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论文

2022-04-22

【摘要】在中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觑,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方方面面。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阅读教学在“语文意识”的支撑下作用也日益显现。本文从目前中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学生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并探求新形势下的有效策略,提出个人对于此类问题的思考和理解。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互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互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论文 篇1:

双轨多元促阅读,纵向立体启思维

摘要:随着部编教材的广泛使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互相促进。学生们读书越多,懂得的知识就越多,就越能促进课内阅读,使学习越来越轻松。更重要的是,读书让学生在精神上获得了满足。有人说:“如果拥有快乐、饱满的童年,就为今后的人生奠定了一个安全的精神基础,无异于买了一份终生精神保险。”要奠定这个安全的精神基础,拥有这份终生精神保险,一个重要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阅读、阅读、再阅读。但中小学语文在衔接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重点对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建构和实践性研究的重要意义及相关策略做一个简要分析,以期为优化教学方法、促进教学素养提升提供参考。

关键词:中小学语文;阅读;衔接

注:本文为江西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建构与实践性研究》研究性成果,课题编号为:19ZXZD008。

关于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的研究中,目前大部分是探讨中小学衔接的必要性、可行性,与实际教学中的问题结合不多,缺少整体设计和有效指导,尤其是与现行部编版教材的关联微乎其微,缺少系统性的探究。有的小学和初中老师在研究时往往自成一统,针对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断层”所展开的有效性研究和探讨比较鲜见。可以说,阅读教学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笔者在教学研究实践中,以“部编教材”为契机,以“提升师生素养”为引导,以“高效课堂”为目标,开展了“双轨多元促阅读,纵向立体启思维” 中小学阅读教学衔接的建构与实践性研究。

一、双轨并行激兴趣

笔者从中小学语文教学衔接问题的现状入手,通过了解六、七年级语文阅读的“教情”与“学情”,分别从心理因素、课程标准、教材因素、教学因素等方面展开研究,以课堂和课外阅读指导双轨并行的方式进行针对性较强的目标性课内外阅读,来加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本研究以系统论和学习理论为理论基础,立足《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着力研究四个学段中明确的目标及教学内容。研究发现,六、七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要求体现了较强的关联性和序列性。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小学和初中一般是分开而独立建校的,九年一贯制学校也会因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及教学考评标准存在差异性,直接导致中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存在差距,隐性地出现了学习能力及语文综合素养方面中小学衔接部分“断层”的现象。针对这种情况,笔者从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研究并实践,探索出一条可操作的阅读教学模式。

二、多元促读拓视野

《语文课程标准》按小学低、中、高及初中四个学段提出了明确的目标:课题组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过程中,必须先了解新课标关于各年段的教学目标后进行分解, 结合“学情”明確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写出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教案。充分把握《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就能了解教材的意图。我们课题组成员准备在研究中重点把小学高段与初中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的衔接做得更有针对性,并将教学目标具体化, 重点落实到多元化阅读教学的培养上。《语文课程标准》为我们提供了契机。中小学教师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应结合学生不同年龄段的特点,因材施教, 循序渐进, 促进中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教师在实施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遵循各年龄段学生的认知规律和知识的形成规律, 进行序列化的处理。教师要通过序列化处理,建构有效的教学内容;通过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做好教学目标衔接;运用多元化教学手段,强化课堂和课外的阅读教学。教师要根据“学情”和教学内容的不同适时调整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创造和谐教学氛围,心中有学生;运用多元化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开展阅读课程,明晰目标,切实增强阅读课的针对性、实效性,既不拔高,也不放松,落实教学目标,完成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模式的初次构建。

三、纵向精读育素养

要依照《语文课程标准》要求,结合“学情”和教学内容进行二次整合,用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方式,按照教材的相关顺序,将阅读教学的内容深化。精读的主体是孩子,精读的对象是孩子喜欢的绘本,在这个前提下,精读不仅是次数的重复,更是观察的深入和理解能力的提升。

将阅读教学的思路拓宽,将精读建立在兴趣的基础上,当学生有好奇心、渴望阅读时,就孕育着精读的契机。怎样实现这样的契机?除了教读和自读课,学生还有独自读书以及跟其他同学的讨论分享阅读活动,教师在阅读课及教学实践中应适时进行检验和反思,努力做到从“知”到“行”,从“知道”到“做到”。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应从精读的重点难点依次点拨、层层深入,挖掘阅读主题以及问题的本质,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由易入难,由简到繁,从而实现良好的阅读层次构建,提升阅读能力。

总之,教师要通过归纳和比较,构建精读主题和精读文体的知识网络,以旧引新,以新带旧,促进学生知识巩固化,明晰化;加强知识间的联系,促进学生知识系统化;在课堂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温故知新”的教学方法,促进阅读教学小初有效衔接。

四、立体深读启思维

阅读教学是一种涉及面极为广泛且复杂的教学,在《高效能阅读》一书中,原尻淳一提倡选定一个方向进行“垂直型阅读”,这样做的最大好处是通过持续地学习和积累,建立起某一领域的专业知识体系,进而养成自己的专业思考方式,原尻淳一将之形象地称为“思考主场”。 基于此,立体深读便有了努力的方向和意义,即进行“垂直型阅读”,建立自己的“思考主场”,也就是建立专业知识体系的优势。在名著的阅读中,大部分教师往往忽略了文章本身的分析和论证,导致文化拓展资源和思维教学资源被严重浪费,而学生的阅读所得与“百度百科”的词条内容相差无几。根据阅读课在思维教学上具有的独特价值,教师要因其内容与结构的复杂性、视角与意义的多维性以及主旨的多元性,逐渐创造“垂直型阅读”的时机,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学、思、辨”的能力。

如果把立体化知识体系看做一台电脑的话,那么通过“垂直型阅读”构建的“思考主场”就是电脑的核心部件CPU,而作为提供“客场视角”的水平阅读则可以看作是电脑的存储设备。通过水平阅读,学生能够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从“客场视角”洞察本质。教师在文本细读的基础上设计必要的读写活动,有助于学生反馈和反刍阅读所得,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同时,创新写作的形式,如可以让学生对作品的人物、情节、特点等表达自己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形成自己对作品的独特理解。

“立体深读启思维”是建立在大量阅读的基础上,但并不意味着读得越多越好。原尻淳一在《高效能阅读》当中一直强调,读书的根本目的还是为了引发思考。因为中小学生存在着阅读体验的差异,所以在书目的选择上要进行针对性引导,毕竟“书只是启发,而非正确答案”。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阅读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 综上所述,构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衔接的互动课堂,其主要教学目标在于明确学生的主体地位,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学习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基本学习能力及综合实践能力的体现。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素养,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阅读教学。在教学中注意中小学生“学情”,把控教学进度,丰富趣味性课堂教学,让学生以兴趣为引导完成阅读目标,并养成创新的学习习惯。同时我们也要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地改革创新教学方式,及时整改教学方案,对课堂内容进行延伸以顺应时代文化发展的需要,为学生提供轻松的学习环境,提高课堂教学的丰富性及新鲜感,为国家培养全方位人才。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教育科学研究所)

作者:吕涵

互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论文 篇2:

在“语文意识”下中小学阅读教学策略构建

【摘要】在中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阅读教学的作用不容小觑,其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方方面面。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阅读教学在“语文意识”的支撑下作用也日益显现。本文从目前中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入手分析学生对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形成并探求新形势下的有效策略,提出个人对于此类问题的思考和理解。

【关键词】语文意识 阅读教学 策略

一、“语文意识”的重要性

语文教学具有三种境界:内容、涵义和形式,而其意义最明显的就是体现在语文意识的培养上面,在我们日常的听说读写的过程中下意识的对文字的运用,自觉地想要提升语言文字的美感,都是语文意识在对我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语文意识内涵丰富,囊括了字法、句法、读法和写法,也制约着个人语文素养的高低。语文意识的逐渐养成对形成敏锐多样的语感和提升丰富的语文素养会发挥巨大且长期的作用。

二、中小学阅读教学的现状

中小学的语文教学应以阅读为主,阅读教学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环节,是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一环。在新课改的不断修改完善中各中小学针对阅读教学都在进行着积极的尝试,但目前的情况仍不容乐观,存在一些问题:

1.阅读教材的不足

中小学阅读材料主要来源于学校所发教材和课后及考试练习,对于学生巩固课堂知识和培养语感起不到很好的作用,对于写作素材的积累更显不足。特别是由于地区和贫富的差异,阅读教材和课外读物的匮乏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思维具有很大的不同。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是要借助教材这些例子经历由言到意,再由意至言的多次循環,一步步地达到对语言文字的正确运用。

2.教学模式的差异

在现阶段小学阅读教材的内容比较简单,知识点也相对较少,只需学生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对文章的词、句、段进行理解,并能总结出文章的中心思想。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并保持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和爱好,却容易忽视真正的阅读能力的培养,比如自主阅读的能力、独立完成的能力、自由选择读物的能力等。进入中学后,学生们不能很快适应相较于小学的紧张且多科目的学习,阅读内容也极大地不同,学生对于复杂并且文字量剧增的教材很容易跟不上老师的脚步。

3.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欠缺

一方面是由于学校未能跳出旧例。对于文章的分析,学生会有自己的感受,可在我们的课堂中很难有创新,有时采取一些创新之举也收效甚微。这极大地扼杀了孩子对事物的独立判断能力,想象能力。

另一方面,学生个人对于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有些学生是自身没有兴趣,不愿意阅读;有些学生是面对繁重的压力,不想再多做其它练习;还有一些学生是认为没有多加阅读的必要。殊不知自主阅读才是培养语文意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

三、中小学有效阅读教学的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虽然是个老问题,但目前阶段的新课程改革是一个新课题,要求我们必须结合当下实际寻找新的策略,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1.教学目标清晰化

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对于文中情感的理解,找到文章的“灵魂”。在语文意识的逐渐形成过程中,学生对于作者语言的敏感和理解程度都是作为学生能否破解文本语言的一把密匙。教师在教学环节筛选出教学目标,突出重点,抓住核心,就可以突破固有思维的阻碍。摒弃以往课堂中对于情感目标的忽视,在授课时不止注重知识与技能的传授,也要注入情感目标这一新鲜血液,使学生关注到作者情感和态度的变化。

2.课堂气氛轻松化

老师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个宽松、和谐的学习环境至关重要。一是要加强老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建立双向或多向的学习沟通渠道;二是要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爱上阅读,而不是依靠厚厚的练习册积攒学习量;三是要完善课堂阅读教学管理,在有限的40-50分钟内,做好时间安排,有的放矢。并且要把握和学生的空间距离,高效指导学生。

3.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个人对于文章的理解和感受,此方面应由学生、家长和学校三方共同努力。首先激发起学生的阅读兴趣,然后有效指导学生正确阅读,最后使学生养成自主阅读的好习惯,在长期的有效阅读下对与语文意识又发挥了巩固和加强的作用。

四、结语

阅读教学的低效率问题一直是个困扰,教师们应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可以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逐步养成自主思考、自主运用的方法,并成为一种阅读习惯,一种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梁明,黄九莲.略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余学院报,2012.

[2]胡传贤.浅谈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有效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011.

[3]钱吕明,语文意识:通向语感的阶梯[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4.

作者:李朝

互动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论文 篇3: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与创新

摘 要: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全民阅读”成为中小学语文教育的改革方向和目标,显然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本文立足于此,阐述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学科特点和重要性,分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探究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和创新策略。旨在通过本文的论述能够为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提供方向,更好地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文阅读;实践教学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1.10.035

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教育,是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小学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阶段,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语文兴趣,奠定学生语文基础的重要阶段,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阅读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关键,对提升学生语言知识技能和语文素养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让学生逐渐成为课堂的主体,阅读教学也越来越被重视。小学语文教师如何在新课程改革下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创新改革成为我们共同探究的课题。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点和重要性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特点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语言型学科,不仅是学生语言思维发展的关键,同时也是学生日后学习发展的基础。此时期的小学语文阅读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基础性特征,小学语文教育从学生的拼音基础到识字、句子等,逐渐到中高年级对段、篇、章等阅读,让学生逐渐学习阅读中的修辞手法以及描写方式等。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阅读的开展是学生提高认知能力、锻炼表达能力的关键因素。第二,人文性特征,人文性是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特征之一,无论是阅读文本的归类还是文本中句子的含义,都有充分体现。我们常说“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语文阅读文本不仅是一种知识的传递,而且是一种人文素养的传递。第三,工具性原则,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教育,同时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是世界上非常重要的交流工具。小学语文教学不仅要起到交流、互动等作用,同时也要更好地起到传播文化、传承精神等重要作用。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全民阅读”的开展实施,阅读俨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学习目标之一,在小学语文中强化阅读教学,其主要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鉴于语言的基础性,可以通过语文教学,来不断提升学生语言水平,提高学生语言表达和语言理解能力。第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开展实施,从人文的特点上看,汉语不仅是我们的母语,更是我们五千年文化的传承,所以阅读教学的开展,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不断丰富学生文化底蕴;另一方面通过阅读教学来更好地拓展学生阅读面和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知识,从而引导学生更好地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為学生日后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三,从工具的角度看,语文教学是所有学科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学科的学习都是以学生阅读能力为基础,所以在小学语文中加强学生阅读教学,可以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从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语言实践能力,提高学生学习、社交、表达、书写等能力,促使学生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和发展。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尽管新课程改革已经在我国各学段教学中开展实施,人文教育也逐渐替代了传统的应试教育。但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的教学理念难以在一时之间正确转变。所以在教学目标上还是更加注重学生语言技能的发展,而忽视了学生思维能力以及情感目标上的提升。这也就直接导致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忽视学生主体性和参与性,教学目标不够明确,严重影响阅读教学效率。

(二)教学内容片面

从阅读教学的内容上看,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中都是以课本教学为主,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单调的教学内容不仅会影响学生对语文的兴趣,还会影响阅读教学中的“语文味”。何为语文味?我国语文教育家程少堂曾经对语文味解释道“语文味即是语文的灵魂,是语文课堂的支柱,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一种境界”。就目前来说,片面、单一的教学内容并没有真正将语文的灵魂发挥出来,相应的语文的精髓也没有展现,学生对语文阅读的学习也只是表面。再加上语文的学科特点,难以将语文阅读知识和生活中的各种现象、事物以及各学科之间的知识等相结合,从而影响学生语文思维的有效发展。

(三)教学方式缺乏灵活性

从教学方式上看,应试教育下,灌输式讲解是教师教学中常用的方式,不仅教学方式枯燥、单调,难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教学方式死板、师生之间缺乏有效的师生互动,从而导致了学生在阅读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形成了教师“一言堂”的课堂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在被动的学习状态下,不仅难以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而且还会不由自主养成一个“等吃”的学习习惯,对学生学习能力培养以及学生思维提升是非常不利的。

(四)课外阅读难以发挥实效

课外阅读作为小学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辅助教学模式,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随着学生年级的不断升高,学生的心理也逐渐发展,包括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概括、表达等都逐渐有所提升,课外阅读便成为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方式。但是就目前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来看,应试教育根深蒂固,很多教师和家长忽视了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课外阅读教学也难以发挥实效,从而影响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发展。

三、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践创新策略

(一)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让人文教育逐渐深入身心,同时也给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强调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知识技能,还从思维教育和情感等方面来进行目标设定和教学。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的实践和创新。

首先,要明确新课程改革下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要求,来为学生制定知识、能力和情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其次,教师要更新自身的教学观念,发挥学生主体性。一方面,从传统教师为主宰的课堂教学中脱离出来,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特点来进行阅读教学,从而逐渐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我要学”转变,大大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和认知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注重在阅读教学中的学生参与,加强师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交流,从而实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性。最后,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和课堂的构建者,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也决定着整个教学的发展方向和学生的学习效率。所以作为小学语文教師除了要充分认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自身的道德素养和专业素养也是非常关键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完善自身修养,培养自身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为学生做好学习模仿的榜样,全面提高学生阅读效率。

(二)拓展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是决定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效率的关键,针对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内容的局限性,我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效拓展:第一,立足于文本,充分挖掘文本中的意义和内涵。引导学生在理解和记忆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第二,立足于文本来充分拓展和文本内容相关的内容,通过文本的扩展,让学生可以充分利用扩展内容来对文本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圆明园的毁灭》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在文本的基础上,为学生扩展历史相关的知识,让学生可以将语文知识和历史知识相结合,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第三, 教师要注重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俗话说“知识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语文作为我们的母语教育,和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所以在拓展教学内容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将内容和生活更好地结合,从而引导学生加强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更好地提升学生阅读兴趣和阅读效率。第四,教师要鼓励学生课外阅读实践,课外阅读作为拓展教学内容中最好的方式,一方面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提升学生文学素养;另一方面可以进一步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阅读思维水平。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在推荐学生阅读的过程中需要立足于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三)创新教学方式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针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各种弊端,要想提高学生阅读能力,还需要从教学方式上进行有效创新。首先,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随着情境的深入来逐渐启发锻炼学生思维,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通常教学情境的构建有以下几种方式:第一,生活化教学情境,知识和生活本是密不可分的,小学生年龄小、生活阅历非常少,很多时候对文本的理解不足。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来引导学生产生共鸣,让学生从身边的事物入手,加强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更好地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第二,多媒体教学情境,信息技术下多媒体教学成为教学中常用的教学方式,同时多媒体教学中丰富的教学内容和新颖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阅读效率。其次,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层次化教学、小组合作等教学模式,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效沟通和联系,让学生通过层次化教学、小组合作等来实现思维之间的有效碰撞,同时也能让学生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促进,更好地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取长补短,共同提升。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利用游戏、辩论、分角色扮演等各种教学形式来加强学生参与,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提高阅读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课程改革的不断发展让阅读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同时也促进了阅读教学的有效发展。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认识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能够从明确教学目标、拓展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方式几个方面来进一步创新和改革,立足于人本,全面提高小学生阅读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召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问题与策略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9.

[2]王敬平.如何促进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提升[J].西部素质教育,2019(4).

[3]张莹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及促进方式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9(11).

作者:曹志新

上一篇:合规风险管理的保险公司论文下一篇:基于资金投入的体育教育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