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公司法律基础论文

2022-04-16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进步,我国公司制度中关于中小公司①的规定存在着些许完善之处,所提及须完善之处对于我国中小公司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保险公司法律基础论文(精选3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保险公司法律基础论文 篇1:

辽宁上市公司防范法律风险的相关规制研究

[摘要]作为资本市场主体的上市公司,其面临的法律风险是企业整体风险的风向标,是影响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因素,对于资本市场长期繁荣稳定发展有重大意义。目前,辽宁省上市公司在法人治理、法律纠纷、大股东规范、关联交易、法律纠纷信息披露等方面存在较高的法律风险,严重制约了该省上市公司业绩的提高及IPO的数量。文章通过借鉴国外上市公司法律风险防范规制的主要实践和做法,针对上述问题通过相关法律规制完善以有效防范辽宁省上市公司的法律风险。

[关键词]辽宁;上市公司法律风险;法律规制

纵观当前的国际经济形势,源自美国的次贷危机波及全球各个角落,这也给中国的资本市场发出了一个警告,那就是中国的资本市场的长远健康发展必须建立在法治的框架之内,建立在政府监管机构的监督之下,作为上市公司,必须严格防范各种法律风险,创造一个良性的、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市场环境。2009年,在公布的进入排名测评的1435家中国上市公司(不包括银行、保险业)中法律风险成本指数最高的100家公司,净利润为35亿元,平均法律风险成本高达358。这就意味着这100家上市公司,挣100元钱,仅付出的法律风险成本就高达358元。说明我国上市公司法律风险管理现状令人堪忧。而原来的金融法律对实体经济的调整在现代的虚拟经济得到极大发展的情况之下,明显滞后了。如何通过相关规制的制定以加强对上市公司法律风险的防范已迫在眉睫。

一、影响上市公司法律风险的要素

上市公司法律风险是其整体风险的风向标,法律风险往往是其他风险的一个源头,是影响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任何一次法律事务上的变化,一些重大法律事件的出现、形成,实际上都会对上市公司未来的经营业绩发生直接的关系,造成很大的影响,从而对上市公司本身的股票价值走向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

一类是直接的因素,可以直接体现上市公司的法律风险,包括违规处罚,高管被追究责任以及相关的诉讼。另外一些间接因素,主要涉及公司治理,市场结构,经营范围,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法律风险。

二、上市公司法律风险防范的特殊性

上市公司跟一般公司不一样,是公众公司也是利益共同体,这使得上市公司法律风险防范目的是多元的。

(一)注重中小股东的权益保护

上市公司法律风险防范是单个公司事务,是为了自身的发展和自身运作,从市场总体来看,它的法律风险防范由于上市公司自身的公共性,往往存在保护上市公司股东尤其是中小股东的权益这个问题。因此,我们要注意区别化、类别化的区分,特别是在投资者保护方面细化的处理,因为投资者的种类很多。

(二)信息披露是关键

上市公司的法律安排是我国《证券法》、《公司法》当中的核心环节,是重要内容。所有制度环节当中,如何实施规范的治理,如何进行信息披露,又与上市公司法律制度、信息披露在上市公司运行发展当中所处的位置有关。可以说,信息披露是资本市场的防腐剂,很多都是围绕信息披露展开的,是防范法律风险的重要方面。

(三)法律风险的易发性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具有防范上市公司法律风险的功能,但是如果运行不到位,又会产生新的法律风险。

三、辽宁上市公司防范法律风险的现状

对于辽宁的上市公司来说,大多是审批制下由原国有大中型企业改制上市的,改制不彻底,上市后“三分开”又不到位;从经营看,产业结构老化也是企业发展的致命伤。辽宁上市公司大多分布在制造业、电力、建筑业等传统产业方面,而信息技术、金融保险、传播和文化产业等新兴产业,处于相对劣势。因此,上市公司的业绩普遍较差,ST类、*ST类上市公司数量较多,法律风险很高。在2010年公布的法律风险最大的20家公司中辽宁就占了两家,分别是*ST金城(法律风险指数为61.45)和*ST锦化(法律风险指数为81.147),这充分暴露出辽宁省上市公司在防范法律风险存在着不足之处。

四、构建防范上市公司法律风险的相关法律规制体系

(一)完善上市公司治理与公司内控的法律规制研究

从法律风险的角度说,法人治理与公司内控是一个企业法律风险控制的基础,也可以说是其他法律风险爆发的根源。在辽宁省58家上市公司中,国有控股公司占三分之二,控股股东及关联方占用上市公司资金余额达到69.2亿元,占上市融资总额的20%,这暴露了公司治理结构存在严重缺陷。因此,我国公司章程以及《公司法》相关规定应先考虑从以下几点入手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第一,我国《公司法》第22条对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法律救济作出的规定仅仅是一种事后补救措施,因此,股东大会决议瑕疵的救济措施可以尝试事前救济,即主要是限制相互股和自己股份的股东与特别利害关系股东的表决权。第二,我国新修改的《公司法》第54条主要是从消极方面赋予监督权,而积极方面的职权赋予的较少。第三,对于设立3名以上独立董事的上市公司可以在公司治理改革中提出的首席独立董事制度。此外还包括扩大独董的比重和范围,进行产权改造,引入多元的投资者主体等等。

(二)解决纠纷裁决的上市公司法律规制研究

2009年,中国上市公司诉讼仲裁的涉案金额为536亿元,涉及法律风险行为一共有1487个,其中,由于疏于法律风险防范导致诉讼仲裁的涉案金额占比达到了27%。这一数据说明上市公司忽略了对法律风险的选择性主动防御,也暴露出配套法律的薄弱。相关法律应从保障仲裁机构的独立性和仲裁活动的公正性、扩大仲裁范围、完善仲裁程序规则,例如第57条关于“裁决书自作出之日起发生法律效力”、第9条第2款关于“裁决被人民法院依法裁定撤销或者不予执行的,当事人就该纠纷可以根据双方重新达成的仲裁协议申请仲裁,也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等规定,均有作适当修改的必要。以及增设临时仲裁制度和增设司法监督失误的救济机制等方面加以完善。

(三)加强上市公司“上市信用”管理的法律规制研究

上市公司信用是指上市公司在证券市场上的信用,因而可以称之为“上市信用”。这种信用是借助证券市场表现出来的,反映在上市公司股票的发行、交易中。自“黎明股份(600167)成为辽宁省第一家因财务报表造假数额巨大被证监会查处以来,辽宁境内的上市公司又相继出现了蓝田股份、鞍山一工、环保股份等因信用缺失引发退市的事件,为了提高上市公司的信用水平,必须建立实现信息充分的法律规则,以最大限度地纠正“信息不对称”。根据“信息充分”原则,关于上市公司的信息,凡不属于法律规定特别保护的,均应采一定的方式公开。同时,不同政府部门掌握的上市公司的公共信息,应通过一个开放的系统,让社会成员共享。“政府有责任提供必要的信息,降低组织(或个人)获得相关信息的费用。”

(四)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法律规制研究

信息披露制度对内幕操纵的行为动机具有重要影响,信息披露质量与披露强度同内幕操纵行为呈反比例关系。因此,如何构建高效的信息披露制度,对有效监管内幕操纵行为至关重要。应重点解决以下问题:上市公司信批法律问责问题涉及几个界限,首先要符合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沪深交易所信息披露指引和证监会的相关规定,其次涉及到机密事项或存在不确定性的事项是否必须披露,是否有意隐瞒所要披露的事项。关于申请豁免披露、暂缓披露、豁免程序问题上述几种特殊情况披露的具体申请条件、申请方式及监管层针对此特殊情况所采取监管手段和处分措施、定量披露标准和定性披露标准等方面的。

(五)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法律规制研究

作为老工业基地,辽宁最有特色的产业就是装备制造业。这些装备制造业企业很多都是老旧的国有企业,在振兴东北的刺激下,将获得更多政策支持,同时加快改制通过并购重组,从而有机会获得重生。上市公司中,与此有关的包括百科集团、ST东电、大冷股份(000530,)、ST松辽、沈阳机床(000410,)、SST合金、华锐铸钢(002204,)等。目前,沈阳机床还在策划战略重组,作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重要港口,此外大连港欲将收购锦州港第一大股东东方集团(600811,)的股份,但直到今天仍未能实现。2010年10月13日,为适应资本市场发展实践的需要,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破产重整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股份发行定价的补充规定(征求意见稿)》,旨在保护债权人和公众股东的利益。为适应当前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我国仍然很有必要制定出台一部规范科学、内容完备的法律体系,如应修改完善现行的相关法律,如《公司法》、《证券法》等,使之与其他并购法律配套衔接、尽快制定反收购制度,建立统一的竞争法体系等。

此外,上市公司法律风险的防范还应对包括关联交易与重大担保法律风险、对外投资法律风险、知识产权法律风险、社会责任法律风险和人力资源法律风险等相关法律规制完善。自第一届上市公司法律风险管理论坛召开以来,中国关于上市公司法律风险防范的研究已日益被人们关注。2010年11月6日《2010中国上市公司法律风险成本指数分析报告》首次根据公开资料,全面核算出中国上市公司法律风险成本,是国内外资本市场上第一次使用实证分析的方法,全样本系统识别上市公司实证法律风险,核算法律风险成本。为各行业、各类企业提供评价自身法律风险管理水平的基础参照,以期推动中国上市公司在法律风险管理方面的进步与发展。今后,我们应通过不断修订相关的法律规制,以维护股市稳定与广大中投资者利益,促进中国经济和谐稳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志攀,白建军.证券市场与法律[M].法律出版社,2005.

[2]杨志华.证券法律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8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0年辽宁省依法行政研究课题项目,项目编号:LNYFXZC014。

作者:魏娜 张波

保险公司法律基础论文 篇2:

我国公司法制度发展的新趋势

摘要: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的进步,我国公司制度中关于中小公司①的规定存在着些许完善之处,所提及须完善之处对于我国中小公司的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而日本公司法制度中对于中小公司的规定对于这些方面确实处在领跑的位置,因此,笔者试图将我国公司制度中关于中小公司的相关规定与日本公司制度中的中小公司相关规定进行对比,并揭示我国公司制度的发展方向与改革途径。

关键词:我国公司制度;日本公司制度;中小公司;启示

一、我国公司制度的基本理论与法律基础

我国公司法制度主要以《公司法》为基础,包括公司设立制度、资本制度、公司治理制度以及合并、解散等基础制度,同时结合其他相关法律规范构建,如证券法律制度、破产法律制度、票据法律制度与保险法律制度等法律规范。对于我国《公司法》中关于中小公司的规定,其较为严格,这与为了避免规定灵活造成的制度滥用用非常直接的关系,但是为了避免制度滥用的同时,严格的规范将会束缚到了中小公司的发展潜力及其对于市场环境的适应能力。但是日本公司法律规范则不同,其在为中小公司设定较为灵活的政策同时,又对中小公司相应的宽松政策进行了些许严格的规定,双管齐下,对中小公司的积极发展保驾护航。

二、日本中小公司法律制度之特殊

1.中小公司的基础特点

中小公司一般具有相同的特点,主要是指其经营规模较小的公司,其在工业、建筑业、批发和零售业以及交通运输和邮政业都有着不同的具体标准②,但是其共同的特点就是经营规模较小,注资也较少的公司。

2.日本关于中小公司法律制度的特殊规定

对于日本法律规范中的中小公司法律规定,主要可以从两方面论证:

首先,是法律中关于中小公司的灵活性规定。大致可以包括:股份有限责任公司制度的广泛适用,日本现行《公司法》取出了有限责任公司的规定,仅仅规定公司形式为股份有限责任公司,故而,无论公司规模与经营范围、注资的大小,均可以适用股份有限责任公司的相关制度;中小公司机构设置灵活、多元化,一般中小公司机构主要包括股东大会、董事会以及监事会行使相关职能,在日本虽然对大公司的机构设置规定较为严格,但是对于中小公司的机构设置放宽较多,中小公司可以采取多元化的组成方式,最多可以形成17余种的组合③,如此之多的组合,各个中小公司可以结合各自不同的特征进行选择,极大的丰富了中小公司机构设置的选取;日本公司相关立法中对于特殊的公司,设置了特殊的灵活规定,如由出资人出资并实际经营的小公司,可以不设置董事会、监事,创新型公司可以自由选择是否提前设置会计监查人,对于那些或注重股东监督权,或注重董事经营权,则可以适当根据各自需要以设置公司内部的机构设置等等特殊的规定。

其次,日本公司法律规范对于中小公司的严格性规范规定。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点:对于中小公司财务的严格监管,日本公司法律规范中加入了会计参与制度,即由注册会计师、监查法人或税理士法人等会计专家(会计参与人)与董事共同制作财务报表;对于中小公司内是否设立董事会或者监事会等机构,制定了非常严格的标准,完全依照标准进行公司内部机构的设置;对于设立了董事会与监事会或者是公司存在董事或者监事的公司,将董事与监事的任期进行了延长;同时对于中小公司中的股份转让请求权、限制表决权股、属人性表决权等制度性权利进行了严格规定与限制。

三、我国公司制度改革与发展的新方向

通过上文中对于日本中小公司法律规范中的灵活性与严格规范性的阐释,笔者认为我国中小公司的立法实践与完善可以吸取些许先进的经验,以满足我国市场进行快速发展的今天,大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1. 完善我国中小公司的内部机构设置,使其可以选择自由化、多元化。我国05年《公司法》第二次修改之后,对于公司的内部机构设置规定可选择的范围较少,而且规定过于呆板,很多公司无法根据自身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设置,进而使得公司成本较高、效率较低,这无形中阻碍了我国公司的长远发展。笔者认为我国公司法律规范中可以放宽公司的内部机构设置,同时加设会计监察人或者是会计参与制度,以弥补内部机构精简以及监督部门缺失的弊端。

2. 可以增加中小公司的融资方式,放宽公司债券发行条件。中小公司的融资难是目前阻碍中小公司发展的重要障碍,而将中小公司纳入可以公开发行债券的行业,可以增加中小公司融资的渠道,当然具体的公开发行条件可以由法律法规进行进一步规定,在存在合理性的前提下,较为严格亦可。

3. 将由出资人出资并经营管理的中小公司的监事会或者监事取消。原因在于:我国有限责任公司的注资标准较低,3万即可,故而,设置监事或者监事会,这不仅不能起到监督的作用(大部分的监事均为出资人的亲戚),反而对于中小公司的成本以及设置效率带来消极的影响。

结语

通过对于日本公司法律规范的明晰以及我国公司法律规范的相对滞后的分析,应当结合日本的先进经验以及我国中小公司发展环境进行一定的改进,以适应市场经济的不断加快,促进我国中小公司的快速发展与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健全。(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唐杰英:“日本中小公司灵活而规范的公司法制度对我国的启示”,《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5期。

[2]定勇:“中小企业的特殊需求与公司法的适应性调整”,《商业时代》2007年第36期。

[3]江平:《新编公司法教程(第二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ZK)〗

注解:

①〖ZK(#〗本文中所提及我国公司制度内容中的公司,均指中小公司,特别是在注资以3万以上,20万以下的为主要研究对象。

②为了更好的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和国家统计局于2003年2月19日颁布了《中小企业标准暂行规定》,因此,文中提及的工业、建筑业以及交通运输与邮政业的各自标准均来自于此暂行规定。

③唐杰英:“日本中小公司灵活而规范的公司法制度对我国的启示”,《政治与法律》2009年第5期,第156页。

作者:朱家盛

保险公司法律基础论文 篇3:

拍案说保险之三

家中衣物失窃,保险怎么赔?

案例

2004年1月28日(农历大年初七),家住北京东城区的任女士从外地老家探亲归来,发现门锁被撬,室内一片狼藉,忙拨打110报警,并在公安人员协助下仔细清点了财物。清点后发现.除被盗走现金2300多元以外,其余被盗财产主要是衣物。任女士平素衣着讲究,家中名贵服装着实不少。经对照发票逐一核对,失窃的名牌裘皮大衣、羊绒外套、羊绒衫等衣物购置价累计达48000多元。心爱的衣物失窃,任女士对窃贼痛恨不已,但想起曾于去年4月份向保险公司投保了家庭财产综合保险并附加10万元的盗抢险.心里多少踏实了一些,于是拨打报案电话提出索赔。保险公司理赔人员受理报案后赴现场进行了查勘,并提取了公安机关的证明材料。很快,3个月过去了,按照保单所载《盗抢保险条款》的规定,保险公司该进行赔偿了。

保险公司分析认为,失窃财产中的衣物属保险标的,本案属于保险责任范围。经过理算,理赔人员告诉任女士:根据保险条款第11条的规定,失窃衣物只能按照实际价值而不是购置价进行赔偿。按照公司《理赔实务》规定,衣物类财产的年折旧率为30%,扣除200元的绝对免赔后,失窃衣物的保险赔偿金应为10050元。任女士一听就火了:“衣服都没穿过几次,每年扣除30%的折旧,保单上可没写,你们投保时怎么不告诉我?损失五万,只赔一万,这保险简直是蒙人!”任女士对这一结果不能接受。

经过三番五次的磋商,保险公司与任女士仍然无法达成赔偿协议。理赔人员在公司法律顾问的建议下,委托价格事务所对失窃衣物进行评估,估价结论为:失窃衣物价值12800元,保险公司据此重新计算保险赔偿金数额为12600元。任女士通过熟人请另一家权威评估机构进行了粗略估价,结论是13000元左右。眼看时间又过去了一个多月,无奈之下,任女士接受了保险公司的上述赔偿。

点评

本案中影响保险赔偿的关键性问题有两个。其一,仅在保险公司内部《理赔实务》中有所规定而未在保险合同中载明的折旧方式能否约束被保险人?根据我国《合同法》、《保险法》的有关规定,未经当事人协商一致并构成合同组成部分的条款,对双方不具有合同约束力。因此,本案保险公司理赔实务中有关折旧方式的规定,在未征得被保险人任女土同意的情况下,不能作为确定实际价值的依据。

其二,购置价不同于实际价值,那么保险标的实际价值如何确定?财产保险合同大多约定保险公司根据保险标的实际价值进行赔偿,因此实际价值的确定方式对于保险理赔至关重要且易引发纠纷。一般认为,在保险合同无明确约定的情况下,保险标的的实际价值应按照保险事故发生地的市场价格确定,没有市场价格的,可以根据评估价格确定。本案受损标的(失窃的衣物)具有折旧率高、市场价格不易确定的特点,保险公司委托价格事务所估价的做法具有合理性,在评估价格的基础上进行赔款理算,符合保险合同目的。所以,后来保险公司委托价格事务所对失窃衣物进行估价的行为是正确的,任女士在了解相关规定后应该予以理解和接受。

上一篇:外贸企业经营管理论文下一篇:经济发展环境工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