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2022-04-20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让我国企业走出去承建国际工程项目成为新常态。制约国际工程项目承建的关键瓶颈主要在于人才。文章首先对“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七个方面给出了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应对路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篇1: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研究

摘要:基于“走出去”战略的大背景,许多中国承包商虽然走出了国门,在国际工程方面得到了发展,但是却忽略了对合同的管理,在对合同进行编制、履行的过程中都存在许多的缺陷和管理不善。合同的编制及签署是业主以及总包商及其各分包商执行工程项目的基础,在工程开始前完善合同管理机制,是工程顺利执行的前提,本文对国际工程中合同管理进行了研究,希望可以对合同管理制度有所帮助。

关键词: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合同管理研究

一、前言

合同管理指工程项目所涉及的合同评审、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索赔、终止以及审查、监督、控制等一系列行为的总称。其中,签订、履行、变更、解除、索赔、终止是合同管理的内容;审查、监督、控制是合同管理的手段。国际工程中的合同管理是整个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主要内容,是工程管理的关键内容,是整个国际工程的核心,也是控制资金投入的关键。合同管理内容主要包括合同谈判、评审、签订后所进行的履行、变更与解除、索赔、争议处理、保险与理赔、付款与结算、档案管理、终止与结束以及合同管理评价的全部活动。要对国际工程管理中的合同管理进行研究,首先应该分析问题,就是明确目前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的现状,从而根据现状分析原因,找出不足,进而完善管理制度,促进我国国际工程发展,帮助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稳步前进。合同的管理贯穿整个国际工程的全过程,涉及工程的前期准备、招标投标、谈判、合同签订、履行、工程的索赔以及反索赔,涉及整个国际工程的质量以及缺陷管理等。因此,有一个良好的工程项目合同管理体制,才能保证国际工程项目的顺利实施。

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现状

(一)合同管理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地位

合同管理是整个国际工程的关键,抓住合同管理才算是抓住了国际工程中问题的本质,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推进我国国际工程承包行业发展。对于国际工程中的工程企业来说,合同管理的完善既可以使企业的生产经营与市场良好的联系与接轨,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从而良好的适应市场,又可以让企业在国际工程的合作中掌握主动权,主动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保证企业安全合作、稳步发展实现企业的经济效益,实现国际工程的合作目的。对于大多数的国际工程项目来说,据统计,合同管理对于整个国际工程项目成败的影响比例占到20%,虽然所占比例如此大,但目前我国对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研究却并不多,这大大阻碍了国际工程的发展。

(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现状

在所有的项目管理中,美国项目管理协会规定的管理体系主要包括:以进度管理、质量管理、费用管理为核心的目标管理,以人才资源管理、采购管理、沟通管理组成的资源管理,以范围管理、风险管理、集成管理组成的综合管理。合同管理之所以没有被列在这九大项目管理中,并不是因为合同管理没其他项目管理重要,而恰恰相反,合同管理已经成为发达国家经济建设的基础,有严格的合同管理体系(如图1所示)。在发达国家的制度中,FIDIC中的每一项条款都要白纸黑字落实在合同中,已经成为工作习惯。但是我国的经济体制因为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无法尽快地投入到法制项目执行的体制,这就阻碍了我国合同管理的发展,合同的权威性受到威胁,从而合同管理的完善更无法提上日程。

三、工程合同管理的主要内容

我们把国际咨询工程师联合会作为例子,工程承包不仅是指合同协议书,它所包含的主要部分是:合同协议书、投标书、中标通知书、合同条款、图纸、技术规范条例、工程量清单、合同价款、工程保修、其他协议和相关文件。因此,合同的管理工作根据以上的内容,可以分为两部分:

(一)要制定管理措施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详细的检查和严格的监督[1]

包含对合同法和相关的法律法规执行情况的检查、实时检查和监控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程度,并且要建立健全工程合同的管理制度。具体可以分为:合同的归口管理制度、合同管理的考核程序、合同归档管理制度、合同用章程序等几个部分。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要严格和认真执行相关的制度,保证工程项目的安全和质量。

(二)定时对合同的执行情况进行严格统计和详细分析

主要内容包括合同造价、履约效率、出现问题的次数、合同变更次数、产生变更原因分析、出现纠纷次数等。

四、工程总承包项目中合同管理的特点

当代的工程都是一些大工程,其结构相对较复杂,参加工程设计、建设的单位和分包商比较多,对参与工程项目的人员,技术要求比较高,对工程质量的要求也更加严格。因此,工程总承包项目中的合同管理,也会因为这些原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主要体现以下几点:

(一)工程总承包项目的总金额较高

每个合同金额也因此比较高,所以,合同管理的经济效益会更显著。

(二)在工程总承包项目执行过程中,所面对的干扰因素相当多

这也相应将使得合同变更的次数逐渐增多,一些大工程在执行过程中,有可能遇到几百次甚至更多的合同变更,这就需要我们根据情况的变更进行多次调整和调节,所以说,合同管理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五、工程项目合同的管理措施

(一)合同的前期管理方法

合同的前期管理主要是为了防范早期风险、减少承包商被索赔的机会、力争做到防患于未然。

1. 要做好工程的勘测设计,尽可能减少工程的变更次数

工程勘测工作的正确性和充分性对于工程的设计和预防工程索赔是具有一定影響的。合同中会明确约定,业主要对提供的水文地质和一些原始资料准确性负责。假如原始资料出现错误,那么必然会对工程的施工造成困难,甚至导致延期,给分包商索赔的机会。因此,在进行设计工作时,先是要认真审查项目的设计方案、工程的顺序和数量、时间的安排,尽量不再进行大的变更。

2. 要编制好招标文件

招标文件是一个合同成功签订的基础,也是签订一个好合同的前提条件。在编制招标文件时,要做到合同中的各个文件内容保持一致,避免产生矛盾。文件用语要做到严谨,反复推敲。引用资料要做到可靠和详细,最好是能反映真实情况。公正的处理承包商和业主之间的利益、合理承担风险。若是工程的价值较高,可要求分包商在投标时,提交单价分析表,作为评标和索赔时的依据使用。

3. 要做好评标和签订合同工作

评标环节时做好对于“特低标”的处理。在合同签订前的谈判中,要尽量拒绝分包商修改合同条款的要求。当分包商在投标时发现招标文件存在问题时,会在合同谈判时提出修改合同的要求,这时一定要从索赔的角度进行仔细分析,对于合理的措施和建议也可适当的采纳。若允许分包商以多种货币进行支付时,要严格按照价格调整公式,在评标时要认真审核和比较(如表1所示)。

(二)合同执行期间的管理

此期间的管理主要由四部分组成,即合同解析、合同档案数据的形成、合同信息系统以及合同索赔管理。

1. 合同解析

就是指对项目工程的承包、法律条款以及双方共同承担相应风险的条约进行详细地解释分析,同时还要对合同条例的更换、证书发放、成本补偿、延期说明、成本变化等进行详细说明[2]。合同解析是标明双方责任的根据。

2. 合同档案数据的形成

就是指将所有合同进行分类然后汇总,存储于相应位置以便后期检索。

3. 合同信息系统

则是指将合同的内容、时间以及所用成本通过媒体数据的形式呈现出来。

4. 合同的索赔管理

是合同管理中的关键部分,它包括反索赔和索赔两个部分,合同管理工作中的前几大部分均是索赔管理的基础,只有积极地采取相应的措施才能减少或避免发生索赔事件[3-4]。在索赔事件发生之后要及时进行分析对比(如图2所示),找出主要问题并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通过对合同条款、工程成本、工程进度以及索赔事件的分析将索赔损失降到最低。

上述几个部分相辅相成,只有将每一步都做到尽善尽美,才能将合同管理工作做到完美。需要注意的是,涉及一些重要问题,比如支付、变更以及工期延长等,需要由业主确定。

(三)实时监督管理调整、让合同管理以动态化形式进行

在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受到各种外界因素或潜在因素的影响,难免会使合同偏离预期目标,所以这就要求我们采用动态化方法,以现场工程进度为基础,实时监控调整合同管理目标,在每次合同有所变更或者有所调整的时候,都应该及时做好原始数据的整理工作以及汇总工作,期间要严格按照合同中所提要求,对整个项目工程进行严谨周密的计划以及详细准确的现场记录,这些都可以为后期合同的变更管理提供有效证据[5]。比如以月为单位设计施工计划、工程施工记录组织每周会签。这些记录都会成为合同管理的重要数据,同时还是处理施工索赔合同的原始数据,以此基础数据为前提,可以更精确的分析出施工进度快慢、合同偏差所在以及偏差出现的原因,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及时做出调整。

(四)分解合同目标及合同事件

在工程项目开始的前期,项目管理组织应该要求相关人员快速熟悉各项合同条款,明确合同内容,了解项目总包商及分包商的职责以及大致工程范围。继而明确项目的总体目标,同时将每个项目的任务落实分配到各个相关专业和时间段。如此一来,项目的总目标就被分解成了各小项、各阶段,对这些小目标进行分工分段管理然后确保质量、技术过关,进而实现整体目标[6-7]。

(五)对合同要进行专业化和科学化管理

除了要对项目管理人员实行必要的项目条款训练,以便全员参与之外,最重要的还是给所有的总承包合同都配备上专业的合同管理技术人员,这些人不仅需要知法懂法还需要有一定的工程经验,他们的任务就是对工程资料以及合同资料进行调查跟踪、汇总整理以及及时存档等[8]。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编号程序及合同管理程序,成立相关的数据库对合同实行统一管理,确保资料的完整性[9-10]。除此之外,随着工程项目的持续进行,项目资料以及分包合同的不断积累,需要进行管理的数据越来越多,如果单纯借助人工已经无法快速准确的查阅资料,不能依靠回忆来维系各资料之间的关系。所以,我们还需要借助媒体计算机等相关信息技术,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开发,建立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将项目数据做好整合处理。

六、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的合同管理体制是我国国际工程发展的薄弱环节,也是我国承包工程进一步走向国际市场的一大障碍,阻碍了国际工程承包的发展道路。本文通过分析了我国目前的国际工程中合同管理的现状,了解了目前存在的问题,对我国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合同管理进行了探究,希望可以完善我国国际工程的合同管理体制,推动我国国际工程发展,从而推动经济发展,提升我国国际地位。

参考文献:

[1]胡承鸣.FIDIC合同索賠在国际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中国设备工程, 2019(18):34-35.

[2]张水波.国际工程合同管理:中国国际工程企业的必修课[J].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9(09):30-32.

[3]董娇娇.如何提升国际工程项目中的合同管理[J].国际工程与劳务, 2019(09):36-38.

[4]王瑶瑶.国际工程项目的合同风险浅析[J].现代商业, 2019(23):96-97.

[5]何永艳.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风险及对策分析[J].国际公关, 2019(07):155-156.

[6]尹远钟,康延领,唐文哲,张旭腾.国际工程EPC项目合同管理案例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 2019,17(07):83-88.

[7]梁庆.国际工程承包合同管理需要注意的几点事项[J].工程建设与设计, 2019(13):283-285.

[8]朱升华.浅析基于PPP模式的国际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和控制策略[J].价值工程, 2019,38(19):51-53.

[9]张兴旺,穆诗煜.国际工程不同项目管理模式的合同体系[J].工程造价管理, 2017(06):80-86.

[10]王丽,曹勇飞.浅议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合同管理[J].化工管理, 2017(27):74.

作者:李豫红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篇2:

“一带一路”倡议背景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

摘要:“一带一路”倡议让我国企业走出去承建国际工程项目成为新常态。制约国际工程项目承建的关键瓶颈主要在于人才。文章首先对“一带一路”建设急需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状况进行了分析,并分别从七个方面给出了人才培养的模式与应对路径。

关键词:一带一路;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

一、引言

2013年习近平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简称“一带一路”战略)。“一带一路”伟大倡议蓝图的提出,为我国企业纷纷“走出去”承建国际工程项目带来了极大的机遇[1]。在“建设—转让”(BT)“建设—经营—转让”(BOT)“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及“工程总承包”(EPC)等方式下,我国企业积极承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电力工程项目、海洋工程项目、铁路公路工程项目、港口机场工程项目[2]。2017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签订国际工程承包项目合同7200余份,合同金额达1443.2亿美元,占同期对外承包国际工程新签合同金额的54.4%,同比增长14.5%,完成营业额855.3亿美元,占同期总额的50.7%,同比增长12.6%。近年来,中国企业承建“一带一路”国际工程项目呈现出以下五个特征:一是承建规模逐年扩大;二是承建速度逐步加快;三是承接领域越来越广;四是承建竞争力逐渐增强;五是“走出去”的承建企业越来越多。

二、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现状

我国企业“走出去”承建“一带一路”国际工程项目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工程项目合作程度越来越深,合作领域越来越广。但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严重短缺。即使像中国建筑、中国铁建、中国电建、中国中铁、中国中车等这样的特大型企业,随着它们在国际领域的业務不断拓展,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员数量也亟待增加,质量亟待增强。国际工程不同于国内工程,需要专业性较强的人才来管理。我国承建的国际工程项目中不仅包括国内工作人员,还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当地的工作人员,文化习俗与宗教信仰的不同增加了管理人员的管理难度。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素质,包括能够长期适应国外工程管理岗位;具有强烈的使命感与国家荣誉感;具有良好的国际工程职业道德素养;扎实的国际工程技术能力和背景;良好的外语能力、沟通能力、谈判能力、激励能力和人际关系能力;快速决断能力和临场处置能力;较强的组织资源协调与管理能力;熟悉国际商务、法律法规及风俗习惯等。行业与企业调研后发现,尤其缺少具备上述综合素养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更加缺少具有多年国际工程一线项目经验的指挥人才以及能够承担对“一带一路”国家当地员工进行培训和指导的高级管理人才。因此,多元化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所急需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是高校、企业与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三、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与路径

(一)采取订单式培养模式,设立企业冠名班

“订单式培养”模式是企业根据实际用人需求,向高校提交人才培养的订单,是一种“按需生产”的人才培养方式[3]。企业需要什么性质的人才,高校就培养什么性质的人才,不存在人才培养的资源浪费,可以较好地做到人才培养的有的放矢。最初德国采用“订单式培养”的实习教育模式是建立在其整体教育体系和优良产业结构基础之上。事实证明,德国的“订单式培养”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推动并让德国的工业体系领跑于世界行业多年。德国广大的企业非常热衷于向高校提交它们需要的人才订单,其中很多是市场上短期难以找寻的特制式、零散式人才订单。可以说,“订单式培养”模式有效地帮助了企业解决用工难题,实现了教学与市场的“零距离对接”。

针对“订单式培养”模式,企业可以在高校设立专门的企业冠名班。例如设立“中国铁建班”,就是中国铁建向高校下订单培养“一带一路”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企业冠名班将人才培养与训练从企业前移至高校,缩短了新员工的适应期,降低了企业人力成本。冠名班有利于提高企业在学生中的口碑。企业与高校只要在人才培养方案、学生管理方面共同协商好,学校专业教师与企业指导教师做好互动交流,可实现冠名班的“双赢”。

(二)采取针对式培养模式,开展短期专题培训

“针对式培养”模式是针对某个行业、某种工程项目、某种岗位性质而开展的人才培养模式。例如前文说到的,我国企业积极承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电力工程项目、海洋工程项目、铁路公路工程项目、港口机场工程项目、农业工程项目等等。那么高校就可以针对电力、农业、水利等行业培养,针对海洋工程、铁路工程、机场工程等项目培养。“针对式培养”模式需要高校做好一线市场调研,避免高校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一窝蜂”现象与无序竞争,防止人才供应的扎堆与人才荒的两种极端现象。

短期专题培训吻合“针对式培养”模式,高校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海洋工程、铁路工程、机场工程等项目开展短期专题人才培训。例如由中国电建承建的巴西的美丽山二期特高压输电线路工程,高校可以为该工程开设特高压工程项目的短期专题培训班。又如中国中铁承建的孟加拉国帕德玛大桥及河道疏浚工程,高校可以为该工程开设桥梁与河道工程项目的短期专题培训班,专门为该工程进行人才培训。

(三)采取急诊式培养模式,向专家“把诊问脉”

“急诊式培养”模式是我国承建企业遇到建工程项目难题时,临时派驻技术、管理等相关项目组人员赴高校进行培养上的“求医问药”。该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有效防止“病急乱求医”现象,要选好心仪的高校、匹配的专业、资深的专家教授进行把诊问脉。鉴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众多,各个国家有着不同的国情与地理[4],而且不同国家对工程项目的要求与理解不尽相同,因此,我国企业在承建国际工程项目中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实属正常。

针对“急诊式培养”模式,企业与高校可以联合展开专家咨询研讨。企业员工带着“一带一路”工程项目建设中出现的难题,在专家咨询研讨会上好好地“求医问药”。主要解决以下六个W一个H。什么工程的问题(Who)?什么性质的问题(What)?怎么产生的问题(How)?项目哪个阶段的问题(Which)?什么原因产生的问题(Why)?项目什么部分产生的问题(Where)?项目进展到什么时候产生的问题(When)?等等。

(四)采取定制式培养模式,设置个性单元矩阵

不同于“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具体用人单位需求人数较少、岗位较分散、性质较特殊的特征,“定制式培养”是高校在做好市场调查、企业走访调研后,研究选定某些特定人才需求的工程企业单位为合作伙伴。高校与企业双方在平等互惠的前提下签订“定制式培养”模式的人才培养合同,依据合同规定实施定向人才培养,并向选定工程企业单位提供所需特定人才的一种培养模式。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工程企业众多,不同企业各有特点,高校可以根据自身能力选择当地工程企业为合作伙伴,为其培养特定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

针对某些特定人才需求企业与特殊需求岗位,可以开展个性单元矩阵进行国际工程项目人才培养。例如针对国际工程项目的菲迪克合同(FIDIC)的学习,以解决如何应用和实施FIDIC合同条件,提高工程承包风险防范意识,解决国际工程合同纠纷,增强项目管理人员专业素质和管理水平,提升我国承建企业在“一带一路”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五)采取互补式培养模式,建立“校中企”与“企中校”

“互补式培养”模式是高校与企业各自发挥自身优势,弥补各自不足,双方对人才培养共同负责,实现人才培养过程的优势互补。高校充分利用自身的理论优势、师资优势与体系优势,企业充分利用自身的岗位优势、实践优势与市场优势。高校与企业的“互补式培养”模式可以充分发挥理论联系实践的优势。在人才方案的制订上,设置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拓展课,优化好“理实一体”培养时间,把理论学习与实践实训有机结合,形成“理中有实+实中有理”的糅合培养。

“互补式培养”模式可以通过“校中企与企中校”来实现。“校中企”通过校企合作平台,构建校内实训基地,实现企业进学校、车间设课堂的人才培养方式,将课堂教学与生产实践紧密糅合。“企中校”由工程企业提供教学场所、设施设备、专业师资、顶岗实训等,高校参与教学管理,采用“半工半读”或“模块教学”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高校与企业的“互补式培养”把“校中企”与“企中校”的二者优势互补,避免了二者在人才培养上的不足。

(六)采取外包式培养模式,联合中外高校资源

外包是指做好自身核心事务,把非核心的事务模块与流程交由其他专业机构完成。由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的国际工程项目存在复杂性与不确定性等特征。因此,单一高校里很难培养出一种可以通吃天下的项目管理人才。“外包式培养”模式就可以解决上述难题,我国高校根据市场需求,把人才培养的某些环节外包当地高校代为完成。例如中国高校跟欧洲高校合作,可以培养出适合承建欧洲国际工程项目的管理人才;若跟非洲高校合作,则可以培养出适合承建非洲国际工程项目的管理人才。

目前,我国企业已经在“一带一路”沿线61个国家与地区开展国际工程项目,涉及东盟、西亚、南亚、中亚、独联体与中东欧等多个国家与地区。需要我国高校对“一带一路”的国际工程进行调研,了解这些工程项目的进度与人才需求,了解工程项目所在地的高校特征、师资情况、专业设置等。双方根据校际联合培养合同,共同为“一带一路”当地的工程项目培养符合实际需求的项目管理人才。

(七)采取分段式培养模式,开展中外校企合作

“分段式培养”是高校把国际工程项目人才培养划分为三个阶段:理实一体培养阶段,把书面学习与实践锻炼有机结合;校内实训培养阶段,与企业合作设立校内综合实训室;校外企业顶岗培养阶段,根据企业需求,灵活安排学生进企业顶岗实习。有些阶段可以在校内进行,有些阶段需要在校外进行,甚至有些培养阶段需要结合“一带一路”倡议要求,跟工程項目所在国的企业结合进行联合人才培养。

高校把学生放到国外企业进行跟岗实践是个大胆尝试,也是人才培养真正融入“一带一路”的体现。在学生走入工作岗位成为准职业人之前,就让他们提前熟悉“一带一路”国际工程建设岗位,了解国外企业对工程项目的要求与规则,熟知他们的做事风格。这样做有利于今后与国际企业的更好合作,熟悉国际同行竞争者的做法,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四、结语

“一带一路”倡议蓝图的提出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5],它必将为实现中国梦作出重要的经济贡献。在“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国企业纷纷走出去承建国际工程项目,而这一切的兴起需要专业化的工程项目管理人才作为支撑。高校对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培养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随着我国企业国际影响力的与日俱增,承建的国际工程项目领域越来越广,需要的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越来越优。为“一带一路”国际工程项目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是一个持续值得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  徐博文.职业教育耦合“一带一路”的发展机遇及策略[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33):25-27.

[2]  戴军.“一带一路”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人才的素质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7,39(7):168-169.

[3]  张彤.民办高校日语专业“订单式”培养模式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29(2):126-128.

[4]  徐飞.“一带一路”背景下外语高等教育改革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37(12):45-46.

[5]  郭蔓娜.“一带一路”视阈下高职商务英语口语教学现状及对策[J].河北职业教育,2018,2(4):41-43.

作者:戴军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论文 篇3:

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PPP模式的应用与实践要素探索

【摘要】近年来,全球经济化的程度在不断的加深,国与国之间的交往也越来越频繁和紧密了,在此背景下,国际工程项目的规模在不断的扩大,与此同时,项目的种类也在增多。为了提升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整体水平,就有必要引入PPP模式,以此来采取有针对的管理,不断的优化管理的过程和模式。本文首先分析了PPP模式的应用的优势,进而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措施,以期能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可供参考的意见。

【关键词】国际工程;项目管理;PPP模式;应用实践

【DOI】10.12334/j.issn.1002-8536.2021. 26.054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模式也在不断的改变。伴随着国际工程项目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单一的合作模式已经无法满足需求,多样化的合作模式既是顺应经济发展的步伐,也是对国际工程企业管理水平的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PPP模式应运而生。该模式属于一种公私合作的模式,也就是说企业跟政府之间应该是一种长期合作的关系,并在合作的过程中推动工程建设项目能够更好的完成。将该模式应用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具有其独特的优势,应该要善于研究和探索,结合自身企业的竞争优势,以此才能发挥出该模式的价值和意义,提升国际工程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

1、将PPP模式应用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优势

首先,不仅能够减少政府的财政预算,还能与企业进行互补[1]。使用该模式能够在一定程度减轻政府工作的压力,最为关键的是能够减少政府的财政压力。同时,在项目中不断加大PPP模式的应用程度,能够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协作,促使政府与企业之间能够实现优势互补,这样才能将政府与企业各自的优势充分的凸显出来,以此来实现合作共赢的目标。并且,能够让项目工程内部所有的成员形成战略联盟,在合作的过程中能够将各方的利益都协调好,以此来促进国际工程项目的发展[2]。其次,合理的对风险进行配置。在该模式初始的实施阶段就能对风险进行合理的分配,这样就能促使参与的各方都能承担一定的风险。同时,也能够有效的控制好投资商方面的风险,并且也能够减低融资难的难度。最关键的是,政府也相应的承担了一定的风险,这样有利于政府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以此来有效的控制住风险[3]。

2、PPP模式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措施

2.1 项目立项阶段的应用

在项目的确立阶段,首先,政府部门要带头建立PPP项目,在此基础上相关的负责人应该要对项目的情况掌握的十分清楚,依据项目的实施要求来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并且按照相关的规章流程来完成后续的工作。其次,制定项目报告。要对国际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进行了解,并对此进行分析,以此来制定出合理的项目报告和实施方案。相关部门应该要详细的阅读项目实施方案,对其中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提出异议。项目方案得到审批后,要对相关的流程以及标准要求进行明确,提升项目方案的可操作性。最后,要确定工程项目是否值得投资[4]。在分析的过程中不僅需要考虑到相关部门的财政能力,还需要考虑到工程建设项目是否能够获利,以此来确保是否进行投资。同时,对于投资的规模和方式也需要进行明确,并且应该要及时的出示相关项目的确立公告。

2.2 在前期准备阶段的应用

要注重在组织机构设立和权益设定阶段,应该要依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对施工中各个主体的权利和义务进行明确。同时,应该保证履行合同中的各项权益,需要注意的是,在履行的过程中应该要及时的向相关部门进行报审。此外,通过对参与各方的情况进行全面的分析,并且多听取各方的意见,这样才能更加的明确各方的权益。

2.3 在招投标阶段的应用

在PPP模式下,国际工程项目的招投标形式一般都是按照工程外包的形式进行的。因此,不仅需要对所在国的金融机构进行综合的分析,还应该综合分析当地的建筑机构和人力资源机构,在评价和分析的过程中应该要将重点放在风险的承担能力以及技术资源等方面,以此来选择优秀的中标机构。招标文件在技术标评审中,关于设计对PPP项目的理解、设计具体内容、成本控制、监控管理、质量保障、进度管理等措施涉及的主管评分项有11分,关于设计业绩、获奖等客观评分项也有11分。虽然评分项很多,但在中标人后续管控中缺少相应的具体要求。招标文件中对涉及到评分项的总包单位提出的要求就比较明确,要求投标人在投标文件中提交项目进度计划、劳动力投入计划和施工机械/工器具投入计划。提升PPP项目管理质量,理应在专用协议中明确详细的设计管控办法,包括以下五项要点内容:

(1)PPP项目设计组织机构及人员职责分工;

(2)PPP项目设计管理相关制度;编制设计进度计划(施工图设计、二次深化设计进度),确定关键节点(土建、机电安装、装饰装修和园林景观等图纸);

(3)设计项目工程变更的程序及考核;

(4)设计协调相关内容:报告审批制度,现场服务、与业主监理等相关方的沟通;

(5)设计在设备、材料采购过程中的工作。

2.4 在项目实施阶段的应用

实施阶段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项目工程建设的质量,因此,应该要着重的分析在PPP模式下国际工程项目管理应用的方法。在工程项目实施的阶段一定要严格按照合同执行,不能擅自更改建设方案。在实施阶段应该要将重点工作放在风险防范上面。在项目的初始阶段,就应该对所有的风险进行识别、预测和分析,在此基础上来制定出有效的应对方案。在制定的过程中应该要对风险的初始值和最终值进行明确,以此来合理的分配风险。在风险的承担方面应该要依据参与各方的实力而定,这样就能确保参与各方都有很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参与到项目建设中的各方都应该要提前做好风险防范措施,要主动的履行自身所承担的风险防范职责,以此来将项目建设的风险降到最低,确保国际工程项目建设能够及时、顺利、高效的完成。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在施工的过程中很可能会出现转让或终止的情况,应该要提前考虑到这些问题,并制定出紧急的预防措施。在应对风险时应该要全面的分析,并慎重的选择,选择出最优的应急方案,以此来保证项目工程施工能够按时完成,不会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为切实加强PPP项目设计工作,实现项目施工深度融合,则需要在专用协议中明确联合体牵头人总承包单位的责任,由总承包单位加强对设计单位以及设计单位内部各有关人员、各部门的考核,要建立设计部门内各专业投资分配考核制。施工图设计开始前按照初步设计过程概算,将工程投资按专业进行分配,并分段考核。下段指标不得突破上段指标。哪一专业突破指标时,应首先分析突破原因,用修改设计的方法解决。必须注意的是,在PPP项目的实施过程中,不可预见的因素很多,不可避免的会发生一些设计变更。设计变更是指设计部门对原施工图纸和设计文件中所表达的设计标准状态的改变和修改。设计变更是工程变更的一部分内容,因而它也关系到进度、质量和投资控制,工程总承包单位必须加强设计变更的管理,对规范各参与单位的行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工期,控制工程投资等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体现工程项目管理工作的精细化,设计变更费用一般应控制在建安工程总造价的5%以内。项目设计小组有一项重要职责是对设计变更进行技术经济比较,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对非发生不可的变更,则设计变更发生越早越好。变更发生得越早,则损失越小,反之就越大。为此,要建立相应的项目设计管理制度,尽可能把设计变更控制在设计阶段,对影响工程造价的重大设计变更,需进行由多方人员参加的技术经济论证,获得有关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进行,使工程造价得到有效控制。

同时,应该在资源的分配上利用好PPP模式。在国际工程项目建设过程中PPP模式对资源起着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应该要利用好这一管理模式,以此来合理的分配资源。在对人力和物力进行分配的过程中,应该要考虑到具体的施工时间和施工地点,并按照施工方案的需求合理雇佣当地人员进行工作。使用该模式来对资源进行分配还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优点,就是能够按时给工人结算工资,并且是按照多劳多得的方式分配工资的,以此来提升项目工程管理的整体质量。还应该强调的一点是,在工程监管方面也应该要发挥出该模式的作用。相关的部门应该肩负起自身的监督职责,对整个工程项目进行全过程的监督和掌控,一旦发现问题要及时汇报。应该要对各个主体的责任进行明确,由于国际工程项目施工涉及到的主体方比较多,因此,有必要将各利益方凝聚成“利益共同體”,协同合作,共同承担责任,形成规模效应,从而保证各方能够共同的享受国际工程的经济效益。这样能够提高各个主体方监督的积极性,能够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同时,提升国际工程项目的整体经济收益。

3、其他需要注意的事项

首先,应该要加强动态管理。在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过程中应该要在施工的过程中加强监督和管理,确保各项资源都能够合理的分配。为了更好的凸显出PPP模式的优势,动态管理至关重要,以此来对人力资源进行有效的分配,提升各项资源的利用效率。在施工前应该要做好项目的评估工作,要严格把控好项目规划、调查研究以及立项等环节的工作。最关键的是应该要及时对项目的情况进行公示,在公示的过程中需要利用PPP信息化管理。同时,要做好考评工作,对施工项目的情况进行实时的跟踪和评估,以此来提升工程项目监督的效果。

其次,要在国际工程PPP模式中对政府和合作伙伴加强管理。与项目所在国的政府保持良好密切的关系,随时了解政府信息和政策导向,引导政府推进项目并发挥政府倡导者、促进者和监督者的作用。同时,需要选择优质的合作伙伴,明确合作伙伴各自的权责利,做到权责清晰,信息共享,协同合作,在项目建设的过程中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要全面的分析工程项目中的经济指标和质量指标,并对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风险进行预测。

再次,应该对产生风险的因素进行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评估风险带来的损失。合理引入第三方评价机构,实现更加专业化、透明化的管理,降低风险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还应该强调的一点是,当地的政府部门应该发挥出自身的监督和管理的作用,确保施工能够按时完成。对于国际工程企业来说,在管理中应该要加强细化管理的模式,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应该要加强与当地人力资源机构的联系,以此来提升工程施工的效率。总之,应用好PPP模式的关键在于能否发挥出合作关系的作用,只有放大合作关系的作用,才能提升国际工程项目建设的整体水平。

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更好的进行国际工程项目管理的工作,应该要意识到将PPP模式引入其中的重要性,并在应用的实践中不断的去完善各项实施的措施。应该要将PPP模式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渗透到施工的全过程中。在实施的过程中也需要把握好重点内容,不仅需要做好风险防控措施,还应该要对施工的每一个环节严格把关和管控,由此才能将PPP模式的优势显示出来,实现各利益相关方互利共赢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刘玉猛.PPP模式下国际工程风险分析与防范措施探究[J].工程技术研究,2020,5(3):199-200.

[2]李丽,丰景春,张可,等.国际工程PPP项目财务风险治理策略组合优化研究[J].工程管理学报,2019,30(5):60-65.

[3]朱升华.浅析基于PPP模式的国际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和控制策略[J].价值工程,2019,38(19):51-53.

[4]郭小伟.基于PPP模式的国际工程项目造价管理和控制[J].管理观察,2018(18):16-17.

作者:冷眉

上一篇:我国民办高校财务论文下一篇:营销专业汽车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