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2022-04-23

摘要:英语作为一种沟通工具,实践性很强。当前,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在授课模式和授课方式上,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较为欠缺。本文依据当前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对英语专业学生加强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学建议。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论文(精选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1:

地方院校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情况调查

摘要:文化教学对于提升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至关重要,在英语教学中加强与提高人文素质和文化底蕴刻不容缓,创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对衡水市高校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调查有着一定的社会意义,既能提供科学研究的数据,也为一定区域范围内的人文教育提供新的研究视角。

关键词:衡水高校;外语教学;人文素养

一、提升外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外语学习是一个语言知识与文化修养平行开展的过程,不应只片面强调语言体系教学和单一的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与认同,从而导致对母语文化维护与传播的忽视。语言教学重要关注的文化教育所包括的范围应当涵盖人类的整体共同文化。人文素养教育不仅是要求大学生接受专业学科教育,更要具备全面的人类文明传承下来的文史哲等方面的人文基础知识以及传统意义上的人文修养,达到如下两个目的:一方面有独立的人格意志,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性,有健全的判断能力和价值取向、有高尚的趣味和情操、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和远大理想;另一方面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和无私奉献的精神,使受教育者明确对人和社会所承担的责任[1]。合格的外语人才不仅要具备扎实的语言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修养和品德;不仅要对西方文化充满向往,更应该看到东方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掌握语言知识本身价值的同时,更应具备的是运用知识时自身具备的良知,责任感和价值观。

二、英语专业大学生人文素养现状分析

2009年11月,笔者在衡水市作了一项“英语专业在校生人文素养现状”的封闭式问卷调查,调查对象是二所本科院校和一所高职院校英语专业在校生,参与人数为300人,问卷涉及英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学习,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与社会行为等方面内容,形式为选择和判断。试卷有效率达到93%,经过测试结果分析,可总结如下:

(一)文化教学单一化严重,对人文素养重视度不够

过分强调学科专业教育和对目的语文化的理解与认同,忽视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英语是我们进行中西方沟通的桥梁,既要将异国文化精华吸收引用,也要将我们优秀的中华文化加以传承推广。正确的中华文化教育拓展学生的认知范围,影响他们的认知理念,包括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以及价值取向,有助于形成开放,平等,包容的多元文化心态。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 只有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才能树立起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形成振兴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认同感[2]。但是我们的教师和同学们大都将目光专注于英美文化背景和常识的学习,而忽视了中国本土文化的习得,更谈不上对世界文化的了解。

(二)人文素养在各方面有不同程度的缺陷

首先是人文知识匮乏。人文知识是与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相对应的一种知识类型,是人类总体知识构成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语言(符号)的方式对人文世界的把握、体验、解释和表达[3]。丰富的人文知识是一个人优良的知识结构必需之要素,是一个人成为全面发展的人必备之条件, 是人文素养的前提和基础。但是调查发现相当比例大学生在人文科学如:政治经济学、史学、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知识匮乏,所学专业科目涉猎狭窄。比如,对四书包括哪几部的选择题上,回答正确的不到28%,还有15%的同学回答不上来中华民族的摇篮是黄河流域这一常识问题。对于西方文明的了解熟知程度上英语专业的学生有将近70%没有完整地读过一本英文名著,有34%的同学不知道万圣节的由来。在绘画,音乐艺术欣赏方面,只有16%的同学表示比较喜欢和关注,极少的同学表示有过亲身领略的经历。

其次,从人文精神层面分析,人文精神是人文素养的内在支撑, 是人文素养的最高层面, 有人文精神的人拥有无价的精神财富,懂得如何与他人、自然和宇宙和谐相处;他们敢于直面人生苦难, 体验生存深渊并去化解苦难。调查显示,大学生表现出人格境界较低;心理素质欠健康稳定;人生价值观不成熟向上;道德修养有待提高等人文素养的缺乏。

三、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策略

(一)摆正中西文化在人文教育中的价值定位。从宏观角度一切文化具有一元性,因为一切文化既被创造并沿袭就一定有其合理之处并能为人类所接受;从微观角度分析一切文化又具有多元性,因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两件事物是同一的。所以人类文化是一元与多元的统一体。对于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文化教育不可仅限于英语为母语的西方文化模式,而应该是以本民族文化为基点的人类共同文化[4]。

(二)优化课程设置,加重人文教育的投入。具体到英语课堂上,要通过各种方式引导学生跨越中西文化差异,乐于接受和善于理解文化多样性,形成正确态度和信念。纠正片面对于学生技能的训练, 对学生进行纯科学知识的传授的思路, 将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融入到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中去, 把科学知识中的人文因素挖掘并整合起来, 使两方面的知识相互补充和贯通。

(三)突破传统高职教育模式的束缚。此次调查的对象中包括一所高职院校,暴露出在人文教育方面的一些特有问题:在培养方式上只着眼于业务水平的强化提高,对人文素养的提高既无要求也无措施;培养模式上造成专业设置过窄,划分过于细致,教学目标功利化,程式化导致学生走上社会后人格素质较低,知识体系落伍、单薄的局面。这就需要转变教育理念,需在课程体系上进行结构性调整,加大人文教育课程的比重。重视人文课程教师综合素质的提高,改变高职院校人文教育师资薄弱的现状。要加强人文素养的训练和考核,以此强化教师结合课程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意识。

(四)营造人文环境,创造德育实践条件。各高校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提升教育理念塑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人文教育的主基地是校园,但也要重视学生的在社会实践实施人文行为的过程中增强道德修养,加深对人文精神的理解与体验。

结语

人文素养教育涉及到我国高等教育的未来,没有人文精神的的教育如同无根之木,就会缺失科学的指向,影响教育事业持续发展。探究高校外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不仅能够促进学科教育的完善,也能为整体教育模式的进步开创思路,提供可鉴经验,起到一定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秦力红.高职院校人文素养教育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7).

[2]郭书法,甄长慧.试论跨文化环境中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J].继续教育研究,2007,(5).

[3]石中英.人文世界,人文知识与人文教育[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 (6):12-14.

[4]叶慧君,张晓颖,李 洁.从中西文化角度看外语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教育[J].2008,(12).

作者:张晓颖

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2:

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初探

摘 要:英语作为一种沟通工具,实践性很强。当前,英语专业课堂教学在授课模式和授课方式上,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较为欠缺。本文依据当前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对英语专业学生加强人文素养培养的教学建议。通过英语语言与人文知识的融合,将单纯的语言技能教学转化为人文素养培养和跨文化能力相結合的教学模式,从而使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辩证思考能力和跨文化能力等人文素养的多方面能力得到提升。

关键词:英语专业;人文素养

我国高等院校开设英语专业由来已久。近二十年来,为顺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在英语专业的基础上,部分高校还陆续开设了商务英语、翻译等相关的本科专业,力求为社会培养综合素质更高、专业能力更强的人才。然而随着全社会普遍重视英语学习以及整体英语水平的提升,英语、商务英语及翻译专业学生的专业优势亟待进一步挖掘和提高。因此,在课程教学实践中,高校试图将语言知识和文化背景相结合,秉持“人文主义英语教学论”,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思辨能力和综合素养。笔者认为,知识的传授固然重要,英语作为一种语言的应用性也不能忽视。本文拟从当前英语专业综合课程的教学现状入手,结合英语专业的特点,兼顾商务英语专业和翻译专业的特色,就如何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展开讨论。

1.英语专业课程教学现状

随着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不断加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亦会越来越严格。在全球一体化的大环境下,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言,必将成为未来社会对人才的第一要求,只有具备了出色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才能有更为广阔的就业空间。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是一个需要长期努力的过程,不可一蹴而就。大学阶段正是学习的黄金时期,教师应当为学生设立更为清晰、更为全面的英语学习目标。长期以来,我国的英语教育一直饱受“费时低效”的诟病,也有学者对英语教育提出尖锐的批评。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成本学习英语,学习效果却始终不够理想,例如学生的英语应试能力较强,实际应用能力特别是书面表达和口头表达能力仍有待提高。甚至有学者指出,学生在英语语言学习上的投入和国家对英语教育的投入可能影响到对其它学科的学习和国家的整体教育质量。笔者认为,英语专业学生理应更加理性的对待这一问题。英语不应仅仅被认为是一种工具,英语教育必须将语言知识的传授和人文素养的培养结合起来。

目前多数高校英语专业特别是低年级阶段开设了一定数量的语言技能课程,如综合英语、英语听力/英语视听、英语口语、英语写作、英语泛读等,学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进行分项的语言技能训练,如填空题、单项选择题,这些训练的效果大多体现在大大小小的考试中。反过来说,学生为了通过各种考试,必然会有针对性地研究试题,采取一定的答题技巧,这在客观上也背离了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语言的初衷。在一定程度上,社会上也形成了过分重视分数的高低、忽视对学生德育和人文素养培养的倾向。

2.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必要性

英语专业不仅具有跨学科的人文特点,还具有跨文化的属性。英语专业培养的人才不仅要具有宽广的国际视野,能够融汇贯通中西文化,还应该能够进行有效的跨文化沟通和交流。也就是说,英语教育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跨文化教育,不在于培养熟悉英语语言文化的人才,而是要培养沟通英语语言文化和中国语言文化之间的桥梁型人才。这样的跨文化人才同时兼具国际视野和中国情怀,具有批判性文化意识(critical cultural awareness),能够理性地分析本国文化与外国文化的优点和缺点,从而有效地进行跨文化沟通。我们应把英语专业教学从单纯的英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变成人文素养培育和跨文化教育相结合,即通过英语语言的学习进一步了解英语蕴含的风俗习惯、人文思想和所属国家的历史、文化和经济社会变化,使学生在学好一门语言的同时也能了解语言背后一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从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英语专业人才,对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高校培养的英语专业人才,应该符合当今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成为国家和民族先进文化动力的载体。因此,在大学课堂上,有必要将学科教学和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巧妙地结合起来,是学生的英语语言能力和跨文化能力得以同步提升。

3.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英语专业学生在一、二年级阶段的课堂学习中,会有大量的基础语言技能训练。作为教师,在向学生讲解英语的词汇、语法、句法等知识的同时,也是在向学生解读英语语言。通过英语的学习,是他们了解包括英语国家在内的西方国家的文化,从中汲取西方人文思想的内容。这种人文层次的交流和理解单纯依靠英汉和汉英互译是难以达到的,需要教师通过语言知识并结合人文知识来灌输,使学生体会英文作品原著的社会背景、思想观点和人文视角。当下,学生学习英语的方式和渠道多种多样,各有利弊。英语课堂教学作为其中不可获取的重要途径之一,其重要作用在于让英语专业的学生在学习英语语言知识的同时,了解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并逐步学会用辩证的视角审视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人文差异,让学生在学习和反思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最终树立牢固的文化自信。

在实际的英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强化以学生为中心的意识,积极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大力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有效利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体会和理解英语语言背后蕴含的人文素养。Keller指出,兴趣是影响动机的主要因素之一,它能唤起并保持学习者的好奇心。作为教师,要设法指导学生以兴趣学习为主,引导他们把英语学习的精力集中到课文的内容和人文知识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个别词汇和语法点的学习上面。只有当英语语言学习深化到提高他们的心智能力、开阔他们的人文视野的层面上,学习者内在的学习动机才能被真正激发出来。同时,在互联网技术快速进步日新月异的今天,教师还应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主动发现问题,借助互联网资源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4.结束语

英语语言学习是加强大学生特别是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教育、实现创新教育目标的重要环节。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的不仅仅是具有过硬的语言专业技能的人才,更需要具备良好全面的综合素质的人才。这样的人才应该是人文素养与专业技能高度协调统一的整体。可以说,英语教学中德人文素养培养,既是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亦是整个社会对人才培养的现实需求。新时期的教育背景下,教师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在英语课堂上,教师除了完成既定的语言知识教学任务外,还应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使人文素养教育融入到英语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课程内容的优化设置,切实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使学生具备更强的竞争力,让英语专业学生在成为知识型人才的同时,也能成为德才兼备、具有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全面发展的人才,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李剑东.从英语综合能力到核心素养的转变[J] 校园英语旬刊,2017(13):156

[2] 施丽华.基于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教师素养[J]英语学习,2016(7):8-10

[3] 张兢田,吕培明.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方向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16(2):10

作者:田卉

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论文 篇3:

认知视角下如何运用多模态教学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

摘要:随着学校对学生主体的重视,对教学手段的不断研究,以及多模态教学理论的逐步成熟,运用多模态教学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焦点。本文将结合高校英语多模态教学实际情况,分析多模态教学的重要内涵,探析在认知视角下如何运用多模态教学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

关键词:认知视角;多模态教学;英语;人文素养

在我国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体系中,英语专业更重视对英语语言本身的研究,只关注单词、语法、阅读等方面的学习,着眼于英语教学的应考能力,却忽略了英语的多模态教学在认知和处理信息过程中的重要影响。除此之外,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高校往往只注重对课本知识的学习以及单一的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过程,没有充分重视英语的多模态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不利于学生真正提高英语能力,培养学生人文素养。因此,随着学校对学生主体的重视,对教学手段的不断研究,以及多模态教学理论的逐步成熟,在认知视角下运用多模态教学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质成为各大高校关注的焦点。

一、多模态教学的重要内涵

现代社会是一个各种符号资源相互整合的多模态社会,多模态理论已经被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学校教育方面也起着重要影响。随着社会发展,教育体制改革,我国教育不再只关心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更关注学生的素质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升,在课堂教学中也改变了过去依靠教材的教师教学生学的单一教学模式,加强了教师与老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教师由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而尽可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这种变化下,多模态教学在教学过程中逐渐占据了重要地位。在高校英语专业教学方面,多模态教学的有效利用能够较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校效果,并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多模态教学就是指教师在课堂上综合利用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多种感觉,通过利用文字、图片、视频、声音、行为等多种符号进行教学。例如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英文名著阅读时,可以让学生选取感兴趣的段落排演英语话剧,这往往比教师让学生阅读、讲解来得好,能够加深学生对英文名著理解,并能增强记忆效果,还能锻炼英语交际能力,了解英语国家在口语、书面语运用上的独特特点。[1]

二、运用多模态教学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是指人文学科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也就是人的内在品质。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是让学生在传统的英语知识学习的基础上,广泛了解整个人文学科,培养治学研究能力,从而提高英语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除此之外,对人文素养的培养,还能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精神境界,帮助学生在以后的工作、生活中更好的处理问题、进行人际交往。那么,如何运用多模态教学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呢?

第一,培养英语专业学生的阅读能力。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往往只关注英语单词的积累、阅读的练习、听力的加强、对话的熟练等实际应用方面,而忽略了对名著作品的阅读。因此,教师在授课时可以让学生阅读英语名著并写读后感,或者排演英语话剧,这种形式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还能够让学生从名著中感受人文精神,得到精神层次的提升。[2]

第二,通过欣赏歌曲和电影等方式来提高学生人文素养。歌曲和电影是广大学生日常消遣娱乐的方式,将娱乐和学习融为一体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提高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此外,通过欣赏一些优秀的歌曲、电影等,能够培养学生道德情操,提升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感受人文关怀。

第三,在进行多模态教学时,教师应灵活选择教学手段。学生的人文素养是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以及平时的生活中潜移默化的提升的,教师的教学方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在选择多媒体手段时并不是越多越好,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动作等方面融合在一起往往会造成课程内容的混乱,也无法达到应有的授课效果,因此,教师应该根据教师自身的驾驭能力、学生的喜好,以及课程的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多媒体手段进行课堂教学。[3]

第四,要想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师资水平也有着重要影响。就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教学情况而言,应该提高教师的跨文化研究能力、中西文化的研究能力以及跨学科的研究能力,让教师能够灵活掌握多模态教学方法。例如可以让教师学习汉语、中国文学、历史学等方面的知识,在授课时能够广泛运用所学丰富学生知识体系、拓展学生学术视野。

三、结语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思想意识都在不断发展变化,教育理念也在不断进步,相对于传统教育中单一的教与学模式,现在的教育更重视多模态教学的运用,通过利用文字、语言、声音、图片、视频、动作等多种符号,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多模态教学手段的实施还能够有效的提升英语专业学生的人文素养,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感受经典,从而提高学生的道德修养、精神境界,并能帮助学生在未来的工作、生活中更好的为人处世,除此之外,还应提高教师素质,加强教师的跨学科研究能力,并能灵活运用多模态教学手段。因此,高校英语专业必须重视在认知视角下运用多模态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学院)

2015年度广西师范学院教学改革立项项目:多模态认知视角下提高英语专业人文素养模式研究,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1]师嘉林.提高英语专业学生人文素养的几点思考[J].重庆与世界,2015(02).

[2]曾蕾.大学英语多模态教学模式研究[J].背景科技大学学报,2014(05).

[3]袁传有.“多模态信息认知教—学模式”初探——复合型课程“法律英语”教学改革尝试[J].山东外語教学.2010(04).

作者:肖西西

上一篇:商业银行金融创新分析论文下一篇:网络语言文字应用研究论文