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制改革背景下会计学论文

2022-04-25

[摘要]我国税制改革工作持续进行,并且已见成效,鉴于此,高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其教学模式方法进行探究、探索和创新,以适应税制改革大背景。本文章针对传统税法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析,提出税法教学模式改革的应对策略方法,以此为高职会计专业税法教学提供参考借鉴。今天小编给大家找来了《税制改革背景下会计学论文(精选3篇)》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税制改革背景下会计学论文 篇1:

新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改革

摘要:新经济条件下高职院校《中国税制》课程教学必然要进行相应的改革。文章针对当前高职院校中国税制课程教学的不足.阐述了提高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以及教学方法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新经济;中国税制;教学方法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入,市场机制的逐步成熟与完善,社会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为此,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中国税制》是管理类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会计、电算会计、财务管理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中国税制》的教学必须顺应经济形势的发展,针对高职教育的特点,改变以往单纯的理论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和教学环节,使其最大限度地与实际相联系,力求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必备的财经理论知识和较高实际应用能力的综合型专业人才。

一、传统《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方法的弊端

中国税制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创新性很强的前沿学科,管理知识和理念随着经济发展和垒球经济一体化而不断变化和发展。目前高职院校中国税制教学中传统教学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一)“填鸭式”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对学生的学习有着神奇的内驱动作用,能变无效为有效,化低效为高效。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采用教师讲授和学生被动接受的方法,几乎整堂课都由教师讲,学生听,记笔记。学生把教师传授的信息储存下来,从课堂到课堂,从教材到教材,即使运用现代化的手段教学,还是摆脱不了“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致使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思维没有个性和创造性。

(二)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少,无法强化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注重获得间接知识的教学方法,忽视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的现象,在高职教学中很普遍,但让学生动手实践、参与具体的企业管理操作的方法却很少。对于目前的高职学生来说,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少,缺乏对企业和社会的了解。如果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没有感性的认识和了解,就无法对企业的财务活动有深刻的认识,不能真正了解学习中国税制课程的重要性,更无法了解中国税制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这样不利于培养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活动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主体地位实现不够

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师是教学的主体,处于中心地位,学生是教学的客体,处于被动、服从的地位。为了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完整的专业理论知识介绍给学生,教师在课堂上往往是照本宣科,满堂灌。学生只充当学习过程中的被动角色,处于屈从的地位,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本应是教学相长的“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师生之间无互动、无双向交流。学条条,考条条,背条条,忘条条,“高分低能”成为传统教学方法的必然结果。由于片面强调教师和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最后摧毁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

二、提高《中国税制》课程教学效果的方法

为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中国税制重在“能力”培养的教学理念,在中国税制教学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努力更新教学观念,以提高教学效果为中心,积极创新教学方法,开展多样化教学。

(一)案例教学法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教师本着理论与实际有机结合的宗旨,遵循教学目的要求,以案例为基本素材,通过分析、辩论、演绎、推断、归纳和总结,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在案例教学中,一个教学案例就是一个带着确定教学目的讲述“现实世界”的故事,是一种将现实世界引入课堂以便学生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对实际或现实问题进行“实践”的方法。中国税制案例教学就是带着一个具体目的在课堂内建立的一个仿真的“中国税制工作现场”,通过学生积极参与财务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达到培养学生的财务实践动手能力、熟悉财务理论和认知企业中国税制现实运作等教学目标的一种课堂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可以增强学生对中国税制理论的理解和掌握,可以开拓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运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启发式教学法

由于中国税制专业课程有着极强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征,因而教师在教学中可以运用一些实际生活中的小实例,尤其是学生所熟悉的身边的人或事,由浅入深地讲解原本晦涩难懂的理论问题,这样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个人所得税中的工资薪金,可以将其与工资薪金计算联系起来,用学生容易理解的现实生活中的父母工资薪金问题来解释中国税制中的工资薪金的计算。此外,在中国税制课程的教学中,还注重启发学生关注各部分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中国税制基础知识与其他相关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如讲授中国税制基本原理时,可以以财务目标为主线,将中国税制的各部分内容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学生清楚地认识到财务目标的实现是各项中国税制活动的最终归宿。

(三)实物教学法

美国教育家约翰杜成曾经说过:“教学必须从学习者已有经验开始”。在课堂教学上,把一些相关的实物展示在学生眼前,既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同时又能使学生感受到“听”以外的“看”和“摸”的感性刺激,帮助学生立体性地记忆知识。例如:在讲授“税法中的税收征纳管理”内容时,可以将会计工作中涉及的会计报表、纳税申报表及会计账簿带到课堂上,给学生展示,简单介绍会计的基本操作,如纳税申报表、登记账簿、编制会计报表等,激发学生兴趣,加强对会计知识的感性认识,从而更好地理解会计入门知识。

(四)实践性教学

为了适应当前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培养具有综合能力和全面素质的会计高级应用型人才,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教学过程中要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重视职业技能训练,特别要注意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加强。如组织学生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业务实习,组织学生进行中国税制业务的模拟实验。

三、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一、案例教学法并非全盘否定传统教学方式,二者应相辅相成。中国税制中并非每一个知识点都适用于案例教学,而传统教学方式沿用至今亦有其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的,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将案例分析与传统讲授有机结合起来。案例教学与讲授教学是相辅相成的,在中国税制教学中起着不同的作用。当然,讲授教学并不是指灌输与填鸭式的,而应是诱导与启发式的,应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使两者更好地衔接。

第二、教学方法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实践能力是提高教学效果的关键环节。由于中国税制作为一门学科,具有管理学属性,是管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会计学、金融学与管理学的有机结合,作为一个合格的中国税制教师,其知识背景中应至少包括会计学、金融学与管理学等学科的内容,并将这些学科的内容深刻领会,融于一炉,才有可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税制教师。

第三、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施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是教学手段的更新,改变了黑板、粉笔等传统的教学形式,它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可以加大信息的输出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接触到大量的知识点,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多媒体教学除能节约大量的教学时间外,对增加案例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也有重要的作用,如利用多媒体进行中国税制电教片的播放或点击相关的Internet网页的案例等,其效果是传统教学方法无法比拟的。但在采用多媒体教学时切忌仅在教学形式上改变,而忽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以致影响应达到教学实质上的升华,甚至未能实现期望的教学效果。

作者:谢力雄 杨 漾

税制改革背景下会计学论文 篇2:

税制改革背景下高职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析

[摘 要]我国税制改革工作持续进行,并且已见成效,鉴于此,高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其教学模式方法进行探究、探索和创新,以适应税制改革大背景。本文章针对传统税法教学模式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探析,提出税法教学模式改革的应对策略方法,以此为高职会计专业税法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税制改革;税法课程教学;教学模式改革

doi:10.3969/j.issn.1673 - 0194.2021.04.111

0    引 言

税法课程是高职会计专业必修的核心课程之一,不仅在调整国家税收征收管理者与纳税人之间起到了重要的规范作用,而且在我国税制改革的浪潮中对规范税收秩序也起了不容忽视的重要作用。随着国家税制改革的持续深入,我国高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改革也与时俱进。新形势下,税法专业教师务必要紧跟时代步伐,完善知识结构,及时制定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案,重视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的实效性。目前,税法课程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材内容更新滞后、课堂中理论与实践分配不适宜、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教学手段单一、考核方式过于传统等。本文针对税法课堂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应对策略。

1     税制改革背景下税法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税法教材内容跟不上税制改革速度,实践教学指导有限

我国地域辽阔,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纳税人收入水平不等,又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导致纳税人实际税收负担参差不齐,存在很大差异。近几年,国家根据实际形势需要,为实现公平税收负担,适时调整税收政策,税收制度处于不断更新和改革中。再加上地方税务部门因时制宜制定税收政策,具有较强的地域适应性,给税法课程的教学加大了难度。编写、修订一本高质量的税法教材,需要时间长,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一蹴而就。其内容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内容更新相对滞后。再加上税收法规、税收政策的多变性,导致教材中关于税法的政策法规无法达到最新,不仅增加了教师备课的负担,而且影响了学生对税法知识掌握的完整性。

1.2   税法课堂教学理论与实践分配不适宜

会计专业税法课程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相比较,实践性很强,占主要比重,但在目前高等职业教育会计专业税法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理论教学比重过大,实践教学比重过小。究其原因,教师缺乏实践经验和税法教材更新滞后关系很大,大多数税法教师教学过程中还是以陈旧的教学方法为主,即课堂教学主要以课本理论知识为主,辅以少量的实践,借助多媒体课件或板书写作的方式进行课堂教学,无法满足会计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要求。学习税法课程的目的是培养一批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专业人才,以适应人才市场的理论和实践需要,使社会能够正确运用现有的法律法规,为企业处理各种税务事项,办理相关纳税申报业务,为社会培养一批基础理论知识扎实、并能够正确应用的综合性复合型人才。

1.3   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

税法,以词识义,既是有关“税收”的学科,又与“法律”有关。这就要求税法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面,知识水平高。在税法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依据教材内容传授基本理论知识,而且要对相关的案例进行简单的解读,能够提高学生个案推理能力,并通过传授基础税务、会计知识促进学生应用性能力的应用。然而,高职院校教师知识结构不合理,能力低下,业务素养水平不高等问题,对税法教学效率的提高起到了阻碍作用。

1.4   税法教学手段单一,无法激发学生的实践渴求

随着国家加重教育投资,高职院校的教学条件普遍得到改善,由传统板书式课堂教学转变为多媒体教学。教师应顺应时代潮流,改革教学模式,以多媒体课堂教学方法为主,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向学生展示课堂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但是,目前的实际情况是会计专业的学生班容量都比较大,一般都是40~50人,在课时有限、班级规模大的情况下,师生教学互动频率低,难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思维,无法激发学生的实践渴求,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

1.5   税法考核方式传统,忽视应用性目标考核

税法的考核形式虽有所改变,由传统的结果评价转化为过程评价,但评价结果在评价成绩中所占的比例仍然很大。根据目前的考核方式,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学习,掌握课堂主要知识要点,且能熟练运用,举一反三,同时保证出勤率,认真完成课后作业,就不愁考试不能過关。这种结果考核占比大的考核通常安排在学期末,而且大多数是笔试。一张试卷只有有限的题目,一个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能完成的题目也是有限的,学生之间考试成绩的差异程度自然也是有限的。考核结果主要和学生平时掌握理论知识的程度有关,实践内容很少,偏离了对实践目标的评价。

2     税制改革背景下税法教学应对策略

2.1   更新税法教材内容,注重实效性

税收体制改革的发展决定了税法变革的进程将永不停止,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税法教材内容应紧跟税制改革形势,不断加以补充完善。在为学生编写教材时,要注重教材的有效性和新版教材内容的及时更新,密切关注电视、新闻、报纸、杂志等网站和媒体,关注中国税收制度和税收政策的调整和改革,了解社会政策和法律的最新发展,及时吸收税收制度改革信息和资料。此外,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为保证教材内容的指导性和先进性,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税法信息资源,教师应结合税务机关、主要会计企业和税法行政部门建立的相关官方网站和公共账号,阅读和关注网站上有关税法的最新信息资源,密切关注政策变化。

2.2   更新教师教学观念,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平衡

高职院校税法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层次水平和掌握知识的具体情况,确定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之间的适当比例,找出黄金分割点,具体如下。①增加资源投入,包括资金和人力,为实践教学做好初步准备。②要创造良好实践教学环境,如建设税务综合实训室、业财融合训练平台、税务会计平台等。③要加强校企合作,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高职院校应积极加强与税务机关、主要会计企业、税法行政部门等的合作,分批安排即将毕业的学生走出校门,深入企业顶岗实习,做到税收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同时,定期邀请主要会计企业和税务领域的成功人士来校为学生通过开展讲座和报告的形式答疑解惑。

2.3   健全教师知识结构

税法专业教师的素质水平直接影响高职院校税法课程的教学水平及教学成效。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建立一支高质量的、知识结构健全的税法教师队伍,税法教师不仅要具备会计和税法的综合知识,熟悉业务实践操作水平,而且要有教书育人、诲人不倦的坚定理想和信念,向学生传授税法知识。为此,首先,保证教师数量比例的合理性,力争做到培训方案的全覆盖。其次,提高教师素质,加大培训力度,定期组织教师挂职锻炼,丰富个人经验。最后,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为专业教学团队的建设贡献力量。

2.4   注重教学手段多样化

税法课程课堂教学,需要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内容比较全面,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税收基础专业知识及法律法规税收政策,另一方面要加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注重实践,促使学生寻找参与实践的机会,这就要求改革教學方法和手段,因材施教,注重教学手段多样化,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长期的实践教学经验证明,要想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的联合运用。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已不适应税制改革的潮流,多媒体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微课、翻转课堂等都是当今课堂上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此外,要充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信息软件技术的优势,进行线上教学,加大课堂教学内容,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5   注重过程考核方式,形成完整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和实施,各门具体课程的安排、教学和实践考核等。要实现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考核方式也需要做出相应的改革。比如,设立诚信考场、撰写专业小论文、设立开卷考试、撰写社会实践报告书、完成毕业综合实训训练等。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阶段性测试、课堂演讲、实地考察、口试试验、小组研究、自我评价、同学评价、计算机实操、专题讨论等方式,更重要的是学校层面必须设立相应的配套制度,且以政策作为保障,以保证考核方式的有效性和权威性。

3     结 语

在税体改革大背景下,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税法课堂的教学要做到及时更新教材内容、均衡理论与实践教学时间、健全教师知识结构、改进教学方法、注重过程考核方式等,使课堂教学能够紧跟税制改革进程,与时俱进,转变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职院校会计专业税法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主要参考文献

[1]严群英.税制改革视域下的财会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8(10):271-272.

[2]李乐.高职会计专业税法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7):147-148.

[3]姜美.税制改革背景下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林区教学,2019(9):27-30.

[4]解青芳.税制改革背景下会计学专业税法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46.

作者:遆云凤

税制改革背景下会计学论文 篇3:

税制改革对会计人的要求

摘 要:税制改革是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合理的税制能够对市场经济发展进行调整,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促进经济平稳发展。为了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政府会对税收制度进行调整,以适应不同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税制改革会对企业的会计工作提出新的要求,进而对会计工作人员产生影响。

关键词:税制改革 会计人才 素质

我国税制体制是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的,因此符合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特点。以增值税代替营业税符合我国宏观经济建设发展的趋势也符合国际惯例,营改增能够推动我国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因此,实现营改增十分必要。在我国根据不同行业的发展要求和特点设定的税制也是不同的,针对我国第二产业主要设置的是增值税,根据我国第三产业的特点设置的主要是营业税。

1 营改增税制改革的意义

1.1 营改增税制改革

进行营改增税制改革主要是将传统缴纳的营业税应税项目改为增值税。增值税主要指的是对产品和服务增值的部分进行征税,这种征税模式可以有效避免重复纳税。例如在销售环节,在出售价格为50元的商品时,这个产品本身是缴纳了相应税金的,在将这一产品购入再销售时,此时的销售定价为75元,这时消费者只需要对增值的25元缴纳税金就可以了。从整体上看,营改增是对传统也营业税的改革,对于推动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1.2 营改增素质改革的意义

国家在实行营改增税制改革时,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产业的协调、均衡发展。从整体上看,我国以前采用的税收模式不仅单一,由于一些税务内容重复出现,这给各行各业的发展带来比较重的税收负担,对企业快速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在实行营改增改革之后,在税收上给予第三产业以较大的扶持力度,因而能够推动我国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这对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起到了积极作用。此外,税收改革对于我国发展外向型经济,促进商品出口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在进行营改增税制改革之后,我国税收制度和国际税收制度接轨,这样在对外出口时,我国商品在价格上具有一定竞争优势,从而有效提高了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2 营改增对企业会计工作的影响

2.1 对企业发票工作的影响

在企业会计工作中,信息质量必须要可靠,要以企业内部实际发生的客观事实作为依据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必须要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有效性以及内容的完整性,这是开展企业会计工作的重要基础。而在繁多的资料中,原始资料的真实合法性是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真实完整的基础。在完成营改增税制改革后,原来的营业税纳税人会接触到很多以前没有使用的增值税发票,由于对增值发票的使用流程不清晰,在处理增值发票相关问题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税务机关在工作当中,根据非企业的销售额以及在内部是否建立有完善的会计核算制度将增值税纳税主体划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纳税人在使用增值税发票时,有专用的增值税发票,也有普通的增值税发票,针对不同的发票制定了不用的政策,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必须对增值发票进行科学管理。由于增值税选用的进销抵扣政策,这导致在使用的过程中会涉及双方的利益。在具体使用增值税发票时,如果企业内部的会计工作人员没有足够的经验,对增值税发票的使用认识模糊,在工作中很容易出现问题,导致发票和企业实际不符合,进而对企业发展带来消极影响。

2.2 对企业会计核算的影响

在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之前,营业税纳税主体在对营业税进行核算时将其作为企业运营中的意向费用进行账务处理,并且主要适用“应交税费”等账户,从整体上看核算工作时相对比较简单。但在实施营改增税制改革后,企业在进行税务问题核算时发生了很明显的变化,核算处理方式也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会在“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的科目下进行明细的科目设置,且采用绩效抵扣政策对增值税的核算也更加精细,在不同的业务当中,“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项目不是固定的,时而会在借方,时而在贷方。这使得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变得更加复杂,会计工作人员只有具备了更强的工作能力才能适应这一变化。

2.3 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在营改增税制改革之前,企业在销售不动产以及无形资产时需要交纳营业税,在税制改革职后对企业不动产和无形资产交易征缴的增值税,如果购买方属于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

由于购置时增值税进项税额可以抵扣,企业购置不动产、无形资产时资产的入账价值的核算将会发生变化,此时,相应的资产原值、折旧或者是摊销金额以及应交税费的项目也会发生相应变化,并会引起企业资产负债表和相关项目发生改变。在利润表上,在将营业税改成增值税后,税率以及计税的方法也会发生明显变化,纳税金额也将不同。除此之外,因为增值税属于价外税,因而在利润表当中增值税不会体现出来,这会引起利润总额和净利润等项目的变化。

3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会计人才的要求

3.1 对会计工作人员职业素质要求

企业会计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其业务素质高低和知识水平有着很大的关联。在营改增税制改革后,会计工作人员只有学习新的税制,掌握必要的知识,在日常工作中才能提高工作效率,处理好会计、税收等工作。为了在税制改革后更好的适应工作,会计工作人员除了要学习新的税制内容之外,还需要加强专业技能的学习。纳税的基础是会计学科理论,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学习税法知识的基础上,也要提高自身能力,能够适应税制改革后的工作,提高會计核算水平。只有保证会计核算完整,才能及时定额计税,将依法办税和加强企业管理工作结合,及时定额纳税与加强会计核算结合,税款计算和成本预测结合。会计工作人员只有不断学习营改增税制改革,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才能保证会计工作能够正常运行,使纳税工作有序进行。

3.2 对会计工作人员职业教育的要求

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需要根据新的税制对税款进行正确计算,并要严格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涉税问题进行监督和反映。在各种财经法律和法规制度中都有着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严格要求,但在规范会计从业人员行为时仅仅依靠法律规范还是不足的,也要充分发挥会计职业道德在规范会计人员行为中的辅助作用。虽然,在当前法律法规体系中对会计从业者有着详细要求,但仍然难以避免有疏漏之处,而会计职业道德能够有效弥补法律体系的不足和漏洞。在新的税制实施之后,如果会计从业人员不能很好地进行自我约束,容易使他们钻法律的空子,危害国家利益。任何财经税法都需要会计工作人员执行,如果会计工作人员法律意识淡薄,很可能会破坏社会主义会计活动的正常运行秩序,导致出现大量的假账,影响我国企业正常的经营、投资活动,这对于国家宏观决策和国民经济调控都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

3.3 会计工作人员需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营改增税制改革之后对企业的会计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是对于那些从来没有接触过增值税的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由于以前没有接触过增值税工作,营改增之后的工作中会遇到各种问题,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必须能够根据我国税制改革及时加强学习,适应新的税制形式。企业会计工作人员在学习新税制的同时,还必须要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能够独立处理企业会计财务问题。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财务部门和其他企业部门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过程中要主动加强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合作,以更好地开展会计工作。企业在发展中要积极开展会计工作人员的职后教育工作,通过专业培训来促进会计人员工作能力提升,确保会计工作人员能够更好地完善工作,加强管理,尤其是营改增相关工作的处理。

4 结语

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带来了深刻影响,为了推动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企业严格对企业会计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和执业能力,这样才能优化企业票据管理、强化会计核算体系,使企业可以积极应对营改增对企业带来的各种影响,确保企业能够在税制改革下持续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 陈羽洁.浅析营改增对企业财务与会计的影响[J].现代商业, 2015(24).

[2] 孙博.营改增税制改革对企业的影响[J].企业技术开发, 2016(08).

[3] 张文会.税制改革对企业财务与会计的影响和对策[J].财经界(学术版),2013(04).

[4] 苗秀霞.“營改增”税制改革背景下房地产企业纳税筹划策略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6(03).

作者:柳振江

上一篇:铁路施工技术安全管理论文下一篇:讲授教学方式会计基础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