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反应理论下手术室护理论文

2022-05-01

摘要:快通道外科是目前外科手术中较为推荐应用的一种理念,通过该理念的强化,能够有效提升各类外科手术的诊断治疗质量。下面小编整理了一些《应激反应理论下手术室护理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应激反应理论下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1: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护士自身护理质量及患者心态的影响研究

摘要:目的研究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护士自身护理质量及患者心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月进行手术13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68)和对照组(n=68)。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运用手术室细节护理,对两组护理质量及患者心态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护理后心态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各阶段护理质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对手术室患者的护理中,采用手术室细节护理,不仅可以提高护理质量,还可减少并发症以及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安全性好。

关键词:手术室细节护理;手术室护理;护理质量

外科具有广泛的适应性。随着我国现代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医院业务水平评价的主要指标也逐渐纳入到经营质量中。然而,患者在围手术期容易产生生理和心理压力。为了达到预期的手术效果,需要手术过程的密切配合。从临床实践来看,手术室的护理质量直接影响手术的进行。对于传统手术室的护理而言,具有机械化的特点,容易引发医疗纠纷。在医疗事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以细节管理的服务理念逐步引入手术室的护理流程,为病人提供优质服务,拓展护理服务的范围和内涵,确保患者手术安全,确保患者手术室护理过程持续、系统、安全,从而提高手术效果和疾病预后。本文主要就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136例患者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手术室接受手术的136名患者参与本研究。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8例。对两组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

观察组采用细节护理,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做好护理小组的建立工作,选出责任人,对具体的护理内容负责,同时还要和科室的具体情况相结合,同时还要结合培训技能,不断的提升手术的护理方法。(2)做好手术室护理流程的制定,运用分级管理的方法,确保护理科学性。(3)在进行手术前的访视工作,对患者的资料进行收集,进而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了解,确保对手术类型以及效果进行介绍,确保患者防止由于缺乏疾病知识进而防止不良心理的产生,进而提升治疗的信心,确保心理状态达到标准,降低心理的应激反应,以免对手术情况有所影响。(4)手术进行过程中,巡回护士应微笑着在手术室前等待患者,热情耐心地向患者介绍手术室。要充分了解手术的要求,进行体位护理,防止手术过程中由于骨突收到压迫。术中应减少不必要的暴露,避免心理不适。做好术中保温措施,及时调整手术室温度,用加热器加热输送的液体和血液,防止对患者身体的冷刺激和术中温度低。器械护士做好手术中器械的运送工作。(5)手术室心理护理:护士术中保持得体的谈吐,结合患者病情、心理特点,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焦虑、恐惧、抵抗情绪、依从性等心理状态,促进医患沟通,术前访视过程中责任护士以耐心负责的态度与患者保持沟通,积极安抚患者情绪,倾听患者主观感受与想法,列举其他患者的成功手术治疗经验,促使患者树立积极的治疗信心,提高患者对疾病与手术知识的初步认知,解除心理顾虑。患者进入手术室后为患者主动介绍手术室成员,简单介绍各种器械,告知麻醉前情况,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手术。

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及护理质量评分。

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文研究数据,计数资料:(n,%),χ2检验;计量资料:“x±s”,t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1兩组患者护理前后SAS 及SDS 评分比较。见表1。

2两组护理质量评分对比,见表2。

三讨论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不断发生改变、医院外科手术量不断增加、外科手术学科专业化程度逐渐提高,多种因素影响下对手术室护理管理者及手术室护士在护理质量上提出更高水平的要求,对手术室护理提出较大挑战;手术室护理已经由传统的单纯术中护理过渡到围术期的整体护理,结合现代化护理管理理论,促进现代手术室护理模式逐渐朝着专科化、信息化的发展。

科室建立细节护理流程,针对多种因素制定护理方案,关注患者围术期全程的心理状态,采取良好的护患沟通,疏导患者不良情绪,消除心理应激反应,同时重视术中的体温、环境、器械、并发症预防干预,对患者进行全面的管理与控制,通过细节护理提高患者心理安全,积极预防风险事件,提高护理质量与安全性。研究结果显示,手术室应用手术室细节护理模式可提高手术室护理服务质量,降低风险事件发生率。

参考文献:

[1]赵建华.细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应用的效果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A5):295-296.

通讯作者:张雪燕

作者:赖树力 张雪燕

应激反应理论下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2:

快通道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

摘要:快通道外科是目前外科手术中较为推荐应用的一种理念,通过该理念的强化,能够有效提升各类外科手术的诊断治疗质量。该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要求护理人员需要对传统的老旧观念进行调整,从固定老化的护理思维中走出来,加强对手术前沟通、手术过程中护理以及手术后回访等各环节工作的重视,通过科学合理工作方案的制定以及实施,为患者提供更为完善的护理服务,提升其手术康复质量。

关键词:快通道;外科理念;手术室护理

快通道外科护理又名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其最早提出于20世纪90年代,是外科学理念中非常新颖的一种,快通道外科理念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是极为显著的,实践效果也较为鲜明,对于各类疾病诊疗模式的优化以及愈后水平的提升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是当前外科学发展的亮眼之处。快通道外科在外科手术的各个方面均有涉及,围术期各项护理工作的开展,均可以外快通道外科理念为参考。而手术室护理则是外科围手术期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快通道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也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开展明确了新的方向以及要求。

1 快通道外科的概念及发展

快通道外科理念在外科手术中的实施,主要是对外科手术手术前、手术中以及手术后的各个时期进行优化,通过心理学的融入,强化对患者的心理指导,并且优化疼痛控制,根据手术要求进行微创手术的推广,科学调整患者的营养支持方式,加快手术后的康复速度以及康复质量,通过多维度护理理念的推广,进行外科手术护理方案的整合以及优化,从而提升手术护理质量,降低患者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以及发展,减少围手术期应激反应的发生以及发展,缩短患者住院时间,强化术后康复质量[1]。快通道外科理念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最早体现在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手术之中,在临床应用初期便取得了较为优良的效果,随后在其他外科手术中逐步进行了推广实施,比如泌尿外科、普通外科、骨科或者妇产科等均有涉及。

2 快通道外科的理论基础及应用范围

2.1理论基础

手术是临床治疗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治疗方式,其虽然能够对患者疾病进行有效的治疗,但是在处理疾病的同时,也难免会对患者自身机体造成一定的创伤和刺激,比如患者的紧张情绪、疼痛感受、缺氧、恶心、呕吐、术后制动、留置胃管以及血栓的形成以及发展等,均是手术的主要不利因素类型。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需要重视上述各类问题的缓解以及处理。手术之前,可以根据患者的机体情况,指导其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以及调整,优化其机体状态,加强术前的健康教育,指导缓解患者的紧张以及焦虑情绪[2]。手术实施过程中,可以在患者身体允许条件下,进行麻醉方式的调整,或者手术方案的简化,可通过微创手术或者局麻的方式,降低手术以及麻醉对患者机体造成的创伤和刺激。手术之后,可进行适当镇痛以及血栓的预防处理,以提升患者术后康复治疗速度,缩短术后康复时间。

2.2 应用范围及核心内容

快通道理念在外科手术中的应用,主要是针对手术类型明晰、手术指征鲜明、基本情况较好、合并基础病少的患者,如患者自身存在严重营养不良情况、年龄过大或者合并多种系统性疾病,则无法进行择期手术,同樣也不符合快通道外科理念的管理要求。快通道外科理念在手术室管理中的内容主要需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强化,首先,需要重视患者术前的健康教育以及指导。第二,需要根据患者的自身情况进行止痛以及麻醉方式的选择,以降低因止痛或者麻醉操作不当导致的各类不良反应[3]。第三,需要加强对患者手术后的康复管理以及治疗,可从营养支持以及康复训练两方面入手进行强化。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质量,是影响快通道外科理念推广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将护理人员、麻醉医生以及康复理疗师等共同纳入到快通道外科理念的实施主体之中,共同为患者及家属做好健康教育,加强与患者及家属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2.2.1术前沟通

手术前的沟通,是快通道外科理念的重要内容,手术之前需要对患者的疾病类型以及心理状态等进行全面了解,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人性化的关怀以及指导,并且在与患者沟通时保持耐心和细心,对患者及家属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对应解释,降低患者及家属对疾病以及手术产生的焦虑以及恐惧情绪,降低因患者心理方面的刺激,产生的各类应激反应程度,帮助其建立手术信心,保持良好的心态[4]。

2.2.2术中护理

快通道理念在手术中护理的要求需要通过护理质量的强化以及护理流程的调整,加快手术速度。作为护理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加强与麻醉师和医生的沟通,明确职责以及要求,在手术过程中做好体位的安置、手术时间的控制以及手术安全性的保证,需保证手术在位率、降低非计划查找情况的发生,做好各类器械的保管以及传递,提升手术效率,缩短手术时间。

2.2.3术后回访

外科手术后的回访也是快通道外科理念中较为重要的一种,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患者手术后回访的重视,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进行术后回访,对患者手术后的恢复情况以及感受进行详细问询,并且请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程度进行评价,以及时发现手术室护理工作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欠缺之处,以便及时进行改进和优化,从而促进手术室护理工作质量的提升以及安全性的保障。

结束语

综上可知,快通道理念的实施以及在外科手术中的推广,对于外科手术质量的提升以及手术室护理管理水平的强化,均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也更为细化的明确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的内容以及具体要求。而作为手术室护理人员,需要积极认识到快通道外科理念的应用优势以及要求,在实际护理过程中,能够从术前、术中、术后三方面进行各项护理工作的改进和完善,始终贯彻外快通道外科个性化护理理念,提升护理质量,加快患者康复速度。

参考文献:

[1] 张春兰、李彩月、张芙萍. 快通道外科理念下多维度护理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患者的影响[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20, 24(20):5.

[2] 郭美凤, 刘绮屏, 肖丽云.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 40(4):2.

[3] 徐煜.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人人健康, 2020, No.515(06):217-217.

[4] 姚园园. 快通道心脏外科理念指导的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观察[J]. 临床研究, 2021, 29(8):2.

作者:徐金峰

应激反应理论下手术室护理论文 篇3:

手术室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临床效果观察

[摘要]目的:探討手术室实施全程无缝隙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298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49例,对照组进行的是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内容包括手术时环境护理、治疗器械的准备、生命体征的关注等,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模式:构建无缝隙护理小组、建立全程无缝隙护理流程、实施围手术期无缝隙护理。结果:观察组心率平均(77.23±7.34)次/分、收缩压平均(125.56±4.89)mmHg、舒张压平均(82.26±3.08)mmHg、SDS评分平均(25.93±3.02)、并发症2.01%低于对照组的观察组(84.55±8.27)次/分、(136.36±5.03)mmHg、(90.22±4.15)mmHg、(35.24±3.37)、并发症%(6.71)(P<0.05);护理满意评分(97.22±1.56)高于对照组的(92.80±3.55)(P<0.05)。结论:将无缝隙护理应用于手术室护理中可取得较好效果,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患者生命质量,还可降低并发症发生。

[关键词]手术室;全程;无缝隙护理;临床效果

[文献标识码]A

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相对复杂,手术过程中很小的失误都可能影响患者生命安全,因此手术室护理过程中必须注重各个细节的操作,保证手术效果和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手术护理的方式很多,目的是配合主治医师完成相关护理,从而确保手术顺利完成,但在手术类型存在差异的时候,传统的手术护理方式并不能完全满足手术对护理的要求,不利于提升手术治疗效果[2]。本文主要研究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对于减轻手术室患者紧张度的临床价值,并将结果总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我院298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49例。观察组年龄(55.97±11.79)岁;体重指数(25.11±1.45)Kg/m2;男79例(53.02%)、女70例(46.98%);普外手术80例(53.69%)、骨科手术43例(28.86%)、妇科手术20例(13.42%);大专及以上文化20例(13.42%)、中学文化97例(65.10%)、小学及以下文化32例(21.48%)。对照组患者年龄(56.22±12.13)岁;体重指数(25.20±1.44)Kg/m2;男76例(51.01)、女73例(48.99);普外手术87例(58.39)、骨科手术48例(32.21),妇科手术14例(9.40);大专及以上文化18例(12.08)、中学98例(65.77)、小学及以下33例(22.15),两组资料无差异(P>0.05)。

1.2方法对照组进行的是常规护理方式,主要内容包括手术时环境护理、治疗器械的准备、生命体征的关注等。观察组患者实施全程无缝隙模式,具体内容如下:

1.2.1构建无缝隙护理小组选择合格护理人员组建无缝隙护理小组,小组包括组长、责任护士,明确小组成员的具体职责,组长对所有护理操作负责,组织定期培训、考核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实际操作,组员负责无缝隙护理具体实施。

1.2.2建立全程无缝隙护理流程根据手术室护理的实际情况,对各个操作流程进行整理,制作出相应的护理操作流程图并张贴于手术室显眼处,手术室护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必须要熟悉全程无缝隙护理流程,护士长要严格要求护理人员按照流程开展相关工作。同时,要建立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将患者作为护理工作的中心,从而确保护理工作的顺利完成。1.2.3实施无缝隙护理1术前护理:小组人员在术前

对患者进行探视,了解患者病史、手术方式,详细告知患者手术方案以及相关护理工作流程,告知其复苏、麻醉、治疗、术后应当如何配合,确保采取透明化、无缝隙的护理服务,以促使患者做好相关心理准备。2术中护理:根据手术类型与操作医师的习惯,小组人员合理摆放手术室内的药品与手术器械。提供良好的手术室环境。密切配合医师各项操作,适当调整患者体位,加强对患者隐私部位保护理。根据手术部位准备好手术用品,科学合理进行摆放,仔细检查手术用品和手术仪器有无故障,严格查对好患者个人信息以及手术相关内容。医护理人员要将患者体位调整合适状态,避免患者皮肤长期受压,造成不必要损害。3告知患者手术成功,即刻帮助患者请切口,安全包扎,观察引流管状况,给予护理和康复训练指导,各部门之间做好无缝隙交接,保证患者的搬运等活动顺畅进行。患者手术结束后,对患者进行总体评估,保证患者的各项生理指标在正常标准之内,告知病房护理人员患者后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等,让病房护理人员提前做好相关措施。

1.3观察指标1应激反应;2抑郁症状评分(SDS评分)[3];3并发症。4护理满意度。

1.4统计学方法SPSS15.0软件分析,计数计量资料应用χ2/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心率平均(77.23±7.34)次/分、收缩压平均(125.56±4.89)mmHg、舒张压平均(82.26±3.08)mmHg、SDS评分平均(25.93±3.02)、并发症2.01%低于对照组(84.55±8.27)次/分、(136.36±5.03)mmHg、(90.22±4.15)mmHg、(35.24±3.37)、并发症(6.71%),差异显著(t/χ2=4.098,3.327,4.370,4.220,4.285,P<0.05);护理满意评分(97.22±1.56)高于对照组(92.80±3.55),差异显著(t=4.731,P<0.05),详见表1。

3讨论

虽然手术可以有效达到治疗效果,但是手术会对患者身体、心理造成一定创伤,并且而完全封闭的手术室、众多医疗器械等,也增加患者生理及心理的负担[4],甚至导致患者强烈应激反应,最终影响到术后患者的康复,随着社会整体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理意识增强,特别是手术患者这一特殊群体,因此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很高要求[5],手术室护理人员要在手术过程中做好配合工作,保证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在以往的临床手术室的护理干预操作过程中,对患者基本采取使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操作,虽然能够解决部分手术中出现的问题并能进行基本的解决[6],但是常规的方案进行干预操作依然出现了种种的问题,患者在经过护理干预处理后的护理效果并不理想[7]。

在临床手术室的护理中进行改革,采取使用无缝隙护理干预的方案后,对患者护理情况更加完整,细致以及更加优质化,这种护理方式的主旨即为以患者为中心进而实行相应的专项护理干预,能够确保患者在进行护理的过程中能够得到足够的安全感与满足感[8],有利于患者护理效果的提高与满意度的提高,同时,有效的保障了患者在治疗护理中的安全性,有益于患者后期的康复治疗。本文观察组实施无缝隙护理:1通过建立全程无缝隙护理小组,为护理工作的落实奠定坚实基础,在小组护士长及责任护士的监督下,每一名护理人员都能够积极参与到护理工作中,通过明确各个护理人员的职责,提高护理人员自觉性及责任感[9]。2树立无缝隙模式组织科室内护理工作人员学习"无缝隙护理"的相关知识,增加護理人员对无缝隙护理模式的了解,大家学习后进行相互讨论,制定一整套合理的无缝隙护理流程,以保证整体护理过程中的无缝隙模式[10]。3实施无缝隙护理通过做好术前、术中及术后全过程的护理,使得围手术期过程患者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医师及护理人员,为手术治疗的顺利进行以及护理的有效开展奠定坚实基础。结果观察组心率(77.23±7.34)次/分、收缩压(125.56±4.89)mmHg、舒张压(82.26±3.08)mmHg、SDS(25.93±3.02)、并发症2.01%低于对照组(84.55±8.27)次/分、(136.36±5.03)mmHg、(90.22±4.15)mmHg、(35.24±3.37)、并发症(6.71%),差异显著(P<0.05);护理满意评分(97.22±1.56)高于对照组(92.80±3.55),差异显著(P<0.05)。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模式可以在手术前、手术中和手术后多个方面进行针对性护理,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护理效果,还可以从不同角度满足患者多个需求,不仅能促进护理人员工作质量的提升,还能让患者与护理人员之间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从而促使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因而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参考文献

[1]王玲玲.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5-117.

[2]万凌云.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社区医师,2016,32(12):169-169.

[3]秦雪芳,顾君,韩静红.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医疗装备,2016,29(20):178-179.

[4]朱海娟,吕娜,黄丽华,等.巡回无缝隙护理模式用于缓解手术室患者紧张情绪的效果[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7,14(6):826-828.

[5]谢莉萍.无缝隙护理策略对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评价[J].基层医学论坛,2016,20(35):5047-5048.

[6]徐政秀.全程无缝隙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患者预后改善的影响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6,32(13):1003-1006.

[7]张露.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中的应用效果[J].全科护理,2014,12(2):179-180.

[8]谭爱娥.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3,37(22):340-341.

[9]唐力娇,沈小红,刘小玲.手术室护理服务中应用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的效果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9(15):2076-2077.

[10]周新.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6,11(9):289-290.

(收稿日期:2021-3-10 接受日期:2021-4-23)

作者:季敏

上一篇:当代艺术融入下的美术教育论文下一篇:不安全因素心血管内科护理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