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党建引领学风建设论文

2022-04-30

摘要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也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途径。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以及自身的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创新工作模式。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高校学生党建引领学风建设论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高校学生党建引领学风建设论文 篇1: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探索

[摘 要]当前,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应坚持以人为本,以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以我党先进的理论、奉献的精神、科学的态度教育、感谢青年学生党员,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坚持全面协调,建立科学的工作体系,加强内涵建设,锻造工作队伍建设,创新活动平台促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可持续发展,有条不紊地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是我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最新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举措和根本途径,是高校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保证。胡锦涛同志指出:“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推动历时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因此,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坚持全面协调,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体系可持续发展,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努力探索学生党建组织的新思路、新方法、新模式。

一、坚持以人为本,贯彻党建教育理念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将以人为本的理念贯彻和体现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应掌握学生党员及青年学生的思想特点,寻找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提高学生党建工作的针对性。

(一)以学生思想特点作为党建工作的切入点

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具备初步的专业知识基础,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和分析判断能力,思维活跃,创新意识强,但同时也不同程度地存在信仰沙漠,主要表现为理想信念模糊、组织观念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等。学生党建工作要秉承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适应和掌握大学生的思想特点,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用科学发展的要求审视大学生党建工作,增强党建工作的时代性。

(二)以先进的理论武装全体党员

理论知识的学习,是学生党建工作的头等大事,要引导学生深刻认识到只有加强党员理论修养,提高思想政治斗争的的自觉性,才能成长为自觉的共产主义战士。要着重于抓住三个层面,开展有针对性地组织学习:一是针对全体党员的继续教育,如组织生活时集体学习党的基础理论知识、分党校跟班听课、听取有关讲座、阅读党建辅导读物。二是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和学生骨干的理论教育,要规定书目、定学习计划、做好读书笔记。三是针对面上广大青年学生的政治学习,在新生刚入校期间,要以讲座、录像等形式给全体新生开展党的基本知识讲座,并以班级为单位,成立“双学”小组,开展各类理论讲座、自学讨论、参观奉献、义务劳动等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同时要以网络为载体,推动网上共青校的工作,引导团员青年加强网上党、团知识的学习。

(三)以奉献的精神要求全体党员

要鼓励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主动承担社会工作,如建立学生党员社区工作站,开展各类志愿服务工作,增强党员意识的培养,体现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二是做好帮传带工作,高年级的学生党员指导低年级的学生党员开展工作,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班主任助理,协助做好青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学业“帮扶计划”,指导困难学生提高学业,引导学生健康成长成才。

(四)以科学的态度感染全体党员

在党员教育与管理的过程中,要秉承科学的态度和理念,尤其要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深深地感染青年学生,要加强学生党员目标管理,给党员定目标、提要求,在学习、工作、生活方面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做出典范。

二、坚持全面协调,推进党建工作可持续发展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体现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就是要明确思路,构建科学的党建工作体系;全面加强内涵建设,夯实工作根基;实现工作队伍的优化配置,为落实党建工作提供保证;创新活动载体,拓展党员教育与管理途径。

(一)明确思路,构建科学的党建工作体系

高校基层党组织是党在高教战线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教育路线、方针、政策的宣传者、贯彻者,高校党建的各项任务,最终都要落实到基层党组织。因此,首先要明确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原则,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改进大学生党员发展和教育工作,把优秀青年学生凝聚到党的队伍和事业中来,做到“一年级抓基础教育;二、三年级重点做工作积极发展党员;高年级重在发挥党员作用”。其次,要建立在校党委、院党组织统一领导下的良好基层党建工作系统,院党总支、学生党支部对发展学生党员的数量和质量进行总体控制,指导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学风建设和综合素质拓展中发挥作用;院分团委要对团员青年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的普及教育并重点做好“推优入党”工作;分党校负责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系统培训和教育工作。同时,针对学生党建工作基层力量比较薄弱的情况,可实行有关教师党员过双重组织生活的组织管理模式,安排教师党员到学生党支部做组织发展工作,并开展学生的日常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另外,还要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作用,让学生党员意识到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是党员的义务,要自觉培养这种意识,使之形成自己的习惯。这样,即形成了“校党委及院党总支统一领导,学生工作系统分工负责,学生党支部具体落实,学生党员积极参与”的基层学生党建工作格局。

(二)加强内涵建设,夯实工作根基

1.科学规范的工作制度是前提。要制定和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推动学生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如《高校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责》、《学生党员继续教育制度》、《党员目标管理手册》、《学生党员责任书》、《组织“推优”工作细则》、《党员民主评议制度》等规章制度要覆盖基层党组织日常工作的各个方面,并在工作中得到严格执行。

2.健全完善的组织生活是保证。学生党支部要始终坚持组织生活制度化、正常化。根据党支部的实际情况,制定好四项制度,一是定期召开支委会,研究支部工作,安排学习计划;二是支委会定期向支部大会通报工作情况,接受全体党员的民主监督;三是思想汇报制度,要求每个学生党员定期向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情况;四是民主生活制度,坚持每月召开一次党小组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重视了组织生活制度化,加强了对党员的组织管理,党员的党性和组织纪律性才会普遍增强。同时,学生党建工作也应尽力拓宽和丰富党员组织生活的形式,采取积极互动和多样化的方式,如党日活动、主题交流会、感悟分享会、支部共建等,形式新颖、富有深刻教育意义,使学生党员通过组织生活做到在研究中加深理解,在讨论中启发觉悟。

3.严格高效的目标管理是手段。基层党组织要建立目标管理体系,落实《党支部目标管理制度》、《党员目标管理制度》,认真开展中期和年终考核,并且通过时时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找出党员存在的不足及基层党建工作中存在的漏洞,及时予以纠正。党员目标管理制度的实施,有效地杜绝了学生入党后“放养”状态,增强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培养,明确自身责任和义务,履行党员职责。

4.高质量的党员发展工作是重心。在发展党员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党章》规定,始终以《中国共产党党员发展细则(试行)条例》及《基层组织工作条例》为根本指导方针,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有计划地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搞突击、不搞关门主义。把好党员发展中的“五个关”,即培养教育关、党校学习关、优秀团员推荐关、专业学习关、政审考察关。在党员发展规模上,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

(三)加强工作队伍建设,为完成党建工作提供坚强保证

大学生党建工作队伍是学生党建和思想教育的骨干力量。为此,基层党组织要努力做到:按照“高质、高效、精干”的原则选好人、用好人、育好人,建立一支专兼职辅导员(班主任、导师) 队伍,并以此作为学生党建工作的骨干队伍;二是以选好学生党支部书记和委员为重点,建立一支以学生党员为主体的党建工作队伍;三是建设一支业务过硬的党员发展工作组织员队伍,由党龄较长、党性修养好、理论水平较高、熟悉党员发展工作的同志组成,协助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四是强化团组织“推优入党”的作用,充分发挥入党积极分子和全体学生的作用,延伸党员发展工作的手臂,在组织发展过程中充分走群众路线,确保学生党员的群众基础,确保学生党建工作的质量。

(四)创新活动载体,拓展党员教育与管理途径

目前,在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中存在一些弊端,如学生党员教育缺乏创新性,学生党员的管理缺乏持续性,如何实现学生党员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基层党建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要探索“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党员教育模式,拓宽大学生党员教育平台。

1.在革命传统教育中,净化心灵、磨练意志。革命传统教育不能丢,它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学生党支部要开展多种形式的组织学习活动,缅怀革命者的光辉业绩、顽强斗志的光荣传统,用他们无私无悔、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教育自己;同时,要结合时事,引导学生党员分析讨论,明确政治立场,坚决同包括“法轮功”、“和平演变”、“台湾独立”在内的一切破坏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经济建设、政治安定的言行作斗争。总之,要通过革命传统教育,将党的光荣传统发扬光大,引导青年学生党员作好党和国家伟大建设事业的接班人。

2.在校园文化活动中,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学校是一个“囊括大典、光大学术、追求真理”的地方。她以包括课内和课外的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经纬,将学校、老师、学生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推动着大学的发展。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熏陶力和凝聚力,作为学生党员,不仅要看到这些活动的现实作用,而且要思考其潜在的影响力,并以实际行动组织和参加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倡导优良学风建设。将学生党员教育与先进的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有利于开阔人文视野,比较不同的文化流派,培养正确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比较不同的志趣爱好,陶冶高雅文明、科学民主的情操,提升个人道德素质和情操。

3.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感悟生活,升华境界。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每一位中国人都为自己生活在这个国度而感到自豪和骄傲,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验社会、服务社会的重要环节,以学生志愿服务队、学生党员暑期社会实践、党员基层(社区)工作站等形式,引导大学生党员以及所长,奉献青春,为社会服务,自觉增强党性修养,充分发挥模范作用,培养“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热爱人民、服务人民的观念。同时,通过实践,也教育党员自己要珍惜青春时光,认真学习,巩固基础知识,将来认认真真、扎扎实实的为民工作、为民谋利。

4.在优秀典型教育中,引领大学生健康成长。创新形象、树立典型,一直是我党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抓手。当前,有少数大学生学习不严谨,缺乏实事求是做学问的态度,自我管理意识较弱。通过开展一系列大学党员的先锋模范建设活动,如“党员学业帮扶计划”、“班主任助理制”、“党员宿舍管理站”等,培养和树立一大批优秀学生党员标兵,使大学生找到榜样、找到目标,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典型教育活动,也加强大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吸引力和辐射力,增强了学生党员本身的自律意识,也有效地感染和带动周围的同学共同进步。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社会和谐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力保证,要起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根本宗旨,育人为本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根本目标,全面协调可持续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要求,面对新的历史形势,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一切工作环节,夯实工作根基,推动大学生党建和思想政治教育新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Z].党建,2007(11):4-21

[2]曹文军.关于高校党建管理创新的思考[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8,8(4):80-82

[3]左惟.创新精神与高校学生党建[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10(6):128-130

[4]徐道宣.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08,25(6):65-67

[5]谢芳.加强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08,22(3):50-53

[6]徐万群,唐桂芳,叶育旺.科学发展观视野下高校党建工作的创新[J].当代教育论坛,2008(9):16

[7]刘飞.新时期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与研究[J].高教高职研究.2008(下旬刊):180-182

[8]潘淑云.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思考[J].安顺学院学报.2008,10(6):45-47

[9]袁颖.增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效性的探讨[J].理论前沿.2008(21):48

[10] 王瑾.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与实践[J].法制与社会,2009,1(上):278

[11]郝秀芬.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J].基层高校,2009(2—3):67-68

[12]张庆领.关于高校党建工作的几点思考[J].科教文汇,2009,(下旬刊):31

[13]李俊.积极探索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J].党建研究,2009,(上):19

[14]撒承贤.新时期创新高校党建工作的若干思考[J].宁夏党校学报.2009,11(1):35-37

作者:毛 敏

高校学生党建引领学风建设论文 篇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创新探析

摘 要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也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途径。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以及自身的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创新工作模式。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学生党建工作模式,加强新时期大学生党建工作探索和实践的大胆尝试,整个模式涵盖指导方针、制度体系、实施模块、组织环境和特色创新五个方面。文章分别从实施条件、实施模块以及实施成果进行论述。

关键词 高校 学生党建 创新模式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也是加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根本途径。在新时期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所处的环境、担负的任务以及自身的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为此,高校应该积极探索学生党建创新工作模式。近年来,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党委围绕“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主题开展一系列党建活动,并结合学院基层党建工作的实际情况,切实把握学院基层党建工作的普遍规律和主要问题,积极探索构建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

1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解读

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以“选苗工程”、“培育工程”、“引领工程”三大工程为统领,以组织架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保障条件、平台建设五项举措为支撑,进一步明确学院基层党组织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建立健全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骨干的培养、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积极构建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实践模式和长效机制。整个模式由指导方针、制度体系、实施模块、组织环境和特色创新五个部分组成,如图1所示:

图1 能源与电气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

2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实施条件

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在探索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的过程中,从制度上保证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在基层得以贯彻落实,从组织环境上保证了单位各项中心工作得以有效推进,是积极响应党中央“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和江苏省组织部、教工委“深入实施大学生党员素质工程”的具体实践。

2.1 指导方针

近年来,为贯彻落实中央、教育部、省教育工委关于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有关要求,河海大学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关于印发《河海大学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方案》河海委发〔2012〕12号》)。2012年,为迎接党的十八大召开,深入贯彻落实“基层组织建设年”各项工作,河海大学出台《关于开展2012年度河海大学党建课题研究的通知》(河海委组[2012 ]11号),积极鼓励各单位申报党建课题,进一步促进基层组织对党建工作的研究,切实把握学生党建工作的基本规律和主要问题,更好地促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发展。

近三年来,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积极响应党中央和江苏省组织部、教工委的文件精神,围绕学校、学院中心任务,遵循“创先争优”主线,围绕“基层组织建设年”开展了系列党建活动,并分析研究、部署实施院内党建各方面工作所总结的相关成果,才初步形成高校二级学院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

2.2 制度体系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须高度重视制度体系建设。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结合学院特色,制定了系列制度,其中包括规范性制度、保障性制度和激励性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学生党建工作有效开展。

首先,通过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学生党建工作。能源与电气学院制定了《能源与电气学院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指南》,从党员的工作细则、规范发展学生党员工作程序和手续、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过程考核等方面规范学生党员发展。同时,学院建立了公开竞争性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长效机制,学生党支部书记通过自荐、党员推荐、民主测评、综合面试等环节公开竞争性选拔产生。

其次,通过开展多项活动,保障学生党建工作有效开展。一是做好入党积极分子的“选苗工程”,从选苗、思想培养、实践锻炼、考察“四个环节”入手,把大批优秀青年学生吸收到党内。二是启动学生党员“培训工程”,从理论、政策、实践三个篇章加强对全体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三是建立公开竞争性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长效机制,从政治素质、思想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和群众基础五个条件选拔党支部书记。

最后,通过完善党员奖惩机制,调动学生开展活动的积极性。在选苗工程中,主要以学习勤奋和工作积极两项指标为激励考核条件。在培育工程中,明确党支部书记的奖惩机制。在引领工程中,通过建立党员能力素质、党员教育培训以及党员管理服务三个体系,从党员骨干的素质和修养、优化学生支部设置、党员骨干监督考核、工作满意度测评几个方面保证党员骨干的引领作用。

2.3 组织环境

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不仅从组织架构、队伍建设上充分保证人力,而且从积极搭建平台,保证财力物力落实到位,充分保证学生党建活动的开展。

首先,各级党组织机构完善,设置合理。截至2012年11月,能源与电气学院党支部共39个,其中教工党支部6个,学生党支部33个。各年级党支部数目分别为:研究生17个,2009级7个,2010级4个,2011级1个,2012级1个。党支部设置及党员分布情况具体如表1:

表1 能源与电气学院党支部设置及党员分布情况

其次,积极搭建平台,打造基层党建品牌。一是通过教育培训基地,定期开展对教师党员和学生党员的教育培训,并通过支部联建活动,充分调动全院党员的学习积极性;二是围绕“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开展系列活动,并充分利用党建创新基地,充分展示了党员的创新活力;三是通过开展党史教育活动、学术交流活动、党员走进红色教育基地等活动,使基层组织真正成为党日活动的基地;四是重视党建活动室的作用,展示党建成果,并从党员风采专栏、党支部全家福、党支部活动专栏、党务公开栏、党员宣传栏、互助爱心专柜等展示党支部的风采,展示党员的风采。

3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实施模块

在组织架构、制度建设、队伍建设、保障条件、平台建设五项举措的支撑下,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以“选苗工程”、“培育工程”、“引领工程”为统领,真正落实党员的选拔、培养和引领作用发挥这三项工作,不断寻求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

3.1 选苗工程

“选苗工程”是对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与培养。入党积极分子是党的后备力量,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训,是不断加深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认识和了解、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素质的重要途径,是做好新时期发展党员工作、保证党员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是各级党组织的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

积极分子的选苗工作是整个培养过程的开端,选拔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积极分子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下一步具体培养工作的开展。因此必须严格标准,把好入口关。积极分子的选拔从政治坚定、学习勤奋、工作积极和群众基础四个方面考核,以期把大批优秀青年学生吸收到党内,保证党的事业后继有人,提高党员队伍的整体素质,保持党的生机与活力。

3.2 培育工程

“培育工程”是对全体党员的继续教育以及对党支部书记“短期集中培训”和“长期实践锻炼”的培养。为了提高全体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加强基层当组织建设服务,更好地履行党员职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能源与电气学院围绕从理论、政策和实践三个篇章对全体学生党员进行继续教育。同时,通过“短期集中培训”和“长期实践锻炼”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党支部书记的培养,进一步全面提升学生党组织的整体素质。

其中,党员继续教育课程共设五章,分别为理论基础、材料规范与要求、在创先争优中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名人事迹,著作解读、党员党性教育以及党建中方法论的应用。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育方式不断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和综合素质。党支部书记的培养主要对党支部书记设定培训目标,包括胜任能力培养、党务知识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三个目标进行理论教育、党性教育和党的路线方针教育。同时引入导向机制、奖惩机制、动力机制和反馈机制四大机制作为深入参与实践的保障。

3.3 引领工程

“引领工程”是对党员骨干的教育培养。它是发挥高校党员骨干先锋作用与模范作用的重要保障,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基本需要。“引领工程”的实质在“引领”二字,它通过在全院范围内选拔一批品学兼优、出类拔萃的学生党员,对其进行入党后的系统性教育和针对性培养,使之成为学生群体中的中坚力量,并能够在思想政治教育、学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多方面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和引领作用,从而带动全校学生向他们学习,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校和社会的发展做贡献。

“引领工程”不是单纯的单向学习,而是双向的学习过程,在带动身边同学学习先进思想和先进文化的同时,自己也不断学习。引领工程主要从党员能力素质、党员教育培训和党员管理服务三个方面着手,进一步完善入党积极分子及党员骨干选拔培养、考核评价与激励机制,构建“学生党建全覆盖工作体系”,促进大学生党建工作建设稳步发展,保持党建工作长久活力,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不断培养新时期人才。

4 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实施成果

近年来,河海大学能源与电气学院围绕学校开展的“创先争优”、“基层组织建设年”等党建工作进行研究与实践,并结合学院特色开展系列活动,积极探索学院学生党建创新模式,形成了系列特色创新举措。

首先,构建以“示范工程、红烛工程、育人工程”为龙头,“激励、关怀、帮扶”为基石的“创先争优”长效工作新机制。一是示范工程。2010年12月初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集体作出了“创先争优”公开承诺,将兑现承诺的过程转变为全面开展“创先争优”的过程。二是红烛工程。电力系党支部在全体党员教师中重点开展了“红烛工程”师风师德建设,通过“红烛照亮学生”、“红烛闪耀科研”、“红烛温暖社会”等系列活动,调动了全体教师的教书育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三是育人工程。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坚持党管人才,重在关心人才,力求在人才培养,人才引进、管理和使用等工作中积极发挥学院党组织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

其次,搭建支部联建平台,尤其是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联建,促进全体师生党员共建活动开展。在院党委全面推进“创先争优”活动期间,院办党支部率先发起教工支部与学生支部共建的倡议并积极实践,随后院内其他各教工支部纷纷响应,分别与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党支部联建,全院教师、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积极参与共创“育人成才先锋岗”活动,“比、学、赶、帮、超”的学习、工作氛围越发浓厚。在院办支部与低年级本科生支部联建开展后,全院各党支部纷纷进行联建活动。其中,以教职工支部和年级为单位的支部联建情况如图2:

图2 能源与电气学院支部联建结构图

再次,以开展党日活动为主要途径,以“建设好的班子”为目标要求,广泛开展“‘创先争优’公开承诺”活动。一是教师公开承诺。2010年12月初学院党政领导班子集体作出了“创先争优”公开承诺,并明确部署“创先争优”活动下一阶段的主要安排。二是学生公开承诺。2011年,能源与电气学院2008级在年级各党支部的带领下,全体师生通过举办廉洁诺言时间囊活动,把每个同学的廉洁诺言以时间囊的形式留在母校,在走上社会前将廉洁种子深埋心底,使学生重视廉洁文化、学习廉洁文化、弘扬廉洁文化,做一个合格的廉洁建设者。

最后,针对入党积极分子、全体党员以及党员骨干进行前期、中期以及后期的培养,形成具有能电特色的党员梯度培养方案。一是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从“选苗、思想培养、实践锻炼、考察”四个环节入手,制定培养考察的“四项制度”,把大批优秀青年学生吸收到党内。二是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除了常规的学习培训外,学院通过理论、政策和实践三个篇章,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学生党员的继续教育工作。三是公开竞争性选拔学生党支部书记。学院在全体学生党员中,通过自荐、党员推荐、民主测评、综合面试等环节公开竞争选拔产生学生党支部书记,以保证党员骨干质量。

参考文献

[1] 许伟通.论小支部与“大”党建——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模式构建[J].高教与经济,2003(1).

[2] 王畅.浅谈新学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J].改革与开放,2010(10).

[3] 李玲,唐伟.新时期高校学生基层党建工作创新探析[J].北京电子科技学院学报,2012(9).

[4] 刘敏.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实践及思考[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3).

[5] 仲伟邦.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创新[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2).

[6] 王雁,李月颖.当前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探讨[J].前言,2012(1).

[7] 谢艳生,汪行舟.新时期高校学生党建思路与机制创新[J].华章,2009(24).

[8] 金绍荣,田再悦.“三力联动、师生协同”的基层学生党建模式构建策略[J].高校辅导员,2012(12).

作者:吴蕙蕙 孙瀚 林清兵

高校学生党建引领学风建设论文 篇3:

以改革创新精神进一步推进高校学生党建工作

摘要: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着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结合党建理论和高校实际,分析了改革开放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并提出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

关键词:改革开放 高校 学生党建 创新

广东省是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30年来,改革开放的浪潮推动着我省高等教育事业蓬勃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和在校生人数均有了巨大的提升。高校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高校学生党员队伍是大学生中的骨干,是党的新生力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在维护高校稳定、促进人才培养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学生党建是党建工作的重点之一。改革开放为高等教育事业带来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对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提出了新的历史任务和要求,作为高校党务工作者,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和高速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如何根据高校党建工作的特点,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之关键。

一、改革开放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1、改革开放推动着我省高等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促进高校改革的同时也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改革开放促进了我省经济的发展,同时带来了对人才的大量需求,也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我省高等教育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高校从1999年实施扩招以来,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逐渐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在校大学生数量的剧增使高校党建工作范围扩大,目标人群增多,工作潜力提升,有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但是随着高校改革进一步深化,传统教学组织模式面临挑战。随着学分制的逐步推行,按班级、年级开展活动的传统组织形式日趋松散,导致学生的校园意识、班级概念淡化,学生社团、公寓寝室等成为学生交流思想感情的场所,因此对学生党建的组织形式提出了新要求。十七大报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这说明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发展的任务将更加聚焦在“强”字上,从人口大国到人力资源大国,再到人力资源强国,是我国现代化事业不断推进的必然要求。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党的事业的后备力量,因此,党中央非常重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全国第十二次高校党建工作会议以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为主题,对高校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做出了全面部署。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和2005年4月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联合下发《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都对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做出了具体部署,指出要高度重视学生党员发展工作,把优秀大学生吸纳到党的队伍中来。加强学生党员先进性教育,充分发挥他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骨干带头作用,创新学生党支部活动形式,增强学生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坚强堡垒。因此,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开拓创新的新要求。

2、改革开放引领着高校面向社会开放,高校与社会日益密切的联系为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由于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要求越来越高,使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大大增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大学生党员的能力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使大学生党员能尽早融入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改革,以投身改革的浪潮。由于大学生就业压力增加和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个别大学生党员入党动机不纯,出现“功利性”、“实用性”、“虚荣性”,把党员身份看成是“毕业找工的筹码”、“公务员考试的敲门砖”。往往是形式上入了党而思想上行动上却没有完全入党。这些学生党员“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在入党前还能要求严格要求自己,入党后却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他人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的关系,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履行职责,不珍惜党员称号,不能发挥其学生党员的榜样和旗帜作用,严重损害了党员的整体形象。

3、改革开放以来,信息技术得以迅猛发展,互联网时代为高校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互联网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范围广,具有高度的开放性和全球交互性。广东高校比邻港澳,与国外文化交流较多,且广东高校的互联网建设发达,使之成了“中西文化”的交汇中心。互联网的发展使高校学生党建有了新的工作平台,能够建立更易于被学生接纳的沟通交流方式;学生能够在网络中更容易查找学习资料,学习到党的方针政策。但网络信息良莠不齐,高校大学生好奇心较重,使得党建工作所处的环境更为复杂。部分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对党内学习教育活动兴趣不高,以集中宣讲为主的学习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已不能满足教育的需求,传统的教育系统面临挑战。信息时代使党的传统工作模式受到冲击,对高校党建工作适应网络时代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4、改革开放引起社会经济的变革,为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改革开放以来我省的经济实现了大发展,社会经济变革促进了大学生党员自强意识、独立意识、创新意识的树立,但也带来了一些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际交流越来越多,我省的外资、合资、民营企业发展迅猛,大学生党员进入非公有制企业工作的情况很普遍,如何使毕业生党员进入社会后继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是高校党建工作的新任务。我省生活水平较高,学生学费负担重,生活压力大,物质利益的诱惑力增加,为谁而学的问题摆到了学生面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如何培养人才,成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必需考虑的重要问题。人们价值观念日趋多元化,许多人不再把入党看作是自身发展的唯一选择,有些大学生认为只要学习成绩好,掌握了现代科技知识,就会得到良好发展。因此,改革开放后的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肩负着培养创新型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历史使命。

二、改革开放浪潮中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探索

面对在改革开放过程中高校学生党支部工作的普遍存在问题,如何真正加强学生党支部的建设,确立学生党员在大学生中的地位并发挥作用,这是我们需要认真思考的。我院结合高校实际,努力探索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路径,从党员发展培养制度、推优体系、数字化网络平台、组织载体、活动平台等方面进行了创新性研究。

1、从制度上创新,完善党员发展培养制度和健全推优体系。

在提高大学生党员比例的同时更要注重质量,进一步完善党员发展培养制度。培养过程中注重层次,坚持长效机制。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提出入党申请,是学生党员发展工作的首要问题,也是培养工作的起点。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院在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中加入了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在大学生入学之初就引导他们树立更高的思想追求,严肃、正确地对待入党问题,主动申请入党并接受党的教育。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理论水平,是培养工作的重点,应贯穿于培养工作的始终。我院组织党章学习小组,通过优秀党员带动学员学习,不断增强学员的入党意识、政治鉴别力和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理解力。推荐优秀学员参加党校培训,通过听课、讨论、交流等形式,接受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进一步学习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先进思想,从而提高思想认识,增强了大学生在新时期建设祖国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增强了入党的信心与决心。端正入党动机,自觉向党组织靠拢,是培养工作的难点。在培养过程中,我们围绕着“为什么要入党”和“怎样才能入党”这两个基本问题,力求从思想观念、思维方法上帮助大学生统一认识,端正动机,使申请入党成为接受党的教育,提高思想政治觉悟的一个自觉学习过程。

推优体系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着学生党员的质量高低,也决定着学生党员能否在群众中树立威信,能否起到榜样带头作用。我院学生党支部根据学校组织部和校团委的要求,建立了团组织推优、党支部培养把关的工作体系,通过严格健全的推优程序推选出各方面表现都较优秀的学生作为党组织发展的重点培养对象。由团支部定期组织讨论并向党支部提交推优名单,不经过团组织推荐的团员不能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经过征求党内外群众及辅导员的意见初步确定重点培养对象人选,在全院公示全面征集意见后确定重点培养对象名单。推优选出的对象存在缺点和不足时,党组织以党员标准对他们严格要求和教育,使之不断进步,达到党员的标准。

2、创新数字化网络平台。

在学生党建工作中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的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和利用网络多媒体手段,建设数字化网络平台,抢占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网络阵地,进一步拓宽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领域。我校建立了学生党员信息管理系统,通过数字化管理进一步健全学生党员管理体系。我校开通了“求是园”网站,学生能够通过网上课堂的在线授课进行网上党校学习、通过理论园地下载党的文件汇编、党章学习资料、原著宣读等理论学习资料,通过互动网络信息平台把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和优秀党员紧紧地团结在一起。我院学生党支部通过设立网上信箱收集同学的意见和建议,开展网上党建知识竞赛,进行网络支部生活,网上课堂讨论等丰富多彩的网上教育活动,加大对党员学风建设的教育与宣传力度,使学生党员争当“理论学习先锋”,引导和教育学生党员注重网络文明,要利用网络而不沉迷网络,自觉抵御不良网络文化的诱惑与腐蚀,永葆党员本色。

3、创新组织载体。

创新高校学生党建的组织载体,将组织载体中原来的学校、院系、年级、班级向社团、公寓、寝室渗透,为学生党员作用发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通过引入民主监督体制,进一步发挥学生基层党组织联系学生、团结学生、组织学生的作用。在高校开放办学和后勤社会化的背景下,校园、教室、班级等原有的教育载体概念已相对泛化,而学生社团、公寓寝室等则日益成为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和相互交往思想感情的主要场所。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需要适应新形势,加强载体创新,建立新的党员教育阵地。高校党组织要加强调查研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深入实际,加强学生党组织同学生社团之间的联系。在相对稳定成熟的大型学生社团中设立基层党组织,使学生党建工作全面介入学生社团,充分体现党组织在学生社会活动中的指导作用。学生公寓环境和条件都有了新的提高,学生党员活动都可以在宿舍范围进行。我校在学生宿舍楼下设立了党校阅览室,让学生在宿舍区也可方便地借阅理论学习资料。我校的学生宿舍都设立了“党员示范岗”,把该宿舍楼内每位党员的姓名、相片、宿舍号等都在宿舍楼下及其寝室门前公布,以学生宿舍为载体,切实将学生党建深入到学生宿舍,融入到学生党员的日常生活中,使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展示在各个方面,将学生党员的形象置于群众的监督之下。

4、创新活动平台。

通过建立活动平台,有效地将学生党建和素质教育合二为一,不仅能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群体示范作用,调动学生自我管理的积极性,同时促使党组织生活多样化、生动化。在文化活动、实践活动和创新活动等方面制定系统完善的计划方案,利用活动载体有组织、有针对性地进行素质教育和能力培养。把组织生活与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有机结合,在保证组织生活的政治性、原则性和教育性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创新活动的形式,务求实效,力求真正达到教育学生党员的目的,我院学生党支部组织并参加了党的知识竞赛、参观黄埔军校旧址、烈士陵园清明扫墓、红色经典影视演绎大赛等校园文化活动,使学生党员通过参与活动学习优秀党员的事迹,增进对党的热爱与了解;利用我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引导学生党员参加青年志愿者服务、暑期“三下乡”、农村社会调研、汶川地震灾区支教等活动,使学生党员进一步融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广东经济发展较快,企业众多,我院加强与企业联系建立了多个“就业实习基地”,积极推动学生党员到企业参加社会实践,使学生党员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改革,增强对改革的信心,积极投身在改革的浪潮中;通过鼓励党员参加课外科技创新活动,使学生党员学以致用,在实践中巩固专业知识,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使学生党员从中得到锻炼和熏陶,成为具有优秀的思想品格、较高科学文化的优秀个体,并以政治上的带头作用、专业学习方面的模范作用、行动中的表率作用、精神文明建设中的示范作用等加强感染带动更多的同学,进一步发挥学生党员的榜样带头作用。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通过开拓新形势下的有效途径,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优秀的建设者,为我们党输送更多可靠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中发[2004]16号

[2]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在大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和大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5〕14号)[Z].2005-4-17.

[3]彭国存,周东斌,董尚朝.《探讨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建工与和谐校园构建的互动》[J] 新西部,2005,(5)

作者:黄艳华 欧阳斌

上一篇:山区高填方路基公路工程论文下一篇:冬季建筑施工问题策略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