担更多国际责任和义务,为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更大贡献。中国将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中国也希望世界各国都走和平发展道路,共同致力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王毅外长4月2日在会见来华出席第19次中国一东盟高官磋商的东盟高官和驻华使节时的讲话,他表示中国人民正在为实现‚中国梦‛做出不懈努力,东盟也正致力于实现自己的梦想,朝着建设‚东盟共同体‛的目标迈进,双方应相互帮助、相互支持,让‚中国梦‛和‚东盟梦‛都梦想成真。(摘自2013年4月7日中国网)

链接五:新中国外交的光辉历程

1.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外交的首要任务是:彻底摧毁帝国主

12 义对中国的控制,恢复国家的独立和主权。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三条方针。‚另起炉灶‛,是同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彻底决裂,在新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要彻底清除旧中国遗留下来的帝国主义在华的特权和残余势力。‚一边倒‛,即倒向社会主义一边,同时坚持独立自主。1953年底,周恩来提出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我国积极支持并参加了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举行的亚非会议。美国则不仅企图在政治上孤立中国,在经济上扼杀中国,而且企图从朝鲜、越南和中国台湾三个方面对中国大陆进行军事威胁。经过坚决抵抗,新中国取得了抗美援朝和援越抗法胜利,并解放了一江山岛。经过这一时期的外交工作,新中国在国际上已经站稳了脚跟。到1956年,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已有25个。

2.50年代后期到60年代末面对苏美两个超级大国都与中国为敌的不利局面,毛泽东提出了‚两个中间地带‛的战略思想。他指出:‚中间地带有两部分:一部分是指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广大经济落后的国家,一部分是指以欧洲为代表的帝国主义国家和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两部分都反对美国的控制。在东欧各国则发生反对苏联控制的问题。‛我们的战略是依靠第一中间地带,争取第二中间地带,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

第一,大力加强同亚非拉国家和人民的团结合作。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支持埃及等阿拉伯国家的反帝国主义斗争,支持古巴等拉美国家的反美爱国斗争,支援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反殖民斗争,支持安哥拉等国争取独立的武装斗争和南非人民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的斗争,支结盟运动的正义主张和行动。中国先后同缅甸、尼泊尔、蒙古、阿富汗解决了历史遗留的边界问题,同巴基斯坦签订了边界协定,同印尼解决了华侨双重国籍问题。

第二,与发达国家建立友谊。中国同法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同意大利和奥地利互派了商务代表。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为中日睦邻关系倾注了大量心血,始终把广大日本人民同极少数日本军国主义分子加以严格区分。新中国采取主动步骤,沟通了两国之间的贸易,协助在华日侨回国,不断加强两国各类民间组织间的交往。

第三,反对苏联控制,顶住苏联的威胁。50年代末期,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妄图推行‚苏美合作,主宰世界‛战略,向我国提出诸如共建长波电台和共同舰队等有损中国主权的要隶,并竭力使我国在台湾问题和中印边界问题上放弃原则以服从苏联的全球战略,遭到我国断然拒绝。1960年7月苏联在一个月内,撤走在华的全部1390名苏联专家,撕毁中苏政府签订的12个协定和300多份专家合同,废除200多项科技合作项目,继而在我国新疆一些地区挑起边境纠纷。勃列日涅夫上台后,在中苏边境陈兵百万,不断进行武装挑衅,甚至入侵我珍宝岛等地,挑起大规模武装冲突,我国击退苏联的多次武装入侵。

第四,坚决反对美国的战争叫嚣和制造‚两个中国‛的阴谋。美国恣意策动台湾当

局反攻大陆,并派美舰为其护航。中国人民解放军从1958年8月23日开始炮击金门、马祖。美政府遂转而力劝蒋介石放弃金门、马祖,实现‚划峡而治‛。毛泽东亲自起草了《告台湾同胞书》,揭露美国搞‚两个中国‛的阴谋,并先后采取暂停炮击和逢双日不炮击等做法。正如毛泽东所说,‚金门炮战,意在击美‛。1955年日内瓦协议签订后,美国采取各种手段插手印支事务,并最终对越南进行了大规模侵略,我国全力支持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这一时期,我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扩大,出现了第二次建交高潮。到1969年,同国建交的国家已达50个,中国已成为独立于美苏之外的一支重要力量。

3.60年代末到70年代末苏联凭借其迅速膨胀起来的军事实力到处伸手,而美国由于侵越战争力量相对削弱。西欧、日本的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亚非拉国家维护和争取独立的斗争取得伟大胜利。1974年2月,毛泽东提出了划分三个世界的战略思想:‚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

‛第一,在毛泽东的战略思想的指导下,我国抓住美国不断发出改善关系的信息,调整对美政策。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乒乓外交,基辛格秘密访华,直到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领导人经过直接会谈,于1972

13 年2月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取得突破。1979年1月两国正式建交。

第二,苏联从北、西、南三个方面对中国形成包围之势。考虑到《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已名存实亡,我全国人大常委会决定不再延长该条约,中苏两国正式结束同盟关系。

第三,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1年10月,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以压倒多数通过2758号决议;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此后,我国同绝大多数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从而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

4.70年代末到80年代末

邓小平同志强调,‚同心同德地实现四个现代化,是今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全国人民压倒一切的中心任务‛,‚要把经济建设当作中心,其他一切任务都要服从这个中心‛。他还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搞好改革和开放,在国内要有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在国际上需要一个和平环境。所以我们的政策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增进国际合作,促进共同繁荣。‛邓小平外交思想是新时期我国外交的理论基础和行动指南。

第一,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

‚谁搞和平,我们就拥护,谁搞霸权和战争,我们就反对‛。我国发展了同美国、日本、西欧的正常关系,改善了对苏关系,全面发展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第二,不以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异同论亲疏。邓小平同志以消除‚三大障碍‛为条件提出与苏联谈判。中苏两国经济、科技、贸易等领域的互利合作和人员往来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恢复和发展。1989年5月,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访华同邓小平同志举行了最高级会晤,实现了两国关系的正常化。我国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

第三,改善和发展同周边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关系。在处理我国与邻国之间存在的历史遗留的领土和海域争端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提出‚主权属我、搁臵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我国提出‚和平相待、友好协商、互谅互让、公平合理、全面解决‛的原则,维持了边界的和平与安宁。

第四,认真贯彻‚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国同英国和葡萄牙经外交谈判,分别于1984年12月和1987年4月发表联合声明,确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分别于1997年7月1日和1999年12月20日对香港和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5.90年代两极格局终结。各种力量重新分化组合,世界进入了新旧格局转换的过渡时期。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继承并创造性地贯彻邓小平外交思想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始终把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放在第一位,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

第一,同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巩固和加强,经济贸易更是飞速发展。我国先后同印尼复交,同新加坡、文莱和韩国建交,同越南、蒙古实现了关系正常化。1996年,江泽民主席访问南亚三国。我国与东盟于1997年2月成立中国一东盟联合委员会。亚洲金融危机发生后,我国向受打击最大的国家提供了援助。我国积极发展同朝鲜北南双方的友好关系,维护朝鲜半岛的稳定,并先后同沙特阿拉伯、以色列等建立外交关系,在阿以争端、海湾问题、伊拉克制裁问题上采取公正和均衡的政策。我国同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的关系进一步得到巩固。1998年1月1日,中国与南非正式建交。与我国建交的拉美国家也增到19个。第二,同俄罗斯和独联体国家的关系得到不断发展。1991年,苏联解体,中国宣布承认俄罗斯和其他独联体各国政府,并先后同它们建立了外交关系。1996年4月,中俄宣布建立‚平等信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从而为两国关系的发展确立了明确的方向。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已成功地解决了两国间的边界问题。

第三,改善和发展同西方发达国家的关系。我国和国际上发生**后,美国带头对华实施‚制裁‛,宣布向中国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并允许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访美。我国采取了一系列外交行动,并在台湾海峡附近海域进行了四次军事演习。1997年10月,江泽民主席应邀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中美两国将致力于建立‚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1989年以后,西欧发达国家一度追随美国对我国实行‚制裁‛。1994年,江泽民主席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提出中国与西欧关系的四项原则。1994年底,

14 欧盟正式取消对华制裁。中日两国高层互访和各个领域的接触则相当频繁。1997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25周年,两国共同确认在严格遵循中日联合声明和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原则基础上,建立长期稳走的睦邻友好关系。

第四,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的建设性作用。我国坚决支持发展中国家争取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合理主张和要求,同77国集团建立了行之有效的合作关系,并作为观察员参加了不结盟运动的重要活动。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国主持正义,力主通过和平方式解决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机和南斯拉夫科索沃问题。我国全面参与国际裁军领域的活动,为达成《禁止化学武器公约》和《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作出了积极贡献。在国际人权领域,我国主张对话,反对对抗。1990年以来,在联合国人权会上,我国连续8次挫败了西方国家的反华提案。第五,实行‚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大业。1997年6月30日,中英双方在香港成功举行政权交接仪式,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1999年12月20日,中国政府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重要两步,‚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为台湾问题的最终解决树立了范例。(摘自人民网《中国外交大事记》)

链接六:部分重大外交史实

1.日内瓦会议

日内瓦会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首次应邀参加的政府间多边国际外交会议。会议召开的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企图恢复在印度支那的殖民统治,越南人民在胡志明领导下展开民族独立战争。新中国成立后,对越南人民的正义斗争给了大力援助,导致战局迅速改观,法国不得不考虑通过谈判争取一个‚体面的和平‛。1954年2月,美苏英法四国外长柏林会议达成协议,召开美苏英法中五大国及朝鲜战争和印度支那战争参战各方参加的日内瓦会议,讨论朝鲜问题的政治解决和印度支那和平的恢复问题。

1954年4月26日,日内瓦会议开幕。由于美国的极力阻挠,会议没有通过关于朝鲜问题的任何决议。会议后期开始讨论印度支那问题,参加者有中、苏、英、法、美、越南民主共和国、越南共和国(即原南越)、老挝王国和柬埔寨王国。美国企图扩大印度支那战争,极力破坏和解进程。中国代表团采取了争取法国等多数国家、反对美国破坏、把会议推向前进的做法,尤其在解决划分越南交战双方的集结问题上,发挥了重要作用。7月21日,会议通过了《日内瓦会议最后宣言》。宣言实现了印度支那的停战,结束了法国在该地区的殖民战争,是印支三囤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重要里程碑。美国由于拒绝在日内瓦协议上签字,处于非常孤立的境地,反而更加突出了中国的和平外交风范。

2.万隆会议

万隆会议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非国家第一次在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下自行召开的重要国际会议,因1955年4月18日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召开而得名。会议就有关亚非国家的利害关系和共同关心的一些重大问题达成了一致,通过了《亚非会议最后公报》,内容包括经济合作、文化合作、人权和自决、附属地人民问题、其他问题、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以及关于促进世界和平与合作的宣言等7部分,并提出了处理国际关系的十项原则。会议所反映的亚非人民团结一致、反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争取和维护民族独立、保卫世界和平和促进各国人民友谊的精神,通称为‚万隆精神‛。万隆会议是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关系的起点。中国的和平诚意被广大亚非国家所了解,中国外交从此开启了一个以亚非国家为主体的发展中国家为基点的新阶段。

3.联合国关于中国席位问题的斗争与2758号决议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会员国和安理会的常任理事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理应代表中国占有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由于美国采取敌视新中国的政策,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问题长期没有解决。从1950年的第6届联大到1960年的第15届联大,美国采用‚暂不审议‛的手法来排斥中国。从1961年第16届联大起,美国把中国代表权问题变成了由谁代表中国交与各国讨论决定的所谓‚重要问题‛,必须以联合国会员国2/3的多数票才能获得通过。1971年第26届联大,美国又提出‚双重代表权‛的提案:‚中华人民共和国应当有代表权,但也不应当剥夺中华民国的代表权‛。中国政府严正指出:‚只要在联合国里出现‘两个中国’、‘一中一台’之类的阴谋,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就坚决不

15 同联合国发生任何关系。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大以压倒多数票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合法席位的2758号决议。该决议称,‚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代表是中国在联合国组织的唯一合法代表‛,‚华人民共和国是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至此,联合国关于中国席位问题的斗争以中国的胜利而告终。

4.日本“教科书事件”20世纪80年代,中日两国关系迅速发展,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其中比较严重的是‚教科书事件‛。1982年6月,日本文部省对审定的高中

二、三年级历史教科书提出了修改意见,如‚侵略‛一词被认为太强烈,而改为‚进出‛或‚进入‛。关于南京大屠杀事件,改写成‚在占领南京时,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身抵抗,日本军队也蒙受相当大的损失。由此使激怒了的日本军队在占领南京时,杀害了多数的中国军民‛。这完全篡改了事件的性质。1986年5月,日本文部省进一步把为日本军国主义翻案的《新编日本史》确定为教科书。此书将日本侵华战争说成是日本被迫应战,将日本进行太平洋战争的目的说成是要‚从欧美列强的统治下解放亚洲,并在日本的领导下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等。‚教科书事件‛反映了日本国内一部分人,包括有影响的政治家总想回避发动侵略战争的责任,没有全面清算军国主义思想。(以上均摘自2010年7月9日人民网《中国当代外交史》)

链接七:外交趣事

1.“瓷盘外交”:1951年,抗美援朝战争进入胶着状态,为获得苏联支持,毛泽东指示要烧制‚水浒故事瓷盘‛,作为国礼赠送给斯大林,要求‚高级、特制、美观‛,能充分反映中国‚民族特色‛。为了充分表达毛泽东的深刻用意,中共中央办公厅又决定增加江西省委所撰七律序诗盘和‚替天行道‛楷书跋尾盘,共110只为一套。瓷盘在江西建国瓷厂烧制,并以中共江西省委的名义赠送给了斯大林。斯大林对这套精美绝伦的‚水浒故事瓷盘‛非常喜欢,更深谙毛泽东的弦外之音,给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很大的帮助。现在,这套‚水浒故事瓷盘‛被俄罗斯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2. “兰花外交”:2 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日之间在法律上尚未结束‚战争状态‛。在这种严峻形势下,酷爱兰花的日本政治家松村谦三谋求以兰花为媒介,改善中日关系。廖承志与访华的高达之助之间签订了‚中日长期综合贸易备忘录‛,简称为‚LT贸易‛。后来‚LT贸易‛发生了一些问题,1963年中日间又开展了一场‚兰花外交‛,‚兰花外交‛为中日民间贸易从友好贸易发展成为长期贸易奠定了基础,把中日关系从‚民间往来‛一举推向‚半官半民‛阶段,为后来的1972年9月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奠定了重要基础。

3.“围棋外交”:为庆祝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以松村谦三为首的日本自民党众议员代表团于当年10月来访。访问期间,松村与陈毅副总理多次对弈,结为棋友。陈毅以朋友的身份向松村建议,‚围棋、乒乓球、书法、兰花都可以交流,不谈政治,只谈友好‛。松村则请求在中日两国贸易达到一定规模、需要进一步发展时,中国派一个围棋代表团访日,以围棋为突破口推动中日两国友好交往的发展。陈毅欣然表示同意。在松村的推动下,1960年,第一个日本围棋代表团访问了中国。1963年,日本棋院和关西棋院联合派团访华,特授予陈毅围棋‚名誉七段‛称号。1964年,日本29位著名围棋手联合发表呼吁书,号召日本800万围棋爱好者参加要求恢复日中邦交征集3000万人签名的活动。

4.“乒乓外交”:1971年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名古屋举行。比赛第一天,中国队前往体育馆时,

美国运动员科恩上来要求搭车,中国运动员庄则栋主动和他握手、寒暄,并送他一块杭州织锦留作纪念。第二天,科恩则送给庄则栋一件印有和平标记和‚LetltBe‛字样的运动衫。这个事件当场被记者抓住,成为爆炸性新闻。4月3日,中国外交部及国家体委就是否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问题向中央请示,随后毛泽东决定同意邀请。次日,美国国务院接到驻日本使馆《关于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的报告》,立即向白宫报告。尼克松在深夜得知这个消息后,立即发电报给美国驻日大使,同意中方的邀请。事后尼克松说:‚我从未料到对中国的主动行动会以乒乓球队访问北京的形式得到实现。‛中美两国乒乓球队互访,成为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被媒体称为‚乒乓外交‛。从此‚打开了中美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5.“熊猫外交”:熊猫真正作为高规格国礼始于1941年。当年,宋氏姐妹向美国政府贿送一对大熊猫以示对其救济中国难民的谢意。到20世纪70年代,‚熊猫外交‛达到高峰。1972年的中美‚破冰峰会‛后,尼克

16 松把中国政府赠送的两只大熊猫带回华盛顿。日本、法国、英国、前联邦德国、墨西哥与西班牙等也都相继获得了中国赠送的大熊猫。1982年后,鉴于大熊猫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其数量急剧减少,中国停止了向外国赠送大熊猫的做法。2007年,国家林业局新闻发言人公开宣布,中国将不再向外国政府赠送大熊猫。

6.“舞剧外交”:1972年7月,应日中文化交流协会的邀请,当时的中日友协副会长孙平化率领上海舞剧团访问日本。代表团一行208人,在日本访问演出芭蕾舞剧《白毛女》达57天。在此期间,孙平化与日本政界进行了广泛的接触,为一个月后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和中日建交做了大量工作。为使中国朋友安心、安全回国,多名日本友人同机前往上海。随后,田中角荣访华,中日恢复邦交。这次‚舞剧外交‛也叫‚芭蕾外交‛,直接推动了中日邦交的正常化。

7.“葬礼外交”:1982年11月10日,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猝然去世。在中苏两国断绝人员往来十几年的情况下,邓小平当机立断派时任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的黄华作为特使参加其葬礼。这个大举动在国际上引起广泛关注,被称为邓小平对苏共新领导人发动的一次‚葬礼外交‛。其后继任的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逝世后,我国政府又分别派人参加二人的葬礼,则被世人称为第二次、第三次‚葬礼外交‛。第一次‚葬礼外交‛使中苏关系的坚冰得以打破,后两次‚葬礼外交‛则是其延伸。接二连三的‚葬礼外交‛使双方接触、交流的级别与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到1984年和1985年,中苏两国的第一副总理实现了间隔20多年的互访。(摘自2012年7月23日《中国新闻周刊》

第三篇:新形势新政策下的农村经济

摘要: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劳动力成本上升以及农业劳动力不断向

二、三产业转移等原因,农村的经济发展和城乡统筹正面临着新局面。2010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指出,把改善农村民生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可见,农村市场如今也具备了鲜活的生命力与巨大潜力。通过此次对家乡农民调查采访,了解到了新形势新政策下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及优势、挑战以及农村市场的可开拓性。

关键字:农村 经济 市场

一、新形势新政策下农村经济的发展现状及优势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基本上解决了全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农民收入有较大幅度增加,农民生活正在实现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开创了一条有特色的农村现代化道路。农民的思想观念顺应时代要求发生了深刻变化。农村改革的成功,为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如今国家把“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出台了许多政策惠及广大农民。在与农民的交谈中我了解到,政府斥资开展农村水路电气建设,如饮水安全、农村公路、农村电网和农村沼气的建设,可以说农民的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此外,农村社会事业促进政策,实行农村免费义务教育,贫困学生可以不再因交不起学费而辍学。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启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看病难、上学难这两大难问题也逐步得到缓解。因此,农村经济也在新的起点上稳步向前,朝着更好更快的方向前进。

二、新形势新政策下农村经济的发展面临的挑战

开拓农村市场,让农民消费水平得到提高。今年一号文件有两条都是直接与农村市场开拓有关的:“下乡”政策继续且增加灵活性,针对经济发展和农民生产生活需要,适时出台刺激农村消费需求的新办法新措施还有物流下乡、金融服务下乡;加强农村“水电路气房”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在“下乡”政策上,还需加大宣传力度并提高可信度

虽然加大家电、汽车、摩托车等下乡实施力度,提高了家电下乡产品最高限价,对现行限价内的产品实行13%的补贴标准。但调查中发现,仍有农民对此政策敬而远之,对产品质量有所怀疑。一位阿姨说道,她家的长虹电视就是“家电下乡”产品,电视出了故障后给维修部打电话,等了两天才有人来维修,弄得很不愉快。可见,政府还应加强家电下乡产品维修服务的监管等。为了让老百姓接受、信赖一项惠民政策,政府还要做很多工作、也面临着很多挑战。

2、要想扩大农村市场,拉动农村经济,农村的许多基础设施建设面临挑战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严重不足,农村用电、自来水、下水道、道路等与城乡相比有巨大的差距,加上农村居民居住比较分散,严重制约了农村的消费需求。比如,许多电器都需要比较好的下水道,给水排水,而农村还是一家一户地居住,比较分散,需要进行统一规整,把房屋等基础设施完善起来,这样才能保证用电用水方便。

三、 新形势新政策下农村市场的开拓

1、开拓农村市场需关注农民消费需求

由于受众多因素的制约,目前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方式,决定了大量消费品在农村缺乏一定的市场空间。大到汽车、大屏幕彩电、电脑、热水器等耐用消费品,小到日常消费品如牛奶、面包、日用百货等。由于面向农村的商品利润低,相对城市而言,获利较少,不少生产厂家都将眼光放在城市,而放弃了广大的农村市场。这使得农村消费品花色陈旧,品种单调,种类不全。但同时,由于农民买不到称心如意的商品,有时就要等到休息日,到很远的城区的大商场、超市中购买所需商品,这给农民的生活带来不方便。因此,开拓农村市场涉及开发合适的商品、服务、政府管理等方方面面的问题。如果不解决好这些问题,不但农村市场开拓迟缓,而且会损害农民的利益。

2、开拓农村市场需关注产品适应性

事实上,农村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更加看重的是价廉、质量牢靠。生产厂家应生产出物美价廉、质量过硬的产品。甚至很多产品还必须考虑农村特定的地理环境因素。比如,农村市场的家电产品需要充分考虑节水、节能,企业应该深入研究农村消费者的生活方式,为他们专门开发简单实用的产品,才能赢得农村

消费者。农村地区气候、地形、供水状况、电力状况、道路设施等都比较复杂,自来水、下水管道等不像城市中那么统一,且交通道路状况不佳。因此产品应良好地适应农村地区的环境。厂家及商家应摸清农村地区环境,因地制宜地开发出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产品,让农民得到实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无论城市还是乡村每天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近些年来,政府也频频出台政策,鼓励并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市场也越来越显露出其强大的潜力,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巨大作用。相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新形势新政策下的农村经济定会稳步向前,更好更快地发展下去,与此同时,农民也将得到更多实惠!

参考文献: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

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

《一号文件解读:农村市场开拓难》

第四篇: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群众从中享受到的改革开放成果也越来越多。这是历史的进步,社会的进步。但是,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做好群众工作,也是一个值得高度重视的问题。

当前,云南省普洱市的“三五”群众工作法就值得我们去学习和借鉴。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要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切实了解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希望领导为他们做什么。由于各地情况区别很大,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需求,只有深入到群众家庭的田头、炕头;工厂的车间、机台;学校的讲台、课桌,与他们谈心交心,才能真实地了解到他们的所需所求。我们要注意从身边的小事做起。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常常是发生在身边的诸如住房问题、吃水问题、子女就学、市场物价、看病就医等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他们判断干部的标准,也是看谁能真正帮助他们解决更多的具体实际问题,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但这些看似不大的问题,对群众来说则都是大的不能再大的问题。这些问题累积起来,则不但直接影响到群众情绪,解决不当还会直接关系到社会稳定。所以,切不可漠然视之。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没有群众的广泛支持,我们的一切事业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成功。因此,要像尊重父母那样尊重群众,像爱护父母那样爱护群众,高度珍惜群众创造的社会财富,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难,做群众之所求。要看到,有时候在群众遇到困难时,干部的一句体贴的话语,一个不起眼的举动,都会让群众从内心中感到温暖,甚至终生不忘。

第五篇:新形势下的“两员”终端建设工作

安定区局(营销部)狄万健

中国距离2011年《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实施只有不到半年时间了,届时我国将严格履行“公共和工作场所全面禁烟”和“全面禁止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的公约承诺,加上国内外反烟人士的推动,将给烟草行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世界烟草巨头,诸如美国“三五”、日本“七星”也对中国烟草市场虎视眈眈,中国烟草行业将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为了迎接挑战,中国烟草适时提出了零售终端建设,积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和压力。

“得终端者得天下”,零售终端建设作为连接烟草系统和消费者的桥梁将在这场战争中起到关键作用。而我们“两员”则是终端建设的排头兵,肩负着服务零售户、联系零售户、管理零售户的重任。因此,两员的工作不仅对零售终端建设不容小觑而且对烟草行业的兴衰至关重要。如何提高两员的工作?就要切实加强两员的自身素质。两员的素质又分为职业道德素质和个人业务素质,二者相互依存,不可或缺。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内部团结协作和外部团结,这里所说外部团结就是加强与零售户的团结。

作为“两员”,首先要严格操守烟草行业职业道德。所谓职业道德,就是同人们的职业活动紧密联系的符合职业特点所要求的道德准则,它既是对本职人员在职业活动中行为的要求,又是职业对社会所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定西烟草倡导德文化,将“厚德”纳入企业核心理念,要求“厚德笃行、至诚奉献”。厚德即崇尚道德,做人以德为首,而作为“两员”就要崇尚职业道德,在市场拜访中须严格操守职业道德,怀揣为零售户服务的热忱之心,做到“在其位,谋其事”,即 “两员”,要积极以网建工作为己任,认真履行两员应尽得义务和责任。要一丝不苟地走访市场,不虚报、不瞒报市场信息,当好企业与市场沟通的桥梁,为企业的决策提供真实、可靠、有效的市场信息;要全心全意地为客户服务,让零售户及时了解企业的最新的品牌信息、货源投放信息,认真指导客户维护展柜、指导客户进行科学合理地制定订单,努力让客户利润最大化,来赢得客户的信任。

“两员”光有良好的道德素质和一腔终端建设的热血还不够,还要有过硬的个人业务素质。两员由于肩负着拜访零售户、服务零售户、管理零售户的重任,客户经理对每天采集的各种信息要进行处理,所以得掌握一定的经济学、统计学知识。除此之外还要熟悉办公软件,尤其对EXCEL更要熟练掌握,因为两员每天拜访客户时采集的各种数据都要靠一系列办公软件来完成。“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这句话对我们客户经理来讲,就是要熟练地操作一些列办公软件,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管员是烟草专卖执法的形象代表,作为烟草行业专卖执法人员就要学法、懂法、普法、用法,同时练就一双迅速识别真假卷烟的火眼金睛,让乱渠道卷烟、假冒伪劣卷烟无所遁形。当好合格的“烟草法律、法规宣传员”,当好出色的涉烟案件查办员。同时专管员必须熟练应用烟草专卖的各项法律法规,在走访市场时候,做到依法走访、 亮证执法。

最后,为了加强终端建设,定西烟草提出四定拜访,要求“两员”同走一条线、同进一家店、同挑一副担共把市场建。这就要求“两员”即客户经理和专管员要相互协作、相互团结树立整体意识,共同服务零售户。“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不易弯”,团结就是力量,为此定西烟草在全市系统内先后举行了拔河、篮球、羽毛球、乒乓球比赛等,极大地加强了内部团结、增进了员工整体意识。尤其我们“两员”作为烟草基层员工更要注重团结协作。这种团结协作不光是指两员之间的团结协作,还指我们两员与零售户之间的团结协作。零售终端建设仅仅靠我们“两员”是远远不够的,还要发动和团结广大的零售户。毛泽东在长期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提出的“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理论对我们烟草行业来说也有积极地指导意义。我们烟草行业奉行“国家利益至上、消费者利益至上”就是一切为了国家利益,为了消费者利益,为了零售户利益。在零售终端建设中,烟草企业不仅要发挥积极地引导作用,还要依靠广大的零售户的力量,发掘广大零售户的力量,才能真正把终端建设推向高潮,才能最大化零售户的利益,才能最大化烟草企业的利益,才能更好地奉行“两个至上”,从而实现各方面的多赢。

总之,在新形势下,我们“两员必须”以职业道德为基,个人业务素质为本,牢固树立整体意识,加强内外团结协作,当好连接企业和零售户的纽带,为网建工作增砖添瓦,为在兰州召开的全国网建会献礼。

上一篇:学校实验室申请报告下一篇:学校食堂管理责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