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2022-04-24

摘要:实训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实训硬件条件得到改善后,提高实训质量的关键在于其内部运行机制是否完善,有关制度措施是否得到保障。这需要完善实训体系,建立建全的实训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开发实训教材和实训课程,有效地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实训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实训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篇1:

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

[摘要]为适应当前市场对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培养技能型设计人才,应加大艺术设计专业实践教学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有力保障,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最佳模式,让实训基地的建設推动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高职 艺术设计 实训基地 建设模式

[作者简介]郭晓霞(1963- ),女,河南焦作人,河南经贸职业学院工艺美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艺术设计教育。(河南 郑州 450053)

为适应当前市场对高职艺术设计人才的需求,必须探索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的建设问题。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学生能否成为技能型人才的有力保障。实训基地的建设需要内外结合,即校内实训基地与校外实训基地建设的结合。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工学结合的顺利进行,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有利于学生的顶岗实习。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要坚持让学生感受真实工作环境的基本原则,以工作过程完整性的要求规划实训基地的总体架构,以实践教学要求设计其内部环境格局;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则是要和企业结合,以企业的实际工作项目贯穿始终,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最佳模式。

一、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

教育部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指出要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①。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办学质量的重点。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有用人才,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的内涵就是要为社会和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具有一定职业能力的设计人才。

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有校内和校外之分。校内实训基地是在学校内部进行实训基地建设,如实训室或工作室,是指依托实训室或工作室来进行实践教学。而校外的实训基地要选择和专业联系密切的企业,通过校企合作来达到校外实习的目的。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我们要突出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那就需要在校内实训基地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生产性实训的教学。最终达到:一是要实现“工学结合”的生产性实训模式,二是要实现在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生产性实训模式,这样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实训基地建设也才真正起了作用。

二、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一)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1.基地建设定位不准。我国的高职教育经过多年的发展总结出拥有功能强大、设施齐全、具有企业化育人环境的校内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办学条件的重要依据之一。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不理想,尤其是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训基地建设缺少充分的市场调研和论证,导致建设定位不准,缺少长远规划,缺乏相应的生产性实训功能,基地得不到充分利用,只是一个上实训课程的场地而已。

2.基地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由于我国内陆地区总体经济实力较弱,对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资金的投入方式也较为单一,及艺术设计专业近几年的扩招使有限的教学资源与学生数量激增之间的矛盾更加突出,更加显得校内实训基地建设资金投入的不足,严重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目前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实训场地数量少,不能有效满足所有学生需求;环境布置欠缺,即缺乏生产性环境、企业氛围及专业教学所需的“高、精、尖”教学设备等,这些严重阻碍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所以,实训基地的建设要跟上时代的需求,必须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以满足实训基地的要求。

3.“双师型”教师队伍相对薄弱。16号文件中强调指出“注重教师队伍的‘双师’结构,改革人事分配和管理制度,加强专兼结合的专业教学团队建设” ②。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双师”队伍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有学历和职称的专职教师,理论水平较高,但实践能力差,即使有的教师持有其所谓的“双师”证书,但真正的实践水平却很差;而兼职教师一般是从企业聘请来的有实战经验的工作人员,但普遍又缺乏教学经验。所以现在许多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不尽如人意,急需加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

4.管理制度不完善,质量监控评价不力。在许多高职院校里,艺术设计专业理论教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已基本健全,但在实践教学方面目前尚未形成成熟的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主要原因是由于不同的实训项目、实训环节等的监控评价更复杂,难以顺利实施。虽有些院校初步建立了校内实训基地管理机制,但不够成熟,不具备普遍意义的指导价值。所以急需构建一套实训基地建设质量评价体系,以促进实践教学的发展。

(二)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存在的共性问题

同样,在16号文件第五个问题“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③。要做好这些工作,首先要做好“校企合作”模式的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工作。但艺术设计专业的“校企合作”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1.制度与运行机制问题。尽管我国对“校企合作”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和政策,但缺乏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法律法规和实施细则,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没有较为明确的表达,对积极性高或低的企业也没有相应的鼓励或惩罚,缺乏调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积极性的根本措施。艺术设计专业尤其如此,即使有些较为成功的做法也难以深层次推广。所以目前急需建立起能够促进“校企合作”健康发展的运行机制。

2.促进三方“共赢”方面欠缺。主要表现在学校愿与企业合作,而企业却不愿与学校合作,原因在于“校企合作”过程中,校方完成了实践教学的任务,学生进行了实践练习,而企业却认为他们没有什么“好处”,影响了正常生产,费用又得不到合理补偿,没有达到三方“共赢”。就艺术设计专业来说,学生在顶岗实习中因缺乏实践经验,大大影响了设计公司的正常工作,所以公司不愿接收实习的学生,现在需要探讨相关机制和政策,让学校、学生和企业都得到实惠,即三方“共赢”。

3.缺乏协调服务于校企双方的第三方。目前的“校企合作”没有任何组织和机构起到第三方的协调服务作用。“校企合作”只是学校和企业两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合作(学生只是从体),沒有第三方机构进行协调、监督和服务,无法保证“校企合作”的顺利进行。所以需要建立能够服务于双方的一个监督机构,来促进“校企合作”工作的顺利进行。

4.艺术设计行业的特殊性。近些年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推动着艺术设计行业的发展。但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一般的设计公司都是较为松散型的管理模式,且一般为中小型的设计公司,所以在“校企合作”方面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在管理模式上很难向大型企业那样去管理,如在实习人数、时间、项目的安排上,都有区别于其他企业的管理模式,所以需要探索一种适合本专业的实训管理模式,以适合本专业的特殊性。

三、对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一)校内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1.确定校内实训基地的总体框架。艺术设计实训基地的框架有三种分类方法:按照课程类别来分有基础课程实训室和专业课程实训室,如素描实训室、雕塑实训室;按照专业类别来分有平面设计实训室、环艺设计实训室、动漫设计实训室等;教师工作室类别一般是根据教师的专业特长来分,如某教师的平面设计工作室、环境艺术设计工作室等,教师工作室制度在高职院校中还为数不多。当然每个学校都各有自己不同的模式和特点,但总体框架一定要适合本学校的发展。

2.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实现设计实训基地的生产性要求。在实训基地的建设中,首先要采取融入企业文化、制度和项目等措施,从实训基地的环境上充分体现企业化,如在实训室里张贴工作流程内容,设计公司的管理制度等,使学生充分体会企业环境。其次,聘用设计公司的工作人员做兼职实训教师,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的实训教师队伍。最后,实训平台要以设计公司的工程项目为载体,采用企业化的项目管理方法,让学生按照企业实际的工作方式完成项目。指导教师可以利用管理平台进行实训任务安排,跟踪学生训练进展,并根据实际情况给予相应的指导,充分体现以项目为载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二)校外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研究

1.“工学交替”实训模式。“工学交替”是指学生在学校的学习与企业生产实践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模式,“工学交替”在校内外实训基地都可进行,在校外实训基地进行更具真实性。推行这种合作模式,学校和企业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能有效进行工与学的互相交替,有效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无需“试用期”就能胜任工作,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工学交替”的目的。

2.“顶岗实习”实训模式。“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也叫“2+1”模式,是指学生前两年在校内学习理论知识,后一年到企业“顶岗实习”进行实训教学的模式。“顶岗实习”的主要目标不仅是理论知识得以巩固,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艺术设计专业的“顶岗实习”是把学生安排在设计公司作为设计人员来工作,教师也可到“顶岗实习”的岗位进行指导,并逐步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的管理制度及可持续发展计划。“顶岗实习”是学生毕业前富有成效的一种实习模式。

3.“联合共建”实训模式。“联合共建”模式主要包括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建课程、共建实训基地等。共建专业是由双方骨干人员组成“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建设专业,共同承担教学大纲、人才培养方案、师资队伍建设等职责。共建课程主要是合作开发新课程、进行课程改革等工作。共建实训基地是指由学校提供师资,企业提供场地、资金、设备与技术人员,共同建立生产性实训基地。学生作为企业的“准员工”进入基地学习,企业在基地生产产品,校企双方最终实现利益共享。即学生作为公司的“准员工”工作,学生毕业后企业可优先留用这些“准员工”,学生也有权利优先选择该企业。

四、结束语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应从实训基地的建设内涵、实训项目、师资力量等方面入手,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把实践教学始终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之中,积极探索实训基地建设的最佳模式,让实训基地的建设推动实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进行,把学生培养成行业需求的设计人才。

[注释]

①②③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参考文献]

[1]郭健辉,郭嘉喜.高职计算机类专业实训教学体系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18).

[2]李坚利.高职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03(22).

[3]刘君政.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美术大观,2009(9).

[4]马连华.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09(29).

[5]王晓江,罗怀晓,梁熠保,等.高职工科院校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7).

作者:郭晓霞

实训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篇2:

建筑与装饰实训工场实训体系构

摘要:实训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在实训硬件条件得到改善后,提高实训质量的关键在于其内部运行机制是否完善,有关制度措施是否得到保障。这需要完善实训体系,建立建全的实训教学体系、管理体系,开发实训教材和实训课程,有效地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关键词:实训体系;管理体制;实训教材;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实训是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我院的建筑与装饰实训工场建设已顺利完成了,分为“静态构造展示”、“动态工艺制作”。“静态构造展示”分为A、B、C、D四个区,A区为建筑室内典型空间的界面构造展示;B区为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墙体构造和灯光灯效展示;C区为百变空间、基础结构、钢筋结构展示和家具展示;D区为世界优秀建筑模型、图片和施工图纸样本展示。“动态工艺制作”分为E、F两个区,E区为装饰工艺基础和建筑室内外模型工艺制作区;F区为建筑室内界面装饰工艺制作区。

建筑与装饰实训工场面向四个专业——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室内设计技术专业及工程造价专业的部分有关课程已经在实训工场里顺利开展了。主要面向课程为:“环艺制图基础(含测绘)”、“环艺造型基础”、“装饰构造”、“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装饰工艺实训”、“室内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室内施工图设计”、“建筑模型制作”、“建筑构造与识图”、“建筑设备、电气识图”等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在实训工场的硬件条件得到改善之后,提高实训质量的关键在于其内部运行机制是否完善,有关制度措施是否得到保障。我们需要完善我们实训工场实训体系,建立建全的实训工场运行机制,才能有效地突出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的教学目的,根据实际工作岗位中的需要,设计出合理的实训项目。

校内实训工场应体现学校的属性,它应该具有教学、科研等条件功能,与校外实训基地区分开来,校外实训基地应该完全按照企业的运营模式,具有企业属性。实训工场实训体系的良好运行,离不开教学管理、设备管理、工具管理、材料管理和学生管理。

一、开发具有职业性的实训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三个关键环节是实验、实训和实习。高职教育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实训教学体系的构建首先进行深入研究,走访企业,参照职业认证标准,明确实训环节的具体任务,根据教学目标,充分利用企业的优质教学资源,开发出具有工作过程化特点的实训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技能得到多元化的提高。形成实训教学一体化的体系,使实训体系能够有效地突出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教学目的。

我院的建筑与装饰实训工场因分为“静态构造展示”、“动态工艺制作”,因此在实训教学体系的开发上,基本围绕这两个区域展开的。“静态构造展示”区域开设部分专业课程,“动态工艺制作”区域开设职业技能训练课程。在A区建筑室内典型空间的界面构造展示中,为同学建立了商业空间中的办公室门厅接待区、餐厅小包间样板间;住宅空间设计中的厨房、客厅、卧室、书房、卫生间样板间,并在A区中配备了移动投影仪、写字黑板和上课所需的椅子,使得我们有些课程如“室内设计”、“住宅空间设计”及“商业空间设计”在A区中能够顺利地展开。老师在讲解知识点时,同学们能够亲身体验这种装修环境和氛围,并且让同学用卷尺和测距仪在A区中进行实地丈量,让他们掌握家具的常规尺寸和空间概念,这比在黑板上把家具的常用尺寸写出来硬让同学们进行记忆效果要好很多。在B区建筑材料、装饰材料、墙体构造和灯光灯效展示中,为同学建立了19间典型材料构造间和10根不同材料的带暴露构造的圆柱,从地面、墙面、顶面和柱面为同学展示了不同的材料和构造,并在每个小间中把对应的施工工艺用展板形式订在墙上;在顶部和墙面上,把各种灯光效果也给同学展示出来,让学生一目了然地接受材料信息和构造节点。B区也配备了移动投影仪、写字黑板和上课所需的椅子,使得“装饰构造”、“装饰材料与施工工艺”课程在B区中能够顺利地展开。C区约100平方,在百变空间、土建基础结构钢筋结构模型和家具展示中,设立了一间约10平方的小空间,里面涵盖了家庭居住空间的所有功能,设立了翻转床等,让学生明白小户型空间的最大利用,在其余空间的顶部,设置了各个方向的吊轨,下面悬挂着布帘,这样可以让学生随意拉出不同的空间,训练学生的空间感;在沿墙的两面,购买了许多土建基础结构和钢筋结构模型和典型建筑模型,在墙面还悬挂了民清的太师椅,供学生观看。在E区和F区,主要是实操动手环节,E区购置全套德国费斯托木工加工设备和其他的装饰机械设备,课堂上分组进行一些木制品的制作;F区里有装饰施工工艺间4个、水电展示墙1个、工作室1个,并且设置了统一定位的工作台和整体电源配置,方便学生进行操作。在施工工艺间内有许多空的框架,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建一些简单的装饰造型,如轻钢龙骨吊顶、铝合金吊顶、木墙面造型等,将材料和构造做法转变为一种直观的成品,体现施工工艺和施工流程,学生在动手操作中学习兴趣大大提高,同時技能和团队协作能力也得到锻炼。

二、健全实训工场管理体系

实训环节既关系到教学环节,也关系到学校的财产和学生的安全。必须建立系列配套的人员管理制度,规范实训教学运行的各个具体环节,包括师资和技术队伍培训和教学奖惩制度等。将教学、科研、教改研究等引入人员的考核指标中,定期召开教师及学生座谈会,保证实训教学的质量。学生在实训环节中,需有实训教师和管理人员在现场,以保证实训教学的有序完成和设备的正确安全使用。

在实训工场的教学管理环节上,要对实训项目做好计划、组织、实施、检查、监督、考核、评价、档案管理;在设备管理环节上,做好仪器设备使用记录,定时对仪器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在工具管理环节上,保证工具的配套性、完好率和利用率,工具需根据需要有序地补充完善;在耗材管理环节上,做好耗材的选购审批制度和领用制度;在学生管理环节上,对学生进行示范教学,保证学生的安全,要做好安全应急预案,鼓励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地学习,培养学生创业精神。

学院在原有教师从事实训教学工作的基础上,不断吸引一些热爱实训项目教学、有较高专业水平、较强教学科研和管理能力的教师加入实训项目教学行列,从而建立起一支稳定的、积极向上的实训项目教学队伍,为实训项目教学质量提供有效的人员保障。

实训工场于开学初需公布本学期的开课情况,包括时间、地点、班级及课程的内容等,这样有助于实训工场的正常运行和教学质量监督。为了促进实践教学的规范,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系部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听取学生对实训工场实验教学的意见。

2.为保证教学质量,系部组织相关人员实行集体备课、集体讨论制度。

3.大型仪器设备专人管理,定期进行实验室仪器设备和实验室安全环境检查。

对于学生在“实训工场”实训情况的考核,根据学生平时表现、劳动纪律、实训态度、平时作业、实训报告成绩以及最后的考核成绩等综合评定。

考核按5级制,即优秀、良好、中等、合格、不合格五个等级。

三、加强实训教材的开发建设

在实训工场购置的设备中,与之配套的实训教材少之又少,只能看到设备配套的产品说明书。随着新工艺、新技术的出现,传统的实训教材也显得落伍了,教材内容与实训设备脱节,这就需要不断开发和更新实训教材和實训指导书。在编写实训教材的过程中,必须是带实训课的老师亲自编写,而不是厂家代劳。实训教师在充分弄懂设备的基础上,开发出的教材才有针对性和适用性,才能符合高职学生的特点。

四、校企合作共同开发实践课程

实训工场的运行,离不开校企合作。根据“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互利双赢”的原则,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达成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合作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合作开发项目,促进校企共同发展;二是建立联合培养人才,促进校方人才培养和企业员工队伍建设;三是建立双方合作的产、学、研运行机制,促进双方生产、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发展。

1.校外实训基地单位挂牌,共享实验教学资源,共同促进项目教学。包括有:定期带客户参观实训工场装饰构造样品;作为企业一线专家来校讲座、访谈;共同建设装饰工艺样板等。

2.校外实训基地单位进驻,设立分公司(分部);共同开发课题、课程,指导实践教学、接收学生实验实习、顶岗实习。

3.校外实训基地单位合作培训,针对岗位技能、职业资格等进行合作培训,共同开发实践课程。

五、建立实训工场的运行机制

在实训工场上,制定“一大主体,两大目标”的运行机制。一大主体是导入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开展相适应的课程改革、教材改革;两大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提高双师素质;以实训工场为平台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进行项目实操 仿真训练,让学生体验职业过程。

高职院校应根据自身的特点,构建实训体系。加强内涵建设,拓宽思路,大胆尝试,积极创新。在实训工场运行管理上,实现提升学生的技能为核心任务,并进行全过程的监控管理。

参考文献:

[1]纪勇文,申浩.高职实训基地管理模式研究[J].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

[2]王召鹏,徐通泉.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内涵建设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8).

[3]陈顺立.关于国家示范性高职实训基地建设与管理的研究[J].职教论坛,2011,(11).

作者:建谢岚

实训教学环境艺术设计论文 篇3:

基于岗位能力培养的高职装潢艺术专业实训室建设研究

摘 要:社会与行业的高速发展对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的岗位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是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与研究在本专业的岗位能力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同时也是本专业教学体系与实践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岗位能力;装潢艺术设计;实训室建设;课程开发;实践教学

高职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与研究是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纵观各类院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建设所经历的模式演变,虽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长足的进步,但均存在一些不足,其局限性的存在使本专业岗位能力的培养未及深入。本文就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内涵、岗位能力培养中的意义等方面进行阐述,其目的是深入本专业实训室建设,完善岗位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最大程度地发挥实训室的功能,使实训室成为开放的、专业的、综合的教学与实践的平台。

1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建设的内涵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是教学、实践与岗位能力培养的重要平台,对专业实训室建设内涵的界定,有利于实现本专业教学资源的整合与优化,有利于实现实训室在本专业岗位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与意义。

1.1 实训室建设的理论基础与原则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建设的理论依据,源于专业的学科属性,源于行业背景对岗位能力培养的要求,源于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计与实践教学环节的具体安排。实训室的建设,应该从相对单一的教学实践功能空间过渡到培养专业基础、专业技能与职业技能为主的综合性专业实训室。实训室作为装潢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在教学与实践中应该突出实训室共享性、综合性、专业性与职业性的特点,应该融入教学、实践、实训与岗位能力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在做学合一、工学结合中实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导的高职人才培养理念。

1.2 实训室的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应该由硬件设施与软件建设两部分构成,实训室的硬件设施搭建应该根据本专业的学科属性与岗位能力要求,将室内空间装饰样板间、材料与结构展示、教学空间、实践空间与项目制作空间等不同功能空间进行一体化的设计与整合,实现实训室的共享性、综合性与职业性。实训室软件环境的建设是实训室正常教学与实践运行的基础保障,应主要包括实训室的运行与管理机制、课程与实践的配置方式以及以实训室为依托下的教学、实践评价体系的构建等。实训室硬件设施与软件环境的设计与搭建,在最大范围内实现了专业教学资源的共享与使用效益的扩展,让实训室在本专业的岗位能力培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与价值。

2 实训室与本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对接

实训室与本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的对接,本质上是以实训室为依托,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基础,进行本专业课程与实践实训环节的设计与开发。

2.1 以实训室为依托,以岗位能力培养为基础的课程设计与开发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的功能与特点能够充分地介入到本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本专业的多门课程均可在实训室中完成。本专业课程的具体设计与开发,是在真实项目导入的基础上结合课程内容、课程培养目标进行课程的整体设计。当课程的整体设计完成后,在课程整体设计基础之上进行课程的单元模块设置,使课程的单元设计根据企业的工作流程进行规划。在每个单元当中进行实训项目的设计,在这些具体的实训项目中进行工作任务、知识点、能力点等细节安排,使学生在构建专业知识结构、岗位能力与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基础上得到全面的综合实践锻炼。

2.2 实践实训环节与实训室深度结合

实践实训环节的设计与开发应结合真实的设计项目、专业知识与项目的操作程序,将实践项目类型分化,提炼工作流程中的典型工作任务,优化、细化实践实训的内容。实践实训环节中每个单元与模块的专业解析与技能讲解要充分结合实训室的规划与设施,并结合现场教学、案例教学、项目教学、互动参与等方法进行组织与实施实践实训,使实训室自身的优势深入到实践实训的每一个环节中。

3 实训室建设与研究在岗位能力培养中的意义

3.1 促进与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在实训室建设与教学参与下,有利于根据实践实训的教学目标,结合专业岗位能力要求,构建完整的、体系化的、模块化的实习实践教学内容体系;有利于构建实训室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组织、运行与管理为核心的实习实训管理体系。实践教学内容体系与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是实习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的基础,实习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能够使实践教学资源得到整合,促进整体课程构架中的实习实践环节能以一个整体的形态进行岗位能力培养;能够使实训室在教学与实践的过程中,参与到每一个教学的细节中,在实践教学体系中最大化地实现实训室的功能与内涵。

3.2 形成行之有效的岗位能力培养方式

专业实训室是真实项目导入与设计实施的重要载体,具有针对性的项目导入使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明确项目制作的流程与行业标准,了解完成项目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与能力要求,并在项目的设计、制作中强化专业知识结构与岗位技能的要求。实训室在教学与实践等环节的介入中,打破了传统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块,弱化了教师与学生的界线,改变了教与学的关系,解放了学生的个性,使学生能够形成专业范围内的自我认知与诉求,这对学生的岗位能力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3.3 双师队伍与实训室的高度结合

双师型的教学团队能够在实训室的教学与实践环节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反过来,实训室的功能与特色也能被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充分扩展开来。依托实训室的教学与实践实训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有企业的工作经历与较强的实践教学经验,能够在教学、实践与项目设计环节中灵活穿插,并将教学环境与工作环境融会贯通。只有这样,学生才能通过实训室的教学与实践,明确与构建目标岗位所需要的知识结构体系,培养锻炼出目标岗位所需要的技能要求,进而形成较为综合的岗位能力与职业素质。

4 结束语

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在本专业的岗位能力培养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是高职院校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重要保证。装潢艺术设计专业实训室的建设研究,在提高本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培养多层次、高素质、多样化的技能型人才,丰富本专业教育体系与理念中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李云慧.探索高职高专学生综合岗位能力的培养——谈艺术系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体系的优化[J].大舞台,2012(01):229-230.

[2] 曾向阳,吴猛.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室建设的思考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12):217-221.

[3] 沈俊.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综合实训研究与实践[J].高等建筑教育,2013(02):155-159.

[4] 袁海明.高职室内装饰设计专业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J].职业教育研究,2014(04):120-122.

作者简介:纪东琪(1976—),男,吉林长春人,本科,吉林大学应用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讲师,研究方向:环境空间艺术。

作者:纪东琪 尹丽波 彭巍

上一篇:高校舞蹈专业人才培养论文下一篇:多元智能理论财务会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