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教学法律基础论文

2022-04-16

摘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更好地培养合格的、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达到这一目标,唯有不断创新教学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微视频这一实践教学模式因其易操作性、创新性、可持续性越来越受到重视。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创新教学法律基础论文(精选3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创新教学法律基础论文 篇1:

法制观念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创新教学探析

【摘要】随着法制社会的不断建立,我国的法律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和健全,伴随着国民的法律意识也在不断增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是每个公民享有的权利,但是在法治观念下的思想道德建设也同时应该不断加强。文章主要研究在法制观念下,职业技术院校如何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进行创新教学。

【关键词】法制观念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创新教学

法制观念是人们对于法律的理解的基础上,长期想成的一种意识,针对我国目前犯罪低龄化的现实情况,加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势在必行,而对处于青少年时期的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更应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不仅是为了减少犯罪低龄化,更是让学生形成健全的法律意识,成为保护自身的武器。作为大学生法制观念教育"主渠道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体系尚未成熟,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与缺漏,应当从更新教育理念、革新教育内容等方面创新本课程的教学,并以此增强当代大学生的法制观念。

一、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意义

在新时期下,对于人才的培养观念也应该适当的发生转变,针对我国目前青少年犯罪事故频发的情况,加强青少年的法制观念是非常有必要的,由于青少年属于学生阶段,因此学校对其人格塑造起着极大的影响作用,这些影响作用来自教师的言传身教和学生之间的互相影响。另一方面,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文化,对于学生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忽略的,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法制观念,就要结合社会的现实情况,不同时期有不同要求,不同时期有不同策略,因此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是在社会发展中的必然结果,应该引起教学者的重视。

二、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对策

1.改革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主体性。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正处于青少年时期,这个年龄时期还存在一定的叛逆心理,在教学活动中一旦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者一味的应用传统“灌输式”教学,学生可能就会出现抵触情绪,从而教学成果不显著,法制观念的培养就更难见成效,因此,针对“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教师应该改革教学理念,认识到学生既是教育的出发者,也是教育的归宿点,一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来开展,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点,提升教学质量,让学生形成法制观念,从而影响学生的思想活动。

2.创新教学内容,重视学生的差异性。目前我国针对法律教育课程还是通修公共课的形式,教材也是全国统编的情况,造成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课堂内容也就千篇一律,难有突破,对于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完全忽视,教学成果当然也就大打折扣。对处于任何阶段的学生来说,差异性是肯定存在的,教学者对于不同学生也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比如:针对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教师可以采取不同专业不同教学内容的方式,对于学生专业课程内涉及的法律知识进行教授并辐射到生活实际中,加强学生的印象。也可以对于不同学生关注法律热点进行单独或者整体讲解,将课本知识引申到生活实践中,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

3.改革教学方法,开展案例教学。经历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或多或少存在厌倦情绪,因此在课堂表现出来的就是上课不认真听讲,针对这种情况,教学者应该改革教学方法,制定适合学生心理特点以及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方法,摈弃以往的教学思路。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中,针对这门课程贴近生活的特点,教师可以开展案例教学方法,将实际生活中的真实案例在课堂进行讲解,并且让学生进行讨论,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通过课堂教学可以走进社会现状,了解社会现状,并且针对案例教学,教师还可以采用学生发掘案例的方法,在课堂上随机或者以课堂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收集身边的案例,并在课堂进行自主讨论,教师进行指导,以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的印象,并且可以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于培养的法治观念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4.优化师资队伍,施行分工授课。目前,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存在的现实情况是:专业门槛低,师资队伍不健全的情况,任课教师往往是高校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课程的教师进行,而并非专业的法律老师授课,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偏离了这门课程教学的意义,不仅会造成讲解深度不够,甚至可能还会造成知识性错误,对学生造成误导作用。因此,针对这种情况,应该引起高校领导的重视,在教师配备环节上,应该具有专业性,并且对于该课程教师的专业素养要定期进行考核、学习活动,保证教师的专业素养。另外,在法律不同内容的授课中,也应当考虑到教师的擅长点,进行分工授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学生接受到的知识的正确性,塑造他们的法律素质。

对于一个已经步人法治的社会来说,加强公民法制观念对促进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综上所述,法律作为保护每个公民合法权益的武器,是应该被每个公民所了解的,对于培养学生的法制观念,教学者应该认识到其必要性,并且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在改革中要重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性、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开展案例教学以及重视师资队伍的专业素养,从而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全面系统的法律意识,形成法制观念。

参考文献:

[1]皮伟,刘先凡.探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环节新途径[J].长春理工大学,20013(09).

[2]刘朝武.略论案例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的运用[J].高教高职研究,2012(04).

作者:卜慧敏

创新教学法律基础论文 篇2:

以微视频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模式

摘 要:《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更好地培养合格的、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达到这一目标,唯有不断创新教学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微视频这一实践教学模式因其易操作性、创新性、可持续性越来越受到重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运用微视频这一教学模式,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知行统一,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

关键词:实践教学 微视频 创新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集政治性、思想性、理论性于一体,是极其重要的基础课程,关系到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养成,旨在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律素质,更好地培养合格的、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不可否认,《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涉及的教学内容学生相对熟悉,但又缺乏深入理解,因而教学难度较大。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和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把课上成集深度、内涵、趣味于一体的学生想学、教师想教的课程,这是需要我们探索的主要内容。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重要精神,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真正讓思想政治理论课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的头脑,教师们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上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如进行社会实践,撰写调查报告;围绕教材进行辩论、演讲等,可谓花样百出、效果各异,但在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发现拍摄微视频这种模式深受学生欢迎,同时也能切实突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视频实践教学的基本内涵

微视频,主要是指时间在30秒至20分钟之间,通过视频形式展现主题的模式。“微”在于微时长、微制作、微投资,以其短小、精练、灵活的形式呈现于互联网。微视频内容广泛、形态多样,涵盖电影、纪录片、DV、广告等,可通过手机、DV、MP4等多种视频终端摄录或播放的视频短片。

微视频作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的创新模式是有基础的,特别在当今社会,随着计算机、手机、相机等高科技产品的普及应用,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高校大学生更是人手一部手机,人们每天花费在手机上的时间也越来越多,甚至有的媒体评价当今社会很多年轻人患了“手机综合症”。如何让大学生恰当地利用手机、计算机,值得我们思考。既然大学生每天都在用手机,为什么不可以让手机发挥更大的作用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创新就希望利用学生的闲暇时间,利用与他们形影不离的手机、电脑等技术设备,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材的知识点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实践教学,以拍摄微视频的方式完成实践教学。

2   微视频实践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的运用

2.1  实践教学的具体内容

(1)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剧组,每组人数8~15人(视班级具体情况而定);

(2)以教材章节为范围,每组选择一章,从该章节中再选择主题,围绕主题撰写剧本,进行创作;

(3)故事内容健康,主题积极向上,表演流畅自然;

(4)必须有字幕、背景音乐、故事情节等基本信息;

(5)时长要求:微视频时间应在10分钟以上,30分钟以内;

(6)上交材料:微视频、剧本以及分工明细;

(7)拍摄周期:大概两个月;

(8)建议同学们使用“会声会影”“爱剪辑”“美拍”等较简单的视频制作软件进行拍摄和后期制作;

(9)服装、场地、道具等费用自理,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最终会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比并颁发荣誉证书,将优秀作品上传至网络,并供下一届学生学习鉴赏。

2.2 考核标准

作为大学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的实践教学活动,教师将组成专门评审组对学生拍摄的微视频进行评分,并将最终得分作为该课程考核的重要指标,每个剧组在教学实践中的表现及得分情况,都可作为实践教学成绩的主要依据。

3   微视频实践教学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的积极意义

由于微视频创新实践教学模式具有诸多积极意义,因而也更加肯定了微视频的科学性及可行性。

3.1    强调学生的参与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知行统一,提综合素质

拍摄微视频这一实践教学是指导学生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观从知到行的教学活动,在学生将自己学到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的过程中,传统的实践教学方式缺乏个体的参与,同时由于学生对思政课理论缺乏相应理解,容易把课堂学到的知识在课后就抛于脑后。采用拍摄微视频的方式进行实践教学能弥补这一缺陷,在此过程中特别强调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充分利用自有的工具和资源,带上手机或者相机走进校园、宿舍、食堂、网吧、公园等公共场所进行微视频的创作。微视频的拍摄包括任务的梳理与分解、创意的收集、内容的选取,剧本的创作、后期的剪辑等工作,参与拍摄微视频的过程中不仅要求学生精准地把握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同时对学生的逻辑思维、组织能力、计算机运用能力等方面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在这一实践教学的进程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3.2 强调形式内容的多样性,有利于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教学实效性

拍摄微视频能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传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形式单调,内容僵硬刻板。提到思政课实践教学,很多学生首先想到的是下载很多资料,发放问卷调查,撰写调研报告,或者进行演讲等,微视频拍摄这一实践教学形式和内容可以让学生更开放地去思考问题,围绕思政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学生以拍摄微电影、微访谈等方式选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创作并拍摄。在学生认真挑选演员,走出课堂,用心拍摄的过程中,其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同时也用视频、照片的方式记录了自己的大学生活、加强了学生群体彼此间的情感联系,也加深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知,在这一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进一步增强,而教学实效性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3.3 有利于潜移默化地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更好地应对多元价值观挑战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又红又专的新时代人才,从而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在市场经济和现实社会不良因素的负面影响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目标面临很大挑战。怎样在新时代更好地掌握话语的主动权,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头脑,需要用学生乐于接受的、真心喜爱的教学方式,而微视频的拍摄能更好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学生从思想、价值观、道德、法律等角度进行微视频的拍摄,在这一过程中,首先其思想、立场是正确的;其次,想拍摄出真正优秀的微视频,要求其对所学内容真懂真信,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就必须进一步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容,而在思考的过程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潜移默化地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当中,学生也将在多元价值观的背景下,更了解我国的现状,更明确自己的目标。

在新时代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更多的挑战和新的问题,而微视频这一实践教学模式具备自身特点,运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融入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切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实践能力,同时对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和实效性产生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曹小萍等.基于微电影的参与式教学法对高职护生管理能力影响的研究[J].护理研究,2015,7(29).

[2]杨艳春,卞桂平.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理路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

[3]赵军.专家热议微电影与教学或成专业人才培养新模式[Z].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2012/1126/c40733-19701652.html.

责任编辑 张    莹

作者:王丽芳 付伟斌

创新教学法律基础论文 篇3:

创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方式的思考

摘 要: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要改变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增强该课的实效性,教师就必须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全面地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

关键词: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传统灌输式 创新教学方式

财经类高校基础课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和法制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增强社会主义法制观念,解决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但是,由于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本课程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如何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增强基础课的整体教学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应有的引导教育作用,是提高本课程教学质量的关键。

一、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问题

尽管财经类院校基础课教师在教学方式方式上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是该门课程在教学方式上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其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当前基础课教学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把知识点灌输给学生,忽视了大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缺乏主动性、创新性。

2.教学方式单一,教学缺乏灵活性。难以让学生参加教学活动,压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缺乏兴趣。学生觉得教师的教乏味、枯燥,课堂内容成了“催眠曲”,听得昏昏沉沉,根本达不到教学目标。有些学生要么逃课,要么“隐形逃课”。

3.教学缺乏针对性、实效性。基础课必须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消除同学们在思想上的困惑,但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很好地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教学缺乏针对性、实效性。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创新教学方式

基础课的教学方式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教学互动,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并结合财经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围绕现实问题,创新教学方式。以下四种教学方式是我在教学实践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将结合基础课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详细论述这四种教学方式。

1.采取案例式教学方式

无论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还是进行法律基础知识教育,案例教学都是必不可少的,案例选取应当掌握以下原则。

(1)真实性原则。案例的真实性是搞好案例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案例只有真实才会具有生动性、形象性和说服力,才会具有教育性。所谓真实性,是指所选择的案例应当是现实生活中确实发生过的真实事例,而不是道听途说或随意杜撰的。案例最好是发生在他们身边的真人真事。如讲到理想信念的作用时,列举了吴士宏从护士到外企职员再到跨国企业领导人的成长经历,使学生从中认识到理想信念的巨大作用。

(2)典型性原则。教学案例没有典型性就没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就不能引起学生广泛的兴趣和思想的共鸣。案例选择应当是大学生所关注的焦点和热点问题。典型案例能震撼人们的心灵,具有启发、导向、矫正、警示等育人功能。讲到如何实现理想时,列举了浙江青年学院的大学生江利兵在学校逆境创业的事迹,使财院很多贫困学生深受触动。

2.采取互动式教学方式

在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说教式灌输法,单向地灌输正面的思想观点。加之部分教师照本宣科,不注意教学艺术和方法,上课脱离学生的思想现状,师生间缺乏交流。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就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其视为学习活动的主人,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表明,学习兴趣越浓,学习积极性就越高,学习的效果就越好,因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应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精心备课,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在教学中,讲到“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这一章时,先讲清楚基本概念,然后要求学生课后写一篇“我的大学我的梦”为题的演讲稿,下一次上课时当堂演讲。教师在演讲的过程中做点评,包括内容和演讲的技巧等,指引学生“立志当高远、立志做大事、立志须躬行”。

3.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

不同专业的学生,知识结构不同,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加强针对性,采取灵活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讲到树立什么理想时,针对财经院校不同专业讲授不同的职业理想,所以学生不再感到课程内容离他们遥不可及,也不是令他们厌烦的“大道理”,自然会提高教学质量,而且使学生终身受益。

4.采取多媒体式教学方式

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能使课程图文并茂,音像兼备,从而把有关的知识理论形象地表现出来,给学生深刻的印象,具有生动性和吸引力。这里以影视为例,影视以一种独特的视觉文化形式,为当代大学生所接受和喜爱。优秀的影视作品载负着国家意志和社会规范,体现着民族品格和时代精神。影视教育直观、生动、感染力强,通过观看不同类型的作品,大学生在耳濡目染、身临其境中受到感染、受到熏陶。这些作品不仅具有很强的艺术性,而且具有很高的思想性,可以在无声中激励大学生追求人格的完善,在无言中促使其在美的享受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左妮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法新探[J].中国成人教育,2007(1).

[2]陈秉公.创造“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教学魅力[J].思想理论教育,2007(4):50.

[3]沈壮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作者:邓崇国

上一篇:电子政务商务管理论文下一篇:影子银行国民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