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式教学环境设计论文

2022-07-03

摘要:《材料与工艺》是专门为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技术理论及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上融合了装饰材料、装饰施工技术及装饰工程概预算三大板块,是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分阶段式授课,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程度,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的。本文主要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该课程在教学方法及内容方面进行综合性探讨。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启发式教学环境设计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启发式教学环境设计论文 篇1:

平行实践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研究

[摘  要]以传统材料为研究基础建构课堂教学新模式,以实践为核心开创实验性教学改革。探析传统建筑材料在地方物质文化传承中文化物态的空间设计样态,挖掘流转文化载体中空间设计所能表现的本体物态语汇。通过在课堂教学中拓展社会秩序内里文化生长基因的再设计及文化传承,将激发学生的空间设计创作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作为教学目标。

[关键词]环境设计  课程体系  创新  实践

基金項目:2019年陕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平行实践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中的创新实践研究——以材料课程实践为例》(项目编号:19BY098)。

前  言

平行教学是以环境设计专业系统教学为主体,在其外部生成一组贯通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实践课程群,构成两条内容联动、形式互补、目的一致的并行培养通道,进一步优化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西安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多年来聚焦于传统文化保护工作,致力于推动西部地区环境设计文化的可持续性发展,倡导传统营建文化与人居环境研究的成果转化,积极开展材料学科研究,促进传统文化在学科纵深层次的研究,探索传统文化历史传承和发展的学术研究方法与提取手段,进一步推行双创教学模式。将激发学生的设计创作意识和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作为教学工作的重点和落脚点,践行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努力实现本科普及教育所对标的国家建设目标。西安美术学院环境设计专业在艺术设计类院校实践教学模式及运行机制的创新研究中,构建了集价值观、技术观、方法论等为一体的,能够体现学院特色的新体系,论证了实践教学模式的科学性,完善了管理运行机制的职责分工及规范界定。

平行实践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研究情况与过程

1.研究的方式

初始课题组对实验材料进行实地考察——走出去;邀请四川宜宾当地的工艺美术大师进课堂,外邀日本丸山新也教授进行辅助教学指导,与环境设计专业授课教师共同设计和优化现有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并在后续教学中融入不同的研讨方式,以吸收、融合不同的教学声音——请进来。整体教学环节在“动态教学”中实现了知行合一的课程设置,优化了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2.研究的作用

平行实践课程的内容与现有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并行设定,以同期课程介入或工作坊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活动,对标现有环境设计专业基础课程——建筑空间构成与创意、公共建筑设计原理、声光环境设计、家具设计与制作、建筑结构与造型设计、材料与工艺、空间环境陈设设计、城市公共艺术设计、场地规划与设计、建筑设计,是对现有教学研究的一个推进及对整体课程体系的提升。学院在教学改革中以系列材料设计研究为切入点,采用新材料、新实践、新实验课堂教学新模式,提高学生的空间形态表现能力及设计创新能力,推动平行实践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整体优化的作用。

3.研究的内容

研究内容主要分为基础编织方法探析、竹编材料空间设计和竹材料空间搭建三部分。竹编立体微空间探究成为该项目研究实验的一个关键点,教师可以结合空间设计方法和学生掌握的空间理论知识,指导学生顺利完成艺术空间实体的搭建设计。针对基础研究材料对象方法的探析,将材料形态空间的设计与相关课程体系相结合,将传统竹编非遗技艺引进课堂,这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学习并掌握传统技艺,还能够使教师在实施创新教学和创业实践的同时,实现材料从平面特性到三维立体空间的转换,打造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课程纵深升级的目的,这也将成为该课题实验研究的一个切入点,以此积极开展课程探索的研究。

4.研究的特色

(1)传统为因。传统竹文化中所蕴含的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和艺术之美属于东方传统美学范畴,“因”也是对传统文化“基因”的承载,在“物态”基础上重视“意象”的文化表达,包括对东方审美文化气质、思维、观念及生活行为方式的传承,这些都是设计中不可或缺的文化因素。

(2)物化为果。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以传统平面编织为生发点,根据竹材料的特性与设计语言交汇,一方面是对竹材料空间形态的设计生成,另一方面是对竹材料装饰界面的直观应用,提升了竹材料本身的多层级效用。

(3)场域美学。空间形态作为场域的观念更胜于以平面材料为单体的对象,即形体作为美学对象转向空间形态的社会场域关系,从“因”到“果”都是在材料属性嫁接传统文化的基础上的生成,是以材料单体为研究对象的启发式教学介入。

(4)问题意识。问题意识是对材料起始的发端与终极的思考,是以材料为切入点思考“识”“知”“思”“行”四部分的衔接,使学生明白读什么、知什么、怎么做、如何做,通过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设计方案由浅至深的拓展,挖掘学生潜在的设计能力。

研究平行实践课程有助于优化当前已推行的课堂教学模式,以及创新创业实践教学中联合教学导师的培养、创新创业实践导师制度的完善和协同育人与社会需求之间再优化的结构设置问题。

平行实践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以竹材料为切入点的研究

1.研究思路

根据创新创业改革要求。协同实践单位构建合作育人新机制,加强校企合作以期建立更加完善的教学、科研及实践体系;通过双创教育增强对学生精神层面的引领作用;创新机制改革优化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中的实践能力。平行实践课程实现多项实践项目成功落地,使双创教育平台资源得到丰富,毕业生创业和就业情况得到明显改善,进一步实现了高校为国家提供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2.传统竹编文化解读

(1)未知(待知领域)。竹制农用物品遍布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民间工艺的造物对象并不是脱离审美特征的独立存在,更多还是存在于农耕、养殖、竹纸、竹瓦等现实生活,“竹”作为器物美学的体现,是将生活与美学完美结合的产物。

(2)初知(传统器具)。竹编工艺与人们的衣、食、住、行关系紧密,对人们的生活方式有重要影响,从传统文化角度来说,竹编工艺实现了人们对实用美学的追求。如竹制建筑、竹制家具、竹制饰品、竹制器皿、竹制农具等,其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因此,竹编成为设计应用与现代设计美学紧密结合的实践课题类型。

(3)熟知(掌握属性)。“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是文人雅士的一种追求,其定义了精神层面所赋予竹的“人格化”的文化内涵。竹具备自然之美、和谐之美和艺术之美,属于东方传统美学范畴,具有刚直端庄、高风劲节、骨气挺坚、人品无瑕、屹然傲立的文化品性。

(4)相知(变通应用)。竹编工艺大体可以分为起底、编织、锁口三道工序,以经纬法为主,穿插各种编织技法形成三角孔、圆形及十字经纬法为基础的扩展纹样。

3.研究方法

(1)材料与认知。从本体思维与设计方法的角度来研判材料的空间塑造关系,注重实验性探索,强调实验操作中的体会与最终设计物的联系。了解设计的创作路径、工匠技艺和开拓意识,这也是实践实验课堂的核心所在。

(2)体感与触觉。从材料设计本体入手,构建具有材料肌理特性的艺术化处理方式,其核心是进行再次创作的设计过程,从人们的感知中呈现其对物的体会和感悟,使其成为一个能承载设计灵魂的载体。

(3)场域与语境。解读材料与所涉主题的语境关系是空间物化后设计思维的延续。场域是对材料设计空间的进一步梳理和对空间文化主题的定位,要赋予场域一定的语境,使材料释放出物质以外的人文价值,赋予空间设计饱满的生命力。

(4)偶然与相遇。聚焦实验创作过程,转化惯性的设计思维模式,尊重材料本身的特殊属性。细致研读材料与技艺的变化原理,挖掘材料在设计空间中的无限可能性,使材料与设计碰撞出“化学效应”,激发创作灵感,从而达到活化教学环节的目的。

平行实践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研究成果

1.优化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物尽其用、就地取材是传统建筑或装饰材料在地方物质文化传承中文化物态的表现,在历史的文化载体中随着时间的流转和扩展,形成了本体的物态语汇,成为社会秩序内里文化的生长基因。因此,认知传统成为当代解读设计的钥匙,也成为平行实践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中创新实践研究的目标。通过传统文化和建筑材料的融合,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此时,民族文化的属性不再仅仅局限并停留于非遗工匠技艺的层面,而是透过社会生活文化更迭和不同传统材料空间艺术属性进行了升华,利用传统技艺手法转换立体微空间,成为平行实践课程在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整体优化中的创新实践研究课题的关键点和教学诉求点。

2.创新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研究目标

(1)新材料

以建筑材料研究为切入点,依托传统材料工艺和审美经验,对材料进行挖掘和开创性的空间拓展,合理应用实体空间呈现完美的设计效果,培养学生的空间表现能力与创新能力,在动态教学中实现环境设计专业课程的实践要求。

(2)新实验

教学改革要紧跟创新创业理念,通过建筑材料课程的实验性,将专业和理论相结合,深化专业设计实践的逻辑推导过程,激发受众个体的积极性和创作潜能。在实验中,首先要掌握认知传统材料的方法,其次是能够准确判断材料的属性,利用材料的特殊性和易操作性,围合空间形体并产生内部叠加与消減,从而生成空间的流线组织关系,形成不同课程空间的逻辑推理构架。

(3)新实践

对文化的认知与解读要通过实践的方式,最终呈现逻辑推导视觉化的物态效果,使“学之精神”在传统文化中绽放出设计该有的独特魅力。

结  语

环境设计专业作为创新人才培养的专业设计课程,其教学内容涵盖对专业设计、创作实践的认知、分析、推演等,能激发学生的空间认知能力。结合视觉图像逻辑思维导图,采用启发导引式创作的教学模式,通过材料与认知,场域与语境,体感与触觉,偶然与相遇四个模块,诠释视、知、听、触、嗅五感原理教学法,通过材料与设计原理的实践融合,达到更好表达设计主题的目的。

参考文献:

[1]洪超.平行课程模式探究从资优教育到常规课堂的差异教学[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4.

[2](日)原研哉(Hara Kenya).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3](日)宫宇地一彦.建筑设计的构思方法 拓展设计思路[M].马俊,里妍,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西安美术学院  陕西西安

作者:胡月文 周维娜

启发式教学环境设计论文 篇2:

浅谈环境设计专业《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改革

摘 要:《材料与工艺》是专门为环境设计专业开设的技术理论及实践课程,在课程设计上融合了装饰材料、装饰施工技术及装饰工程概预算三大板块,是理论知识与技能训练的综合性课程。本课程分阶段式授课,根据学生不同阶段的学习程度,制定阶段性的学习目的。本文主要根据笔者的教学实践经验,针对该课程在教学方法及内容方面进行综合性探讨。

关键词:环境设计;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方法;教学改革

一、引言

《材料与工艺》课程是西安欧亚学院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开设的一门综合性课程,针对学生学习建筑装饰材料、装饰施工工艺及工程概预算课程存在的知识点范围广、学习难度大、知识点之间相互脱节等问题的存在,将三门课程中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整合,以实际的设计案例为课题导引,进行综合性授课内容的合并讲授。大大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理解,使学生对装修材料选择、施工工艺、工程概预算等知识能够有效的学习运用,为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打下良好的设计技术及理论基础,真正实现培养了应用型专业人才的教学目标。为了该课程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有效应用,在课程建设过程中,笔者及专业团队还进行了大量的调研交流学习,吸取多方教学方法意见及经验,结合自我多年的教学经验总结,规划出较为适合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学习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的重点内容。以下我将就《材料与工艺》课程建设中的交流学习、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案角度进行探讨。

二、转变培养理念

环境设计专业是和实际生活紧密相关的行业,《材料与工艺》是实际施工过程中指导性课程,但是部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更注重艺术效果,强调设计造型,反而忽视了可操作性的技术,导致在施工过程中无法准确展现设计意图,设计效果与实际施工效果有很大差距,造成学生实际技能偏低,所以,真正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教师应首先转变教学理念,杜绝重视艺术而忽略技术、重视设计而忽略实际工艺的理念,对《材料与工艺》这门课程有正确的认知,它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型课程,设计再完美、艺术性再强,如若不能实施也是空中楼阁。在实际设计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应做到“因地适宜”、“入乡随俗”,根据建筑的性质、空间形态等在特定地域根据当地风俗、传统文化的影响,能够选择合适的材料设计施工,应杜绝“千篇一律”的设计方案。

三、多方交流,整合意见

《材料与工艺》是环境设计专业课程体系主干上承上启下的课程,对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为了更好的丰富课程,使三门课程的重点知识更具备连贯性和实用性、教学组织更为紧密、教学内容安排更恰当、以新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能够更好的理解课程内容,笔者先后到北京、上海、苏杭等地的多家设计企业及兄弟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如北京合众联盛景观设计有限公司、上海柏地环境规划设计集团、上海水石国际、北京城市学院、北京农学院等等进行交流学习,主要从行业对人才能力的需求;其它学院《材料与工艺》课程建设特色;课程教学方法改革思路及课堂内容组织等方面进行交流学习。

1.行业交流学习。在走访的几家景观设计单位之后,笔者对于材料与工艺课程的授课内容进行了调整了改良整合,着重依据企业需求进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企业普遍表示:第一,学生进公司后一般都要再进行职业培训,学生的可塑性要强,企业对于刚刚就业的学生在材料与工艺知识方面要求并不过高,但学生如果熟知材料与工艺,用工单位录用的几率则大大增加。因此《材料与工艺》课程中,应着重培养学生对于材料的认知能力,能够有效的进行材料的整合运用。第二,调查中发现行业中对毕业学生前沿的软件应用能力要求较高。笔者认为可以将《材料与工艺》课程与电脑绘图课程相结合,应用AutoCAD制图软件绘制施工剖面或大样图,通过绘图的方式即学习了材料的施工工艺同时又加强了软件的应用能力。同时可以结合3dmax效果图软件或sketchup效果图软件,进行设计方案中材料应用的练习,这样即可以使学生对于装饰材料的应用形成更为具象的认识,又使学生更好的学习了软件应用,一举两得,真正为企业培养综合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第三,笔者交流学习过程中发现企业对于学生的动手能力的要求较高。笔者认为综合企业意见,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应通过实际项目的设计过程及建设过程,使学生形成更为体系化的认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出企业真正需求的实用性人才。

2.高校教师深度研讨。笔者为了更好的完善《材料与工艺》课程建设,组织本校及相关兄弟院校的环境设计专业教师进行深度研讨交流,广泛吸取教学经验,挖掘《材料与工艺》课程的改革思路及教学方法。课程研讨分析了传统教学手段的优缺点,考虑结合现代教学技术手段的发展,探索三大课程板块有机结合的途径。针对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实践能力要求高的就业需求,经过教学探索,以实际案例为导线,知识点贯穿式的教学方法较为适合。那么案例教学法及知识点贯穿式的教学方法如何在本课程中进行开展应用?如何通过方案教授,使学生系统贯穿式的学习到材料、工艺及预算的知识?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与环境设计专业老师又从案例的选用原则、来源渠道、具体的应用方法及如何与考试形式结合等角度进行了探讨。

四、教学改革与实践

针对《材料与工艺》课程在教学方面的探讨和调研学习之后,笔者结合案例教学方法开展本课程的教学实践,应用案例教学法及知识点贯穿式的教学方法,开展课程教学。

1.教学过程的具体做法

在针对本课程的内容特点及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学习特性,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笔者将所有的知识点进行了整合调整。选取优秀的设计案例,从案例实施的施工工艺流程顺序进行知识点的贯穿。在案例的选用原则方面,主要遵循以下几个原则:第一,符合培养目标,精心选择典型工程案例。第二,案例应选择学科前沿的设计作品。第三,案例选择应具备各个知识点的融合性和学生的学习互动性。第四,案例选择应与行业接轨,对学生就业起到积极作用。在案例选择渠道上主要有通过设计大赛的优秀环境设计案例作品;各大主流设计网站及论坛的环境设计及施工案例;合作企业的在设计及施工环境设计案例;本校内室内外环境的自建及改建设计及施工项目;学生其他环境设计类课程自己所做的设计案例以及教师校外的环境设计实践项目等。根据案例选取的原则和选取的案例渠道,建立材料与工艺课程的案例库。

案例库的案例分为两种大的类型:分享讲授学习型、实践学习型。分享讲授学习型即以优秀成熟的设计案例作为课程的分享讲授,以同一个案例系统的讲授学习案例中材料选用、施工工艺的应用,并根据案例为学生示范工程量预算书的编制。实践学习型的案例则以课题形式指导学生自我创作环境设计方案,在方案创作的过程中,使学生边学边做,结合企业需求的软件技能,通过软件制图将材料的选用配置进行了实践学习,同时也满足了企业的实用型人才需求;在创作方案时可以进行施工工艺的应用学习,并将最终的设计方案编制工程预算书,即学习到施工工艺标准又系统的进行了工程预算书的学习。

2.教学考核的具体做法

传统教育模式下,往往采取一次考试成绩就可决定一门学科的考试学习水平,这种方式太过武断,笔者认为在《材料与工艺》课程中传统的笔试考试形式并不能考核出学生的能力。笔者尝试摒弃期末考试,分阶段进行小节测试,同时更多的是结合设计案例进行实践应用,以平时表现成绩为主要成绩。例如以本校的小食街店铺设计实践为例,从前期的实地测量、设计方案构思、材料选样,到后期的软件表现设计方案、材料配置单的编制、工程施工工艺的分析、工程预算书的编制,全过程考核,作为学生的主要考试形式。通过该方式,学生可以将所有的理论知识切实的落地,能够全方位的对学生进行能力测评,该考核效果良好。这种考核效果不但能测试出学生平时的理论学习水平,与实际设计相结合的方式更能体现学生实际技能高低。

五、结语

总之,《材料与工艺》是门应用性很强的专业,培养出高素质应用型设计人才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课程教学实践中,作为教师,应不断地探索与改进是传统教育观念,积极探索培养创新型人才和综合型人才的途径和方法。如何更好的进行《材料与工艺》的课程建设和改革,需要教师不断地去探索和实践。相信在各位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材料与工艺》能够培养出更多的综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许旭先.案例教学法在《建筑材料》教学中的运用[J].现代教育,2012,(10).

[2]郦大方.案例教学在园林建筑设计课中的运用[J]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1年会论文集(上册),2011,(10).

[3]艾青.艺术类材料与工艺课程教学方法的思考[J]科教导刊(中旬刊),2012,(05).

[4]蔡肯,梁晓莹.浅谈案例和启发式教学法相结合后的高校课程中的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2007,(23).

(作者单位:西安欧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作者:耿暖暖

启发式教学环境设计论文 篇3:

环境设计专业教学方法改革初探

摘 要 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设计专业在教育教学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将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趣味式教学法引入环境设计课堂的设想。

关键词 环境设计 启发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 趣味式教学法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Method Reform of

Environmental Design Major

ZHANG Wenwen

(Huashang College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Business Studies, Guangzhou, Guangdong 511300)

Key words environment design; heuristic teaching; experience teaching; interest teaching

环境设计是国内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综合性、交叉性学科,包括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园林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公共艺术设计等主干课程,涉及到社会科学、环境科学、心理学、伦理学、美学等方面的相关知识。随着现代化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设计在教育教学方面出现了一系列问题,例如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脱节,基础教学与专业教学不对接等。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这些问题,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提出将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趣味式教学法引入环境设计课堂的设想。

1 启发式教学法

启发式教学法是指在“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思想指导下,采用提问、讨论、联想、设疑等教学方法,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其独立思考的一种教学方法。将启发式教学法引入环境设计专业的授课过程中,改变了传统“灌输式”的授课方式,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从对学生“授之以鱼”到“授之以渔”,完成了从“施教者”到“引导者”角色的转化。笔者在启发学生方面做了以下尝试:在新知识讲授的过程中,将抽象、晦涩的概念理论与具体化的事物发生关系,诱导学生去联想和思考。在《中西方建筑史》授课过程中,笔者把希腊三种柱式与人体比例结合起来讲授,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希腊人选择人体比例作为柱式尺度的标准,从而使学生了解了希腊柱式产生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在案例分析的教学环节,笔者设置问题,启发学生多维度的思考,锻炼学生把具体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景观课程中,笔者提问:“作为未来的景观设计师,如何解决环境恶化的问题”,引起学生对这一问题的关注,然后从生态角度分析上海世博后滩湿地公园这一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借鉴生态设计,做出解决环境问题的低碳设计方案。在问题讨论环节,笔者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学生之间互相启发,进行某种意义上的头脑风暴,为解决某些设计问题提出一系列创造性的设想。在彼此思想碰撞的火花中诞生的,大部分学生能设计出相对成熟、创意较好的方案。从教学结果来看,笔者的启发式教学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2 体验式教学法

体验式教学法是指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教学需要求出发,引入实际的或创造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具体场景、氛围,在学生的亲历体验过程中,生成知识与经验的教学方法。对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体验式教学法能使他们迅速地掌握所学知识。笔者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不少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对尺度概念模糊不清,对数字只是概念上的认识,对某一数值在实际空间中代表多少却一头雾水。像是有些同学忽视尺度、比例,将小空间按大空间的尺度来设计,10平方米的卧室设计100平方米的豪华总统套房。根据这些情况,笔者安排了实地调研、实地考察、实地测绘环节的教学,让学生在体验过程中熟悉尺度的概念。特别是在《人体工程学》授课过程中,笔者让学生带着尺子测量人体各部分的基本尺寸及肢体活动的尺寸,然后测量教室中桌椅、过道、讲台等尺寸,通过个体的体验,让学生对书本上的人机工程学的数值有一个明晰的记忆与理解。在《展示设计》的练习中,笔者让学生采用制作纸质模型的方式,同比例缩放某一展示空间,做出三维的立体效果,学生在制作的过程,人与设计直接对话,展示设计的空间、比例、尺度等直接融入到个人体验中,成为经验的一部分。著名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写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对于以形象思维见长的环境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体验式教学法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情绪和兴趣,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3 趣味式教学法

趣味式教学法是在新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形式下出现的一种素质教育方法,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造力为目的,认为知识的获得不是一个枯燥的过程,而是一个享受的过程。趣味式教学法旨在“寓乐于教”,多见于幼儿、小学等儿童教育中。在90后大学生为主导的高校里,有趣的老师更受欢迎,学生们也更愿意听这些老师的课,对环境设计专业来说,适当地引入趣味式教学法是必要的。教师可以将所授课程的知识点与时下青少年关注的一些话题、身边的设计案例、漫画图片等贴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巧妙结合在一起进行讲授,这样可以更好地引起学生的共鸣,激发学习的热情。笔者在《家居空间设计:设计为人》一章中,采用趣味式教学法,将大学生喜好的COSPLAY(角色扮演)形式引入课堂。首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由小组成员分别扮演不同家庭结构模式下的“业主”与“室内设计师”的角色。在预先设置的场景中,通过问答、观察的方式,使“设计师”了解“业主”的年龄、性格、喜好、收入、生理需求、心理需求等方面的信息,设计师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结合事先准备好的原始图纸,做出草图,然后双方共同讨论,修改方案,设计出相对合理、且满足业主需求的最终方案。学生在角色扮演与后期讨论过程中,理解了“设计为人”的真正含义,并简单了解了家居空间设计的作业程序。这种COSPLAY的教学形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很好地完成了这一章节的教学任务。

一个简单的教学活动中,知识的掌握、学习能力的培养、教学目标的实现,不可能只采用一种教学方法,必须根据课程特点、教学内容、教学任务、教学对象、教学场地等条件,把多种教学方法优化组合在一起,使其相互配合、相互补充。文中谈到的三种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体验式教学法、趣味式教学法也不例外,需要配合其它传统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参与性,这样才能保证较高的学习效率,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 姜乐仁.启发式教学法浅谈[M].湖北人民出版社,1981.

[2] 温恒福.研究体验式创新教学法——实施新课程的新理念与新技术[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3.

作者:张文文

上一篇:移动GIS通信技术论文下一篇:网络工程信息化管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