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改革管理论文

2022-04-17

摘要:事业单位改革关乎其职责的发挥,更关乎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先对事业单位改革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方法,希望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事业单位改革管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事业单位改革管理论文 篇1:

全面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创新社会事业管理体制和机制

深圳市按照统筹协调、分步推进的要求,全面启动了事业单位改革。2005年10月,成立了事业单位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简称“市事改办”),市编办、改革办为日常办事机构。改革分两步走:第一步是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已于2006年基本完成);第二步是事业单位管理体制和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创新。2006年7月7日,召开了全市事业单位改革动员大会,事业单位改革进入全面实施阶段。

一、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

(一)合理界定政府公共服务职能,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

在设计事业单位改革思路时,我们首先考虑的是把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的事剥离出去,使政府从一些非公益性和竞争性领域退出来,把财力、物力等公共资源更多地向公共服务倾斜,更多地放到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和和谐社会建设上来。其次,是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政府“提供什么”及“提供多少”公共服务需要有一个范围和标准。再次,是改进优化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组织和方法。围绕提高效率、促进公平,改革事业单位的管理体制,优化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式。在公共服务提供的方式上,凡是可以通过采购提供的公共服务,在不影响该项服务稳定供给和质量的前提下,采取政府“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的办法。在公共服务的组织方式上,朝着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管养分开、事企分开的方向改进,改革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的运行机制,促进服务水平的提高。

(二)准确划分事业单位类型,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按照政事分开、事企分开的原则,立足现状、着眼规范,参考中编办的分类方法,将事业单位划分为监督管理类、经营服务类和公共服务类三大类。同时,根据我市事业单位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实际功能和特点,又将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分为经营开发类和中介服务类,将公共服务类事业单位分为纯公共类和准公共类。对不同类型的事业单位,确定不同的改革方向,按各自的目标分别推进:

一是转为企业。除极少数国家有规定、或从事特殊业务、经营开发受到限制、暂时不具备转企条件的单位外,所有经营服务类事业单位和一些可按市场化方式组织生产和供应的公共服务类事业单位都转为国有企业。主要有三种情况:直接面向市场从事竞争性生产经营活动的经营开发类单位,主要包括营利性医疗卫生、经营性场所的运营、一般性报刊杂志、影视文艺创作、勘察设计、开发性科研、党政机关所属培训接待和后勤服务等单位;利用专业知识和技能,直接为市场主体经济活动提供中介服务的事业单位,主要包括市场公证、信用担保、会计鉴定、质量保证、认证评估等经济鉴证类机构,以及咨询服务、职业中介、家政婚介、律师服务、市场交易、非强制性检测认定机构等单位;市场发育比较成熟或社会力量可以生产、政府能通过采购提供的公共服务,如公共设施运营养护、公用事业作业以及学前教育、成人教育等单位。

二是撤销或收回事业编制。这类单位主要指学会、协会和事业职能已弱化或任务已完成,或职能可以转移给行业协会的机构。另外,有些事业单位业务比较单一,业务量不饱和,转企后发展前景不佳或缺乏市场竞争力无法生存的,也予以撤销。

三是回归行政管理序列。凡承担行政管理、行政许可和监督执法职能的事业单位,按照政事分开的原则,把相关职能或机构纳入到行政管理序列。比如,社保基金管理、市政公用事业管理等机构。对于那些集监督处罚与检验检测职能于一身的单位,两种职能予以分离,监督处罚职能划归相应行政机构,检验检测职能按其性质分类整合。对于那些管理与作业养护合一的单位,实行“管养分离”,管理职能回归行政,企业职能推向市场。今后行政主管部门不得擅自委托事业单位承担行政管理或执法职能。

四是保留和整合重组。改革后保留下来的事业单位的性质应该是:从事社会事业和公益事业、独立于政府和企业之外的非营利组织。其职能主要是代表政府和职能部门向社会提供公共服务。根据这个定位,本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约有70%的事业单位予以保留,保留的事业单位一类是直接生产并提供公共产品的公共服务类机构;另一类是依据国家法律履行强制性监督检测认定职能或主要提供公共平台服务的中介服务类事业单位。

除了上述四种情况外,对一些作为事业单位保留理由不充分,但转企或撤销条件不具备的单位,采取了暂时保留事业建制等过渡性措施。对这类事业单位冻结编制,现有在编人员只出不进,事业编制逐步收回,逐步转变运行机制,条件成熟后再转为企业。

二、分类改革的主要做法

我们根据国家、省有关政策规定,广泛吸收各方面的合理意见,制定了相关配套政策,分别就转企撤销单位的财务资产处理、财政扶持、住房分配、工商登记、权益继承以及人员分流安置和社会保障等问题做了具体规定。

(一)充分保障被改革单位人员的切身利益

根据有关规定,我们制定了较为宽松的退休政策:一是工作年限满30年或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7年的可以提前退休,退休待遇按原标准计发,其中转企前由财政发放的仍由财政发放,由单位发放的按一定标准一次性计提后,交由社保部门逐月发放,确保退休员工待遇不因单位变化而受影响;二是不愿意提前退休的,可选择5年过渡期内退休的办法,其退休待遇的差额部分按原经费渠道和一定比例给予补贴。这两条政策的实施可以解决近1000人的退休保障问题,剩下的不能享受以上政策的人员大部分是青壮年。转企后效益好的单位可以通过参加企业年金的方式,缩小部分待遇差距。所有转企单位的在编人员以及签订了劳动合同的非在编人员,一律由转企后的单位接收,并按《劳动法》的有关规定签定新的劳动合同,确保转企单位职工不下岗。

为安置好被撤销单位人员,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了周密完善的政策保障:一是符合条件的允许提前退休或退职;二是对自愿辞职自谋职业的给予经济补偿;三是被撤销的事业单位人员,根据政策和岗位情况,分别采取考录公务员、选聘或考试竞聘在主管部门系统内其它事业单位安置、市组织人事部门在全市事业单位范围内拿出适当的空缺职位定向招聘等方式,力求做到符合条件的一个不下岗,极个别安置不了的,给予一年的保护期,保护期间连续计算工龄,并发放基本工资和缴纳社会保险费。保护期届满仍未能安置的人员,按规定享受失业保险。

(二)确保转企单位平稳过渡、业务连续,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不受影响

为确保事业单位转企平稳过渡,规定转企单位享有3年过渡期,过渡期内有三个“基本不变”:一是除了社会管理职能,原由主管部门委托承担的业务继续保留;二是原使用的办公用房继续按原使用条件使用;三是原属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财政继续按一定比例给予相应补贴。同时,继续实施财政对公益事业扶持政策,原有学前教育、公共设施管理、社团组织等公益性事业,在转企或收回编制后,将继续得到政府的财政支持。对于一些原承担了一定的社会管理或公共服务职能的转企单位,为保证工作不受影响,改革文件规定,社会管理职能收回行政管理序列并重新核定编制,确保社会管理不出现空当;公共服务职能整合到保留的事业单位,或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继续委托转企事业单位承担,确保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不出现缺位。

(三)认真做好转企单位的划转工作

拟转企的事业单位先取消事业编制,改变事业单位性质,移交给市国资委管理。为此国资委专门制定了转企事业单位划转工作方案,明确了转企单位、主管部门和国资部门在划转工作中的权利责任,规定了划转的工作程序和时间安排,明确了监督检查机制。为保证划转工作的顺利进行,在市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及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领导小组下,成立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所属企业、转企事业单位划转工作领导小组。

(四)严肃纪律,责任到位,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

市纪检、组织、编制、人事、监察、财政、国资等七大部门专门下发了《关于在事业单位改革及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监管体制改革中严肃有关纪律的通知》,对事业单位、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监察机关以及其他有关职能部门各自的职责做了详尽的分工,要求对渎职枉法、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毁、浪费的给予严惩。

三、第二阶段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

2007年,深圳市将在分类改革的基础上,对保留的事业单位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公共事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重点推出以下9项改革举措:

(一)创立法定公共服务机构组织管理模式

法定机构是国际上通行的公共服务机构管理运作模式,也是本次事业单位改革的主要创新之一。目前,《深圳经济特区法定机构条例》已列入今年的立法计划,将选择若干单位进行试点。

(二)改革事业单位财政经费供养方式

推行“以事定费”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模式,在可量化、可考核的公共服务领域进行试点。

(三)探索“管办分离”和“管养分离”

选择在市属公园和交通公用设施管养领域以及部分区进行改革试点。

(四)建立适合事业单位自身特点的分类定级体系

按照事业单位的职能分工、功能定位和规模大小等进行分类定级,根据不同类别和等级实施不同的管理办法,逐步弱化事业单位的行政级别。

(五)实施隶属于不同部门功能相似机构的跨系统整合

为优化公共事业资源配置,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开展了跨系统机构整合的研究工作。目前已形成检验检测、考务和社会科学研究机构整合的意见,正在开展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造价管理机构、园区服务机构等的整合研究。

(六)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

已选定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管理服务中心为试点单位,并形成了《深圳市建立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实施意见》、《深圳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管理服务中心法人治理结构改革试点方案》。

(七)推进公用场馆合约管理

在收集和研究国内外有关大型场馆管理和运营资料的基础上,研究和制定大型场馆委托经营合约管理和实施办法。

(八)完善职员和雇员管理制度,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分配制度改革

医疗卫生和教育系统人事制度改革已于2007年1月全面启动。这两大系统职员占全市事业单位职员总数60%以上,这项改革的实施将事业单位的大多数人纳入新的人事制度。今年还将启动《深圳市事业单位职员管理办法(试行)》、《深圳市机关事业单位雇员管理试行办法》及其配套政策的修订工作,进一步完善职员、雇员管理机制。

(九)制定新设事业单位的规则和标准

为从制度上防止事业单位的再度膨胀,巩固事业单位改革的成果,市编办等单位已开始研究制定新设事业单位的标准和管理办法,从严控制事业单位的设立,逐步将事业单位管理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的轨道。

作者:深圳市人民政府

事业单位改革管理论文 篇2:

事业单位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探述

摘   要:事业单位改革关乎其职责的发挥,更关乎到单位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先对事业单位改革情况进行分析,然后提出了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方法,希望对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事业单位;改革;人事档案管理;创新

所谓人事档案,即职工的工作经历、学习过程、政治面貌、职业素质、品德素质等方面的记录,它是事业单位重要的管理内容之一[1]。随着近些年经济发展变化,事业单位有了更多的发展空间,因此实施事业单位改革是必然趋势。在这一改革进程推动过程中,职工的职位会发生一些变化,进而人事档案管理不免发生变动。对此,如何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成为了相关工作人员关注的重点。以下将围绕事业单位改革进行分析,并深入探究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方法。

一、事业单位改革的相关分析

事业单位是国家的职能单位,其体制改革不仅会影响其原有的职能,更会对单位内部的人员管理造成一定的影响[2]。当前,有不少事业单位正处于相对比较混乱的管理局面,事业单位在经济效益被淡化的背景下,其行政、人事局势较为复杂。从事业单位原本的情况来看,其已有的体制下人员职能不清晰,同时,行政和人事依照的制度不够完善,致使相关工作处理不及时,且导致工作中出现很多问题。这样一来,也不利于事业单位长远发展。

在这种情势下,加快事业单位的人事体制改革,实现创新人事部门型管理需求,将事业单位发展模式变得更加多元化,是大势所趋。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加上我国事业单位的机制调整,不同地区的事业单位都根据自身实际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基于總体现状,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改革中,

在用人、流动、解聘、辞聘等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更缺少完善的机制,这为其进行人事档案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二、 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方法

从事业单位的职能需求来看,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为了搞好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方法[3]。但是,基于目前的状况,如何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背景下,创新人事档案管理,应该做进一步深究,以下将提出几点建议。

(一)以人为本,规范化档案管理过程

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有责任有义务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基于事业单位的管理需要,事业单位的领导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通过建设创新型档案管理系统,确保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得到良好的发展。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一,人事档案管理中,创新管理档案材料的主要内容,即档案材料内容必须保证真实度、全面性,涵盖事业单位员工的日常工作表现、阶段性考核状况、思想品德等多维度。第二,采用条理性强的管理系统,实施分类管理,纸质材料、电子材料的信息都应该纳入其中,确保人事档案材料在搜索、筛选、销毁等变化过程中得到集中管理。第三,为了规范化档案管理过程,防止档案材料被损坏,除了设置专门的人事档案存放空间、人事档案管理员,还要定期检查、整理。这样才能为规范化人事档案管理创造更好的环境。

(二)立足社会,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

对于事业单位的发展来讲,社会是一个重要的载体,其对于事业单位进行人事档案管理有重要的影响。基于此,事业单位应该将服务社会为根本,立足实际,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管理,这样才属于创新型管理方法,才能避免人事档案管理混乱化。在当前环境下,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部门可以应用计算机技术将资料数字化存储于计算机中,形成人事档案管理资料库。例如,借助某公司研发的HRM人事管理系统对事业单位人事档案材料进行管理,借由该系统的提供的多种技术资源库,一是为保管、存储提供方便,便于进行电子招聘、员工信息管理、出勤管理、薪酬、福利计划以及培训绩效管理等各项工作;二是便于服务社会,满足事业单位自动化管理的实时需求,即有利于进行员工招聘、面试登记、劳动合同管理、入职、培训、员工的异动等信息整理;三是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信息便于进行“增删改查”,进行信息共享。从总体上来看,实现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是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为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效率提升创造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三)拓展服务空间,强化档案管理的服务价值

实质上,强化档案管理的服务价值是人事档案管理创新的一条重要渠道。由于人事档案管理是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所以在事业单位改革的这一大背景下,通过拓展服务空间,强化档案管理的服务价值是改革人事档案管理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更好的为人民服务。为此,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先要实行全员聘用制,并对经查达不到标准的档案管理人员要取消其档案保管资格。然后将人事档案管理由“单位所有”、“部门所有”变为“社会所有”。这样才能适应事业单位档案工作的发展要求。

结语

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势必会影响职工个人的职业发展。面对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现状,相关工作者人员要以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需求为基准,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改革情况进行把握,然后根据改革需要,寻找创新人事档案管理的方法,这样才能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为促进事业单位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黄洁梅.事业单位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初探[J].城建档案,2017(11):74-75.

[2]苏荃.试论事业单位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的创新[J].办公室业务,2017(05):132.

[3]颜吉祥.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应与事业单位改革同步实施[J].现代国企研究,2016(10):88+90.

作者:郭先发

事业单位改革管理论文 篇3:

事业单位改革与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思考

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各行各业在不断创新、不断完善,以更好的姿态应对各式各样的挑战。管理人事档案是一项相对其他档案管理工作比较系统的工作,同时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作为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中的一部分,人事档案应该在改革中不断进行完善与创新,创新是大时代下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本文将通过以事业单位为研究对象,对人事制度改革形势的分析,提出创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措施及建议。

关键词:事业单位 改革 人事档案管理 创新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人才济济,然而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改革,在对人才的需求上将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同时根据单位岗位特点对在职员工进行相应的岗位调整。人事档案作为调整的重要依据,体现了员工的个人经历、德行、才能、历史行为、背景等综合情况。

1 人事档案管理创新趋势

人事档案科学化、多元化趋势的来临。在改革的背景下,相对于过去简单的人事档案,现在人事档案将不断顺应时代发展,适应企事业单位对于人才多元化需求,尽可能详细系统地记录个人履历情况。在原有的档案基础上加上更为充分、丰富的资料,比如职工兴趣爱好、特长、获奖情况等更加详细具体的信息,以便企业更充分的了解员工信息,对员工作出客观、准确、综合的判断,对于员工的岗位调整、调动有一定依据。在顺应时代发展的前提下,事业单位改革将越来越重视员工业绩,对业绩所进行的考核将产生新“档案”。

在事业单位的发展改革中,人员裁减不可避免,看起来不是很重要的人事档案管理岗有可能被裁,看似不经意的裁减,在一定程度上势必影响到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信息化时代,事业单位改革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传统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改革。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来临,根据履历变化情况及时添加,实时保存高校只能检索让方便简历查询,这些技术的普及与运用,让档案信息化管理看到希望,这也让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成为可能。人事档案管理也将会从传统繁琐冗杂低效的传统时代走向清晰简洁高效,这将让人事档案管理更加专业化,也将更具规模化。

2 人事档案管理创新思考

2.1 人事档案材料甄选

知识经济发展时代,人事档案为了更全面反映的一个人的履历情况,在原有的基础上,其内容应该增加以下几个方面:(1)业务档案方面做到真实、全面反映出员工德、才、能、绩等情况;(2)任务档案方面能具体表现员工成就及业绩;(3)合同档案方面有益于维护员工和单位权益。作为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保证所提供材料的真实性,应该如何做到以上三方面的内容,做好材料的鉴别工作?做好人事档案的材料鉴别,应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文件为依据。在收集到的材料中真假互存,对于这些收到的材料内容,进行严格的确认,而后根据审查结果对材料有针对性的筛选,拿到人事档案真正有价值的材料,并做好归档工作;对于没有利用价值的材料可进行删除销毁,亦或转送相关部门处理。简言之,人事材料鉴别工作关键所在,即是保留具有真实性的材料,消除没有保存价值的材料。

有效鉴别人事档案管材料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职责所在,不可推卸、义不容辞。熟记人事相关各项政策法规以及材料收集范围,其次对鉴别人事档案材料的各项规定烂熟于心事做好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关键所在。在筛选整理人事档案材料同时,保证材料质量以及材料真实性,提高其使用的价值。如果在整个人事工作流程中没有材料甄选,那么会出现收集到的材料数量繁多、杂乱,没有使用价值或使用价值低,占用存放面积等等,出现的这些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对人事档案管理工作造成了很大困扰。由此看来,人事档案材料甄选是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不可或缺的步骤。

2.2 建立人事档案管理新体系

在当今时代,一套健全的的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应具备宏观与微观管理体系的结合。根据我们国家人事档案管理体系分类、分层次的方式,人事档案分类管理为人事档案管理新体系提供了主要依据。结合我国当前人事档案发展情况,应注意档案管理方式整体与细节的结合。对于大型企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管理应做到各单位管理机构的统一;对于中小型企事业,更应如此。在同一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的指导下,企事业人事档案管理应借助网络手段,实现对所需人才的全面了解。具体而言,即是通过利用现代网络计算机通讯等技术,让以往在不同处所的人事档案实现社会化的服务。现如今,企事业人事档案管理可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利用多媒体影像、指纹、声音等电子信息,补充纸质人事档案材料的不足。

在查看所需人事档案材料时,通过网络检索职能方式,通过其方案信息、声音或者影像全面直观了解所需人才的资料。网络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人事档案信息正不断不如公开会的趋势,这也为社会提供优秀、高质量的人力资源信息服务,真正实现社会共享,这是信息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对人事档案创新管理的又一大优势。计算机网络技术合理有效的使用,不仅方便使用者,同时提高了人事档案管理工作者工作效率。

2.3 创新人事档案管理改革工作

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应具备创新精神,这样也才能让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再一定程度上得到根本的保证。那么对于人事档案创新、完善以及实用性的改革,应做好意以下几方面的思考:(1)人事档案表格填写的内容改革。一般情况下,大部分用人单位对人员信息的了解往往来自于其人事档案填写的内容,但这也存在一种局限性,表格上所能展示的材料都是有固定的千遍一律的模式,对于个人兴趣爱好、特长不能在局限的表格上一一展示,这就造成“知人善用”的不理想,用人单位也在安排岗位时,不能因人而异,安排适合的工作岗位。所以对人事档案内容改革有利于事业单位进行有效的人力资源配制。国内事业单位可参考发达国家对于人事档案在建档以及管理方面工作,比如在任何时候,权利部门可查看的员工血型、奖惩、家庭等全部档案。(2)随着社会经济不断发展,人事档案管理工作也在不断发生改变,在我国“术业有专攻”的细想影响下,可将人事档案进行不同层次的分类管理,例如分为技术人员、科研人员、管理人员以及外交人员,根据其岗位特点不同,有针对性进行专业的培训,这也将在一定时间内提高管理人员、科研人员和外交人员的专业水平。总而言之,要促进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由传统管理到现代化管理的转变,信息静态化到信息动态化的转变,由“个人中心”转向社会共享型。

参考文献

[1] 冯晋萍.也谈对人事档案的知情权和利用权[J].山西档案,2006(5):40.

[2] 陈炳亮.人事档案管理研究[D].苏州:苏州大学,2003.

[3] 薄小林.人事档案管理创新应与事业单位改革同步实施[J].山西档案,2006(3):36-37.

[4] 郑丽.浅谈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对档案工作的影响与机遇[J].杨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2(3):95-96.

作者:吕晓艳

上一篇:档案管理工作考量论文下一篇:电视媒介关系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