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论文

2022-04-22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校;实践探索2002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工作。”2005年9月,大连教育学院改革转型之际,成立了大连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专门为大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论文 篇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与解决策略探析

摘要: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现下各方面对中小学心理的健康教育都有所加强,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种种因素的限制,其瓶颈问题也逐渐显露出来。本文就如何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探索性的建议,希望能给有关部门带来一定的启示。

关键字:心理健康教育;中小学;瓶颈;解决策略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概述

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处于快速、协调发展的时期,是形成和谐个性、培养良好心理品质与行为习惯的好时机;中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的飞跃期,身心发展的不平衡将导致一系列心理冲突的产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指具有心理学专业知识的人员根据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心理健康规律,运用各种不同的方法预防和矫正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促使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不断得到提高的社会实践活动。在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各中小学校能否开展和落实好心理健康教育切实关系到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

教育部政策的出台显示了国家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足够重视,也有许多专家学者围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献计献策,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支持。但是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由于种种原因,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具有一定的难度,严重制约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其瓶颈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业教师数量短缺,兼职教师水平欠佳

目前,各地中小学校的专业心理教师数量远远不够。一个学校的心理教师往往要同时兼顾百名甚至千名学生的心理状况,不仅专业教师力不从心,疲惫不堪,而且学生无法与教师进行深入交流,无法获得足够的心理帮助和支持。另外由于存在经费不足、对心理健康重视度不够等问题,某些学校无法配备足够的心理学或相关专业的教师,只能以兼职教师代课的形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然而有的兼职教师自身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就不能够深入地理解,加上没有专业的指导,不仅不能从科学、专业的角度发现和解决学生的问题,反而有加重学生心理问题的可能。

(二)教学方式枯燥乏味,学生热情难以提高

受到学科教育的影响,目前不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是以课程的形式开展的,教授心理学知识的痕迹过重,这种枯燥乏味的灌输式教学学生不能接受,而且难以消化,教育的效果也不可能得到发挥。另外也有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心理讲座等活动,但总体来说,这些活动能够得以开展的机会比较少,也难以唤起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从而无法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三)学生档案建立复杂,心理数据难以追踪

从动态发展观的角度来看,学生的心理是一个开放系统,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建立学生心理档案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重要条件和必要保证。它可以为学校的宏观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可以提高教师教育决策和科学研究的水平,可以为学校心理辅导、咨询和治疗工作提供操作指南,可以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提供动态的检测手段。然而在普通中小学校中,既没有教师又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全体学生定期进行心理数据的记录、追踪,并找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及时的心理干预,因而缺乏简单、有效的科学手段成为了制约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完善学生心理数据的重要因素。

(四)学校领导重视不足,文化氛围难以营造

许多中小学校忽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将心理健康教育视为无关紧要的内容,因而难以营造出适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的良好文化氛围。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中小学校的高年级很少会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即使开展了也可以随时为其他课程让路;没有将心理健康教育理念渗透进学科教育以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成长;没有建设专门的心理辅导室和活动室,以至于即使有优秀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案,也因为场地问题而无法有效开展起来。

三、突破瓶颈的策略探析

(一)引入学生自助设备,减轻教师工作负担

专业教师数量不足、兼职教师水平欠佳是制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但目前要学校大量补充与心理教育相关的人才也是不太可能实现的。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大量心理教育装备的出现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突破口。以自主学习训练仪、智能心理自助眼镜、智能拥抱引导仪、暖心机等为代表的自主自助类心理教育设备(图1),利用了多媒体等技术手段,吸引学生自主地投入到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中,通过收听音频、观看视频、图像等方式吸收心理健康的各种信息,进行认知行为改变训练,锻炼心理自助能力。还有一些减压放松类的心理教育设备(图2),如智能呐喊宣泄仪、智能音乐减压放松系统、智能冥想放松系统等,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自身的情绪状态,学会舒缓情绪的方法。这些设备都包含了标准化的操作指导和说明,即使是没有专业知识基础的兼职教师也能掌控,只需要发挥组织和引导的作用,便可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服务。学校还可以利用心灵倾诉系统,让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帮助学生答疑解惑。这些设备不仅减轻了专兼职教师大量的工作负荷,而且增强了学生发挥自身潜力、自己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意识。

(二)探索新型辅导方案,突破传统教育局限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当探索新型辅导方案,针对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通过多种多样的活动和实践形式灵活地开展,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受自己的心理水平所限制,往往并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感受,需要其他具有吸引力的教育形式的配合才能引出学生的心理困惑,因此学校应从多角度开设活动去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兴趣。例如当下非常受学生欢迎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艺术心理疗法。它通过在咨询过程中借助艺术这种特殊的表达形式帮助来访者提升自己,找到应对问题的方法,特殊的表达形式主要包括音乐冥想、艺术涂鸦与创作、身体雕塑、演剧、重新创作等。教师可以通过智能3D电子心理沙盘(图3)、音乐、绘画、舞蹈、心理剧等艺术形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我和发展自我,达到心理健康成长的目的。

(三)完善学生成长数据,健全学生人格发展

学生心理成长大数据系统(图4)为中小学全面建立学生的心理档案提供了便捷。学生心理成长大数据系统是从学生入学便开始建立心理成长数据库,利用庞大的数据基础对中小学生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该系统利用当前先进的云技术和信息化手段,可以不受时间、空间、设备的限制,让学生在家或者学校随时参与心理测评,完成认知调节训练。家长、教师乃至教育局可通过学生心理测验成绩和认知训练结果,实时了解和监测学生心理发展、成长状况,并根据数据分析制定适合各阶段学生心理成长的教学方案,亦可对学生进行长期跟踪,建立适合的心理常模,对学生心理成长做出最适合的综合素质评估。

(四)构建良好教育环境,带动积极健康氛围

首先,学校可以通过各学科教学渗透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例如,在各科教材中挖掘心理健康的积极成分,以适合中小学生年龄阶段的形式开展教学活动,注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注意力和创新能力等优良品质,并在课堂内外进行良好的师生沟通,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其次,各中小学校应当具备不同种类和功能的心理辅导室(图5),例如心理办公接待室、心理健康测评室、心灵倾诉功能室、认知行为训练室、个体心理辅导室、沙盘游戏资讯室、身心放松治疗室、情绪宣泄疏导室、团体活动训练室和心理图书阅览室等心理功能室,以便教师和学生开展各式各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最后,各中小学校应当采购心理图书、心理漫画以供学生借阅,让学生对心理学的知识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从图书和漫画中學会建立正确的认知和积极行为模式。学校还可以在走廊、心理咨询室、教室、图书馆内悬挂心理挂图、心理墙贴(图6),这些富有想象力和创造性的图案,搭配温暖励志的文字,可以对学生的认知和行为模式起正面引导作用,传递正能量。

作者:赵迎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论文 篇2:

以基地校建设为核心,推进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实践探索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校;实践探索

2002年国家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明确提出“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加强区域性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工作。”2005年9月,大连教育学院改革转型之际,成立了大连教育学院心理健康服务中心,专门为大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提供专业化服务。成立伊始,如何在有限的人力资源情况下推进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发展就成为我们思考的问题。针对我市所辖区域广泛、地域差别大,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极不平衡的现状,我们采用了建立基地校,集中力量指导基地校建设,以基地校为骨干核心,以点带面推进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全面发展的策略。经过几年的实践探索,基本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工作模式,并不断发展与完善。

一、基地校的功能定位

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理论建设和实践研究均不完善。同时,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与本地区经济状况、本校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办学理念、生源以及教师群体素质等密切相关,没有放之四海皆准的统一模式。因此,每一所基地校要基于本校的地域特点和现状,开展研究与实践,探索多元化、切实有效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规律。同时,各基地校要及时提炼总结经验,为区域其他学校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带动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发展。

基于此,我们对基地校的功能定位是:基地校是开展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依托和主要骨干,是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验基地和培训基地,具有研究、示范、培训、推广等多项功能。

二、基地校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基地校的认证

什么样的学校可以成为我们的基地校呢?在2006年开始筹建基地校时,基于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发展刚刚起步,依据基地校功能定位,我们从地域分布、学校特点、学校类型和学校发展水平等多个因素综合考虑基地校的认证条件。首先,基地校尽可能遍布各地区,能够利用地域优势,辐射带动周边学校的发展;第二,基地校有自身的发展特色,能为与其有共性的学校提供经验;第三,基地校分学段建立,以探索不同学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律;第四,基地校涵盖心理健康教育处于不同发展水平的学校,以探索基于不同起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做法;第五,学校校长充分重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有比较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组织建设,有专人负责此项工作,为基地校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员、组织保障;第六,基地校和周边学校组成联动区,有能力组织联动区校际间的合作与交流;第七,基地校要有基于本校现状的切实可行的三年发展规划、思路,能够为区域发展提供有特色的可资借鉴的成果。

2011年开始,随着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整体水平从形式发展向内涵发展迈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果越来越丰富,那些只有积极愿望,而没有开展实质性工作,以及不具有一定发展水平的学校已不再承担基地校的功能了。基地校的认证条件增设了以下三项内容:1. 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或辅导室以及学生心理发展档案,配备了必需的软、硬件设备;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完善,具有良好的工作成果积累;3. 学校承担市级以上(含市级)部门立项的心理健康教育课题,取得阶段性成果或已结题,档案材料齐全。

基层学校根据上述条件自主申报。根据学校的申报情况,我们每一两年举行一次考察审定。审批通过后的学校,即被认定为大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校,备案并挂牌。严格的认证条件、严肃的申报审批程序,调动了基层学校的积极性,增强了基地校的荣誉感和使命感。

(二)常态跟踪指导,促进基地校自身规范快速地发展

常态跟踪指导的手段有电话、网络和现场指导。电话、网络是常态跟踪指导的主要手段,其快捷便利的特点使我们能够主动干预并随时解决基地校发展过程中的疑问。每年我们必须走进基地校,至少进行一次现场指导,现场指导能够使我们更加细致深入地指导基地校的发展。常态跟踪指导的一般性内容包括:发展规划制定、组织制度建设、咨询室建设、课程开发实施、课题研究、心理辅导工作开展和工作经验提炼等等。重点指导基地校特色发展项目,指导基地校组织教师围绕特色发展项目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研究、探索和实践,并以此为切入点,有机整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多种形式,以点带面,促进学校各项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

随着基地校及全市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推进,2011年,我们已从宽泛的面上指导发展到具体细节的专业技术层面的指导。如心理健康教育课的指导,从一开始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基本特征、基本的操作流程,到现在的暖身活动怎么设计,各活动环节的内在逻辑关系是什么、如何层层递进,教师对学生进行点拨与引领的辅导技术的运用,等等。指导形式的多样化与指导内容的不断深入,有效促进了基地校的发展,使其呈现出持久的勃勃生机。

(三)开展区域阶段性活动,发挥基地校辐射推广作用

基地校的功能之一就是及时总结与提炼自身经验,在区域范围内进行推广,以点带面引领区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我们在常态跟踪指导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区域阶段性活动来发挥基地校的辐射推广作用。区域阶段性活动大致通过以下几种形式进行:

第一,常规的研训活动。基地校优先承办常规的研训活动,如研讨会、观摩会,由基地校提供研讨课、研讨个案和典型教学案例等,供大家学习交流。

第二,区域经验交流与展示活动。主要形式有两种:一是召开全市性基地校工作经验交流与展示大会。会上,通过经验介绍、活动课展示、团体辅导展示、教师工作坊、课题研究报告等形式,向全市学校展示基地校的工作成果。二是召开基地校工作现场会,即以基地校为活动现场,各校教师走进基地校,现场参观、学习、实践,从而实现培训的针对性、参与性、体验性。我们还以交流展示活动为契机,适时指导基地校总结、提炼特色,形成具有一定理性高度、具有推广价值的研究成果,集结成册,下发给各校学习。如2008年,我们把各基地校一年多的成果汇编成册。2010年,编成了题为《基地三载,小荷初露》的大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基地校“十一五”工作总结专辑,从特色经验篇、实践风采篇、丰硕成果篇三个方面呈现了市、区、基地校三级工作成果。

第三,校际间的同伴互助、观摩学习活动。由基地校组织联动区内各学校不定期进行同伴互助、观摩学习。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等方式,提高联动区内心理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促进本地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

(四)加强评估与管理,促进基地校可持续发展

在坚持指导与推广的基础上,我们通过一年一度的评估加强对基地校的管理,促进基地校规范、科学、可持续发展。

评估方式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估和集中调研评估。过程性评估与常态跟踪指导相结合,常态跟踪指导使我们对每一所基地校是否开展工作,做到什么程度,出现哪些问题了如指掌。集中调研评估主要针对发展较好、发展较差的基地校,以及新申报的学校。在集中调研评估中,我们直接和校长面对面交流思想。对于发展好的基地校,主要是总结经验,理顺思路,诊断发展问题,寻求发展突破点。对发展较差的基地校,主要是查找问题,提出改进建议。如仍没有起色,则取消其基地校资格。对于新申报的学校,我们则依据认证条件,考察审定,及时发展为新的基地校,为其提供更大的平台,在区域范围内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通过认证、指导、活动推广和评估提升,循环往复,基地校建设工作不断精细化,并实现了校际间的良性互动。以点带面,有效促进了区域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发展。

三、基地校建设经验

(一)以基地校为核心,整合各级专业资源,开展研究与实践

尽管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但各地区都面临着相同的问题之一是人力资源的缺乏。从省、市、区级的指导机构到各基层学校专业人员的匮乏,严重阻碍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作为统领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组织单位,我们只有3人的编制。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研究不足的情况下,在服务领域广泛的情况下,在各县区、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我们充分依托基地校的组织资源、人力资源,合作开展指导、研究、推广工作,有效推动了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整体发展。

(二)以多种活动为契机,调动基地校工作热情,提升基地校工作质量,推广基地校工作经验

基地校既是荣誉,更是责任。每一所基地校都承担着研究、示范、培训和推广等多项功能。我们通过评估、管理等机制从外部督导基地校开展工作。但基地校要有所建树,真正承担其各项功能,靠的是基地校自身的积极主动性。一方面,我们向基地校倾斜,给予他们更多的指导,使他们在工作中切实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对其教育教学、师生发展的作用。另一方面,我们以多种活动为契机,为基地校创设展示自我的平台。如常规的研训活动,我们优先选择基地校。每年还召开专门的基地校经验交流会、成果展示会和现场会等。这些市级平台的创设,宣传与扩大了基地校的知名度。同时在全市的评优活动、省市级的各种评选活动中,我们都给予基地校一些政策倾斜。如近几年,省心理健康教育教研会上,我们推荐的大会交流和说课展示,都是来自基地校。当然,对于基地校来说,活动就是一种推进。每一次活动的准备过程,都是基地校获得我们细致深入集中指导的过程,基地校师资水平和工作质量得以大大提升。阶段性区域活动的开展,不仅推广了基地校的工作经验,也推进了基地校自身的发展。

(三)对基地校实行动态化管理,保证基地校工作可持续发展

学校发展思路、校长的流动、心理教师的变化等多种因素都会影响到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程。如果基地校原地踏步不前进,也必将被淘汰。我们通过过程性评估和集中调研评估,通过年度基地校总结大会,通过竞争淘汰的阶段性调整措施对基地校实行动态化管理,保证了我市基地校建设工作始终保持着生机和活力。

(四)以课题为牵动,促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向内涵发展

没有理论指导,实践工作就会走形式,甚至走偏。没有科学研究作为理论支撑,发展就会缺乏规范性与科学性。因此,我们要求每一所基地校的特色发展项目要以课题为牵动实施,积极申报省、市级立项课题。即使不予以立项,学校也要自立课题,组建课题组,在一定时间内拿出研究成果。课题的确定也在不断地发展中。在早期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的初步发展阶段,探讨学校整体建构的课题比较多。自2011年始,我们要求课题小切口、深挖掘。通过课题研究,一方面提升了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平,增强了基地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识和氛围;另一方面,保证了基地校的工作质量,促进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发展。

(作者单位:大连教育学院,大连,116021)

编辑 / 李益倩 黄才玲 终校 / 何 妍

作者:李玉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论文 篇3:

我国近中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摘要:文章综合了我国近年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基础和我国社会转型、教育转型、中小学转型的各种因素,预测了我国的近中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能出现的几个发展趋势,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近中期;发展趋势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点,运用心理教育的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

我国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自学校诞生之日实际上就出现了。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由于改革开放和剧烈的社会转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出现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始相对比较普遍地受到重视。教育部颁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以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始向规范化、制度化、常态化、科学化的方向逐步发展。

综合我国近二十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基础和我国社会转型、教育转型、中小学转型的各种因素,我冒昧地估计:我国的近中期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可能出现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将从实际上针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帮助少数学生摆脱障碍,转变为真正面对全体学生,以开发全体学生的潜能,培养乐观、向上、阳光的心理品质为主

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规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充分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但在执行时,许多中小学实际上把心理健康教育窄化为主要针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所开展的心理咨询和辅导。在今后,我们估计,随着宣传工作的深入、教师培训工作的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目标将会逐步回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规定上来,既要面对全体学生,以开发潜能、培养乐观、向上、阳光的心理品质为主,又要面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这些占少数的学生尽快摆脱障碍。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性:将从补救性为主转变为发展性为主

发展性为主,指的是将全体学生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针对学生共同的成长给予指导,同时兼顾少数有障碍的学生心理的治疗与行为的矫正。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心理咨询工作开始、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入手的。但随着对心理健康教育认识的深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每一个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以全体学生为服务对象,发展为主、治疗为辅已逐步成为共识。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和内容:领域将从人格辅导为主,扩展到人格辅导、学习辅导、职业辅导、生活辅导兼顾;内容将从心理适应教育发展为潜能开发与心理适应兼顾

1.目前我国多数中小学开展的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集中在良好个性的培养和心理障碍的防治上,虽然涉及到学习指导和个人发展指导,但针对全体学生开展学习辅导、就业辅导尚不普遍。预计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域将不断拓宽,根据学生的需要,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提供更多样的服务和指导。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将从心理适应教育发展为潜能开发与心理适应兼顾。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初期,教育内容侧重于指导学生提高心理适应能力,减少心理疾患。但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普及与深化,开发学生心理潜能,为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愈来愈受到重视。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将会侧重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心理潜能开发、健康自我形象的确立、情绪管理与压力处理、人际交往训练等方面,兼顾心理适应教育。咨询人员应遵循教育发展的规律向学生提供帮助,立足于启发学生自己认识自己,自己接纳自己,自己帮助自己,自强自立,健康成长。

最大限度地发掘中小学生的潜能将成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

例如:南京市确立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就特别强调了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潜能,激发积极的学习动机,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态度和习惯,学会计划与监控自己的学习活动,在学习中发展、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形成乐于学习、善于学习的终身学习型人格。

(2)生活适应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学生的生活自理能力;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自己与他人,养成社交活动的兴趣,乐于交往、善于合作、与他人友好相处,建立正常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情感能力,学会表达、沟通和疏泄情绪的适当方式,善于调控自己的情绪、处理冲突、转化消极情绪,培养积极、健康的情感;热爱生命、热爱生活,善于管理自己的生活、丰富自己的生活,健康休闲;形成一套自己认同又有社会价值的生活目标,追求人生的意义和理想的实现,确立负责任的、积极进取而又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形成亲和社会的参与型人格。

(3)生活发展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面向未来的发展观,正确认识自己的需要、特点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关系;明确升学、择业的人生意义,作好承当多种社会角色的心理准备;勇于选择、善于选择、形成能积极应对社会变化的选择型人格。

(4)自我完善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学生努力认识自我、悦纳自我、规划自我、调适自我,促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良好自我概念的形成;发展学生的独特性和创造性,强化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勇于面对人生挑战的态度,提高学生承受挫折和适应环境的能力,形成自尊、自爱、自信、自强、自制的独立型人格。

我们觉得,以上四个方面的内容是紧密联系、相互渗透的,在教育实践中须综合安排。

四、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将从单一的学生人群扩大为学生、教师、家长、学校管理者等

1.继续以关注学生为主。最近二十多年,我国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要集中在如何辅助、如何引导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这是正确的。

由于社会转型、文化转型,出现了许多我们比较陌生的社会问题,这些社会问题对学生的心理产生了一系列的影响。我们要特别关注“独生子女”、“离异家庭子女”、“重组家庭子女”、“农村留守学生”、“城市留守学生”、“进城务工农民子女”等特殊群体,还要特别关注遭遇校内处分、亲人伤亡等重大负性生活事件的学生以及其他心理弱势学生。对于他们的较大心理波动、困扰或障碍,要及时地给予支持和帮助,实施常规心理安全、调适工作,预防心理危机的发生。

2.关注教职工。首先,学校不仅仅是学生成长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我们有责任、有义务为教师的发展创造一个阳光的、积极的、愉悦的、向上的活动空间,扫除或削弱对教师的心理产生负面作用的各种因素。第二,为了学生,也应当关注教师。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中,教师的作用不可低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教师个人的发展,而且影响到众多学生的心理健康。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而且也要关注教师。这是关系到优化学生成长环境的大事。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应将教师心理健康与保健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收集教师心理状况方面的信息,分析教师压力变动状况,并向教师宣传心理健康常识、心理保健与减压的方法等。

3.关注学生家长。为了优化学生的家庭教育环境,也是为了发挥学校的“社区文化高地”的作用,推动学生家长的发展,中小学心理咨询等人员应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等形式,对学生家长开展家庭心理健康辅导。估计该方面的辅导活动会进入相对较快的发展期。学校应协助家长树立科学亲子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有效亲子互动方式,营造健康和谐的家庭心理环境。

五、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覆盖面:将覆盖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全空间

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价值观是:在承认学生个别差异的基础上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价值,相信每一个学生有发展自我的潜能。不只是以学习成绩、智力水平衡量评价学生,不能用家庭社会背景、家庭经济状况衡量学生,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充分激发学生的发展潜能。因此,必须将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中小学教育的全过程、全空间,形成全时空覆盖。要形成校校设有辅导机构、学校内处处都是心理健康教育场所、人人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局面。

六、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队伍:将从兼职为主转变为专兼职结合,每一个教师都要具备一定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

1.专兼结合。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质量取决于队伍。由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对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所以必须经过专业培养或专门培训才能胜任。由于这项工作在我国起步较晚,专业化程度比较低,各校心理辅导员水平层次参差不齐。目前从事该项工作的有德育工作者、青少年工作者、心理学者、中小学医务人员等,专职人员少,兼职人员多。随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普遍开展,教育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开始重视师资建设。预计经过五至十年的努力,将形成一支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队伍,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更加有效地开展。

2.心理辅导能力的提升。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教学能力,而且必须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与知识,了解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具备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在各自的教育实践中自觉体现和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缺乏心理健康教育能力的教师不是合格的教师。有人预测:教师的传统功能“传道、授业、解惑”中“授业”的功能将相对减弱,而人格培养的功能将加强。

3.培训与认证工作的加强。部分西方发达国家早已把对学生的辅导能力、辅导效果作为考核教师的重要内容之一了。在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知识与技能,也正在逐步成为师资培训及教师资格认定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许多地方制订了相应的规划,公布了相应的制度,提出了具体的培训要求,试行了资格认定制度。例如:浙江省建立了俗称“三证”(C证、B证、A证)的资格认证制度,已有两万多人领到了证书。今后,浙江省还计划进一步强化该项工作。江苏省南京市教育局也已在全市开始实施《南京市学校心理咨询员资格证书》制度。在各校开展的校本培训中,“案例培训法”等适用实效的方法会被更多的学校采用。

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将从不规范、临时性、可有可无的状态,发展为规范化的、比较系统的状态

广义的制度是用来协调、规范人类言论、行为的社会规范、法律规章、组织机构的总称,是规范化了的秩序,包含了未成文的但对人们有约束力的风俗习惯、成文的规则、组织机构、治理结构等。狭义的制度特指用来指导和约束个人或组织的社会行为,用来调节人与人之间、组织与组织之间或人与组织之间的社会关系的规则。

目前在许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基本上无制度可循,只有一部分心理健康教育走在了前列的先进学校,才有独立的制度。例如:浙江省湖州市第十二中学就建立了“心理辅导责任制”,后来又发展、提高为“心理健康帮辅制”,实施三级责任,帮辅到人。浙江省也开始在全省范围内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学校评价指标体系中。不远的将来,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制度将会愈来愈系统地建立起来,其中包括《学校发展规划》中的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条款、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制度和心理安全监测制度、安全与危机处理制度、心理咨询室建设与管理制度、心理健康教育评价制度等。湖州市第十二中学提出的《倡议书》第2项,建议进一步“完善学校心育管理机制”,实际上就与该趋势有关。制度的系统建设,将会引导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逐步走向规范化、常态化、系统化。

八、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将从个别辅导为主转变为团体辅导训练和个别辅导兼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先从个别辅导入手的。近年来,团体辅导与训练逐渐升温。团体辅导重在团体成员的互动,实践性强、形式多样、生动有趣、适用面广、平均成本较低,心理健康教育课、课外活动、班级和团队活动都可以应用。因为团体辅导与训练有上述优势,估计将会成为协助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方法。例如:社交技巧训练营、自信增强小组、做情绪的主人团体训练、压力处理工作坊、领导才能拓展小组等,都会深受学生欢迎。

心理健康教育将更加注重向学校教育的全过程渗透,更加注重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学校心理氛围。下列途径将会更加受重视:

1.在学科教学中将更加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重点在于良好课堂心理氛围的创设,平等的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学习心理品质的培养等。

2.在班主任工作中将更加强调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

3.将会更多地开展适合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专门性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形成系列性的活动课。

4.将更多地通过团、队组织开展学生自我教育活动。

5.将会开辟更多、更有效的“学校和家庭沟通”的渠道,对家长进行更多的辅导,促进家长自身的成长,优化家庭教育环境。

6.将会更多地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九、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将从以单独的工作模式为主,转化为单独工作模式与合作工作模式并重

其中的合作工作模式主要包含下列几个方面:

1.教师的合作。更多的学校会建立起一支以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和团、队(专职共青团、少先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另外,全体教师(含校医、校保健员)都应从不同的角度参与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将会更多地采取合作模式开展工作。工作中,要协调校内各种人力,与各种人力特别是班主任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

2.学生的合作。学校心理咨询人员和班主任将会更加努力地建立起学生自己的支持系统。建立学生心理社团、心理兴趣组、心灵氧吧、“少儿心理保健所”等,组织和指导学生心理自助团体,鼓励他们探索生活中遇到的一些有关心理健康方面的问题,以自助、互助、他助等形式解决学生自己可以解决的心理问题。

3.师生的合作。学校心理咨询人员会更多地通过在班级学生中选聘心理委员、心理气象员、心理联络员等方式,及时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

十、中小学心理咨询室的建设:将愈来愈规范、柔性、体现渗透性

在文后附件中(详见第7、8页),特别罗列出《南京市学校合格心理咨询室建设评估标准》和《南京市学校示范心理咨询室建设及评估标准(试行)》,供各地、各学校参考。

十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工具:将从使用传统的工具实施面对面的辅导、引领,转变为传统的工具与现代化的工具兼用

现代化的网络技术正在逐步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青少年上网愈来愈普遍,正在逐渐由城市向农村辐射,由高学段向低学段辐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会更多地运用网络技术,开辟网上咨询、网上服务。现在已有一些中小学利用网络为学生提供心理健康知识的咨询和心理状况的测量服务。有的中小学在网站上设立了心语橱窗、阳光心苑、心理咨询、心理辅导等名目的网页。有的区域性教育行政机构设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中心,该类中心有的建立了专门的网站。部分中小学心理咨询人员愈来愈多地通过电话、电子邮件、QQ、聊天室、手机短信、网上视频聊天等渠道为学生提供一般性心理疏导服务。我们要注意这些服务渠道和工具的优势和局限性,注意把这些现代化的工具与面询结合起来,使之互相取长补短。

可以预言:网络技术和其他现代化技术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域的作用将愈来愈大。

十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教研、先进经验的推广活动:将更加活跃和实用

将会主要体现在下列几个方面:

1.活动。例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为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做的第二轮全国调研活动(时间周期为2006年8月至2008年6月),及“健康杯”优秀成果展示活动。江苏省南京市于2007年开始开展“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示范课20例”和“南京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活动方案50例”的征集活动。这些活动,有利于引导学校更深层地思考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更好地总结先进经验,有利于把好的经验向更大范围推广。

2.课题研究。国际、国家、省、地、县、校各级课题中,都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课题。估计未来若干年,该方面的课题会更多,研究质量会更高,科学研究工作整体上将会更加活跃。

作者:李继星

上一篇:新经济高等教育创新体系论文下一篇:临床研究生导师人文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